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妃子住的地方叫什么
‘壹’ 古代妃子们住什么宫殿
皇妃子住的地方分为东宫、南宫、西宫、北宫之分,不同的品级不同的身份对应居住不一样的宫殿。以东宫西宫南宫北宫为例:
1、东宫主宫:东宫是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
(1)古代日本妃子住的地方叫什么扩展阅读:
后宫嫔妃等级决定了相对应的居住宫殿,依次是:皇后;正一品:贵妃、淑妃、贤妃、德妃;从一品:夫人;正二品:妃;从二品:昭仪、昭媛、昭容、淑仪、淑媛、淑容、修仪、修媛、修容;正三品:贵嫔;从三品:婕妤;正四品:容华。从四品:婉仪、芳仪、芬仪、德仪、顺仪;正五品:嫔;从五品:小仪、小媛、良媛、良娣。
妃子穿着等级:皇后穿着金黄+所有的颜色;侧后穿着明黄等颜色,除正红色;皇权御尊贵妃穿着荧黄等,除正红色,明黄;正一品至御三品穿着杏黄色,除正红,明黄,莹黄;正四品至御六品穿着鹅黄,除正红及以上;从一品至庶五品穿着淡黄色,除正红及以上;正七品至从十一品穿着宝蓝色,除正红及以上;庶十一品至庶十七品穿着靛蓝,除正红及以上。
‘贰’ 古代妃子住的宫叫什么名字
皇上居住:
乾清宫:养心殿、昭宣殿、春宵殿、西暖阁
------------------------------------------------------------------------
后妃居住:
东六宫:
延禧宫—奢香殿(主位)
—翩然殿(侧位)
配殿:晗湘楼、邀月阁、婉华斋、榭诺轩
未央宫—伊雪殿(主位)
—墨言殿(侧位)
配殿:紊汐楼、宣颜阁、穆德斋、素心轩
钟粹宫—凝尹殿(主位)
—流馨殿(侧位)
配殿:瑶光楼、仪柔阁、惜云斋、惠竹轩
甘泉宫—韵岚殿(主位)
—承阳殿(侧位)
配殿:羽兰楼、丹阳阁、丽璟斋、怡姝轩
毓秀宫—舞澜殿(主位)
—倾阳殿(侧位)
配殿:听雨楼、紫烟阁、凌雪斋、落梅轩
棠鸿宫—念妘殿(主位)
—晨曦殿(侧位)
配殿:萦碧楼、安荷阁、绫琅斋、媞水轩
西六宫:
莆熙宫—菁鸾殿(主位)
—烟池殿(侧位)
配殿:芷清楼、饮笙阁、漓雨斋、嫦欣轩
掖庭宫—沁心殿(主位)
—曼樱殿(侧位)
配殿:寒苑楼、茗画阁、芙蓉斋、寒心轩
翊坤宫—扇颜殿(主位)
—含元殿(侧位)
配殿:沁瑰楼、映容阁、玉兰斋、语德轩
咸福宫—紫茗殿(主位)
—纤云殿(侧位)
配殿:展澜楼、锦瑟阁、诗韵斋、绣燕轩
凤钗宫—依鸾殿(主位)
—露蝶殿(侧位)
配殿:翎雪楼、陶然阁、桦荫斋、静月轩
漪澜宫—沫轩殿(主位)
—洺玥殿(侧位)
配殿:嫣然楼、薨熹阁、璧薰斋、蔷苑轩
‘叁’ 古代妃子,公主,王妃,皇子,太子等住处。急需!!
每个朝代都不一样,有些也不是很清楚,说一下资料比较全的比较明清时期的吧!
妃子
妃子住的是东六宫(景仁宫、钟粹宫、承乾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和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咸福宫、长春宫、启祥宫)
太子
明朝时太子住在东宫,东宫名叫端本宫。
清代时康熙的太子(允礽)住在毓庆宫。康熙后面从雍正开始实行秘密立储制度,秘密写出所选皇位继承人的文书,一份放在皇帝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皇帝秘藏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宣布皇位的继承人。也就是讲皇帝在位时除皇帝谁也不知道继承人是谁,也就无所谓皇太子了。
皇子公主
明朝时年幼未封爵位的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和母妃住在一起,皇子成家或封爵位后要搬出紫禁城,在皇宫外有自己的府邸,公主出嫁后会有公主府,同驸马住在一起。
清朝时,年幼的皇子和未出嫁的公主由嬷嬷照顾,住在南三所(也叫阿哥所),清宫规定皇子是不可以轻易和生母见面的(平时一般由皇后或养母代养)。而被封爵位长大的皇子和出嫁的公主同明朝一样会在皇宫外有自己的府邸,不再住在皇宫。
王妃
明清的王爵都有自己的府邸,府邸以自己的封号取名,比如恭亲王,他所住的王府便叫恭亲王府,王妃随王爷一起住在王府。清朝时亲王府的正殿叫银安殿。
‘肆’ 古代妃嫔居住的宫殿的名字 越多越好
长门宫、昭阳殿、明光殿、未央宫、太液宫、长乐宫、凤阙殿、披香宫、长信宫、清暑殿、玉堂、平乐苑、上林苑。差不多就这些了,还有一个宣室,是在未央宫内。
清宫分前后两大部分,前面的 部分包括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以及文华殿、武英殿等,是皇帝和百官议事办公的地方,叫做“外朝”。“内廷”,即后宫,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的宫殿。其中包括皇帝的寝宫乾清宫,皇帝结婚用的寝宫叫坤宁宫,以及在这两个宫殿之间的交泰殿,合称为“后三宫”,这就是民间传说的“三宫”。在这三宫的两边有门通到东“六宫”(斋宫、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西“六宫”(储秀宫、翊坤宫、永寿宫、长春宫、咸福宫、重华宫)。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三宫六院”。如,清顺治帝的董鄂妃就住在东六宫的承乾宫。慈禧太后那拉氏就住过西六宫的储秀宫。
‘伍’ 古代后宫妃嫔住处
嫔妃的住处有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等。
1、永寿宫
永寿宫是一座明清宫殿建筑。属于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翊坤宫南面,太极殿(原启祥宫)东面,是后宫之中离养心殿最近的一个宫。
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乐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更为现名。清朝顺治十二年(1655年)、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都曾重修或大修,但仍基本保持明初始建时的格局。
永寿宫为明代妃嫔、清代后妃所居之处。明孝宗的母亲孝穆纪太后曾在这里短暂居住,后突然暴死,成为明宫疑案之一。
后因乾清宫发生火灾,万历皇帝也曾住此宫,并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在此召见大学士申时行等人。崇祯十一年(1638年),因国内灾情异象屡屡出现,皇帝在此宫斋居。
顺治皇帝恪妃,干隆帝孝仪皇后,嘉庆帝如妃曾在此居住。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崩,崇庆皇太后,即孝圣宪皇后居永寿宫,干隆皇帝居乾清宫南廊苫次,并诣永寿宫问安。
清代的永寿宫因为距离慈宁宫、养心殿最近,所以屡次作为筵宴场所,在公主下嫁时宴请女眷。干隆三十七年(1772年)和硕和恪公主下嫁、干隆五十四年(1789年)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均设宴于永寿宫,而且还设了中和乐器,演奏营造喜庆的气氛。
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2、翊坤宫
翊坤宫是明清宫殿建筑之一。位于故宫西路开放区。曾是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二进院格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始称万安宫,明嘉靖时改称翊坤宫。
清沿用明朝旧称。清代曾多次修缮,光绪年间为庆慈禧五十大寿,将此宫与储秀宫打通,形成四进院的格局。现为宫廷生活原状陈列。
3、储秀宫
储秀宫,北京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是始建于明代的宫殿建筑,明清后妃居住地。储秀宫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前出廊。
檐下斗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东、西配殿分别为养和殿、缓福殿,均为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后殿丽景轩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东、西配殿分别为凤光室、猗兰馆。
清咸丰年间,孝钦显皇后(即慈禧太后)入宫后曾居住储秀宫后殿(今丽景轩),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朝退位后,婉容曾居住于此,并在装修陈设中融入西洋元素。现为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时期的原状陈列。
4、咸福宫
咸福宫是始建于明代的中国宫殿建筑,属于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为后妃所居,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咸福宫。
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虽为后妃居所,但仍有皇帝在此居住。干隆年间,便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
干隆驾崩后,嘉庆帝住于咸福宫守孝同年十月才移居养心殿。此后咸福宫一度恢复为妃嫔居所。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丰皇帝住于咸福宫为道光皇帝守孝,守孝期满后仍经常在此居住。
5、长春宫
长春宫,故宫内廷西六宫之一,位于太极殿之北,咸福宫之南。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名长春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永宁宫,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复称长春宫。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后又多次修整。咸丰九年(1859年)拆除长春宫的宫门长春门,并将后殿太极殿改为穿堂殿,咸丰帝题额曰“体元殿”。长春宫、启祥宫两宫院由此连通。辛酉政变后,慈禧慈安两宫太后居于此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永寿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翊坤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储秀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咸福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长春宫
‘陆’ 古代后宫的女人居住的地方分别叫什么
唐朝后宫体例最为完备,试以此为例
外宫:
含元殿:帝接见朝臣、处理奏折之处
华清宫:温泉汤池、宫妃侍寝前必至
内宫:
慈寿宫
龙乾宫
凤仪宫
公主:翊坤宫(尔琴堂 辰弈堂 墨书堂 锦画堂 盼夏榭 水云榭 妙波榭 南莲榭)
宫妃:
懿鸢宫:桃夭殿(宸妃)水然阁 春禧阁 访瑜阁 勾玉小筑 兰薰楼 桂馥楼 摘星楼
麟趾宫:嫦曦殿(贵妃)连玥阁 吟霜阁 啭音阁 晚清小筑 沐梓楼 雪莹楼 依雪楼
关雎宫:汀兰殿(淑妃)雅歆阁 萱若阁 丝音阁 乍雨小筑 凌紫楼 凝霜楼 绛雪楼
露华宫:雪晗殿(德妃)醉薇阁 秋梧楼 曼音阁 琼牵小筑 韵寒楼 温研楼 湃雪楼
棠梨宫:清芷殿(贤妃)流霜阁 望春阁 倾音阁 流光小筑 菱荇楼 凝紫楼 茹雪楼
长乐宫:昭阳殿(夫人)栖云阁 轻云阁 夜云阁 撷芳小筑 婵月楼 怡月楼 拢月楼
未央宫:柔仪殿(夫人)缈云阁 醉云阁 惜云阁 鸣沅小筑 皓月楼 印月楼 凝月楼
建章宫:锦瑟殿(夫人)忆云阁 碧云阁 幻云阁 碧落小筑 问月楼 映月楼 隐月楼
华穆宫:静怡殿(妃)灵妍阁 凝辉阁 悦涟阁 存菊小筑 蓼风楼 颐和楼 雪孜楼
碧笙宫:莹穂殿(妃)兰若阁 镜清阁 丽舒阁 浣莲小筑 映波楼 凝叶楼 菡梦楼
栾静宫:胭冉殿(妃)清晏阁 纤羽阁 云意阁 容歆小筑 觅初楼 宁微楼 筱紫楼
霓裳宫:娇韵殿(妃)福熙阁 阅微阁 陶然阁 玉笙小筑 蝶梦楼 芸染楼 清翎楼
清延宫:苓堇殿(妃)琅嬛阁 絮扉阁 娩冰阁 云绘小筑 揽霞楼 风舞楼 紫舒楼
聚荷宫:绛云殿(妃)粹薇阁 墨津阁 碧痕阁 薰风小筑 惠芊楼 幽梅楼 怀薇楼
灵犀宫:曦和殿(昭仪)萦碧轩 兰若轩 流盈轩 沁素小筑 惜灵苑 梦易苑 依萱苑
如沁宫:犹蕊殿(昭容)映晨轩 芷箐轩 昕雪轩 杜芷小筑 岚茵苑 霁疏苑 拟芍苑
亦雅宫:初瑶殿(昭媛)宝韵轩 翩若轩 溯盈轩 蜀锦小筑 缇芜苑 枕烟苑 雯姰苑
琏心宫:以寒殿 语莺轩 诗絮轩 斜阳轩 月钿小筑 涵枫苑 含春苑 暮夕苑
沐阳宫:南薰殿(修容)绿绮轩 漱玉轩 毓灵轩 艿霁小筑 浅悠苑 漾若苑 琴颂苑
姽婳宫:漪兰殿(修媛)锦华轩 悦蝶轩 绘雅轩 云璧小筑 漱凌苑 芮泠苑 宛澈苑
琉姿宫:夕颜殿(充仪)瑬雨轩 雩晓轩 珑烟轩 修语小筑 岚欣苑 淳怜苑 盼萍苑
剪冰宫:幼晴殿(充容)昕沫轩 洛裳轩 秋水轩 湘染小筑 凝雁苑 元柳苑 卿语苑
雪弥宫:空萱殿(充媛)旖霞轩 玉昭轩 潇湘轩 弄玉小筑 蘅芜苑 苒惜苑 贤音苑
内廷:
储秀宫:秀女住处(无诏不得外出)
仪元殿:秀女殿选处
重华宫:冷宫
‘柒’ 古代妃子的住处叫什么名字
坤宁宫 在明代,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
钟粹宫 明代为妃嫔所居,曾一度为皇太子宫。清代为后妃居所。恭亲王奕昕的生母静贵妃、咸丰帝慈安皇后、光绪帝的隆裕皇后都曾在此居住。
景阳宫 明代为嫔妃所居,明神宗皇帝的孝靖皇后曾居此。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后改作收贮图书之所。
承乾宫 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琳贵妃、佳贵人,咸丰帝云嫔、婉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永和宫 一直为妃嫔所居。雍正帝的生母德妃、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光绪帝的瑾贵人都曾在此居住。
景仁宫 一直是历代贵妃的居住地,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康妃、康熙帝的孝懿仁皇后、干隆的生母禧贵妃、咸丰帝的琬贵妃、光绪帝的珍妃等曾居住于此。
延禧宫 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太极殿 (启祥宫) 明万历年间,乾清、坤宁两宫火灾,神宗朱翊钧曾暂居启祥宫。逊帝溥仪出宫前,同治帝瑜太妃曾居太极殿。
长春宫 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宫殿。明代天启皇帝的妃子李氏,清代干隆皇帝的孝贤皇后曾在这里住过。晚清时,同治皇帝亲政后,西太后也曾在这里居住。
咸福宫 为后妃所居,前殿为行礼升座之处,后殿为寝宫,干隆年间改为皇帝偶尔起居之处。道光帝琳贵人(庄顺皇贵妃)、成贵妃、彤贵妃、常妃等都曾在此居住。嘉庆和咸丰年间还曾一度作为皇帝为先帝守孝之地。
永寿宫 为历代后妃所居之处。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恪妃,嘉庆帝如妃、干隆帝生母禧贵妃都曾在此居住。干隆年间和恪、和孝两位公主下嫁还曾在此设宴。道光中晚期,外侮内患日盛,而朝廷内部一味讳饰,将各疆吏密奏匿于永寿宫。光绪以后,此宫前后殿均设为大库,收贮御用物件。
翊坤宫 是明清两代后妃居住的地方。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每逢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接受妃嫔们的朝拜。光绪帝选妃也在此举行。
储秀宫 意思是“内藏后妃秀美如花”,是慈禧太后初入宫居住的地方。
‘捌’ 古代所有妃子住的寝宫都叫什么名字啊从皇后到婕妤!
只能简单的回答,各朝各代并不一样,婕妤这一称谓,从西汉到宋才有而且级别还是有区别。皇宫内宫分三宫六院,中宫是给皇后居住的,其余妃嫔按照等级,与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宫。从建筑布局来看,是按照古代所谓“前朝后寝”的规制,外朝为“大内正衙”,内迁即所谓的“三宫六院”。皇后居中(坤宁宫)。东、西各有六宫(皇害内建筑多以九为建制,这里用六不用九,显然是符合“后立六宫”之说),但是,究竟有多少后妃,各朝皇帝各有不同。
以清朝为例,后妃定制为8个等到级,数额是“皇后1名,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定数共14人。有牌位,分居东、西六宫居住。嫔以下还有3级,称:贵人、常在、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害。虽然后妃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照章行事。如康熙帝的后妃至嫔5级中就有33个之多,贵阳市人以下的还不在其中。皇后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其他贵阳市妃、妃、嫔娄管子从来与规定数符,有多有少。清朝前期多,后期少,如康熙十六年一次就封了解个后,1个贵妃,7个嫔,而到清晚期的光绪皇帝,只有1后2妃。
宫内职称编辑
是古代皇宫对妃子的称呼,类似贵妃等,是一种称谓。
周朝:《周礼》记载:天子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
秦:八级:王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
西汉:经几朝皇帝修订,后宫名号有十四等级:昭仪、婕妤、婧
婕妤
娥、容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无消。
东汉:只有四级:贵人、美人、宫人、采女。
三国魏:妃嫔名号十二级:贵嫔、夫人、淑妃、淑媛、昭仪、昭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美人、良人。
晋:开始复古,沿用《周礼》体制,三夫人:贵嫔、夫人、贵人;九嫔:淑妃、淑媛、淑仪、修华、修容、修仪、婕妤、容华、允华;其下是美人、才人、中才人。
南朝宋:贵妃、贵嫔、贵姬为三夫人;淑媛、淑仪、淑容、昭媛、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为九嫔;婕妤、容华、充华、承徽、列荣为五职;其下还有美人、才人、良人。
南齐:贵妃、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仪、淑媛、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嫔;其下还有美人、中才人、才人。
南梁与陈相同
北魏:左昭仪、右昭仪、三夫人、三嫔、六嫔、世妇、御女若干,没有记载具体名号。
隋朝:独孤皇后死后才制定后宫名号体制,贵妃、淑妃、德妃为三夫人;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为九嫔;婕妤十二人及美人、才人十五人为世妇;宝林二十四人、御女二十四人、采女三十七人共称女御。
唐朝: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惠妃为夫人;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以上各一人);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宝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1]
宋朝:没有一定的体系,特别是宋徽宗,创造了许多古怪的称号。一般的情况下初入宫称侍御,有品位即封“郡君”,南宋叫“郡夫人”,递升上去是美人、婕妤、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充媛、充仪、充容、婉媛、婉仪、婉容、顺容、贵仪等等不一;皇后以下等级是妃:贵妃、贤妃、德妃、淑妃、宸妃,一个名号一个人,没有多出来的“妃”(宋高宗的母亲是贤妃,就是后宫第三位,仅次于皇后和贵妃)。
辽:元妃、德妃、文妃、惠妃等,没有级别,以下无名号。
金:贵妃、贤妃、德妃为三夫人,以下与唐朝相同。
元朝:蒙古人不学汉人的文字功夫,除皇后外一律称“妃”,没有名号等级,就是姓氏+妃。
古代妃嫔
明朝:跟随元朝风气,朱元璋也不搞文字功夫,名号也只有“妃”一种,只要被“召幸”就可以封“妃”。贵妃、淑妃、贤妃、德妃、敬妃、宸妃、庄妃、虞妃等等,贵妃等级最高,淑妃、贤妃居次,其他的不外乎美好的字眼加个“妃”,没有明确的等级高低。
‘玖’ 古代妃子住的宫叫什么名字
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
1、景仁宫
景仁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景仁宫。清代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
2、承乾宫
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崇祯五年(1632年)八月更名承乾宫。清沿明旧。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略有修葺。宫为两进院,正门南向,名承乾门。
3、钟粹宫
钟粹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钟粹宫,隆庆五年(1571年)改钟粹宫前殿曰兴龙殿,后殿曰圣哲殿,为皇太子居处,后复称钟粹宫。
4、延禧宫
延禧宫为内廷东六宫之一,位于东二长街东侧。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名长寿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称延祺宫。清代又改名为延禧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重修。明清两朝均为妃嫔所居,清道光帝之恬嫔、成贵人曾在此居住。
5、翊坤宫
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翊坤宫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体和殿,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
‘拾’ 古代妃子住的卧室叫什么
以明清时故宫为例,东西六宫每一宫都分别有两个正殿,四个偏殿,和若干耳房。正殿是给地位比较高的妃嫔住的,侧殿是给比较低的嫔妃住的,耳房是给下人住的。正殿分为正屋,东次间,西次间,东梢间(也可称暖阁或里屋),西稍间(也可称暖阁或里屋)。正屋有宝座,一般是妃子召见低级嫔妃受礼用的,东次间西次间一般是用于聊天、书房等用,东稍间西稍间便是卧室。侧殿也如此,正屋是见客人用的,东西里屋是休息睡觉娱乐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