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时期中国是怎么拿下日本的
❶ 中国是如何取胜日本美国越南战争的...
抗日战争不是中国打赢的,是美国消灭了日本引以为傲的海军,苏联在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陆军王牌中的王牌--关东军(顺便侵占了中国固有领土远东地区),最后美国两颗原子弹把日本的战争意志彻底粉碎。这才有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而日本宣布投降的时候大量在华的侵略军指挥官以自杀明志,正是因为他们不服输。他们认为至少在中国他们还有绝对的优势。当时国民党的王牌军已经在历次战役中消耗殆尽,新兵缺少训练,战斗素养差,没有战斗意志,对武器装备使用并不熟练。而共产党所谓的敌后游击其实仅仅是到村里去个指导员发动村民组织抵抗而已。至于部分的小股游击部队也大多是游而不击。虽然也有一次仓促应战的百团大战,但除此以外共产党一直在隐藏实力秘密发展而不是真正的抗日。
至于抗美援朝,那更加没赢。联合国军去朝鲜半岛是联合国安理会投票决定的维和行动。其计划为第一阶段联合国军进驻朝鲜半岛保护危在旦夕的韩国政府。第二阶段打击挑起战争的朝鲜军队,使其丧失侵略能力。第三阶段重新以战争发起前的两国国境三八线为界保存两国政权。我军入朝是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去帮助解放全朝鲜的。虽然我国出兵的时候宣传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但是丝毫没有掩饰当初出兵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朝鲜人民解放全朝鲜。我国在联合国军完成第二阶段任务转入第三阶段的时候出兵造成了:我国军队入朝,联合国军后撤的假象。虽然联合国维和部队并不愿意主动与新中国发生正面冲突,但其中并不乏美国军队对志愿军进行的阻击战。我国志愿军在入朝过程中有整个军全建制被消灭的经历。当联合国军后撤至三八线时,志愿军因抱着解放全朝鲜的目的而主动对设防于三八线的联合国军进行攻击。虽然也进行了艰苦卓决的奋战,但却丝毫没有撼动联合国军对三八线的防御。当时联合国安理会跟本不想和中国做无谓的冲突,中国也因伤亡过大,补给困难而焦头烂额。这才有了板门店的谈判。也终于在53年7月28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我国出兵完全没有阻止联合国维和部队达成既定战略目标,而我国解放全朝鲜的白日梦落空。并且苏联原答应我国的援助武器直到战争结束也未能全部落实。而我国因战争需要却采用民间捐款和国家贷款的方式购买了苏联的先进武器(其中包括米格15和T34等)。苏联却在59年我国国内一片胡闹的亩产万斤的胡吹时要求中国还贷,中国农民除了要按胡吹出来的亩产万斤的量缴公粮以外还要帮助国家还苏联的战争贷款。这就造成了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
至于对越自卫反击,根本没能达到迫使越南撤回侵略柬埔寨之主力军的目的。却还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代价。而越南对柬埔寨的侵略直到1990年才结束。
所谓的胜利不过都是自欺的谎言。
❷ 二战时期中国战场上牵制了多少日军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速战速决,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但中国的顽强抵抗打破了日本的如意算盘,日本被迫陷入中日持久战泥潭无法自拔。尤其是日本陆军主力投入了中国战场,使得日本当局无力南进进攻英美,北进、南进政策迟迟不能提上日程。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随即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为日本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提供了契机。但中国的持久抗战拖住了日本的后腿,使其无法迈出南进的步伐。面对欧战爆发,日本阿部信行内阁束手无策,于9月4日发表声明:“现今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不介入欧战,专注于为解决中国事变而迈进。”为了能尽快将南进政策提上日程,日本当局集中力量进行对华战争,以便迅速结束中日战争。
1940年5、6月,德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西北欧,击败了英法军队,法国败降。德国在欧洲的疯狂扩张牵制了美国、英国、苏联等世界大国,德国在欧洲的胜利也大大刺激了日本南进的欲望,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南进机会,叫嚣“不要误了公共汽车”,要加快南进的步伐,跟上德国侵略的速度,乘英法之危,在南洋趁火打劫。
7月27日,日本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在《适应世界形势变化的时局处理要纲》中指出:“同世界形势的变化相对应,改善内外形势,在促进中国事变解决的同时,捕捉良机,解决南方问题。”“关于中国事变的处理,集中政略、战略的综合力量,特别是断绝第三国的援蒋行为等一切手段,尽快使重庆政权屈服。”“在中国事变已解决的情况下,只要内外形势允许,就捕捉良机行使武力,解决南方问题”;“在中国事变未能解决的情况下,如果内外形势特别有利,也可以行驶武力解决南方问题。”这就正式确定了南进政策。
为了准备南进,日本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措施。1940年9月,日德结成军事同盟,明确地把东亚包括南洋地区划成日本的势力范围,其目的是利用三国同盟对英美施加压力,使其放弃援华政策。1941年4月,日本与苏联缔造了中立条约,一方面是希望解除南进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也想削弱苏联的对华援助和支持。10月3日,日本外务省在《日苏国交调整要纲案》中明确要求苏联承认伪满洲国,放弃援蒋政策,抑制八路军的抗日行动等。1941年1月,日本与美国重开谈判,企图利用谈判来达到孤立中国的目的。
这些外交政策的一个共同点是:争取解决中国问题的有利形势,甩掉南进包袱。可见,中国的抗战是日本南进的第一个障碍。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给日本提供了北进进攻苏联的良机。但日本陆军主力深陷中国战场,无力北进。正如日本参谋总长杉山元所言:“现在日本将重兵用于中国,北进实际上不可能。”陆相东条英机也指出,“中国事变必须继续解决”。7月2日,在日本御前会议上,在经过一番激烈争论之后,会议赞同陆军主张,认为北进问题只有等到苏联败局已定,瓜熟蒂落,才能趁火打劫,不战而胜。
如果说1940年,日本对华政策是为了准备南进,那么这次御前会议确定南进方针后,日本对华政策便是为了推进南进政策的实施。此时日本当局感到,要想先解决中国问题再南进已毫无希望了,只有先南进,利用南进的胜利,使得国民政府进一步孤立,才能迫使其屈服。但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大将认为。中日战争已经5年,“仅仅一个中国,日本的力量就很勉强”,“现又两面作战,情况将会越来越困难”。1941年上半年,武汉地区日军第十一军进行了湖北襄阳作战、江西锦江作战,华北日军在晋东南进行了中原会战等。由于日军主要兵力用于“治安战”,因而,这些小规模的“短促作战”,都以损兵折将而告终。
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便成了日本南进最大的后顾之忧。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兵力为51个兵团,具体分布情况是:日本本土4个、朝鲜2个、中国东北13个、中国本部22个,太平洋战场10个。在太平洋战场的日本仅10个师团,占总数的19.6%,而在中国战场的日本陆军有35个师团,占日本陆军师团总数的68.6%,这就表明,日本陆军主力仍在中国战场作战。
日本虽然煞费苦心寻找解决中国问题的时机,但面对中国的吃就抗战,日本当局束手无策。中国战场的抗战与美国在太平洋战场的作战,互相呼应,使日本处于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捉襟见肘,为后期反法西斯同盟的反击并取得最终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❸ 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到底有何原因
主要是因为中国人民自己的努力,中国是有着巨大的战争潜力的,这得益于这个民族的人口土地资源文化等,制定正确的方案,不断的组织起来,华夏民族的力量就会朝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力量由小到大,如元末清末反对大元国反对大清国,即使没有太平洋战争,中国也能单独打败日本,日本的力量只能占领城市,对广大农村则无力占领,他占领城市后必须分兵防守,同附近的中国人民军队不断作战,中国人民军队可以到处建立根据地,他是不能像元军清军那样在占领城市后留下无组织的农民继续集中兵力沿主要道路向其他城市进攻的,外战比内战好打,有民族大义,更好发展,随着力量的增强游击战会向运动战发展,普遍出现跨军分区的作战,接着为会抽调军分区主力部队,组建跨军分区的二级军区纵队,组建跨二级军区的野战大兵团,运动战规模不断扩大,并向决战发展,彻底打败敌人,敌人不投降只有灭亡,敌人是做不了元朝灭宋清朝灭明等梦的,日本可以动员的实际兵力是由其国力决定的,经过数年战争,日本的可用兵力经济能力已经遭到消耗,日本的所谓常备师团南下就是将原师团部分联队调出,同新编联队组建新的师团驻防,然后将部分新编联队补入原师团南下,用以迅速扩军,相当南下师团是轻装师团编制不满,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将大量当地土着编入日本师团,在战争后期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日本本土将大量的日本老幼编组成新的师团,日本真正能用于打仗的军队数量有限。
❹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区日本是如何战败的
首先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意大利战败已久,德国也战败,欧洲已经胜利,在太平洋以及东南亚地区,日本海军被美国海军击败,美国开始进攻日本本土,并且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苏联转手击败了东北的关东军。内部环境,八年抗战,从开始的被日本长驱直入,到相持阶段,日本在中国进退两难,随着外部的变化,中国也发起反攻,日本四面楚歌,只能投降。
❺ 二战时 中国因为什么打败日本
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使得国共有劲基本上都往一处使。最重要的是中国拖住了日本的大量陆军,美军则直接歼灭了日本的海空军,苏联则痛扁了精锐的关东军,加上最后两颗原子弹是催化剂。
❻ 中日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1894~1895年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 。简称甲午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爆发,因按干支纪年为甲午年得名。
日本挑起战争 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政府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赴朝。日本亦派兵入朝。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授权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和东学党起义军已签订休战和约 。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但日本决心扩大事端 ,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 ,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大鸟圭介于19日和20日,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大鸟指令大院君宣布废�谐�焦�涞囊磺猩淘迹�⑹谌ㄈ站��鹜妥ぱ郎降那寰�5碧欤�毡静恍��剑�诜岬汉C婊鞒林泄�吮��呱�牛煌�比毡韭骄�蜃ぱ郎街泄��臃⑵鸾�ィ�羝鹫秸�?月1日(七月初一),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战争过程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4年7月25日至9月17日。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海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日军第九混成旅团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昆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中炮牺牲。玄武门被日军攻陷。其三为城西南战场。野津道贯中将亲率日本第五师团本队,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退回驻地。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树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天里,清军狂奔250千米,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海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睿、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200余人牺牲。下午,北洋舰队10舰中,沉四、逃二、伤二,只余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撤离战场。
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7日至11月22日。战争在辽东半岛进行,有鸭绿江防之战和金旅之战。
鸭绿江防之战开始于10月24日,是清军抗击日军入侵中国国土的首次保卫战。清政府任命宋庆为诸军总统。日军进攻部队是山县有朋大将统率的第一军。清军不服宋庆调度,士气不振,无抗敌决心。24日午前,日军泅水过江。当夜又在虎山附近的鸭绿江中流架起浮桥,清军竟无察觉。25日晨6时,日军向虎山清军阵地发起进攻。清军守将马金叙、聂士成率部奋勇还击,因势单力孤,伤亡重大,被迫撤出阵地,日军遂占领虎山。其他清军各部闻虎山失陷,不战而逃。26日,日军占领了九连城和安东县(今丹东) 。在不到3天内,清朝重兵近3万驻守的鸭绿江防线竟全线崩溃。
金旅之战也开始于10月24日,至11月22日旅顺口陷落,这是甲午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的关键一战。日本第二军开始在旅顺后路上的花园口登陆。日军的登陆活动历时12天,清军竟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进占金州(在今辽宁大连)。7日,日军分3路向大连湾进攻,清军早已溃散,不战而得大连湾。10天后,日军开始向旅顺进逼。18日,日军前锋进犯土城子,徐邦道指挥拱卫军奋勇抗御,将日军击退。是日,清军总办龚照玙竟置诸军于不顾,乘鱼雷艇逃往烟台。22日,日军占领旅顺口并血洗全城。
第三阶段 ,从1894年11月22日至1895年4月17日。战争在山东半岛和辽东两个战场进行,有威海卫之战和辽东之战。
威海卫之战是保卫北洋海军根据地的防御战,也是北洋舰队对日的最后一战。其时,威海卫港内尚有北洋海军各种舰艇26艘。1895年1月20日,日本第二军开始在荣成龙须岛登陆。30日,日军集中兵力进攻威海卫南帮炮台。由于兵力众寡悬殊,南帮炮台终被日军攻占。2月3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丁汝昌坐镇指挥的刘公岛成为孤岛。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东佑亨致书丁汝昌劝降,遭丁汝晶拒绝。5日凌晨,旗舰定远中雷搁浅,仍做水炮台使用,继续搏战。10日,定远弹药告罄,刘步蟾下令将舰炸沉,以免资敌,并自杀与舰共亡。11日,丁汝昌在主降将领的胁迫下,拒降自杀。12日,由美籍洋员浩威起草投降书,伪托丁汝昌的名义,送至日本旗舰。14日 ,威海营务处提调牛昶昞与伊东佑亨签订《刘公岛降约》,规定将威海卫港内舰只、刘公岛炮台及岛上所有军械物资交给日军。17日,日军在刘公岛登陆,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辽东之战持续的时间很长。自日军突破清军鸭绿江防线后,连占凤凰城、岫岩、海城等地。清政府调两江总督刘坤一为钦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绘画)差大臣督办东征军务,授以指挥关内外军事的全权,并任命湖南巡抚吴大澄和宋庆为帮办,以期挽回颓势。从1895年1月17日,清军先后4次发动收复海城之战,皆遭挫败。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分路进犯,先后攻占牛庄、营口、田庄台。仅10天时间,清军百余营6万多人便从辽河东岸全线溃退。
《马关条约》的签订 随着战争失利,清政府进一步加紧乞降活动。2月11日,决定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及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马关春帆楼签订《马关条约》,包括《讲和条约》11款,《另约》3款,《议订专条》3款,以及《停战展期专条》2款。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❼ 抗日战争中,日本是怎样败给中国的
主要有两大原因:
1 、坚持抵抗,死不认输,拖着日本一直在中国虚耗国力。给了美国通过对日石油禁运迫使日本主动攻击美国的机会。
2 、拖住了日本陆军主力,阻止日军与德国在中东会师的可能性。
1937-1941,五年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国损失惨重、孤立无援却依然在奋战。中国的顽强、日本的残暴,扭转了美国人民原先亲日的主流思想,普遍开始同情中国。也就是说,中国创造了美国加入战争的契机。
日本陆军在二战中,一直面临兵力不足的窘况。中国军队不断在消耗日军,消耗日本最精锐的、战前训练出来的精兵。直到最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终于迫使日本投降。
(7)作战时期中国是怎么拿下日本的扩展阅读:
1944年,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军民已开始局部反攻,收复大片国土。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节节败退,美军逐渐攻近日本本土。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放了两颗原子弹。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出动百万红军向驻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大举进攻。
与此同时,毛泽东发出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八路军、新四军发动大规模反攻。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向盟国递交了投降书。9月9日,中国政府代表何应钦在南京接受日本侵略军头子冈村宁次递交的投降书。八年抗日战争,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
❽ 历史里的中国怎么把日本赶出中的
当然是打出去的.....你问怎么打吗.....其实不完全是中国单方面因素,还有当时国际因素,你要追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