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淡水资源占水资源的多少
㈠ 目前世界淡水资源占世界水资源的 几%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也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资源,随着水资源危机的加剧和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水资源短缺已演变成世界倍受关注的资源环境问题之一,甚至有人预言,未来战争的起因很可能就是由于对水资源的争夺。
世界水资源
地球上的水量是极其丰富的,其总储水量约为13.86亿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储存在低洼的海洋中,占96.54%,而且其中97.47%(分布于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为咸水,淡水仅占总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与永久积雪(占68.70%)之中和地下(占30.36%)。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1%,实际上,人类可以利用的淡水量远低于此理论值,主要是因为在总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无人居住的地区如南极洲,或者降水集中于很短的时间内,由于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水源则是十分有限的。
世界水资源供需状况并不乐观。1996年5月,在纽约召开的“第三届自然资源委员会”上,联合国开发支持和管理服务部对153个国家(占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资源,采用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人均国民经济总产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将世界各国分为四类,即水资源丰富国(包括吉布提等100多个国家)、水资源脆弱国(包括美国等17个国家)、水资源紧缺国(包括摩洛哥等17个国家)、水资源贫乏国(包括阿尔及利亚等19个国家)。按此种评价法目前世界上有53个国家和地区(占全球陆地面积的60%)缺水。其中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南部、达尔马提尼亚沿岸、希腊、土耳其、阿拉伯国家(叙利亚除外)、伊朗大部分地区、巴基斯坦、印度西部、日本、朝鲜、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带、西北非和西南非沿岸、巴拿马、墨西哥北部、智利中部和美国西南部、中国。目前的趋势和预测已经表明,到21世纪初,水危机将成为几乎所有干旱和半干旱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联合国发表的《世界水资源综合评估报告》预测结果表明,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将增加至83亿,生活在水源紧张和经常缺水国家的人数,将从1990年的3亿增加到2025年的30亿,后者为前者的10倍,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面积也将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资源、控制对江河湖泊的污染,更有效地利用净化后的水,否则,全世界将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压力。
中国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如果按水资源总量考虑,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若按人均水资源量计算,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个国家统计,统一采用联合国1990年人口统计结果),已经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全国年降水总量为6188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即河川径流量)为12711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8288亿立方米,扣除重复利用量以后,全国平均年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应该指出的是,我国水资源南北差异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水资源是水资源量与水质的高度统一,在一特定的区域内,可用水资源的多少并不完全取决于水资源数量,而且取决于水资源质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资源功能,决定着水资源用途,例如,优质矿泉水,具有良好的水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较高价值,与此相反,严重污染的污水不仅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且能够给人带来各种危害(破坏景观、影响健康、带来各种经济损失等)。因此,在研究水资源时,水质是非常重要的,是决不能忽略的,只考虑水量或者水质的作法都是不科学的,必须予以纠正。
多年来,我国水资源质量不断下降,水环境持续恶化,由于污染所导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断发生,不仅使工厂停产、农业减产甚至绝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和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地威胁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威胁了人类的生存。根据全国水环境监测网水质监测资料,2000年对全国主要江河700多条河流的水质进行了评价,在评价的11.4万公里的河长中,Ⅰ类水占4.9%,Ⅱ类水占24.0%,Ⅲ类水占29.8%,Ⅳ类水占16.1%,Ⅴ类水占8.1%,劣Ⅴ类水占17.1%。枯、丰水期水质变化不大。全国符合和优于Ⅲ类水的河长占总体价河长的59%。全国重点湖泊、水库的水质良好,部分湖泊处于富营养状态。
我国地表水资源污染严重,地下水资源污染也不容乐观。“八五”期间水利部组织有关部门完成了《中国水资源质量评价》,其结果表明,我国北方五省区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无论是农村(包括牧区)还是城市,浅层水或深层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区(主要是城市周围、排污河两侧及污水灌区)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较严重,污染呈上升趋势。
具体而言,根据北方五省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199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资料,按照《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69个城市中,Ⅰ类水质的城市不存在,Ⅱ类水质的城市只有10个,只占14.5%,Ⅲ类水质城市有22个,占31.9%,Ⅳ、Ⅵ类水质的城市有37个,占评价城市总数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至于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触目惊心,2015眼地下水监测井点的水质监测资料表明,符合Ⅰ-Ⅲ类水质标准仅有443眼,占评价总数的22.0%,符合Ⅳ和Ⅵ类水质标准有880和629眼,分别占评价总井数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在评价的总井数中,仅有328眼井水质符合生活标准,只占评价总数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监测的井水质不符合生活饮用卫生标准。
总之,我国水环境总的态势是局部有所好转,整体持续恶化,形势十分严峻,前景令人担忧。
中外水资源数量差异
我国河川径流量27115亿立方米,在世界主要国家中,仅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比较,我国水资源总量是可观的,但是由于人口众多,导致人均水资源量远远低于上述主要国家,也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从单位耕地面积水量来看,也远远小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我们用全世界7.2%的耕地,养育了全球1/5的人口,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水土资源是多么稀缺。应该特别强调的是,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存在很大差异,导致水资源丰富程度出现显着的差别。全国水资源80%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量3490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4300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少,经济发达,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长江流域以北广大地区的水资源量仅占全国14.7%,人均水资源量770立方米,亩均约471立方米,属于人多、地多,经济相对发达,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其中黄淮海流域水资源短缺尤为突出.
㈡ 世界上淡水资源占水资源的多少
淡水资源只占2.7%.其中冰山、冰川水占淡水资源的77.2%,地下水和土壤中水占淡水资源的22.4%,湖泊、沼泽水占淡水资源的0.35%,河水占淡水资源的0.01%,大气中水占淡水资源的0.04%
㈢ 日本的淡水来源在哪里
水源如下:
日本虽然周边都是海水,被海水所包围,但由于大气降水的存在,使得这些岛屿淡水资源丰富,加之外于太平洋板块交接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有了非常好的形成湖盆条件,所以形成了很多湖泊。日本多火山,也会形成一些火山湖。而且海水的处理和地下水的利用都能形成有效的水资源。
简介:
淡水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àn shuǐ,意思是含盐量小于0.5 g/L的水。 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4亿立方公里,地球上的水很多,淡水储量仅占全球总水量的2.53%。还有68.7%很难开采,所以要节约用水。
㈣ 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约是多少
近3%
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地球上的水,可以液态,固态,气态的形式存在.
㈤ 日本有多少水
日本国土基本上处在多雨地带的亚洲季风气候区,近100年的平均降雨量约为1714毫米,相当于世界平均降水量970毫米的两倍。但由于日本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密度相对较大,所以日本的年人均降水量仅530立方米,为世界平均值2700立方米的1/5,属资源性缺水国家。
日本全国的水资源赋存量(从降水量中减去因蒸发汽化所散失之量,再乘以该地区的面积所得的值),平水年约为4200亿立方米,枯水年约为2800亿立方米,但这些水资源赋存量有相当大的部分集中在梅雨期以及台风期,加之河川长度不大,降雨后产生的水量未被利用即流人大海。实际上可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枯水年水资源赋存量的六七成左右。
本在气候带上属于亚洲季风地带,降水量比较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700mm到1800mm之间,接近于世界平均年降水量970mm的两倍。但由于日本是一个狭长的岛国,地形特征决定了其河流长度短而比降大,最长的河流信浓川不过367km,河水从源头到入海所需时间较短。同时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分布不均衡程度较大,河流的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普遍比较悬殊。因此,洪涝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干旱缺水也偶有发生。从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来看,全球平均为7045m3,日本为3323m3,日本尚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
从水资源利用的情况看,以1998年数据为例,总用水量887亿m3中,农业用水为586亿m3,占66%,城市用水为301亿m3,占34%。如果把城市用水进一步分解为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包括家庭用水和城市活动用水),则工业用水为137亿m3,占15%,生活用水为164亿m3,占19%。从总用水量的变化来看,1975年为850亿m3,1990年达到峰值的894亿m3,其后略有下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工业用水量的减少,与此同时农业用水保持稳定,生活用水略有增加。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工业用水量实际上是“淡水补给量”的概念。由于大部分工业用水都被回收重复利用(1999年工业用水的回收率达到了78.1%),工业实际用水量远远大于淡水补给量。1999年工业实际用水量是564亿m3。由此可见,日本工业用水的循环利用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为了有效地开发、利用、保护好有限的水资源,日本政府制定了较完善的水资源法律体系,各直属机构按照法律赋予的权限,依法行政,如国土厅负责水资源的管理,农林水产省负责灌溉排水工作,通商产业省负责工业用水,厚生省负责生活用水
㈥ 世界上淡水资源占水资源的多少
3%。
地球上只有3%的水是淡水,所有陆地生命归根结底都依赖于淡水,它决定着地球上生命的分布,水蒸气从海面升起,被气流夹带到内陆,随着海拔提高,汇聚成云层降雨,这也是淡水基本来源之一。
淡水的87%又被封冻在两极及高山的冰层和冰川中,难以利用。便于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21000立方公里左右。这些资源在时空上分布不均,加上人类的不合理利用,使世界上许多地区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危机。
(6)日本淡水资源占水资源的多少扩展阅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城市日渐增多和扩张,各地用水量不断增多。据联合国估计,1900年,全球用水量只有4000亿立方米/年,1980年为30000亿立方米/年,1985年为39000亿立方米/年。到2000年,水量需增加到60000亿立方米/年。其中以亚洲用水量最多,达32000亿立方米/年,其次为北美洲、欧洲、南美洲等。约占世界人口总数40%的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极度缺水。
中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六位。若按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这一指标来衡量,则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一百一十名之后。缺水状况在中国普遍存在,而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全国约有670个城市中,一半以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其中严重缺水的有一百一十多个。
㈦ 淡水只占所有水资源的百分之几
淡水只占所有水资源的3%。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近3%。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其中冰川占陆地淡水的68.69%)。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可直接被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水量的0.3%。
我国淡水资源现状
在世界范围内,按水资源储备量大小排名,前十名的国家依次是:巴西、俄罗斯、美国、印尼、加拿大、中国、孟加拉国、印度、委内瑞拉、哥伦比亚。
虽然中国的淡水资源总量排名世界第六,约占全球的6%,但是人均淡水资源只有2400立方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