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很少贪污
① 日本贪污腐败的多吗
很少,日本的财务审查还是非常严格的。而且现在有报道的那些贪污,一般就是非法报销饭餐费那些,几千元他们就算贪污了,我们这边随便都几千万
② 日本年轻人犯罪多吗
这要从很多方面来讲,首先日本犯罪率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警力充足,你经常能在街上看到骑自行车巡逻的巡警,这在某种程度上变相的起到了威慑作用。
其次,与日本的教育模式也有关,对比一下中日美3个国家的教育模式:
我国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忽略了道德品质教育,很多人空有文凭却不会做人做事。而且批评总是多于夸奖,导致不少人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又或是心理敏感。
美国的教育模式以鼓励为主,干点啥屁事都要把孩子捧上天,所以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乐观开朗,过于自信,甚至傲慢
而日本的教育由于宽松化教育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了德品教育方面,从小孩子就被不断灌输不给他人添麻烦的思想,使得日本人做事总是极端在意别人看法。
当然这种教育模式也是有其弊端的,比如同一化导致的校园欺凌,感情压抑太久产生的报复社会行为,自杀行为等。
另外,国内犯罪出来你还有家回,还能找工作,不会断你后路。日本犯罪出来,不但没了家丢了工作,工作都没人要(没有固定住址,没有电话,有前科记录)。
这种求同排异的社会性质导致了日本人犯罪前要掂量一下是否值不值。所以普通日本人犯罪,要么走投无路(穷困潦倒,老无所依等。老年人犯罪现在日本很常见,就为了进监狱养老),要么心理扭曲报复社会(不适应社会,又或是被欺凌者)。当然还有一部分的社会渣子(小混混,垃圾学生,欺凌现象的主催者,黑帮团伙火拼等)
另外,日本风俗产业,色情产业的合法性也降低了大部分性犯罪发生的可能性。不过也有个问题就是间接影响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去交往结婚,婚后同床率也十分低。
最后,日本每年的失踪人口相当多,至于为什么那么多,没人知道。而且很多时候,受害者遇到轻犯罪行为(遭到盗窃,被暴力等等),特别是性犯罪往往会选择不报警冷处理。再者,每个国家的法律不同,很多我们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在日本就不是犯罪,又或者说是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比如政治献金(贪污),卖淫,暴力团伙打架,收取保护费等。总之,相比于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日本的确是相当安全的,但并不是绝对,如果套用中国司法来看待日本的犯罪问题的话,那么绝对就不会那么低了,毕竟是黑帮,邪教都合法的国家。
③ 日本清廉指数亚洲排位第一,是怎么回事
日本官员的清正廉洁,是全世界都出了名的。根据全球清廉指数调查排行,在近200个国家中,日本官员的清廉指数为76,全球排名前15位,亚洲排名第一。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道出了人类的贪婪本性。几乎所有的盗、抢、骗等等犯罪行为,都是以非法获得钱财为目的。
实际上,除了犯罪者身份之外,官员们的贪污腐败,和其它金钱犯罪,性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对国家和社会的危害上,甚至远超其它犯罪。
所以,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将贪污腐败看作洪水猛兽。采用的监管手段和制度也不尽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推动廉洁,杜绝贪腐。
(3)为什么日本很少贪污扩展阅读:
全球清廉指数衡量标准:
“透明国际”在衡量腐败程度上主要用两种指标,即“清廉指数”和“行贿指数”。
清廉指数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政府官员的廉洁程度和受贿状况,以企业家、风险分析家、一般民众为调查对象,据他们的经验和感觉对各国进行由10到0的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腐败程度越低。而“行贿指数”主要反映一国(地区)的出口企业在国外行贿的意愿。
清廉指数采用百分制,100分表示最廉洁;0分表示最腐败;80—100之间表示比较廉洁;50—80之间为轻微腐败;25—50之间腐败比较严重;0—25之间则为极端腐败。
④ 日本公务员为什么很少贪污
实际靠的就一个——日本真正做到了我们经常说的“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在日本别说举报信堆了一麻袋还无人查处,那怕收到一封举报信、或者一个匿名电话,如果谁敢不查,结果就是与罪犯同谋。
⑤ 日本有没有那么多贪污公务员
有是有的,但是日本毕竟是一个发达国家,法律是很严格的,即使贪污也是很少的。
⑥ 日本官场贪污现状
因为和某个公司有关系,和他们的高级职员一起喝酒,喝完了坐进出租车的时候,人家递过来一纸袋土产,似乎是很平常的往来。但是打开来看感觉就会迥然不同。比如,一次为了祝贺某个事务所开业,回来的时候觉得土产的纸袋子有点儿重,打开一看,竟然是日元纸币扎成的捆包,一百万元一包,一共十包……
“先生,请收下吧,区区薄礼,让您笑话啦。”说着递过来漂亮的包装袋,看起来仿佛里面是羊羹一类的小吃,但上面贴着红色的标签“车马费”。
哦,那就肯定是钱啦。车马费可不是五万十万的数目,一给就是一百万。
刚开始当检察官的时候,经常这样对嫌疑犯发问:“想想清楚啊,一百万这样的数目,你会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那时候是真的认为犯人不说实话,而后来我才发现,随着地位的提高,我自己也经常记不起来某个一百万是花在什么地方了。
这是日本前检察官田中森一回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贪贿风气最为糜烂之时自己的生活。
田中森一1971年开始担任检察官,因为工作优异,被调入东京地方检察厅特搜部,专门查办重大贪污渎职等案件。在查案时以精明干练,刚直不阿着称,被称做“东京地检的鬼判”。1987年突然退职,转为律师,为山口组等黑社会组织服务。由于他熟悉法律界的情况,被称做“黑社会的保护神”。2000年,田中因石桥产业案件被捕入狱。他的纪实体自传《反转———黑社会的保护神》深刻揭露了日本政界与不良商人、黑社会勾结的现象,在日本民间引起很大反响。
2007年,该书被列为日本最畅销图书。
家族化加剧了腐败的滋生
几乎和所有国家在大发展时期遇到的问题一样,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也产生了贪贿横行的现象。社会财富迅速增加,为腐败提供了生长的土壤。日本政府官员的裙带化、家族化,更加剧了这一进程。腐败带来的社会不公,也引发了民间极大不满。
日本的腐败,最主要的现象就是商业贿赂。日本一些商业组织或黑社会团体,经常给可能当选的政党送交大笔资金表示支持,也变相成为这些政党的雇主,迫使其当选后为自己的利益服务,被称做“政治献金”。
政界与商界通过政治献金等方式形成利益团体,商人在工程承包等方面获得利益,官员则暗地分红。
由于这种团体的能量极大,经常可以操纵选举,在若干选区形成世袭的势力。这种现象到今天依然屡见不鲜,例如如今风头正劲的民主党巨头小泽、鸠山,最近都爆出政治献金丑闻,使本来局势明朗的选举变得扑朔迷离。由此也可看出日本民间对贪贿问题的深恶痛绝。
1976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因洛克西德行贿案被捕,可说是在日本引发了超级地震。虽然这一案件背后有政治因素的作用,但是道貌岸然的首相与贪污受贿联系在一起,如同导火线,引发了日本朝野对贪贿问题的爆发。从此以后,在舆论的监督下,日本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商业贿赂的控制和打击。
立体反贪体系:从文化到制度
今天在世界舆论中,日本的公务员有比较好的声誉。在日本国内,公务员作为担保人、借款人的时候,也比其他职业的人员更受信任。
日本公务员之所以有良好的形象,离不开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在日本生活的华人也能够感受到日本政府对公务员要求的严格。究其原因,大约与他们独特而有效的反贪措施有关,经过几十年的锤炼,日本已经形成了一套立体化的反贪贿体系。
这个反贪贿体系,带有独特的日本特色,是植根于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土壤之中的。这个体系,主要包括高效独立的司法机构,独到的监察体制,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以及社会舆论监督。
独立的司法机构,指的是日本的司法部门独立于国会和政府机构,办案不受其控制和干扰。所以法官比较有可能对有贪污行为的政治家进行有罪判决,并不容易遭到报复。东京地方检察厅和大阪地方检察厅设有“特搜部”,主要实施对于高级官员涉案的调查。
特搜部的全称是特别搜查部,是日本检察机关下的一个机构,专门调查侦办巨额逃漏税、重大经济犯罪、公职人员的贪污渎职,为日本打击政界、商界不法活动的主力。
田中角荣的案件可能是第一个明显体现出独立司法机构重要性的案件。他的案件是一个带有准家庭背景的受贿案件,因为他所涉及的贿赂都是通过其多年的一个情人秘书经手的。日本民间认为,正是因为司法部门不是政府机构一部分,所以在查处官员的贪污贿赂行为中,即便面对涉及家族共同贪污贿赂这类困难的案件,司法部门也能够穷追不舍,最终完成调查。
而日本的官员监察体系的确比较独到。与大多数国家不同,日本政府没有独立的监察机构,而是通过各部门内部的官房厅进行“自肃”监察。日本各政府部门的内部监察比较严格,这是因为一旦内部监察失效,就有直接进入法律程序的危险,这是行政系统无法控制的,将对该部门的声誉和业绩造成重大打击。看似监督层次薄弱,实际上却类似于责任制,反而强化了监督的力度。
作为日本独特的国情,官员多出自政治世家,彼此之间的联系千丝万缕,彼此的相互了解比较深入。受到人权观念的限制,反贪贿部门对于官员家族共同犯罪的调查有较多限制。但是贪污案件往往是贪污官员通过家族成员进行的,因此日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对贪污案件的调查开始涉及官员亲属。
但日本政府的部门内部流行家长制作风。下级对上级的服从性极强,具有很强的封建家长制特点,所以,政府部门内部上级对下级的管束较严,监察则自由度更高,有利于预防和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指的是日本法律对于商业贿赂,不但在刑法中有完整的条文,而且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例如,针对一些官商勾结、建立关系网的现象,日本刑法设有“单纯受贿罪”。只要有公职,拿了和公职有关的对方的钱,或者开口要求对方给钱,就是犯罪;而是否给对方办事,则在所不论。日本的政府工程竞标是贪贿的一大温床,所以,日本专门制定有“公共工程公平竞标妨害罪”,来处理官员在这种情况下的犯罪现象。这些针对性极强的修正,尽量避免了法律落后于犯罪的情况,随时堵死可能发生的漏洞。
日本的社会舆论监督,对于防止官员家族性犯罪,更有微妙的作用。首先,日本民众痛恨贪贿行为,因此公众舆论对自己的监督作用十分看重。而东方式官员的特点(美国学者本尼迪克特在其研究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的名着《菊与刀》中,称“东方的官员有贪污的传统”。作者注),又使民众对官员通过家庭谋取私利疑虑重重。于是,每当官员当选,新闻界就会在最快的时间里提供出该官员的亲属关系图来进行发表,连日本首相也不例外。比如任何一任首相刚刚开始任职,新闻界就会公布其曾祖父以下的各家联姻情况和亲属关系图,从而让首相的社会关系一目了然。
而日本新闻界有着狗仔队的传统精神,对公众人物的“骚扰”更是达到肆无忌惮的程度,首相或高官的车辆被记者24小时随时跟踪,其人只要出现在公众场合,哪怕是下车走向台阶的瞬间,都会被记者的问题“干扰”。这种情况下记者为了能听清官员的回答,还会想方设法把耳朵贴近对方的嘴巴。以至于有日本首相曾对记者说:“请你离得远一点,我对你这样的大个子男人没有兴趣……”在这种透明度之下,官员即便想进行某种违法活动,其顾虑也较高。
在这样的反腐体系下,自上个世纪90年代前期开始,一系列的政治献金巨案受到揭露,甚至几届日本首相都因为涉及黑金案件而倒台,对整治日本的政界空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高官腐败却能“金蝉脱壳”
然而,在今天日本社会,商业贿赂的案件仍然层出不穷,形成了公务员形象廉洁,但高级官员不断被抓住黑手的奇特现象。
究其原因,与日本政界一个特殊的现象有关,那就是“官”与“吏”的严格分开。所谓官吏分开,指的是日本目前的公务员,包括掌管权力的高级官员,和执行具体行政职能的普通公务员。后者受到严格制度的限制,甚至遭到国民投诉都可能丢掉饭碗,所谓日本的政府官员清廉,其实印象就来自于他们。但是具体掌管权力的高级官员,尽管也受制于限制普通公务员的法律规定,由于地位不同,这种约束的作用不大。尽管近年来严厉打击令其有所收敛,但是他们与黑社会、财阀的传统勾结,又使其很难摆脱这条生命线。
这些高级官员采取的收受商业贿赂形式往往十分狡诈,使司法界难以轻易将其处置。例如多次发生过案件发生后官员将责任推诿到秘书身上,而秘书则按照东方“士为知己者死”的原则承担全部责任,尽管大家都知道是怎样一回事,但对受贿官员仍然无法处理。
最典型的一个案子,大约就是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卷入的贿赂案。行贿方水谷建设公司总裁水谷功借口庆祝当选,在2005年9月于宴会上向众议员石原弘高提供2000万日元的“贺仪”。这笔大大超出普通贺仪含义的礼金颇让人困惑,因为作为一个稚嫩的初次当选的众议员,实在看不出水谷功这样做有什么理由。但假如看看石原弘高的家庭就让人有所领悟———石原弘高正是位高权重的石原慎太郎的第三个儿子。而且,此后报道中提供的照片,更揭示石原慎太郎本人也参加了这次献金的宴会。
这样一个社会影响很大的案件,却无法处理下去,因为石原父子抛出了石原弘高的秘书,令其辞职当替罪羊,结果安然逃脱法律的惩处。
2009年3月3日,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部以涉嫌违反《政治资金规正法》为由,逮捕了日本最大在野党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的首席秘书大久保隆规。之后的5月11日,小泽一郎正式宣布辞去民主党代表职务,以消除其秘书涉嫌的政治献金丑闻给民主党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至今,虽然各种议论纷纷,尚未见到小泽接受司法调查的任何消息。
由此可见,日本的廉政建设,仍然是一个让人头疼的话题。
资料
日本的检察制度
日本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其国家机构的设置受美国影响很大,在天皇之下实行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检察机关作为行政序列的组成部分,设置于法务省,但不是法务省的职能机构,而是具有相当独立性的特别行政机关,法务省对检察厅只进行一般性的指导和协调,不能直接指挥检察官和案件查办。
检察人员分为检察官、检察事务官和检察技术官三类,均作为中央公务员,依法进行规范和严格的管理。
在检察机关的设置上,根据日本检察厅法规定,各级检察厅的设置与各级法院的设置严格对应。全国共设立四级检察厅,分别是最高检察厅、高等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和区检察厅。上下级检察厅之间实行垂直领导,下级检察厅只对上级检察厅负责,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和地方政府制约。
日本实行检察官起诉垄断和起诉便易制度,检察官拥有很大的权力。实践中,很多案件由检察官决定作不起诉处理。为了有效防止检察官独断专行或滥用不起诉权,加强对检察官行使权力的监督制约,日本从二战以后就建立了检察审查会制度。检察审查会是监督检察官行使不起诉权的一个专门性组织,设置在各地方法院及地方法院分院内部。检察审查会由从选民中随机产生的11名检察审查员组成,同时产生1名候补检察审查员,任期为6个月。凡具有选举权的公民,都有资格被选举为检察审查员。
检察审查会的职权有两项:一是依法定程序对检察官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是否妥当进行审查,作出是否应再行提起公诉的议决;二是对改进检察事务向有关的检察厅长官提出建议和劝告。但这两项职权目前都是弹性的,对检察官不具有约束力
⑦ 英美和日韩有没有贪污腐败
回答:你好!“英美和日韩有没有贪污腐败?”前面的朋友回答了你的问题,我比较赞成他们的观点,肯定有贪污腐败的行为与现象。我个人认为:有人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现贪污腐败的现象。贪污受贿是一种人性弱点,任何人身上都有,关键能否守住底线,这是十分重重要的问题。从全世界来看,都有贪污受贿行为。只不没有没人举报。所以,“英美和日韩肯定有贪污腐败。”祝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⑧ 日本腐败程度严重吗
安倍内阁全体辞职,菅义伟上台成为日本第99代首相,新内阁组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公布内阁成员的财产情况。
其中,资产最多的当属麻生太郎,以6.5亿日元(约4100万人民币)排在榜首,赤羽一嘉资产最少,虽然贵为国土交通大臣,可手上只有4400股三井股票,车子是老婆的,房子还是租的。作为首相的菅义伟,总资产共6277万日元(约400万人民币),这点钱甚至还不如一个村长。
有一说一,日本官员的清廉度在国际上还是有名的,贪腐问题很少见。那么问题来了,日本的贪官咋就这么少?是他们素质高,还是隐藏的太深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明面上不敢贪,暗地里没少收。
因此,日本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一个人就任事务次官,与他“同辈”的课长以上的官员都要“退休”,无论年纪大小。当然,事务次官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退休”官员安排进大企业里挂个虚职,比如“特别顾问”、“审议官”之类的,每天不用干活,却能拿到高额薪水。
日本的企业又不缺钱,收了这些“退休”官员,相当于卖给政府一个人情,以后办事也方便的多。有些重要的官员,企业甚至抢着要,这样就构成了一套权钱交易的行贿体系。所以,日本的官员自然也就不需要贪钱了,他们只要团结一致,尽早的把“同辈”中有能力的人顶上去,剩下的就是皆大欢喜了。
⑨ 日本官场真的那么清廉为何说日本官员越当越穷
一个国家的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国家公务员的廉明程度。要说亚洲哪个国家廉政建设比较好,日本无疑是一个典型。有这样一种说法,说日本人当官越当越穷。至于这种说法的根据,自然是对比了日本的官员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官员之后提出的。
为什么日本的官员能够做到廉政为民呢?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日本的官场制度。
二战后,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其国内原本的天皇制度成了空架子。原来天皇是最高掌权的人,日本战败后,天皇成了名义上的象征,权力真正掌握在首相手里。看似日本皇室仍然存在,然而皇室成员没有太多特权,而权力的更替,就转移到了政党选举执政上。
多党执政相比两党执政,或许有更大的优势。为了获得执政地位,对于执政党的官员,其他党派往往会严格监督,这就保证了官员不敢轻易去贪污。日本人当官越当越穷,这更多的是代表了这类监督机制完善的国家的情况,并不是日本的独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