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日本的隼有哪些
Ⅰ 红隼和日本松雀鹰哪个更容易养
红隼和日本松雀鹰中红隼比较好养活,性格也跟温和,日本松雀鹰比较活泼。
红隼[sǔn](学名:Falco tinnunculus)是隼科的小型猛禽之一。喙较短,先端两侧有齿突,基部不被蜡膜或须状羽;鼻孔圆形,自鼻孔向内可见一柱状骨棍;翅长而狭尖,扇翅节奏快;尾较细长。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栖息于山地和旷野中,多单个或成对活动,飞行较高。以猎食时有翱翔习性而着名。吃大型昆虫、鸟和小哺乳动物。呈现两性色型差异,雄鸟的颜色更鲜艳。分布范围很广,非洲、古北界、印度及中国;越冬于菲律宾及东南亚。甚常见留鸟及季候鸟,除干旱沙漠外遍及各地。是比利时的国鸟。
日本松雀鹰(学名:Accipiter gularis)为鹰科齿鹰亚科的鸟类,是一种小型猛禽,体长23-33厘米,体重75-173克,雌鸟比雄鸟体形大。外形和羽色很像松雀鹰,但喉部中央的黑纹较为细窄,不似松雀鹰那样宽而粗。少部分为留鸟外,一般在中国北方为夏候鸟,在南方为冬候鸟。主要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混交林中,也出现在林缘和疏林地带,是典型的森林猛禽。主要以山雀、莺类等小型鸟类为食,也吃昆虫和蜥蜴。
Ⅱ 隼是什么
隼是一种飞行速度极快的猛禽,最快的隼俯冲时速高达每小时300公里。你说的摩托车上的隼指的是日本铃木公司生产的gsx1300R,它是一辆速度极快的重型机车,早期的铃木隼时速表上限是340公里,速度超300没有丝毫问题。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日本铃木官网去看看,正常渠道进入国内的价格要20多万元人民币,它是大多数摩托车爱好都为之倾倒的对象。
Ⅲ 鹰隼生活在什么地方
隼
红隼又叫红鹰、茶隼等,是小型猛禽,体长31一38厘米,体重173—335克。翅狭长而尖,尾亦较长,外形和黄爪隼非常相似,雄鸟头部为蓝灰色,背部和翅膀上的覆羽为砖红色,并具三角形黑斑。腰部、尾上覆羽和尾羽为蓝灰色,尾羽上还具有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白色端斑。眼睛的下面有一条垂直向下的黑色口角髭纹,是它与黄爪隼的最明显的区别之一。下体的颏部、喉部为乳白色或棕白色,其余下体均为乳黄色或棕黄色,具黑褐色纵纹和斑点,脚、趾黄色,爪黑色。另外,它的尾羽的形状呈凸尾状,与燕隼、猛隼等的圆尾不同。
红隼在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亚洲东北部,也门,印度,日本,菲律宾等地,在我国几乎编布全国各地。它是最常见的隼科动物,全世界共有11个亚种,我国有2个亚种,指名亚种在新疆为留鸟, 在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为留鸟或夏候鸟, 北京为冬候鸟或旅鸟, 福建、广东、海南和台湾等其他地区均为罕见的冬候鸟。春季多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陆续迁到北方繁殖地,10月初至10月末迁离繁殖地。普通亚种分布于除新疆外的大部分地区,而且大多为留鸟。
红隼栖息于山地森林、森林苔原、低山丘陵、草原、旷野、森林平原、农田耕地和村庄附近等各类生境中,尤以林缘、林间空地、疏林和有稀疏树木生长的旷野、河谷和农田地区较为常见,但在茂密的大森林中少见。迁徙时常集成小群,特别是在秋季。每天拂晓开始活动,飞翔时两翅快速地煽动,偶尔进行短暂的滑翔。栖息时多在空旷地区孤立的高大树木的树稍上或者电线杆上。叫声单调而尖锐,很象一种响铃的声音。主要以蝗虫、蚱蜢、吉丁虫、蠡斯、蟋蟀等昆虫为食,也吃鼠类、雀形目鸟类、蛙、蜥蜴、松鼠、蛇等小型脊推动物。觅食活动在白天,主要在空中觅食,或在高空迎风展翅,或在地面低空飞行搜寻食物,有时煽动两翅在空中作短暂停留观察猎物,一但发现猎物,则折合双翅,突然俯冲而下直扑猎物,抓获以后就地吞食,然后再从地面上突然飞起,迅速升入高空。有时也采用站立在山丘岩石高处,或站在树顶和电线杆上等候的方法,等猎物出现在面前时才突然出击。
繁殖期为5一7月。通常营巢于悬崖、山坡岩石缝隙、土洞、树洞和喜鹊、乌鸦以及其它鸟类在树上的旧巢中。巢较简陋,由枯枝构成,里面铺垫有草茎、落叶和羽毛。每窝产卵通常4一5枚,偶尔有多至8枚和少至3枚的。如果巢卵被破坏,通常还要下补偿性的一窝,但产卵的数量则明显减少,通常为2一3枚。卵的颜色为白色或赭色,密被着红褐色的斑点,但也有的仅在钝端被有少许红褐色斑。通常每隔1天或2天产1枚卵,产完第一枚卵后,雌鸟就不再离巢,时而卧伏于巢内,时而站立在巢口外突出的岩石上。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雄鸟承担护卫任务,每隔一段时间就飞回巢区附近的石壁上或树冠上,偶尔也替换雌鸟孵卵,孵化期28一30天。雏鸟为晚成性,刚孵出时体重仅13一14克,全身被有稀疏的白色绒羽,头大颈细,呈爬伏状态,勉强能够摇头,10天后变为淡灰色绒羽。雏鸟由亲鸟共同喂养大约30天左右离巢。
Ⅳ 游隼的种类
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又名花梨鹰、鸭虎,是鸟纲隼科隼属中较大的一种,属昼行性中型猛禽,共有18个亚种。其俯冲时速可达每小时389千米,是世界上俯冲时速最快的鸟类,也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安哥拉的国鸟。
它主要栖息于山地、丘陵、半荒漠、沼泽与湖泊沿岸地带,分布甚广,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地。其体长41-50厘米,翅长而尖,眼周黄色,头至后颈灰黑色,其余上体蓝灰色,尾具数条黑色横带,下体白色。
生活特点
多单独活动,叫声尖锐,略微沙哑。通常在快速鼓翼飞翔时伴随着一阵滑翔;也喜欢在空中翱翔。主要捕食野鸭、鸥、鸠鸽类、乌鸦和鸡类等中小型鸟类,偶尔也捕食鼠类和野兔等小型哺乳动物。性情凶猛,即使比其体形大很多的金雕、矛隼,鵟等,也敢于进行攻击,不过动机往往是保卫巢穴和领地。由于它主要是在空中捕食,因而比其他猛禽需要更快的速度,所以具有相对较大的体重,有像高速飞机一样的可以减少阻力的狭窄翅膀和比较短的尾羽。大多数时候都在空中飞翔巡猎,发现猎物时首先快速升上高空,占领制高点,然后将双翅折起,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收缩到肩部,以每秒钟75—100米的速度,近似垂直地从高空俯冲而下。靠近猎物的时候,稍稍张开双翅,利用高速俯冲的冲击力以后趾猛力击打或用尖锐如匕首般锋利的脚爪一把攫住猎物,致其受伤或立即毙命。真正见过游隼捕猎的人,定是过目难忘的。最后它将猎物带到一个较为隐蔽的地方,用双脚按住,用嘴剥除羽毛后再撕裂成小块吞食。有时也在地上捕食。与这种捕食方式相适应,它的跗跖变得短而粗壮,抓握猎物的脚趾也变得细而长。
平时飞行并不迅速,平飞速度只有时速50-100千米,但是是俯冲最快的鸟类,时速最快可达到300多千米。游隼的俯冲捕猎本领因不是天生就会的,故它还有自然界罕见的教授雏鸟捕食技巧的行为。雏鸟在羽毛丰满,振翅离巢之后,并不会马上离开亲鸟独自谋生,而是仍跟着亲鸟生活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便仍由亲鸟喂食抚育,且接受亲鸟的捕猎生存“培训”。国外一部纪录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游隼雏鸟在开始学习捕猎的时候,亲鸟会为它们捕捉一只活鸽子并故意放走,供它们练习追逐捕猎之用。小游隼刚开始捕猎,自把握不准方向与攻击目标,横冲直撞却捉不住鸽子而快失去信心时,一起伴飞的母游隼往往会帮它们一把,上前抓住或抓伤鸽子使其飞行速度减缓,再放开继续让小游隼对鸽子进行追逐攻击。一两个月后,待到小游隼第一次自己捕捉到猎物时,它的捕猎培训也慢慢接近尾声,不再完全依靠父母喂养,而返生期的到来也迫使它们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Ⅳ 游隼是什么鸟类
游隼(学名:Falco peregrinus)是隼属最大的一种,又名花梨鹰、鸭虎,是生活在北美洲的昼行性中型猛禽。游隼飞行速度很快,俯冲时速可达每小时389公里,是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类,但直线飞行速度很慢,通常只有时速50~100公里而已,这种时候它们就常常狩猎失败。
游隼体格强健,飞行速度很快。它们在很高的空中飞行,看到水中的鱼会像闪电般地俯冲下来,以锋利的双爪捕杀动物。这些猎物主要是鸭子和海岸鸟类。它的时速可以达到360公里,超过某些飞机的速度。
它们的个子大力量强,当它们在半空中以极高的速度袭击飞行中的小鸟时,往往是将猎物撞击到地上,然后再飞回来捡拾猎物。它们也常盘旋空中,一旦猎物被惊起奔逃或起飞,便像箭一样俯冲过去,用爪向猎物猛击,有时这一击竟会打掉乌鸦的头或是在苍鹭背上打出一个鸡蛋大的洞。
(5)生活在日本的隼有哪些扩展阅读
游隼自己通常都不做窝,由于其捕食能力非常强大,因此,一些大型食肉猛禽通常会主动为其筑造窝。值得注意的是,游隼的窝非常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窝,游隼会根据其它鸟类筑造的鸟窝大小、以及位置来选择自己的巢。
因为游隼经常袭击一些低空飞鸟,所以每当它们出现时,这些鸟都会群起逃之夭夭。于是,人类就利用游隼的这项天赋,在机场附近饲养游隼,用它的威慑力赶跑飞鸟。因为飞鸟一旦与高速航行的飞机相撞,会像子弹一样击穿机身,使飞机坠落,给人类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没想到,游隼竟由一种猛禽变成了航空卫士。
Ⅵ 游隼是什么
游隼是花梨鹰。
游隼脊椎动物,鸟纲,隼形目,隼科,隼属。别名花梨鹰、鸽虎、鸭虎、青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隼个头不大,跟乌鸦差不多,体重只有1斤。就这样一只小鸟,击毙了比它大个的鸭子,收获大块鸭肉做晚餐。游隼是食肉猛禽,不抓老鼠不捉蛇,专门追捕其他鸟类做食物,速度是它所向披靡的利刃。
游隼有双敏锐的眼睛,能看到1公里以外的猎物,它的视力是人类的8倍。当翱翔在高空的游隼发现低空中的猎物时,会居高临下地俯冲出击。它先扇动翅膀加速,并且不断旋转身体寻找最好的进攻角度。调整好身体姿态后,游隼弓背并腿,收起翅膀,缩拢尾巴,变成一枚炮弹,从空中俯冲直下,砸向猎物。
生活习性
游隼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区、平原、草地、湿地附近、海边、农田等多种生境。一般单独活动,飞行迅速,是飞行速度最快的鸟类之一。性凶猛,主要在空中捕食鸠鸽类、鸥类、野鸭等鸟类,捕食时常飞在高处,发现猎物时以极快的速度向其俯冲而下。为少见的旅鸟。迁徙季节偶见于城郊。
Ⅶ 游隼是什么东西长什么样子
游隼上体呈深蓝灰色,有黑褐色横斑;头颈部黑色,带蓝色光泽。
游隼,又名鸭虎、梨花鹰、梨花鹤、那青,属于隼形目隼科隼属,被奉为安哥拉国鸟。成年游隼身体长40至48厘米,上体呈深蓝灰色,有黑褐色横斑;头颈部黑色,带蓝色光泽。别看它们个子不大,却是实实在在的中型猛禽。
游隼为世界性分布的鸟类,广泛分布在除南极洲之外的全球六大洲。不同地区的游隼,在形态和行为等方面也不尽相同: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游隼,体型稍大,双翼尖而长,为迁徙种群。游隼每年9-10月份左右会迁往南方过冬,到第二年大约4-5月份再返回北极繁殖。
游隼飞行速度
游隼一般在开阔的原野上活动,农田、草地、河谷和山地的丘陵也是它们大显身手的地方。游隼主要以鸟类为食,而且大多数时候都在空中捕食。一只游隼在一个夏天能吃掉300只左右的鸟类。
它们的翅膀长且尖,擅长极速飞行,有鸟中“歼击机”的美称。游隼在相近体重的动物中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甚至对大几倍的老鹰也敢攻击,堪称“鸟中战斗机”。
多数鸟类的飞行速度在40至70千米/小时,而据不同人的记载,游隼的速度可以达到140至360千米/小时。甚至有些鸟类学家认为其速度巅峰可达400千米/小时。
Ⅷ 隼的生活习性
红隼产于旧大陆,仅一种——美洲隼(F. sparverius,美国叫雀鹰)在南北美洲很普遍。繁殖于欧洲、西北非、除阿拉伯外的中东,以及整个亚极圈和温带亚州。燕隼栖息于接近林地的开阔原野。捕食小鸟和大型昆虫。近似种有非洲燕隼(F. cuvierii)、东非的燕隼(F. concolor)、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东方燕隼(F. severus, 即猛隼)。白隼第二枚初级飞羽最长,第一与第三枚飞羽几等长,叫声告警叫声为带鼻音的责骂声gehe-gehe-gehe...比游隼叫声更加拖长,在传统的鹰猎中白隼是鸟中之王。灰背隼分布于整个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从美国西部南至科罗拉多;在欧洲,由英国西部到斯堪的那维亚。有黑色的种群繁殖于温哥华附近和冰岛。大多数迁徙到繁殖区南边的地方,有些种类则可远到南美洲北部。栖息于潮湿开阔的原野或针叶林和桦木林中。常产卵于灌丛中的地面上,但有时也占用秃鼻鸦和鹊在树上筑的巢。红腿小隼叫声尖厉及低声吱叫。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山麓及东南亚。在中国极为稀少。亚种burmanicus为云南西部(盈江)的留鸟。指名亚种为印度东北部的留鸟,有高海拔2000米的记录,可能亦见于西藏东南部。结小群在开阔的树上捕食。快速追捕昆虫似树燕。守候猎物时头点动而尾轻抽。白腿小隼叫声高而生硬的哭叫声shiew及快速重复的kli-kli-kli-kli声。分布在印度东北部、中国南方、印度支那北部。全球性近危(Collar et al., 1994)。不常见于中国有林覆盖的低地至海拔1500米的云南西部及南部、广西、广东、江西、福建、安徽南部和江苏南部。喜林缘或开阔原野,包括稻田,常立于无遮掩的树枝上。突然冲出捕食蜻蜓及其他昆虫,有时大胆袭击小鸟及其他猎物。在树洞营巢。黄爪隼叫声高叫声似红隼但较快,似kikikiki…也作粗喘气声chay-chay-chay。幼鸟尖叫如红隼。分布在欧洲南部及北非至中亚、印度、缅甸、老挝和中国北方。越冬往南。全球性易危(Collar et al., 1994)。为不常见季候鸟。繁殖于新疆北部及西部、内蒙古、河北。经山东、四川南部及河南至云南越冬。于悬崖峭壁结群营巢。主要以昆虫为食。较红隼少停在空中鼓翼,振翼甚快。迁徙时结大群。阿穆尔隼叫声尖厉叫声似红隼。分布在繁殖于西伯利亚至朝鲜北部及中国中北部、东北,印度东北部有一记录。迁徙时见于印度及缅甸;越冬于非洲。在繁殖分布区甚常见。罕见候鸟于华东及华南。黄昏后捕捉昆虫,有时似燕鸻结群捕食。迁徙时结成大群多至数百只,常与黄爪隼混群。喜立于电话线上。
Ⅸ 电影中所说的隼是什么隼
电影中所说的隼应该是猎隼,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曾有浙江海关查到一批猎隼走私,每只价值高达10万美元。
在国外猎隼的身价更高,中东地区某些国家的富豪们曾把拥有猎隼的数量和级别,作为自己权力和财富的特殊象征。在沙特,一只最好的猎隼的价格,最高可以卖到几百万人民币。
什么是猎隼?
猎隼,季候鸟,大型猛禽。。分布广泛,中国和中欧、北非、印度北部、蒙古常见。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猎隼主要生活在内陆草原和丘陵地区,栖息于山区开阔地带、河谷、沙漠和草地。在无林或仅有少许树木的旷野和多岩石的山丘地带活动,常常可以瞥见它那一掠而过,搏击长空的英姿。
猎隼主要以中小型鸟类、野兔、鼠类等动物为食。除此之外,凶猛的猎隼还可以攻击金雕等大型凶猛禽类,不过通常不是为了食物,主要是为了驱逐大型禽类。这种现象,在蒙古草原上曾多次出现。
每当发现地面上的猎物时,猎隼总是先飞行到猎物的上方,占领制高点,然后收拢双翅,使翅膀上的飞羽和身体的纵轴平行,头则收缩到肩部,以每秒75-100米的速度,成25度角向猎物猛冲过去,在靠近猎物的瞬间,稍稍张开双翅,用后趾和爪打击或抓住猎物。
此外,它还可以像歼击机一样在空中对飞行的山雀、百灵等小鸟进行袭击,追上猎物后,就用翅膀猛击,直至猎物失去飞行能力,从空中下坠,再俯冲下来将其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