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轮胎用料多少合适
㈠ 轮胎94V和98W哪个好94V怎么比98W还贵啊
轮胎94V表示的是单条轮胎最大载重量为670Kg,在规定负荷下的最高速度为240KM/h的轮胎,而98W表示的是单条轮胎最大载重为750kg,在规定负荷下的最高速度为270KM/h的轮胎,显然轮胎98W要比94V好。然而94V要比98W贵,通常来讲,应该是98W要贵于94V,但是如果将品牌、花纹、轮胎配方、厂家政策等因素考虑进去的话,94V就有可能比98W贵。但载重指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轮胎的最大载重量越大,其散热能力就越差。而载重指数低的话,虽然散热和吸震效果好,但是胎侧的层级数会少,会导致胎体强度不够,使得胎侧太软易被割伤,并且抗撞击能力差,极易被坚硬物撞击坏。因此,载重指数需根据车型选择合适的载重指数轮胎。
㈡ 日本三菱后八轮自卸车在矿山上走用什么胎最好轮胎气压打多少公斤最合适
日本三菱后八轮自卸车在矿山上走用爬山专业车胎即可,维修师傅一般都会给车主推荐最适当的车胎的。轮胎气压打压大小如下:
一般汽车轮胎冬季2.5KPa,夏季2.2KPa,轮胎胎侧上有轮胎可承受的最高气压。合理的气压为轮胎上标注最高气压的70%-80%,但气压最好不要高于轮胎上标注的最高气压。SUV和卡客车轮胎气压不一样。
㈢ 轮胎91W和95W哪个好轮胎91V能否换95W用吗
轮胎95W要比91W好。95W和91W的速度级别W都是一样的,都表示的是轮胎在规定负荷下的最高速度为270KM/h,而区别在于载重指数95和91,95表示的是单条轮胎的载重量为690Kg,91表示的是单条轮胎的载重量为615Kg。很显然,轮胎95W的载重指数要高于91W,也就是说轮胎95W在轮胎的用料上是好于91W的,因此轮胎95W要好于91W。不建议轮胎91V换成95W,因为91V和95W的载重指数和速度级别都不一样,它们在结构设计、配方、工艺、花纹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如果使用有可能会导致轮胎在高速旋转时变形不一致,以及车辆发生抖振等故障,同时轮胎载重指数不同,轮胎的材质构成也会不同,这会加速轮胎的磨损,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特别是当这两种轮胎速度等级差别过大时,可能会发生驻波现象,车辆爆胎的几率往往会大幅度增加。
一般来说,轮胎的速度级别越高,代表其性能就越好;载重指数也是一样的道理,载重指数越大,其最大载重量也就越大,其胎冠和层级数越多,它的耐刺、载重等性能也越出色。但载重指数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轮胎的最大载重量越大,其散热能力就越差。
㈣ 日本轮胎品牌有哪些,质量怎么样。
普利司通、住友、横滨、东洋是日本轮胎的四大品牌,质量按品牌依次排名,普利司通最佳。品牌轮胎按道理都是质量过硬的,选择性价比高的是私家车首选,另驾驶习惯、道路质量也是选择耐磨还是省油或防爆的参考之一。
㈤ 日本米其林轮胎怎么样是国产的好还是进口的好
您好!
总部位于法国克莱蒙-费朗的米其林集团成立于1889年,是全球轮胎科技的领导者,主要业务领域包括轮胎,移动辅助系统和旅游服务。
米其林的品牌是法国,轮胎产地以轮胎产地以轮胎胎侧的刻印为准 MADE IN ****(国家的英文名字),当然在轮胎的标签纸上也有产地的相关说明。只要是正规销售的米其林轮胎,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产品品质都是一样的,可以放心使用。
轮胎产地以实物为准,因为即使相同规格、花纹的轮胎,在不同时间段内销售的,产地可能是有差异的,所以无法保证您在市场上买到的一定是国产的或者是进口的。
正规销售的米其林轮胎在轮胎的标签纸上都贴有合格证。合格证上有银色涂层,可按说明刮开涂层,输入数码(16位数字),通过短信查询真伪。
查询短信号码10669588210890通过网站http://www.michelin.com.cn/popwin/view/antifake输入防伪码也可查询。
我们建议您去正规零售店购买带防伪查询功能的轮胎。
㈥ 瑞虎235/60R16的轮毂能不能装215/60R16或者225/60R16的轮胎、
可以的,60是值得宽高比,R16值得直径,所以215、225、235的区别不大,没有关系
轮胎越宽,就越平稳、抗颠簸、耐损耗。
所以说你的车高速能跑到多少要看轮胎的标记型号可以支持多少。
比如说:
以日本东洋轮胎为例,介绍轮胎上的标记。
日本东洋轮胎31×10.50R15上的标记。“31×10.50R15”是指轮胎的规格,其中:“31”是轮胎的直径(in);“10.50”是轮胎的宽度(in);“R”是代表子午线轮胎;“15”是轮胎公称内径(in)。
现在我们从“31×10.50R15”处按顺时针方向一一加以介绍。“31×10.50R15”上面的大字母(OPENCOUNTRY)是品牌名称,如前面讲过的“诺曼底登陆”道理一样,在这里不去管它。“15”后面的“U”指的是轻型载重的意思,和前面介绍的,“C”道理一样,所以当您见到“LT”(有时在轮胎规格的前面,如L1235/75R15等)时,就要知道这条轮胎是可以承受一定载重的。“6P.R.”是指该轮胎是6层级。“109M”中的“109”是指载重标记,也就是说这条轮胎可承受1030kg的质量,而不是109kg;“M”是指轮胎的速度代号,也就是说这条轮胎的最高时速不能超过130km/h
●轮胎上的速度级别代号和载质量指标
每一条轮胎上,在它的规格型号后面都有由数字和字母组成的一组混合数字,如:185/70R1388H、185R1490S等,其中的“88H”和“90S”即是轮胎的载质量和速度级别。“88、90”是载重代号,“H、S”是速度级别代号。
因为每一条轮胎在生产过程中,都是严格按照有关该条轮胎的固定技术指标设计生产的,因此,它的载质量和速度级别都有它的临界限。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不但要考虑每个部位的胶料配方,同时还要考虑胎冠的花纹及花纹的深浅、胎冠和胎侧的用料及层数,还要考虑升温、散热等复杂因素。所以,轮胎上所标出的载质量和速度级别是该条轮胎的最高载质量和最高速度级别。在使用轮胎时,最好不要超过它的最高限度,否则,会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严重时会发生恶性爆胎翻车事故。
轮胎上的载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工作量”即:
工作量=载质量(W)x速度(S)
从这一公式中可以看出,排出客观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轮胎的工作量是固定的,如:185/70R1388H轮胎,它的工作量=560(kg)×210(km/h)=117600。如果它的速度慢一些,那么,它的负荷可以增大一些,如果它的负荷减小一些,它的速度可以快一些。但经验证明,轮胎的行驶速度在40km/h以下时,轮胎的负荷可以相应增加,当轮胎的行驶速度超过100km/h时,其负荷应相应减少。
总之,轮胎上的速度级别和载质量指标,对于轮胎是十分重要的,忽视它或不按规定指标使用,都会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时会发生恶性事故,因此,请广大驾驶员一定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严格按照轮胎上的指标使用,以防事故的发生。
㈦ “汽车轮胎规格235/55/R18”是什么意思
235轮胎名义断面宽 235mm55 ,轮胎扁平比断面高度除以宽度是55%,R子午线轮胎1,8轮辋直径是18英寸,M+S 雪泥轮胎(适合雪地、泥地)。
235/55R18=715.7mm所买的轮胎规格建议要和原车装配的轮胎规格一致,如有需要更改轮胎规格,必须去专业的改装店进行轮胎升级。
轮胎的分类一般是指按轮胎用途来分的,例如在我国的轮胎国家标准,美国轮胎轮辋手册,欧洲轮胎轮辋标准,日本轮胎标准以及国际轮胎标准中都是以用途进行分类的。
轿车轮胎 (PCR) 。
是装于轿车上的轮胎, 它主要用于良好路面上高速行使,最高行驶速度可达300千米/小时以上,要求乘坐舒适,噪声小,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轮胎结构多数采用子午线结构。
根据行驶速度的要求分为不同系列,在标准与手册中常见的80、75、70、65、60、55、50、45、40、35系列为子午线轮胎,95、88系列为斜交轮胎,在轿车上很少使用。
㈧ 日本车一般都配备什么轮胎
日本车是单层钢板,面漆好,但底漆不防腐.美,德,法车双层钢板,中间空心注蜡12年防腐,这两层钢板每层刚度及韧性都超过那一层日本车的钢板.同样大的冰雹,日本车会打出许多麻点,而美,德,法车仍光彩照人.其实你找个日本车用手用摁,许多车本车的面板当场就陷下去,你再找美,德,法车试试就就知道谁是真正的钢筋铁骨了.
所有的日本车的外表油漆都很漂亮,但外表一层下面直接就是没有经过电镀的金属,仅仅是一层表面很薄的漆.在金属板对着里面的面,仅仅是简单的一层喷漆来防锈处理.对比价格还要便宜的高尔夫和POLO,人家的钢板都采用两层镀锌,空腔注蜡的技术来防锈,绝不欺骗消费者. 日本车的外表做的很漂亮,内部电子产品的配置也不错.但对于驾驶来讲,开车的目的是要到达,同时要保证安全.日本车的保险杠的强度都要小于发动机支架的强度,发动机支架的强度都要小于驾驶仓的强度,驾驶仓本来就不如欧美的车子强度好,目的是在发生碰撞时,发动机不会撞进驾驶仓.以损坏保险杠,发动机来吸收撞击的能量.所以日本车一旦遇到撞击,维修费用往往高的惊人.
第二 发动机配制.
为了降低成本,日本车的发动机一般采用规格在2.4以下,这些全部是直列四缸的.典型的是丰田嘉美2.4,天籁230,广本2.4.这几款车的价格都要比采用了V6发动机的汽车要贵很多.特别是丰田嘉美,直列四缸的发动机竟然卖到了34万元.比采用了V6发动机的帕萨特2.8,别克君威2.5V6, 蒙的欧2.7V6还要高出很多.要知道,日本的发动机制造技术的确不错,直列四缸的发动机敢于和V型6缸的发动机拼比.但再好的直列四缸发动机,输出功率上.仅仅是峰值接近V6的发动机而已.但制造成本要低很多,发动机本身的输出功率要低,但噪音度要高很多,完全靠车体密封来屏蔽噪音.
日本车在发动机上偷梁换柱,更换劣质或过旧的发动机。如威驰: 日本原装威驰使用VVTI发动机,一汽丰田威驰使用夏利2000发动机;又如雨燕:作为雨燕 精髓的1.3升 91马力 DOHC VVT 发动机没有引进,而是采用国内羚羊使用的1.3升85马力 SOHC 发动机。从发动机先进性,经济性,及动力输出各个角度来说,都比原装落后很多,但要号称世界同步,价格加倍.这实在是一个败笔,也是人为 的故意。
日本车在发动机功率上能唬就唬。日系车一般就夸耀其排量小但最大功率比人家大。其实,功率不能衡量发动机好坏。功率大不等于就认为是好车,汽车的最大功率只是评价的一个小指标而已,更重要的是 看发动机的动力曲线输出,现在很多车型发动机标称的最大功率只是在极端情况下才能输出,但在正常使用区间就相当不平顺,这样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而且,除了这个最大功率,动力输出曲线这些软性指标、发动机采用的新技术就经常被人们所忽略。发动机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是使用了这些新技术。比如发动机电控系统是否最新最先进的,是否采用了国际上最新的电子油门技术(不等同于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喷技术),是否采用了成本更高但更轻巧的铝合金缸体,在进气排气系统方面是否采用新技术等等,这些新技术的采用直接关系到汽车行驶性能以及油耗和排放的降低,会对消费者日后的使用造成极大影响。
第三,刹车系统配置
注重汽车的安全性能,一定要查看是否采用了ABS(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系统的版本是否是最新的,采用的是碟刹还是鼓刹。最好的刹车系统都采用碟刹技术.现在一般的汽车都采用前后四轮碟刹系统,配备ABS防抱死刹车系统.这是事关安全的重要部件.很遗憾的是所有日本品牌的车,价格在17万元以下的,包括22万元的广本2.0,都是采用的前轮碟刹系统,后轮鼓刹系统的配置,均采用国外已经淘汰的早期版本的ABS系统.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相比之下,连大众普桑99款,都是四轮碟刹系统的.由于日本车采用的是前轮碟刹后轮鼓刹的配置,就不可能采用四轮独立悬挂系统.所以在乘坐舒适性上普遍比较差,但成本却很低.
第四,底盘和安全性
随便对比一下相同排量的汽车,各位会发现,所有日本的车重量都比较轻.在所有20万元以下的日本车,都没有侧面的防撞杠,底盘和车身都没有加强筋.仅仅算是广本2.4的还有一点良心,车身里面加了加强筋.包括马6,侧面都没有加强筋,那么要那么多的安全气囊有什么用.到时候打开只会将人憋死.由于日本车普遍采用塑料件做车体,发动机的重量明显要大,所以没有办法,只好在底盘的后部加一个压重杆来平衡车的前后重量平衡.所有的日本在华销售的车,前后重量配比都为仅仅及格的5.6:4.4. 而德国的车,美国的车几乎都是标准的5:5.
17万以下的日系车普遍采用前独立悬挂后非独立悬挂的底盘悬挂布局。我们知道,汽车的悬挂系统分为非独立式悬挂和独立式悬挂两种组成。非独立悬挂是将非独立悬挂的车轮装在一根整体车轴的两端。采取这种悬挂系统的汽车一般平稳性和舒适性较差,但由于其构造较简单,生产成本也比较低 。独立悬挂是指车轴分成两段,每只车轮用螺旋弹簧独立地安装在车 架下面,这样当一边车轮发生跳动时,另一边车轮不受波及,车身的震动大为减少,汽车舒适性也得以很大地提升,尤其在高速路面行驶时,它还可提高汽车的行驶稳定性。不过,这种悬挂构造较复杂,还会连带使汽车的驱动系统、转向系统变得复杂起来,因此成本会增加不少。通过前面的解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独立悬挂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都比非独立悬挂系统好很多,但是成本会高些,因此有些车型就只是在前轮采用了独立悬挂,而后轮就换成了非独立的悬挂系统。说到这,读者就不会奇怪:为什么日系车普遍高速发飘了。
第五,内饰上
日系车最热衷于在内饰的部件上迷惑消费者,当消费者坐进车内,第一眼看到的是真皮,又有这样那样的小装备,加上销售员的鼓动,很容易以为内饰部件多,看上去豪华就是好车的主要评判标准,内饰就是决定汽车价格的先决条件,从而忽视了选择一辆汽车真正应该关注的东西。专家指出:在汽车成本计算中,汽车内饰“水分”不大。 汽车内饰方面,由于所涉及的技术含量比较低,相应的配套厂非常多,价格的弹性也很大。了解汽车用品配件市场的朋友就会知道,一套真皮座椅手工连材料从2000-5000元都有,比较好的也只是3500元左右就可以了,CD播放器方面,比较不错的6碟CD播放器1000元以下就可以拿到,而这些部件的价值相对于整个车价来说可谓九牛之一毛。消费者其实只要到家具和电器市场比较一下同档次的产品,就可以知道其中的水分有多大。
第六,省油上
日本车真的省油吗?回答是否定的.以广本2.4为例,市区驾驶仍然要花费12-13公升/100公里,长途驾驶也需要7-8公升/100公里.几乎和君威2.5,帕萨特2.8处于同一个等级.可是一个直列四缸发动机的车子,价格竟然比君威2.5V6发动机的还要贵.而油耗相差不多.但日本车的维修费用和车价本身就高,就算省了一点油,也远远不足以弥补维修费用和车价.
车辆省油除了与驾驶技术等人为因素相关外,还与发动机性能及轮胎宽度、自重大小等客观因素相关。实验证明:在一般情况下,轮胎每增加10mm ,油耗上升2~3个;自重增加100kg,油耗上升1.5~2个。日系奸商大肆宣扬他们的车省油,国内普通消费者也往往不问原因大声附和-----日系车就是比其它车省1~2个,但业内专家都认为日系车其实一点都不省油。试问:如果日系车车胎再增加10mm、自重再增加50kg,它还会省油吗?一个不争的事实:排量超过2.4,哪一款日系车都不省油。特别是象三菱一类的越野车,
由于日系车在轮胎和自重与欧系车采用共同标准,结果每辆日系车都是油老虎。甚至面包车也是一样,如金杯面包等。
第七,日本车的安全性分析(最重要的一条)
以中级车为例,1.8的日本车一般车重在1100KG左右,而德系和国内品牌车一般在1300KG左右,车重差别200KG,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比率接近20%。车轻自然省油,当年德国人为了在省油上与日本车竞争,也在车轻上作过文章,采用了大量铝合金配件,但因车价的大幅度提高而作罢,可日本车却毫不犹豫的减薄了钢板厚度。车外壳和结构的钢板厚度减薄了,车的总体重量降下来了,于是车就省油了,多简单!还有碰撞实验的数据为证,安全也没问题。两全其美,面面俱到,日本车自然热销。
还是让我们看看碰撞实验吧:一辆车以一定的速度撞击在一堵重达数百吨的墙上,车头部分结构溃缩吸能,从而保护车内人员。合格的便贴上安全标签。
当前汽车的碰撞实验的一个陷阱就是:不同车型都是对着质量和强度都是无限大的被撞物冲击。然后以此作为证据,来证明自己汽车的安全性其实是差不多的,这是极端错误的。
举个例子:拿鸡蛋对着锅台碰,你可以发现所有的鸡蛋碎了,而且都碎得差不多,于是可以得出鸡蛋的安全性都差不多。可是你拿两个鸡蛋对碰呢,结果是一边损坏一半吗?
错!你会发现,一定只有一个鸡蛋碎了,同时另一个完好无损!
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着锅台碰都差不多,但是鸡蛋之间对碰却永远只有一个碎了?这个实验结果与汽车碰撞有关系吗?
原因就在于:当结构开始溃败时,刚度会急剧降低。
让我们仔细看一下鸡蛋碰撞的过程吧!1,两个鸡蛋开始碰撞一瞬间,结构都是完好的,刚性都是最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其中一个刚性较弱的结构开始溃败;3,不幸发生了,开始溃败的结构刚度急剧降低,于是,开始溃败就意味着它永远溃败,于是所有的能量都被先溃败的一只鸡蛋吸走了。
我们在看看汽车之间的碰撞吧。1,开始,两车的结构都是完好的,都在以刚性对刚性;2,随着碰撞的继续,力量越来越大,于是刚性较弱的A车的结构开始溃败,大家熟知的碰撞吸能区开始工作;3,不幸再次发生,因为结构变形,A车的结构刚度反而更急剧降低,于是开始不停的“变形、吸能”;4,在A车的吸能区溃缩到刚性的驾驶仓结构之前,另一车的主要结构保持刚性,吸能区不工作。
结论:两车对碰,其中一个刚度较低的,吸能区结构将先溃败并导致刚度降低,最终将承受所有形变,并吸收绝大部分的碰撞能量。
这就是为什么你总可以看到,两车碰撞时,往往一车的结构几乎完好无损,另一车已经是稀哩哗啦拖去大修!
回到最近一个一直很热的话题:钢板的厚度对安全性有影响吗?答案不仅是肯定的,而且大得超出你的想象:钢板薄20%不是意味着安全性下降20%或者损失增大20%,而是意味着你的吸能区将先对手而工作,并将持续工作到被更硬的东西顶住(可能是你的驾驶舱), 并承担几乎全部的碰撞形变损失!
汽车出行,安全第一,在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交通事故,没有什么比我们的生命更宝贵的,开车中,类似于碰撞实验中的情况毕竟太少,我想来想去,只有我们的车撞上桥墩时,才能与几百吨的撞击墙相比,可我们周围,最多的交通事故其实是车与车、车与路边设施的碰撞,这些车和设施,相对于本车来说,都是带有柔性的物体,与带有柔性的物体相撞,自身车的刚度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自身的刚度能使碰撞的能量更多的被对方的溃退所分担,从而保护自身的安全。
两车相撞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等的,非弹性碰撞的结果,车身轻、车身刚度低的日本车明显要分担大部分能量,多出的那部分,可能就是车主宝贵的生命。其实很好理解,通俗的说就是一辆轻且软的车与一辆重且刚度大的车相撞,后果会如何呢?试着驾车去撞沙堆和水泥墙吧,如果你开的是日本车,与别的同级车相撞,你撞上的就是一堵水泥墙,而对方撞上的却是一堆沙。
结论:玩弄的只是中国消费者
日本人是玩弄市场的高手,他们摸准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同时也知道中国的消费者是第一次买车,并不知道如何选择一款好车.但中国消费者醒悟的时候,他们又会设计制造特别的车给特别的中国市场.试问,日本人敢于不顾自己的公司名誉,用低档配置的车,不顾消费者的安全在欧美市场销售吗?要知道,欧美人一般都懂车,同时欧美的法律也非常严谨,一旦出了交通事故,只要事关质量问题,所有的赔偿责任都在制造商一边.试想,如果杭州广本中间断裂发生在德国或美国,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可能当事人,销售商都要进监狱,更不用说制造商了.所以在欧美市场,日本车的质量就不敢马虎.
如果你注重外观,去看看今年北京冰雹中日本车的表现吧,如果你注重生命,不妨去交通队或网上查一查日本车在车祸中的表现吧,对了,看看日本车与其他车系之间的碰撞,看看车里的人,看看车的铁皮,看看车内隐藏部分的东西。在技术方面,日本汽车往往开风气之先,尤其是电子系统和引擎研制方面的科技十分先进。但是如果谈朴实无华,谈到耐用性,日本车根本不能和欧洲车相比,甚至比美国车都有差距。
而这两辆车带给人的直接区别是:日本车每百公里省1-2个油,每开出一万公里,日本车少花几百块油钱--前提是别有事故,因为一有事故,日本车用于修车甚至换车的综合费用要比德国车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国车的一个保险杠是日本车的几倍,德国车需要换保险杠的时候,换成是日本车可能已经报废了!!
㈨ 轮胎是什么材料做的,材料多少钱
首先自然是橡胶,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天然橡胶主要来源于三叶橡胶树,它是一种有弹性的碳氢化合物异戊二烯聚合物。不过,现在世界上超过60%的橡胶制品,都是通过石油化学工业人工合成的。而在橡胶的应用中,轮胎用量最大,各种天然及合成橡胶中约60%被用于制造轮胎。现在车用轮胎中使用的橡胶主要有丁苯橡胶(SBR),它与天然橡胶混合用于制造胎面;聚丁二烯橡胶(PolyButadiene),与丁苯橡胶及天然橡胶混合制造胎面,亦与天然橡胶混合制造胎侧,获得更好的抗磨性和更长的弯曲寿命;此外还有丁基橡胶(Butyl),用于制造内胎和气密层。
除了碳氢化合物,你也许还听说轮胎里含有硫。其实这时橡胶的硫化作用的遗留物。二烯烃类化合物在经过聚合后,主要生成的是线形的高分子长链。这样的橡胶通常性能较差,不易成型,受热变软,遇冷变硬变脆,容易磨损和老化。硫化过程就是对橡胶性能进行改良的一种过程。
橡胶的硫化过程
至于轮胎的黑脸孔,那时因为在橡胶中添加了炭黑。炭黑对橡胶具有优异的补强性,可以赋予轮胎优良的耐磨性能。不过,现在除了炭黑,也有了更好的补强剂——二氧化硅。米其林在1992年成功推出绿色轮胎,将二氧化硅作为碳黑的部分替代物融入到轮胎胎面中,硅有助于在不降低轮胎抓地力(尤其是在湿滑路面上)和耐磨性的前提下,降低滚动阻力。
各种品牌各个型号的用料差别蛮大的,这个材料价格,你问得太笼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