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分什么派
① 日本自民党内有哪些主要派阀,他们间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有池田派、佐藤派、石井派、大野派、岸派、石桥派、河野派和三木派。
成立之初,它涵盖了许多保守派,不仅包括政治路线的差异,人与人之间的不满,也是由不同血统形成的政党与官僚制之间的对立。建立该制度的理由与前面提到的徐万胜提出的理由基本相同,为了在选举中获得有利条件,自由民主党必须依靠派系的力量。最后一个是需要进行实际的政治行动。自从信内阁内阁以来,自民党的联合执政形式得到了巩固,自民党的官职得到了分配,这促进了自由主义者的进一步塑造。因此,实质上,将派系领导人与其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纽带是利益和理性主义的产物。除上述原因外,派系政治的出现和存在还应与日本社会的独特文化特征有关。日本人有很强的集团意识,在集团内部要注意的是对上级的忠诚和服从。该派系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团体。在该组内,派系中存在等级关系,保护和受保护的关系。这些是日本社会,社会和政治的缩影。
② 日本有几大党派各有哪些要人
1、日本自由民主党
成立于1955年,代表日本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上世纪50年代后半期和60年代一直控制着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多数席位。70年代后半期,出现了保守与革新相峙局面,参众两院的自民党势力有所衰落。
1983年12月在众议院大选中自民党遭到失败,被迫与新自由俱乐部联合执政,暂时打破了自民党一党执政的局面,但新自由俱乐部不久解散,重归自民党。政党要人有鸠山一郎、三木武吉、大野伴睦、绪方竹虎、宫泽喜一等。
2、日本国民民主党
成立于2016年3月14日。由原日本民主党与日本维新党合并组建, 势力从战后的一个小党渐渐增强到今日的第二大党。
通过大选逐渐壮大起来,2000年与原日本自由党合并后成为日本最大在野党,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政党要人有小泽一郎、鸠山由纪夫、桥下彻、、江田宪司、安倍晋三等。
3、日本社会民主党
成立于1945年11月 2日,前身为日本社会党。社会党成立时通过“政治上的民主主义,经济上的社会主义,国际关系上的和平主义”的简单纲领。
1996年日本社会党进行党内改组,将党名更改为社会民主党。政党要人有片山哲、芦田均等。
4、日本共产党
成立于1922年7月15日,同年12月加入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成立后为推翻专制主义天皇制,废除封建主义所有制,反对侵略战争,争取人民民主等进行了英勇斗争。
1945年 8月日本战败投降,12月日共召开第四次党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行动纲领和党章,提出了废除天皇制,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口号。德田球一当选为总书记。
自“七大”以后,日共为反对日美安全条约,为独立、民主、和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进行了不断的斗争。该党主张通过掌握国会多数议席,合法地、民主地建立联合政府,然后向社会主义过渡。
日共最高权力机关是党的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中央委员会。政党要人有德田球一、野坂参三任、宫本显治、不破哲三等。
5、日本公明党
成立于1964年,自称是贯彻中道主义的国民政党。1964~1969年间,实行“政教合一”体制,党员来自学会会员,党的干部同时兼任学会职务,注意吸收非学会成员入党。
主要成分是中小资本家、职员和青年学生。妇女党员约占党员总数的一半。1989年起,石田幸四郎任委员长,市川雄一任书记长。机关报《公明新闻》和《公明新闻星期日版》;理论刊物《公明》(月刊)。
6、日本民社党
成立于1960年1月24日,由日本社会党分裂出来的西尾末广派和部分河上丈太郎派组成。1970年 1月改称民社党。该党把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纲的核心。
建党宗旨是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主张既反对资本主义,又反对共产主义。民社党自称中道革新,但现实政策接近自民党,有“第二自民党”之称。
在都道府县联合会下按全国选区建立联合会。党员基本义务是为党的候选人当选而从事选举活动。1989年有登记党员 9万人。1989年起永末英一任委员长,米泽隆任书记长。机关报《民社周刊》;理论刊物《革新》(月刊)。
③ 日本的宗派有哪些
在飞鸟时代至奈良时代之间,直接和间接从中国传入了六个佛教宗派或学派:即三论宗、法相宗、俱舍学派、成实学派、华严宗和律宗,称奈良六宗。后迁都平安(今京都),又被称为南都六宗。
在平安时代,日本佛教中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要使本国固有的神祗崇拜,与外来的崇拜佛、菩萨相融合,即所谓“神佛习合”思想。在佛寺的境内可以建神社,在神社的境内也可以建佛寺,神号与佛号一致。这种思想一直到明治维新时期提出“神佛分离”之说后才结束。另一种是对教理深奥流传于贵族中的天台宗与真言宗等表示不满。引起净士思想渐次普及,以至后来产生了净士宗、真宗、禅宗、日莲宗等许多宗派。
镰仓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l192~1603) 历经南北朝时代(1333—1392)、室町时代(1392一1573),直至安土桃山时代(1573一1603)为止,除前代备宗延续外,又建立了净士宗和禅宗,还产生了日本特有的净士真宗、时宗及日莲宗等派别。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佛教形成了13宗56派。1945年12月15日占领军颁发了《神道指令》,日本开始实行信教自由与政教分离。原由国家颁布的《宗教团体法》于同年12月18日撤销,同时公布了《宗教法人令》。过去依据《宗教团体法》,曾把原有的佛教13宗56派,统合为13宗28派。在《宗教法人令》公布后,又各分派独立,成为270个教团。
④ 战后日本画界的三大派系是什么
二战后的日本画界分为三大派系,以福田平八郎,山口蓬春为代表的日展;以奥村土牛,小仓游龟为代表的院展;以福田丰四郎,山本丘人为代表的创画展。
他们分别以新古典主义,传统装饰主义,现代主义为特征,其中日展的东山魁夷,院展的平山郁夫,创画展的加山又造深受人们喜欢,被称为“三山”。东山魁夷常在细微的自然景物上寄语深刻的人生哲理,画面和谐宁静。平山郁夫开创了佛教和丝绸之路的题材,画面宏伟。加山又造的山水画气魄庞大,人体则形象美艳。
院展的平山郁夫,日本着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以《佛教传来》在日本美术界崭露头角,其后相继以《入涅盘幻想》、药师寺三藏院闭环《大唐西域壁画》等佛教题材的画作,成为日本最顶尖的画家之一。
⑤ 日本有多少个政党
日本主要有6个政党。分别为:日本自由民主党、日本国民民主党日本社会民主党、日本共产党、日本公明党、日本民社党。
日本现行政党体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以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国家的建立而形成的。日本实行多党制,但长期由一党执政。
日本政党最早出现于明治维新后的自由民权运动时期。1874年1月,板垣退助、后藤象二郎等顺应新兴中小资产阶级反对藩阀专政、要求政府设立民选议院的潮流,发起组织了爱国公党,但不久解散。同年4月,板垣、片冈健吉等成立立志社。1875年 2月又以该社为基础成立爱国社(1880年 3月改称国会期成同盟)。
(5)日本分什么派扩展阅读:
日本政党的相关史实:
1、19世纪80年代初,随着自由民权运动的衰落,中小资产阶级从宣传请愿活动转入组党活动,以准备在开设国会后参政。1881年10月,国会期成同盟等组织改组成为自由党,板垣退助任总理(即主席)。1882年4月,以大隈重信为总理的立宪改进党宣告成立。这两个政党的成立标志着日本正式出现了组织形态较完备的政党。
2、1884年10月,自由党宣告解散。1890年 1月,大井宪太郎等重组自由党,河野广中等组成大同俱乐部,板垣退助等组成爱国公党。同年9月,三党联合组成立宪自由党,1891年改称自由党。1896年,立宪改进党吸收几个小党改组成进步党。1898年6月,自由党与进步党合并为宪政党,组成以大隈重信为首相、板垣退助为内务大臣的“隈板内阁”,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
3、宪政党执政约4个月,即因旧自由党系和旧进步党系争夺内阁官位而发生分裂。旧自由党系继续使用宪政党的名称;旧进步党系则改称宪政本党,后来又改组为宪政会。经过多次改组,这两个政党分别嬗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的两大资产阶级保守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党。
⑥ 关于日本政治左右之分
“左翼”和“右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不存在单独的“左翼”或“右翼”,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左派”和“右派”也一样,两者是一个盾的两面。
近代日本首先诞生了现在所说的左翼或左派(以下统称左翼,右翼和右派也统称右翼),其后接着产生了右翼。在大正时代初期到昭和时代初期(1910年代到1920年代),马克思主义学说强烈地感召了日本的学生及其青年人,在它的反作用下,军队中的青年将校和民间也产生出强烈的皇室中心主义和右翼性的革命思想。而在此以前,日本不存在今天我们所说的左翼和右翼。
江户时代的日本是封建主义体制,由大名为首的藩国组成了国家。围绕藩国内部的政治和经济政策,存在保守?;稳健和改革?;急进的党派。可是到了19世纪中期,1853年美国将军佩里率军舰来到日本后,当时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放弃了闭关自守体制,与西洋各国签订条约进行谈判。在担心日本被殖民地化的恐怖心态下,产生了攘夷思想,树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强力中央集权国家的尝试(打倒幕府运动)也开始抬头。
这时优先忠诚于天皇,还是优先忠诚于藩主,成为区分保守?;稳健派与改革?;急进派的分水岭。优先忠诚藩主,支持幕府,支持封建体制的人是保守?;稳健派;而优先忠诚天皇皇室,打倒幕府,支持树立中央集权体制的人是改革?;急进派。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保守、维持现状、忠诚藩主的一派为右翼;急进、革命、忠诚天皇的一派为左翼。
但在思想方面,左翼是复古和排外的,右翼却是进步和开明的,这点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在实际的政策中,左翼坚持闭关锁国体制,而右翼支持对外开放。江户时代中期以后,随着朱子学及国学的普及,尊重天皇的思想深入到日本全国的识字人阶层,以至于江户时代没有反天皇的思想存在,就连幕府在形式上也是尊重天皇(幕府将军的地位,在形式上需要得到天皇的认可)。换句话说,尊重天皇是把天皇作为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向心力。
那时不管是左翼还是右翼,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点上,双方是一致的。在幕府末期势力急剧增加的左翼,实际上是要把在公元10世纪已经丧失实权而变成单纯的权威象征的天皇,重新变成国家的主权者,创立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假借复古主义之名,复兴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左右翼相争激化的主导前提,在于避免日本被西洋列强殖民化的自卫方式,是应该采取保存藩国体制的前提下谋求近代化(即支持幕藩体制),还是否定藩国体制,在天皇为元首的中央集权国家化(即所谓的勤王)的前提下谋求近代化。也可以说左右翼相争点只是手段上的差别。
明治维新是左翼的胜利。在天皇亲政下,以建立国民国家为目标而成立中央集权体制的新政府,根据现实情况采用了打倒右翼的近代化政策。进入明治时代,日本左翼和右翼的意义及内容发生了变化。明治新政府的政策是推进中央集权国家和发展近代化,但由于明治维新是在萨摩、长州等大藩国主导下的革命,所以这些藩国出身的人独占了政府和官僚组织。
废止藩国体制后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近代日本,在明治时期的政府组织中保存了萨摩、长州等藩国的封建性质的人际关系,这被称为“藩阀”。具体地说,就是在政府组织中,旧藩国地区出身的人优先在关键的职位上就任。明治时期的14位首相中,有11位是萨摩或者长州出身的人。(日本的内阁制度是明治十八年(1885年)开始的,当时的首相不是由国民选举,而是由天皇任命)。
因此非藩阀出身的人,把明治政府称为“藩阀政府”或“萨长政府”。他们根据当时传来的英、法等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以“自由民权”为口号反对“官吏专制”,谋求“广开言路”,与“藩阀政府”形成敌对的态势。在明治时期,残留有旧幕府时代封建性质的“藩阀”出身的人是右翼,而根据西方近代“自由民权”政治思想,主张制定宪法、开设国会的非藩阀出身的人是左翼。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藩阀政府”的国内政策很专制,但他们的政策是立志在国内推行先进的西洋文化(甚至有人提出废止日语,把日本的国语改为英语的方案),他们在对外政策中也冷静地认识本国的国力,在抵御西洋列强对日本殖民地化的首要前提下,采用了渐进发展的方针,而左翼却激进地主张向亚洲推进扩大势力。和明治维新以前一样,在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这点上,那时左翼、右翼都是一致的。
⑦ 日本有些什么宗派
日本宗派众多:(一)南都六宗,即三论、法相、华严、俱舍、成实、律宗等;(二)八宗,于上述之六宗再加天台、真言二宗;(三)八家九宗,于上述八宗再加禅宗;(四)十宗,于上述九宗再加净土宗,(五)十二宗,于上述十宗再加净土真宗、日莲宗;(六)十三宗五十六派,西元一九四○年顷日本佛教之宗派,于十二宗中除去三论、成实、俱舍,禅宗则分出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再加上融通念佛宗、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