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运送物资上写的什么诗句

日本运送物资上写的什么诗句

发布时间: 2022-11-13 06:06:40

❶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看日本捐赠物资的标配,网友直呼诗词白学了

文|顾子鱼

这次疫情中,日本捐赠的物品包装上,都印有几句中国古诗词,被网友称为标配。让我们在感动之余,也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好,可也让我们感到惭愧,有网友直呼:我的古诗词白学了,我的大学白读了。

在一批日本捐赠湖北的物资上印着的一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01.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来源于1300多年前中日友好交往的一段佳话。唐朝是世界上最强盛的王朝,疆域空前辽阔,军事空前强大,经济空前发达,文化空前繁荣,向唐朝进贡的国家多达300多个。

当时,日本远远不及唐朝强大,还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来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包括唐朝的许多律令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以及风俗习惯。

在公元7世纪时,日本有一个长屋王。长屋王生于684年,是日本天武天皇的孙子、高市皇子的长子。长屋王爱好文艺,擅长诗词,对佛法有一定研究。

他非常羡慕唐朝发达的文化和佛教,制造了1000领袈裟,派人送给唐朝的僧人们。这些袈裟上绣着四句话:“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遗憾的是,长屋王没能亲自前来唐朝。729年,长屋王因为遭人陷害,被迫与妻子一起自杀,史称“长屋王之变”。

733年,日本派遣僧人荣睿、普照随着遣唐使来唐朝。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诚邀唐朝高僧前往日本传播佛法,传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都沉默无言,没有答应。因为唐朝与日本隔着汪洋大海,在航海技术很不成熟的唐朝,从唐朝前往日本要冒很大的危险。

此时,鉴真站出来,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决定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

                                                                     鉴真和尚

743年,鉴真和他的弟子祥彦、道兴等人打造船只,计划从扬州出发东渡日本。可是,与鉴真同行的一个徒弟跟一个和尚开玩笑,那个和尚恼羞成怒,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地方官员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人。鉴真第一次东渡日本的计划落空了。

鉴真没有放弃,接二连三筹措东渡日本的事情。但是,由于海上风浪、触礁、沉船等原因,前五次东渡日本都无功而返。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时,已经60岁了。

他3次出发,均遭遇狂风,船只在海上漂流了14天,竟然被吹到海南岛。鉴真从海南岛回来时,因长途跋涉,过度操劳,不幸身染重病,双目失明。

这时候,鉴真的大弟子祥彦已经圆寂,连邀请他去日本的日本僧人也病逝了,可鉴真依然没有改变东渡日本的决心。753年,鉴真带着40多个弟子,从扬州出发,启动他的第六次东渡日本。

这次出发,也不是一帆风顺。当船只杨帆出发时,一只野鸡忽然落在一艘船的船头,日本遣唐使认为这不是吉兆,掉头返回,第二天才重新出发。好在这次鉴真终于到达了日本,了结了东渡日本的夙愿。经过六次磨难,鉴真终于到达了日本,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僧俗的盛大欢迎。

鉴真还把唐朝先进的医学带到了日本,被尊称为“日本神农”,在日本享有极高的声誉。日本天皇任命他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的僧侣。鉴真在日本宣传佛法,传播文化,被日本人民誉为“律宗之祖”“文化之父”。

鉴真大师六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成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伟大实践之一。

 02.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据日媒报道,今年是大连市与日本舞鹤市结为友好城市的38周年。舞鹤是京都府下辖的次级行政区之一,目前人口不足10万,早在1982年5月8日,便与大连成为友好城市。

在京都府舞鹤市驰援友好城市大连的物资上,写着这样一句诗:“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这句诗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词的大意是:

沅江四处水路相通连接着武冈,送你远行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

两地的青山同承云朵荫蔽、雨露润泽,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这首诗通过想象来创造各种形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也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诗中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

 0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在日本医药NPO法人人心会、日本湖北总商会等四家机构联合捐赠的医疗物资上,则印着中国《诗经·秦风·无衣》的两句话: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来,我们同穿一件。”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

译文: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战袍。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戈与矛,与君同仇敌忾。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衫衣。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矛与戟,与君上阵杀敌。

谁说没有战衣?与君同穿裳衣。君王征师作战,修整我们的甲与兵,与君共赴国殇。

全诗共三章,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而小异,在重章复唱中诗意递进。一边歌唱,一边行军,一往无前。

这首战歌,每章第一、二句,分别与“同袍”、“同泽”、“同裳”,表现战士们克服困难、团结互助的情景。每章第三四句,写“同仇”、“偕作”,表现战士们爱国的情感与大无畏的精神。这是一首赋体诗,用“赋”的表现手法,在铺陈复唱中直接表现战士们共同对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层层递进地提示战士们崇高的内心世界。

《无衣》表现了奴隶社会时期人民保家卫国、团结对敌、英勇献身的思想感情,真实感人,慷慨雄壮,确是一首充满民族精神而又富有艺术魅烽的古代军歌。

 04.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日本富山县向辽宁省捐赠了1万枚口罩,而装满口罩的箱子上则印着:“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据悉,这首诗引用了南朝梁·周兴嗣的《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诗中,“同气连枝”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吕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汉.苏武《诗四首》之一:“况我连枝树,与子同一身。”后用“同气连枝”比喻同胞兄弟姐妹。

日本《朝日新闻》也表示,诗句有中日双方一同期盼春天的到来之意。富山县综合政策局长藏堀祐一说:“我知道目前当地对口罩的需求是迫在眉睫的,辽宁省的各位正在面临着困难,我们将给予支持。”

这些暖心的诗句感动了很多中国网友,有人表示,日本在物资箱上印诗词似乎已成“标配”。而且这些诗词用的是那么贴切,那么暖心,除了表示了谦逊,体现了感情,还有对将来的希望与憧憬。

有网友感叹,这些隽永诗意的诗句运用的恰到好处,“很美,很有力量!”

多少年来,中日两国恩怨不断,对于如今的种种善行和义举,我们应该心存感恩。微博上有评论说得好:

我们无法代表过去原谅日本。

但可以代表现在感谢日本。

可不管怎样,这一次捐赠标配诗词,让我们感受到了中日友谊的温暖和美好,还有诗词的古典美。

中国古今上下向来喜欢诗,有“诗国”之称。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对诗的普遍性、普及性那么深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到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到唐初,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出现,诗句开始形成讲究平仄和押韵的规范,篇幅字数固定,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

最终,讲究形式和音韵的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之后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统一的词调和曲牌,依据不同的词调曲牌来表意。诗词的形式和格律,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大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近几年,中国人越来越喜欢传统文化,对古诗词的热爱也越来越浓了,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更是备受关注。

董卿说:诗词一直浸淫在我们的血脉里。

诗词会让我们淡泊名利,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放,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有了诗意,我们的生活不再枯燥,就有了一双发现美,感受美的眼睛,也会有一种力量,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希望有一天,我们看到湖边有一群鸟,不是说:这霞光真特么漂亮,还有鸟!而是会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看到桃花时,不会再说:哎呀妈呀,这花真好看,而是说:“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THE END

参考资料:《长屋王》《鉴真东渡》

作者简介:顾子鱼,自由撰稿人,一个温暖的人,写温暖的字。

❷ 武汉疫情日本援助中国的诗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在日本捐赠武汉的物资的包装写着这么两句寄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意思是山川虽然各有疆界,属于不同的国家,但风月无界,人们生活在同一个蓝天下。今天,我们在捐赠的物资纸箱上看到这八个字,知道这段历史的人,思绪即刻飞越千年,穿越到了大唐盛世。

❸ 武汉疫情日本援助中国的诗句

1、武汉疫情日本援助中国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实施委员会(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向湖北高校捐赠物资的包装箱外,附上了一句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寓意中日两国的友好交流。

这句诗由日本人长屋王所写,意思是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奈良时代,为邀请唐代高僧鉴真东渡,日本长屋王派遣唐使带去千件袈裟,上面便绣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青少年育成协会事务局长本田惠三表示,这两句汉诗最能表达我们此刻的心情。日本大阪府枚方市向上海市长宁区捐赠医疗物资时,也借用了这两句诗。

2、武汉疫情日本援助中国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京都府舞鹤市政府在捐赠给大连的防疫物资上,写上了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中的诗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是王昌龄为友人送行时而写的作品,前两句是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三四句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意为虽与友人分别,但青山相连,同承云雨,头顶同一轮明月,又怎能说是分处两地。据《京都新闻》报道,建议挑选这两句诗的,是在舞鹤市政府工作、来自大连的国际交流员曲振波。

❹ 日本捐赠物资写的两句话是什么

1、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源自唐代诗人王昌龄《送柴侍御》一诗。王昌龄有“七绝圣手”之誉,开元间进士,数次任官,多次被贬。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期间他共写有8首诗,这是其中之一。当时友人柴侍御将要从龙标前往武冈,临行前,王昌龄以这首诗为他送行。

2、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就算分别在不同的地方,却还是在同一个天地之中)。

这句偈语曾连接起一段中日交往大事件。大概在1300年前,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鉴真和尚听闻,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这件事《唐大和上东征传》里有记载。

❺ 为何日本对我国的救援物资上有“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故乡”这句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是出自王昌龄的《送柴侍御》,这是王昌龄送别诗中的佳句,但是与别的诗人写离愁诗不同,王昌龄在这首诗里面一反常态,同样是离别写的却一点都不悲伤,在送别中含有激励之意。

这些诗句贴切而不失格调,更加增添了一份文艺气息,也是因此引发了热议。诗歌的祝福语让人感受不一样从而迎来了更多的热议正是代表了诗歌的魅力所在,诗歌比一般的词汇显得更加有力,也是独特的东方文化的一种特点。

❻ 1.日本这次的捐助物资上的应援诗词此次上热搜,分别是哪四句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 日本长屋亲王偈语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 《诗经·秦风·无衣》
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❼ 日本援助武汉的物资上,写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什么意思

日本和我国虽然在历史上有着14年抗日战争,但终究是军国主义一手造就的,日本人是还是非常友好的,在汶川大地震时,日本是第一个派遣救援队抵达中国的外国队伍,这次的武汉危机,日本同样也伸出了援助之手。

而这次捐赠,林隆树也表示诗词的含义非常契合,就在募捐活动当中宣传使用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连他也没有想到会在中国引起热议,他也表示,能够将日本的心意传递给中国人民,这就已经足够了。

❽ 日本捐赠物资上的4句古诗词

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出处: 崇敬佛法的日本长屋王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唐朝众僧。袈裟上绣着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决定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意思: 我们不在同一个地方,未享同一片山川,但当我们抬头时,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

原文: 《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述:“日本国长屋王崇敬佛法,造千袈裟,来施此国大德众僧,其袈裟缘上绣着四句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以此思量,诚是佛法兴隆,有缘之国也。今我同法众中,谁有应此远请,向日本国传法者乎?”

2.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出处: 出自《诗经·秦风·无衣》。据《左传》记载,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攻陷楚国的国都郢都,楚臣申包胥到秦国求援,“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为之赋《无衣》,九顿首而坐,秦师乃出”。

原文: 《诗经•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意思: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分明与你同穿一件长袍!国王发兵要打仗时,修整好我们的戈与矛,我与你面对同一个敌人。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分明与你同穿那件衬衫!国王发兵要打仗时,修理好矛和戟,我与你同把敌人歼灭。

谁说你没有军装啊?我与你同穿那套罩衣!修理好铠甲与兵器,我同你一道去杀敌。这是战士们慷慨、勇敢、互助的请战书,被秦人记录了下来,流传成鼓舞斗志的诗歌。

3.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出处: “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意思: 比喻亲生的同胞兄弟。

4.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出处: 唐代王昌龄的《送柴侍御》

原文: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意思: 沅江的波浪连接着武冈,送你不觉得有离别的伤感。你我一路相连的青山共沐风雨,同顶一轮明月又何曾身处两地呢?

这些文字,也和“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样美。

5.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出处: 南宋诗人陈刚中《阳关词》。

原文:

客舍休悲柳色新,东西南北一般春。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意思: 在客店旁边不要因为柳树新生的枝丫而感到悲伤,大地的各个角落现在都是一样的春季。五湖四海都是兄弟,无论在哪相逢,无论在何地相逢,并不一定非要是以前的朋友,都应该像兄弟一样亲密。

6.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出处: 出自唐朝张九龄《答陆澧》

原文: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

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意思: 清香的松树叶可以用来酿造甘甜的美酒,春天已经来临,不知这种美酒你到底酿造了多少呢?虽然山路崎岖遥远,纵使大雪厚积,也要前往拜访。

7.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出处: 唐代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晚唐时期,日本因唐朝国内动乱,于公元838年(文宗开成三年)停止派出遣唐使。原先随遣唐使舶来华学佛求经的请益僧和学问僧,此后便改乘商船往来。敬龙便是这些僧人中的一个。他学成归国时,韦庄为他写诗送行。

原文: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意思: 扶桑在渺茫的大海那边,而您的家还在更远的地方。这次回日本,谁与您共到呢?但愿明月陪伴您,一帆风顺地回到您的家吧。

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出处: 《诗经·卫风·木瓜》

原文: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思: 她将木桃赠送我,我拿琼瑶回赠她。此非回赠想报答,欲结深情永爱她。她将木李赠送我,我拿琼玖回赠她。此非回赠想报答,欲结深情永爱她。

❾ 日本在给中国捐赠的物资上分别写了哪些诗句,分别表达什么情感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日本在捐给中国的物资上面写了几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是呢我们属于同一片天地。用现在的话理解就是生活在世界同一大家庭中。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