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文是怎么来自日本的
‘壹’ 我们所说的现代汉语竟然是日本人创造的吗
高晓松曾在一次采访中说,现代汉语有超过一半的双音节词,都是从日本引进的。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争议,专攻中日语言交流史的陈力卫教授批评其“信口开河”。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一句话,若我们不讲“日本汉语”,我们几乎都不会说话了。因为像“物理”、“化学”、“哲学”、“共和”、“文化”和“主义”等常用的双音节词都是近代从日本引进过来的。但问题在于,这些词语真的都是从日本语境中变化产生的,还是中文本身就固有的?有多少词汇是日本独自发明创造的,哪些词汇是中国先翻译的,再传去日本的?重新理解这些学科知识的汉语概念在近代“援西入中”的过程,对理解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8月18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东方历史评论和大隐精舍主办的“重审中国的‘近代’”的沙龙中,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章清、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暨历史学院教授孙江、日本关西大学外国语学部教授沈国威、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文化与语言系汉学教授阿梅龙、日本成城大学经济学部教授陈力卫、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潘光哲和资深媒体人张彦武,在“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的发布会上,与大家探讨了这些问题。
陈力卫
在《东往东来》的第二部分,陈力卫则研究了来自中国的留日学生是如何将日本翻译的新词带入中国的。中国的许多学科的基础框架,就受日本很大的影响。此外,陈力卫还研究两国翻译词汇“交涉”的细节问题。比如,一开始“republic”在日本翻译成“共和”,在中国翻译成“民主”。两国在文化交流时发现,这个概念翻译的词不一样,但两国都不想放弃掉自己翻译的词。最后,“republic”的中文用了“共和”,而民主就用在了身上。
孙江认为,由同一个概念翻译过来的新词也许有很多,但它们都会经历一个标准化的过程,最后沉淀出几个译词或一个译词。严复当年反对把“religion”翻译成宗教,他认为应该翻译成教宗。因为教宗是一教之宗派,宗教即一宗之教,佛教里就有许多宗。但是,严复的“教宗”,最后被日本人翻译的“宗教”所淹没了。
因为这是一个标准化时代,这些词汇会通过大众传媒传播开来,并进行标准化、大众化。只有大家都用某种译法,那这个词才会成为强势的概念。其中,这些词汇的政治化也很重要。只有在政治化之后,这些词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一个比较中心的稳定位置。今天大家使用的这些词汇,大部分都是经过了政治化的过程。但是,中国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这样的词语、知识和概念,我们也会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生产,孙江称之为“衍生化”。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孙江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0月版
如果懂日语,会对研究中国近代史起到深化的作用
阿梅龙说,在20世纪初的时候,中国人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发明和科学,因为比较重要的发明都是从西方来的。在1926年,美国学者卡特的《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的部分章节被翻译成中文,“四大发明”这一说法才开始被中国学界了解,慢慢传开,成为定说。
外国学者会去研究中国的科学传统,中国人反而对自己的科学传统并不是那么关心。阿梅龙认为,中国人的炼丹术其实就很值得研究,中国的化学史学家也必须要研究自己的化学传统。
孙江认为,如果研究者懂日语的话,这会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深化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孔飞力《叫魂》的想法,就来自于日本中国研究。在《叫魂》日文版的前言,孔飞力非常感激日本中国研究对他的恩惠。这个题目,最早是日本学者先研究起来的。孔飞力看了这些文章,再进历史档案馆进行研究,慢慢琢磨出他自己的作品。
‘贰’ 为什么现代汉语引用了大量的日本汉语
因为进行了汉字简化啊最早开始大规模简化汉字并使简化汉字大规模使用的就是日本所以现代简化的汉语就使用了日本的简化汉字
‘叁’ 汉字是什么时候传进日本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
其实早在东汉光武帝时就有汉字流传入日本,光武帝赠给日本的“委奴国王”金印,"委奴国王"四个就是汉字,这是我目前所知最早的...... 《后汉·东夷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帝赐以印绶。
中国汉代称日本为“倭”,印文中的“委”字为“倭”字的简略。据《后汉·东夷传》记载,倭分百余国,使译通于汉者约30国,其中之一为“奴”国。据考证,奴国在今九州北部福冈县境内。
(3)现代中文是怎么来自日本的扩展阅读:
中日汉字跨地域交流:
经中日学者数年的策划筹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与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黄山美术社等合作,将于2016年10月18日至2017年9月10日在东京和京都等五地进行“唯一的汉字,唯一的美——汉字的历史与美学”巡展。
本展览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展示汉字由新石器时期的刻符,到殷墟甲骨-商周金文-秦小篆及隶书-汉隶书的源流;汉晋以来的名家名作、碑帖及汉字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武则天造字等趣闻、汉字对周边民族和国家文字的影响等。
选自6省市17家文博单位的118件组展品将参展,其中一级文物将近20%。据黄山美术社策展人洞富美男介绍。
为了让日本民众更好理解汉字的历史与美学,此次展览将不同于以往,规模达一千平方米,会采用正面打灯和放大镜局部放大等方式,让日本民众更好地了解文物的内部构造和未形成体系之前的汉字演变历史;并设置互动角落,让民众亲身体验,触摸仿制的青铜器和竹简。
‘肆’ “现代汉语 80%词汇来自日语”,的说法是否属实
不过与其说“现代汉语”中70%是日语外来语,我觉得说“近代汉语”更合适(尤其在今后),日语的词汇的大量引入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只是现在至今沿用着而已。现代汉语中的新词基本都是原创的,一个西文词汇,台湾香港大陆的翻译都不同的情况也有。现代汉语中的日语外来语比率只会比70%低。
而日本呢,近代时的日本书籍还基本上一大片汉字的,现在相反,汉字少了很多不说,大量的西文直接音译。老一辈的日本人很难听懂年轻人会所的话。在这个角度。中国在本土化方面做得好太多了。
是有不少,但没有那么多,有很大一部分是早期来华传教士和中国人先翻译出来的,但是在国内没有传播开来(没人看那些先锋译作),后来传到日本发扬光大,在甲午战争后和日本人自创的其他译词一道回传到国内。就是说,一部分确是从日本进口的,但不是原装进口,而是出口转内销;一部分则只是出口了原材料、初级产品(汉字和经典),人家加工成有高附加值的新潮产品后又买回来了。例子从略,请阅读意大利学者马西尼的名着《现代汉语词汇的形成:十九世纪汉语外来词研究》(The Formation of Modern Chinese Lexicon and its Evolution toward a National Language)。这本书于1993年发表,1997年出版中文译本,用中国学者之前没看到的翔实史料颠覆了类似现代汉语80%词汇来自日语的种种说法。学界研究梗概请参考:徜徉在中日语汇的密林里——沈国威教授访谈。无论怎么样,中日文化交流互动十分密切,这是大好事,不要画地为牢。
‘伍’ 现代汉语词语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从日本引进的
日制汉词占汉语现代词汇(不包括传统词汇)的七成左右,早期现代文学的倡导者基本都是日本留学回来的,对现代词汇的制定影响很大,比如科学、革命、共和、主义、生物、电话、物理等这类现代才出现的词汇几乎都是直接来自日语。那个时候国内自行翻译的名词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如果国内以前有类似的事物就在前面加个“洋”字(洋钉,洋灰,洋枪),另一种就是音译(冰激凌,吉列芬,车厘子,奇异果,榴莲等)。不过现代很多新鲜的网络用语是货真价实的中国制造,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语言,比如喜大普奔、果取关、土做朋、MDZZ、约炮。
‘陆’ 现代汉语中真的有近70%词汇来源于日本吗
实际的情况是,日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从日本的奈良时代(AD710-784)起,汉语词就已经大量使用了.目前来看,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总词汇的50%左右.类似的情况是朝鲜语,在朝鲜语中的汉语借词更高达70%.
不过,近代以来,汉语也从日语中吸收了大量词语,如:科学、化学、经济、干部……这是西学东渐的结果之一,但是这样的词毕竟还是少数,不可能达到汉语词汇量的70%.
所以,请放心,汉语还是很强大的.
‘柒’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汇来源于日本
不完全统计1000多个。
日本是亚洲最早对外开放的国家,明治时期,日本大量的学者留学于欧洲,根据西方的词汇造出了不少现代汉语。可以说汉字文化是通过日本和西方文明有了很好的融合。比如"民主","自由","科学","进化","哲理","革命","共和",……等等这些词都是日本人以汉字为基础,结合西方先进观念,造出的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词汇。
其实清朝时期,国内的学者也造了一些新词汇,然而并不成功。因为那是中国的文人都喜欢卖弄文采,造词造的越深奥越显得文采好,所以他们并没有考虑大众化的问题。那时中国造的词比如"德律风",一个没学过英语的人很难想到这是电话,而日本词汇的"电话"则更加通俗易懂。
汉语有标准语和方言之分
现代标准汉语即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语音采集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以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现代标准汉语中,除轻声外共有四个声调。
汉语的方言即各个地方的汉语。汉语族一般划分为13个语种(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639-3国际语种代号为标准),各语种可分成多个语片。汉语族十三个语种分别是:官话、晋语、粤语、湘语、吴语、徽语、赣语、客家语、闽北语、闽南语、闽东语、闽中语、莆田话等。
‘捌’ 有人说中国现代汉语都是由日本人改造过得,像一些词语,“社会,自然,科学”都是由日本引进的
前半段,确实是有日本的汉语词源被引进到现代汉语的情况,这个主要是因为日本在发展上那个时期比中国要早,所以接触到了很多欧美的新事物,也由此产生了新的词汇,而日本的学者又大多习惯使用汉字表达,因为语言的特征,汉字根据容易区分语意,所以日语里就有了很多新的汉语词语,之后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又把这些词汇带回中国,就变成了问题里的情况。
至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鸿沟,这个也是不扣否认的,因为有证据显示汉语在孔子的时代还是严格遵守主格和宾格的使用习惯的,同时也有很多类似现代英语的词汇用法,不过这些都是在两千多年前的事情了。如果喜欢这方面的知识,语言学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推荐书的话,我推荐高本汉的《汉语的本质和历史》,这是一个瑞典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作为语言学入门最好不过,同时其研究的对象也是问题相关的,人类历史上发展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语言系统——汉语。
P.S.这本书里面最有趣的部分是汉语的发音,这个简直是刷新了我对汉语的认知。以前只是感觉中国的历史很悠久,但是加深了对汉语的了解之后,你会发现汉语系统简直是先进的不行,碾压现今各种语言系统。
‘玖’ 现代汉语中有多少词汇来源于日本
实际的情况是,日语中有大量的汉语借词,从日本的奈良时代(AD710-784)起,汉语词就已经大量使用了。目前来看,日语中的汉语借词占总词汇的50%左右,类似的情况是朝鲜语,在朝鲜语中的汉语借词更高达70%。
唐代时日本人发明了通行于女性之间的假名,官文为文言文,因此现代日本语受古代汉语影响极大。以昭和31年(1956年)的《例解国语辞典》为例,在日本语的语汇中,和语占36.6%、汉语占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国立研究所对90种杂志用语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了和语占36.7%、汉语占47.5%、西洋语占近10%的结论。
使用情况
日语的使用范围包括日本国全境(琉球地区大部分使用,有原住民使用琉球语,日本不承认琉球语为独立语言)。
日语在世界范围使用广泛,因为日本动漫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虽不是联合国工作语言,在世界上影响力也很大。特别是对于与ACG相关的物什,日语几乎是唯一的用语。
日语主要在俄罗斯,东亚,东南亚,南亚,大洋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及欧洲的英国为少数的重要语言。
‘拾’ 现代中文是否部分来自日文
对。现代汉语中有一些词汇是从日文引入的,数量还不少,如人民、服务、图书馆、共产主义、哲学等等,以学术名词居多。这主要是因为自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日本近代化较中国成功,输入西学比中国快一步,清末民初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留学日本,便从日本人那里获得了转译过来的西学新知,包括一系列汉语新词,并将它们带回国内。
这些词大部分是日本人从古汉语中找到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对应于欧美语言中的单词创造出来的,有字义新组合,也有古汉语文献中原本就有只是将用法固定或赋予专门含义的词。
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二十世纪初大量新词汇的出现丰富壮大了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