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对日本怎么了
Ⅰ 苏联曾对日本有过什么计划为何说这个计划能让日本消失
二战时期,日本侵占了苏联相当多的领土,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东边的岛屿地区,虽然在二战后期,苏联军队发动攻势夺回了这些领土。但是嫉恶如仇的苏联却并不买账,甚至相处了一个非常舒畅的计划,那就是使用原子弹对富士山进行攻击。让原子弹在富士山的火山口内进行爆炸,这样一来,整个日本都会被厚重的火山灰彻底掩埋。可以说如果这个计划被苏联人成功实施,那么恐怕到现在实际上已经没有日本这个国家了。
不得不说苏联人做事的态度和性格真的是非常强硬的,有仇必报。苏联和日本在诺门坎打了一仗,势均力敌。而且日本趁苏联忙于对付德国的时候,侵占了苏联的一部分领土。在苏联将德国人彻底打趴下之后,腾出手来就开始教训日本,打残了关东军不说,还要把日本整个灭亡。
Ⅱ 二战后期,60万日本关东军被苏联抓走后,受到怎样的对待
大概因为是败的太干净利落,苏军和日军之间也没什么仇怨,因此没有特意的虐待日本战俘,不过因为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所以日本战俘还是死了10几万。苏联对日本开战是1945年的8月8日,此时的日本已经穷途末路,关东军也多次被抽调走主力师团去太平洋战场和本土,虽然还有70多万部队,但是训练、装备都不足,战斗力很差,所以苏军发起进攻以后,关东军立刻土崩瓦解,大部分士兵直接当了俘虏,和太平洋战场上动不动就全体玉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喜欢的朋友欢迎点赞,关注小编,每日分享历史知识,历史趣事,历史见闻。
Ⅲ 苏联沉重打击日本法西斯的事件
苏联沉重打击日本法希斯的事件只有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
因为当时在日本国内,尤其是军队内部,“北进派”的势力暂时位居主导地位。诺门坎战役的胜利,不仅沉重的打击了日本法希斯军队以及日军内部“北进派”的嚣张气焰,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还彻底改变了苏联即将面临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和整个二战的进程。
至于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日本关东军。从实质上说,这对改变二战战局的走势以及最终的结果已经是无关痛痒。因此,也谈不上是对日本法希斯的“沉重打击”了。呵呵!~~
Ⅳ 苏联对日作战的败笔是什么
苏联当时没有占领日本本土,这并不是它的“败笔”。之所以会这样,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美国改变了“主意”。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两个大国达成了在二战欧洲战事结束后共同对付日本的协议。但会后,美国立即意识到,在(二)战后,日本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于是大大加快了向日本本土进军的节奏。为了达到独占“日本”的目的,美国甚至不惜动用原子弹来加快战争结束的进程。
而反观苏联,在整个卫国战争期间,先是不断的从远东地区抽调兵力来支援西线。继而导致远东地区兵力严重不足,甚至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以及千岛群岛的部分岛屿被日军占领。而到了二战末期,德国投降后,苏军为了兑现对日作战的“承诺”,又不得不万里迢迢的将其主战兵力和装备、物资等从东欧调往远东,这就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从而不得不把占领日本的“先机”拱手让给美国。再加上苏联当时的海军实力也不咋地,即便是其后来在千岛群岛战役中取得一系列小的胜利,但也多半都是日军不战而降所致。换句话说,如果苏军当时真的准备登陆日本北海道,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是不可能的。
二是日本的态度。
日、俄历来不睦,即便是到了后来的苏联时代也是一样。这就使得倭人对于北极熊的性格、脾性可谓是了解的一清二楚。而一旦二战结束后,日本本土让苏联人占领(哪怕只是一部分),那将导致怎样的后果,日本人更是心知肚明。再加上之前德国(第三帝国)的先例,如果让当时的日本人选择投降的对象,自然是美国,而非苏联。更何况美国当时还同意保留日本狗皇的地位,这更是“难能可贵”。所以即便是苏军已经以最快的速度(苏联陆军仅10天左右就消灭了百万关东军,红海军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千岛群岛战役)向日本本土推进,日本还是会选择在苏军登陆之前宣布投降,从而避免本土被苏联人占领的命运。
有了这两点,就足以说明,苏联当时没能占领日本本土,一是没实力,二是没机会。但这并不是它的所谓“败笔”。一方面,当时苏联不仅收复了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还占领了整个千岛群岛(千岛群岛原本是苏、日各占一半的),这已经是占了很大便宜了。另一方面,苏联还借进军中国东北之机大捞了一笔,并且将俘获的数十万日军战俘押解至西伯利亚服苦役。这已经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北极熊将它的战争利益最大化了。你还能说这是苏联对日作战的“败笔”么?~~
Ⅳ 日本俘虏六十万被发配到边疆,为何苏联对日本的仇恨那么大
自古以来,大大小小的战争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俘虏,而对俘虏的处置也不尽相同。而在古代大部分都是采取处死的手段,或活埋或坑杀,就现在看来,这不免有失人道主义。所以,于1864年就制订了《日内瓦公约》,并于1907年进行修订,其中之一的目的就是对战争起到限制作用,对非战斗人员和战俘要优待。
苏联可不像我们对日本战俘那样仁慈,而是直接装上闷罐车,一路把他们拉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什么活重就让俘虏做什么,直至累死、病死、饿死或者冻死。最终,十年之后这批人中死了十几万,庆幸活下来的也是拖着皮包骨头的身体被赦免而逃离西伯利亚。
后来与苏联谈判战俘的情况稳定了。然而,面对如此大量的自由劳动,苏联又怎能甘心轻易归还呢。苏联一再拖延日本。据估计,苏联利用了战俘。直到20世纪60年代,所有日本战俘才被遣返。苏联也说他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一事件发生后,日本长期憎恨和惧怕苏联
Ⅵ 苏联为什么对日宣战
1、1905年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被迫割让领土和势力范围给日本,俄国为了报仇和要回自己的”东西”
2、苏联也想分一杯羹,以便日后图个好名声!
3、美国在雅尔塔会议前预计攻打日本至少要牺牲30美国士兵,所以答应苏联参战来减少伤亡,其目的是让苏联来做替死鬼,但1945年7月16日,美国原子弹试爆成功后杜鲁门后悔了,可苏联去蓄意坚持原则
4、苏联同日本在1941年4月13日签定的<苏日中立条约>第三条规定”本条约自双方批准之日起生效,并保持五年有效期。如果条约双方都未能在条约到期一年前宣布无效,则视为自动再延长五年。”1945年刚好是条约到期一年前.
5、作为社会主义带头大哥的他想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Ⅶ 苏联为什么能将日本打得一塌糊涂
1、工业国欺负伪工业国。苏联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国家,在火炮、坦克上性能都比日本高出一个台阶。而且日本在机械化建设上非常落后,诺门坎期间火炮还是骡马化,结果一开战骡马就死的出多了,不得不用人力机动。
2、苏联的战术思维已经在二战水平了,已经发展出大纵深突破口战争理论。反观日本,根本就没有类似的机械化战争的战争理论,还是用各种子母堡进行防御,通过板载冲锋来进攻。
3、日本自身情报工作极端不负责任。报喜不报忧是人之常情,但是在诺门坎战争之前,日本的情报部门将这一点发挥到极致——凡是证明苏联不堪一击的,全部采信,凡是证明苏联军力强大的,统统当做虚假情报处理。而到了远东战役时期,日本根本没有发现苏联的战略行动,完全被苏日友好条约蒙蔽。
4、苏联将领水平比较高,指挥诺门坎的是朱可夫,指挥远东战役的是华西列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这样的苏联着名元帅。相比日本,指挥官并不是名将。
(7)苏联对日本怎么了扩展阅读
苏联(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俄语缩写:CCCP),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人口第三多的国家。疆域横跨东欧、中亚、北亚的大部分;陆上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的阿拉斯加州和加拿大隔海相望。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由15个权利平等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并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及计划经济政策,由苏联共产党执政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成为了与美国并称的世界超级大国,世界进入到两极格局,苏联主张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之后苏联与美国的冷战在1946年3月正式拉开序幕。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叶利钦领导的俄罗斯联邦继承苏联主要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
Ⅷ 二战末期,苏联是怎么对待日军战俘的
平心而论,苏联没有特别虐待日军战俘,至于在西伯利亚死了十几万,毕竟他们不是去做客的,别指望战后的苏联人提供太好的物质待遇。苏联正式对日宣战已经是1945年8月8日,此时的日本早已经被打的精疲力尽,昔日强大的关东军在多次被抽调以后,剩下的部队素质堪忧,更糟糕的是出于迷之自信,关东军认为可以在边境阻挡住苏军,所以把主力部队集中在边境一线布防,根本没考虑逐次抵抗。
住的环境运气好的有个木屋,运气差的就只能住棚子了。这种生活条件下加上西伯利亚自然环境恶劣,据说第一年日本战俘就冻死了5.5万,之后由于生活条件有些改善,加上日本人也适应了环境,所以到最后遣返时,大约还有45万人,这个死亡率在二战各国战俘里并不算高,所以算不上虐待。
Ⅸ 二战末期,苏联是怎么对待日军战俘的呢
苏联对待日军战俘还是非常的残忍的,他们经常会让这些日军战俘做很多繁重的事情,并且经常的打骂他们,而且给他们吃的东西也非常的差。
Ⅹ 1917年过后苏联和日本的关系如何
非常不好,处于敌对状态,日本和英国、美国、德国等组成干涉军协助白匪军进行推翻苏维埃政府的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