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一个师团多少人
㈠ 二战日军师团有多少兵力
日本投入有62个师团在中国内陆,关东军有58个师团,总数是120师团。 参照1个日本全员师团平均2.2万人,日本前后投入中国战场兵力为264万人。当然实际没有这么多,因为,只要甲种师团是满员的
㈡ 关于二战日军的师团有多少人
师团: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㈢ 日本二战时一个师团有多少人
师团有一等甲类师团二等乙类师团和三等丙类师团,番号10以内的师团都相当当的日本精锐师团。都在中国战场呆过,每个师团人数不到两万人,师团就等于一个军。在今天日本自卫队依然以师团为战术编制单位(世界各国都叫军了)。
㈣ 二战时期,日军编制是怎样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的编制和其他国家的编制存在很大的区别。日本的编制主要以师团为基本单位,虽然日本也有军的编制,但是日本的军一般都是在战时建立,而师团则是一种常设单位。日军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师团,甲种师团的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其次是乙种师团,然后是丙种师团,最后是丁种师团。日本一个师团的人数大约为28000人—10000人之间,不同级别的师团,统辖的人数各不相同。
㈤ 二战日本陆军一个师团多少人。
1:战前的日本陆军常备军一共有十七个师团(称为常设师团),番号依次为近卫、第一至二十师团(内欠第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2: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101-120)。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3:日军要称机械化还差得远,光是有战车不算,还要看其它车辆的配属。日本部队连一般卡车都不多,更不要提其它轮型或履带载具。二战时日军的师团主要是以步兵为主,坦克是按需要临时配置。常设师团的骑兵联队为战车搜索联队,由1个战车大队2个乘车步兵大队1-2个骑兵炮或自走炮中队组成。特设师团的骑兵联队则是清一色的乘车步兵大队称快速打击联队。常设师团为全机械化步兵师团,特设师团则只有所辖的骑兵联队算机械化部队。常设师团的装甲力量来自所属骑兵联队骑兵旅团或战车联队,特设师团一般没有装甲力量。(而后续动员起来的两百多个师团基本上没有机械化力量)
4:日本陆军在最初结构设计上以师团为最大的独立作战单位〔地位相当于我军的集团军〕,而军则是战区陆军的指挥机构。师团与独立旅团没有固定的规模建制,按照用途分类有作战型与治安型两类(作战型师团主要指常设师团和特设师团)。作为日军核心力量的常设师团的基本建制是步兵旅团2个,每个步兵旅团的基本兵力是2个步兵联队,1个师团至少4个步兵联队,战争初期常设师团基本都是4个步兵联队,战争末期一些常设师团的步兵旅团辖5个以上的步兵联队,师团依然只辖2个步兵旅团,但步兵联队数量增加到了10多个。常设师团的配属力量最低配置为师团野炮联队1个,辎重兵联队1个,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1个,最高没有上限。总之,常设师团只有最低基本编制(4个步兵联队加炮兵、工兵、骑兵、辎重兵联队各1)没有统一编制。常设师团的步兵联队从来就没有削减过数量,相反随着战争继续步兵联队的数量还在不断的扩大,常设师团可以分出部分步兵组建其他的特设师团,但本身还会加倍扩充,日军21-30番号内特设师团多数是由独立野战步兵旅团扩充,101-120转现特设师团则是后备役步兵旅团转现役,不管是旅团师团都没有什么标准规模可言,旅团与师团都是战斗群一类的建制,规模大的与规模小的兵力相差10倍都有可能。按规模来看常设师团在1937年兵力都在25000-50000之间,到1945年则是35000-100000,特设师团不算少数几个超级特设师团在1937年为22000(转现师团)-15000人,1945年为35000-9000人(治安师团)。(常设师团是1936年以前非标准建制师团,而且此后再也没有标准过。到战争结束时常设师团兵力更大,第7师团兵力由3万跳到10万,近卫师团从5万跳到了8万,大部分常设师团的兵力都在35000以上,战前各常设师团则是25000-50000人的规模。)
5:1937年日军常设师团的典型编制
第2师团司令部(仙台)
歩兵第3旅团指挥部
歩兵第15旅团指挥部
4-5个步兵联队
师团直属骑兵第2联队
师团直属野战炮兵第2联队
师团直属工兵第2联队
师团直属辎重兵第2联队
(师团的电信兵部队规模不大一般都是大队规模,分别由师 团司令部与工兵联队掌握)
(常设师团的师团炮兵得到军炮兵加强后可达到2-3个野 战炮兵联队/重炮兵联队的规模)
6:日军陆军常设师团本身就相当其他国家军以上作战单位,师团长为中将,旅团为师以上单位,旅团长最少是少将,联队才相当旅级部队联队长为大佐,步兵联队就可以设司令部。按兵力来看日军步兵联队有4000人左右,联队直属炮兵压制火炮4-12门,步兵联队就有独立的步兵,炮兵,反坦克炮部队,工兵,辎重兵,通讯兵,医疗,防疫,化学兵单位,已经具备师与旅的架构,硬说是团也不符合实际情况。步兵联队是日军的基本独立作战单位,师团为最大独立作战单位。步兵大队不属于独立作战单位,因为步兵大队没有完善的后勤支援部队。步兵联队的步兵单位为3000人左右另外1000人为支援部队。(旅团与师团根本没有标准规模可言,大的旅团有30000多人,最大的师团兵力超过10万,与其他国家的师与旅根本不沾边。)
㈥ 日本军的一个师团有多少人,相当于中国什么编制
日本军师团人数随着时期和级别的不同而不同,整体约相当于同期中国的一个军。各个师团人数介绍如下:
一、抗战前期
日军共有17个常设师团,师团人数约为2.5万人。
二、抗战中期
1、甲种师团
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重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
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
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
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总人数约为11000人。
三、抗战后期
1、甲种师团(常设师团),总人数约为2.1万人。
2、甲种师团(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约为1.8万人。
3、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约为1.4万人。
4、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总人数约为1.2万人。
(6)二战日本一个师团多少人扩展阅读:
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它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师团的设置自1886年开始,到七七事变开始前,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之前大正裁军时裁掉了作战不力的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山地师、把大炮拆散用骡马背驮行军的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36门75mm山炮与12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山炮)与一个步兵炮中队(4门50毫米步兵炮),总编制人数为28500人;
一是平原师、用骡马拖行大炮的挽马制,炮兵联队有四个大队(36门75mm野炮与12门120毫米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4门75mm野炮)与一个速射炮中队(4门37毫米速射炮),总编制人数为25000人。
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
骑兵旅团(辖2个骑兵联队与1个骑炮兵联队、1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36门120毫米榴弹炮与12门75毫米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24门150毫米重榴弹炮);
野战(攻城)重炮兵联队(16门100毫米加农野炮)、独立(攻城)重炮兵大队(8门150毫米加农野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36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㈦ 日军一个师团有多少人
一、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二、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两个步兵联队。
三、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辎重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丁种师团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
四、抗战后期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
(7)二战日本一个师团多少人扩展阅读
日军参照旧德国陆军,别出心裁的构建了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的编制体系,并仿效一战美军师的庞大火力与人数,在二战时从结构到规模都显得与众不同。
(1)日军最小的战术单位是分队,相当于中国军队的班和北洋军的棚。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
(2)日军的一个小队,稍稍大于中国军队的排和北洋军的排,一般由7人小队部、三个13人分队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8人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3)日军的一个步兵中队比起中国军队的一个连就已经大出不少了,相当于北洋军的“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有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54人的小队。共181人,步枪139支,轻机枪9挺,掷弹筒9具。
(4)日军一个1100人编制的大队是中队之上的编制,与同期的中国军队相比,它远大于一个营,但又明显小于一个团,处于营团两级之间,相当于北洋军的营。
(5)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12~14门步兵炮,比二战德军要少),一般日军将联队视为团级单位。一个3800人的联队明显大于同时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团,相当于北洋军的“标”。
(6)日军基本的战术兵团是师团(相当于北洋军的"镇"),它是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2旅团(相当于北洋军的"协")、 旅团下辖2步兵联队,另有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参考资料
网络--日军师团
网络--日军编制
㈧ 二战时日军一个师团多少人
日本陆军师承德国第二帝国,与北洋陆军的建制是一样的。
第二帝国的陆军以师作为战略单位,每师1.8万人,其中步兵1.2万人,其他兵种约6千人。而袁世凯创立的北洋陆军,为了节省军费,把其他兵种的兵额也放在步兵人数的编制之内,所以一个满师才1.2万,小于西方一个师的编制。
日军的一个师团,最初完全仿制德国一个师的编制,约1.8万人。但是后来随着战事的变化,作了多次改动,有的扩大,有的缩小,分为很多等级。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
(5)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 1937年以前,日本全国只有20个师团,1-20师团的是老部队,后来多数成为甲种师团,每师团番号的数字加100,即101-120的师团分别是他们的预备役师团,编制与老师团完全相同,但是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多数建成乙种师团,也是战斗力很强的部队。
21-100之间的师团是抗战之后陆续增加的,有的由独立混成旅团扩编,有的是新兵,属乙或丙或丁种,没有一定的规律。
(二)、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以上就是抗战时期日军编制的全部情况了。 (三)、
从日文资料中摘录的日军师团的一些基本情况,由于1944年和1945年(昭和19、20年)日军大肆扩充番号,实在太多(最大的号到355,不过161后就开始大量跳号),所以暂且先摘这些)
师团种类基本上是按该师团最后的情况算的
除了步兵师团,还有4个战车师团,4个高射师团,13个航空师团
步兵师团除了挽马、驮马、机械化师团外,昭和17年以后还编了一些警备师团,昭和19年以后又编了几个岛屿防御、沿岸配备师团,以及所谓的挽驮混成师团,昭和20年的时候还编了一批叫做起动打击师团
另外,日军每个师团还有自己的代号
比如第1师团是玉,第2师团是勇,第3师团是幸
那时侵华日军的编制最高的级别似乎应该是 军
辖几个师团(3、4个)如:11军。不过,日军的“军”的最高首长不叫“军长”而叫“司令官”,我记得11军司令官似乎是阿南唯亟中将
。日军的这种“军”似乎大体相当于国民党军队的“兵团”,而师团相当于“军”,旅团相当于“师”,联队相当于“团”,大队相当于“营”,中队和小队分别相当于“连”、“排” 军衔依次为:军司令官-大将或中将(大将很少);师团长-中将或少将(少将比较少);旅团长-少将;联队长-大佐(相对于我国的“校”级军衔,日军相对应的是“佐”
日军一个大队有1000人左右
一般 大队长是中佐或大佐
旅团长是少将
中队长是中尉或大尉
跟其他国家的军衔级别基本一致(本来就是仿德国) 日本在我国境内的部队分关东军 和支那派遣军两大集团
期待你的满意!
㈨ 日本军的一个师团有多少人,相当于中国什么编制
二战中日军编制下的甲种师团每个拥有大约25000人,乙种师团,也就是相当于二线部队每个拥有15000-18000人。其中甲种师团人数相当于中国当时一个军的编制,乙种师团也差不多相当于中国两个师的编制。
二战以后日本只有保留极少数的几个师团,每个的人数大约在8000-10000人。
㈩ 二战时日本的一个师团有几人
日军的师团分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数不固定
一般分甲等乙等丙等丁等。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
这是日军甲等师团编制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 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 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
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