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重型联队编制多少人
Ⅰ 日本一个联队多少兵
在日军的正常编制之下,一个联队大概在3000-3500人左右,其中包括大队,中队、直属连和后勤部队。
日军的联队常被视为团级单位。联队人数根据兵种的不同而定。主要兵种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另外还有独立混成联队(由一定比例的步兵和炮兵组成)、特设联队(见于太平洋战争后期)。
联队长军衔通常为大佐,也有中佐。与师团一样,日本陆军各级指挥官都不设副职。联队长有一助手为“联队附”,但不是副联队长。联队附军衔仅为大尉,比联队长低三级,就是联队的附员,帮助主官处理日常勤务,有点像副官但又不完全是副官,副官还要负责主官的生活琐事和警卫工作。
日军联队的编制与人数:
步兵联队:人员3747,马526,各种枪2590,各种炮14,掷弹筒76,非机动车256。
野炮兵联队:人员2894,马2269,各种炮48,各种枪541。
骑兵联队:人员452,马429,各种枪320。
工兵联队:人员672,马99。
辎重兵联队:人员3461,马2612。
一个3800人的联队明显大于同时中国军队的一个步兵团,相当于北洋军的“标”。它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有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108挺轻机枪,36挺重机枪,与德军相同);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
Ⅱ 二战日军的编制,有几个步兵联队
抗战初期,日军只有21个师团,不管是原有的17个常备师团或者新组建的四个特设师团,都采取四单位制编制,即师团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辖两个步兵联队,这是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师团最基本的编制,满编人数在25000至30000人之间,师团辖下的旅团兵力最多可达8000人,每个步兵联队人数在3500至4000人之间。
但是,自从发动了武汉会战之后,日本外强中干的本质就暴露了出来,内耗严重根本维持不了持久战,随着战争的扩大化军队物资补给面临着严重的压力,四单位制师团已经无法适应战争的需求,而且国力也无法支撑这么庞大规模的师团编制,部队开始出现了小型化、多样化建设。
因此,到了抗战中期,日本不得不改变对华策略,在政治上企图“以华制华”;军事上企图“以战养战”,在扩军的同时师团的编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师团被分成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且兵力间差异很大,起初只有甲、乙师团还采取两旅团四步兵联队制编制,总兵力一般在20000至25000人之间,所辖下的旅团人数在6000至7800之间,步兵联队人数在3000至3800之间。
除此之外,为了维持占领区及扫荡任务需要、或者战场的特定作战任务需求,日军这一时期还成立了二十多个独立混成旅团,这是仅此于师团的编制,直接受军部指挥,一般下辖1至2个步兵联队或者3至6个步兵大队不等,独立混成旅团总兵力一般在5000至6000人之间。
如在黄土岭战斗间,被八路军炸死的阿部规秀独立第二混成旅团,就下辖五个步兵大队,总兵力5000余人。但也有比较特别的,就是武汉会战间从台湾狂奔战场的波田支队,也叫台湾混成旅团,参加昆仑关战役时下辖两个步兵联队及一个炮兵联队,总兵力11000余人,每个步兵联队人数不少于4000人。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开始取消了四单位制的编制,由甲级或者乙级师团中抽调出一个步兵联队来编入新的师团或者旅团及支队,师团取消旅团一级建制,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此时的师团不管是总兵力人数还是战斗力,都大不如前,一流的师团兵力基本上都不超过20000人,二流或者三流的师团兵力不超过15000人,甚至更少。
如我们熟悉的第五师团,也是日军师团编制比较大的部队,满编人数曾高达30000人,调往马来半岛前取消了“旅团”建制,抽出了第41步兵联队组建了东支队,但是第五师团仍有近25000人;再如土肥第十四师团,参加徐州会战时四单位制编制的兵力约22000人,战后抽调出了第50步兵联队加入新建的第29师团,调往太平洋战场时改编成了三单位制的海洋师团,总兵力不过14000余人,每个步兵联队3200余人。
Ⅲ 在日军部队中,联队是个什么样的编制,有多少人
众所周知,日本是个十分奇葩的民族。它很少有自己开创性的东西,但也十分擅长学习,但是,也许是出于岛国强到变态的自尊心,日本从比他国学习到的东西,并不直接使用,而是根据自己的特色做一番日本化的改动,远如日本遣唐使,近到就是日本军队的编制。
日寇
骑兵联队,没有大队编制,下辖四个骑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人数相比步兵联队少,约1400余人。工兵联队则是日军联队中人数最少的部队,下辖2到3个工兵中队,一般有700到1000人。其他诸如辎重联队人数约3000余人战车联队约1000多人,战车60余辆。
Ⅳ 抗日时期日本一个联队多少兵力
日军的联队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团级单位,大概5000左右
Ⅳ 二战时日本人的军队编制那么奇葩,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呢
曰军编制,军团最大,一个军团编为若干个师团,一个师团编为若干个旅团,一个旅团编为若干个联队,再下边是大队,再下中队,最小为小队。所以联队就是团级,联队长是大佐,就是上校。
日本军队根本编制是联队,往上规模的旅团,师团,军,都是以联队为单位组合起来的。当时,日本的军旗也是联队旗,分步兵联队和骑兵联队(正方形和长方形),电视上基本都是错的,经常看见膏药旗在军队中出现,日军只有联队旗,没有师团旗等等其他。日军的一个联队的兵基本都来自于同一个地方,战时根据需要把几个联队编制到一起组成XX旅团,XX师团等,日军中联队长的威望甚至高过师团长。
Ⅵ 二战时期,日军编制是怎样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的编制和其他国家的编制存在很大的区别。日本的编制主要以师团为基本单位,虽然日本也有军的编制,但是日本的军一般都是在战时建立,而师团则是一种常设单位。日军的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师团,甲种师团的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其次是乙种师团,然后是丙种师团,最后是丁种师团。日本一个师团的人数大约为28000人—10000人之间,不同级别的师团,统辖的人数各不相同。
Ⅶ 日军一个师团、旅团、联队分别有多少人
师团约25000-30000人左右;旅团大约7600人;联队的标准是3800人;
1、日军的师团分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数不固定
一般分甲等乙等丙等丁等。
(1)甲种师团:又称挽马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镏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8200人。
(2)乙种师团:又称驮马师团,由于后期马匹不足,在甲种师团的标准上压缩了骑兵联队,改为大队(个别不设骑兵)。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炮、镏各一联队,共7个联队,加上一师团部、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共24400人。
(3)丙种师团:由混成旅团扩编,辖3个步兵联队,工、炮各一联队,一般有5个联队,加上师团部的非战斗人员约15500人。
(4)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
2、旅团指日本在侵华战争中的一种军队编制.其编制在师团以下,联队以上.因战争的变化,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编制.每个旅团约3000人--8000人.步兵旅团下辖2个步兵联队.独自混成旅团有6000--8000人。
3、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
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
(7)日本重型联队编制多少人扩展阅读
日军“方面军”编制:由于“军”仍然无法控制大片作战区域,因此之后又“诞生了”方面军这个这个最高军事单位。方面军的编制同样不固定,例如《亮剑》中提到的华北方面军,下辖2个军,人数在20万人左右。
而华南方面军则比华北方面军的编制还大,足有30万人左右。关东军更是多达60多万人。从以上的编制来看,日军的“方面军”编制极大,不过这并不是日军战斗力强悍的原因。
查阅资料我们就可以知道,即使中国军队的数量多出日军数倍,仍然无法在正面战场上与之匹敌,所以“方面军”编制大、人数多并不是日军强悍的原因。日军之所以比较强悍,我认为主要是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士兵体质较好。二战时期,不论是日军的生活水平还是给养供应,都是要强过中国军队的,这就造成了日本士兵的体质普遍要好于中国士兵。这一点从中国士兵与日军拼刺刀的伤亡比就可以看出来。
二是士兵素质较强。同样的,日本士兵普遍接受了较好的教育,且基本都经历了良好的军事训练,这造成了日军士兵与中国士兵综合素质方面的巨大差异。这也是为何国军德械师在装备不落后于日军的情况下,仍然无法与之对抗的原因。
三是武器装备差距大。这从日本军队的基本编制情况就可以看出来,小到小队、大到师团,不论是轻武器还是重武器,中国军队是全面落后于日军的。这种装备上的落后,导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火力配置上全面处于下风。
参考资料
网络-日军编制
Ⅷ 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联队长管辖多少人
日军单一兵种最大的作战单位是联队。联队有3800人,它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一个81人的弹药小队,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联队相当于中国的一个旅。
日本陆军最高一级的固定编制单位就是师团了,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还有特殊的独立混成旅团。
丁种师团:也是由混成旅团扩编,只辖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只有大队或中队编制,约11000人。由于机动灵活,主要用于扫荡八路军的华北根据地。丁种兵团就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师了。
独立混成旅团:与师团一样是独立的战略单位,一般有2-3个步兵联队,其他兵种的人数比丁种师团还少,大约有6000-8000人。承担辅助的战略任务。差不多相当于两个旅。
Ⅸ 日军的班、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是怎样编制的
1.班:
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
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 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 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 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 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 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
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 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 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 ,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步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2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23支、重机枪2挺。
骑兵师团所属骑兵联队:下属4个骑兵中队,每个中队有马步枪119支、轻机枪2挺,1个重机枪中队,下属2个小队,有重机枪4挺。 另附1945年日军骑兵第4旅团编制:旅团部,本部15人、卫兵中队80人、通讯班30人、机要人员20人,共计14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