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高铁怎么来的
㈠ 高铁来源和历史你知多少
世界上高铁是从日本1964年奥运会前夕开始制造的。紧接着是1981年的法国,1991年的德国。
而中国的高铁是从1990年看是论证,论证的是北京到上海的京沪高铁,紧接着就准备出我国高铁的研究项目。一直要就到2002年左右,期间研究出了不少高铁。但是当时我们国家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研究出来的高铁并没有投入使用。为了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国家决定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样的一个过程。
2008年,我们都不会忘记的一年。也是在这一年,国家修通了京津城际300公里。而这个高铁技术是从德国西门子引进来的。当时西门子想利用这个机会占领中国市场,后来经过反复洽谈,最后是在2006年才卖给我们国家。
高铁的研制集众家之所长,最后研制出了我们自己的高铁技术。因为中国非常大,针对不同的地区,高铁需要的材料也会不同,比如北方的寒冷,西北的风沙。我们的高铁都经受住的考验。
㈡ 日本怎样将高铁技术传入中国的
中国最开始引进高铁技术的时候,确实是吸收了日本经验,不过引进技术并非全盘仿制。更别说,我们吸收的技术,可不止来自日本。
而且日本当年是想要得到动车组订单才提供技术合作的,还都杜绝了高新技术的合作,这个网上有专家的说明。
铁道部 的140列动车组订单作为合作条件,要求产品必须由中企制造。想拿到订单,巨头们(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加拿大庞巴迪)必须选择和中国公司合作,通过技术转让,共同参与投标。
其实国外的高铁运行路线和时间都很短。而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单京沪线,跑一趟就要4个小时,而京广高铁更是超过了2千公里。这样就要求我们需要有更高铁技术,对材料和结构要求更高,这表示,我们的高铁技术要进步的更快。
所以我们现在自己的高铁技术绝对算得上世界一流了,央视有好多讲高铁的纪录片,好像叫超级工程还是了不起的高铁。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是指设计标准等级高、可供列车安全高速行驶的铁路系统。其概念并不局限于轨道,更不是指列车。
高铁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科研学术领域有不同规定。中国国家铁路局颁布的《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文件中将高铁定义为新建设计时速为250公里(含)至350公里(含),运行动车组列车的标准轨距的客运专线铁路。
中国国家发改委将中国高铁定义为时速250公里及以上标准的新线或既有线铁路,并颁布了相应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文件,将部分时速200公里的轨道线路纳入中国高速铁路网范畴。
“高铁”同时被民间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旗下的火车票系统(12306官方网站)代指中国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G字头车次),实为错误用语。
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高速动车组标准英文名为G-Series High-Speed Train。 2020年10月21日,“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400km/h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线。
截止2020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4.6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9万公里。
㈢ 高铁是谁发明的呀
发明:日本。
早在1959年,日本便设置了一条新干线用来作为高铁运输的路线,这条新干线连接了东京以及大阪两个城市。1964年,东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这条新干线正式通行,而高铁也在这条新干线上运输的十分平稳,速度也十分令人惊喜。
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条用作商业的新干线,也就是能够支持列车高速运行的铁路便是这一条,由此可以证明是日本人率先修建了高速铁路,同时也率先研制出了高铁。就在日本的高铁成功运行后不久,法国也开始了商业高铁运行的研究。
我国高铁路程:
中国“高铁人”用10年多的时间“全面地、系统化地,一个角落都不遗漏地”研究、建设起了自己的高速铁路。
我国高铁创新团队集成了全国最优秀的科技和创新力量,包括20多家国内顶级高校、50多家重点实验室和创新能力平台、500多家配套企业。从基础材料到控制,从电子到化工,从机械到信息,在所有涉及的领域开展了高度组织化的创新,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
㈣ 日本有高铁吗
日本有高铁。日本高铁一般指新干线,新干线的第一条线路是连接东京与大阪之间的东海道新干线,于1964年10月1日通车运营。其中包含2条线路较短的迷你新干线,将日本大多数的重要都市连接起来。最初由日本国有铁道研发与运营,国铁分割民营化后由日本铁路公司接手,并分别由该公司名下的JR北海道、JR东日本、JR东海、JR西日本、JR九州等5家成员公司提供服务。
新干线:新干线是以同时适合快速及大量运输而设计,因而其建造与运营技术均有别于传统铁路,例如全面采用动力分散式列车、轨道全面采用立体交叉、列车自动控制系统等,最短可以3分钟的班距运行。除了迷你新干线之外,列车运行最高车速依线路可达到每小时240至320公里,但在进行速度测试时,曾创下每小时443公里的最高纪录(由“300X”实验列车在1996年所创下)。身为日本铁路技术居于世界顶尖的重要象征,新干线的技术也向海外输出,如中国大陆高铁部分技术及台湾高铁即采用新干线做为系统基础,而采用新干线系统的英国、意大利、印度、泰国、美国德克萨斯州等地的高速铁路亦在兴建或规划中。
㈤ 日本高铁是怎么建起来的
提起日本新干线,很多人会想起日本高铁的功臣、“新干线之父”十河信二。是他提出的,但是新干线计划遭遇多方反对。
日本的新干线,似乎冥冥之中与中国有着某种关联。白幡洋三郎在《日本文化》一书中披露,日本最初的新干线计划早在侵华战争时期就已成雏形,1936年,日本就计划建造连接出兵中国的港口下关和东京之间的“子弹头列车”。当时,日本甚至还有兴建从日本东京到中国北京的“子弹头列车”计划,只是因为不具备如此的经济实力而搁浅。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发展。东京、名古屋、大阪很快成为带动整个日本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当时连接这些地区的东海道铁路线只占日本铁路总长度的3%,却承担着全国客运总量的24%和货运总量的23%。1957年,日本运输省设立了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日本国有铁路干线调查会”,就如何增强铁路线运输能力问题进行探讨。次年12月,日本内阁会议批准了建造往返于东京、大阪间超特快列车新干线的方案。
这个方案最初遭到各方反对。在日本学界,许多学者认为铁路建设是“夕阳产业”,不能适应将来以汽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时代。还有一些激进的知识分子,如东京大学教授今野源八郎、着名作家阿川弘之等,干脆把新干线计划称为“战舰大和第二”,认为新干线与二战时耗费巨资修建却毁于自杀式进攻的“大和”号军舰一样,劳民伤财、意义不大。在铁道业界,由于日本没有建设过这样的铁路,甚至连试验都没搞过,再加上业界正在为连年的赤字、事故、罢工“三大苦恼”头痛,因此,从总工程师到普通职员,都不相信新干线的可行性。欧美国家也嘲笑落后的日本人竟然要重新捡拾已经被他们淘汰的运输方式。这时,一位重要人物出场了时任日本国铁总裁十河信二力排众议,坚持要兴建一条新干线。
㈥ 高铁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高铁不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
高铁技术最早起源于很多国家,但是日本是第一个将这些分散的技术集成起来的国家,并且是世界上第一个开通高铁商业运营的国家。日本首次开通的高速铁路就是东京到大阪的东海岸新干线,时间是1964年10月1日,高铁时速200km/h。这一年,也称之为全世界高速铁路的元年。
美国、德国、英国都在高铁的某个技术领域有所突破,日本将其整合,集成创新。比如高速动车的动力分散技术起源于美国;交流供电技术是向匈牙利取的经;CTC调度集中系统(Centralizedtrafficcontrol)和空气弹簧技术学自美国;无缝钢轨、无砟轨道、交流电传动技术学自德国;车辆高速转向架及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utomaticTrainControl)学自英国。当然,后来日本的高铁技术就是在新干线基础上逐渐发展而来的。日本高铁的功臣有两个:“高铁之父”十河信二,和“高铁技术之父”岛秀雄。
㈦ 高铁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高铁是日本发明的。
高速铁路是指设计开行时速250公里以上(含预留),并且初期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客运列车专线铁路。高速铁路具有载客量高、安全性好和能耗较低等特点。
早在20世纪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1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㈧ 高铁是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
高铁是日本最先发明的。
高铁是日本人发明的,并且高铁的理念最初也是由日本人提出的。日本提出高铁理念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虽然在战争中受到了重创,但是其恢复经济的速度非常快。
在经济持续提高之后,日本政府发现,日本国内现有的铁路系统远远不能够满足国民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因此,为了使交通运输更加便捷,日本政府提出了建设高铁的想法。
后续高铁技术的发展——法国高铁
就在日本的高铁成功运行后不久,法国也开始了商业高铁运行的研究。他们没有借助国外的力量,而完全是靠着国内专家的自主研发,经过了非常艰难的过程才终于将高铁研制成功,他们称高铁为TGV动车。
这个动车虽然在速度上与高铁相似,但是在运行模式上同日本的高铁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的,这也充分证明了法国研制的自主性。
㈨ 高铁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高铁是日本发明的。
早在20世纪初前期,当时火车“最高速率”超过时速200公里者寥寥无几。直到1964年日本的新干线系统开通,是史上第一个实现“营运速率”高于时速200公里的高速铁路系统。
1959年4月5日,世界上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破土动工,经过5年建设,于1964年3月全线完成铺轨,同年7月竣工,1964年10月1日正式通车。
东海道新干线从东京起始,途经名古屋,京都等地终至(新)大阪,全长515.4公里,运营速度高达210公里/小时,它的建成通车标志着世界高速铁路新纪元的到来。
(9)日本的高铁怎么来的扩展阅读
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
我国高铁在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4年为孕育阶段,主要是学习和尝试,研发了一些自己的技术,包括建成“广深准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也研发了我国第一代高铁电力动车组“大白鲨”“中华之星”。
2004年至2008年为引进消化吸收阶段,以引进日本、德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的高铁制造技术为主。
2008年至2012年为自主创新阶段,以科技部和原铁道部联合发起实施的《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为标志,该计划诞生了“和谐号CRH380系列”高速列车;2012年至今为持续创新阶段,在“和谐号380系列”平台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创新。
2017年,我国新一代标准动车组“复兴号”投入使用,持续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并具备时速400公里以上的运营速度储备,成为全球运行速度最快、更安全、更可靠的动车组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