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为什么经济在5亿徘徊

日本为什么经济在5亿徘徊

发布时间: 2022-11-28 05:07:32

① 日本2009年的时候GDP已经有5.5万亿美元,怎么现在反而倒退很多

日本是亚洲唯一一个发达国家,在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的时候,给美国提供物资。使其一跃成为发达国家,GDP占世界第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但是现在来看,日本的发展已经停滞不前十几年了,这究竟是是为什么?

总而言之日本近十几年以以至于几十年经济发展都停滞不前方面是多种的。自然灾害、政治体系、国家政策等等多个方面都有影响,不能单一的看一个方面。日本人你想要恢复GDP就要另谋新路,找到合适的改革方法。

② 是什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倒退

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Shinzo Abe)辞职后,由其前任小泉纯一郎(Junichiro Koizumi)推行的经济改革面临着倒退的风险。 日本一直担心国民生活水平下降以及中国的崛起将导致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不断下滑。日本也是发达国家中首个人口数量出现下降的国家。不过现在,它最担心的问题是:出现又一位软弱无力的领导人。 曾协助小泉推行经济改革的前内阁大臣竹中平藏(Heizo Takenaka)说,有许多候选人想对改革政策做出这样那样的调整。如果改革失去动力,则将对经济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安倍晋三周三宣布辞职时,其在任时间还不到一年。尽管公众的意见是希望能再有一位强硬的领导人带领国家进行改革,但安倍晋三优柔寡断,内阁丑闻更令他陷入困境。 最有可能接替安倍晋三的是自民党干事长麻生太郎(Taro Aso)。这位资深政治家行事比较果断,但他面临着在野党和执政联盟分别控制参众两院的局面。 有分析师认为,日本可能再度退回到为争取选民而挥霍政府支出的时代,下一位首相或许会拨出更多资金以取悦不满的选民。此举可能会令日本庞大的政府债务雪上加霜,降低提高生产率的动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首席日本经济学家罗伯特�6�1菲尔德曼(Robert Feldman)说,下届政府可能会争取批准2万亿日圆(合175亿美元)左右的额外预算。他称此举和其它可能采取的倒退举措为一场“恶梦。” 53岁的安倍晋三主要是因为其小政府、放宽监管及以自我为主的对外政策的主张而当选的。但他不清楚如何将其变成现实,而是变得像日本过去的一些领导人那样软弱。这导致了六周前选举的惨败,执政联盟失去了在参议院中的多数席位,使其无法有效地进行管理。最终,他在周三决定辞去首相一职。 市场反应有些悲观,对出现领导层真空的忧虑情绪超过了首相更迭可能带来的希望。受由此带来的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影响,日经225指数微幅走低。日圆基本持平,为1美元兑114日圆。 其他主要人选包括62岁的前财政大臣谷垣祯一(Sadakazu Tanigaki),他赞成上调消费税(目前为5%),以减少国家债务。另一个人选是62岁的现任外务大臣町村信孝(Nobutaka Machimura),他支持实施教育改革,以重振国民的爱国精神。再就是71岁的福田康夫(Yasuo Fukuda),他一直强调应同中国和韩国保持良好关系。 许多日本人都希望65岁的小泉纯一郎能够重新执政。但他去年离任时曾向记者表示,他期望能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据说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 任何继任者能做的事都比较有限。尽管首相拥有解散众议院的权力,但他不能解散参议院,这将使很多立法难以获得通过。 短期来看,政坛的更迭不太可能给经济带来不良影响。目前日本经济基本保持健康稳定,2003年以来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政府周一宣布,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出现下降,但经济学家表示,这只是短期现象,大多数人预计今明两年的增长率仍将保持在2%的水平。 最大的问题在于日本的新任领导人是否有能力在人口下降的背景下为日本的未来做好谋划。 在小泉纯一郎时期曾任经济大臣、目前担任庆应义塾大学(Keio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的竹中平藏说,日本需要采取积极步骤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做准备。比如,东京的两处国际机场应该全天24小时开放,以促进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日本巨大的外汇储备是由政府部门管理的,但竹中平藏表示,如果向新加坡和韩国那样,由独立机构管理可能会更加高效。他还表示,象东京大学这样的规模较大的公立大学应该进行私有化,并鼓励其同国际顶尖大学进行竞争。 他说,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一位非常有能力提出理念并加以落实的领导人。但他说,安倍晋三的这些继任人选中没有一人具有这种愿望或能力,而失去改革动力将对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不过,公共支出减少被普遍认为是导致日本大城市和边远地区收入分化的原因。在7月份的选举中,日本民主党利用了人们对这个问题的担忧,承诺采取扶持农民增加收入等各种措施解决这个问题。从那之后,一些自民党领导人表示愿意看到在这方面采取更多行动,这将导致重新回到过去巨额公共支出时代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财务大臣额贺福志郎(Fukushiro Nukaga)在上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小企业和边远地区的情况不是很好,因此我们需要考虑应对之策。 明年的政府预算草案要求将公共项目支出较今年削减3%,这延续了小泉的政策。但自民党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后批准的最新草案也允许政府增加发展中地区的预算,以提高人民生活的稳定性。 金融业人士也指责日本采取了一些开倒车的做法,他们说日本一直在逐步加紧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比如,本月初起草的新规定限制对防务相关行业的投资,其中包括钢材和电池。规定要求,国外投资者要收购防务相关公司10%以上的股份都要经过事先批准。 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旗下经纪机构Fimat的策略师科比�6�1戴利(Kirby Daley)说,这些措施涉及的范围很广,限制也非常多,很难让人相信仅仅是出于监督敏感行业的目的。戴利说,这种态度上的变化已经让他的许多客户离开日本,选择新加坡和香港等地。 金融大臣渡边喜美(Yoshimi Watanabe)在近期的讲话中暗示,可能不会允许一些针对日本企业的股东权益型对冲基金开展业务。他说,我们希望日本市场能像池塘一样,吸引来自全球各地的鱼。但我们会把害群之马拒之门外。

③ 是什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倒退

本土资源匮乏是最根本的原因,原料和能源在中国和各个资源国自己的开采下,国际价格一路飙升,日本经济根本上是来料加工,他所需要的原料绝大多数需要外来购买和产品外销!

④ 近些年来,日本人均GDP总在4万上下徘徊,这是因为什么

引言:随着近些年来国际上的风云动荡,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也逐渐增加,而国际较大经济体,日本的人均GDP却一直在四万上下徘徊没有增长,这到底是为什么?难道日本的发展潜力就这样消耗殆尽了吗?

三、日本的质量保证。

在前些年,日本的产品一向以质量优而着称,但是在这几年却被屡次查出质量问题,似乎日本的大国工匠精神就会就此不复,所以在国际上对日本的信任也是逐渐降低,日本对待没有挽回这种情况反而依旧让自己的作风变本加厉,这让日本的经济发展怎么能够得到空间呢?一个国家发展它的经济的基础是诚信,而日本没有诚信,放弃了自己打下来的招牌,就让日本发展受阻成为一个必然的结果。

⑤ 日元汇率再次跌破5,未来的日本经济走向如何

日本的经济走向将会出现逐渐下跌的情况,因为目前日元汇率再次下跌,这就代表着日本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明显的下跌趋势,而且没有经过全面的调控,内忧外患,面临的处境比较为难。

⑥ 德国、日本是经济、工业大国,为何它们的GDP十余年间徘徊不前

从1998年到2017年这二十年间,日本的GDP增长了18%,平均每年增长0.87%。而咱们再看看德国,同样是从98年到2017年,这二十年德国GDP增长了30%,平均每年增长1.4%。虽然这个数字比日本要高,但是1.4%的增速比起新兴市场国家差远了,更不说比我们中国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归根结底,之所以中国的GDP总量在2010年能够超过日本,而德国经济这么多年仍然超不过日本,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增长速度。另外还有一个因素也是重要原因,就是人们只看到了曾经的联邦德国和后来统一后的德国,它的GDP在西方社会仅次于美国次于日本,居于世界第三,但是却忽略了德国的经济总量要远低于日本。

比如在1995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前,也是日本经济处于巅峰的时期,那一年日本的GDP超过了美国的70%,是德国的2.2倍。如此大的差距,对于经济增速都很低的德国、日本两个发达经济体来说,想要赶上自然非常难。

当然,这并不是说日本的发达程度能达到德国的2.2倍,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人口规模也比德国大很多,日本的人口是1.2亿而德国只有8100万,也就是德国人口只有日本的三分之二。最后一个因素也需要大家注意,就是咱们说的GDP都是以美元计算的,而无论日本还是德国它的国内经济运行使用的都是本国的货币,所以这里面还有一个汇率的因素。

比如咱们刚提到的1995年日本的GDP是德国的2.2倍,然后日本的经济开始步入衰退期,在1998年第一次出现负增长,而此后德国的GDP平均增速一直比日本高,然而你看统计数据就会发现,到了2000年日本的GDP却达到了史上跟德国优势最大的时期,达到了德国的2.5倍。

这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当年日元对美元和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变化,正是因为这种用美元计算GDP方式存在不科学性,所以有很多人喜欢用一个叫做平价购买力的方式来计算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这样就可以排除美元汇率的干扰。

当然,这种统计也有它不全面不准确的地方,有人用这种方式做过统计,发现在2017年德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日本。

⑦ 95年,日本的GDP超过五万亿美元,为啥后来却没有再次达到了

要知道在95年之后,日本的经济增长速度都越发的减少,甚至一再低于当时的西方国家。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还是因为在90年代初日本的股市和房地产的泡沫正在不断加大,这种泡沫经济明显是不稳定的,所以也对日本的经济造成非常大的冲击。

要知道,其实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日本当时就已经明显不适应当时的经济发展趋势。在95年之后,虽然数据比较光鲜,但是很多企业相继破产,尤其是在这一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日元的汇率也不断增加,很多企业纷纷开始拓展海外市场。虽然当时日本的生产总值看上去增加了不少,但是实际上日本的这种普遍失业的情况也并没有得到改善。

⑧ 日本经济为何会停滞不前二十多年

很多人可能想到广场协议之类的,但是别忘记了,签署广场协议的可不止美国和日本两家,欧洲国家也参与了,德国就没有陷入停滞的二十年,这说明还是有差的。


关键在于日本的产业空心化的问题


日本的产业空心化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因为我们一直是接受他国的转移,而不是转移到他国。


日本的企业大多数是跨国集团,比如说松下索尼之类的,你有没有翻过索尼的财务报表?知道不知道索尼现在最赚钱的业务是什么?说起来你可能不相信:是索尼金融部门。

其次才是 娱乐 类,电影, 游戏 ,音乐,电子产品。

索尼曾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消费电子生产商,堕落至此。


日本企业的空心化和产业转移往往是这样的:先把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利用中国较为廉价的劳动力,待中国这帮的工厂充分消化了技术以后,直接把日本的生产线关闭或者全部换成机器人。

今天的“日本制造”可能和各位想象的不太一样,是中国这边制造了所有的零部件,然后运到日本进行组装,在日本组装有很多好处,比如说可以贴上“日本制造”的标签。

等到中国工厂慢慢完全消化掉日本的技术,并且返聘了那些日本非常有技能的老技工以后,只需要十年到十五年,整个日本相关产业会被搬运一空,全面转向海外生产。


越来越多的日本企业这么干,日本的企业就越发空心化。这对于日本企业来说是好事,但是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来说绝非好事。这也是为什么特朗普上台以后,一天到晚的叫嚷着要求“制造业回流”的原因。


安倍过去一直想用“安倍经济学”来扭转颓废的日本经济,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结构性改革,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三支箭基本上是失败的,在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之前,寄希望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不现实的。


且现在有中国企业到日本挖墙角之势


根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不少中国企业跑到日本,专门收购那些技术特别强,但是被接班人问题或者销售问题困扰的日本中小企业,比如说为英特尔提供小型马达的新思考 科技 ,一度垄断了苹果公司的订单,但是在苹果砍掉单子以后,公司几乎破产,此时中国欧菲光集团出现,收购了这家企业。


目前整个日本1712家企业被其他亚洲企业参股,其中中国出资51%,占据控股地位的企业就有448家。

在中国不停向产业链上方游动的同时,日本企业却一直停滞不前。


我觉得以现在的情况看,未来的日本可能同样不容乐观。

我在日本工作了六年,而且是在日本比较大的公司里面工作,对日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走向下坡路,被称之为失去的十年,其实这个下坡路远不止十年。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日本的GDP基本上维持在持平,或者是负增长,或者稍有正增长的一个状态,他们下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因,也有内因。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的GDP达到了美国的60%,成为世界第二位的经济体,和我们国家现在的经济地位是一样的,当时日本在经济蒸蒸日上,日本东京的房子的价值就可以买下美国。日本的 汽车 工业电子工业对全球形成碾压的气势,严重冲击了美国和欧洲的 汽车 和电子工业产业,严重威胁了美国的霸权地位。所以美国抛出了广场协议,强制日元升值,全力打压东芝。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个面积狭窄的岛国,资源极其匮乏,所以上世纪日本高速发展都是以出口为主带动的经济。日本国内当时只有一亿多人,消费能力和当时生产量相比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日元升值给日本带来的是致命的打击。其实现在美国也用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我们,但是我们有所不同的是,我们是第一大人口国和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所以中央及时提出了强化内循环,争取双循环驱动的战略,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出口不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其实日本的经济衰退,还有内部因素,起了重要作用,第一点就是日本人几十年高速发展,特别是各个行业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时候,出现了骄傲的情绪,他们对自己的所有的产业、所有的技术都充满了自信,对很多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判断也充满自信 。比如现在蓬勃发展的网络经济和数字化的产品。当时的索尼,东芝,日立等电子厂家可以说居于全球领先地位,他们一直迷信于他们非常喜欢的CD等产品的发展方向,对网络化的产品不够重视,但是美国以其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以及互联网之下的数字化产品的发展,并且在全球迅速的普及,使美国在这轮竞争中完全超越日本。在手机上,日本人最初也是非常发达的,而他们的手机是不装手机卡的,必须在申请的时候将号码固化在硬件里面,对其他国家所使用的电话卡手机日本一直非常看不上,导致手机不能更换号码,外国的手机在日本无法使用,同时日本的手机在国外也不好使用。在经过很多年,全球都已经普及了电话卡了,2010年后才由孙正义控制的软银集团首先引入了苹果手机,然后手机卡才在日本普及,但已经被其他国家占领了庞大全球手机市场,日本手机业日渐衰退。以上只是各个产业自以为是,盲目自信的两例具体例子,其实每一个产业都存在这种现象。

日本衰退了的另外一个内因就是日本人特别保守、特别固执,这种性格是不进行深入接触所无法感受到的。这种性格特点有的好的一面,就是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严谨,但更多的现在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很多的事情被他们以各种担心、各种理由而耽误了。比如日本的高铁在1964年就已经达到了200公里的速度,50多年里面单从技术上来讲,日本的高铁完全可以开到300公里以上,但就是他们担心风险,担心事故等因素,现在速度还是200多公里。而且现在很多的产业都已经处于竞争劣势,比如非常典型的家电产业已经越来越小,有的人会说这是日本人战略性的调整,产业调整放弃了低端的制造,而转向元器件研发,其实这是非常牵强的解释,如果是单纯因为成本问题无法支撑下去的话,其实日本在全球的海外投资非常的多,这个问题完全可以通过海外建厂解决,而且事实上他们已经将大部分的产业转移到了海外,依然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依然无法和其它的同类企业竞争。而且现在日本着重于元器件的研发生产,也不是转向了元器件的生产,其实日本在上世纪像索尼,东芝,日立等自己都有原器件的研发和生产,现在是被迫退守到了元器件的研发和生产而已。撤退的最关键因素还是企业内部保守、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不愿承担责任、不愿承担风险、缺乏创新意识,很多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有不少中国企业收购了日本的企业,收购以后通过管理过程的深入接触,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日本的很多老头们坐在公司高位上,挣着高工资,因循守旧的一天天熬日子,对于发展创新总会找到理由或者原因来否决。近年来在日本发展比较快的企业基本都是老板不是正宗的日本人,像软银的老板孙正义是韩裔,优衣库的老板柳井正,被传统的日本人认为做法不像日本人。

当然日本虽然失去了很多年,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上世纪长期的积累,日本在经济 科技 实力等各方面还是全球领先,日本人的一根筋的性格,也使得很多专业技术人员能够一辈子任劳任怨的从事技术研究,在各项技术的研发上还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和创新上已经远远落后于一些国家,一个典型的例子,日本虽然整体上处于科研领先地位,日本每年都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是从来没有经济学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在的现实就是日本人,虽然底子雄厚,但是现在也基本上跑不动了而其他国家虽然基础薄弱,但是在大步流星的往前赶,日本还面临着老年少子化问题,人口日益减少的问题, 社会 负担沉重,财政常年赤字问题,再加上今年的疫情严重影响,日本走出泥潭的难度越来越大。

总有一帮自以为是的人,一说到日本停滞,他就跟你扯日本发达、日本先进、日本比中国富裕……

这压根是两码子事好吧?

好比,马云资产缩水90%,仍然比你富裕。

但不能因此说,缩水后跟缩水后一样吧?否则,你数学老师也不会放过你。

日本从90年代的高峰,到现在GDP几乎没有增长,世界五百强大幅缩水,由相当于美国的70%,到现在不足1/3……

这不是停滞是什么?

至于为什么停滞了仍然是发达国家,仍然比你富裕,你仍然赶不上人家,这是另一个话题——马云即便10年不上班,仍然比你有钱。

况且,30年前,日本GDP是中国的10倍,现在只有中国的一半,差距已经大幅缩小了!

我都怀疑这些人是文盲,没读过书吗?人家说东他说西,不会审题吗?这种答题法,考试就是0分。

有时真的被这些智商欠费,还自以为是的家伙给蠢气到了。

这里只说停滞的原因:

1.日元升值。

货币升值利于进口,贬值利于出口(经济学常识,不解释)。《广场协定》逼迫日元升值,这给以“出口导向”为主的日本,带来沉重打击。产品卖不出去,还怎么发展经济?

2.人口老龄化。

日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其实,许多发达国家都面临老龄化问题,但由于欧美国家不是移民大国,就是殖民帝国,对外国比较开放,通过引进移民来改善人口结构(看法国足球队,都变成黑人了。)

但日本历来都是单一民族国家,对移民非常排斥。加上工业 社会 竞争激烈,生育意愿低,导致人口出生率低,死亡率高。

一帮老头老太太,怎么发展经济?

3.外部竞争加剧。

日本崛起时,几乎没什么对手。

而现在,中国、韩国也崛起了,中日韩三国的产业结构相似,例如,电子、 汽车 、造船、钢铁……都挤在少数几个产业里,钱自然没那么好赚了。

4.美国抛弃。

日本崛起,很大程度是美国扶持的结果。

但随着苏联解体,日本已经没啥用了。相反,日本在强盛时,还一度威胁到美国的地位。

所以,美国自然改扶持为打压,日本经济也就停滞不前了。

一、当年的日本经济实力

日本曾经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第二位的经济大国,在亚洲第一个实现了“经济奇迹”。在石油价格非常高的特殊年代,耗油量低的日本 汽车 在全世界大受欢迎,日本 汽车 产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日本人开始大量投资美国房地产。1986 年,日本第一不动产公司以破纪录的价格买下了纽约的蒂芙尼大厦。1989年,三菱公司一举买下纽约市中心洛克菲勒中心14栋大楼。当时,日本东京的土地价格是美国土地价格的四倍,所以有些日本投资商还戏称,“卖掉东京就可以买下整个美国”。


当时很多日本人当时都认为日本才是未来世界经济的中心。 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泡沫经济破灭,特别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进入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困境。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有的学者认为是二十年。当然,不要误会,日本经济长期停滞并不是说日本经济一无是处,在一些产业领域仍然日本仍然掌控着很强的技术竞争力,但是至少与当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相比,这个落差已经非常明显。



二、日本长期经济低迷的表现

第一,经济增长率一直很低。 20世纪90年代到至今,日本的实际GDP除了个别年份以外,基本上都在2%以下。1993年,1998年,1999年,2008年,2009年,2011年都出现了负增长。最近的2018年和2019年经济增长率达到0.79%和0.65%。


第二,通货紧缩明显,民间内需不足。 长期的通货紧缩成为日本经济标志性的特征,而且日本家庭消费支出一直很低,1990年代基本上处在负增长。也就是说,日本经济低迷情况下,居民无法或者不敢消费太多。


三、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原因

第一,泡沫经济破灭给日本经济带来长期影响。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主要内容是让日元升值。结果,不仅日本出口受挫,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引发泡沫经济。1989年末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股市暴跌,企业和个人资产大幅缩水,日本经济出现严重萧条。


当年签署广场协议的欧美五个国家财政部长


第二,国际经济环境对日本经济增长不利。

2000年以来,美国以及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进口需求下降,原本出口至欧美市场的日本也受到严重影响。日本破产企业增加,失业率提升,股市严重下挫。


第三,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当。

日本政府用大量举债的方式拉动经济,结果日本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远远高于国际警戒线。2000年,日本企业和银行的不良债权达到100万亿日元以上。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滞后是日本经济低迷的重要原因。

20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成功升级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微软,英特尔,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等跨国企业迅速崛起,但日本在与欧美企业竞争中失去竞争力,甚至一些信息产业领域中,被韩国和中国台湾赶上甚至超越。日本经济增长的动力下降,多数日本制造业向海外投资,导致日本国内行业出现严重空洞化,少数行业还在日本国内进行垄断,导致日本经济长期萧条,再也无法实现高增长率。

推荐你下载个APPj叫“喜马拉雅”,然后搜索“静说日本”节目,里面有你想要的答案

日本经济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达到了美国的60%左右,后来美国的经济猛增,但是日本的经济数据一直在四万多亿美元左右徘徊,整整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面,日本的经济数据一直不瘟不火,让很多人觉得日本的经济以及没有了增长的动力,已经失去了曾经的辉煌。

但是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些只是表面现象,日本在经历了美国霸道的广场协议以后,走上了发展房地产的道路,但是又遭受到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冲击,使得日本的经济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在多年内都没有恢复元气,日本的经济几乎被美国拖垮,但是小日本其实并没有服输,而是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

日本的 科技 实力在世界都是排在前面的,日本不只是经济数据厉害,在 科技 支撑的条件下,日本承受住了经济危机挺了过来,但是给别人的印象是日本经济停下来没有增长,其实日本国内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瓶颈,而且为了防止美国的猜疑和打压,日本对国内经济做到稳而不发,把经济扩展到国际上面去。

日本在本土经济的确看起来到了瓶颈,但是在国际上面日本企业的发展却是非常的厉害,只要国内经济发展保持稳定,不去挑战美国的权威,日本自己就很少会被美国特殊针对,这也是防止第二次广场协议的发生,吃过一次亏,日本人不可能再次走上老路,日本人其实也知道美国对世界老二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所以尽量的通过各种方式避免成为世界老二。

日本国内经济指数不上涨其实也是在防范美国对美国表态而已,而且由于日本毕竟是一个资源和领土小国,国内的发展有饱和的时候,企业走出去成为了突破原有思维的一种方式,这样就不会只是受限于一定的范围,也不用整天被美国顶着看,凭现在日本的 科技 水平,说日本的经济只有现在这个规模那根本不可能,只能说日本隐藏了经济数据而已。

停歇二十年只是表面的假象,真正相信日本经济不发展的人才是傻瓜了,日本这样做主要是突破防范美国的针对,日本的经济数据其实应该隐藏了很多,日本大量企业把产业专移出去,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这些转移出去的产业有相当的部分都不算在经济指数里面的,不要认为我们这些年的发展就看轻了日本,其实日本隐藏得深着呢。

一切都是不想让美国过多的针对自己而演的戏,世界老二美国都是重点针对的对象 ,比如英国,比如前苏联,比如过去的日本,比如现在的我们,而现在日本经济数据一直没有上涨这是事实,其中有三个原因,首先是过去日本的经济泡沫严重,里面水分太多,这十几二十年都是在挤水分,第二就是躲避美国的注意,第三就是经济外迁暗地发展,不是日本经济不发展,其实是我们的速度太快,让很多人觉得日本的经济不过如此的错觉而已。

日本经济停滞二十多年,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外因大家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来自美国的直接干预和打压。内因有一点小复杂,既有日本人投机取巧栽跟头,也有 科技 方向点错 科技 树的问题。

日本经济最明显的一个外因,就是新闻广为报道的广场协议。当年日本和欧洲列强陪着美帝一起签约,各家货币对着美元升值。而日元升得幅度大、速度快,一方面打击了日本出口,另一方面刺破了楼市泡沫,使得日本经济一下子掉下来,这一打击,就影响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

网上新闻说,美帝在日本有个锦衣卫,全称叫日本东京地方检察厅特别搜查本部。这个检察机关可以独立办案,不受日本官方影响,上至首相下至普通办事员,谁都可以抓。事实上,众所周知他们专门抓捕影响美帝利益的日本官员。提这个干嘛?因为,这个机构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当年日本会那么自觉的主动降低对美国的出口,比如 汽车 ,日本官方直接给 汽车 厂商规定,出口量达到多少,就不允许再卖到美国去了。

这还是为日本服务的日本官员吗!简直就是美国驻日本代表处的美国官员啊!最近中美之间的问题,让我们知道了一段日本往事:70年代,日本芯片产业已经有超越美国同行的趋势,到1980年,美国惠普公司检测发现,日本芯片的良品率远超美国同行。1986年,美国逼着日本签了《半导体协议》,不但要日本抬高在美国的产品价格,还要日本开放内部市场20%的份额给美国企业。1991年,美国又逼着日本签了新的半导体协议。

所以,今天日本在芯片产业的前端可以说是一家独大的:比如生产光刻机的机器、比如生产光刻胶、比如晶圆片等等,日本企业至今都保持着绝对的优势。原本日本在终端领域也有竞争优势,可惜被美国强力打压没了。

因此,日本 科技 领域被美国无情打压,使得他们在尖端领域无法持续发展,也就无法占据最前沿产业的制高点和利润大头,最显着的外在表现就是:日本人均GDP只有4万美元出头,而美国则达到了6.5万美元。

至于日本的内因,投机取巧这一点确实是逃不掉的。大家不要被日本所谓的匠人精神给迷得神魂颠倒的,日本大企业各种产品造假、数据造假的事情没少干,着名的就有高田公司“气囊门”事件、三菱公司油耗造假等。这个问题和九十年代日本房产泡沫是一个道理:有钱了以后,不是大家都想着搞 科技 研发,往更新、更好的技术前沿发展,而是投机倒把、玩乐享受去了。

这一点可能也间接地影响了日本点 科技 树的事情。比如电视机,今天我们都知道数字电视,但是站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到底是发展模拟电视技术还是数字电视技术,没人知道哪条路正确。日本人就坚持了模拟技术,而没有走数字技术路线。如果不是很多人沉迷于投机倒把,让更多的企业和人员沉下心来搞技术研发,日本也不至于在今天的信息技术产业领域一个像样的本土巨头都没有啊!因此,日本现在还是三十年前的老产业玩儿来玩儿去,虽说技术不断进步,但确实导致了经济的停滞。

因此,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是多么重要。被别人捏着脖子,永远都要看别人脸色吃饭,说不让你发展尖端产业就不让你搞。而且,挣钱了以后,真的不能在前沿 科技 领域停下脚步,还要多条路线并行发展、不断试错,才能让自己不落后于其他列强。

瞎扯蛋的问题?谁说日本经济停滞20年?看看人家的gnp, 科技 ,人民的生活水平灯方面!别提这么无知的问题、有时间多学点知识,出国长点见识!

我只能说日本选错了道路,在当时其实日本繁荣的经济促使日本必须做出选择,在未来的几条道路之中选择一条走下去。很不幸,日本选择了错误的一条。

其实就两条第一条继续维持实体经济不动摇,这么做的好处非常明显,日本的实体经济走的相当稳,日本的 汽车 世界第一。这句话绝不是说说而已的,在主要大国之中,日本是唯一一个不对进口 汽车 征收关税的国家。足可见日本对自己 汽车 行业的自信,但是这么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实体经济毕竟来钱慢。

所以日本选择了第二条倒向金融。而日本的金融是以房地产作为起点作为引子的。而日本选择了房地产,简直就是大错特错。因为日本的国土面积就那么大,日本的人口就那么多。这就决定了让全日本人每人都拥有一套房子。也只需要20年。但是一套房子,至少它的生命周期是50年,这意味着在20年之后,日本的房地产公司即将面临一个问题,房子卖不出去。

所以日本的房地产不出意料的崩溃了,连带的就是股市的崩溃。那一年,多少日本人跳楼那一年,日本的首富变成了首负。

其实这就体现了日本当时已经被繁荣冲昏了眼,没有看到繁荣背后的危机。在这一点上,韩国就吸取了日本的教训,依然也选择了发展房地产。但是韩国深知自己国土比日本还小,人口比日本还少。因此果断走出去,韩国的房地产走出了世界,走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在世界上许多标志性建筑都由韩国房地产公司进行建造。比如说原来的世界第一高塔。吉隆坡的双子塔。比如说现在的世界第一高塔哈利法塔,这都是由韩国的房地产公司进行建造的。

所以日本之所以会有失去的20年,失去的30年原因就是在于。日本选错了道路,既然选择错了,那么就必须付出代价。但其实也不能说选择错了吧,只是说没有走好这条路,最终翻车了。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日本并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无论怎么为广场协议洗白也必须看到广场协议,就是美国用来打击日本的。因为美国不允许日本的经济超过美国,那样的日本将是一个不满美国控制的,不足以成为美国的忠犬的日本,这已经超出了美国赋予日本的职责和使命。

日本的教训告诉了我们,但是一个国家站得越高之后,如果他不继续向上攀爬的话。等待他的就是悬崖。

日本人的经济这二十年来一直都在扩张,他们企业在国外的投资和布局比任何其他国家都来得大,这是在国外不在国内,别被经济数据的表像给误导了,那只是日本的GDP,应该算日本国民生产总值GNP而不是国内生产总值GDP。

⑨ 日本经济已经停滞20多年!德英法还是没有追上,背后最大原因是

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是指1991年-2010年这个阶段。由于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后半期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破裂,使得日本经济增长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在1995年之后,日本GDP总值就开始逐渐保持在4、5万亿美元之间波动,基本趋近于停滞状态。

1995年,日本GDP是54000多亿美元,人均42000美元,二十年后,2015年,日本GDP是41000亿美元,人均32000美元,GDP相比1995年少了1万亿,人均相对1995年少了1万美元。

直到今天,日本GDP仍然保持在5万亿美元左右,虽然是停滞了但是也没有多少国家能够追上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经济在八九十年代发展太好了,可谓是如日中天。

1995年是日本经济的巅峰,当时日本GDP约为美国的70%,这是日本经济最接近美国的时候,使得日本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比肩的国家。 但是反观德英法三国呢?

德英法三国其实在二战过后就已经失去对世界的影响力了,二战后到2000年这段时间,世界基本是被美国、苏联割据,德英法三国只能闷头发展,后来日本遭遇危机,经济停滞,本来应该是德英法奋起直追的时候,但德英法三国的经济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遭受了很大的打击。

金融危机过后,虽然经济恢复过来了,德英法三国经济也已经进入了低速增长1%-2%的时代,这下子想要追上日本除非日本经济会进一步衰落了。

德英法三国的经济一直追不上日本,其实很有可能是因为人口。虽然日本人口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 社会 ,甚至人口还是负增长,2017年为1.263亿人,比2010年减少了101.1万人。而且未来还会继续减少,到2050年将滑落至1.09亿人。

但是日本仍有1亿人口,而德英法三国2017年人口分别为8270万、6600万、6710万,人口也是处于负增长的状态,三国经济情况也与人口情况相符。

另外,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估算,日本劳动力人均GDP在2000年-2015年间累计增长了20%,美国是11%。但是日本是在人口和劳动力减少的情况下,保持着这个高增长,这说明日本早已经在预防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带来的危害,对比德英法同样处于人口危机的三个国家,日本经济或许还能再撑一阵子。

⑩ 为什么近三十年来日本人均GDP都是四万美元上下徘徊

日本是世界七大工业国集团中、亚洲至今唯一的成员国,亦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和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京是亚洲最大和全球领先的世界级城市之一。
农业: 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为了弥补此一缺点日本使用系统化耕作零碎地。使得日本有世界最高的精密农业成果也就是单位土地产量世界第一,达到粮食自给率50%只用了56000km²(1400万英亩)农地。农业在日本是高补助与保护产业,鼓励小规模耕作,而不是美国的大规模耕作。
工业:许多产业在日本是高度发展,包含消费性电子、汽车、半导体、光纤、光电、多媒体、影印机、高级食品。但是也有一些产业日本并不重视或是没有发展条件例如卫星、火箭、大型飞机。因为这些需要大量矿产基础也具有军事敏感性,所以JAXA也许会采用和别国合作方式完成载人登月行动,因为这些行业的配套行业例如电脑补助生产(CAD/CAM),软件数据库,日本都已经具备。总体而言“日本制造”的高品质深植人心,但是这些消费性科技品也有大量外移的现象,因为日本生产成本太高无法竞争,而日本亦不打算发展高价的大型航太业,制造业前景令人担忧也是大量失业的成因。
动漫:
日本是世界第一大动漫强国,其动画发展的模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已成为日本的经济支柱,在世界占有重要位置。年产值230万亿日元。
日本动漫产业模式完整,动漫成日本第三大产业。
世界70%的动漫作品来自日本,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比重超过10%,成为日本第二大产业。同时,日本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动漫产业创作输出国。
矿业:因为日本属于火山活动多发地域,所以埋藏的矿物资源种类丰富。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矿业比较发达。但到了战后,对矿业危害的环境对策,以及从业人员的安全对策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导致了行业衰退。仍在出产的有:成本较低的可以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纯度高,有国际竞争力的金、银、石油、天然气等。
服务业:日本服务业产值极为重要占了全国3/4的经济产值。银行、保险、房产仲介、零售(百货)、客运、通讯都算是服务业。像是三菱UFJ、Mizuho、NTT、TEPCO、Nomura、三菱地产、新东京海上产物、JR铁路。全日空等公司都是全球中该领域的龙头地位。将来日本邮政改革后将在2014成为全国最大保险公司。日本有326家企业名列全球福布斯2000大排名占16.3%(2006).在可见的未来服务业将是日本最大规模产业也是工作机会提供者。
教育: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其中小学到高中为12年义务教育。2002年度教育经费为6兆5798亿日元,占预算总额的8.1%。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着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着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大学等。日本重视社会教育,函授、夜校、广播、电视教育等较普遍。
望采纳!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10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53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1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20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9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40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94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2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10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