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都市农场怎么样

日本都市农场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2-11-15 17:14:25

① 都市农业装备应用技术是什么

都市农业(下面有都市农业的全面介绍),装备应用技术就是农业生产当中用的设备的技术,例如施肥机、水处理机、旋耕机等的技术。

都市农业
编辑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都市的农业。它是大都市中、都市郊区和大都市经济圈以内,以适应现代化都市生存与发展需要而形成的现代农业。都市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现代农业为标志,以农业高科技武装的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主要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求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和生态性于一体,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
目录
1介绍
▪ 简介
▪ 内容
▪ 特点
▪ 功能
▪ 意义
2都市农业的特点与类型
▪ 都市农业的特点
▪ 都市农业类型
3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
▪ 日本
▪ 德国
▪ 新加坡
▪ 荷兰
4思路与对策
▪ 基本思路
▪ 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
▪ 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 主要对策
1介绍编辑
简介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换言之,都市农业是将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等“三生”功能结合于一体的产业。
[1]都市农业与城郊农业都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纳入城市建设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建设的农业。但二者还有不同点,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商品性消费需要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位置居于城市周边地区。而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是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位置在大城市地区,可以环绕在市区周围的近郊,也可能镶嵌在市区内部。至于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都是都市农业的一些具体经营方式,不能说它们本身都是都市农业,根据经验分析,只有大城市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左右的时候,就可能进入了都市农业阶段。
内容
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
研究内容
我国都市农业的研究类型主要包括:农业公园、观光农园、市民农园、休闲农场、教育农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森林公园、民俗观光园、民宿农庄等。[2]
特点
一、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二、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它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三、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四、农业生产经营明显的表现为高度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功能
生产功能,也称经济功能。通过发展都市地区生态农业、高科技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为都市居民提供新鲜、卫生、安全的农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食物消费需要。
生态功能,也称保护功能。农业作为绿色植物产业,是城市生态系统的组织部分,它对保育自然生态,涵养水源,调节微气候,改善人们生存环境起重要作用。
生活功能,也称社会功能。农业作为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通过农业活动提供市民与农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如观光休闲农业和农耕文化与民俗文化旅游。
示范与教育功能。都市郊区农业具有“窗口农业”的作用,由于现代化程度高,对其他地区起到样板、示范作用。作为城郊高科技农业园和农业教育园,可为城市居民进行农业知识教育。
总之,都市农业的功能主要是:充当城市的藩离和绿化隔离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作为“都市之肺”,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为城市提供新鲜、卫生、无污染的农产品,满足城市居民的消费需要,并增加农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及收入;为市民与农村交流、接触农业提供场所和机会;保持和继承农业和农村的文化与传统,特别是发挥教育功能。
意义
都市农业是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交叉产业,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农业景观吸引游客前来观光、品尝、体验、娱乐、购物等一种文化性强、有大自然情趣很浓的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体现了“城郊合一”“农游合一”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方向。发展都市农业具有如下意义:
1、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为农副产品带来销售渠道,提高当地农业产品的知名度。
3、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剩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劳动就业。
4、可以疏散城市拥挤人口,减轻城市人口压力创造条件。
5、扩大城乡文化、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开放。
6、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
2都市农业的特点与类型编辑
都市农业的特点
直接接受大都市的辐射,充分利用大都市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来发展现代农业,如四通八达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以及水、电、煤气等公共设施,这些都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直接吸纳大都市工业对农业的投入。由于城乡之间的渗透和融合,增加了城市工业在现代技术和物质装备等方面对农业投入的驱动力,可以迅速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
直接利用大都市的市场优势,进入和占领国内外市场,可以利用大都市的信息优势和辐射功能,开拓国内外市场,有利于提高农业的专业化和商品化水平;
直接受大都市产业结构的布局调整,采取与大都市相适应的农业产业结构和经营管理方式,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快,农业内部经营也普遍引入和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
直接接受大都市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建立与大都市市场相适应的现代化、集约化、设施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高。
直接利用大都市的先进科技手段和科技人员指导,有利于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生态高效农业,实施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生产。
综合发挥农业的经济、生态和社会功能。都市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市民喜欢的优质农副产品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绿化、美化市容,以及为城市居民旅游休闲提供重要基地的功能,充分利用各种自然景观,建设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各类农业公园和游乐场所,给城市添加了美丽的绿色景观。
充分利用城市的优势,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使农副产品通过加工和流通增值。
都市农业类型
按农业功能划分
农业公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农业生产场所、消费场所和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建设,利用农业生产基地来吸引市民游览,主要是供观赏和旅游,面积比较大。一般选择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农产品种类而成自己的风格特色。农业公园分专业性农业公园和综合性农业公园。

观光农园。这种类型的特点是,开放农业园地,让市民观赏,采摘或购置。有的主要是供观尝农村景观或生产过程,有的可以购买新鲜产品(如花卉),有的还可以参加采摘果实。有的农户开放自家的花卉种植温室,有的观光农园集中区建立了展览室,让游人在观赏之余还能增长知识。
市民农园。这种类型特点是,让没有土地所有权的市民承租农地,直接参与农业植栽,亲身体验农业劳动过程。市民家园一般设在市区较近、交通、停车都便利的地方。农园经营者把整个园地划分若干块,分别租给不同的市民,供他们进行耕作体验,有的可以解决一些吃菜或就业问题。
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休闲农业区,以吸引旅客住宿为特点。农场以生产果、菜、茶等农作物为主,经过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农场原有的多种自然景观资源,如溪流、山坡、水塘,以及植物、动物、昆虫,引进一些游乐项目,开发为休闲农场(或度假农庄),把市民的观赏景观、采摘果实、体验耕作、住宿餐钦和娱乐等多种活动结合在一起,适应他们度假游乐的需要。如日本的“民宿农场”,澳大利亚的“度假休闲农场”。
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

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农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北京的少儿农庄。
高科技农业园区。这是采用新技术生产手段和管理方式,形成集生产加工、营销、科研、推广等功能等于一体,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农业种植区或养殖区。这些园区有的可以对外开放,接受游人的观尝,有的属于封闭型,不接待游客。
森林公园。这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在适当位置建设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署、科学孝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
民俗观光园。选择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村庄,稍加整修提供可过夜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憩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农村浓郁的乡土风情和浓重的泥土气息,以及别居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
民宿农庄。主要是为已退休或将退休的城里人租住农村房屋,迁居农家。这些人中有教授、导演、设计师、工程师等,他们在城里均有较好的楼房,但非常向往农村的风光,游览田园景观,希望在林间散步,呼吸着农村新鲜空气,过着宁静淡泊、无噪音、无污染的世外挑园式生活。
按区域划分
中心区农业。本类型位于城市中心地区,人口和建筑密度高,土地利用的混合程度和集约程度最高,通常以公务和商业零售活动为主。这里的农业主要分布于屋缘(屋顶、阳台、宅院)、闲置地、院区和园区,具有较高价值和需要较多投资的农业。其中很多采用小型温室农业系统的形式。这类农业最容易受到城市改造的吞噬。
走廊区农业。本类型是位于高速公路或铁路两侧的交通地带的农业,属于高集约发展地区。这类农业处在交通设施发达、与市场联系便捷、居民密度较高的有利环境;走廊地区的农业结构,可以经营观赏性园艺、温室蔬菜和花卉、放牧、家禽、微型动物,以农家产品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为主。这类农业容易被城市和交通设施的建设所取代。
隔离区农业。本类型农业地处交通走廊之间 ,呈楔式地分布,是都市农业土地、就业、产出集中地区之一。在城市化迅速成长的时期,这里往往是城市住宅、工业、绿化等建设发展的主要区域,土地利用类型有可能从农业用地大量转为建设用地,所以要注意保护农业。
外缘区农业。本类型是相对稳定的农业区,也是都市农业土地、就业、产出集中地区之一。外缘农业区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运输效率和自然条件特征。外缘区农业的特点是以大量中小型农场的形式,按照都市区市场的需要,要以生产鲜活农产品为主;这一带的农业家庭比一般农区有更多的非农业就业机会和收入。
3国外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编辑
日本
[3-4]日本的都市农业,指包含在都市内的农业及都市近郊的农业。日本是一个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的岛国,经过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的高速增长之后,城市扩张迅猛,城市周边地区的地价不断上涨。由于土地属私有制,为保留土地以达到增值的目的,一些农户不愿过早出卖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于是将继续耕种的土地在高楼大厦林立的城市内保留了下来。
以后人们发现,在城市星星点点的耕地上生产的嫩绿的蔬菜、鲜艳的花卉,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增加了观赏的景点、而且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有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
到目前为止,日本已发展出3种主要的都市农业模式:
(1)观光型农业,即设立菜、稻、果树等田园,吸引游人参观体验,其实质是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
(2)设施型农业,即在一定范围内运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农艺技术,建立现代化的农业设施,一年四季生产无公害农副产品;
(3)特色型农业,即通过有实力的农业集团建设一些有特色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并依托先进的科技进行深层次开发,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
日本都市农业的发展趋势:一是生产逐渐规模化,以提高都市农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二是农业结构逐步调整。逐渐淘汰效益低、成本高的农产品,绿色保健品大量生产;三是生产手段向全自动化、设施化、智能化发展,尤其是蔬菜、水果特别明显;四是农产品批发市场逐步完善;五是生产经营管理向网络化方向发展。
日本都市农业发展的经验:一是各级政府给予保护政策;二是模式多样化;三是政府关注农业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德国
[3-4]德国都市农业以市民公园为代表。市民公园起源于中世纪德国的KlienGorden。那时德国人多在自家的庭院里划出一小部分作为园艺用地,享受亲手栽培作物的乐趣。而德国都市农业的真正发端一般认为始于19世纪。19世纪德国政府为每户市民提供一小块荒丘,市民用作自家的“小菜园”,实现生产自给自足。19世纪后半叶,德国正式建立了“市民农园”体制,其主旨是从建立健康的理念出发,让住在狭窄公寓里的都市居民能够得到充足的营养。建立市民公园的主旨已发生很大变化,转向为市民体验农家生活的机会,使久居都市的市民享受田园之乐。
市民公园的土地来源于两大部分:一部分是镇县政府提供的公有土地。每一市民农园的规模约有2公顷。大约50户市民组成一个集团,共同承租市民农园。租赁者要与政府签订25~30年的使用合同,自行决定如何经营,种花、植草、种菜或栽树、养花等,政府都不加干涉,但其产品却不能出售。如果承租人不想继续经营,可以中途推出或转让,市民农园选出的管委会选出新的承租人继续租赁,新承租人要承担原承租人合理的已投入的费用。德国市民农园呈兴旺之势,其产品总产值占到全国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新加坡
[3-4]]新加坡是一个城市经济国家,面积只有556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贫乏,农产品不能自给,甚至连沙石、水、食品都需要进口,本地只生产少量蔬菜、花卉、鸡蛋,水产品和乳制品等,加上城市化发展后耕地不断减少,因此非常重视都市农业向高科技、高产值发展。
新加坡都市农业的发展模式有:
(1)现代化集约的农业科技园(Agrotechnology Parks),这是新加坡重点的都市农业模式。新加坡都市农业的发展以追求高科技和高产值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化的农业科技园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生产力。农业科技园的基本建设由国家投资,然后通过招标方式租给商人或公司经营,租期为10年。其中有一个用气耕法(即在有空调设施的温室内种植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制成雾水的冷水,不喷农药)种植蔬菜的农场,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热带国家以气耕法来种植蔬菜、生产富有营养而安全的新鲜蔬菜。蔬菜的生长期由土耕法需要60天缩短到30天,只是此种方式成本较高,当然如果生产高档蔬菜则优于进口;
(2)农业生物科技园。占地10公顷,拥有现代化先进设备,进行新农业技术(如动植物基因研究、新品种选育等)研究开发工作。
荷兰
[3-4]荷兰是一个欧洲小国,其面积约为河南省的四分之一。荷兰自己没有都市农业的说法,但荷兰人口密度大,农业紧靠大中城市,特别是其园艺业和奶牛业,位于大中城市的“都市圈内”。荷兰是农业高度发达的国家,其发展目标不再是追求产量,而十分强调农业与环境、自然的协调发展,重视农业的社会责任,这为荷兰形成“绿色生产力”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在荷兰都市农业中,花卉业和奶牛业是特别重要的产业。荷兰以“欧洲花园”和“花卉王国”而驰名于世。荷兰花卉业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渊源,且土壤和气候条件比较适宜。
加之荷兰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人口密度大,园艺业产品从农村(相当于郊区)到城市不但距离短,而且不愁销路。这为荷兰的花卉园艺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经济利用土地问题上,以花卉为代表的园艺业要优于一般的大田种植业,而温室园艺业又优于露地园艺业,且农场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荷兰温室产业具有高度工业化的特征。由于摆脱了土地的约束和天气的影响,温室园艺产品可以实现按工业方式进行生产和管理,其种植过程不仅可以安排特定的生产环节和生产周期,在产后的包装、销售方面,也同工业生产如出一辙,真正成了“工厂化农业”。
荷兰园艺业和奶牛业的发展又带动了农村合作社和加工业的发展。在“单干”的情况下,每个奶农必须自己把挤出来的奶运送到城市去卖,费时费力,因此奶农特别需要合作销售。花卉业也是一样,需要把大量的鲜切花以最快的速度运送到城市消费者手里,没有合作社也是难以办到的。
4思路与对策编辑
基本思路
都市农业是随着城市化水平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是依托城市、服务城市、适应城市、满足城市人们各种需要的现代农业。因此,城市发展规模和城市收入水平,决定着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和水平。根据中国国情,城市化水平还不高,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刚刚解决,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因此,都市农业的发展应坚持生产鲜活农副产品、观光休闲、改善生态环境三功能相结合,根据区位特点及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都市农业发展方向、形式、规模和布局,建设绿色无污染型、观光休闲型和生态环境型的现代农业。
要正确处理发展都市农业与搞好农产品生产的关系,即不能设想把整个郊区都开发成观光休闲农业区,因而忽视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也不能借口只满足城市对食品的需求,而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绿色农业。要从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合理安排都市农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
要注意发展都市农业与全市、各县区发展旅游业密切结合,以旅游业发展带动都市农业发展,以都市农业促进旅游业发展。为便于组织客源,新开发的都市农业景点,最好配置在旅游区内或旅游热线上,以形成规模优势。
要竖都市农业以农业经营为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城市与郊区结合,要把开发农业和保护农业结合起来,防止把发展都市观光农业变为娱乐性开发性行为。
都市农业发展模式与规划设计
农业圈层模式。以市区为中心,向外递延,以距离市区的远近为主要分区标志。把都市农业布局分为近郊农业圈、中郊农业圈、远郊农业圈。
农业区域模式。按照大城市和都市地带的不同功能分为四类区域,即中心区农业,交通走廊区农业、隔离带地区农业、边缘远郊区农业。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按照农业生产经营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种植区、养殖区、水产区、林业区、花卉区、蔬菜区、绿化隔离带。还有的分为蔬菜高科技示范区、特色粮油示范区、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
农业旅游模式。按照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之功能,可以分为观光农业区、休闲度假区、农业经营体验区、农业景观及自然生态区、公园绿化区。
都市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农业资源要转化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产品,就要按照农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规律性加以艺术创意,这种创意过程,就是农业项目的规划和设计过程。都市农业是产生于农业产业和农村区域,是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为主要目的。
都市农业园区分二类,一种是开放性的非主题公园类型的都市农业区,一种是封闭性的主题公园式的都市农业园或休闲农场,前者属大地域、大范围、大景观的都市农业规划,景观规划要体现地方的农田、农村、农业风光,农业产品。后者除生产活动外,有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活动。在规划设计中要注意6个结合:农业经营与绿色食品生产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康体健身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农业体验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农业文化展示相结合;农业经营与别墅建筑要求相结合;静态项目与动态项目相结合;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相结合;农业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
主要对策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政府对发展都市农业的领导。特别要加深认识郊区发展农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认识农业的多功能开发及其综合效益。政府各级有关领导、城市市民、城郊农民都要把创建都市型农业作为自己的职责,使农业充分发挥满足城市人们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多种需求,以及绿化、美化城市生态环境的需要。
全面规划,确保重点。对都市农业的发展要在全市郊区或一个区域内全面规划,选准重要项目,集中资金,重点开发。不宜过多地发展自行采摘、承租农地等体验型项目和休闲娱乐为主的游乐项目,以防投资、管理和经营带来的困难和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对开发项目要注意整体规划,分步推进,使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具有丰富内容,才能有经常性的吸引力。一些县区把若干邻近的景点连成片,成为一条专线或一片专带,这是很有前途的。这就特别需要有一个通盘的规划,合理解决农产品的季节生产与全年观光经营的矛盾,搭配不同季节的品种,尽量延长可观赏期。规划中要正确实行区域定位、功能定位、形态定位。同时要把都市农业规划与农村现代化、城市化规划结合起来。
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市场。发展都市农业要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发充满绿色、环境优美、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都市观光农业园区,把资源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不同地区、不同项目,需要有不同的目标市场。要根据旅游客源市场,确定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和规模。积极发展市场农业和创汇农业。
都市农业要体现农业特色,突出农村生活风貌和丰富乡土文化内涵。发展都市观光农业,要扬长避短,表现和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使游客每到一处都有新的意境、新的感受、新的收获。在都市农业发展中,切忌建造过多的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也不要追求大投资、大规模、高档次、高消费。从发展趋势看,要注意开发农业对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功能。开发农村民俗文化,发展民俗民风文化旅游。
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广开渠道,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要在稳定现有农业投入的基础上,逐渐提高财政资金、借贷资金对农业投入的比重。除农民自筹和政府扶持外,还可通过搞投份制、设立基金、吸引外资等形式广开财源。建立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元化投资机制。除生产性投资外,对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的工程,也应加大投资力度。其次科技投入,以高科技武装农业,重点实施种子工程、温室工程、生物工程、绿色工程,形成都市农业科技配套工程。建设高科技园区、高科技设施、高科技产品、高市场占有率。
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建设。要加强农村道路、水电、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建设,建设相适应的饮食、住宿、休闲、度假等多方面设施,为游客提供方便、卫生、舒适的条件。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实行引进来和送出去培养相结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管理技术。
制定法规政策,加强科学管理。实行市场调节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的政策。政府调控主要表现为对发展都市型农业的政策扶持和社会倾斜。要制定都市农业保护法,首先要制定保护农田的基本条例,建立农业生产资料最高限价、农产品最低保护价和生产风险基金、市场风险基金。制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要明确主管机构,专门研究、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可考虑由农业、旅游、文化、工商、价格等部门协同运作。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也是一个城市化发展的国家。中国即有多样的自然景观和农业景观,也具有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人文景观,还有独特的城郊农业景观,今后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高,对绿色食品和生态环境的要求日益增强,因而发展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展望未来,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在中国大地上已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发展成为一项很有生命力的新型产业。
参考资料

② 这怎么不是都市农场的作文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初春时节的某一个周六,我和朋友来到了农场,感受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走过一条小路,我来到了农场的木门。透过木门,可以看见一大片菜园,让我浮躁的心平静了许多。走进木屋,放下包,我便开始追寻“都市中的田园”风采。我们迫不及待地奔赴菜园,与这里与阳春三月的菜园来一场浪漫的邂逅。

穿过石径,就到了一片农田。远远望去,农田一道一道的,十分整齐。土地里种着一些菜,点缀着农田。菜已经开花,一些蜜蜂正辛勤地采蜜,真是“无论平地与山间,无限风光尽被占。”在菜地的右边,有一片果园。果园里有一排架子,架子上缠着绿色的藤蔓。再远处,是一片农场。蔚蓝的天空一望无际,不时有几朵云在飘动,使人身心舒畅。

沿着平坦的小路向前走,就来到了沟渠。沟渠左边有一排番茄架和茄子架,浓绿色的茎纵横交错,绕满了架子。叶子从茎上垂下来,密密麻麻,斑驳的日影从柔软的茎叶空隙投下。挂在上面的西红柿随着风左摇右摆,就像小姑娘投入妈妈的怀抱。茄子也在旁边,青紫色的叶子像紫色的小船,摇啊摇啊,飘向远方。辣椒弯弯的,低垂着头,真是“千根万根压枝低”啊,架子都快塌下来了。卷心菜叶片一块块的,层层叠叠,像士兵穿着厚厚的盔甲,正整齐地排队呢;像一个个绿皮球;又像一颗颗陈列在地上的绿色钻石。

回到木屋,四周一片绿色的海洋,落日依旧可见,我喜欢这“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的田园风光!

③ 请问北京都市农夫休闲农场怎么样

北京都市农夫休闲农场,坐落于朝阳区东五环外,是离市区最近的生态农场。农场拥有绿色蔬菜、生态果树、露天垂钓、一亩农庄、棋牌游艺等项目,是集养生、休闲、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全新项目。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无论从健康锻炼的角度、还是自享绿色果蔬的角度,都是一种非常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综合体验和运动。赶紧行动起来,周末与家人来这里当一个都市农夫,工作休闲俩不误,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收获健康有机的蔬菜。
有机美味,新鲜到家!我们带给您的不仅仅是健康、无化学肥料的蔬菜,从源头对蔬菜品质的监控,同时,在这里您可以享受到田园的乐趣,自己丰衣足食,赶快认养一个完全属于你自家的菜园子吧!
一、菜园口号:乡下有我一分田,我到地头来休闲
二、菜园认养流程:土地资源有限,先到先得
1、实地考察农场、选择区域面积。
2、签订协议、为自己的菜地命名。
3、选择种植。
选地→确定租赁周期→签订租赁协议→支付菜地租金→领取农场主身份标识→自行设计签名并插入自己菜地→完成
三、菜园认养规则:
A、自耕自种型:以20平方米为最低认养基本单位,每年每块地1000元。有20平米、40平米、60平米三种面积供选择。农场免费提供农具、技术咨询和水电,有偿提供种子、种苗、浇地、除草、施肥、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服务。您需要每周不定期到农场管理菜园,承担种植管理任务,遵守农场有机耕作及相关管理规定。
B、园区托管型:以20平方米为最低认养基本单位,每年每块地1500元。有20平米、40平米、60平米三种面积供选择。农场免费提供农具、技术咨询和水电,免费提供种子、种苗、浇地、除草、施肥、病虫防治等田间管理服务。您需要不定期到农场收获农产品,如无法及时到农场,我们可快递蔬菜到您家,快递费另行收取。
四、租地种菜的六大益处:
1、因农场距离城区较近,方便您和家人及时打理菜地和收获农产品,吃到新鲜蔬菜。
2、周末到自己的菜园子里种菜、浇水、采摘,呼吸新鲜空气,享受人生惬意。
3、有劳动强度,但又不太大,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4、如今蔬菜安全问题严重,自己选择菜地,自己施肥,种的菜无公害、健康,吃起来放心。
5、有孩子的家庭,除了能让孩子亲近大自然和锻炼身体外,通过学习种植、照料农作物,还可以培养他们爱科学、钻研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意识!
6、一家人和朋友共同在田园劳作,增进感情,比任何娱乐都健康实惠。
无花果采摘:农场种有布兰瑞克、波姬红、马斯义陶芬等法国、日本进口品种无花果树,7月-11月可以采摘。
露天垂钓:农场有1500平米露天鱼塘,有鲢鱼、鳙鱼、鲤鱼、鲫鱼、草鱼等品种。本农场池塘养鱼的目标不在于鱼类品种多和名贵,而是给喜爱垂钓的普通爱好者提供一个离家较近的、垂钓休闲的场所。
一亩农庄:即菜园式公寓,年租金3.6万元(长期租用可优惠),公寓面积50平方米,独立卫浴,开放式厨房,网线,暖气入户。公寓连接一个占地300平米的蔬菜大棚,大棚前是一个150平米的露天庭院,大棚和露天庭院可自己打理种植蔬菜、果蔬等。(水、电、网费、取暖费自理)
更多关于北京都市农夫休闲农场怎么样?,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17a85a1615731528.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④ 成都天空农场哪家好环境好,适合一家人带小孩出游的

推荐梦田都市农场,成都目前最大的屋顶农场,小孩可以磨豆浆,摘蔬菜,大人可以喝茶闲聊吃火锅,上面还有陶艺馆,书画馆等等,老少皆宜!很适合一家人出游,希望能帮到你,求采纳!!!


⑤ 北京都市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怎么样

北京都市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2016-07-12在北京市朝阳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民族园路2号3幢东方快捷酒店内六层H1。

北京都市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105MA006W5P35,企业法人魏灵玲,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北京都市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技术推广服务;经济贸易咨询;餐饮管理;销售花卉、新鲜水果、新鲜蔬菜、日用品、家具(不从事实体店铺经营);翻译服务;会议及展览服务;销售食品。(企业依法自主选择经营项目,开展经营活动;销售食品以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依批准的内容开展经营活动;不得从事本市产业政策禁止和限制类项目的经营活动。)。在北京市,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5773134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19080家。

北京都市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爱企查查看北京都市农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⑥ 研究休闲农庄发展模式 探索未来两大新趋势

从国外来看,休闲农庄最早出现在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 历史 。1855年,巴黎的贵族就有专门到郊外度假游玩的习惯。1865年,意大利成立“农业与 旅游 协会”。到上世纪60年代,西班牙休闲农庄快速发展,出现一批为游客提供登山、骑马、徒步、划船、农事体验休闲服务的农庄,同时还提供农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服务,开创全球休闲农业的先河。之后,在其他欧洲吲家、美国以及日本等都出现了经营服务内容相似的休闲农庄。总体来说,国外休闲农庄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日本模式:日本都市农场主要为游客提供务农式休闲体验服务,游客在农庄里可以从事插秧、收割、放牧、挤奶、捕鱼等农事活动,十分受都市居民喜爱,发展了相当大规模的游客。

韩国模式:韩国农庄主要出现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主要以“观光农园”、“周末农场”为主,为游客提供餐饮、住宿、农事体验以及休闲 娱乐 等多种服务。韩国政府为休闲农庄提供资金、政策支持,形成一种较大规模的农业 旅游 经济。

美国模式:美国休闲农庄主要利用郊外广阔的土地空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开设露营地、垂钓、骑马等休闲 娱乐 服务项目,同时利用家庭农场开辟特色休闲 旅游 项目,每年游客超过2000万人次。

法国模式:法国成立休闲农业行业协会,在城市周边农村、农场提供 美食 、观光、品酒等休闲 娱乐 活动,休闲农业经济年产值超过700亿法郎。

德国模式:德国城市周边以及远郊分布大量的“度假农庄”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农场度假服务,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体验农家生活,还可以与人自然亲密接触,领略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有1/2以上游客单次逗留时间超过1周,每年去休闲农庄游玩的次数为2-3次的游客占60%以上。

随着 社会 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乡村 旅游 市场逐渐形成并快速发展壮大,休闲农庄数量和规模也在显着扩大,并形成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发展模式。

北京模式: 北京模式主要是通过更加舒适的休闲度假环境和场所、有文化内涵的休闲 娱乐 活动以及有教育意义的休闲农业体验等方式多方面满足居民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上世纪90年代,北京市朝阳政府提出“农业发展战略”明确大力发展都市农业。1996年,北京市将观光农业纳入到本市6大农业重点发展产业中。目前,北京市比较有代表性的休闲农庄有“小汤山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园”、“锦绣中华农业 科技 展览馆”、“庞各庄西瓜采摘园”、“妙峰山樱桃园”等,这类农业园区主要为游客提供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等休闲 娱乐 项目。除此之外,北京市还打造了诸如密云遥桥峪村、怀柔神堂峪村、昌平菩萨鹿村等民俗文化 旅游 村,为游客提供住宿、 美食 、观光、 娱乐 等一条龙休闲 旅游 服务。

上海模式: 上海多通过休闲农场、观光农园等方式吸引城市居民前往参观、体验、购物和游玩。目前,上海休闲农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浦东孙桥现代农业园区,主要提供农业 科技 展览、果园采摘体验、观光游览等服务;崇明岛绿色农业生态园,主要提供农事体验、观光、农家乐等服务内容;康登园艺场和中华花卉培训基地则以花卉为主体,提供园艺、观赏、休闲 旅游 ;松江菜园打造田园景观游览和绿色蔬菜销售,吸引了大量游客。

广州模式: 以参与、体验、采购为主题,以农、林、果等休闲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展采摘、品尝、观光等活动。90年代以来,广州市政府制定多项鼓励和扶持休闲农庄发展的政策和文件。比较有代表性的休闲农庄有以下几类:顺德陈村花卉世界推出的以花卉为主体的农业观光和休闲 旅游 ;番禺的百万葵园主要提供农业观光、休闲和采摘 娱乐 项目;从化打造的农业大观园,是现代农业综合型观光休闲 旅游 项目。此外,番禺横枥度假农庄为游客提供住宿、 美食 、观光、休闲 旅游 项目。

成都“农家乐”模式: 成都的“农家乐”主要以城市周边农村人文、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休闲农庄,主要为城市居民提供周末休闲度假服务。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郫县友爱乡农科村以本地花卉、盆景、苗木生产资源为基础,开发观光、休闲 旅游 项目;果园休闲农庄,例如龙泉驿书房村的桃园、梨园,为游客提供采摘、观光和果品销售服务;自然风景区旅舍型,例如都江堰、青城山等风景区内的村庄开发出的乡村旅馆等。

我国的休闲农庄融合了国外休闲农场、主题乐园、露营地、花园、微型度假村等多种业态,是我国的一个特色行业。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农庄融合教育、养老将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1 农业+教育

大量实践证明,开发和建设农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是强化我国农业科普教育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日益受到中小学校有关部门的重视和亲子游家庭受众群体的青睐,因此“农业+教育”是今后休闲农庄的发展趋势。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是利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动物植物、农村生活文化等资源来设计体验活动的休闲农业基地,以休闲的形式和轻松心态来完成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普及。主要以儿童、青少年学生及对农业知识、科学自然知识感兴趣的城市游客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了知识传播与休闲 娱乐 双重功能。科普教育主题休闲农庄根据其内部景区教育主题不同,一般可分为德育和乡土教育类、文化艺术展示类、动植物认知展示类、素质拓展类等。以德育和乡村文化教育为主题,如乡土乡村 历史 文化、古农机具展示、特色产品展示、农事操作、环境保护、文化教育、徙步旅行、团队探险等。以乡土文化艺术教育为主题。如艺术作品展览、插花、压花、编制、陶艺、根雕、异石、瓜果雕刻,观赏鱼缸设计、民居设计与装饰等。以生物认知和技能训练教育为主题,包括各种动物与植物的认知及室外拓展训练。

2 农业+养老

伴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业+养老”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和发展方向。“康养农庄”将会以 健康 养生 、休闲度假为的核心,开发休闲农业、 健康 娱乐 、医疗服务、 养生 度假等功能。首先,住房根据老年人需要,规划相对灵活的度假房,配备老人所需要的生活设施,定期或者不定期出租给都市中想要进行 养生 、度假的老人。其次,提供耕地出租体验,预留部分农业用地,根据需求,进行耕地出租,并向有耕种需求的老年人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再次,开展参观、果实采摘等活动,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此外,还可以根据老人具体状况,针对有需要的老人指定 养生 食谱。

作者丨柳志华、田乙慧、关海燕

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综合服务平台

中农大农业规划设计院

⑦ 都市型现代农业有什么好处

“都市农业”的概念,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yside)英文本意是指都市圈中的农地作业。它是指靠近都市,在城乡边界模糊地区发展起来的,可为都市居民提供优良农副产品和优美生态环境的高集约化、多功能的农业。都市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农业产品,还可以为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

都市农业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它所包括的范围是指都市城市化地区与周边间隙地带的农业,不同于一般城郊型农业;
(2)都市农业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农业的空间布局和结构安排,农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等,必须首先服从城市的需要并为此服务。这种由城市需要决定农业的发展,体现了大都市对农业的依赖性,并进而实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一体化关系;
(3)都市农业不仅是经济功能的开发,而且要进行生态、社会等功能的开发,并进而实现全功能性的大农业;
(4)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明显地表现为高度的集约化的经营方式,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并进而达到高度的农业发展形态和为都市服务的特殊功能。

都市农业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观光农园。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采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
2.市民农园。这是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加耕作的园地。
3.休闲农场。这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游客不仅可观光、采果、体验农作,了解农民生活,享受乡土情趣,而且可住宿、度假、游乐。
4.除上述类型外,还有假日花市、农业公园、教育农园等其它类型。

我国加入了WTO,传统农产品的生产将受到相当大的冲击,如何在保证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确保农民收入的提高,是当前的一个工作重点,而兴办市民农园和休闲农场,将是农民增收的一条思路。

⑧ 都市农业,前景如何

都市农业出现了这么久,大家都是个模糊的印象。国外都市农业花样百出,高科技、新模式层出不穷,国外经验国内能否成功借鉴?到底什么属于都市农业,前景如何?
华润置地宣布创立耕雨品牌,进军现代都市农业。以智慧农业为内容,从涉及到消费者的各个生活场景出发,规划了“农夫计划”、“农园计划”、“田

园计划”三大产品线。

此外,华润置地与中国农科院中环易达成立了“城市农业研究院”,未来将共同研发高新农业技术,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并积极孵化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
等落地项目。
无独有偶,2014年中粮就联手中国农科院中环易达建设中粮智慧农场,打造现代都市农业、品牌食品及健康产业、田园生活于一体的生态城。

此外,在去年建立合作的基础上,今年4月,珠光集团和艾米会合作的珠光艾米定制农场揭牌。

“随着一些大城市住房需求的满足,新的需求会衍生出来,而和大自然有更好的接触,恰是一个较好的需求接入点。”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

进表示,房企通过对部分土地进行投资,开发出较好的商业项目,进而有利于以文化旅游消费等概念来做营销,也体现了当前土地投资的新思路和新策略



都市农业是什么?

都市农业不等于现代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现代化程度高的农业园区、产业园、农场等,是现代农业的集中体现,但不是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不是城郊农业,都市农业是从功能上定义的,而城郊农业是从区位上定义的。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商品性消费需要为

主,属于传统农业范畴,只是位置居于城市周边地区;而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市民体验为主。

都市农业也不是工厂化农业,工厂化农业是一种机械化、自动化技术高度密集型生产方式,在人工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全过程连续作业、摆脱自然界制约一

种农业生产方式。

都市农业主要功能是休闲体验,但其生产功能也非常可观。我国现有阳台面积约11亿平方米,屋面面积约98亿平方米,约1500万亩,相当于几个农业大县

耕地面积。

同时都市农业种植品种以蔬菜瓜果为主,种植方式以设施为主,种植效率为大田的3-6倍,而且蔬菜瓜果生产为劳动力密集型,这与大宗农作物不同,将

劳动密集型农业分散到城市市民休闲体验之中,不占用农业产业劳动力。蔬菜瓜果含水量74%-96%,向城市运送1吨蔬菜瓜果,就相当于通过车辆向城市运

送约0.85吨水。都市农业相当于节省了这部分资源。所以都市农业发展对农业生产、社会资源合理利用,以及节约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发挥着重要

作用。

都市农业八大类

按照都市农业内涵与功能,都市农业系统设计应遵循最大化为都市市民提供体验、消费的条件、环境和产品,让市民能够长期、持续参与农业。

所以,都市农业系统应考虑日常性农业体验和阶段性农业体验。日常性农业体验包括阳台农业和社区农业,市区农业主题公园和农业城市综合体;阶段性

农业体验包括农业嘉年华、采摘园、农家乐、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日常性农业体验与阶段性农业体验互为补充。

阳台屋顶农业

阳台农业是以家庭为对象,利用阳台光和热种植适合小空间生长的作物,目前有传统的土培和较先进的水培、雾培模式。土培模式效率低,对室内清洁有

一定的影响,土传病虫害严重;水培、雾培比较适合室内种植,但技术要求较高。阳台农业适合出行不便,但对农业有兴趣的老人,以及有经常性参与农

业生产欲望的市民,特别是对于有大阳台或大露台的居民尤为适合。

社区农业

社区农业是利用社区公共空间,如社区室外公共场地、屋面和地下室人防空间建设社区小菜园。通过挖掘社区闲置空间,因地制宜构建温室、植物工厂以

及露天菜园,搭建社区交流平台,增进邻里关系。社区农业需要社区与物业管理机构共同推进,规模较小的社区农业可由社区成立自发组织管理、运行,

较大规模可由相关企业负责开发管理。社区农业与阳台农业实现联动与互补,社区农业为阳台农业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

农业主题公园

农业主题公园是从城市层面布局专门农业题材公园,也可局部布局农业题材园区,特别是郊野公园。主要功能是在城市中传播农耕文化,对青少年进行农

业科普教育。北京市的北坞公园是以水稻为题材的典型农业主题公园,市民参与度极高,不仅传播了农耕文化、丰富了公园内涵,而且稻米收入也补充了

公园管理支出。结合城郊农业。


农业城市综合体

农业城市综合体就是在市区或近郊区以垂直农业为载体,建设以农业为元素,从生产到消费的综合体建筑,供市民休闲、餐饮、娱乐。在这里既能体验农

业生产的艰辛、又能感受丰收的喜悦,既能目睹食品来源、又能品尝食物美味。

农业城市综合体建筑功能以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品消费体验为主线,涵盖典型农作物、畜牧和水产生产,既有传统方式,也有现代高科技模式,既可参与

体验,又可目睹参观。农业城市综合体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全天候缩微生产环境,也为城市市民提供全天候休闲娱乐消费场所。农业城市综合体也可以为

农业科研活动提供试验场所。

农业嘉年华

农业嘉年华在几个一线城市效果比较好,对都市农业启蒙起到了较大的推进作用,但是目前规模小,城市覆盖面有限,且为阶段性,市民不能持续体验与

消费。

未来向郊区进一步拓宽,在以生产为主要目标的前提下,在每一品种收获季开展一次嘉年华。如草莓熟了就以草莓为题材开展嘉年华,西瓜熟了就以西瓜

为题材开展,还可以推广到大宗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一个城市在不同区域布局几个农业嘉年华,每年开展3-4次,对促进都市农业发展将起到

较大作用。结合城郊农业。


采摘园

采摘园是最接地气一种都市农业,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采摘品种单一,季节性强,消费时间短,不能形成规模效应,难以持续深度吸引市民体验与消费



未来需进一步扩大采摘种类。一般采摘多为瓜果类,一个时点上通常只有一种瓜果可被采摘,但蔬菜通过设施化种植基本可以实现常年供应。所以,采摘

园可以增加蔬菜采摘,一方面增加市民单次采摘数量,另一方面增加来园采摘次数。

应与“农家乐”“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相结合。结合城郊农业。

农家乐民宿

农家乐起步早,发展快,但以提供农家饭和民宿为主,没有深度挖掘对农家生活、劳作方式以及农家文化的体验,消费模式单一;同时,由于农家乐经营

管理还不规范,农家乐发展后劲不足。

城市市民向往返璞归真田园生活,但又离不开城市便捷生活、工作环境,农家乐是市民体验农业及农村生活最切实可行的途径,也是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

内容。它不仅能够拓展农业农村就业和收入,更重要的意义是通过都市市民的深度介入,为农村注入新思想、新理念,活跃农村气氛。目前农家乐还处于

初级阶段,需要在规范性、延伸经营范围上下功夫,特别是农家文化和生活、劳作方式体验。

应与“采摘园”“特色农业主产区体验园”“农业主题公园”相结合。结合城郊农业。

⑨ 北海道的民风怎么样

北海道人较东京人比起来对外国人要热情友好。因为北海道一开始是阿依努人的家,后面才渐渐有日本人进去开垦,所以有些不太像日本。
从事服务业人数多那是必然的,地广人稀,自然风光优美,大量人从事旅游业和畜牧业,有很多农场,这是地理条件决定的。
北海道首府札幌是日本第五大都市。
但除了札幌市以外,特别是道东地区地广人稀人烟稀少。
至于豪爽么,远没有关西人豪爽。关西人就像中国人,讨厌规则,声音洪亮。
至于开放么,没睡过,不知道。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94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738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103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93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352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1034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987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847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101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