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古代叫什么
⑴ 为什么samurai要翻译成日本武士
日本的武士这一族群实际上有两种名称:一是“侍”(さむらいsamurai),二是”武士“(ぶしbushi),二词同义。中文翻译是基于后者,因此做”日本武士“。
且,日本”士道“真正形成严格规章的时代是江户幕府建立后,在这之前的战国时代,下克上、一生事多主并不被视作多么下作(虽然也不被视为多么正确),但是进入江户时代之后就都被严令禁止了。
基本信息
文字、书写方式、书本(纸张等)上的表现方式称为日文,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和人所使用的语言。虽然并没有精确的日语使用人口的统计,不过计算日本国内的人口以及居住在日本国外的海外日裔人群,日语使用者应超过一亿三千万人。
几乎所有在日本出生长大的日本国民都以日语为母语。此外,对于失聪者,有对应日语文法及音韵系统的日本手语存在。
⑵ 历史上有名的日本武士浪人
真田信繁:1615年5月7日(49岁) 冲田总司:1868年5月30日(26岁) 河上彦斋:1871年(38岁) 冈田以藏:1865年5月11日(28岁) 中村半次郎:1877年9月24日(40岁) 土方岁三:1869年5月11日(35岁) 田中新兵卫:1863年5月20日(23岁) 近藤勇:1868年4月25日(34岁) 桂 小五郎:1877年5月26日(45岁) 真田幸村(又名真田信繁、丰臣信繁) (1567~1615),死于1615年5月7日,终年49岁 身世:信浓豪族真田家的次男,永禄十年(1567)生于甲府,是武藤喜兵卫(即真田昌幸,其时21岁)的次子。幼名御弁丸,后改称源二郎。他的长兄是源三郎,后来的松代藩藩祖真田信幸。 生平:上田城攻防战后,信繁被从上杉家召回,作为丰臣家的人质到了大坂城。丰臣秀吉也很器重信繁的才能,授予从五位左卫门佐的官位,并赐丰臣姓,并且让他担任近侍。信繁后娶了五奉行之一的大谷吉继的女儿。庆长五年,昌幸、信繁父子则越过赤城山麓返回上田城笼城,不久后即发生关原之战,当时的信繁年仅三十四岁。当年十二月真田父子被流放到纪州居住在莲华定院,也就是世人传说的高野山麓九度山村。庆长十九年(1614)十月,丰臣向信繁送去黄金二百枚,银三十贯以及土产等物品,恳请幸村进入大坂城。此时的真田信繁,四十八岁。十月十日,信繁入大坂城并对丰臣家给自己这样一个表现的机会感激不已。庆长十九年十二月四日,冬之阵以真田势全面胜利而告终。 辞世:元和元年(1615)五月五日,大坂夏之阵爆发。五月七日,大坂方挑起了最后的决战。但是由于兵力上的差距实在太大,信繁兵尽,在茶臼山北部的安居天神附近讨死。享年四十九岁。
⑶ 武士在日语里念什么
武士的假名:[ぶし] 罗马音:[bushi]
【名词】
1、武士。(武芸を持ち、军事にたずさわったもの。侍。)
2、(古代、宫廷を守る)兵士。卫士(えじ)。
短语:
1、武士债券さむらいぼんど
2、武士偶人かぶとにんぎょう
3、武士家族弓矢取り
4、武士败类犬ざむらい
5、北面武士北面の武士
(3)日本武士古代叫什么扩展阅读
根据语境不同武士还可以说成たけし或者もののふ
1、たけし
罗马音:takeshi
中文:武士(地名)
例句:
“自分の中では”は、当时のたけしさんのように気持ちの整理がついた状态など、微妙な胸中を说明する表现だった。
“我本人”的说法,反映了当时的北武整理了自己的情绪之后,微妙地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说了出来。
2、もののふ
罗马音:mononofu
中文:武士;日本地名。
例句:
もののふの家に生まれる。
出生在武士世家。
⑷ 介绍一下日本武士及武士阶级
日本武士简介:
日本武士(日文中的侍者、贴身随从)。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许多史料记载武士来源于中国。然后到日本后入乡随俗改叫做武士。
一个西方人以旁观者的眼光这样描述武士道:“为荣誉而杀戮,对受惩者和失败者宽大,对卑鄙和营利的人毫不留情,主要欣赏生活中人为的诗 情画意的艺术美和死后冥府的月光般的清幽世界,这就是武士道。”武士集团最后集中在源氏和平氏两大家庭之下。
源氏和平氏都是皇族之后。源氏起源于814年,嵯峨天皇向诸皇子的赐姓,称源朝臣。自此之后,从淳和到三条的14代天皇都相继向子孙赐姓源氏。诸多源氏中以清和源氏最着名,这一支源氏始于961年清和天皇的孙子源经基,长期以关西为基地。
平氏也是皇族的赐姓,有桓武、仁明、文德、光孝等四支平氏家族。其中桓武平氏势力最强,其始祖起源于桓武天皇曾孙高望王,世代居住在关东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日本武士
⑸ 古代的日本武士,他们在日本的地位究竟有多高
武士,这个词大家可能都听过。虽然听起来有点像“武术家”,但“日本武士”的含义似乎远不止于此。日本的“武士”似乎不是职业,而是类似身份的阶层。但是为什么叫“武士”?
其实“武士”的意思在一开始就是“武官”,日本平安时期(中国隋唐时期)开始实行法制。有了国家法制,自然有比较正规的军队。平安以前,除了奴隶,所有自由人都有被皇帝征召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职业军队不得不自给自足,所以很多人无法回到家乡,而是选择在当地定居。这就是所谓的“防民”,平安初期桓武天皇因防民不正,给农民带来巨大负担而将其废除。
日本人经常伪装成“武士”。日本武士在历史上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吴恒皇帝建立了一支相对正规的军队,但在古代,封建最高统治者往往只与豪族合作,日本也是如此。皇帝向当地贵族家庭寻求帮助,并提议将“征夷将军”的头衔授予任何能够代替自己讨伐北本州(那里的大和政权尚未统治,由当地土着夏夷人控制)的当地势力。这些贵族家庭,精于弓马和马,很快成为皇帝用来消灭抵抗力量的工具。
现在军人已经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了,日本的武士制,全职军人,已经开始流行了。另外,一堆世家大族也有自己的武装保卫领主的庄园,地位自然也比较高。
元日战争末期,日本武士总是在元军的子弹下冲锋。(《蒙古画》,镰仓幕府武士武崎吉昌1293年画)
值得注意的是,从贵族中招募精锐部队几乎是古典政权的做法,比如新罗的华郎,明军的“北京营”,欧洲国家的贵族军官...因为在一个严格的等级社会里,军事权力必须由统治阶级垄断,这样统治者才能放心。
由于日本的特殊情况,军属开始控制政权,天皇逐渐成为“虚拟君主”。12世纪末,武士首领袁赖朝成为“征夷将军”,并创立幕府指挥天下军政,标志着武士时代的到来,也就是说,“武士”从“官”这个职业成为统治阶级。
众所周知,封建时代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地主阶级控制土地资源和农民。日本武士其实有点像中国的“地主阶级”,日本最高统治者“幕府将军”(也是级别最高的武士)是大地主(中国皇帝也是)。
由于日本的国情(山多,全国各部门差距比较大,中央集权弱),名门望族多,大名鼎鼎。这些人被一个一个的分成武士团,这些武士掌握了土地资源,成为事实上的地主。
这不仅是日本,也是欧洲,但欧洲不叫“武士”,叫“骑士”。
理论上日本武士必须文武双全。除了擅长日本剑术、马术、射箭等武术外,还必须读书、学习汉语、练字、大做文章;尤其是兵法和军事战略要掌握。道德,正直,勇气也是评价的。
如果一些武士道高手吃亏了怎么办?武士如果失去了主人,就会变成“浪人”。
“武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很多人可能会说“山城”、“武士道”等等,这是真的。日本历史上,除了贵族,只有武士可以佩戴长刀,普通平民无权使用。所谓“武士道”,其实就是统治阶级所遵循的“道德”。但这不是武士最根本的特征。武士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完全失业。
说起“忍者”,忍者不属于武士阶层,只是名义下收编的雇佣人员,一般只有平民身份。高级忍者相当于下士,所以社会地位比武士低。虽然有一部分忍者确实有军士的身份,但严格来说只属于幕府特工或者忍者组织的头目。
但是?众所周知,世事无常。如果说中国晚清很多旗手也生活在贫困之中,一些日本武士就惨了。江户时代以后,很多中下层武士也是衣食无着(中国也有很多中小地主破产)。他们以乡村教师和医生为生,有些人被迫跑去当和尚。当然,理论上他们的社会地位还是很高的。因为武士基本上都是贵族出身,在江户时期,武士军衔分为中士和下士。军士(上级武士)包括拥有官职和领地的贵族,如将军、大名、旗帜、诸侯等,与骑士非常相似,而下士(下级武士)则是那些没落贵族(镇民)的后代,或者是被自己的诸侯政府革职的浪人。他虽然有贵族血统,却一直被忽视,与平民无异。
忍者的兴衰
忍者在1336年至1600年的动荡时期发展迅速。在持续的战争中,忍者对各方都很重要,内部的权力斗争是通过忍者的窃取情报和暗杀来进行的。
后来,德川家康在1603年成为幕府将军,一些忍者加入了德川家康的军队,但是随着战争频率的降低,忍者的数量大大减少。在江户日本,稳定与和平成为主旋律,结束了忍者的故事。然而忍者的技能和传奇故事被保存和美化,活跃在今天的电影、游戏和漫画中。
⑹ 什么是武士
武士有以下几种含义:1.有勇力的人。 2.指宫廷卫士。 3.即武卒。 4.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 【深层含义】 武士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可以有以下的意思: 1.武士,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中的的特殊阶层; 2.武士,中国后世泛指习武练兵之人,如着名的秦代武士俑,汉代武士俑,唐代武士俑等; 3.武士,古代日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阶级。
中文名
武士
外文名
warrior、Samurai(日本通称)
含义1
有勇力的人
含义2
指宫廷卫士
含义3
即武卒
含义4
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
概 念
古代以武为生的人士
⑺ 什么叫东瀛武士
东瀛只是日本就是别名,日文中,武士一词其本意是侍者,贴身随从。武士要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然而这一准则代表的只是理想,武士的忠诚、勇猛是建立在他所效忠的领主能对武士所作出的贡献给予奖赏的主从制度上。
武士的产生是在平安时代,九世纪中期开始,一些地方领主开始建立保卫自己的私人武装,并利用其扩张势力。这种武装逐渐成熟为一种制度化的专业军事组织,其基础是宗族和主从关系。到了十世纪,朝廷无力镇压地方势力的叛乱,不得不借助各地武士的力量,武士更进一步得到了中央的承认,成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
日本镰仓幕府是日本武士道的发源地,不过并没有成型,而是后来经江户时代吸收儒家思想才最终成型。镰仓幕府建立武士道之初,还是以倡导忠诚、信义、廉耻、尚武、名誉为主,但做为封建幕府时代政治的产物的武士道,它根本不无法吸收到儒家和佛教的真谛,倒是日本民族固有的神道教,弥补了儒教和佛家的思想中不能满足武士道的某些缺憾。
⑻ 什么叫武士
http://ke..com/view/37473.htm
拼音:wǔ shì
英语: Warrior
释义:
1.有勇力的人。
2.指宫廷卫士。
3.即武卒。
4.中世纪欧洲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骑士。
【深层含义】
武士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可以有以下的意思:
1.武士,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中的的特殊阶层;
2.武士,中国后世泛指习武练兵之人,如着名的秦代武士俑,汉代武士俑,唐代武士俑等;
3.武士,古代日本的一种特殊的社会阶级;
4.《武士》,日本作家远藤周作的小说;
5.《武士》,韩国导演金性琇的电影。
⑼ 冷兵器时代的各国武士称呼,中国叫侠客,欧洲叫游侠,日本叫忍者,印度叫楡枷
中国叫壮士 大风起兮去飞扬,壮士一去不复返。
欧洲叫侠 蒙面侠(佐罗),蜘蛛侠
日本叫武士
印度因为被殖民,没有专用名词留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