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么没有明治维新
Ⅰ 如果没有明治维新,现在的日本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可能就没有二战,日本的命运可能也会被改写。现如今的日本可能就是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国,没啥值得一提的。
Ⅱ 如果日本没有明治维新
假如没有明治维新,有一点是最可怕的,日本的势力不会渗透到东北和朝鲜,更不会有日俄战争。有个历史事实是,东北在义和团运动之后可是被俄国人完全占领了。往小了说,东北将变成俄国人的领土。永远也要不回来了。往大了说,俄国人会入主中原,这个后果可是很严重的。不是替小日本说话,正是日本的崛起,挡住了俄国人的南下。中华民族以夷治夷,才保住了今天领土的基本完整。保住了再次复兴的希望。另外日本的崛起也刺激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总之,日本的崛起,客观上对中国也是有利的,理性上来讲小日本并非一无是处
Ⅲ 为什么明治维新成功了,戊戌变法失败了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变法的共同点,日本的明治维新源于当年比较知名的黑船事件,让当时的日本意识到了自己和世界的脱轨以及西洋科技的先进,从那之后日本全国便开始停止闭关锁国,开始改变国家制度,引进工业化迅速崛起。
而中国的戊戌变法则是源于甲午海战失败,清朝政府迫于无奈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土求和之后。当时清朝上下怎么也不敢相信自己竟然会败给曾经一直臣服于自己的日本国。所以当时清朝统治者和各级官僚痛定思痛,决定效仿日本进行变法图强。
两国变法的结果之所以不一样,因为两个变法之间还是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
第一,改革时的国情不同。
日本当时属于幕府时代,通俗的来讲有点像三国时期的曹操统治天下。幕府虽然说只是天皇手下的一个大将,但是手里却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而天皇却是一个傀儡。
当时日本属于军阀混战,乱自割据的时代。日本国虽小,但是在小小日本却有将近300个藩王国。通俗的来讲,统治者没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可以约束整个国家的活动。
▲ 幕府时代的日本
与之相对比的清朝,虽然说当时国家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主义社会,但是清朝的统治还相对稳固,清朝也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统治体系。老百姓虽然有反抗之举,但是都被清朝军队给镇压了,因此中国属于一个比较相对统一的状况。
也就是说,当时中国清朝真正的统治者,对于国家整体的活动有着较高的约束力。当时如果彻底的变法,肯定会触动统治者的利益,所以戊戌变法是在统治者的允许范围内才进行的。
这也说明了,戊戌变法,其更大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者的封建殖民统治,在改革广度以及深度上,肯定有众多制约,不能触及根本。
Ⅳ 为何说日本明治维新其实是非常失败的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如果长期墨守陈规,那么久而久之国家就会失去能力,最终沦为落后国家。而改革被视为一个国家持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因为改革而强大,尤其是近代更是如此。最典型现代认为,日本近代的强大,其实就是明治维新改革所带来的,因此很多人对于日本的明治维新那是非常肯定和膜拜。但是其实日本明治维新改革非常失败,为何这么说呢?原因主要有两点。
因此,很多人都说,如果日本明治维新如果是成功的,那么现在的日本很可能早就是超级大国了。因为日本民族的勤劳和创造力,那也是举世瞩目的。明治维新让日本走了几十年的弯路,让日本的发展误入歧途,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膜拜。
Ⅳ 各位听说过“明治维新”没有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1] 。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历史背景:
幕末危机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掌握大权的德川幕府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外国的传教士、商人与平民进入日本,也不允许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航行的船只。在此期间,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此外德川幕府亦严禁基督教传播[2] 。
在日本明治维新前,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出现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作坊内出现了“雇用工人”制,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了。它的出现,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基础。在商品经济形态的快速扩展下,商人阶层,特别是金融事业经营者的力量逐渐增强。商人们感觉到旧有制度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于是开始呼吁改革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色彩的大名(藩地诸侯)、武士,和要求进行制度改革的商人们组成政治性联盟,与反对幕府的基层农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实力基础。[2]
黑船事件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马休·佩里(MatthewCalbraithPerry)率领舰队进入江户(今东京)岸的浦贺,把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德川幕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史称“黑船事件”(亦称“黑船开国”)。1854年,日本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日美亲善条约》,又名《神奈川条约》,同意向美国开放除长崎外的下田和箱馆(函馆)两个港口,并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德川幕府再度成为日本社会讨伐的目标。日本封建阵营出现分化,中下级武士中要求改革的分子形成革新势力,号召尊王攘夷。革新势力的代表人物有吉田松阴、高杉晋作、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横井小楠、大村益次郎等,主要集中在长州(今山口县)、萨摩(今鹿儿岛县)、土佐(今高知县)、肥前(今佐贺县和长崎县)等西南部强藩。这些藩国在历史上与幕府矛盾较深,接受海外影响较早,输入近代科学技术和拔擢中下级武士都比较积极。
改革派的建立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进攻西方列强船只等。在此期间,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要求,并受到幕府军队与西方列强的严厉镇压,最终失败。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想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于是,尊王攘夷运动演变为倒幕运动。
1864年,高杉晋作起兵夺取了长州藩的政权,此后,长州在木户孝允(桂小五郎)的主持下进行改革,倒幕运动蓬勃发展。
武装倒幕的根据地又称为西南四强藩:长州,萨摩,土佐,肥前。
历史起因
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
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
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
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4]
倒幕运动
1863年6月,幕府被迫宣布攘夷,随之发生了美英荷法四国军舰炮击下关(下关战争),英国舰队进攻萨摩藩(萨英战争)的事件。1865年春,长州藩尊王攘夷派领袖高杉晋作提出开港讨幕的战略,决定不再提攘夷,转向武装倒幕,并与萨摩藩结成秘密军事同盟。与此同时,英国也权衡利害,改变策略,援助倒幕派。幕府方面则投靠法国,于1866年7月发动第二次征讨长州藩的战争。此时人民起义风起云涌,沉重打击幕府。长州藩联合倒幕势力英勇抗击,同年9月迫使幕府撤军。
1867年孝明天皇死,太子睦仁亲王(即明治天皇)即位,倒幕势力积极结盟举兵。11月8日,天皇下达讨幕密敕。9日幕府将军德川庆喜奏请“奉还大政”。1868年(戊辰年)1月3日,天皇发布《王政复古大号令》,废除幕府,令德川庆喜“辞官纳地”。8日及10日,德川庆喜在大阪宣布“王政复古大号令”为非法。1月27日,以萨、长两藩为主力的天皇军5000人,在京都附近与幕府军1.5万人激战(鸟羽、伏见之战),德川庆喜败走江户。戊辰战争由此开始。天皇军大举东征,迫使德川庆喜于1868年5月3日交出江户城,至11月初平定东北地区叛乱诸藩。1869年春,天皇军出征北海道,于6月27日攻下幕府残余势力盘踞的最后据点五稜郭(在函馆),戊辰战争结束,日本全境统一。1877年,西南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是倒幕运动的尾声,也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余波。随着西南战争中萨摩军的失败,由天皇操纵、主导政权的封建军国主义国家建立,标志着日本资本主义革命的结束。
Ⅵ 日本出现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
日本1868年开始明治维新,仅仅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就晋升成为了世界上的工业强国。为什么当时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都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就能成功呢?其实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有他的必然性在里面,下面就为大家简单讲讲日本维新能够成功的三个原因。日本大部分的文化都来自于唐朝,可以说唐朝给了日本一个发展下去的机会。直到明朝日本想要攻占朝鲜,万历皇帝支援朝鲜派兵将日本赶走,至此日本和中国开始断绝来往,一直到清朝亚洲被西方列强所殖民才又恢复了交流。不过这次交流,也成为了让日本更加坚定了维新想法的契机。
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日本维新三大重点原因解析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处于德川幕府时期,当时日本的政治体系还非常落后,天皇手上一直没有实权,全国上下幕府将军的权利才是最大的。不过这也造成了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第一个原因,就是日本的专制统治阶层非常薄弱。当时日本并没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系统,采用的还是分封制,全国领土分封给了两百多个藩主也就是领主。所以中央控制这些领主的能力并不强,如果这些领主大部分都选择倒戈,那日本的最高统领机构将军幕府一夜之间便会被推翻。
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日本维新三大重点原因解析
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当时选官的方法依然是世袭制。底层的官员只能世世代代都在底层,完全没有晋升的机会,中国在宋朝就已经建立了比较公平的科举制,不管你的出身只要你有才华就可以封官加爵,当在日本还不行。所以这样的制度时间长了,对于底层的人来说怨念就会加剧,从而堆积想要反抗的心理。特别是在最底层的武士,每个月的俸禄不是发钱,而是发米,如果想要买东西只能把米卖了换钱,生活的非常困苦,所以广大的底层武士阶层早想推翻这样的体制了。
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日本维新三大重点原因解析
第三个原因是全国土地采用领主分封所有制。普通百姓分不到地不说,就连地主手上的第都不是他自己的。全国土地只能由将军分给各个领主,而且土地不能随意买卖,只能租借,所以让地主们也感到非常不满。地主手上的钱还要往上交一份租金,所以百姓的压力就更大了。所以当时日本不仅是底层的百姓不满意,中层也非常不满意,所以倒幕派的力量才会如此强大,以至于说日本明治维新的过程看似非常顺利,因为得到了全国大部分人的支持。
明治维新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日本维新三大重点原因解析
推翻幕府后,日本维新派每年都会组织很多人才到欧美学习,脱亚入欧就是明治维新的目标。此后日本在短短30年内就完成了现代化改革,成为了当时唯一一位能够跻身西方列强的亚洲国家。
Ⅶ 日本是位于东亚的岛屿国家,日本明治维新是怎么回事
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社会发生了一场大变革。经过这场大变革,日本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变成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这场变革发生在明治天皇在位时期,是以明治天皇的名义自上而下搞起来的,所以叫明治维新。
但是,日本这一次改革又是很不彻底的。封建等级制虽然废除了,但贵族与平民的等级差别依然严重。1872年,天皇颁布征兵令,开始扩建海军,又宣布实行义务教育,向青少年灌输武士道精神。到1874年就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战争,使日本终于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
Ⅷ 甲午战争时日本还没有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从1868年开始,完全结束是1889年,甲午战争则发生在1894年,明治维新已经完成了。
Ⅸ 明治维新的原因有哪些
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 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那么你明治维新的原因有哪些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明治维新的原因,希望能帮到你。
明治维新的原因
明治维新直接原因是什么?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在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日本,有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名明治维新的内部原因是日本内部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发展,倒幕派已经成立。明治维新的外部原因是当时外国列强的目光主要在中国身上,日本被压迫得比较轻松,反倒是当时的中国时刻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么明治维新直接原因是什么呢?
明治维新直接原因是“黑船事件”。“黑船事件”发生在1853年,发生“黑船事件”的相关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当时的美国直接率领着舰队进入了江户的浦贺港,美国方面的将领叫马休·佩里,是一名美国的海军准将。马休·佩里直接将当时的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的信交给了幕府政府,但其实这封信是写给日本天皇的,内容是想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允许美国在日本的港口进行商业买卖。
在马休·佩里到达美国的第二年,日本便与美国签订了《神奈川条约》,给予美国最惠国的待遇,并且一下子开放了箱管和下田两个港口给美国。在《神奈川条约》之后,日本又签订了一系列的丧权辱国条约,而签下这些条约的德川幕府便成为了当时所有阶级攻讦的对象。也就是因为德川幕府的腐朽与无能,中下级武士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改革派,并用“尊王攘夷”的 口号 开始进行武装起义,倒幕运动也正式开始。
明治维新的影响
明治维新的影响有什么?明治维新是发生在日本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中末期的一场社会变革运动,明治维新推翻了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幕府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中央集权的国度,并且在整个日本上进行了一场模仿西方发达国家的去旧革新运动,颁布了许多政策与规定,硬生生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将日本从一个诸藩国林立的毫无凝聚力的国家转变成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工业强国。
明治维新的影响很广泛,首先便是使得日本用极短的时间脱亚入欧,成为能够和西欧众国并肩而立的强国,并且凭借自己的实力逐步废除了在封建时期曾经和强国们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在1895年以及1904年,日本凭借着强盛的国力,先后击败了大清帝国和沙皇俄国,成为大国之一。
但是由于日本改革的不彻底,在其国内仍然有着许多封建社会参与存在,有着难以磨合的社会矛盾,这也是日后日本对其他国家进行侵略扩张的原因之一。《废刀令》的颁布也是使得日本的武士 文化 逐步没落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文化 教育 方面,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向其他先进国家派出了许多 留学 生,待这些留学生回国后,用最先进的语言谈论最先进的事物,这也是日本“文明开化”之风盛行的原因,对原本日本当地的保守思想产生了重大冲击。
但是日本为了加强皇权而使用中央集权制,也使得天皇权力过大,原先藩国的大名仍然在自己的领地中掌有大权,土地兼并以及贸易垄断仍然严重,这也是日本侵略其他国家的原因。
明治维新的目的
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日本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展开了着名的明治维新,只是在幕府政府完全倒台之后,在日本范围内建立的新的规则。那么明治维新的目的是什么呢?
要讲清楚明治维新的目的,首先要先讲倒幕运动 成功 的意义。倒幕运动成功之后,统治日本两百多年的幕府政府彻底沦为了 历史 尘烟,这也意味着日本封建主义社会的完全落幕。那么作为新世界首领的明治天皇,首先要做的便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明治维新的首要改革也是对政体以及权力分布进行了调整。当时的日本政体被明治天皇确定为君主立宪制,并且使用中央集权的方式将全国的权力中心移到自己的手中。
之后,明治维新的主要目的便是放到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当中。为此,明治天皇大力引进西方的工业技术,特地设立了一个叫做工部省的部门来管理 工商 业发展,并且还撤销了当时工商业界的垄断组织和行会制度,以在民间范围内推动工商业的发展。
在 军事 方面和教育方面,日本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和武士道精神,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军国主义思想的灌输。但是总的来说,明治天皇进行所有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能够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化国家,能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潮流中保存日本。再加上日本是个岛国,本身资源也是有限,为了今后的资源掠夺做准备,也是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之一。
Ⅹ 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历史起因
19世纪中叶,日本仍处在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天皇并无权威,大权掌握在第三个封建军事政权德川幕府手中。德川幕府在日本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将日本通向世界的大门死死关上。外国人中仅有中国和荷兰的商人可以在唯一的开放口岸——长崎从事商业活动,国民没有信仰自由。社会生产力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幕府的统治者们却仍在加大盘剥和压榨。随着欧美侵略者的相继入侵,日本又陷入更为深重的民族危机。
国内外矛盾日趋激化,面临重重危机的日本,急需一场革命来摆脱这种困境。不堪忍受幕府统治和外国侵略者压迫的日本民众纷纷要求“富国强兵”。他们拿起武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
2、明治维新经过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政府积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以高征地税等手段进行大规模原始积累,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营企业。与此同时,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推广先进技术;招聘外国专家,派留学生出国,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由于过重的财政负担曾经引起财政危机,80年代初政府把一批国营企业和矿山廉价出售给与政府勾结因而拥有特权的资本家(即所谓政商),以优厚的保护政策鼓励华族、地主、商人及上层士族投资经营银行、铁路及其他企业。80年代中期起,以纺织业为中心,开始出现产业革命的高潮。
十九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萨长土肥四强藩合兵。在伏见·鸟羽战役中战胜幕府军,末代将军德川庆喜被迫奉还大政于明治天皇,从此日本正式迈入资本主义社会。
明治维新剥夺了封建武士阶层的特权,中上级武士因由政府赎买其土地而转化为新的寄生阶级,下级武士却只有破产一途。1877年,西南士族在西乡隆盛的领导下发生叛乱——西南战争是戊辰战争的余波。明治维新毁灭了旧的封建秩序,开创了新时代,无论在日本历史还是世界史上都具有深远的影响。维新主角并非四强藩藩主,而是广大中下级武士和平民。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也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明治政府首先采取“奉还版籍”、“废藩置县”的措施,结束了日本长期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为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此后,明治政府实施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策。富国强兵,就是改革军警制度,创办军火工业,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国之本;殖产兴业,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明开化,就是学习西方文明,发展现代教育,提高国民知识水平,培养现代化人才。
3、历史影响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1644~1911)与沙皇俄国(1721~1917),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