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咖喱为什么会流行
㈠ 日本人为何一周吃四次“咖喱”,他们到底有多爱吃
咖喱饭快捷方便,制作简单,省时,能缓解饥饿感和饱腹感。家庭主妇和忙碌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可以用咖喱调料快速烹饪。从超市买来的咖喱粉和各种切碎的配料可以放入锅中煮沸,倒入白米中。此外,咖喱有肉和蔬菜的营养,非常适合全家人。
咖喱是一种由各种香料制成的烹饪调料。其主要原料包括辣椒、姜黄、胡椒、茴香、孜然、胡椒等。它又辣又香,又辣又甜,非常独特。它是南亚、东南亚和日本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品。咖喱起源于印度,这与当地的气候和宗教有很大关系。南亚次大陆的气候炎热,湿热的天气不仅让人食欲不振,而且使食物容易变质,不便于保存。印度人用浓咖喱刺激肠胃,增加食欲。同时,添加香料的食物易于保存。
㈡ 咖喱是什么时候进入日本的
日本出现咖喱的时间是19世纪中叶,明治时期的早期。
更具体的时间是1868年,英国访日商船将C&B(Cross&Blackwell)公司的咖喱粉带到了日本。目前可以查找到的最早的日本书籍是1872年的《西洋料理通》一书,书中详细介绍了这种调味品的烹制手法。
虽然最初在日本,它被宣传是具有强大医疗功效的,类如今日保健食品性质的药品,却由于当时日本解禁和推广、提倡肉食,使得咖喱成为一种备受欢迎的调味料。再之后,就是日本本土商人尝试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或直接前往印度殖民地购买、包装和尝试制作的本土产品。
虽然这些日本本土产品,最初大多都涉及到“南蛮咖喱”之类的称谓,但销量并不好,也不乏一些假冒伪劣的事情发生,最知名的就是1931年发生的“C&Bカレー粉伪装事件”。大致来说,就是因为C&B咖喱粉在日本大受欢迎,处于垄断性的市场地位。于是某个日本商人试着将C&B咖喱空桶装满其他品牌的日式咖喱之后,与自己的产品捆绑销售。虽然在今天这涉及不正当竞争,但在当时却由此为契机,使得日本国产咖喱产品被民众认可。
【注】英国得到这种调味料的时间,是1772年,原印度总督沃伦·黑斯廷斯在英国推广后,才由C&B公司负责调味,继而在英国本土出现,和因陆海贸易被推广到全球,也包括美国。
发张图,C&B早期咖喱包装(更早的不易辨析,就不发了)。
㈢ 佛蒙特咖喱的由来,为什么咖喱里面会加苹果和蜂蜜呢
佛蒙特咖喱大家应该并不陌生,尤其是爱吃咖喱的朋友们,一定也尝试过它的美味吧,佛蒙特咖喱是1963年上市的,至今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它占据了日本咖喱市场的30%的份额,真的是非常的客观,曾经一度非常的火爆,卖到断货,一直到现在,它的销量也是同行中最高的。
佛蒙特咖喱的包装采用的是红黄色为主色调,红色代表的是苹果的颜色,黄色代表的是咖喱的颜色,他们在包装的设计上也是非常的用心,讲究色调与整体的协调,突出“全家一起享用美味咖喱”的品牌理念。
佛蒙特咖喱产品也在不断的创新,不仅开发出低热量的咖喱,同时也让易过敏的体质人群也能吃上咖喱。
㈣ 为什么英国和日本喜欢吃咖喱
咖喱原产地在印度,是印度人特别喜爱的调味品。在越南等东南亚诸国也很有市场。
在西餐菜肴的做法中,印度菜,泰国菜以及日本菜用咖喱最多。由于印度曾经为英国的殖民地,所以英国人把它带回英伦三岛去也就学会用咖喱做菜了。
正宗的印度咖喱辣度强烈兼浓郁。咖喱有多种:黄咖喱,红咖喱,青咖喱等,各个味道不一样,但其特有的香、辣是其它调味品无法替代的,所以咖喱在西式菜肴中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
据说咖喱除了很有营养价值外,还有预防癌症和老年痴呆的作用。
—— 简单说明,供您参考。若需要再详细了解咖喱,请上网络查询。
㈤ 为什么日本人这么喜欢咖喱
就家庭菜来说,咖喱是比较适合所有家庭成员一起吃的“大锅饭”,有利于促进家庭和睦。
另外,由于日本本土菜系较为清淡,所以偶尔也需要咖喱这种强香料的菜肴刺激一下味觉。
还有就是咖喱的制作相对比较繁琐,穷一人之力则要花很长时间,所以野营的时候日本人常会选择做咖喱,大家分工,这样能锻炼团队精神~
㈥ 印度是咖喱的鼻祖,那么日本咖喱又是什么地位
日本的咖喱又称欧式咖喱,是从欧洲传进日本的,而后有了日本本土风味,又被叫做日式咖喱。 日式咖喱口味较轻,一般不辣,加上果泥的味道,甜味略重。而且日本人更青睐于方便做的咖喱便当,这样使得日本咖喱也很出名。
而印度咖喱,对于我们来说,口味偏重,虽说印度咖喱不辣,但后劲很足,越吃越辣。而且对于印度人来说,咖喱作为原产地,并没有太多的样式,印度咖喱没有粘性,也不能做成块状。而日本就有所谓的咖喱块,可以随时随地吃咖喱。
㈦ 继续说咖喱——咖喱二三事
Jessie的碎碎念,这两天着实是打仗一样的,最近突然的订单量增加,这两天烤了历史新高的面包,全是无油无糖的各种欧包,托大家的福,我还能坐在这里给你们写字。
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点开音乐,准备给文字配乐。却找不出一首可以符合题目的音乐。放一首印度歌?还是《欢乐颂2》的《咖喱咖喱》?算了,我弃权。
日剧《深夜食堂》里,老板将隔夜的咖喱浇在热腾腾的米饭上,趁着冷咖喱被热气慢慢融化的时候吃,简简单单的隔夜咖喱就引起了店内食客的共鸣。如今的咖喱已是很大众的食物之一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咖喱”一词其实是误解的产物。什么?我吃了这么多年咖喱,你跟我说这是个误解?没错!尽管这个错误并没有影响咖喱走向国际餐桌。衍生出不同的个性。印度咖喱的味道极富侵略性,泰式咖喱首先给人视觉冲击,日本的咖喱则有水果的香甜。
咖喱的流传正是印证了一个道理——食物的历史不只是口腹之欲如何被满足,还有产物、文化、民族性格赋予的独特面貌。咖喱就像一颗种子,但他结出的果实,远超人们的想象。
Rogan josh是克什米尔地区料理的代表性作品,搭配玉米片和馕饼来吃(图片来自维基网络)
咖喱赋予了印度菜一个标签
在咖喱的起源地——印度等南亚国家,当地语言中并没有一类称为“咖喱”的食物。curry一词其实是英国人的发明,Kari的含义比较含糊,可以大致理解为“多种香料混合”、“酱汁和肉、蔬菜。豆子等混合在一起煮”。因此,17世纪来到印度的英国人,便用curry描述当地的各种加入香料的食物,甚至把其他受印度文明影响的地区的类似菜式也叫做curry。
印度咖喱的灵魂是香料。传统印度咖喱混合了洋葱、大蒜、生姜、姜黄、辣椒、芫荽籽、孜然几种必选主料,以及、芥子、小茴香、肉豆蔻、胡椒、丁香、小豆蔻几种可选配料。可以说,一百个印度主妇,就有一百种咖喱配方。
对香料味道敏感的人也许不太习惯印度咖喱,但它绝对不负咖喱发源地的美名。
另外,印度的咖喱普遍偏稀,甚至有很多是汤水。而世界上更多国家的人仍然偏爱浓稠一些的咖喱菜,所以就好像国外的中餐不太会做太辣的一样。印式咖喱(不是印度咖喱)会比较多使用酸奶,奶酪,奶油面粉糊之类的方法让咖喱变浓稠,口感也更加浓醇润滑。
泰式、马来西亚风格的咖喱,则是出了名的好看,颜色非常鲜艳,像泰国就有知名的青红咖喱,青色是因为有磨碎的香菜以及青柠。而红咖喱就如颜色一样火辣,即使烹调的时候加入椰浆、鱼露这类泰式风格的东西来中和辣味,仍然不妨碍他和海鲜的搭配,让食客们嘴唇鲜红疼痛也停不下筷子了吧。
日本咖喱,实际上就是给小孩吃的,用百梦多(昨天的公众号更新的,低脂薯仔鸡胸咖喱饭,就是用百梦多原味咖喱块,小朋友都可以吃的)之类的咖喱块做过咖喱菜的人应该都知道里面会加入果泥,例如苹果、桃子之类的。整体的口味香甜适口。
北海道有名曰汤咖喱的名产,虽然看起来很像印度咖喱。很常见的日式咖喱饭就是搭配各种炸物。例如:猪排、鸡块、高热量带来的罪恶感和满足感不言而喻。
大英帝国让咖喱走向世界
Chicken tikka masala(印式咖喱鸡)就是一道看起来很像印度咖喱的英国国菜
印度咖喱跟着英国人传遍世界,咖喱粉就是英国人的一大发明。烧鸡咖喱如今是英国的国菜。所以,咖喱对于英国人是有多重要?烧鸡咖喱的地位甚至超过了炸鱼和薯条;咖喱在英国国会中有自己的委员会;几乎每座英国乡镇都有“咖喱屋”,出生于苏格兰的地狱厨神戈登·拉姆齐(Gordon Ramsey),曾到印度追寻真正的印度传统美食,他说他自小就迷恋英国街头的咖喱味道。
咖喱与英国的纠葛,从17世纪就开始了。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早期的殖民者开始接触印度当地的香料和食物。1767年,英国政府开始直接控制印度。当时定居于印度的英国人,大多是商人或士兵,都对咖喱充满了兴趣。英军上校Robert Kenny-Herbert曾写过一本《马德拉斯烹饪笔记》。他于1859年来到印度,一位老兵引领他进入咖喱的世界。这名老兵时常举办午餐派对,七八种咖喱一字排开,配上火腿、鱼子和酸辣酱,气势十足。
18世纪末,陆续离开印度的英国殖民者把咖喱也带回了伦敦。由于英国菜本身味道寡淡,咖喱又是解决吃剩的鱼和肉的最佳方法。所以咖喱逐渐受到平民阶层的欢迎。二战结束后,印度移民涌入英格兰,印式餐馆遍地开花,第一代咖喱厨师大多来自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在的孟加拉国。1984年,一部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皇冠上的宝石》,描摹了英属印度的末日光景,亦唤起了英国人对于日不落帝国的追念与怀想。咖喱乘着这股印度文化风潮流行起来。在当时的酒吧里,酒与咖喱的组合,深受英国人欢迎。如今,英国有上万家餐厅、小店和酒吧都供应咖喱,有的酒吧还设有特别的“咖喱之夜”。(《大英帝国咖喱史,作者丁小穗》)
咖喱为什么人见人爱?
咖喱的脚步不止限于以上提到的国家和地区——咖喱香肠是德国的国菜,南非地区也流行着许多风格各异的咖喱。20世纪初,最摩登的上海引领了中国人对西方口味的认同,那时有一种专门针对中国人口为的西餐,叫“英法大菜”,主要调料就是咖喱、沙司。此外,当时的上海还有一种名叫“唯加”的本地咖喱粉。如今咖喱牛肉汤配葱油拌面或者是生煎馒头,也是街头常见的组合搭配。
咖喱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从咖喱中,人们可以看到印度人对香料的信仰,大英帝国的骄傲和失落,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昂扬,看到文明的交流如何塑造了一个民族的饮食文化。
你看,咖喱,就是这样,简单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