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过节方式有哪些特点
㈠ 日本节日、庆祝方式、日本人风俗。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少数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
3.日本的节庆
(1)新年
日本的新年是每年的1月1日,庆祝方式与中国差不多。
(2)成人节
成人节在每年的1月15日,是满20周岁青年的节日。
(3)儿童节
日本的儿童节有男孩子节和女孩子节之分,男孩子节也叫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时间及过法基本类似,有所不同的是,节日里凡有儿子的家庭,家门外要挂各色大小不一的鲤鱼旗,大的鲤鱼旗代表大男孩,小的则代表小男孩,家里有几个男孩就挂上几面鲤鱼旗。女孩子节是每年3月3日,又称雏祭。
(4)樱花节
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因此,从每年3月15日到4月15日,日本有樱花节。
此外,日本的节庆还有敬老节(9月15日)、文化节(11月3日)等等。
(1)日本人的饮食种类
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别具一格,他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料理,也称“和食”,是日本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饮食方式,典型的食物有“沙西米”(生鱼片),“司盖阿盖”(类似我国的火锅)、“寿司”(紫菜饭卷)和日本面条等。第二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华料理”,即中餐。他们偏爱我国广东菜、北京菜、淮扬菜以及不带辣味的四川菜。第三种是从欧洲传过去的“西洋料理”,即西餐。
(2)日本人的饮食习惯
日本人的早餐喜喝稀饭,由于受外来影响也喝牛奶,吃面包。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饭,副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主。日本是岛国,盛产海产品,所以日本人爱吃鱼,而且鱼的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鱼元汤也是他们喜爱的,吃生鱼片时要配芥末以解腥杀菌。日本人还爱吃面酱、酱菜、紫菜、酸梅等。吃凉菜时,他们喜欢在凉菜上撒少许芝麻、紫菜末、生姜丝等起调味点缀作用。
(2)日本人的饮食爱好和禁忌
日本人最喜清淡,忌油腻,爱吃鲜中带甜的菜。还爱吃牛肉、鸡蛋、清水大蟹、海带、精猪肉和豆腐等。但不爱吃羊肉和猪内脏。日本人喜欢喝酒,如日本的清酒、英国的威士忌、法国的白兰地和我国贵州的茅台、绍兴的黄酒等名酒。日本人还喜爱我国的乌龙茶。日本人偏爱水果中的瓜类,如西瓜、哈密瓜、白兰瓜等。
日本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十分讲究礼貌,注重礼节,还形成了某种礼仪规范。
(1)日本人的礼貌语言
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上谦恭有礼,说话中常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面带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善用礼貌用语,在语言上还分敬体和简体两种。日本人等级观念很重,上、下级之间、长辈、晚辈之间的界限分得很清楚。因此,凡对长者、上司、客人都用敬语说话,以示尊敬;而对平辈、平级、小辈、下级一般用简语讲话。这时敬、简两种语体是不能混合使用的。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关照”、“打扰您了”等等
㈡ 日本节日表,日本节日习俗,日本节日有哪些
1、元旦——1月1日民间历来就有庆新年之风俗,但确定为国家节日是在1948年。按传统习俗,“大晦日”(除夕)进行大扫除。门前摆上松、竹、梅(“松门”)(现多已改为画片代替),以示吉祥如意。除夕完餐,全家吃过年面(荞麦面条),饭后一面看专为新年播送的电视节目,一面等待新年钟声,称“守岁”。元旦早餐吃杂煮(年糕汤),喝屠苏酒,吃“御节料理“(各种美味及节日菜肴)。元旦一般休假5~7天。 成人节—每年一月的第二个星期一 1948年定为国家节日。按日本法律规定:20岁为成年。这一天凡年满20岁的青年都身着盛装去参加成人庆祝仪式。并以这一天为人生的新起点,开始具备履行法律的权利和义务。 建国纪念日——2月11日日本神话传说,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统一日本后建立日本国,并作了日本第一代天皇。旧时(二战结束前)称为“纪元节”,1945年被废除,1966年恢复后改称为现名。
2、建国纪念日——2月11日1966年12月,佐藤内阁提出把2月11日作为建国纪念日,第二年开始实施。缘由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第一代天皇建国即位。
3、樱花祭——3月15日阳春三月樱花盛开,日本人民认为樱花具有高雅、刚劲、清秀质朴和独立的精神。他们把樱花作为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一般日本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游,赏樱,同时也是赞美大自然,放松身心的绝好时刻。不过同种植物的花期不可能实在同一天,总有先后;而且樱花的花期很短,所以在三月这个樱花观赏月里选定了15日(三月中旬)为樱花节(这时候绝大多樱花也开了,早樱还未全谢)。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樱花在日本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而且,樱花热烈、纯洁、高尚,严冬过后,它最先带来春天的消息。因此,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为“樱花节”。这时,人们带上亲属,邀上友人,在樱花树下席地而坐,边赏樱、边畅饮,实为人生一大快事。
4、女儿节——3月3日祈求女孩健康成长并获得幸福
5、春分——3月20日旧称“春季皇灵祭”,是天皇春季祭祖的日子,日本人也在这一天进行扫墓活动,祭祀自己的祖先。这一天,也是赞美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日子。
6、绿节——4月29日原昭和天皇生日
7、宪法纪念日——5月3日1947年5月3日日本国宪法实行
8、男孩节——5月5日祝愿男孩子茁壮成长,1948年定为国定节日(旧时称为“端午节”),现作为男孩子的节日。这一天凡有男孩子的家庭都在屋顶悬挂布制大鲤鱼(称“鲤帜”),门上摆菖蒲叶,全家吃糕团粽子。
9、夏日祭——8月15日在这天政府会举办祭奠游行,政府及其民间的社团会举行很多表演,人们装上漂亮的和服,上街逛街,买东西,参加娱乐活动(也就是中国所说的游园);周边的店面在这天也会装饰一新,开展各种特别活动。这种庙会的原始习俗原先来自中国,后来传到日本,结合日本的本土文化,就有了今天各种各样的祭奠活动,逐渐形成了日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
10、盂兰盆会——农历七月十五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盂兰盆节是日本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至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在小镇和农村生活的人还要穿着夏季的单和服跳盂兰盆舞。
11、月见——农历8月15日 在东方世界大都有赏月的习惯,日本在8月15日这天会准备有丸子、季节性水果等物品摆在窗边供奉月亮,然后再一边赏月。月亮高挂在澄静的秋空中会显得格外的美,对以农为本的日本人来说赏月的原意是祈求农作物丰收的形式,但在现在已是纯粹的赏月而已了。
12、敬老节——9月15日1966年定为国家假日,以表示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老人的尊重,并祝愿他们健康长寿。这一天全国各地举行庆祝会,向老人赠送纪念品。
13、秋分——9月23日旧称“秋季皇灵祭”,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民间也在这一天祭祀祖先,以缅怀先人。
14、体育节——10月10日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幕日,1966年被定为国家节日。秋季运动会一般也在这一天举行。
15、文化节——11月3日于1937年定。旧称“明治节”,是为了纪念明治天皇的诞辰日。现在是作为向科学、文化事业上有突出贡献的人授“文化勋章”的日子。因勋章上刻有菊花图案,所以也称之为“菊花日”。这一天各级学校都停课,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16、儿童节——11月15日特别为7岁和3岁的女孩,以及5岁的男孩过的节日。
17、劳动感谢节——11月23日 于1948年定。旧称“新尝祭”,是天皇品尝新米的日子。这一天也是尊重劳动、庆祝生产的日子。
18、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生于1933年12月23日。建国纪念日:2月11日,系按阳历推算出的古代神武天皇元年的元旦。
19、圣诞节——12月25日 在日本也不只限基督徒,有很多人都会在圣诞夜与家人或男、女朋友互换圣诞礼物和一起享受丰盛的圣诞大餐。通常都还会准备有装饰圣诞节式样的蛋糕来庆祝。为刺激消费意欲各百货公司和企业在圣诞节前就会开始炒作所谓的圣诞节活动。大约在每年的11月后半月起,百货公司和商店街就会装点的非常美丽,进而开始展开一连串的圣诞特卖活动。
㈢ 日本的风俗习惯
日本的风俗习惯有忌送梳子、见面互施鞠躬礼、相扑、三道、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等。
1、忌送梳子
送礼物的时候忌送梳子,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在日本这是不吉祥的意思。
2、见面互施鞠躬礼
日本以“礼仪之邦”着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3、相扑
相扑是日本的国粹,在日本很受民间喜爱,也很受政府推崇。其次,一旦相扑打成一定名气的话,经济方面的收益也是很丰厚的。在日本男相扑运动员很是受到日本女性的青睐。
4、三道
在日本有着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日本的茶道最终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造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5、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
在日本有许多关于筷子的礼仪,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对着食物举筷不定、又或者用嘴咬着筷子等这些行为,都是没有礼貌的使用方式。
㈣ 日本过年有什么习俗
日本人从前一年的岁末就开始准备迎接“年神”,这些准备活动逐渐演变成各种仪式和习俗,流传至今:
1、大扫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神龛、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间进行清扫。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赐予更多的保佑。大扫除通常在新年前两周开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称作“开始正月准备的一天”。
2、门松
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饰物作为标识,门松便是主要标识之一。松树在日本也被视为吉祥的树,传说松树是神灵寄宿的树,因此日本人喜欢在院子里种植松树。
于是松树也被作为新年饰物摆放在家门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门口各摆放一颗(枝)。现在,人们为了好看也会在松树边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门松摆放期间,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间。
3、注连绳
注连绳是一种用于祭祀的草绳,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种标识,通常和注连饰一起悬挂在门上,两者均是为了标明迎接神灵的神圣场所。注连绳被当作连接神界和人间的“结界”,可以防止“不净”的东西进入。注连饰有很多种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饰。正月结束后,人们会把注连绳、注连饰以及门松等新年饰物一起拿到神社烧掉。
4、镜饼
镜饼是新年作为祭拜“年神”供品的一种饼,因形状像古时候的铜镜,故名镜饼。通常为大小两块饼堆叠而成,两块饼分别代表太阳和月亮,意为圆圆满满。也有镜饼代表灵魂的说法,是“年神”被请进家门后居住的地方。此外,镜饼比较硬,古时候的传说称正月吃硬的饼,牙齿会更坚固。
5、跨年荞麦面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吃荞麦面是日本人的跨年习俗之一,又细又长的荞麦面代表着健康长寿。据说这一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那时候的商贩们年底非常忙,大家经常会吃比较好做的荞麦面,后来成为跨年必吃的一种食物。吃跨年荞麦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放葱,因为葱的日语发音与“犒劳”、“祈福”等词语同音。
6、初诣
正月期间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过年习俗。所谓初诣,即新年第一次拜诣祈福。原则上来讲,整个正月期间都可以前往神社进行初诣,但大多数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一些人气比较高的神社则从12月31日晚上就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排队初诣。寺院则会在零点跨年的时候敲108下钟,即“除夜之钟”,以祈福消灾。
(4)日本有哪些过节方式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位于东京涩谷区的明治神宫人头攒动,来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祈福,日本称为“初诣”。
日本人每到新年,都要去神社或寺庙去参拜,以表示一年的感谢之情以及祈求新的一年中平安无事。
明治神宫创建于1920年(大正9年),供奉着明治天皇(1912年去世)和昭宪皇太后(1914年去世),占地约73公顷,种植了247种17万棵树(1970年统计),是多种生物的乐园。
据统计,2017年的“初诣”人数排行榜中,明治神宫约为317万人,为日本全国第一位。
㈤ 日本过年习俗是什么
1、大扫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神龛、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间进行清扫。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赐予更多的保佑。大扫除通常在新年前两周开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称作“开始正月准备的一天”。
2、门松
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饰物作为标识,门松便是主要标识之一。松树在日本也被视为吉祥的树,传说松树是神灵寄宿的树,因此日本人喜欢在院子里种植松树。
于是松树也被作为新年饰物摆放在家门口,通常分“雄松”和“雌松”,门口各摆放一颗(枝)。现在,人们为了好看也会在松树边上加上竹子或者梅花等。门松摆放期间,也是迎接“年神”的期间。
3、注连绳
注连绳是一种用于祭祀的草绳,是迎接“年神”的另一种标识,通常和注连饰一起悬挂在门上,两者均是为了标明迎接神灵的神圣场所。
注连绳被当作连接神界和人间的“结界”,可以防止“不净”的东西进入。注连饰有很多种形式,往往被做成好看的花饰。正月结束后,人们会把注连绳、注连饰以及门松等新年饰物一起拿到神社烧掉。
4、跨年荞麦面
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吃荞麦面是日本人的跨年习俗之一,又细又长的荞麦面代表着健康长寿。
据说这一习俗是从江户时代开始的,那时候的商贩们年底非常忙,大家经常会吃比较好做的荞麦面,后来成为跨年必吃的一种食物。吃跨年荞麦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放葱,因为葱的日语发音与“犒劳”、“祈福”等词语同音。
5、初诣
正月期间前往神社祈福是日本人重要的过年习俗。所谓初诣,即新年第一次拜诣祈福。原则上来讲,整个正月期间都可以前往神社进行初诣,但大多数人通常在新年的前3天前往。
一些人气比较高的神社则从12月31日晚上就开始出现大量的人排队初诣。寺院则会在零点跨年的时候敲108下钟,即“除夜之钟”,以祈福消灾。
㈥ 日本人的习俗有哪些
一、鞠躬礼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二、称呼
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6)日本有哪些过节方式有哪些特点扩展阅读
日本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待人处事彬彬有礼, 微笑相迎精神欢喜; 见面问好鞠躬行礼, 谦让礼貌讲求规矩; 语言文明说话客气, 交谈乐于轻声细语; 白色、黄色受人爱昵, 绿色、紫色民间为忌;乌龟、鹤类长寿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厌弃。
日本人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1、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爱用自谦语言,并善于贬己怡人。“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
2、他们很重视衣着仪表的美观,在公开场合,一般都要着礼服,以西装套服较为常见。他们最喜爱的服装是和服。
3、他们有崇拜、敬仰“7”的风俗,据说这与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给人间带来了光明、温暖和生命有关。
㈦ 日本有哪些节日,习俗
日本的民俗节日
"正月"(新年)
广义的"正月"是阳历一月份,狭义的"正月"则是指元日至七号,在这里指后者。由于日本人不过春节,因此"正月"就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了。期间充满节日气氛,其中元日至三日最为热闹,连日全国放假。 新年期间各户门前摆挂上松枝和竹枝,叫“门松”,有吉祥之意。新年头三天叫“三贺日”,人们彼此拜年。除夕夜人们有守岁的习惯,尤其在午夜时去神社聆听除夕钟声,这时的神社人山人海,常达数万人之众。进入12月人们要互寄贺年片、有奖明信片,邮局为此专辟邮道。据说大年初一翻阅纷沓而至的贺年片是日本人独有的一种新年.
"元日"(元旦)
阳历一月一日,也称为"元旦"。元旦的前夜叫"大晦日"。"大晦日"的晚上要吃过年面,叫做"年越荞麦",吃面时合家围坐在火炉前,一边吃面,一边聆听从远近的寺院传来的除夜的钟声。除夜钟共敲一百零八下,它意味着驱走一百零八种烦恼,这是来自佛教中的典故。元旦的早晨,家正门口升起国旗,人们穿上新衣服,家里神佛牌位前点上明灯,进行祭拜。然后,合家就坐,互相拜过年后开始用“祝膳”。“祝膳”主要有屠苏酒,节日炖菜(例如:青鱼子、黑豆、用酱油和糖煮的小干鱼等,寓意子孙繁盛,身体健康),年糕汤。 屠苏酒本是中国隋唐时代就有一种药酒,后来传至日本,据说喝了这种酒可益寿延年。但今天,祝贺新年的酒一般都称作屠苏酒,不一定是真的屠苏酒了。 节日炖菜是把山珍海味与祝愿吉利以及世代昌盛相联系起来,按家里的爱好和习惯做出并装入四层的食盒内的一种熟菜。习惯上“三贺日”期间不再动炉火,只吃节日炖菜。 用过“祝膳”之后,增送压岁钱。然后出门进行“初诣”觯,拜年。也有不少人在除夕之夜听罢钟声之后就去进行“初诣”的。“初诣”就是在新年之始前往神社寺院参拜神佛,祈愿一年的幸福的一种活动。
七草节
阳历一月七日。早在平安时代(大约一千年前)就有一种习俗,即在正月的“子”日到原野去进行子日野外春游时采回嫩叶熬成汤来喝,据说喝了这种汤可医治百病。这种习俗以后逐渐固定在正月七日,但最初仍按阴历计算,因此到正月初七(阴历)原野上已百草萌芽,可采到春天的七种草,即芹菜、荠菜、鼠曲草、繁缕、宝盖草、草、油菜。回家后切碎放到皱里,但现在一般只在粥里放一点青菜或荠菜。但东京近郊还有人家在做七草粥时举行仪式的。举行这种仪式时在小木桶上放置一菜板,放上七草,面向“惠方”手持研磨用的木棒、饭勺、专门做菜用的长筷子随着歌曲的旋律反复地打碎,熬出七草粥。
开糕镜
阳历一月十一日。从前男子和女子分别向铠甲和镜子供上供糕,这称为“铠饼”和“镜饼”,然而今天在正月期间供在专用于陈设花草、悬挂书画、供奉神佛的壁龛中或其他的放的供糕一般叫做“镜饼”。到了开镜这一天,把供在壁龛等地方的“镜饼”拿下来用手掰成小块然后做煮或放入小豆粥中。在日语中,掰开“镜饼”的“开”与运气大开的“开”是同一个词,因此以此象征将来运气大开,有取吉利的意思。
成人节
阳历一月十五日,这是站后新规定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向在过去一年中满二十周岁的青年男女祝福。这是具有社会意义的节日,全国各地都举行祝贺仪式。满二十岁的青年举行仪式后,表明已经成成年人,在社会上开始享受成年人的待遇。就其本人来说,也意味着必须要对社会承担义务和责任。
节分
二月,立春的前一天。立春的前夜,家家熄掉电灯,住宅正门,窗户,厨房门四面敞开,家长回孩子们一边撒炒黄豆,一边喊“鬼出去,福进来”,躯赶家中的邪气,引进福气。然后吃掉比自己的岁数多一粒的炒黄豆。近来,有些寺院或神社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装扮撒豆子的男人,在白天举行盛大的撒豆仪式。由于最近人们逐渐认为撒黄豆是一种纯粹的迷信,而且浪费较大,因此一般家庭不再撒豆了。
初午
阳历二月的第一个午日。由各地专祀五谷之神的“稻荷神社”举行祭典。供品是油炸豆腐。稻荷神社的小祠堂前安放一对坐着的白狐,说它们是稻荷神的使者。
桃花节
阳历三月三日,这是女孩子的节日。约二月二十日前后至三月七日家中设置五阶至七阶的梯形台子,上面供上一些娃娃。到三月三日合家聚在这个台子前喝糯米酿制的甜米酒,吃点心,如艾草年糕,和肴馔,主妇女孩子茁壮成长。有的家庭里还举行小型联欢会欢度佳节。
彼岸
彼岸一词来自佛教。每年春秋各一次,共两次。春天的彼岸是以春分之日为中心,秋季的彼岸是以秋分之日为中心前后各三天,也就是说每次“彼岸”均为七天时间。“彼岸”的第一天人们开始缅怀先人。寺院要举行“彼岸会”,家中则设置神佛的牌位,供上香和花还有团子和豆沙馅糯米饭团。然后前去墓地扫墓,扫墓时也要供香和花。每年春秋两次的“彼岸”对于每个家庭来说是重要的活动。
花节(花祭)
阳历四月八日。是纪念佛教始祖释迦牟尼诞辰的日子。在这一天各个寺院都在“花御堂”里供上乘坐白象上的释迦牟尼像,前来参拜的人们把“甘茶”浇洒在释迦牟尼身上以示祝福。参拜的人群中有专由儿童们组成的队伍使“花祭”充满了生气。
赏花节
观赏樱花没有固定时日,因各地樱花盛开时期有所不同,约在三、四月间。日本人酷爱樱花,视樱花为国花。自古以来,一提及“花”即指“樱花”而言。且每年一到仲春,花讯就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樱花遍布日本列岛,因而一到赏樱季节,由南至北,全国各地均可依次赏花。人们赏花时往往合家一起到樱花盛开的公园、山野、湖边、河畔等去春游、赏花。
儿童节
阳历五月五日与端午节重合,也叫“菖蒲节”,这一天也称作“男孩节”,站后改为“儿童节”。由于女孩子们有三月三日的“桃花节”,因此五月五日人仍是以男孩子的活动为主。有男孩子的家庭在屋里供武士偶人或钟馗,在院子里的旗杆上升起鲤鱼形旗和风幡。钟馗传自中国,传说他可除家厄去病魔,鲤鱼则象征男孩子们象鲤鱼那样生动活泼,茁壮成长。在这一天里,学校还往往给孩子们举行小型运动会或各种形式的集会。由于这一天也是端午节,因此也吃粽子和有糯米面做成的豆沙馅甜食。端午节在中国本来是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但在日本已经纯粹风俗化,没有这种含义。
母亲节
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规定为母亲节。按照习惯,母亲尚健在者胸前佩带红色的石竹花,母亲已逝世者胸前佩带白色的石竹化,以表示对母亲的感谢之情。
七夕节
“七夕节”是根据来源于中国的牛郎织女的传说而成的。在中国本是阴历七月初七的,但现在在日本已经完全改为阳历的七月七日。在一些古书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描写,即在七夕之夜,仰望着夏夜的星空吟诗咏歌,而今天则在一种小竹子上系上彩纸和用纸叠或剪成的各种手工艺品,根据各人的爱好祈愿自己的诗歌、书法、缝纫或音乐等不断取得新的成就。由于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为了开始中元节大贱卖,在七夕前几天商店林立的街道就以小竹子和彩纸装饰门面,布置得十分豪华,热闹非凡。七月十五日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在日本称之为“中元节”,是祭祠祖先的亡灵的日子。此时亲戚间互送祭祠品。因而后来形成了在亲戚,朋友之间互送礼物的习惯。这种礼物称为“中元节礼物”。商店趁此机会以“中元大拍卖”来吸引顾客购买礼品。
盂兰盆节
自阳历七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期三天。“盂兰盆节”本来来自佛教的“亡灵祭奠”,是专门祭祠亡灵的日子。日本人非常重视这个活动,把它放在与正月同等的地位。在外地工作的人一般都要请假省亲。在十三日,在家中的客厅上设一灵堂。请来僧侣,供养祖先之灵。迎接家族中先人的灵魂归来。十六日是送灵之日。有些地方还保留着在迎灵、送灵时在家门口焚烧麻杆的习惯。临近河海的地方,在送灵时还要把供在灵堂的供品和灯笼放在水中任其漂流,这称为“放河灯”。由于“盂兰盆节”正是盛夏,因此多在寺院或广场临时搭起阁楼,人们一边乘凉,一边围着阁楼伴随着笛声和鼓点子,悠然起舞,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盂兰盆舞”。
中秋节
在阴历八月十五日的傍晚,人们在便于赏月的地方安放好小桌子,等待一轮圆月从东方升起。小桌子上放一个花瓶,花瓶里插着秋季的“七草”,即绿叶胡枝子,甜根子草,葛麻,瞿麦,黄花龙牙,牵牛花,泽兰,并供上秋天收获的各种果实等如葡萄、苹果、柿子、栗子、甘薯等和十五个米面团子。赏月最能使人产生风流雅兴,因此很多家庭都把赏月做作为陶冶性情的好机会。
七、五、三节
过去依照惯例,无论男女,一到需岁三岁,就在该年的十一月十五日进行留发仪式在奖户时代绘制的图画里,有留着圆形或轮形头发的儿童,他们多半就是作完留发仪式的儿童。男孩子到了五岁要进行“着裙仪式”,女孩子到七岁要进行“带解仪式”今天的“七、五、三仪式”就是在这些固有的习俗基础上,内容稍加变化而成的。现在,一到这一天,孩子们就身穿新衣,由父母二人或母亲一人领着,前往参拜氏族神,感谢自出生以来所受的恩惠,祈愿日后的成长和健康。还有买一些红色和白色的棒糖,据说吃了这种糖就会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腊月
这虽不是节日,但也值得介绍一下。腊月是十二月份的别称,意即到了年终,人们东奔西跑,忙得不可开交。到了这个月份,商店里顾客盈门,异常热闹。在习惯上,“腊月”与“中元”一样,人们趁此机会向受过恩惠的人赠送致谢的礼物。在日本,盛行邮寄贺年卡,一般在腊月十五日之前就作为特别投递邮件寄出贺年卡,可保证在元旦的早晨投递到收信人的手中。
圣诞节
阳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其前夕称为圣诞夜。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庆祝耶稣诞辰的节日,在欧美,从十二月二十四日晚至第二年的一月六日之间被称为圣诞节期,是一年中最欢乐的节日。在日本对一般民众来说圣诞节基本上已与宗教相分离,成为一般人的节日。在这天晚上,人们纷纷赠送圣诞节贺卡和圣诞节礼物。有些人还邀请亲戚和自己熟悉的亲友到家里欢度圣诞前夕。
多少追加点分阿
㈧ 日本的节日风俗
1、男孩节
每年5月5日是日本的男孩节。人们会飘扬鲤鱼旗欢迎男孩节,期待儿童健康成长。为了保佑家里男孩的健康和幸福,日本家家户户都会用纸或布做彩色鲤鱼状的丝带,然后把这些丝带串在竹竿上,系在金风车上,挂在屋顶上。
这是因为日本人认为鲤鱼是最具精神和活力的,希望家里的男孩都像鲤鱼一样,所以这一天又被称为“鲤鱼日”。
2、成人节
日本的成人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成人礼仪。日本古代成人礼仪受到中国“皇冠礼仪”的影响。所谓“皇冠礼仪”,是指成年男子所持的一种皇冠礼仪。从加冕之日起,皇冠就被社会公认为成年人。日本仿效中国旧的礼仪制度,于天武十一年(公元683年)开始实行皇冠制度。
根据中国古代阴阳学说,甲子、宾阴吉日被选为皇冠日,特别是第一个月。
3、海之日
海之日是日本的法定假日之一。这个节日成立于1941年,自1996年以来一直是国庆节。日本四面环海,为了感谢海上的恩惠,祈祷成为一个繁荣的海洋国家。2003年(平成15年)祝日法改正(Happy Monday制度)后,其日期改成7月的第三个星期一。
4、天皇诞生日
天皇诞生日,是日本的法定节假日之一,是庆祝今上天皇(在位中的天皇)生日的日子。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称为天长节,后改为天皇诞生日。现在,节日当天于皇居会有一般祝寿仪式。
5、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指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或亡人节、七月半等。
㈨ 日本节日风俗有哪些
一、见面的礼仪
日本是个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互相问候,比如"你好、再见、请多关照"。在日本人之间,传统的打招呼方式是脱帽鞠躬,一般相互之间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礼,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鞠躬弯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你们的亲密程度。鞠躬越低,越表示你尊重他。对于外国人不要求一定这样做,可轻轻点点头就可以了。见面时,一般都是由别人来介绍你,自己介绍自己是被认为不礼貌的,即使是在大型的聚会。
二、赠送礼物的礼仪
在日本赠送礼物是很平常的,只要到朋友家做客,或者出席朋友的宴请,总是随手带点礼物,礼物不需要昂贵,可带一些小饰物、钥匙扣、质量好的巧克力和小蛋糕等等,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这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习惯。不过赠送的礼物要讲究包装,有时候比礼物还重要,一件礼品不管价值如何,往往要里三层外三层的用包装纸包得严严实实。礼品包装纸的颜色也有讲究,黑白色代表丧事,绿色为不祥,也不宜用红色包装纸,最好用花色纸包装礼品,礼品包装之后再系上一条好看的缎带或纸绳。土特产品、手工艺品、有实用价值的礼品都是让人喜欢的礼物。
互赠礼物在日本文化里占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经常携带一些小礼品在身上,以备在收到礼物时可回赠给对方。另外当你外出回来,最好带些当地的纪念品(约价值2-5美元左右)给朋友或同事。要注意的是,赠送礼物时,不要赠送"梳子",也不要随便将梳子借给他人用,因为日文中的"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不要赠送白色的花、百合花、茶花和荷花,因为这些花跟葬礼有关。最好也不要送盆栽植物,虽然有些盆景会接受。送礼时要送单数(除了9外),而且"4"也是忌讳的。在收到礼物时不要马上当着客人的面打开,以免引起尴尬。
三、脱鞋的习俗
在日本,进入室内时,都要求脱鞋,换上拖鞋,以便保持室内干净。到日本人家里做客,客人更要主动脱鞋,自觉地换上主人准备好的拖鞋,进大门、上厕所、进厨房和去阳台都要分换专用的拖鞋,但进入到塌塌米房间时,就只能穿着袜子进去,所以记得穿干净、没有异味的袜子。
四、饮食礼仪
在日本,开始用餐之前要说"我要开始用餐了(itadakimasu)",在吃完后要说"谢谢您的款待(gochisosama) (deshita)"。在用餐时,经常使用到筷子,不过使用时要注意的是,在任何场合,都不要将筷子垂直插在米饭中,这样做被视为不尊重,只有在葬礼时才这么做的。用餐完毕,要把筷子横放在盘子上或放回到筷子盒。还不能用你的筷子夹菜给别人,或用筷子指向其他的东西或人、移动盘子或者碗、在空中停留太久,或者随意摆弄它。如果筷子已经使用了,那么就要用筷子的另一端从共用的盘子取食物到自己的盘子中。第一次与人见面时,要用双手捧着酒喝,吃东西时,要把胳膊抬高过桌子。
敬语可以这样学日本人喝什么酱油
新增网络日语能力考课程10套
在日生活,省钱妙招
时尚英语-美式生活
在日留学生的生活情况一览
在日使用ATM机和信用卡的技巧
国外80后和国内80后的生活PK
2009年,50招翻新你的生活
跟朋友或同事去吃饭,别人没吃的时候,不要自己独自先吃东西,这样被视为失礼。另外每个人都要轮流给别人倒水,不要只给自己倒水,这是不礼貌的。如果喝好了,就把自己的杯子斟满,表示你不需要水了。另外,外出吃饭的帐单大家应该平分的。在餐馆和酒店吃饭不需要给小费。
五、淋浴的习俗
日本人洗澡不仅是为了洗净身体,而且是将身体浸在浴池或大澡盆里,慢慢地暖和身体,放松心情的一种习惯。当住在日本人的家里或到公共浴场沐浴时,要特别注意,擦洗身体和去除污垢都在浴池外面进行,不要把肥皂或沐浴露放在大澡盆或浴池里。浴池里的热水可以加温,当热水减少时,可以再添水加温。非常亲近、互相信任的几个朋友会进同一个浴池,最后一个人洗完澡后,要放掉浴池里的水。
·抽烟要在规定的地方抽(走路抽烟,在一些地方可能会被罚款)。
·站在自动扶梯的左边,排队要站在队伍的后面,即使你很着急到你目的地(紧急情况下才能插队)
·过马路时,左右看,并走人行横道。
·避免在火车或巴士上使用手提电话。
·在日本,汽车是靠左行使的。要站在黄线外等候火车,遵守先下后上的规定。在火车上给年老的人让座。
·不要在别人面前接吻、嚼口香糖。
·不要在公众场合大声说话、走路时不要抽烟。
㈩ 日本本土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1、元旦(1月1日)
以前的日本和中国一样,是以农历正月为春节。明治维新后,日本将新年重新定为阳历的1月1日。元旦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庆日,跟中国春节一样,日本元旦会全国放假,各行各业关门歇业,长街深巷彩灯高挂,家家户户欢度节日。在这天,无论是公司店铺还是家居的门上都挂起象征辟邪“门松”,张贴吉祥的“贺正”彩图,家里或店铺内供起圆塔形的“镜饼”——象征圆满富庶。大家穿戴整齐(女性则多着艳丽飘逸的和服)到家附近的神社参拜,祈祷一年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