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
1. 二战时期日本的天皇
裕仁 ,日本第124代天皇,昭和军阀集团的最高领袖,一个绑架日本国家而逃脱了审判的战犯。一个把自己打扮成和平天使的虚伪者。一个以海洋生物学者而闻名的科学家。以他的年号命名的昭和时代(1926-1945)充满了暗杀,血腥和暴力,以他名义发动的支那事变和太平洋战争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2. 二战中日本天皇叫什么名字
二战中的日本天皇叫做昭和天皇、名字叫做裕仁。
昭和天皇名裕仁,称号迪宫,为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在日本,天皇是没有姓氏和户籍,日本的皇室的称呼都采用的是宫号+名字的方式。比如日本皇太子的女儿被称为敬宫爱子内亲王。其中敬宫是宫号,爱子是名字,内亲王是爵位。因此昭和天皇裕仁就只叫裕仁。
(2)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昭和二十年8月14日早上,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上,裕仁特别穿上了陆军元帅服,左胸佩带象征皇室的菊花勋章,无可奈何地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
作为决心停战的理由,天皇在独白录中举出以下两条。第一,如果这样下去,日本民族就会以灭亡而告终,就不能保护赤子了。
第二,在捍卫国体这一点上,木户也与他的意见相同,如果敌人在伊势湾附近登陆,那么伊势、热田两神宫就会立即在敌人的控制下,来不及转移神器,也就没有确保它们的希望了,这样就很难捍卫国体了。
所以,当时他想,即使牺牲,也一定要讲和。也就是说,估计守住三种神器中的伊势神宫的八咫镜和热田神宫草剃剑无望,是决心停战的理由。
其中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不废除天皇。他对坚决反对投降的前侍从官、现陆军大臣阿南惟几说:你放心,我有把握保持国体。
结果阿南只能去自杀。之后,NHK录制了裕仁的投降公告。整个录音为30分钟,地点是皇宫的进口大厅。裕仁念错多处,直到第三遍才勉强合格。
次日,又发生了一幕极端分子抢夺录音的闹剧。但是其所谓的御音放送的投降诏书录音还是得以播出,使用大量汉语文言的《终战诏书》使很多日本平民无法具体理解广播的内容。
他只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输了这场战争,他只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要求臣民忍受难以忍受的现实。由于首次听到鹤声,许多人都放声哭了起来。
3. 抗战时期 日本的天皇是谁
抗战时期日本的天皇是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1926年大正天皇逝世,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数千万无辜人民死亡。
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天皇制得到保留。
(3)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二战期间,日本天皇作为军队至高无尚的最高统帅,是二战期间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最高决策者,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二战结束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因双方根本利益的冲突不复存在,战时大国合作体制逐渐走向分裂,为借助日本遏制苏联,美国对日本采取扶持的政策,因此没有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对裕仁天皇实行了姑息和包庇,使裕仁天皇不仅逃脱了惩罚,而且仍留居其位。
由于战后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没有彻底清算日本法西斯的战争责任,因此,日本的右翼势力不仅没有反省日本的战争罪行,而且逐步走向美化和否定侵略历史。
4. 二战时侵略中国的是日本哪一个天皇
昭和天皇,名叫裕仁。
昭和天皇(日语:ひろひと,英语: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昭和二十年(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天皇制得到保留。
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逝世,终年88岁。
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裕仁对生物分类学很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着作。
(4)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日本明治维新后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由元老、枢密院、贵族院、陆海军作辅弼的近代天皇制,天皇集日本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而且根据国家神道的教义,天皇被视为具有神权的超越一切的现人神。
裕仁经过长期的太子教育和5年的摄政经历,于1926年即位,在向国民发布的诏书中宣示:“明治天皇以他文武兼备的卓越素质,于内广泛施教,于外屡建战功,建立了丰功伟业。我将不忘遗训,继承遗志。”
裕仁即位后,效法明治天皇,突破大正天皇因为病弱不能理政而受到的权利限制,率领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战争之路。翌年就两次同意陆军向中国的山东派兵,名义是保护日本侨民;
1928年第三次批准向青岛派兵,名义是保护那里的日本纺织资本;接着又批准向济南派兵,日军制造了屠杀中国军民1000多人、残杀蔡公时等17名中国外交官的“济南惨案”。
1928年6月,关东军河本大作大佐炸死了张作霖,裕仁同意陆军掩盖真相的做法,使得关东军更加有恃无恐地以武力推行“满蒙分离政策”,遂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军部及关东军一些少壮军人发动的,事发后内阁主张不扩大事态,但是军部和关东军并不把内阁放在眼里,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竟然擅自派兵增援关东军。
裕仁并没有制止这些冒犯其统帅权的军事行动。事变发生两周后,裕仁知道了策划者和和指挥者,但是仍然默许这些人扩大战事,并且批准对锦州的无差别轰炸,在全世界开此恶例。
当关东军侵占东北得手后,裕仁不顾元老和外相的反对,追加批准和承认,而且颁布“敕语”表彰关东军:“或于嫩江、齐齐哈尔地区,或于辽西锦州地区,冲风冒雪,英勇奋战,以铲除其祸根,扬皇军威力于中外,朕嘉许其忠烈。”
为了转移国际社会对日军侵占中国东北的关注,陆军少佐田中隆吉制造了“一二八上海事变”,裕仁连续批准增兵上海,嘱咐统兵的白川义则大将迅速平息上海的战事并撤军,同时放手让关东军在东北扩大地盘。
关东军到1932年2月2日攻陷哈尔滨时,已经侵占了山海关至黑龙江之间110余万中国领土,相当于日本国土面积的3倍。这正是裕仁所期待的。
当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及炮制“满洲国”的行径在国际联盟会议上被否决时,裕仁批准日本退出国际联盟的决定。
国联和列强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径,仅限于道义上的反对,并没有采取经济制裁等实质性举动,使裕仁感到它们接受了既成事实,因此进一步放纵军部的狂妄行动。
于是日军侵入关内,制造华北事变,侵略矛头直指平津。后来,裕仁批准3000军人和文职官员的受勋和晋升,他们都是侵占东北、热河和华北的有功人员,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陆军大臣荒木贞夫和海军大臣大角岑生被授予男爵。
裕仁支持军队的领土扩张行动,只要能打胜仗,就会原谅他们的忤逆。裕仁在控制军队和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经常派侍从武官向前线将士传达敕谕。当日军侵攻得手的时候,裕仁的褒奖敕谕对官兵起到加速剂的作用;当日军侵攻失利的时候,裕仁天皇的激励敕谕对官兵起到兴奋剂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裕仁天皇并非傀儡 二战时始终处在决策中心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昭和天皇
5. 抗日战争时日本天皇是谁
抗战时期,日本的天皇是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日语:昭和天皇/しょうわてんのう,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名裕仁(裕仁/ひろひと),为现任天皇明仁父亲。出生时称号为迪宫,徽印印号为若竹。
裕仁在大正五年(1916年)11月3日被立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继位。
1989年1月7日,裕仁因患十二指肠癌去世于东京吹上御所,享寿87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完结。
(5)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昭和天皇是一个对战争非常狂热的人,昭和有多少指挥权是一回事,但是绝不是什“反战”派,和军部的矛盾本质上是狗咬狗而已。这些人只是在争夺战争的主导权和怎么打的问题,而不是打不打的问题。
1940年3月30日,日本参谋本部声言“如本年内中国事变仍不能解决,则自1941年初开始,自动撤兵”。6月,裕仁批准参谋本部《加速执行南进政策》,假如英、美干预,“就不惜与美一战”。
7月30日,裕仁正式批准近卫内阁“南进”国策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基本政策。
裕仁说:“海军希望在更远的地方大干一场之前,必须解决中国事变;……陆军想要立即南进,以补救在中国的失败。”。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夏威夷群岛珍珠港海军基地。翌日,裕仁颁布《对英美两国宣战诏书》,致使美国及其盟国加入对日战争,开启太平洋战争序幕。
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裕仁被要求参加战时最高国务会议特别会议,以考虑和讨论美国及其盟国提出投降条件。
裕仁和当时首相铃木贯太郎主张日本投降。由于委员会中政治和军事成员就是否投降无法达成一致意见,首相要求天皇做最后决定。
裕仁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裕仁通过无线电广播,史无前例地向日本民众解释投降原因,此段广播被称为“玉音放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昭和天皇
6. 二战时期日本天皇是谁
二战时期的日本天皇是昭和天皇,名字叫做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执政长达63年。
裕仁从小就被有意识地培养尚武的性格。其刚刚出生70天,就被寄养在了海军中将川村纯义的家里长达四年。6岁的时候,裕仁进入了“皇室”学习院,而他的院长则是日俄战争中的“肉弹将军”乃木希典陆军大将。明治天皇亲自指示乃木要努力将裕仁培养为“质实刚健”之辈。如此教育之下,裕仁自小就被种下了崇尚武力的祸根。
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1937年,发动中日战争,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特。指挥和策划日本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6)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1945年8月14日早上,最后一次的御前会议上,裕仁特别穿上了陆军元帅服,左胸佩带象征皇室的菊花勋章,无可奈何地同意投降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暗含一个条件:不废除天皇。
在投降录音广播中他只字未提投降或日本打输了这场战争,他只是说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要求臣民“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现实。”由于首次听到“鹤声”,许多人都放声哭了起来。
参考资料:
昭和天皇-网络
7. 二战时期日本的天皇是谁
二战时期日本的天皇为昭和天皇。事实上,正是由于昭和天皇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侵略和践踏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才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
昭和天皇(日语:ひろひと/英语:Hirohito;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名裕仁,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天皇,执政长达63年。
大正十五年(1926年)大正天皇因病逝世,裕仁登基成为日本新一任天皇。
因美国的干涉,昭和天皇在二战后免除了审判,日本天皇制得到保留。
二战后昭和天皇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他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着作。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于东京逝世,终年88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7)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轶事典故
险些废黜
据日本媒体报道,1936年在日本发生的“二·二六事件”中,政变军人曾想扶持裕仁的胞弟雍仁来取代裕仁。这更佐证了当时日本的实质统治者是“天皇”。
雍仁是日本大正天皇的次子,日本亲王。1922年便作为陆军少尉参加日本陆军。1935年8月被任命为第八师团的少佐大队长。他长期以来对日本陆军中的皇道派(日军中狂热的法西斯派系之一)少壮军官持同情态度,支持皇道派要求推翻民选政府、加速实行国家法西斯化和积极准备对苏开战等主张。1936年2月26日凌晨,驻守东京的1400余名日本军人突然发难,袭击被他们称作“奸臣”的政府要员住宅,内大臣、教育总监、大藏大臣等人遇难,连裕仁天皇的侍卫长铃木贯太郎也差点被叛军杀死。
政变当日,任第八师团少佐大队长的雍仁正准备从驻地乘火车赶往东京。在如此敏感时刻,雍仁的这种举动显得非常反常。而且就在同时,政变军人公然打出了“我们的领袖是秩父宫(即雍仁)”的旗号。
裕仁得知上述消息后,感到事态严重,先通过宫内省派东京大学着名的右翼历史教授、曾给秩父宫讲过两年《日本政治史》的平泉澄前去拦截雍仁。然后立刻命令忠于自己的军警赶往东京上野火车站。秩父宫一下火车,就在大批军警“护送”下被带入了皇宫,与叛军隔离开来。见情势如此,秩父宫只好在当天晚上拜谒了哥哥,并做出了服从天皇的保证。不久,“二·二六事件”被平息,军事法庭以“未经天皇批准而擅自动用皇军之罪”将17名叛乱军官判处死刑。
不追究责任
美国与盟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了有效控制日本,美国决定对日本天皇裕仁不予追究发动战争的责任,不予起诉和逮捕。
最后,不但战争罪行的日本天皇免于正义的审判,连同23名担任高级将领的皇族亲王也受到保护,全体不被起诉。
参考资料昭和天皇-网络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军占领时期时任日本天皇是
昭和天皇裕仁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是日本第一百二十四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 ,称号迪宫。日本第124代天皇,是日本最长寿以及在位时期最长的日本天皇,执政长达63年。掌握神权,军权和政权,处于日本各个阶层的的顶点,在位期间,指挥和策划日本相继发动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导致了数千万无辜人民的死亡,侵略和践踏了中国和东南亚以及太平洋十几个国家。
裕仁1901年生于东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长子。1914年学习院初等科毕业,后在东宫学问所读书。1916年11月被立为皇太子。 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亲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摄政王。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继位,以《尚书》中的“百姓昭明,协和万邦”改元昭和。 昭和20年(公元1945年8月)发布“终战诏书”,代表日本帝国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因美国的干涉战后免除了审判 ,帝统得到保留,战后在位期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促成神武景气 。他对生物分类学有研究,发表有《相模湾产后鳃类图谱》、《相模湾产海鞘类图谱》以及《那须植物志》等着作。 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肠癌死于东京,终年88岁,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号“平成”,昭和时代落下帷幕。
9. 二战时日本天皇是谁
二战时日本天皇是裕仁天皇,裕仁出生于明治34年(1901年)4月29日晚10点10分,父亲是皇太子明宫嘉仁亲王(后为大正天皇)。明治天皇对于裕仁宠爱有加,此日马上命令宫内的御用文人为皇孙取名与号。最初的名有三个,为裕仁、雍仁以及穆仁,号则是迪宫和谦宫。
1926年,大正天皇去世,裕仁成为了日本第124代天皇,改元昭和。继承大统的裕仁和良子先后诞下了照宫成子、久宫佑子等4个“内亲王”(即所谓公主)。
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日本很快吞并了大部分东亚地区,使其加入“共荣圈”。裕仁被指责同意导致这场战争的对外政策,并批准东条英机与纳粹德国希特勒、意大利墨索里尼结成法西斯主义轴心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战争,侵略中国等国家。
(9)在二战中日本天皇年号是什么扩展阅读:
1945年3月18日,裕仁巡视了遭到美军大轰炸后的东京市区,不由感叹其惨象尤胜当年的“关东大地震”。在美军于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后,裕仁终于意识到了败局已定。8月9日下午11点50分,紧急于防空洞召开了御前会议,同意外务大臣的意见:投降。
三大轴心国之一日本的领导人裕仁天皇再二战结束后并没有上上军事法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包括苏联在内的国家要求废除天皇。
但是美国为稳定战后东亚形势,需要建立一个反共产主义的经济强国,如果没有天皇,日本国内秩序将难以协调,因为之前日本长期推行神话天皇、效忠天皇的教育,天皇已经成为多数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
所以因美国策略上需要,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和其他官员共同表示,裕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并不负主要责任。这一观点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极大欢迎。
10. 二战时期,日本的天皇是裕仁还是昭和
确切的说是裕仁,昭和是他统治时期的一个年号,特指1926年到19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