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赔款日本多少钱
Ⅰ 日本二战战败后应赔偿540亿美元,中国要了多少
二战之中以德国、意大利、日本为中心的轴心三国在战败之后对胜利的反法西斯同盟进行了赔偿。日本在战败之后赔偿了540亿美金,对于二战期间饱受日本侵害中国提出了要拿其中40%约216亿美金的赔偿。但同盟国的其他国家不同意,只认可中国拿30%,也就是162亿美金的赔偿。又由于战败之后日本国库空虚无法偿还当时的天价赔金,所以日本政府选择使用机械设备赔偿。
总而言之,中国在物资赔款和被日本劫掠物资归还两方面的收获都未能达到预期。虽然我们常说战争之下受苦的还是民众,在美国的主导之下,各国在日本赔款时都要考虑到战后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日本方面却没有在开展时考虑被侵略国家人民的生活。日本方面在二战之后所作出的赔偿,远远不足以弥补在战时对中国人民所带来的伤害。
Ⅱ 二战日本投降后,实际赔付了多少钱
由于美国,中国(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放弃了赔款要求,苏联实际上在1956年日苏和平条约时也放弃了。最后日本在战后只给一些被它侵略的当时西方的殖民地却在战后获得独立的国家和在战争中遭受损失的一些并未参战的欧洲国家支付了赔款。
菲律宾提出100亿美元赔偿要求,最后日本支付了5.5亿美元(分10年结清),另给2.5亿美元借款。
印尼得到了2.2亿美元(分12年结清),另外获得了1952年-1958年日本对印尼出口商品所得收入中得到了1.8亿美元。
缅甸获得2亿美元赔款(分10年结清),1.5亿美元无偿援助和0.3亿美元借款。
越南获得0.39亿美元。
老挝获得278万美元。
柬埔寨获得417万美元。
新加坡独立后也向日本索赔,日本以新加坡殖民宗主国英国业已放弃赔偿要求,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当时尚未独立,所以由于英国的放弃也丧失了索赔权利。经过新加坡不懈地追讨,最后日本给了新加坡5000万新元作为日本占领新加坡后强迫当地华侨向日本“献金”的赔偿。
韩国向日本索赔8亿美元,经过谈判,1965年两国达成协议:日本分10年向韩国支付3亿美元赔款,另向韩国提供2亿美元优惠贷款。
二战时本来和日本处于同一阵营的泰国也向日本索赔1350亿日元,理由是二战时称借款给日本。最后日本只支付了有借款凭证的54亿日元,另提供了96亿日元的无偿援助给泰国。
另外有4个欧洲国家获得了日本赔偿他们二战时在中国和东南亚损失的财产:
西班牙获赔20亿日元。
丹麦获赔7亿日元。
瑞士获赔11亿日元。
瑞典获赔5亿日元。
总计日本战后共实际赔付国家战争赔款(含贷款和借款)22.3亿美元。
Ⅲ 庚子赔款,各国最终拿到了多少
赔偿各国关平银4.5亿两,年息4厘,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2238150两,以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通商口岸的常关也归海关管理。这项巨额赔款使中国社会经济进一步半殖民地化。各国的分配率以俄国最多,计28.97%,德20.02%,法15.75%,英11.25%,日7.73%,美7.32%,意5.91%,比1.89%,其余都不足1%。还本付息定在上海办理,先由汇丰、德华、道胜、汇理、正金五银行经收。次年美国花旗银行在上海设行,参加组成银行委员会,所收本息摊交各国所定银行。清政府以关税收入仅能抵偿旧借外债,为筹还赔款计,将年额2121万余两摊派各省、关,从而引起田赋、丁漕、粮捐、契税、当税、盐斤加价、关税、厘金、统税和各种苛捐杂税的不断增加。在偿还该赔款时银价跌落,各国坚持按“应还日期之市价易金付给”,到1905年,镑亏积欠120万英镑(合银800万两)。4月26日清政府为支付这项差额,向汇丰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年息5厘,20年还清,本息合计1525000镑。以关税及山西省烟酒税厘金作抵,债票按97%在伦敦发行,市价 99%~103%。这项借款实际是庚子赔款的追加负担。
1909年起,美国将所摊浮溢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6月退回余款本利1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1917年12月起,大部庚款缓付5年,德奥部分因战败取消,和俄国缓付部分,都拨作国内公债基金。1924年5月底苏联政府声明放弃俄国部分庚款,于清偿所担保债务后,完全充作提倡中国教育款项。1925年法、日、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并订立协议,充作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或充作外国银行营业费用和发行内债基金之用。这种退回庚款的实际使用,大都由中外合组的管理委员会主持。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清亡以后继续利用庚子赔款选拔留学生。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的金额为1254·5万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托管董事会。其中的相当部分金额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1949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随后,英国、俄国等国也有庚子赔款,也是用于教育,具体多少钱无法准确核实了。
以下是详细资料。
1900年,中国的庚子义和团运动引致八国联军武力干涉。1901年9月7日上午,清廷全权代表奕匡和李鸿章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第六款议定,清政府赔偿俄、德、法、英、美、日、意、奥八国及比、荷、西、葡、瑞典和挪威六“受害国”的军费、损失费4亿5千万两白银,赔款的期限为1902年至1940年,年息4厘,本息合计为9亿8千万两,是为“庚子赔款”。其中俄国以出兵满洲,需费最多,故所得额最大,为1亿3037多万两。中国当时的人口大约45000多万人,庚子赔款每个中国人被摊派大约一两银子。
《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向西方八国共赔款白银4亿5千万两,美国应得到其中的3200多万两,折合美金2400多万元。
1904年12月上旬,中国驻美公使梁诚就中国的赔款是用黄金还是用白银一事,与美国国务卿海约翰据理力争。谈话间海约翰透露出一句:“庚子赔案实属过多---”这一信息立刻被梁诚捕捉。这说明美政府已发现其有关部门在上报庚子之乱的损失之中,有“浮报冒报”的现象。梁诚非常机敏地放弃了谈判战略,不再去和海约翰纠缠赔款用金还是用银的了,而是“乘其一隙之明,籍归已失之利”。于是他不放过任何机会,在美国国会及议员中四处游说退还不实赔款。
1906年初美国伊利诺大学校长爱德蒙·詹姆士送呈总统西奥多·罗斯福一份备忘录,要求美国政府加速吸引中国留学生到美国去。同年3月6日美国传教士明恩溥到白宫进谒罗斯福总统。他建议总统将中国清政府的庚子赔款退还一部分,专门开办和津贴在中国的学校。1907年明恩溥发表《今日的中国和美国》一书,他在书中指出,应该多让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去美国留学。
在明恩溥等人的推动、鼓吹下,罗斯福给国会提出了一个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同力合德,赞助国家成斯盛举。"
1908年5月25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同年7月11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国政府正式声明,将美国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留下的那部分“实应赔偿”,内容包括美国出兵中国的军费赔偿及美在华商人与传教士的损失赔偿。
当时为什么美国人想用退赔的庚款办学呢?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因此他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来造就一批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中国的新的领袖。
1908年10月28日,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100人。如果到第4年就派足了400人,则自第5年起,每年至少要派50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必须是“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学和历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并规定他们之中,应有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
同时,中美双方还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于是,1909年6月,北京设立了游美学务处,这就是清华大学的雏形。1909年8月,内务府将皇室赐园---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游美肆业馆的馆址,学务处在史家胡同招考了第一批学生,从630名考生中,录取了47人,于10月份赴美。这就是后来庚款留美学生的由来。
1910年8月又举行了第二次招考。400多人应考,最后录取了70人。这第二批庚款留美学生中,后来出了一个大名鼎鼎的胡适,他当年考了个第55名。同榜中还有后来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气象学家竺可桢等。
1911年初,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在此后十多年间,据统计,由清华派出的留美学生就达1000多人。1928年8月17日,清华学校改名为清华大学,罗家伦出任校长。那一年开始公开招考留美公费生。1933年,又开始公开招考第一批庚款留英学生。
美国的退款,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京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奥宣战,并停付庚款。大战平息后,中国也涉足于战胜国的地位,各国都表示愿与中国“友好”,以便用和平的办法维护和扩张其在华利益,所以都紧步美国的后尘,陆续放弃或退回了庚子赔款余额。退款被广泛地应用到中国的教育文化事业和实业中。只有日本分文不退,用这笔钱财发展军备,建立教育,遂速成为20世纪的强盛帝国。
1924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将其余的庚子赔款用于中国,成立“中国文教促进基金会”(或称“中国基金会”),掌管的金额为1254·5万美金,北洋政府任命了由10名 中国人和5名美国人组成的托管董事会。其中的相当部分金额以奖学金的方式提供给清华大学。由于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经费来源和运作模式,清华从创建伊始,在诸多方面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一些特别的优势和办学条件,也因此而有别于国内的其他大学。这样的环境也给了梅贻琦治校在客观上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提供了必要的办学条件。国外的历史学家评论道:“清华其成功的一大秘诀是,当其他院校求助于军阀政 权不稳定的施舍时,清华的年度预算是有保障的。”(4)这种观点虽暗含夸大美国所起 的作用之意,但基本还是公允的。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清华人”几近三分之一。1949年掌管“清华基金”的杰出教育家梅贻琦先生到台湾后,又利用这笔款项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
由于清华的经费来源较为充裕,使其办学亦有相当的自主性,这些条件又对治校方面自然产生一些影响,促进了清华在学校的管理制度方面和运行机制上逐渐地形成一套独立的、具有清华自身特点的东西,并由此产生了一些特殊的体制和风格,乃至后来清华校风与学风的逐步形成,都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而这种特征较明显的反映出来的一个例证,即是20-30年代初期,清华大学出现的几次大规模的学校风潮。其中,清华校长多次易人,竟有十几任之多,甚至出现清华几年没有校长,由校务会 议维持的尴尬局面。
美国用心良苦的教育计划,成效卓然。考取庚子赔款(胡适是第二批)而留美的中国学生,在后来的几十年间成了中国学术界最闪亮的明星,而他们的言传身教,又深深地 影响了后来者。
到了30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而同时,美国人在中国建立了12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燕京大学。教会医院则出现了协和医院,洛克菲勒基金会则资助了中国学者们的农村调查与考古行动。
1926年初,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当时,胡适是“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和]命成功后,苏俄政府宣布放弃帝俄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包括退还庚子赔款中尚未付给的部分。俄国人在中国的特权也将取消,而所有这些的交换条件只有一个:北洋政府承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924年5月,两国签订《中俄协定》,其中规定退款用途,除偿付中国政府业经以俄款为抵押品的各项债务外,余数全用于中国教育事业,由中苏两国派员合组一基金委员会(俄国退还庚子赔款委员会)负责处理。
法国庚款退还余额总数为39·158万余法郎,折合美金为7·555万余元。此项余额总数,按照协定自1924年l2月1日起,至1947年止。逐年继续垫借中法实业银行,作为该行发行五厘美金公元担保。而中法实业银行即以此项美金债权,充作四项费用之用:1.换回远东债权人所持之无利债券;2.办理中法间教育及慈善事业;3.代缴中国政府未缴清之股本余额;4.拨还中国政府所欠中法实业银行贷款。
1920年初,李石曾与蔡元培、吴敬恒,利用庚子赔款,创办中法大学于北京。先生任董事长,蔡元培任校长。同年冬,蔡元培与先生再度赴法,与法国里昂市长赫礼欧,里昂大学医学院院长雷宾等,合作设立里昂中法大学协会,决 定在里昂成立中法大学
快给分
Ⅳ 美国共赔偿二战被歧视的日裔美国人多少钱
由于本身承受巨大的冤屈,加上受到美国国内舆论转向的鼓舞,从1945年开始,日裔美国人陆续对二战中遭到不公正待遇提起诉讼。1948年美国国会通过《美国日本人重新安置索赔法》。不过,到1962年,美国付出的赔偿仅有3600万美元。到80年代,日裔美国人索赔的要求骤增。1987年10月,美国国会又给予日裔总额不超过5亿美元的赔偿。1988年4月,又通过决定将赔偿总额提高到不超过13亿美元。1988年8月10日里根总统签署文件,就二战中日裔美国人的拘留营一事正式道歉,承认当时将日裔居民看成“外来的敌人”是出于战时的狂热和偏见,宣布给予曾经被关在拘留营中且仍在世的日裔美国人每人两万美元的补偿。2006年12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法案,拨款3800万美元,用于维护日裔美国人拘留营的旧址,并对当年那段历史进行研究,提醒人们反思,永远牢记历史经验教训。
Ⅳ 《辛丑条约》后实际赔了多少钱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清政府屈膝投降。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是旧历辛丑年,因此近代史上把这个条约叫做《辛丑条约》。条约中的赔款是赔给1900年侵华的帝国主义国家的。1900年是旧历庚子年,因此近代史上把这次赔款叫作“庚子赔款”,得到庚子赔款的共有14个帝国主义国家。
《辛丑条约》共12款,其中第6款规定中国向列国赔款白银450000000两(指海关两,下同)。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两。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列强通过庚子赔款,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和财政命脉,攫取了中国的主权。
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1909年,美帝国主义为欺骗中国人民,缓和人民群众的反美情绪,维持对中国的半殖民地统治,宣布“减免”庚子赔款的大部分款项。其中一部分作为中国留美学生的费用,用此吸引中国学生留美;一部分用来在中国办学校、医院及其他所谓慈善事业,比如清华大学就是用庚子赔款创办的。后来,日本、英国、法国也纷纷效法美国,利用从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钱,在中国开办一些学校,用殖民地奴化思想来麻醉中国人民的意志,培养驯服他们的奴才,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便主动停止接受庚子赔款。1920年,苏俄正式发表声明:放弃沙俄时代在中国取得的一切特权,其中包括庚子赔款。其他得到庚子赔款的国家,如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便以“退还庚子赔款”的名义在中国攫取更大的经济特权。
辛亥革命以后,腐败的清王朝被推翻。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在军政府宣言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中都声明: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列强在华的特权及赔款和债务,其中包括承认庚子赔款的合法性。企图以此来换取列强对新生政权的支持,暴露出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废除了所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也包括《辛丑条约》,彻底否定了庚子赔款的合法性。
Ⅵ 《辛丑条约》中4.5亿两的赔款还了多少
《辛丑条约》中的所涉及的赔款,因为是针对1900年(庚子年)的义和团运动而规定,所以也叫庚子赔款。赔款按中国当时人口计算,每人一两,共计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四厘,本息共计高达9.82多亿两,各省"地方赔款"还有0.2亿两以上。因此,总数达白银10亿两以上。这笔巨款相当于清政府财政收入的12倍。各国要求赔款的数目如下:俄国130371120两、德国90070515两、法国70878240、英国50620545两、日本34793100两、美国32939055两、意大利32939055两、比利时8484345两、奥地利4003920两、荷兰782100两,其余的43万余两由西班牙、葡萄牙、瑞典、挪威等国分享。年息4厘,分39年还清,利息共500003000两。本息合计900008000两,以海关税、盐税担保。
条约签字以后,清政府按期给列强赔款。但到1904年以后,银价下跌,而庚子赔款是按银价算的,于是,列国在1905年7月2日,强迫清政府将庚子赔款改为金货债务,并将已经用银偿付的赔款按金价折算,补偿了约8000000两。
这笔巨款还款方法大约有以下三种形式:
1.债券:由清政府发出五种债券,按分摊数额交给各国收执,并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为担保。帝国主义遂将各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税也划归外国人管理的海关税务司管理。
2.额外款:"镑亏借款"。《辛丑条约》规定,赔款数目虽按银两计算,因帝国主义国家的货币用金,还须按照白银市价折合为金币,这样亏损很大,这种亏损称为"镑亏"(以英国货币金镑为代表)。清政府为筹付这笔额外支出,1905年4月又向汇丰银行订借英金一百万镑,借款利息五厘,期限20年。
3.庚款办学: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庚子赔款"对中国进行精神、文化侵略的重要活动之一。在中国从事传教、经商30余年的史密斯,曾于1906年向美国总统建议"退还庚款"来培植中国学生。190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用"退还庚款"来教育中国学生的提案,1909年付诸实施。从1923年起英、法、意、比、荷各帝国主义国家也竞相效仿,用此款办起了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
这笔巨款到底还完了没有?
没有还完,主要原因有:
1.一战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作为战胜国,停止对战败的德、奥赔款支付;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部分的庚款余额,苏俄亦在1920年宣布放弃;美、英、日、荷四国部分的庚款余额则改订偿付办法。
2.抗日战争影响: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停止对日赔款。随着日本侵略中国的加剧,英美等帝国主义国家与日本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冲突尖锐化,中国也无力赔款。于是英、美等国于1938年纷纷停止"庚子赔款"。至此,中国共赔款白银已近6.532亿两,折合银元近10亿元。
Ⅶ 二战的战败国日本:一共赔偿了多少钱呢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各个国家根据国际法开始向日本寻求战争的赔偿,其中包括中国在内的13个国家有资格向日本寻求战争赔款,不过其中一部分国家放弃了战争赔款,而除了上述13个国家以外,还有其他国家通过一些方式获得了日本的战争赔款。
外蒙古独立
解放战争前
其实中国一开始是没有放弃赔款的,二战结束后,日本开始战争赔偿,但因为很多接受赔款的国家,比如菲律宾、越南等国家都是英美法的属国,自然获得优先以及话语权,所以在战争赔款的分配的份额问题上,中国一直在谈判。
Ⅷ 二战结束日本赔了美国多少钱
日本二战后一共赔了二十多亿,菲律宾和印尼拿大头,再是一些东南亚国家拿了一些,中美英苏都放弃了日本赔款,因为你管他要他也没有,二战后日本国库都空了,一分钱没有,就剩下一堆破木头房子,人连衣服都没有,用一麻袋掏三个洞穿在身上,而美国占领日本的时候一直发放补给,反而是美国白送了日本好几个亿的物资。
Ⅸ 二战后,日本一共赔款多少钱
日本共赔款22.3亿美元,不及各国实际损失之万一,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日本幸运的逃过最大笔的战胜国索赔,并由此崛起,相比德国的数百亿美元的赔偿,日本可以说几乎没受到什么教训,可能正是由于没吃到苦头,日本的反思显然不够到位。最后说一句,国家放弃索赔,但战争中的受害者依然有权以受害者个人名义索赔,当然,面对日本这样一个国家,其难度自然可想而知。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主要有三类国家或地区向日本追偿。第一类是直接与日本作战的战胜国,例如中、美、苏。这些国家一方面是主要的战胜国,同时也是主要的受害国。第二类是战争受害国,但法理上,对于赔款有争议或不支持。例如东南亚的新、马、越、柬、老等。第三类是中立国。他们没有参战,但有海外资产在战争中受损,例如欧洲的瑞士、瑞典、丹麦等。
第一类:主要战胜国放弃索赔。
战后初期,对日索赔工作主要由驻军日本的美国主导。各国都向赔偿委员会提交了自己的索赔要求,加起来达到540亿美元之巨(实际最后零头都没赔)。众所周知,日本战后由美国占领,过于贫穷的日本显然对美国是个包袱,因而美国主观上不太想为难日本。1945年,美国政府按照鲍来的报告,制定出30亿美元的赔偿计划,成为赔偿缩水的开始。
随着美苏对峙的升级,美国开始把日本当做“东西方斗争的战场,美国在远东地区的桥头堡”。开始大幅消减赔偿金额。由此,美国正是由限制日本转变为扶持日本。
1951年,美国纠集52个国家,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召开旧金山和会,并炮制出《旧金山和约》,声明“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而没有参加的中国“被放弃”。当然,许多其他的小国并不买账,比如许多东南亚国家,照样追在日本屁股后面要钱。美国没法说服他们,最后由这些国家自行与日本私下解决。
老大一发话,小弟们纷纷响应。英国、荷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纷纷宣布放弃追偿。而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苏、中也都放弃追偿。
第二类:脱离宗主国,追偿到底。
二战前,东南亚仅有泰国是独立国家,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印尼是荷兰殖民地,越、老、柬是法国殖民地,新、马是英国殖民地。这些国家战后纷纷独立,本着不要白不要的原则,在赔款问题上死咬日本。
最先与日本达成赔偿协议的是缅甸,1954年,两国约定由日本赔偿缅甸2亿美元,缅甸本来挺高兴,不过紧接着,印尼、菲律宾分别获赔8亿美元,缅甸心里又不平衡了。又向日本要求再加点。最后又要来1.5亿美元。而跟着法国和平投降的越老柬三国,由于损失比较小,获得赔款从几百到几千万美元不等。
最奇葩的是泰国,泰国在二战中亲日,为日本提供了很多帮助,还曾向盟国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泰国第一时间宣布,之前向盟国宣战无效,更奇葩的是,盟国居然同意,认定泰国为战胜国。不仅如此,泰国还“蹬鼻子上脸”向日本索赔,最后成功拿到150亿日元的援助。
第三类:法理上不成立或者中立国。
最典型的是韩国。二战时,韩国是日本的殖民地,自然无权追偿。历史上,英、法等国殖民地也没有追偿的先例,但是韩国战后极度贫穷,作为盟友的美国需要大量援助韩国,韩国有向日本追偿的情感基础,再加上美国撑腰,最终日本卖了美国个面子,给了三亿美元。
还有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彼时它们都还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放弃追偿,新马自然无权,但新马独立后旧事重提,要求赔偿,新加坡还爆发十万人大游行,要求赔偿。在新加坡华人的不懈斗争下,日本最终最终息事宁人,赔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各自2500万,马来西亚本来没想索赔来着,算是意外收获了2500万。
此外,中立国瑞士、丹麦、西班牙、瑞典也都获得一定的赔款。
Ⅹ 二战日本战败后,到底赔了多少钱
根据统计,战后日本共支付了共计22.3亿美元的战争赔款。这笔战争赔款,相当于清政府1901年庚子赔款的12.6倍(庚子赔款为4.5亿两白银。)
根据国际法,当时,中、美、英、苏联、荷兰、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这13个国家,作为战胜国有资格向日本索取战争赔款。
7国放弃赔款,6国主张赔款。中、美、英、苏、荷、澳、印7国都放弃了。剩余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这6个国家,成功获取了来自日本的战争赔款。其中印度尼西亚:2.23亿美元;菲律宾:5.5亿美元;缅甸:1.4亿美元;越南:3900万美元(后来又要了85亿日元);老挝:10亿日元;柬埔寨:15亿日元。
4个无资格国家趁机索赔。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这四个在法律上本来没有资格获得战争赔款的国家,通过对日争取也得到了赔款。具体数额是:韩国:3亿美元,新加坡: 2500万新加坡元马来西亚:2500万马来西亚元;泰国:150亿日元。
4个中立国趁机索赔。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麦这四个二次大战时的“中立国”,也向日本提出赔偿战争时所毁坏的他们在中国和东南亚的财产,日本的具体数额是:瑞士11亿日元;西班牙20亿日元;瑞典5亿日元;丹麦7亿日元。
1个非独立国索赔。蒙古,战前日本不承认蒙古是独立国家,所以日本认为中方放弃赔款就等于蒙古也放弃了赔款。但后来日本同意向蒙古提供50亿日元的无偿经济援助,作为变相的赔偿。
中方虽然放弃了战争赔款,但是从从1947年4月开始,盟军陆续从日本拆撤出40000余台机器,有54%分给了我们。苏联则自行将“满洲”的一些机器设备拆运回苏联。至此,没有自然资源、粮食不能自给、国库亏空、欠债巨大的日本成为了世界上穷的国家。为了支持民众生存,美国作为占领国不得不向日本支付了几十亿美元的经济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