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日本的运动员叫什么
㈠ 日本最美的女拳王是谁
大家都知道现在有很多的男生都特别的喜欢拳击这项运动,因为这项运动代表着一些力量感,而且一些拳击运动员身上的肌肉也是一些男生梦寐以求的。但是拳击这项运动并不只是男生的特权,也有许多的女生非常的喜欢拳击这项运动,比如说在日本特别出名的一位女拳击运动员,因为她出色的成绩很多人都叫她是日本的拳击女王。
但是目前伊藤沙月在感情这方面并不是非常的着急,因为伊藤沙月作为日本最美的拳击女王,五官非常的精致而且身材又非常的好,所以27岁单身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比较是伊藤沙月的自身条件太优秀了。
㈡ 跑到日本,又回来把邓亚平打败的那个乒乓球运动员叫什么啊
跑到日本,又回来把邓亚平打败的那个乒乓球运动员叫(小山智利,原名:何智丽)
延伸:
小山智利,原名:何智丽,是前中国队主力,也是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不服从国家队安排,被开除。就移民到了日本打球 他的日本教练后来成了他的丈夫。
人物简介:
小山智丽(1964年9月30日-),原名何智丽,出生于中国上海,原为中国上海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主要成绩:
1982年 获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 亚洲冠军
1985年 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由于39届世乒赛上何智丽被要求输给管建华,以增加夺金几率。她却以3:0战胜管建华并夺得冠军。组织十分震怒并决定处罚,后经上级协调免于处罚,但次年被取消参奥资格。导致了她1989年退出乒坛,远嫁东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1992年 复出
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中华台北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战胜中国的王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㈢ 中国以前有个球员,去了曰本,还打败了邓亚萍,这是谁是什么情况
小山智丽
原名何智丽
小山智丽(1964年9月30日-),中文原名何智丽,出生于中国上海,是一名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和教练。擅长右手横握球拍的弧圈球打法。
曾用名:何智丽 现用名:小山智利 运动项目:乒乓球 国籍:中国——>日本 出生地:中国内蒙古赤峰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30日 技术特点: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
主要成绩
1982年 获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 亚洲冠军 1985年 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小山智丽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1992年 复出 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中国台湾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战胜中国的王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原为中国上海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编辑本段“小山智丽”风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广岛郊区的亚运会乒乓球馆。 当小山智丽以3∶1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坛“大姐大”邓亚萍斩于拍下,夺得亚运乒乓球女单金牌时,这位中国“海外兵团”的重要一员,忍不住痛哭失声。 小山智丽
无数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时刻,目睹了曾是炎黄子孙的小山智丽,站在领奖台上,面对着太阳旗在日本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众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时刻。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为中国教练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亚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有关小山智丽夺冠在中、日两国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夺冠的第二天,翻开日本各大报纸,反应都相当冷静,大都引述她自己夺冠后的表露,没有任何民族情绪的渲染;但国内各传媒的反应却相当强烈,许多报纸为此发表述评,内容以责骂小山智丽为主,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那么,小山智丽到底在向谁挑战? 小山智丽的挑战,不仅是在挑战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旧的体育体制,亦是在挑战我们在诸多领域内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如果我们不对不合理的旧体制进行大胆改革,那我们将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即中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战。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梁英子是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基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一刹那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踏上了叛逆的不归之路。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悟之后,纷纷拂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赛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望。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中国代表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乒乓球队里,出现当让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一博,梁英子 小山智丽
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而先前有一点可能很重要。在事前进行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局进入四强。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之嫌。在这里不必要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在以后进行的19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女子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3人可以入围。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惊动了国家体委。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练席位做保。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奥运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一度销声匿迹。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后,也去了台湾。 1988年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的决心。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更恶劣的是,小山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 何智丽"乒乓让球"风波真相 小山智丽
有人在博客中写道:“在满场日本人的助威声中,她每打一个好球就高喊一声‘哟西’,故意刺激中国观众的神经。”(引自“山不相逢水相逢的BLOG”)还有人写道:“当年广岛亚运会上,她的那声‘哟西’至今想起来还头皮发麻。觉得,中国人不喜欢她并不是因为她在让球风波上的态度,而是她这种漠视民族情感的行径。那声喊叫已烙在了国人的骨髓上,所以根本不可能再接受她。”(引自“冰儿的BLOG”)想象力丰富的网友,甚至联想到电影中侵华日军在屠杀中国人时高喊“哟西”。 对此,何智丽对笔者说,“哟西”是她在日本练球时养成的习惯。她不光是在跟邓亚萍决赛时喊“哟西”,在参加日本国内比赛时,面对日本选手也喊“哟西”。 由于“哟西”引起热烈的争议,一位日语专业的liaoliao网友在自己的博客上说:对于网络上说的何智丽比赛时喜欢说“哟西”,本人专业学的是日语,不敢说很精通,但也略知一二,“哟西”在日语中是非常常见的表达感叹的口头语(虽然大部分是男士在用),对于在日本生活过多年的人来说,在兴奋、激动的时候说这个词是很正常的。 质疑之二是何智丽在获胜之后答中国记者问时为什么讲日语?这一举动被说成是何智丽实在过于“矫情”。一篇题为“何智丽难以获得国人谅解”的博客文章指出:“比赛结束后面对中国记者的提问,竟然让翻译先把汉语翻成日语,她再用日语回答,并通过翻译再翻成汉语回答给中国记者。” 何智丽对此的解释是,当时在场的还有许多日本记者,采访地点又是在日本的广岛,而她的身份是日本乒乓球队的队员,在这种场合下她讲日语是很正常的。 质疑之三是何智丽的赛后感言。据网友说当年何智丽曾这样说:“我为拥有日本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她用日语对她丈夫说‘我终于战胜支那人了’!”“我的最大的心愿就是打败中国人!”网络上对此一片谴责声, 然而,这些网友所引述的何智丽赛后感言,没有一位是注明出处的。也就是说,大都是在13年之后凭印象说话,往往越传越走样。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做到“言之有据”,应当以当时的原始记录为准。我保存了何智丽在广岛获胜的翌日——1994年10月14日的《光明日报》,刊载了该报特派记者罗京生和驻东京记者陈志江从广岛发出的电讯,记述了何智丽在赛后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采访的感言原文: “我对今天能战胜奥运会女子单打冠军邓亚萍感到非常高兴。这比我作为中国选手获胜时还要高兴。这是我八年来第一次在大赛中夺取冠军。来日本后,我有六年时间没有参加大型比赛,但在我丈夫的指导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我明年在世界锦标赛上,还将作为日本队的一员,争取为日本夺取新的奖牌,以回报日本观众和新闻界对我的期待和鼓励。” 三问: 小山智丽
打败邓亚萍时为啥哭泣? 应当说,在获胜之后处于高度兴奋的何智丽,是站在日本队队员的立场上说出的这番话。这样的赛后感言,即便没有如同许多网友凭记忆所回忆的那些话那么严重,却也确实深深刺痛了广大中国百姓的心。对此,笔者与何智丽有过一段对话—— 笔者:你那样讲话,尽管从你的角度也许确实如此,但是你在获胜感言中应当首先提到祖国——中国对你的培养,提到比赛是为了增强中日友谊,因为你当时的身份是“中国的女儿,日本的媳妇”,并不完全是日本队队员。 何智丽:当时的心情确实极为激动。10月13日这天,连挫三员世界最高水平的女将,我从未有过的这样战绩。为了这一胜利,我苦苦训练了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打败的虽然是邓亚萍,其实打败的是不让我参加奥运会的人,感觉终于出了这口气。 笔者:在你战胜邓亚萍时,邓亚萍哭了,你也哭了。邓亚萍输了球,心中很难过,所以她的哭,容易理解。你为什么在胜利时哭了?对于你的哭,中国报刊有好多解释。你自己说,你为什么哭? 何智丽:当时我非常激动,所以我哭了。我的哭,包含好多意思。一是我的胜利来之不易。六年哪,为了这天的胜利,我足足拼搏了六年。二是能够打败邓亚萍,太令我兴奋了。她好像是世界上的‘神’一样,捧得不得了。她太傲气了。她对记者说,我和何智丽不是一个时代的。确实,我是以前的老冠军,我拿世界冠军时,你连坐板凳的资格都还没有呢。你90年代的冠军输给80年代的冠军,你丢脸。这一回,邓亚萍输了,这才终于说,我一定要努力,不然打不过何智丽。三是我的恩师孙梅英去世了。她看不到我的这一重大胜利。我伤心。她在1993年还到日本,教了我三个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应该说,获胜感言是否得体,取决于运动员本身的思想修养与文化涵养。何智丽从小就全身心投入乒乓球运动,相对而言,文化素养比较欠缺。
婚姻失败之时再次失言
家庭的破裂对于何智丽来说是沉重的打击。其中的主要责任在于小山英之,在于第三者的插足。然而,何智丽也有责任,那就是全力以赴于球赛,没有给家庭以温馨。在1994年何智丽获得广岛亚运会金牌之后,她与小山英之在事业上也经常发生矛盾,渐行渐远。 何智丽曾对笔者这样说起她的婚姻:“英之正是从这时开始飘飘然起来。他原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但是由于我的日语讲得不好,很多场合由他代替我讲话,因此话变得多起来。他开始向别人吹嘘自己这个‘伯乐’是如何了不起。也正是从这时起,他时刻把‘你赢是因为有了我’这句话挂在了嘴上。此后,我们相继受到长叭教练以及前首相桥本等重要人物的邀请和款待。这时,英之变得越发傲慢起来,甚至用蔑视的口吻对我说:‘你应该感谢我。’虽然他挂着乒乓球部教练的头衔,但实际上队员在训练时,他只是胳膊交叉着坐在椅子上,什么也不管,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还不及中学乒乓球队员,因此根本不可能进行指导。但是,在周围一些人的吹捧下,他错把自己当成了了不起的总教练。” 在感情已经亮起红灯的情况下,何智丽依然只忙于练球,以致第三者乘虚而入。 在何智丽决定与小山英之对簿公堂之时,情绪万分激动的她再次重演了1994年出言 小山智丽
不慎的失误。中国有句老话,“绝交不出恶声”,尤其是夫妻之间。然而,面对日本记者的采访,何智丽大谈夫家是“可怕的家庭”,在那里受到的白眼与迫害,这与她初嫁小山家时的答记者问所说的嫁到“中日友好之家”大相径庭,前后矛盾。原本说“在我丈夫的指导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如今又说“他的乒乓球水平甚至还不及中学乒乓球队员”。 在她远嫁东瀛之前,她的恩师孙梅英曾经对笔者说,真担心文化修养不高的小何嫁到日本那样高层次的家庭能否适应?确实,何智丽为人刚烈,不善于在处理重要问题时三思而言,三思而行。更何况在她代表日本获胜之际,在她家庭蒙受不幸之际,日本记者往往希冀在她身上做文章,甚至要把自己要说的话放在她的嘴巴里讲,她的不慎言论正是给这些不怀好意的日本记者提供了机会,无意之中损坏了自己的形象。
㈣ 日本棒球运动员松井秀喜的介绍
松井秀喜,日本棒球运动员,2003年来到美国职棒大联盟加盟纽约洋基,守备位置为左外野手,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日本棒球运动员松井秀喜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日本棒球运动员松井秀喜的简介
松井秀喜(1974年6月12日-),日本石川县能美市人。2003年来到美国职棒大联盟加盟纽约洋基,守备位置为左外野手,因为受膝伤困扰2009年球季担任指定打击。2009年世界大赛MVP的松井是第一个要透过翻译发言的选手。
松井秀喜的经历
星棱高等学校→读卖巨人(1993年-2002年)→纽约洋基(2003年-)。 松井在甲子园有单场连5次敬远(故意保送)的纪录,在日本职棒年曾创下连续1250场出赛的纪
松井秀喜的职业生涯
青少年时代
松井秀喜生于日本石川县根上町(今能美市)。在接受YES网络访问时,松井回应最初接触棒球时是一名右打者,受兄长影响成为左打者。中学就读根上中学校,当时松井要在柔道及棒球之间作出一个抉择。最后选择了棒球,星棱高校山下智茂教练看到松井的才能,当时松井过胖(体重有90公斤),山下要求松井减肥至80公斤。
高中初时就读县立小松明峰高等学校,山下智茂不断劝诱他转校,终于正式就读星棱高等学校,初时在棒球部是投手,很快转为一垒手,然后成为三垒手,参加过四次甲子园比赛,其中一次为春季、三次为夏季。一年级夏季第一圈赛事被任命为第四棒,不过没击出安打,校队被淘汰出局。
高中二年级参加夏季甲子园。在第三轮对龙崎第一高中时,首次在甲子园放出第一支本垒打,在该年经队友选投下,成为了队长。秋季协助球队胜出明治神宫大赛。
高中三年级首次参加春季高中选拔赛,在半准决赛被天理淘汰。夏季赛事第二轮面对明德义塾录得单场连5次敬远(故意保送)的纪录,结果对手成功用此战术击败星棱,成为了当时的新闻话题,明德义塾主教练马渊史郎暗示松井有能力当职业球员的潜质。9月代表日本参加韩国汉城(现首尔)举行的日美韩三国棒球赛事。
巨人时代
在选秀会前多个传媒的记者在星棱高中校外等候,报道这位新秀的消息。1992年11月的选秀会同时被读卖巨人、中日龙、阪神虎、与大荣鹰(现福冈软件银行鹰)四支球团第一指名,最终经由抽签,由当时担任巨人队监督的长岛茂雄抽中交涉权,读卖巨人后以1亿2000万日圆契约金、新人球季年薪720万日圆的代价,顺利网罗松井入团。 1993年季前热身赛中松井是第七棒球员,但是未习惯职棒的节奏,无法如愿在开幕战登录一军名单中,但在二军联盟季赛中表现出色,12场比赛打率高达.375另击出4支本垒打,5月1日立即被拔擢升上一军,当天面对东京养乐多燕子有初安打初打点的演出,次日并于高津臣吾手中击出个人日职生涯首支的本垒打。6月返回二军,8月再于一军亮相。当年球季一共击出11支本垒打,至今仍是中央联盟高中毕业打者新人球季的最高纪录。
1994年的开幕战单场击出双响炮,4月首度获得单月MVP打者的殊荣。这一年也首度获选明星赛,首战因被排为先发第四棒,又缔造了央联全明星队史上最年轻第四棒的新纪录。读卖巨人队当年也靠着松井秀喜、落合博满以及被并称为巨人平成三本柱的斋藤雅树、槙原宽己、桑田真澄等球员的杰出贡献,如愿在成军60周年夺得日本职棒的总冠军奖杯。由于当时美国联棒大联盟正值罢工,登上美国体育杂志体育画报的封面人物。
1995年季赛击出22支本垒打,首度入获央联年度最佳九人奖。8月24日首次以第四棒先发。
1996年首次在开幕战以第四棒登场,5月改由落合博满打第四棒,松井是第三棒。在7月8月的好表现使他连续两个月成为最有价值球员以及中央联盟最有价值球员。季末与山崎武司及大丰泰昭争夺本垒打王。但在最后一场赛事全被故意保送,未能成为本垒打王。打击率.314、击出38支本垒打及99个打点。其年薪倍增至1600万。
1997年4月27日对广岛东洋鲤鱼达到第100支本垒打。4月状态最好,击出10支本垒打,之后成绩稍差。整季打击率维持3成多一点,击出37本垒打,但再次在本垒打排名第二。
1998年松井在季前集训左膝受伤,结果第四棒改由清原和博。4月打击率只有.190以及2支本垒打。5月状态回复,成为了MVP。松井在该球季击出34支本垒打,成为年度本垒打王。
1999年6月5日至6月10日连续五场比赛取得本垒打。在7月30日对广岛的比赛中因腹痛以代打上场。今季在本垒打王的排名排名第二。
2000年成为巨人队常规第四棒球员,是继1950年川上哲治以来,每场比赛以第4棒出赛。该季松井成为本垒打王、打点王及最高出垒率。2000年日本大赛成为了日本大赛最有价值球员。另外获得日本棒球最高荣誉的正力松太郎奖。在11月日美棒球对抗赛后,表示无意加入大联盟。11月21日获石川县颁发县民荣誉奖。他的合约增至5亿日圆。
2001年4月12日对中日龙赛事上阵1000场取得第250支本垒打。由5月5日至8月13日松井创下连续65场比赛出垒的纪录。9月27日在单场赛事打出三支垒打。松井在该年首次成为打击王,不过本垒打只有31支。巨人队以6亿1千万日圆与他续约,并宣布打完2002年比赛后行驶自由球员的权利。
2002年松井的目标是成为“日本第一”及“三冠王”。4月取得自由球员资格。7月9日面对黑田博树取得第300支本垒打。在28岁达成这目标,仅较王贞治27岁3个月,在1200场比赛达到此目标,是日本职棒第六快。9月7日对广岛比赛创下日本职棒的新纪录,连续五年得分超过100。由于季尾打击能力稍差,因此打击王被福留孝介取得,而松井则成为本垒打王、打点王以及最高出垒率。当巨人在日本大赛击败西武狮后,松井宣布挑战美国职棒大联盟。
洋基时代
2002年松井和纽约洋基队签下3年2100万美金的合约,正式进入美国大联盟。2003年松井从洛伊·哈勒戴手中敲出大联盟的第1支安打,也是大联盟的第1发本垒打、第1分打点及第一个得分。在该年松井首次入选明星赛,取得1支安打。在美国联盟的最佳新人奖中,以些微票数之差输给洛杉矶安那罕天使的安格·贝罗阿,屈居第二。该季只得16支本垒打。
2004年为增加本垒打数目,松井特别锻炼上半身的力量在东京巨蛋对坦帕湾魔鬼鱼的开幕战中击出1支本垒打。结果本垒打数增至31支。
2005年的打击率达.305及116个打点。由于季后松井将成为自由球员,纽约洋基队和松井签下4年5200万美金的延长合约,并且松井有拒绝交易的选择权。
松井而拒绝参加2006年世界棒球经典赛,原因是专心于球队。
2006年5月11日松井终止从读卖巨人(1993年8月22日)以来,连续出场1768比赛的纪录。此外在大联盟由初出道连续出赛518场纪录,是一项非官方非承认的纪录。在他的第519场大联盟赛事中,在第一局赛事中守备时弄伤,因而无法再上阵。目前美国棒球研究学会承认这项纪录[1]。直到9月才复出,该季只出赛51场,打击率为.302。
2007年5月6日,松井对西雅图水手比赛中,达到日美2000支安打的目标,成为了日本名球会的一员。2007年首次被选为月度最佳球员。2007年8月5日,面对堪萨斯市皇家队,击出在大联盟生涯第100支本垒打,是第一位日本球员达到大联盟100支本垒打。在该球季,作出10次牺牲打,在美联排行第三。在球季结束后,旧金山巨人有意用两名投手与松井交易。
2008年开始,由于旧病复发的关系,松井在今季开始以指定打击的球员登场,在跨联盟赛事中,只能以代打上阵。9月22日左膝接受内视镜手术,打击率.294,99支安打及45个打点。
2009年世界棒球经典赛由于左膝在不久之前做过手术,基本上没可能出席世界棒球经典赛。但日本队教练原辰德仍将他的名字登录在后备名单之上。2009年1月16日正式从登录名单上删除他的名字。
2009年8月22日与24日松井在芬威球场和波士顿红袜队系列赛,第一战和第三战都打出单场2发本垒打,生涯单场2支本垒打累积到6场。 2009年8月24日,松井在芬威球场从贾许·贝基特手中击出2发本垒打,这个系列赛共击出4发本垒打9分打点。松井在2009年8月的打击表现,24场比赛缴出2成81的打击率,8发本垒打,25分打点,而获当选8月最佳表现球员[2]。2009年9月19日,松井在西雅图水手队的主场击出本季第26发本垒打,打破洋基队队史里面唐·贝勒所保持在指定打击位置击出最多本垒打的纪录。2009年11月5日世界大赛第六战,松井在纽约洋基的主场4打数3安打,6分打点追平世界大赛单场最多打点纪录,终场洋基7:3打败费城费城人,松井成为世界大赛最有价值球员,这也是大联盟史上第一次球员以指定打击身份拿到世界大赛最有价值球员MVP,也是第一位世界大赛MVP的日本籍球员。
洛杉矶天使
2009年12月14日,松井和洛杉矶天使签下1年650万美金的合约。2010年球季,在145场比赛中缴出0.274打击率、21发本垒打和84分打点的成绩,球季结束以后没有获得天使续约而成为自由球员。
奥克兰运动家
2010年12月14日,和奥克兰运动家签下1年425万美金的合约。
㈤ 跑到日本,又回来把邓亚平打败的那个乒乓球运动员叫什么
跑到日本,又回来把邓亚平打败的那个乒乓球运动员叫(小山智利,原名:何智丽) 延伸: 小山智利,原名:何智丽,是前中国队主力,也是世界冠军。后来因为不服从国家队安排,被开除。就移民到了日本打球 他的日本教练后来成了他的丈夫
㈥ 张本智和为什么一定要起日本姓“张本”而不继续姓张
客观地说为发挥打乒乓球的特长,必须融入日本 社会 。改姓为张本,但是,没忘本姓张。
张本智和,现日本乒乓运动员,原名张智和。
张本宇,张本智和他爸,现日本乒乓球教练,原名张宇。
张本天杰,现日本篮球运动员,原名张天杰。
张本梓恩,现日本乒乓球界的又一新星,原名张梓恩。她的父亲是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张一博,母亲则是福原爱的前启蒙教练张莉梓(曾用名汤媛媛)。
不难发现,这些有中国血脉且精于 体育 的张姓人才在去到日本或者成长于日本之后,大多选择把自己的改为“张本”。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个例,为何会如此呢?相信这是一个令不少国内 体育 迷感到好奇的问题。在本文之中,不妨随笔者一起探讨一下。
首先要说明的事情,外国人加入日本籍之后,不存在强制要改日本姓氏的。外族入籍日本的话可以随便选喜欢的姓氏,也可以保留自己原来的姓氏,然后按规则翻译就好。
除非是自己的姓氏过于生僻,在日语里完全找不到对应的翻译。当然,保留原姓来做转换的话,涉及到在日本日常生活便利,或者说是融入日本的层面的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
在网络社区,比较流行的是这样一种说法,说是因为可能是张本智和、张本天杰在提醒自己不要忘本,所以改姓“张本”。说实话,这样的说法没有什么道理,反而是有点精神胜利法的意思,因为人都已经跑过去了,这还能叫不忘本么。
何况如果真的提醒自己不要忘本的话,其实大可效仿吴清源、孙正义,他们入籍日本之时确实形势所迫或者没得选择,但人家照样愿意保留自己的姓氏、堂堂正正地告诉日本国民自己的根源不在日本。
要是能做到这样,无论是张本智和还是张本天杰,他们用张为姓在日本混,相信国内 体育 迷大多都至少还会敬他坦荡。
再来,在日语姓氏里,和“张”沾边的姓氏,而且张要放在前面的,大概就是下面这三个:Harigae(张替)、Harimoto(张本)、Harima(张间)。
要搞一个“张”沾边的日本姓氏,为什么要选张本呢?
这就不得不提日本的棒球传奇人物张本勋了。
张本勋,原名张勋,原是在日韩国人二代,日本棒球名人堂成员,职业生涯活跃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在加入日籍之后,张勋改名为张本勋,在职棒界闯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传奇之路。
除了职棒生涯表现出色之外,这一位原名为张勋的韩裔 体育 人才,还有一段会让他在日本很吃得开的生死经历:他是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的幸存者。
回到1945年,5岁的张勋身在广岛,由于张家在一座山附近而且距离爆区遥远,山体挡住了大部分辐射及冲击波,令张勋活了下来。然而,当时张勋的姐姐和母亲都在城区,殒命于广岛原子弹爆炸事件之中。
某种意义上而言,作为 体育 人才的张勋,选择从“张”改姓“张本”是为后面归化入籍的 体育 人才开了先例,成为了外族 体育 人才融入日本的榜样。于是乎,后来那些本来姓张的韩国人或者中国人,而且又是搞 体育 的,跑到日本之后便屁颠屁颠地排队改姓“张本”,效仿张本勋。
综上,从现实出发,从张改姓张本的这种行为,最大的意义当然不是要提醒自己不忘本,而是在方便融入日本 社会 、狠狠地舔日本国民的同时,顺便还可以让自己的前国民产生是“自己不忘本”的错觉呗。
这得请教司马南为什么不随中国生父姓而选择跟日本养父姓“司马”。
㈦ 那个去日本打乒乓球的人叫什么名字
中国去日本打球的人不少,不过有一个女运动员很出名,在中国名叫何智丽,到日本后,嫁给了一个叫小山什么的,改名叫小山智丽。此人较多争议。
㈧ 我国以前有个女乒乓球运动员,跑到日本去了。
小山智丽
开放分类: 体育、明星、乒乓球
曾用名:何智丽
运动项目:乒乓球
国籍:日本
出生地:中国内蒙古赤峰市
出生日期:1964年9月30日
技术特点: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
主要成绩:
1982年 获中国全国调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4年 亚洲冠军
1985年 第3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团体冠军成员
1987年 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89年 退出乒坛,迁居日本,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智丽
1992年 复出
1994年10月 日本广岛第12届亚运会上,接连击败前奥运会冠军台湾的陈静、中国的乔红和世界冠军中国的邓亚萍,夺得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
1994年12月 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
1995年 瑞典公开赛女子单打亚军
1996年12月9日 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中,战胜中国的王晨,夺得女子单打冠军。
小山智丽原名何智丽,原为中国上海运动员,国家队队员,右手横握球拍两面拉弧圈打法,1987年曾是世界排名第一。在中国的多年训练,为她打下了深厚的技术基础,她的两面拉弧圈能有效地控制住对手的进攻,一旦对手露出破绽,她亦能后发制人,致对方于死地。1993年第42届世乒赛代表日本队复出,被中国队陈子荷阻止在前8名之外。1994年第12届亚运会上,她连胜世界1、2、7号选手,获女单金牌,引起轰动。日本天皇认为,小山智丽是中国为日本培养的亚运会冠军。她在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被中国选手乔红3:0淘汰。
“小山智丽”风波
1994年10月13日晚,广岛郊区的亚运会乒乓球馆。
当小山智丽以3∶1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乒坛“大姐大”邓亚萍斩于拍下,夺得亚运乒乓球女单金牌时,这位中国“海外兵团”的重要一员,忍不住痛哭失声。
无数中国人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这一时刻,目睹了曾是炎黄子孙的小山智丽,站在领奖台上,面对着太阳旗在日本国歌声中冉冉升起而百感交集。
这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也是一个令众多中国人难以接受的时刻。人们无法容忍一个喝黄浦江水长大,为中国教练精心培养的运动员却在亚运会这样重大的国际比赛上为别国夺得金牌。
“汉奸”、“叛徒”、“卖国贼”......一时间,中国人久已不用的骂词扑向了千夫所指的小山智丽。
对于她在场上大叫“吆西”,听起来确实极为刺耳,尽管圈内人透露,这是她在国内打球时就养成的习惯,但人们宁愿听她喊“好球”,或其他什么口头语。
比赛间隙,当中国记者想采访时,她不是盛气凌人,就是嘣出几句日语搪塞。以至有中国记者损她:“何智丽,你难道连中国话都不会说了吗?”
有关小山智丽夺冠在中、日两国所引起的不同反响是令人深思的。
小山夺冠的第二天,翻开日本各大报纸,反应都相当冷静,大都引述她自己夺冠后的表露,没有任何民族情绪的渲染;但国内各传媒的反应却相当强烈,许多报纸为此发表述评,内容以责骂小山智丽为主,一家京报甚至发起一次题为“小山智丽的挑战”大讨论。那么,小山智丽到底在向谁挑战?
小山智丽的挑战,不仅是在挑战中国乒乓球界和中国旧的体育体制,亦是在挑战我们在诸多领域内的不合理的人才制度。如果我们不对不合理的旧体制进行大胆改革,那我们将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一枚乒乓球金牌。
“让球事件”
人们常说的“让球事件”发生在1987年印度新德里举办的39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
在女子单打项目进入半决赛时,出现了三英战吕布的局面。即中国三名选手何智丽、管建华和戴丽丽面临韩国选手梁英子一人的挑战。半决赛对阵形势为何智丽对管建华,戴丽丽对梁英子。梁英子是韩国的一名实力超群的老将,在以前的比赛中屡挫中国选手,是中国队夺冠的心腹大患,但年龄不饶人,体力成了她问鼎的最大障碍。基于此,中国代表团教练组决定,由打法稳健的削球手管建华在决赛中把关,一旦梁英子进入决赛,依靠管建华的削球,用持久战消耗梁英子的体力,并战而胜之。当时,何智丽未表示任何异议。
当天下午,戴丽丽对梁英子的比赛早一小时进行,比赛是一场艰苦的拉锯战,一直打到决胜局。而晚一小时的第二场半决赛却进展神速,“轻装上阵”的管建华显然提不起比赛兴趣,一上场就连失两局,但因为她“胸有成竹”,仍旧不以为然。相反,何智丽却杀红了眼,当第三局开始,局面没有任何改观,何智丽一路领先,打到18比10,教练们傻了眼,管建华慌了神,全部向何智丽使眼色。一刹那间,何智丽有所动摇,连输10分,18比20。教练们刚缓了口气,这时,何智丽咬了咬牙,一口气连得四分,把自己送入了决赛,也从此踏上了叛逆的不归之路。比赛一打完,管建华顿时泣不成声,“不是说好了吗,要改变决定也该告诉我一声啊”,为了不让这一幕太尴尬,一位女教练赶紧把管推进卫生间。其他教练被这一切惊呆了,醒悟之后,纷纷佛袖而去。
在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塞结束时,另一场半决赛打到第五局,梁英子体力渐显不支,戴丽丽占据了优势,打到了18比12,胜利在望。这时,戴丽丽忽然发现场内一片哗然,扭头一看,教练已经全不在场,再一看比分,戴丽丽成了丈二和尚(她当然事先也知道领导决定),“不是管建华赢吗,怎么会这样”。一时间,戴丽丽脑子一片空白,无心恋战,梁英子抓住战机,连得9分,死里逃生。中国代表团的形势顿时严峻起来,在那个下午,没有人去理睬何智丽,也没有人对她进行指点,在晚上的决赛中也是如此。在有着让球悠久历史的乒乓球队里,出现当仁不让的事,怎么看也是大逆不道。
晚上的决赛,由于下午戴丽丽的顽强阻击,也由于何智丽的殊死一博,梁英子没有续写奇迹,以三局较接近的比分败落,3:0,何智丽为中国队保住了金牌。
而先前有一点可能很重要。在事前进行的8进4的比赛中,何智丽与队友陈静狭路相逢。陈静当年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辈,而何智丽已经展现了锋芒,在比赛中,陈静先胜一局,这时,教练根据形势作出陈静让球的决定,何智丽遂兵不血刃,连胜三局进入四强。而在半决赛前,何智丽始终没有向管建华或教练陈述自己不让球的决定,对管建华来了个突然袭击,我个人认为有胜之不武之嫌。在这里不必要评论何智丽和教练谁是谁非,只想告诉各位,乒乓球让球传统由来已久,包括60年代的庄则栋成就三连冠霸业,其中就包含李富荣(三连亚)和其他对友的无私让球。更有甚者,到了70年代,为了照顾中朝友谊,中国女单选手张力,连续两届决赛让给朝鲜选手朴英顺。乒乓让球观念,实在是根深蒂固。
在以后进行的1988年奥运会参赛资格选拔,中国队共有5名选手获得女子单打资格,她们是何智丽,戴丽丽,焦志敏,陈静和李惠芬,但只有3人可以入围。教练反复斟酌,定下了后三人参赛的决定,并将何智丽作为陈静,戴丽丽作为李惠芬的替补(不排除何智丽的落选有“让球事件”因素起作用)。戴丽丽显示了一名老队员的风范,认真陪练直到队伍出发的前一天,而何智丽得知这个消息后,便神龙见首不见尾了。更精彩的还在后面,某上海乒乓名宿,60年代乒乓女子世界冠军,何智丽的启蒙教练,在报纸上公开表示了对选拔制度的不满及对何智丽的声援,而“让球事件”也在此时被暴光,引来极大争议,也惊动了国家体委。一时间,乒乓女队鸡犬不宁,而女队主教练张燮林更是成了众矢之的,张顶住压力,坚持原方案不动摇,并以自己的教练席位做保。在奥运会上,陈静,这位顶替了世乒赛冠军何智丽参赛的,来自湖北的初出茅庐的新手,克服重压,勇夺女单冠军,为张燮林出了一口恶气,也最终平息了“让球事件”带来的惊涛骇浪。奥运会结束后,何智丽远赴东洋,嫁给日本人小山英之,改名小山智丽,一度销声匿迹。而两年后,奥运会冠军陈静,在落选亚运会参赛资格后,也去了台湾。
1988年奥运会6年后,也就是1994年广岛亚运会前夕,小山智丽重出江湖,代表日本参加乒乓球女单比赛。在赛前,她向日本各大媒体“揭露”了她在中国时受到教练“残酷迫害”的内幕,并表示了报仇的决心。以后留给中国人的记忆就是小山智丽在场上一口一个“呦西”,以及战胜了邓亚萍夺冠后欣喜若狂的丑态。更恶劣的是,小山智丽赛后表示,为日本拿到亚运会冠军比为中国拿到世界冠军还要高兴,“我非常热爱自己现在的祖国(日本)”。而陈静,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邓亚萍争冠,当看台上出现了一名台独分子,挥动青天白日旗招摇过市时,先前发挥出色的陈静在决胜局突然大失水准,以7:21败落。
㈨ 我国乒乓球运动员何智丽,为什么会代表日本队出战
尤其是在我们国家,人们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四位运动员,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他们选择了改变国籍,但当时无数人愤怒了。四名中国运动员加入了日本国籍,其中一人还打败了邓亚萍。
张天杰的父母都是运动员,所以他的身体天赋很好,通过自己的努力,张天杰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随后的几年里,张一家搬到了日本,成为了日本篮球队的一员,带领球队打败了中国篮球队。他对这段经历颇为自豪,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还是希望以后能回国。毕竟国内的待遇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