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风情怎么兴起的
㈠ 日本是如何崛起的
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崛起的。明治维新(日本语:めいじいしん),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めいじてんのう)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日本风情怎么兴起的扩展阅读
治维新使日本迅速崛起,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改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利用日趋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成为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
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1636~1912)与沙皇俄国(1721~1917),因而跻身于世界资本主义列强的行列。
但明治维新具有不彻底性,在各方面保留了大量旧日本时代的封建残余,如天皇权力过大、土地兼并依然严重等封建残余现象,与日后发生的一系列日本难以解决社会问题相互影响,使得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㈡ 日本都有哪些文化
在日本有着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还有相扑,和服等文化。
其文化如下:
一、茶道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
现代,茶道被用作训练集中精神,或者用于培养礼仪举止,为一般民众所广泛地接受。
日本国内有许多传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学校,不少宾馆也设有茶室,可以轻松地欣赏到茶道的表演。
(2)日本风情怎么兴起的扩展阅读:
日本文化由来:
从1996年开始中日两国考古学和人类学多次证实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亚通古斯人、古代中国汉族、古代中国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长江下游的吴越人、少量南洋群岛的马来人以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融合而来。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来是没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国的汉字,日本语言口音中80%左右是汉语的变音,日本的语言语音主要来源于商周时期到清朝的多时间段多层次的中国汉语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岛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来,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国的深刻影响。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参考资料:网络-日本文化
㈢ 娘化和萌娘文化是怎么在日本流行起来的这种文化会不会误导世人
在日本,娘化和萌娘文化比较流行,感觉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东西到了日本人手上都会变得很萌,变身成为一个个萌萌的美少女。现在在日
本,不论是动画还是动漫,都可以看见各种各样的娘化和萌娘文化的身影。
第三:人们心中对萌妹子的印象
很多心中对妹子的印象就是比较萌的,到后来流行出来的动漫,都是很萌系的。动漫中的很多形象都是萌妹的样子,出现了萌即是正义的说法。
这样的文化可能会对人们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可以很好的区分现实与动漫的话,这个的影响想必也是很小的。
㈣ 日本风情街是干嘛的
大连这个地方是日本最早实现殖民统治的地方,也是保留日本殖民痕迹最多的地方。这种“因地制宜”的开发固然有其现实基础,但把日本对大连殖民统治的历史罪证拿来开发,建立中国最大的日本风情街,这种忘记历史伤痛,建立在民族伤痛上的日本风情街,造成的伤害甚至比当年日本殖民统治时更要严重。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被迫的,而现在这个时候,我们是自愿的,并且还引以为傲,实乃可悲至极!
可能有人会说,动不动拿日本侵略说事,事情都过去60多年了,我们现在开发日本风情街就是为了赚日本人的钱,我们要有大局观,不能过于狭隘。但我们想过没有,日本游客来大连旅游的时候,他们会指着现在的日本风情街骄傲的说:看,这是我们大日本帝国殖民统治的地方!看,这和当年大日本帝国殖民统治的时候一模一样……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是在揭历史的伤疤挣钱,是在通过刺痛民族伤痛方式开发,是在脚踏民族自尊的方式发展经济,实乃让人心痛!
一个有着民族自信和民族气节的国家,一定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国家。对于有些民族伤痛永远都不能忘记,对于有些钱是打死也不能挣的,这就叫着“民族尊严”
㈤ 日本文化是怎么发展到现在的
日本作为亚洲东端的岛国,它由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等四个大岛以及上千个小岛所组成。日本的上古文明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早在万年之前,日本的先民们就已在此生活繁衍,过着渔猎和采集生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先民们先后经历了绳纹文化和弥生文化阶段,在陶器的设计与制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公元前1世纪后,日本开始由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先后出现了百余个奴隶制小国。公元3世纪,大和国兴起,由此直至7世纪的“古坟时代”是日本的奴隶制繁盛阶段。7世纪时,由于中国文化源源不断地流入,加上佛教的传入与兴盛,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均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645年发生的“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封建社会的开端。在接踵而至的“奈良时代”(公元708~781年,因定都奈良而得名),由于全面学习中国唐代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思想文化以及宗教信仰模式,日本的封建社会日趋稳定。此后的“平安时代”(794~1185年,因定都平安京而得名)是日本文化艺术的发展出现重大转折的时期,废止遣唐使和创立日本独有的假名文字是这一转变的标志,民族文化的发展使得文化艺术领域长期盛行的“唐风”为新出现的“和风”所代替。1192年至1867年是日本历史上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它可分为“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亦称“江户幕府”)这样几个阶段。期间,在博采中、韩等邻国之长的同时,日本的民族文化、艺术日见成熟,逐步形成了不同于中国、朝鲜的鲜明特色。1867年,封建割据、阶级矛盾愈演愈烈,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虎视眈眈的情势之下,幕府统治宣告结束,“明治维新”的推行标志着日本近代化和资本主义化的开始。
㈥ 日本的风土人情
民风:
称呼: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打招呼:日本人的打招呼,基本上是以鞠躬来表示的,其来自于唐朝文化。站着的时候,双脚合拢、直立,弯腰低头。从一般性行礼到上身至90度的鞠躬。根据礼节轻重程度的不同,低头的角度是各种各样的。在铺着“たたみ”(榻榻米)的房间里,必须要坐着行礼。
节日:
日本的节日主要包含国家节日和民间传统节日。日本的法定节日一共包含15个,分别是元旦、成人节、建国纪念日、春分日、绍和纪念日、宪法纪念日、绿色节、儿童节、海的日、敬老日、秋分日、体育节、文化节、勤劳感谢日以及天皇诞生日。
元旦:每年1月1日,1948年确定。成人节:每年1月第2个星期一,源于古代成人礼,1948年定为国家节日。建国纪念日:每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旧时称为“纪元节”。
宪法纪念日:每年5月3日,1947年5月3日废除明治宪法,开始实行新宪法。男孩节:每年5月5日,端午节,也是日本的儿童节,1948年定为国定节日。海之日:每年7月20日,制定于1941年。敬老节:每年9月15日。
体育节:10月第2个星期一,纪念1964年东京奥运会。文化节:每年11月3日。勤劳感谢日:每年11月23日;天皇诞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盂兰盆会:每年8月15日左右;乞巧节:每年7月7日。
(6)日本风情怎么兴起的扩展阅读:
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的寿司,而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鱼及肉质鲜嫩的炸虾,日本的主菜是鱼。
“生鱼片”、“寿司”则是唐代时由中国传入日本,经过日本人改良,在日本很受欢迎的一种食物,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减少鱼肉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鱼类的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并且选用的鱼类都是健康的海鱼。
㈦ 日本的特色文化和风情是什么
日本的特色文化和风情是:
1、日本国土狭长,四季的温度气候都分明,为了让居室和大自然更好的融合,日本人在现代住宅设计中会根据地方气候、风土来考虑安排居室布局,使住宅空间努力追随自然的阳光、风和绿色,把室外的景物纳入视野之内。
2、日本居民都非常自行地保持居住环境的卫生和健康。现代的住宅设计中也渗透了这种文化意识,通过对烟尘污染的控制、绿化植被的营造,所以设置宽大的门窗、隔扇,采取简洁的室内陈设布置,有效地提高了空气质量及其流通性能。住宅设计上的“气”文化,给日本人带来的好处之一是,日本人的寿命延长了。
3、日本人非常善于也乐于在充满木材、纸张(糊于移门、窗扇上)等天然材料的特殊气息所形成的氛围中,盘腿屈膝坐在榻榻米上无拘无束地和亲友交谈、饮食,进行沟通等等。所以这种行为就形成了赤脚文化,也可叫做“座”文化。
4、日本在建筑材料的开发方面居于世界前列,但这并未改变日本人对室内木料装修的偏爱。木料装修能带给日本人回归自然的感受,而且对于居住在地震带上面的日本人来说,木料无疑是较安全的建材。
5、日本人的木装修做工精致,线条简洁,颇具原木风格,苏州日语培训班不像欧陆的木装修那样繁杂、豪华,给人亲切、高雅的感觉。
㈧ 日本的特色文化和风情分别是
1、多重性
日本文化是系统各异的东西方文化的并存和混合的产物。用我的话来说,不妨叫做“杂交文化”。其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比如政治体制,既学习了西方的议会政治,又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度,属于新旧政治的混合体。
在衣食住方面,和西式结合,西装加和服,和食加西餐,和式房间加西式客厅。在宗教信仰方面,神佛合一,既拜神又拜佛。
2、均一性
日本文化不受地区和宗教的限制,具有均一性。不能说日本各地的风俗习惯没有差别,但是比较之下相对很小。风俗习惯、人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大相径庭。
语言文字
日本通用日语。日本宪法并未规定法定语言,所以日语并非官方语言。但是实际上日语是广泛使用的语言,是实际上的官方语言。
在日本,大部分日本人和在日外国人都通日语,现行的公用语言称为标准语(ひょうじゅんご)或共通语(きょうつうご),以江户山手地区(今东京中心一带)的中流阶层方言为基础。
在17世纪前,京都作为日本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当地的语言曾经是日本的标准语言。但是自从德川幕府统治日本后,江户(今东京)的语言便成为日本的标准语。
日语的文字书写系统来自汉语,公元5世纪或6世纪的某个时期,汉字引入日本,随后由汉语字符演变而来的两种语音符号——平假名和片假名(hiragana和katakana)。大量的地方方言仍在使用。
㈨ 日本的民俗风情
日本,大和民族的独特风情,一起来临略......
元旦 一月一号是日本最重大的节日,通常人们要大扫除,并在家中装饰"镜饼"。所谓镜饼是"供奉用的麻薯"通常是将一大一小堆在一起,上面再加上橘子。传统的家庭及公司都在门口装饰门松,及绳索编织成的装饰品,以示开运。除夕夜,日本人习惯看每年例行的NHK举办的"红白歌大战",等到快到12点时有吃过年面的习俗,然后一起听寺庙敲响108下新年的钟声,那么新的一年来到了!早晨全家要彼此祝贺新年快乐,一起品尝"正月料理",再到信箱去收新年贺卡。然后到附近的神社去参拜,祈福。大年初一的第一个梦叫"初梦",如果梦到"富士山,茄子,宝船"中的任何一个都预示着你一年的好运。在正月,一般公司会有7天的假期,这时回家探亲的人非常多,常常造成交通拥挤,这种景象非常壮观。
禁忌日本人一向注重礼仪,生活中约定俗成的许多礼节是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比如,日本人认为饮酒时将酒杯放在桌上,让客人自己斟酒是失礼的,斟酒时要右手托瓶底,而客人则应右手拿酒杯,左手托杯底。日本人还忌荷花图案:忌"9"、"4"等数字,因为"9"在日语中发音和"苦"相同;而"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在平时要避开4层楼4号房间4号餐桌的习惯。
日本商人还忌"二月"、"八月",因为这是营业淡季。还讨厌金银眼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的人要倒霉。忌讳八种用筷的方法,即舔筷、迷筷、移筷、扭筷、插筷、掏筷、跨筷、剔筷。同时,还忌用同一双筷子让大家公用,也不能把筷子垂直插在米饭中。日语汉字的读音
日语中的汉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借汉字的形和意而发音按日本固有的方法念,这种读法叫"训读"。例如"水"字念成"mizu""山念成yama"。另外一种是模仿汉语的发音来念,这种读法叫"音读"。例如,"水"字念成"sui","山"字念成"san"。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中的汉字"训读"居多。但并不是每个汉字都有训读和音读两种读法,有的只有一种。因为是约定俗成,只能在学习时记住它。日语的汉字日语的常用汉字有1945个,称为当用汉字,这是作为政府法令颁布的。一般报纸、杂志的汉字使用应在这个范围之内。日本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应学会当用汉字的书写及音读、训读方法。在日本有一种识汉字越多越有文化教养的社会风气。观赏樱花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在温暖潮湿的日本,每年从3月底到、5月初樱花从南向北依时开放。樱花在日本人的生活和精神中占有独特的位置,每到春季,广播和电视台就象报道战况一样天天报道花讯的进展情况。樱花的花期只有一周左右,在这期间,很多公司、团体学校集体组织到公园等处赏花,有的甚至提前占据场地,连日通宵达旦地狂欢,称为"樱花之宴"。樱花胜地在这期间变成了熙熙攘攘的商贾之区。皇室也在这期间邀请各国驻日使节及社会名流参加游园赏花活动。赏樱花是日本人生活中的一项盛大活动。日本的表演艺术日本的传统戏剧有三种,最古老的称为"能",起源于14世纪。"能"演出时间的舞台场景和道具都极简单,演员使用面具,穿古装,唱法单调,动作极为缓慢。"歌舞伎"出现在17世纪,有较复杂的剧情和武打、舞蹈场面。"歌舞伎"的服装华丽,场景壮观,并有雷电、暴风雪等舞台效果。"文乐"是木偶戏的一种,最初形成于16世纪。木偶约有半人高,制作精巧逼真,每一木偶由三个人在舞台上操作。按照传统"能"和"歌舞伎"都是男扮女装,现在稍有改革。传统戏剧的音乐是用鼓,长笛,日本三弦,十三弦琴伴奏,是一种特有的日本风格。日本人的姓明治维新(1867年)以前,日本是一个有身分等级制度的国家,只有武士或富豪巨商才有自家的姓氏,一般人是有名无姓池例如"太郎作"、"五兵卫"只是名字并非姓氏。明治八年(1875年)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身分制度,要求每人都确定一个姓氏。人们选择姓氏的方法五花人门,例如,大郎作其人是地主青木的长工,于是大郎作便依东家姓氏,叫青木太郎作。也有的取姓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例如,住在大桥旁边的五兵卫,就以大桥为姓,叫大桥五兵卫。现在日本人的姓氏常见的有佐藤、铃木、田中、山本、高桥、中村、伊藤等,其中姓铃木和佐藤的最多。日本的新年
"正月"在日语中是新年的意思,是日本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日本过新年的风俗习惯全国都差不多一样。例如,元旦的早晨要喝"屠苏酒",吃专门为新年而作的菜:青鱼子、黑豆、用酱油和糖煮的小干鱼等,寓意子孙繁盛,身体健康。早餐还要吃"杂煮"(年糕汤)。新年期间各户门前摆挂上松枝和竹枝,叫"门松",有吉祥之意。新年头三天叫"三贺日",人们彼此拜年。除夕夜人们有守岁的习惯,尤其在午夜时去神社聆听除夕钟声,这时的神社人山人海,常达数万人之众。初一去参拜神社叫"初诣",是庆祝新年必有的节目。进入12月人们要互寄贺年片、有奖明信片,邮局为此专辟邮道。据说大年初一翻阅纷沓而至的贺年片是日本人独有的一种新年喜悦。 日本的节日除了新年之外,日本最重要的节日是八月中旬的盂兰盆节,这期间大多数日本人要归乡扫墓,交通运输的紧张状态颇似中国春节前后的情景。连接东京和各城市的主要高速公路经常堵车距离长达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在这段期间里,各地举行许多活动,如跳盂兰盆舞,放烟火等。三月三日是女孩节(桃花节),有女孩的家庭要设置一个架子,一层层地供奉上象征古代帝王贵族的玩偶人,祝愿女孩顺利成长与吉祥。五月五日是儿童节(男孩节),凡有男孩的家庭都在室外用竹竿挂起鲤鱼帜,家里有几个男孩就挂几个鲤鱼帜。七月七日是乞巧节,据传说古代一对相爱的男女被天河分开,只有这一天才能相聚。七夕时,人们在彩纸带上写些祈求的话,挂在竹枝上,祈望自己的愿望能实现。十一月十五日是"七五三节",即女孩三岁或七岁,男孩五岁时,这一天由家人带到神社或寺院祈求在神的保护下健康成长。除以上这些全国性的节日外,日本各地还有无数的地方性节日,有些较大的节日常吸引成千上万的外地游客前往观赏。邻里相处日本的居民区里有类似中国居民委员会的组织,负责收取水电费,组织居民搞环境卫生,宣传交通安全等等。日本人很少有随便串门的习惯,但每日见面一定要打招呼问好,早上,白天,晚上各有说法,说一句有关天气冷暖的话也是很得体的寒暄,切忌询问别人上哪儿去,吃的什么饭之类的问题。如果不是对方主动谈起,一般不能打听别人家里的私事,否则是很缺乏教养的表现。新搬到一个地方,第一件事是带些毛巾,香皂之类的小礼物逐家拜访邻居,一般说:"我是刚搬来的,住在××号,今后请多关照。"这样就算认识了。搬走之前也要挨门打招呼告别,一般说:"长时间以来得到您的关照,谢谢了。以后有机会请到我家去玩儿。" 日语的假名在汉字传人日本之前,日本是没有文字的。大约在中国的秦汉时代,汉字开始传人日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人用汉字作为记录日本语言的符号,这当然极不方便。后来日本人根据汉字的创意,摘取偏旁部首创造了日语的字母--假名。假名是借来的名字之意。假名作为书写日语的字母,有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平假名是草体,由汉字的草书简化而来。片假名是楷体,取自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现在除外来语必须用片假名书写外,报纸、书信、书籍都用平假名。"大和"的由来"大和"是日本别称,"大和魂"指日本民族的精神,日本民族也称"大和民族"。"大和"本是一个地名,在奈良的南部,至今仍有大和郡山、大和高田等地名存在。大约在公元4世纪中叶,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纷争中的一个氏族集团统一了日本,在"大和"地方建立了"大和朝廷",由此开始了"大和政权"即天皇的统治。大和政权成立之初曾向中国称臣,寻求承认和保护。《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等记载了大和政权与中国的交往及中国皇帝赐与"大将军倭王"称号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