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多少重大战略
① 如何认识日本的发展战略
日本战后经济迅速发展
在战后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业绩和表现,但从总体上看,其发展速度一直遥遥领先于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及微观经济效益也令其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日本之所以能够从战败的废墟上迅速站立起来,随之又实现了经济的长期高度发展,这中间既有历史方面的原因,也得益于战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还受益于战后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一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历史条件历史赋予战后日本的条件是双重的:既有不利的一面,也有有利一面。而日本政府和社会各界却在充分认识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有效地利用了其有利的一面,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其不利的一面,从而实现了经济的长期迅速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日本经济、政治和社会各方面均处于严重的瘫痪和混乱状态,大多数国民在饥饿失业的困境中几乎失去了恢复和重建经济的信心。但事过不久,日本政府即重金聘请了许多专家,请他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日本经济恢复和进一步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进行评估。专家们指出,日本面临的不利条件主要是:(1)国土狭小,总面积只有37.7万平方公里,而山地和丘陵又占总面积的75%。(2)矿产资源贫乏。虽有铁矿和煤矿,但储量极少,而原油储量则更少,只有900万吨左右。(3)人口相对过剩,人均耕地面积太少。(4)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技术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大约落后20~30年。(5)产品国际竞争能力差,被视为劣等货。(6)战败投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7)企业资金不足。同时他们也指出,日本经济发展不光有不利条件,也有有利条件:(1)尚有相当的物质技术基础。(2)重化工业发展有较长历史,也较为先进,尽管已转化成了军工产业,但恢复民用并不难。(3)劳动力质量高,这是自明治维新以来重视教育的结果。(4)国民长期接受岛国意识熏陶,受儒家思想影响,又吸收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观念,危机感和竞争意识强,工作勤奋,集体感强,能够联合对外。(5)拥有大量高级技术管理人才,随着战后对日官僚财阀的整肃,他们脱颖而出,走上社会经济、政治主导岗位。(6)国家干预经济有经验,效果突出。(7)有美国的保护,军费支出少。(8)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贸易自由化进步显着。(9)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大战中的军工技术大量转向和平经济,新的科学技术在和平环境中发展更快。(10)作为东亚经济强国,日本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均有着广泛的经贸关系,有利于展拓市场。
鉴于上述情况,日本采取了一整套扬长避短,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主要是:(1)在恢复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确立了政府、金融机构、社会经济团体、企业以及从业人员、消费者等相互协调的经济体制,利用协调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经济优势,克服社会竞争不足和竞争过度两方面的不利影响;(2)用联合的力量对外,吸收海外的技术、资源、管理,同时,为防御海外资本的侵入,组成各种贸易组合等;(3)建设加工贸易型经济,一方面进口海外廉价资源,引进海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将加工的产品出口到海外;(4)加强质量管理,创造出一整套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以优质、低价、服务周到的产品占领海外市场;建立强有力的金融组织体系和相应的金融制度,解决企业资金不足问题等等。
战后日本扬长避短,有效地克服了战后初期的困难局面,走上了高速增长之路。
1973年石油危机前后,日本认识到自身在资源、能源供应方面极度依赖国外的严重性,决定实施“科学技术立国”新战略。出于这种认识,日本大力开发自动化产品,建立新的资源开发和供应相结合的体制,倡导开展全民节约资源、能源活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国内市场。由此,很快就克服了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把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国际环境,作为其经济技术再次超越欧美国家的绝好时机加以利用。
80年代,日本经济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实力的经济,有能力和条件在全世界范围内纵横驰骋。同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经济衰退,需要外部资金输血补充;以亚洲“四小龙”台湾、韩国、香港、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要实现经济跳跃增长,需要外部资金技术支持;以中国为代表的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大量引进外资,不断吸收海外先进技术。这些无不为日本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活动场所。于是,日本大举向海外投资,从国际化的角度安排日本产业、企业发展结构,与美国、欧共体、亚洲“四小龙”、东盟等组成多层次多水平和垂直交叉的国际分工体系,通过投资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绕过贸易摩擦暗礁,做到既广泛利用海外资本市场为自己眼务(这与欧美国家要借日本投资解决就业、经济衰退的愿望相反),又取得了土地利用、劳动力价格、产品市场方面的比较成本收益。
总的来看,日本在经济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都能较深刻、较实际、较长远地认识自身及国际上的条件,进而采取卓有成效的对策,做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② 日本军事战略目前内容的主要特点有几个
2017年日本目前的军事战略就是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日本的基本战术是借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宣扬中国威胁论和借助制造周边紧张(朝核问题,南海问题,东海钓鱼岛问题,独岛问题,南千岛群岛问题)等也就是打擦边球的方法来增加军费,发展军事装备。
日本军事技术的发展在战后采取了“藏军于民”的战术。
冷战后,迫于国际裁军的压力及国内和平力量的反对,日本军队建设开始实行“一边裁减一边提高效率”的方针,致力建成一支“规模精干、质量充实”的现代化军队。自卫队通过采取控制普通装备,重点保证海空军新型、大型武器系统等措施,不断提高部队质量与现代化水平,其军事实力已经相当强大。
自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并正式放弃军事侵略以来,它的武装部队被宪法限制在自卫的范围内,从来没有参与过真正的战斗。尽管有宪法的限制,但日本已经实质上把它的自卫队建成亚洲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现在,日本自卫队正在谋求抢占军事实力和军事技术的制高点。日本一直重视发展高新技术,其高新技术在许多方面称雄于天下。据一些军事技术专家分析,如果日本把一些高技术卖给俄罗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军事平衡就会发生变化。可以说,日本已掌握了现代战争最核心的高技术。从战斗机到军舰,美国尖端武器的电子装置中使用所用的陶瓷部件95%都是日本制造的。只要需要,日本可将一些民用高技术迅速转为军用,成为向军事领域不断提供新技术的源泉,使日本的装备在世界上保持高水平和高性能。因此,从表面上看,日本武装力量规模并不大,但实际上军事力量仅次于美国,在特定的领域内,还同美国保持同等地位或超越美国。新一期日本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表明,日本正在谋求军事实力的不断膨胀,这样下去,将大大超出了“专守防卫”需要的日本军事力量,势必对地区稳定与和平造成威胁。
战争潜力
日本有1500多家企业生产军事产品,一旦有需要,日本一年可以生产2至3万辆坦克、1万多门大炮、1万多架飞机、900万吨军舰、1300多万枝枪械,日本犹如巨大的军工厂。
从人数上看,日本自卫队人数并不突出,然而部队员额中的士官比例占70%。这意味着,一旦形势需要,日本可迅速调动300万左右的兵力。(2000年日本18~32岁男人约为1300万)。因此,“日本陆上自卫队人数不多”其实只是一个被“压缩饼干”化的假象。
日本的军事战略主要步骤是:第一成立国家保障会议,通过《特定秘密保护法》,相当于在日本扩军备战的陆上拆除了红灯,形成军事集权体制。第二是修改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最终修改宪法。第二步是最关键的,一旦修改了宪法,将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并且拥有核武等攻击性战略武器。第三步,争取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使日本成为能主导全球事务的世界政治大国。
③ 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的手段
1、立足亚太,争当亚太地区的政治大国。
日本针对国际形势的剧烈变化,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对其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日本政府一再强调,亚太地区对它的和平与繁荣“具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性”。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新闻媒介大肆鼓噪“脱美入亚”和“脱欧入亚”。日本政府则明确提出“立足亚太是日本外交的基本方针”,把亚太地区作为实现其政治大国目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日本的亚太外交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大力开展经济外交。
●自80年代末期以来,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60%集中在亚太地区,日本海外直接投资的70%也集中在这一地区,日本对亚太地区的经济援助一直占其对外经济援助总额的62.5%以上。日本出口的60%以上,进口的55%以上,也是在亚太地区进行的。1995年,日本与亚太地区的经贸总额占其全部对外贸易总额的70%以上,几大主要贸易伙伴都集中在亚太地区。▲随着日本对亚洲国家经济援助的不断增加和日本与亚太地区双边经贸关系的加强,亚洲国家对日本的批评明显减少,不少国家对日本亚太合作的各种具体设想做出了积极的反应。有的国家还明确表示欢迎日本在亚洲地区和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
▲●其次,大力开展政治外交,积极参与亚太事务。近几年来,日本全面调整亚太战略,展开了全方位的外交攻势。在日美关系方面改变了90年代初期矛盾尖锐的局面,政治军事合作不断加强;日本和中国的关系在调整中继续发展;日本和俄罗斯的关系呈现不断改善与发展的态势;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加强;日本在发展与韩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谋求改善同朝鲜的关系;日本以能源外交为龙头,同中亚国家的关系进入了发展时期;日本同南亚国家的关系近年来也有很大的发展。2000年8月19日至26日,日本首相森喜朗访问了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尔四国,进一步加强了日本同南亚国家的关系。日本在积极参加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性组织的过程中,不时提出一些重大的政策主张,对这些组织的运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日本近几年还以东京为舞台,经常召开一些国际性和地区性政治安全合作与磋商会议,对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日本的亚太外交,具有明显的与美国争夺主导权的战略意图。还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美就在亚太经济发展是日本领头的“雁行经济结构”、还是美国主导的“扇形经济模式”上发生了矛盾。90年代中期以来,日美在亚太经合组织一体化、朝鲜半岛、东盟地区论坛、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上发生了新的摩擦。日本某些重要人士公开指出:“在亚太地区内,能参加争夺亚太主导权的国家首先是日本”。
▲再次,加强亚太军事外交,扩大日本军事影响。日本在展开全方位政治外交的同时,十分重视亚太地区的军事外交。1992年6月,日本政府首次提出了建立亚太地区安全对话机构的主张,强调建立亚太地区安全保障机制,是实现日本亚太战略的重要条件。▲●1994年,日本不但展开了同中、俄、韩的安全保障对话,而且还于11月20日提出了建立包括日、美、俄、中、韩、朝6国参加的“东北亚地区论坛”的设想。▲●1995年以来,日本全面展开对俄、中、韩等国的军事外交。1997年7月出版的●《防卫白皮书》,首次就建立稳定的安全保障环境问题编辑了特集,再次强调要在亚太地区通过军事外交,建立像东盟地区论坛那样的多边安全保障体制。
▲●2、大搞联合国外交,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东欧的剧变和苏联的解体,俄罗斯取代苏联并继承了他在安理会中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使日本对它在联合国中的现有地位和作用更加不满,迫不及待地谋求在联合国中的常任理事国席位。按照日本的逻辑,作为经济大国的日本,没有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不合理的。为了早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的联合国外交主要采取了以下四条措施:
▲一是多方拉票,积极竞选非常任理事国。日本认为,当选非常任理事国是走向常任理事国的第一步,因而一有机会,日本便千方百计地竞选非常任理事国。▲至今日本已8次当选为非常任理事国,是全世界当选次数最多的国家。
▲二是利用各种场合和各种宣传媒介,为日本出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造舆论。▲●早在1991年9月中山外相在第46届联大上就代表日本政府提出了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要求,并确立了“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方针。
▲1992年1月31日,宫泽在联合国首次召开的安理会首脑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耐人寻味的演讲,暗示日本希望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他说:“由于安理会处于联合国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努力的中心,应该彻底考虑以何种方式调整它的职能、构成和其它方面,以便使它更能反映新时代的现实”。1992年11月21日,日本政府正式确定了在1995年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基本方针。1993年7月,日本政府拟定了关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建议书,把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基本目标。▲1993年细川在联大作讲演时说:“日本准备在改革后的联合国中竭力履行职责”。1994年5月,▲羽田在会见巴拉迪尔时说:“联合国需要改革,安理会有必要增加常任理事国成员,日本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正在发挥着适合当常任理事国的作用。日本若能成为常任理事国,将竭尽所能履行职责”。
▲ ●三是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目前,日本是联合国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财政负担国,承担着联合国普通预算的13.95%,计划在今后几年提高到15.6%。此外,日本政府还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并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自1991年春季以来,日本先后向海湾地区、柬埔寨、莫桑比克、卢旺达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等地派出了维和部队。日本政府决定今后将视联合国的需要,更多地参加维和行动。
▲四是加强同联合国的人员合作,争取把持联合国的重要机构。日本很重视同联合国的人员合作。经社理事会是联合国中仅次于安理会的重要机构,日本几乎连续当选为该理事会的理事国;▲●日本的明石康、小田滋和绪芳贞子分别担任着联合国副秘书长、国际法院法官、联合国难民事务署高级官员。可见,日本在联合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尽管日本仍将面临许多阻力和困难,但其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不会松懈。与此同时,日本努力构筑日、美、中、俄、欧多极体制,力图使自己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
④ 日本联合机动战略的主要战略方向
以北海道为战略重点方向,重视对付来自“北方”的威胁。例如,1991年版《防务白皮书》仍然强调“远东苏军的动向给日本周围地区造成的严峻军事形势并没有根本改变”。
前苏联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在解体前重新调整了远东苏军的部署,加快了远东军事力量的现代化步伐。苏联解体后,日本对其遗留下来的一系列军事问题也倍感担心和忧虑,因此不会匆忙改变把北海道作为战略重点方向及对付来自“北方”威胁的军事战略。
与此同时,日本今后有可能把亚洲邻国看作是“对日构成直接威胁”的国家,从而调整其战略部署,加强其西部方向的防御。
(4)日本有多少重大战略扩展阅读
日本军事转型是日本国家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综合起来,其实是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必然举措。
改变“战败国体制”,成为“正常国家”,争做世界政治大国,是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确立的国家发展目标。尤其是近年来,日本国内新民族主义势力日益增长,修改宪法第九条、摆脱“战败国体制”等限制发展军事力量的呼声日益高涨。
⑤ 日本海军有着什么的战略方针
自从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在日本海大海战中大胜沙俄舰队以来,日本海军就充满着海上争霸思想,并把美国视为其在西太平洋争夺海上霸权的主要敌人。日俄战争以后,日本在1907年制订的《帝国国防方针》和《帝国用兵纲要》就提出了建设“八八舰队”、确定对美采取截击作战的战略方针。
⑥ 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基本框架是什么有哪位好心人告诉我,我们要交论述作业。。。 是论述啊,各位帮帮忙。
首先,最为重要的一步,也是日本早已开始谋求的一个目标,那就是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曾经,日本联合印度、德国、巴西想一同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以失败告终。日本经济发达,但政治上却常被称为“侏儒”,所以通过对外经济合作以及援助来提升政治的影响力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最主要的手段。还有。在坚持日美同盟的基本战略条件下,日本近年来积极发展同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印度、东盟的关系,以期发展多边外交,为自己的政治大国铺路。
⑦ 日本侵华的战略是什么
先征服朝鲜半岛、台湾,再征服满蒙,进而华北至整个中国,直到控制全亚洲,西伯利亚,太平洋,印度洋,最后整个世界
⑧ 日本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现在日本战略是 以经济大国为基础谋求政治大国 努力摆脱美国控制
⑨ 日本当前的军事战略概况 500字
日本国防:
总兵力:24.25万人(现役,编制员额27.38万人,满员率为88.6%)。陆军15.25万人(满员率84.7%);海军:4.41万人(满员率95.8%);空军4.59万人(满员率96.5%);预备役4.8万人;准军事部队:1.2万人,隶属海上保安厅。
陆军武器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辆:约2160辆;火炮:约5390门。导弹:岸对舰导弹约60枚;反坦克导弹约650枚;陆航飞机:约490架。
海军武器装备:海军各型舰艇156艘。水面舰艇130艘;潜艇:常规潜艇17艘;海航飞机390余架。
空军武器装备:空军各型飞机约870余架。作战飞机:420余架;支援保障飞机:450余架。导弹:空对地导弹若干枚;空对空导弹若干枚;防空导弹发射装置126余部以上。
准军事部队武器装备:各种船艇:约510艘;各种飞机62架。
⑩ 1940年日本侵华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什么
1940年日本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迅速解决“中国事变”。为此,他们采取了双管齐下的方针,在实行政治诱降的同时,辅之以军事压力。
旨在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运输线的“宜昌作战”就是在此背景下发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