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华料理有什么区别
1. 日本料理和中华料理主要的差异是什么
一、调理方法
在中国大陆,特别是江河湖海少的北方,新鲜的食物很少,经常吃晒干的食物,这就需要用油炒或者炸。有的食物需要细加工来调理,做起来要花费功夫,有的时候为了做汤要花费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去调理。而日本就不同了,日本是四面环海的岛国,很容易能捕到新鲜的鱼类。日本人尽可能地不加工品尝食物的味道。日本食物的特征是“五味五色五法”。五味:甘,酸,辛,苦,�辛;五色:白,黄,赤,青,黑;五法:生,煮,烤,炸,蒸。从调理方法的不同可以看出是因为两国自然环境不同。
二、从食材方面
在主食方面,就当下情况来讲,中日都是以谷物为主,不像西方依靠肉类食品和乳制食品,中国南方主要是大米,中国北方有更多的选择,如小麦、豆类、小米等。日本菜的最大特点是生鲜海食,当然,中国人也吃鱼。在吃鱼这一方面,中日是有差异的,日本四面环海,主要依靠的是海鱼,而中国大陆水域宽广,依靠的主要是淡水鱼。料理的原材料多为动植物,也有江海湖泊中的鱼类。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食用鱼类约十几公斤,这个数字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南北差异很大,而日本的食材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区别,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千岛之国,耕地较少,畜牧业欠发达,以水稻为主食。日本有着绵长的海岸线,是一个典型的围海而生的国家,渔业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北海道地区,出产很多优质的鱼类,如鲱鱼、鲑鱼、鳟鱼、鳗鱼等。因此,日本料理的原材料多为大米、鱼介、海藻类,与中国的差异非常大,日本国民也就养成了吃鱼的良好习惯,日本人每人每年平均可以吃掉70公斤左右的鱼类。而且最近科学发现鱼类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抗癌。日本人在世界以长寿着名,大概都是食鱼的贡献。典型的日本菜有刺身、寿司、拉面等。日本人在食材的选择上也渗透了对季节的感觉,日本人很喜欢品尝“季节”。比如,春天到了,就喜欢品尝一种山菜天妇罗,另外,把季节的花儿点缀在盆子边上,日本人津津乐道于这些细节。中国人讲究饮食适时、适温而食,实质上与日本人的季节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日本人还注重把外国食材中好的部分积极引进,根据自己的味觉重新改进。日本人对各种各样食物的好奇心很强,只要觉得好吃,即使是外国的东西也加以吸收并改良。
三、食器方面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饮食工具是至关重要的,筷子与碗、盘摆在头等位置,每餐正式开始以前,筷子与碗、盘必须首先提前放在用餐者面前,这在中国与日本是一样的。但是,中国人一般除了筷子以外,还有汤匙,而日本只用筷子,除了在吃西餐喝汤时用汤匙之外。如果说中国人重视的是食物本身的话,那么日本人重视的就是盛载食物的器具,对味觉和视觉的不同追求,造就了中日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人虽然注意到放置食物的器皿对食欲有影响,但还是把重点放在食物本身。而日本则不同,对餐具的选择会因季节、节日、菜色等不同而各有特色。日本人吃东西不仅用嘴,还用眼睛。在日本,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菜肴是盆子的装饰,美丽的盆子里盛放的菜肴就是那样被提炼出了美味。”所谓品尝,的确需要视觉和味觉的协调合作。而眼睛所见的绝不仅仅是菜肴本身,还有盛放它的食器。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认为一道菜必须在这三方面都能满足食客的欲望,其中尤以“味”最为重要。这也可以很好地解释中国菜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制作方式及为何会有各种各样的作料。相比之下日本料理则十分注重“色、形、味”食文化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虽说日本菜肴的口味相对单一,但是日本菜不光是你用舌头就能体会出的,真正的日本料理非常讲究保持食物的原味,不提倡加入过多调料,以清淡为主。对菜肴的色面尤其有着很高的要求,不但使用各式各样非常精致的食器装食物,对食物的形状、排列、颜色搭配也都有很细腻的考虑。每一道菜都是厨师怀着一颗对大自然感恩的心做出来的。就像有人形容的那样,中国菜是“色、香、味”俱全,食之一次,余味三日不绝。而日本菜则是一道风景画,食之不舍,弃之又饿,吃后的那份感动真是没齿难忘。朴素、自然的味道与洗练的文化的结合,这就是日本料理的真髓。着名的有:怀石料理、卓袱料理、茶会料理和本膳料理,它们大都受茶道、佛道的影响,是清淡类和素食的典型代表。此外,日本除有刺身、寿司等常见食物外,还有特色火锅、锄烧、铁板烧、天妇罗等特色菜,得到了世人的一致好评。
2. 日本料理好吃吗它的口味与中国菜有何不同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美食大国,这不仅造福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对周边国家的饮食文化也颇多,比如在日本料理中的许多美食文化都有中国文化的缩影,像面条、米饭、饺子等等。关于中餐和日本料理的不同之处在国外也展开了热议,那么外国人是怎么看待中餐和日料的呢?一起来看下吧。
3. 日本和中国饮食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日本的饮食上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很清淡。在做菜的时候尽量少放油、甚至不放油。用干鱼、海带这些海产物煮出的汤来墩菜、或者做酱汤之类的料理。所以日本人能长寿的原因就在食物清淡。因为多吃油会使血管凝固、得心血管病的机会是很高的。
另外就是日本人很喜欢吃鱼。基本上每天的饭卓上都少不了鱼。做鱼的方法不像中国人那么麻烦、又是炸又是墩的。直接烤着吃、或者直接用水煮、里面放一些调料。基本上不用炸的··另外就是日本人很喜欢吃生菜。也就是模仿西方人吃色拉。其作法又简单又有营养。不容易使蔬菜里的营养跑掉。
日本人偶尔也吃一些油炸的食物。比如∶天麸罗、炸鱼、炸鸡肉块等。可是一般的家庭用的油都是经过提炼的、把油里面的胆固醇都提炼成零···所以近来的日本人基本上都比较瘦。这也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是个很容易接受别国文化、艺术、饮食等多方面的国家。在日本你可以找到世界上各个国家的料理。而且这些料理都深入到每个家庭。使日本的食生活变的很丰富。比如∶印度的咖喱、意大利的面条、pizza、韩国料理、越南料理等··
当然日本人最喜欢、最容易接受的还是中华料理。在日本最多的也是中国料理。日本人把中国料理做的并不是太油腻、吃起来清淡、可口、甜味。中国的饺子、拉面、炒饭等在日本是最受欢迎的。
中国菜,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又称中华食文化,深远的影响了东亚地区以及全世界的饮食文化。 中国菜的特点被总结为:色、香、味、意、形,被称为国菜五品。按烹饪特点分又可分为:选料、刀工、火候和调味四个方面。
日本料理,字面上的意思是´´把料配好´´,就指的是´´烹饪´´。当提到日本料理时,许多人会联想到寿司,生鱼片,或是摆设非常精致。日本料理特色是生食,但是它却牺牲食品的香和味。中国饮食呈现出食物本身的味道和营养,中国菜对食物选料还讲究: 时令适合,区域适宜,品种不同,部位区别,要求鲜嫩, 讲究配料,营养搭配等等。
本人从吃中国菜和日本料理中感觉到:
日本的汤能比不上中国广东汤,无论是色,香,味,还是火候,就更不用说营养了!
所谓广东´´煲靓汤´´那可是叫绝!
日本的饺子比不上中国的饺子,无论是看相,买相,做法,就更不用说味道了!
就拿中国东北饺,西北的饺,上海饺子也比不上!
日本的火锅比不上中国的火锅,无论是调味,选料,看相,色味,就更不用说嗅觉味觉了!
拿个四川火锅如何?要不广东´´打边炉´´试试?
日本的汤面比不上中国的汤面,无论是清,香,色,味,就更不用说做法面条尺寸和花样了!
不用说了首选´´兰州拉面´´,那可是´´一清,二白,三绿´´啊!再不山西,陕西面食你随便挑!
日本的大米比不上中国的大米,无论是种类,等级,品种,色泽,就更不用说味道了!
就东北大米吧,再不就南方的丝苗米´´比比?
日本的海鲜比不上中国的海鲜,无论是品种,花样,等级,烹饪,就更不用说´´美味´´了!
海鲜吗!你去去大连,天津就知道什么是海鲜种类了来广东就更不由说了味道了!
日本的早餐比不上中国广东早茶,无论是品种,花样,做法,精致,就更不用说´´吃好´´了!
吃吃广东早茶叫你下辈子无悔´´来生还做中国魂´´!
日本豆腐,能跟中国豆腐比吗?无论是香,脆,爽,辣,麻,就更不用说凉拌,红烧,炖了!
切不说咋做了,摆那儿就知道了,那一堆站都站得困难的就是´´日本代表了´´!
日本的寿司,中国没有寿司一食所以无从可比。
4. 一字之差的“中国料理”和“中华料理”到底有何区别
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之外,还传播到世界各地。由于“水土不服”,世界各地的中国菜都发生了变化。就像美国人最喜欢的左宗棠鸡一样,中国并没有这样的菜。日本不仅在地理上是中国的邻国,而且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日本,“中华料理”经常会被听到。但是日本所说的“中华料理”和“中国料理”并不一样。在日语中,两者指的是不同的东西。
虽然“中华料理”和“中国料理”只有一个词的区别,但实际上是非常不同的,一个是经济型的,另一个是高档的餐厅。
5. 中国料理和日本料理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认识日本料理
日本料理即“和食”,起源于日本列岛,并逐渐发展成为独具日本特色的菜肴。主食以米饭、面条为主,副食多为新鲜鱼虾等海产,常配以日本酒。和食以清淡着称,烹调时尽量保持材料本身的原味。
在日本料理的制作上,要求材料新鲜,切割讲究,摆放艺术化,注重“色、香、味、器”四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不仅重视味觉,而且很重视视觉享受。和食要求色自然、味鲜美、形多样、器精良。而且,材料和调理法重视季节感。和食种类繁多,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风味。
和食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刺身、寿司、饭团、天妇罗、火锅、石烧、烧鸟等。
“刺身”,即生鱼片,是日本人最佳的生食。自古以来日本就有吃生食的习惯,江户时代以前生鱼片主要以鲷鱼、鲆鱼、鲽鱼、鲈鱼等为材料,这些鱼肉都是白色 的。明治以后,肉呈红色的金枪鱼、鲣鱼成了生鱼片的上等材料。现在,日本人把贝类、龙虾等切成薄片,也叫“生鱼片”。去掉河豚毒,切成薄片的河豚鱼,是生 鱼片中的佼佼者,制作河豚刺身的厨师,必须取得专业资格,这刺身鲜嫩可口,但价格很贵。吃生鱼片要以绿色芥末和酱油作佐料。这芥末的日语叫“ゎさび”,是 生长在瀑布下或山泉下一种极爱干净的植物“山葵”,一遇污染就凋萎。山葵像小萝卜表皮黑色,肉质碧绿,磨碎捏团放酱油吃生鱼片,它有一种特殊的冲鼻辛辣 味,即杀菌,又开胃。日本的生鱼片异常新鲜,厚薄均匀,长短划一。生鱼片盘中点缀这白萝卜丝、海草、紫苏花,体现出日本人亲自然的饮食文化。
“寿司”,又称四喜饭,是日本饭的代表,制作寿司要在米饭中加醋、糖、盐、料酒等调料,还 要加海藻、辣根等,将其攥成小饭团,上面放上各种生鱼片、鱼仔、鲜虾肉、贝类等,这叫“攥寿司”。将米饭铺在寿司上,然后加生鱼片、紫菜等,卷起来成圆柱 形,就成“卷寿司”。寿司鲜美爽口,价格大众化,很受日本民众的喜爱。东京的“捏饭寿司”,客人可以一边吃,一边欣赏厨师的手艺。
饭团,是用双手把煮熟的米饭攥成的,大小适中,里面放上咸梅干或咸鲑鱼。攥时两手蘸上水和盐,使饭团略带咸味,外面包上紫菜,三吃食配些咸菜。把饭团包在竹皮里,旅行或郊游时携带着作野餐,这是日本传统习惯。
“天妇罗”,是和食中的油炸食品,用面粉、鸡蛋、水和成浆,将鱼、虾、蔬菜裹上浆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吃时蘸酱油和萝卜泥的调汁,鲜嫩美味,香而不腻。
“寿喜烧火锅”,亦称日本火锅,是从19世纪后半期以后才开始普及。它是将牛肉切成薄片和海鲜、蔬菜等一起煮,沾上生鸡蛋汁、酱油和糖作成的调味料一起食用。日本古代就有这种进食的习惯,农民将鱼肉、蔬菜放入地坑上的锅上,大家边煮边吃。
“石烧”,是将牛排放在烫石上烧熟,蘸鲜酱油食用。
日本培育出一种牛,肉质柔软得能用筷子剥裂,入口就化,鲜嫩异常。这种神户牛和松阪牛,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价格不菲。
“烧鸟”,将鸡肉切成片串在细竹签上,蘸上酱油、糖、料酒等配制得味汁,放在火上烤。也有用鸡或猪内脏作原料,不过传统上都称烧鸟,它价格便宜,不少人喜欢当作下酒菜。“烧鸟屋”,在日本各地都可见到。
现在,日本料理中主要是鱼类,肉类和蔬菜。古代的日本,肉类曾是主食之一。但公元675年,受佛教的影响,天武天皇颁布了不准食用牛、马、狗、猴、鸡等 的禁令,日本人很少食肉的习惯持续了千余年。直到江户时代,日本仍不宰杀家禽、家畜,但狩猎场烹调的野味还是可以吃的。明治维新后,从欧美引进了食肉的习 惯,并迅速在全国普及。
日本生产的大米,营养丰富,质量上乘,煮出的饭形似珍珠,芳香四溢。吃米饭时,常搭配有青菜、鱼、肉等副食,并搭配黄酱等调味汤、腌酱菜。在副食中,现在也有不少人采用西式或中华料理来搭配。
日本面条,价廉物美,尤其是荞麦面条,是大众喜爱的食品。
日本人在饮食生活方面,自古以来就有简朴节约的观念。此外,为了预防收成不佳而作为储备和保存的食物有:酱菜、腌制的鱼和肉类、风干的食品等。 吃饭时一般使用木质的筷子,日本的筷子比中国的短,男的22公分,女的21公分。
日本社会运行的节奏很快。日本的早餐很简单,午餐也比较随便,而晚餐最为丰盛。 日本人每逢喜事时,常吃红豆饭和带头尾的鲷鱼。糯米中加入红豆一起蒸,作成红豆饭,红豆的颜色会将糯米染红,而红色象征火和太阳的颜色,也是自古以来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而鲷鱼的鱼身鲜红,所以成为吉祥的象征。
在酒类中,日本酒(酒精浓度15%~16%)用量可观。1994年,日本酒类的消费约为1000万千公升,生产量为934万千公升,其中啤酒占76%、日本酒占11%、烈性酒占7%。日本人经常在下班后和客户、同事或上司一起喝酒,以增进人际关系。
日本最大众化的饮料是绿茶。咖啡也深受现代日本人的喜爱,红茶和乌龙茶也相当普及。 在日本可以品尝到各种世界名菜,但为了适合日本人的口味,大多数有点日本化。东京是国际烹调的橱窗。在日本最普遍的外国饭菜就是中华料理,由华人经营的饭店相当多。此外,韩国、法国、意大利、印度等料理,也很受欢迎。
现在,日本人用餐已逐步多样化,美式快餐、汉堡包意大利面条,已部分替代了饭团。鸡肉食用量比1960年增加了10多倍,而大米的销售量却比20多年前减少1/3,而且还在下降。速冻食品受到主妇们的青睬,饺子、锅贴、包子、面类等中华料理也在日本走俏。
四大料理:
1.怀石料理
煎茶之前的用膳,为了不影响品茶的乐趣,料理的味道和用料十分讲究。茶馆主人按季节,精心挑选新鲜海产和蔬菜烹调落足心思。怀石料理讲究环境的幽静,料理的简单和雅致。
2.卓袱料理
中国式的料理,其特色是客人围着一张桌子,坐的是靠背椅子,所有饭菜放在一张桌子上。这种料理是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佛门素食,由隐元禅师作为“普茶料 理”(即以茶代酒的料理)加以发扬。由于盛行于长崎,故又称“长崎料理”。料理师在佛门素食内采用了当地产的水产肉类,便创立了卓袱料理。 卓袱料理菜式中主要有:鱼翅清汤、茶、大盘、中盘、小菜、炖品、年糕小豆汤和水果。小菜又分为五菜、七菜、九菜,以七菜居多。一开始就先把小菜全部放在桌 子上,一边进食,一边将鱼翅清汤及其他菜肴摆上桌。
3.茶会料理
室町时代(十四世纪)盛行茶道,于是出现了茶宴“茶会料理”。初初开始茶会料理只是茶道的点缀,十分简单。到了室町末期,变得非常豪华奢侈。其后,茶道创始人千利休又恢复了茶会料理原来清淡素朴的面目。 茶会料理尽量在场地和人工方面节约,主食只用三器──饭碗、汤碗和小碟子。间中还有汤、梅干、水果,有时还会送上二、三味山珍海味,最后是茶。
4.本膳料理
属红白喜事所用的仪式料理。一般分三菜一汤、五菜二汤、七菜三汤。烹调时注重色、香、味的调和。亦会做成一定图型 以示吉利。 用膳时也讲究规矩,例如:用左手拿着左边的碗,用右手把盖放左边。反之则用右手揭盖。先用双手捧??起饭碗,放下右手,右手拿筷。每吃两口饭,就要放一下碗,然后双手捧起汤碗,喝两口再放下碗。之后一样方式,契两口饭再夹一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