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怎么转型
1. 日产公布下一阶段“企业转型计划” 2026年电驱车型占比40%
易车讯 近日,日产汽车公司宣布在为期四年的“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的中期进展。在遵循“合理化”、“优先与重点”的原则下,公司获得了敏捷、可持续的盈利能力,优质的经营,实现了长期发展目标。
2022年4月汽车销量榜单已经正式登陆易车“销量榜”,了解更多新车销量数据请关注易车App。
2. 日本京瓷是怎么转型通信行业的
京瓷一直有做通信行业的,只是国内不了解而已,以前在日本就有京瓷手机。
3. 近年来日本经济从什么向什么转型
所谓经济转型期,是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企业制度由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特定历史时期。近年来,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及我国国内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等因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增长放缓、效益下滑等现象,面临着经营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风险。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确保实体经济平稳运行,不仅是应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且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关系着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客观理性地审视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制约因素,加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对新时期筑牢经济发展基础,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受全球经济增速减缓所造成的需求不足、生产成本的提升及产业利润空间降低、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强烈冲击造成的环境恶化等国内外因素的叠加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形势严峻,出口压力加大。二是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实体企业发展环境恶化,大量实体经济发展要素流失。造成实体经济困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外部需求急剧收缩造成出口大幅下降,导致国内工业生产快速回落和就业下降,更主要的原因是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加剧,内需和外需增长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处理好调结构、转方式与当前稳增长的关系,完善政策体系,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4. 企业转型升级怎么做
1.提升服务,优化企业管理结构品牌市场竞争激烈,只是一味的将目光专注于产品的质量与价格,已经无法实现品牌的崛起。提升企业的服务成为品牌市场的一大突破点,广泛树立企业服务的意识
2.展开思维,创新企业竞争方式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突破
3.打破壁垒,重建企业组织结构重建产业组织结构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5. 经济停滞了20多年的日本,为何还能实现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日本经济之所以在停滞了20年之后还将进行升级,是因为政府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是因为他受到了盟友的援助。最后一个特点就是日本的产业本来就规模不大。
综上所述,日本之所以能够在时代潮流中突飞猛进,是因为他把握住了机会,同时采取了重要的方式。
6. 为什么近几年日本的制造业渐渐没落了
日本企业之溃败,始于家电行业。
2009年,先锋电子陷入经营困难,将Pioneer的品牌使用权出售给苏宁电器。2016年,陷入巨额亏损的夏普卖身富士康。索尼也好不到哪去,在2008至2015年的8个财年里,累计亏损1.15万亿日元(695亿人民币)。最惨的莫过于三洋,先变卖部分业务,又整体卖给松下,最后又被松下卖给了海尔和投资基金。
日本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也不容乐观。
2016年4月20日,日本第五大汽车制造商三菱汽车承认油耗造假。不到一个月内,日本第二大轻型汽车生产商铃木汽车也承认燃效数据造假。就连称霸全球的丰田,蝉联4届冠军后,在2016年被大众超越,让出了全球销售第一的宝座。
日本企业的集体溃败,在“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亦见端倪。1996年,日本上榜企业多达99家,与美国并驾齐驱;2006年减少至70家;2016年仅剩52家,比20年前,锐减了近一半。
短短20年,日本企业经历了什么,为何呈现集体溃败的趋势?

高官无能,低层愚忠
最后说一点,日本的大企业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业家族保持影响力的大企业,并不一定是家族企业,但创业家族在人事方面有决定权,比如丰田汽车,铃木汽车,这种企业的强项是战略决策速度快。也有软肋,一旦决策错误可能导致致命伤。
另一类企业,就如东芝和夏普,其高层是从公司内部提拔上来的,每一届总经理做3-4年,然后就换人,很难期待这些领导有什么先见之明,因为他的责任和任务是在任期内少犯错误,所以,这一类企业的领导层通常没有创新能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比起市场竞争,他们更擅长于在同事之间搞关系。
那为什么大部分日本的大公司没有落到东芝和夏普的地步呢?
应该说,很多公司也不同程度地遇到相同的问题,只是没有暴露出来。另一方面,日本大企业的上层虽然无能,但其中层非常坚固,所以,最上层的领导像走马灯似地换,短期看似乎并不影响其经营管理。
关于这一点,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有非常精典的观察,他指出:“儒学在日本的发展不是孝道,而是忠君。”也就是,日本人可以不孝,但不能不忠。不能说日本社会完全是这样,但有一定道理。忠诚是美德,但同时一个社会和一个企业要有修正领袖错误的能力,才能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否则,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7. 禁油令下,日本汽车制造商如何向电气转型
丰田、本田、日产、三菱、斯巴鲁、马自达6家日本车企电动化版图
马自达还有另一个平台,以适应更广泛的电气化布局。该平台首次亮相在MX-30上——2019年东京车展上展出的紧凑跨界车。
MX-30为欧洲设计了纯电动传动系统,为日本设计了轻度混合动力系统,配置一个5.1千瓦的辅助电机和一个汽油发动机。
马自达还计划重振标志性的转子引擎,作为电动汽车的增程器。马自达表示,转子引擎非常适合这项任务,因为它既紧凑,又强大,还非常安静。
外界普遍猜测转子引擎最早将于今年推出。但NikkeiXTech的一篇报道称,该计划将推迟到2022年。
该报道援引马自达执行副总裁KiyoshiFujiwara的话,称马自达主动推迟转子引擎推出,从而对转子引擎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匹配传统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Fujiwara表示,马自达正在为较大的后轮驱动车型开发插电式混合动力装置,而转子引擎将帮助插电式技术在小型汽车领域脱颖而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20世纪70到80年代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在日本式经济中,政府为了达到它的(贸易立国、出口导向)目标,在市场中同时嵌入了激励和抑制因素。在经过长时间的实验后,日本实行的国家指导而私人所有的经济体制是日本二战后成为世界第二大生产高效的经济体的主要因素。南韩和台湾学习了它的主要原则和机构,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60-70年代的日本企业推行的市场政策叫no frill,也就是没有任何附加成分的市场推广,比较典型的就是日本的汽车,那个时候,日本汽车就是汽车,没有任何多余的增值服务或产品设计,所以被西方称之为 便宜但是没有好货,类同于中国现在的情况。这个经验就是用低廉的产品大量占领市场,换回资金。
70-80年代的日本企业推行的市场政策是多元化企业发展,这就是在用低廉的产片换回充足的资金以后,提高了产品质量 然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比方说索尼,他的的集团所涉及的产业,不仅有保险还有,电影,音乐。
那个时候的丰田也推出了各个层级的汽车,比方说皇冠和雷克萨斯,就是丰田旗下的高端品牌,这个阶段由于日元的软性,全世界市场充斥着”made in japan", 日本整个的经济规模尽然达到了德国的2倍,最后美国佬一声令下,“广场协议”,导致日本90年代漫长的萧条。
9. 日本曾是吸烟大国,烟虫比例极高,怎么转型成了禁烟大国
日本是一个很爱抽烟的国家,可以说是吸烟大国。
或许过去的中国也接收到这种爱烟文化,所以我们中年人的“烟虫”比例也极高。
如果看看日本几个大文豪的照片,会发现好像芥川龙之介、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甚至三岛由纪夫、和司马辽太郎等人每个都是老烟枪,手里没拿根烟似乎就写不出好作品了。
其实日本抽烟的 历史 相当久远。早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以烟管燃烧烟草的吸烟方式早就随着西方传教士一起进入日本,所以漫画《战国》中才会出现年轻的丰臣秀吉在“一服”抽烟的画面。而原本用在茶道的“一服”这个字也被借用在烟草上,成为了“抽根烟休息一下”的意思。期间虽然有因为要防止火灾而由幕府颁布多次禁烟令的 历史 ,不过抽烟这个“快乐似神仙”的嗜好行为还是留存了下来。
而后进入文明开化的明治时代,过去主流的烟斗和烟管不再流行,日本人开始爱用“一次性”的纸卷烟草。
由于过去江户时代就有民众爱用烟管的 历史 ,所以香烟作为一种嗜好品——吃都吃不饱的时候,抽起来却好像很有腔调,而且过去的日本人觉得烟草是一种药草,是可以治病的!其中产阶级流行 时尚 和平民工作之余偷闲 娱乐 的印象深植人心。
而后再与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开始出现的咖啡厅的咖啡文化相结合,于是一群文人雅士在典雅的咖啡厅里,和带着岁月风霜和人生智慧的歌姬一起聊天谈论时事,就是日本老学校式的抽烟文化。
但过去伫立于日本街头巷尾、堪称昭和复古光景之一的香烟店,也因为不敌便利商店和自动贩卖机而渐渐减少,所以也让这种贩卖利润只有一成的小香烟店,成为另一个日本文青追思美好旧时光的象征。
这也是为什么在“ 防止 二手烟 ”风潮猛烈席卷全球时,日本还会有许多的老咖啡厅视而不见,根本就在柜台和座位的桌上直接摆个烟灰缸供客人使用。而这些老店也摆明了他们的风格——那就是不爽你就别进来,甚至还有人说出“吃咖啡的吃就是吃烟的‘吃’”这种 搞笑 名言。
基于烟酒不分家的“真理”,所以大部分的日本居酒屋也都是室内可以抽烟的。 也因为这样,当初进入中国的大型连锁店居酒屋“和民”,除了店铺装修高级化吓坏了许多习惯日本和民风格的客人外,看到中国和民的“居食屋”招牌也跟着会心一笑——毕竟禁烟的居酒屋根本就不算居酒屋啊!
也因为有这样的 历史 背景,所以在日本会有劳动阶级和文青族群都有着同样“爱烟”的巧合。在这种本来就对抽烟较为包容的文化背景下,今天的日本烧肉店或是居酒屋都是“抽烟上等”的情况,就连飞机上全面禁烟这种全球性的风潮,日本的两家航空公司都抵抗到1999年4月才就范。
而坐火车禁烟是理所当然的现今,日本东海新干线也还存在着吸烟车厢 ——而且还有商务舱这样干。烟民们能坐在位子上享受“一服”的快感,而且日本的N700系列,更是打上了N700的新干线上有吸烟室的广告。
这就是吸烟大国日本的“底力”。
但是香烟毕竟还是一种危害 健康 的产品,尤其是二手烟对于周边人的危害更是巨大。在全球“控烟”的浪潮下,日本过去坚守吸烟文化的老式咖啡厅也开始勉强有了分烟措施。
可这种所谓的措施只不过做做样子而已,他们所谓的分烟吸烟区和禁烟区分成两个地方,中间用块板子隔开而已。这种 搞笑 式的分烟到2018年才开始有所改善,除了过去吸烟者的“最后乐园”咖啡厅里开始出现了真正完全隔绝的分烟型吸烟室之外,连日本当局都因为要迎接2020的东京奥运,而开始考虑要实施全面室内禁烟令。
更让人惊讶的是,过去吸烟重镇的居酒屋和家庭餐厅等场所,竟然比东京都还早实施全面禁烟或是另外加设小吸烟室的措施。因为就算会失去现在的吸烟客,但是现在年轻人的吸烟率大幅降低,而且最讨厌烟味的其实是工作人员,再不禁烟的话可能会找不到人来工作。
是的,过去的吸烟大国日本也开始迎接了香烟的黄昏。
就算如此,对于“香烟”这种东西的态度日本还是相对 健康 的。在1985年为止,日本和我们中国一样属于专卖事业,之后改组民营化成为日本烟草公司,一方面拥有日本国产香烟的贩卖权,但另一方面也有收购所有日本国内烟草农家作物的义务。日本烟草公司除了香烟以外也从事多种食品及相关企业,最重要的是除了赚钱之外,日本烟草公司没有忘记他们的 社会 责任。
日本绝大部分的吸烟礼节提倡、防止边走边抽烟、随地乱丢烟蒂、以及遵守吸烟场所规定的公益广告,全都由日本烟草公司出钱负责。我们去日本 旅游 会时常看见的各车站或是公共场所旁的吸烟空间等公益广告,也都是日本烟草公司花钱去弄出来的。说起来这也是理所当然,日本烟草公司赚这些烟民的钱,拿出来回馈好像也是刚好而已。
各种分烟措施和吸烟室,在日本由于有公家机关补助金的关系,日本烟草公司也乐于介绍给店家各种分烟工事和玻璃室、空气滤清器等设备,而这也成了另外一种商机。
他们当然不是良心发现不想再赚香烟钱了,而是在这些商机上发现了新的未来。
在我小时候的90年代,那真的是大人们人手一根烟的迷蒙时代。青少年时会觉得抽烟、喝酒、很帅气,很 时尚 ,这大概也是出自一种人类潜藏的对自伤行为和自我毁灭的憧憬。在 健康 指向强烈而且充满各种 娱乐 的现代,是真得不必勉强自己去做抽烟这种伤害身体的行为。
不过对于文史爱好者的我来说,烟草不只是一种伤身的产品,同时也是一种人类物质文明的遗产、甚至是文化的轨迹、更是可以看出一国从古至今演变的一种“时代的哀愁”。
尤其是现在这个无欲时代,年轻人不喝酒、不抽烟,就爱电脑和手机,人们甚至对谈恋爱和异性都没什么兴趣,这种风潮还真的让我这种大叔看了有点伤心——本人绝对赞成持续禁烟,因为我爸爸就是个老烟民,他抽烟的样子真的不帅,除了丑就是臭,尤其是那满嘴的黑牙……唉,说多了都是泪,就这样吧。
10. 日本的经营特点及其优点和缺点
你表达的不清楚。
你是想问“在日本举办奥运会的缺点与优点”吧?
优点:
1.
经济实力雄厚,可以举办一场盛大的体育盛会。
2.
人民素质高,可以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的举办。
3.
有过办奥运的经验。
4.
公共设施,医疗技术先进,运动员身心有保障。
缺点:
1.
人口多,面积小,受场地约束大。
2.
同一个城市多次举办奥运会,不利于体育精神在全球的传播。
3.
会给东京的正常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
4.
日本自然灾害平凡,赛事行程受影响几率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