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为什么对美国开战

日本为什么对美国开战

发布时间: 2022-12-27 15:52:49

❶ 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挑起太平洋战争真的是觉得可以打过美国吗

哈哈,你问的这个问题,不觉着太幼稚了吗?日本人住在一个弹丸之地的小岛子上,资源匮乏,这是其一,其二,日本人的政界天生就是野心家,在二战前期,日本人大力发展军事,他们的武器装备就很先进,为了侵略扩军备战,争夺地盘抢夺资源,他们下足了功夫。他没认为美国打不过他,他想着给美国一个下马威,先下手为强,偷袭的方式,美国在诊珠港沉睡了半个多世纪,没有动用战争,日本不是找死吗?惹闹了美国才加快了日本的灭亡,美国在(长骑)和(广岛)上投了两颗原子弹,日本人才被迫投降。谢谢提问!

谢谢邀请,回答如下:

太平洋战争是由山本五十六这个老谋深算的海军上将一手策划珍珠港偷袭而引发美国于1941年12月八日正式对日本宣战,而日本从内心来说清楚的知道是打不过美国的。当珍珠岛袭击成功部属向山本庆贺时,清醒的山本淡然应付,他的本意是通过对美偷袭成功而迫使美国政府和日本谈判,签署和平协议,但那位雪茄不离口的轮椅大叔偏偏就是铁板一块,山本脚收回来时脚杆青肿,晓得惹横老大了,还想和平协议,连近卫首相扬言要把中国打击屈服的那帮中国穷鬼、在老大一声指哨中、中原豪杰,江南志士相率三十年代千万绿林豪杰,趟子手、刀客、镖客、堂口兄弟操起十八般兵器、发声喊:并肩子拼了!日本军部皮鞋虽然踢破中国虚弱的烂板板门,脚从洞中陷进去,皮扯脱一块,脚杆却陷进去出不来了!耳边响起太行山,吕梁山,桐柏山的应战惊雷声,军部却不屑一顾:雷大雨小,地上却被几百万国军死死拖住,无法顾及太平洋战争,所以

二战结束后,中国成为战胜国而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这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八十年前的今天,南京保卫战已经硝烟四起,从南方蜂涌而至的日兵得到军方承诺:占领南京,大索三日,然后结束战争,背上你的战利品一一回北海道吃生鱼片,清酒,日本军部如此无耻,使日军犹如吃了伟哥,南京,南京,六朝故都危矣!

1937年,日本挑起全面对华战争,很快就占了中国大部分地方,蒋介石退守西南,凭借天险拒守。日军攻占武汉后,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短时间之内日本无法灭掉中国,而敌后抗日根据地游击战等都让日军疲惫不堪,侵华战争结束遥遥无期。



而此时希特勒在欧洲展开大战,连续击败英法,法国很快被灭,英国也只能苦苦支撑,此时欧洲各国的殖民地东南亚就成了一块大肥肉。东南亚地域辽阔,资源丰富,还有日本急需的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之前因为侵华被国际制裁,这些物质都比较缺乏。而此时欧洲各国深陷欧战而无暇东顾,正是攻占东南亚的大好时机,唯一值得顾虑的就是美国了。



在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眼里,美国是阻止日本获得利益的最大障碍。在山本五十六等上层人士的心中,虽然不赞成对美开战,但是也认为美日必有一战,双方的冲突无法避免,而且早打比晚打好。当时美军还没有开动战争机器,海军实力与日本是差不多的,通过突袭重创美太平洋舰队,这样取得暂时的优势迫使美军议和,最终取得在中国和东南亚的巨大利益。



但是战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日军虽然取得优势,但美军不肯议和,并且坚持作战,而且美军的恢复速度远远超过日本的预计,最后日本只能一步步走向失败和灭亡。

日本的问题在于上层所有人都揣着明白装糊涂,互相隐瞒,体制集体不作为,都想确保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内部各集团勾心斗角到了白热化的地步,没有人去阻止愚蠢决策的出台,说句不客气的话日本内阁开会开来开去,作用上也不过就是一个维持会和吹风会。由于互相隐瞒什么都不说,本质结果就是大家都活在梦里。

从本质上来讲日本当时的经济环境和军政制度最终会孕育对美开战的结果,而且这个原因会因为日本国内的特点而增强,不会因为国力强弱而发生改变,最后必然会走从发动战争直到被打得老老实实的历程。

挑起太平洋战争偷袭美国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资源而南下,为了确保在对东南亚欧洲殖民地动手的过程中不受到英美的干涉,日本人的第一反应是歼灭英美在亚太地区的部队,而没有考虑太多其他的方法,虽然进行了多轮美日谈判,但是国内军部那群人始终在上蹿下跳,谈判的目的和底线也是一塌糊涂,谈判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而对于打了之后的结果日本军政高层现在来看几乎是没怎么考虑过的,日本帝国海军方面的意见是现在打胜负未知,但以后打必败,所以必须要现在打,有了这样可笑的理由。日本虽然被称为帝国主义国家,但是相比于欧洲和美国这样的庞然大物也被讥讽为所谓的“穷人帝国主义”,生产力水平较低,资源匮乏。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狗急跳墙,除了投降和开战,它们当时没有第三条路可走,完全是基于“死中求活”的考虑,并不是因为日本人真的确信自己能够战胜美国。

日美战争前两国实力对比

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强大起来,由于日本一开始就走上了军国主义扩张的邪路,所以其军事力量成长的更为迅猛。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中击败了当时亚洲的巨无霸大清王朝,获得了极大的战争利益;1905年,又在日俄战争中击败了世界强国之一的沙皇俄国,一举拿到了世界列强的入场券。

此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本成为世界主要强国及工业国之一,积攒了一定的家底儿,但与美国的国力相比,日本可是差的太远了,来看一组1941年日美两国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日本经济总量约为200亿美元,美国为1230亿美元,美国是日本的6倍以上;

日本石油产量仅有35万吨,仅能满足国内7%的需求,其他全靠进口,而美国石油产量达到20000万吨,超出世界所有国家产量的总和一大截;

二战时,日本钢铁年产量最高峰时为680万吨,而美国为7500万吨,比世界其他国家钢铁产量的总和还要多。

美国国土面积达937万平方公里,境内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所有的工业原料完全能够自给;而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极其贫乏,尤其是缺石油、橡胶等资源,几乎全部要依赖进口,其工业生产效率及规模也远远不能与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美国相比。

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使美国成了一个战争潜力无限的国家,1941 -1945年之间,美国一共生产了131艘航母、10艘战列舰、355艘驱逐舰、498艘护卫舰及203艘潜艇,还有数千艘商船及数万艘登陆艇。同期日本的海军舰船的产量为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等级。

此外,美国还生产了37万架各型飞机、10万辆坦克及260万辆军用 汽车 ,而日本的产量为飞机6.5万架、坦克0.5万辆及 汽车 10万辆,差距巨大。

经过估算,日本的战争潜力其实仅有美国的15%,也就是说需要6个多日本才能与美国的战争潜力持平。

日本冒险对美国开战的原因

日本对美开战是典型的狗急跳墙,死中求生,除了投降跟开战,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在二战初期,战争的形势非常有利于德意日轴心国集团,世界陷入危险之中,置身于战火之外的美国意识到,如果继续任由轴心国扩大侵略,一旦英国、苏联落败,美国必将陷入极度的危险之中。所以美国逐渐抛弃了中立政策参与战争。

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的疯狂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国的利益和安全。在日军进驻中南半岛后,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限制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以削弱其战争能力,迫使其放弃侵略政策。

1941年7月28日,美国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三天后,美国又宣布对日本实施全面的石油、钢铁禁运,随后美国说服英国和荷兰,共同对日本实施石油禁运。

日本是一个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尤其是石油资源,其自产仅能满足7%的需求,其余93%全部依赖向美英荷等国进口,其中80%的石油进口来自于美国,美国的这一招等于掐住了日本的脖子。在当时,日本的石油储备只能维持一年多的需求,如果没有石油,日本的整个战争机器都将陷入瘫痪,整个国家的工业也将崩溃,到时候不要说侵略扩张了,就算是生存都成了问题,所以不解决石油问题,日本就是死路一条。

当时美国向日本提出了三个条件:从中国全面撤军;与德国解除同盟关系;不谋求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恢复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如果日本能够答应这三个条件,做一个和平国家,那么美国就会解除对日本的物资禁运。

但日本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美国的条件,这无异于不战而降,日本怎么会甘心?日本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发动战争,占领英美荷控制的东南亚地区,获得那里的石油等战争资源。

双方的国力相差如此悬殊,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一旦双方开战,日本必败无疑!难道日本就没有明白人知道这是一场毫无希望的战争吗?当然不是这样的。

其实深居简出的日本天皇裕仁不大相信日本能够战胜美国,所以在开战前,他分别以杉山元、永野修身取代皇族的陆军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及海军部长伏见宫博恭王,以避免皇族成员将来可能的战犯审判。

日本的近卫内阁一直都极力主张与美国谈判,避免开战,但由于双方立场差距甚远,谈判不可能成功,由于协议迟迟无法达成,日本内部的主战派逐渐占了上风,近卫文麿一看日美战争无法避免,他自知日本无法战胜美国,为了逃避责任,他于1941年10月份干脆来了个内阁总辞职,主战派东条英机上台组阁,一众主战派纷纷登场,对美开战已经无法避免。

实际上在1941年8月之前,日本的进攻方向是要北进,即北上进攻苏联夺取远东地区,当时并没有将南下提上日程。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德军势如破竹,攻占了苏联大片国土,苏联陷入危险之中。作为德国盟友的日本也跃跃欲试,认为北上的时机来了,开始进入实施阶段。1941年7月7日,当时的日本陆军大臣东条英机下令关东军举行规模庞大的“关东军特别大演习”,计划动员25个师团进攻苏联远东地区。

然而正在日此时,日美关系迅速恶化,美国断然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供应,导致日本被迫放弃北进计划,转而南下进攻东南亚,以解决石油短缺问题。

这说明在1941年8月之前,日本一直都在准备对苏战争,对美战争还没有提上日程,只不过是由于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才迫使日本不得不放弃北上转而南进。

日本敢于对美开战的底气

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实际上选择了最佳的开战时机。

当时的美国尚未完成战争准备,在军事实力上日本占据优势。

尽管美国海军在总吨位上高于日本海军,但具体到太平洋上,日本的军事力量是超过美国的。开战前,日本海军拥有10艘航母,12艘战列舰,37艘巡洋舰,130艘驱逐舰及130多艘潜艇。同时期的美国太平洋舰队拥有3艘航母,9艘战列舰,20艘巡洋舰,50艘驱逐舰及32艘潜艇,实力相差很大。

美国采取的“先欧后亚”的战略,即首先击败德国,再回头对付日本。在1941年10月份,为了增强美国海军在大西洋上为商船护航的能力,又从太平洋舰队抽调了一部分舰船前往大西洋,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实力。

鉴于美国恐怖的战争潜力,时间很显然是在美国一边,每拖延一天,美国的海军的力量都会得到增强,而日本的造舰速度根本无法和美国相比。

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是个强烈主战的家伙,他的开战意愿甚至比战争狂人东条英机还要强烈,他很多次都对天皇跟东条灌迷魂汤,说海军有战胜的把握,他还多次催促东条及天皇尽快决定,指出此时日美两军实力差最高,尽快开战对日本有利,时间越晚越不利,越拖胜利的把握就越小。

英国深陷欧洲无暇东顾,日本乘虚而入

二战爆发后,英国被德国打的焦头烂额,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欧洲,对于远东殖民地的控制显得力不从心。英国将很大一部分海军舰船跟陆军主力部队都调回了欧洲对付德国,只剩下为数不多的海军军舰及作战能力不强的殖民地军队,防卫能力大为削弱。

占据印度尼西亚的荷兰本来就是个小国,本土已经沦陷于德国,只有一个流亡政府在残喘,日本更不会把它放在眼里。

在美属菲律宾,只有正规美军不足2万人,其他都是殖民地军队,而且毫无战争经验,根本就是不堪一击。

相对于英美荷在这一地区的力量,日军实力占优势,进攻东南亚的时机已经成熟。

北方没有苏联大举南下的威胁

北方的苏联一直都是日本的强敌,日本关东军就是准备用来对付苏联的,随时防备苏军南下。

苏德战争爆发以后,苏联自身难保,不可能主动对日本发起进攻,日军南下不会有后顾之忧,可以大胆南下。

总结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是一场豪赌,站在日本的立场上看,这场豪赌不赌不行,如果得不到石油,日本将只有投降一条路。正如永野修身说的那样: “不战必定亡国,战也许仍避免不了亡国。但只有战斗才有可能死中求活。”

日本的策略是先发制人打击美国太平洋舰队,取得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然后迅速占领东南亚地区,利用那里的石油等战略资源与美国长期作战。日本的算盘打的很响,但在美国绝对的实力面前,日本任何的谋略都被击的粉碎。

虽然日本领导层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战争风险巨大,但他们内心又都心存一丝侥幸,认为日本也许会取得胜利。甲午战争、日俄战争都是日本以小博大,以弱胜强,这些 历史 经验都刺激了日本走向了失败的深渊。

美国向日本的长崎广岛扔了两颗原子弹,破灭了日本“一亿玉碎”的幻想后,日本立即服软,现出了“哈巴狗”的原形;我说日本当时显出了“狗性”是有依据的,从十九世纪六十年英日同盟开始,日本就已经沦为咬人的恶犬了———一直被英国用来看守中国和俄罗斯;后来,日本连赢了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当时牵着这只恶犬绳索的就是大英帝国。

日本人在这两场战争之后表现的很谨慎,因为依然要看英国人的脸色或者说英国人还拴着日本人;我们后来认为日本是赌国运才赢了当时的两个大国是不确切的,其实是英国人为其运筹帷幄并尽力支持,日本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才敢于孤去一掷去打当时世界上的两个大国的;显而易见,日本狗仗人势的个性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就已附身了。

面对大清,如果没有英国人撑腰,日本是没有勇气诉诸武力的;但是一旦英国人一抖绳索,日本就来了精神,毕竟,当时英国是世界霸主,为英国效力,就可以把残酷的战争变成只赚不赔的政治 游戏 ,谁说过:“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日本人深谙其道。

二战时,英国遭德国人攻击,无暇东顾;日本解开了绳套,开始放飞自我了;利用纵横捭阖术障人耳目,日本人竟然把对清对俄战争的胜利全都揽到自己身上了,以此助长了虚荣心,变得更加嚣张与狂妄;自欺欺人的神话导致了日本天皇相信日本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天下无敌。

英国毕竟不是“日不落帝国”,被德国一顿教训弄得差点熄火,也腾不出手教日本人做人了;“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美国崛起后继承了英国对日本的政策;意欲先让日本与中国干起来,两败俱伤时,美国再出面协调,坐收渔利!

可是,日本人早被英国人娇生惯养坏了,讨厌美国人的指手画脚、颐指气使,于是拒绝了美国人的指令;美国当然火冒三丈,就开始对不可一世的小日本进行各种制裁,包括禁止石油进口等。

日本人自然懂得没了石油进口,自己的军工与航空母舰都要进入“瘫痪”状态,为了冲破军事封锁,日本在三本五十六大将的力主下,偷袭了美国的珍珠巷军事基地———这是自不量力的行为,是卑鄙无耻的动作,是自取灭亡的招数。

———显然,挑起太平洋战争,日本是为削弱美国对自己的掣肘能力以苟延残喘,并非是日本军主义分子认为自己可以灭了美国———日本天皇对自己的实力估计过高,肆意发动战争,难辞其咎,罪责难逃。

结论:日本为了战争有持续的能力,必须下先手灭掉美国太平洋舰队。当时日本国内的共识就是与美国作战没有战胜的把握,但是为了眼前的利益必须与美国一战。

日本进行长期战争的命脉掌握在美国手中,必须冒险一战

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不参与战争,同时与交战各方进行贸易大发战争财,这也使日本可以从美国买到大量作战用的战略物资。可是随着美国政策的改变,日本通过美国获取这些物资越来越困难,由此日本与美国进行了长时间的谈判。对于谈判的结果日本的强硬派非常不满意,由此也导致了近卫首相的下台,随后由东条英机组阁。

以东条英机为代表的日本强硬派根本无法在与美国的谈判中达成共识,甚至基本立场都是矛盾的。其中美国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这一条就把日本气的够呛,其它的也就没有再谈的必要。由此日本决定全面占领自己周边的东南亚以及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因为东南亚有日本进行持续战争最重要物资石油,当然还有橡胶,粮食等作战必备物资。为了得到这些也为了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必须夺取东南亚。

夺取东南亚意味着美国就必须对英国、美国、荷兰开战, 日本 开战的最大顾虑就是美国的太平洋舰队。此时如果不排除这个大隐忧,一旦在东南亚下手,美国太平洋舰队过来一下就抄了后路,日本必败无疑。因此日本决定继续用谈判迷惑美国人,同时开始积极备战偷袭太平洋舰队驻地珍珠港。

在这里大家都有一个巨大的疑问美国是否提前知道日本要袭击珍珠港,通过这些年不断解密的文档来看,可以肯定地说美国知道日本要对珍珠港下手,而且这一消息还是通过多个渠道获得的。那么既然美国知道了日本的计划为何还让日本偷袭成功了,这里无法排除这是美国使苦肉计的假说。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美国直接对外出兵在国内的阻力还是非常大的,通过日本对美国的打击可以使美国人更加稳固的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不过美国也为防止日本偷袭做了一些工作,这当中使用珍珠港基地的航母对太平洋上的岛屿部署兵力就是最好的例证。也许日本的偷袭时间超出了美军的预料,虽然有部署但还不很完备,使美军在猝不及防中受到了偷袭。

日本对珍珠港的偷袭无疑是成功的,就在珍珠港偷袭得手的同时日本也开始了对东南亚的进攻,这一切对日本来说都算是比较顺利的。不过日本的战术成功也成功的把美国卷入了这场战争,美国可是有着 巨大 战争潜力,从此日本在战略上就彻底的输了。

日本为自己的冒险付出了应有的代价,从此江河日下

日本的本意是拿下东南亚可以为持久的战争提供必要的战略物资,从此不受美国的能源束缚,也可也以此为基础进行持久的战争。日本没有想到对珍珠港的偷袭恰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美国的巨大战争潜力使日本根本无从应付。刚开始在美国的慌乱应付中还可以取得一些优势,可是美国一旦整顿好了军备那就是日本无论如何也应付不过来的。哪怕它得到了东南亚,基本解决了战略物资的紧缺,但是它本身的兵力有限,占领的地盘太过庞大,最终就如蛇吞象一般把自己给撑死了。

日本就是在不断膨胀的野心下走向的灭亡,它明明知道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为了能够把战争持续打下去,它甘愿冒任何风险哪怕堵上国运也在所不惜。不过这次它可是彻底的输了,在中途岛大战之后就一步步走向了衰落,从此江河日下。

当时美国向日本施压,要他们停止战争,日本不愿退兵,就搞冒险行动,目的是以战逼和,山本五十六在美国留学多年,很清楚美国的本钱有多少,所以祗能行险偷袭,一举消灭美太平洋舰队,再和美国谈判,日海军也有一定实力,祗要资源有保障,也未必一定就败,但打仗最后仍要看综合国力,日本和不了,打下去就无甚胜算,更重要的是他们被拖在中国战塲,这也是一个致命之处。

既然邀请了,我就勉为其难的回答下。二战日本挑起这场战争他们也没认为能击败美国,而是抱着侥幸心理企图拖延时间。三本五十六日记可以证实这一点。

起因是因为日本侵略了中国,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虽然没对日宣战,但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于是在国联开启喷子模式,日本被喷得无话可说了,干脆就退出国联。骂你就离家出走?这让西方国家面子往哪搁!于是乎制裁是免不了的,但制裁效果嘛还是有的,对于日本这种战略资源依赖进口的国家而且是立竿见影。当时日本已经深陷中国战场,战争导致战略物质消耗量大增,一旦失去进口渠道,像石油橡胶这样的战略物质很快就会枯竭。当时中国和日本都没发现石油,橡胶这些更是只有英国控制的东南亚才产。中国战场陷入焦灼,日本资源即将耗尽,什么坦克,飞机,大炮, 汽车 都会成为摆设。这样耗下去,失去武器优势的日本想击溃中国更是遥遥无期。何况,英美此时对日本的态度也是敌对的,日本同样担心他们随时会宣战,一旦宣战,在中国耗尽资源和人力的日本必然面临失败。所以与其这样必败,那还不如险中求胜,通过奇袭摧毁美国海军,获得暂时的海军优势控制海洋主导权,控制东南亚,获取战略物质。然后依靠海军的优势不断消耗美国,比如用潜艇袭击造船厂这类的方式拖延美国恢复时间。这样美国要恢复海军战斗力重新获得优势最快也得两年以上。然后日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全力击败孤立无援的中国,最后等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再想法和美国进行谈判。这就是日本的打算,毕竟在日本看来,造船是需要时间的,只要日本能在偷袭中摧毁美国海军主力,至少几年内美军都没实力反扑。但计划没赶上变化,仅仅在半年后,美军就依靠航母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了日本舰队,扭转了形势。然后依靠制海权,海军陆战队就开始了反击。日本很清楚这一切,只不过事已至此,只能硬撑了,先是企图通过海岛拖延时间,到后来的本土决战计划,其实都是日本故做姿态为谈判多留底牌而已。

说说中国的作用吧,原先日本是想快速占领中国,但没想到一个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在西方对日本禁运后,缺乏战略物质的日本就更难依靠优势武器装备发动攻击了。特别资源对重武器的使用限制很大,用牛马拉大炮和用 汽车 拉差距还是挺大的。重武器移动不了就只能防守了,而光凭借轻武器,日本军队对中国军队的优势也没那么明显了,中国战场此时进入了拉锯战,这个拉锯战的意义可以参考毛主席的论持久战。

太平洋战争是由日本挑起,以日本战败而告终。日本明知道不是美国的对手,但是,日本内阁和军界的一些战争狂徒,自不量力、胆大妄为,胁迫天皇,偷袭美国珍珠港,将强大的美国托人二战亚太战场,导致日本在二战中惨败,不仅失去了1840年以来的所有亚太占领地,还悲惨的成为美国附庸,从亚洲乃至世界强国,沦落为美国的“家犬”。



1、日本军国之心膨胀:

日俄战争胜利后,小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之心开始膨胀。尤其是“918事变”以后,日本几乎将沙俄在远东的势力范围挤压殆尽,日本在亚太的势力不断扩大,也引起了英美的惊觉,但是二战暴发后,欧洲战场哀声一片,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大陆所向披靡,虽然也看出来小日本在亚太的野心,迫于欧在战场的形势,致使英美无暇顾及亚太地区,这样就给了日本人在亚洲称霸的空间。

在1940年以前,由于美英对日采取的绥靖政策,导致日本在亚太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英美依然保持着与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军国主义的巨大贸易往来,美国一面对华援助,支持中国及亚洲国家抗击日本侵略活动,一方面仍然保持对日本的物资出口,特别是仍然维持大量军用钢铁、机床的出口,此时的美国,也在助纣为虐。

2、美英与日关系破裂:

精明的小日本,一面假意与美国进行着贸易谈判,意在继续拖住美国对日出口战略物资,一面积极备战侵略亚太地区。

首先是英国与日本发生冲突;日本在支那地区势力的不断扩大,首当其冲的就是英国在支那地区的势力,在越南的金兰湾、在缅甸等,日本与英国,由于殖民地的利益,发生了全面冲突。1940年底,英国率先对日本进行贸易禁运。英国与日本关系破裂。

从1940年底,日本与美元进行了长达9个月的所谓“贸易谈判”,意在拖住美国,在谈判期间,美国依然向法西斯日本输送着大量军事战略物资,当时,日本的90%石油、60%的钢铁、60%的铝材,另外还有布料、棉花等,日本都对于美国大量依赖,可以说,美元美国的变现“支持”,或许日本人根本打不起全面侵华战争。直到,日本在东南亚地区占领了菲律宾、越南及缅甸全境,直到1941年8月,美国人才与日本彻底断绝贸易往来,从此掐断了日本的战略物资来源。


3、小日本恼羞成怒:

没了美国这个战略物资来源,日本顿感紧迫。此时的日本朝野一片哗然,对于美国有义和的,有主战的,泾渭分明的分出了两派,结果以山口多闻、山本五十六为首的主战派获胜。

狂妄自大的日本人,在1941年12月7日悍然偷袭美国夏威夷的珍珠港,给美国太平洋舰队造成巨大的损失,由此,美英等国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太平洋战争历时三年半,双方参战人数达6千万,亚太地区15亿人口遭到涂炭,老百姓伤亡与亿计,日本伤亡150万兵力,盟军伤亡70余万兵力。最后,以日本惨败而结束,1945年8月15日,日本在尝到了两颗美国原子弹情况下,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二次大战结束。




❷ 日本为什么对美国开战

从1938年开始,日本为断绝外国援华通道,封锁中国沿海,第三国对华贸易无法进行。

西方权益不再被保护,日军攻陷南京时,甚至炸沉了美国军舰“帕奈号”与三艘美国油轮。据美国统计,至1938年12月为止,日本侵害美国在华利益的事件,即发生了296起。第二次近卫声明中,日本更公开否认《九国公约》及其确立的门户开放政策,宣称要构建“东亚新秩序”。

在“帕奈号”事件后,美国国内开始有人要求制裁日本,如亚洲舰队司令官亚内尔说,“东京打算排除美国在太平洋各地的利益”“如果美国允许日本征服中国,那就等于放弃亚洲大陆及对太平洋的控制权;而若要挫败日本上述计划,唯一的办法是援助蒋介石,并同时对日本进行贸易制裁。”

美国政策的转变,让日本大为不安,但他们不愿就此放弃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成果,一再扩大对英美在华利益的侵犯,甚至一度封锁了天津英租界。随着欧战爆发,美国对日政策日趋强硬,1941年1月,《美日通商条约》期满,不再续约;1940年7月,美国开始对日本禁运航空燃料、润滑油和高熔点废金属。

1941年7月,日本做好“不惜与英美一战”的准备,并入侵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以此为基地,日本将能轻易占领新加坡、荷属东印度,出兵美国殖民地菲律宾,彻底颠覆太平洋地区既有格局。美国对此做出了强硬回应,冻结日本在美全部财产,实行石油禁运。此前日本虽然在竭力储备石油,但也只留有两年的用量。每坐等一天,就要白白消耗1.2万吨石油。

谈判的最后阶段,对美有限让步的主张,在日本都得不到支持,以至无法同美国达成任何共识。留给日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从中国退出,承认失败;要么“南进”——既能切断中国外援,又能从东南亚获得石油等物资。12月1日,日本御前会议认定“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如果不再采取行动,“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和中国事变以来的一切成果统统将付诸流水”。

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

❸ 日本为什么要发起太平洋战争,这是导致美国参战的原因吗

因为如果他们不再打仗,日本在东亚的战争将是一场白人战争。我们需要在这里补充一点知识。20世纪30年代末,日本的能源结构是这样的:80%的石油来自美国,10%来自东印度群岛,只有约7%的石油可以自给自足。当时,美国的孤立主义情绪仍然非常严重(尽管它正在迅速扭转)。每个人都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邪恶资本家篡夺政府的不公正战争。

最后,日本的产业结构呈现出非常不正常的状态:日本的基本土地是寄生地主制度,生产关系极其落后,普通农民承受着极其沉重的地租,阶级矛盾十分严重。由于第一点的存在,日本有大量廉价劳动力,这使得日本的轻工业(主要是纺织工业)非常发达。1894-1895年甲午战争后获得的巨额赔偿使日本建立了一个与本国实力不相匹配的发达军事工业,但缺乏相应的制造基础,大量的工业母机只能依靠进口。

❹ 为什么二战时日本要和美国开战

开战前,日本的钢铁和石油大多由美国供应的,美国希望借制裁日本使日本停止侵华,但很明显制止不了,日本没有了钢铁和石油国内将肯定奔溃,因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日本经济危机,想转移国内视线的,他自身本就不想动美国,也知道美国不会动他(美国国内当时中立主义很强大),开战的原因就只有那个,就是维持资源的供应,感觉他太笨了,没有顺势彻底摧毁美国太平洋的生产能力,当时其实有足够实力登陆夏威夷的,做事不够彻底,保守了

❺ 日本为什么向美国开战

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末90%的国内石油需求来自于进口,而其中85%来自于美国。 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在亚洲大陆已经进行了四年战争,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显然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构成了威胁,然而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也使当时的罗斯福政府左右为难,孤立主义分子认为,一方面不能向世界上受战争威胁的国家提供军事援助,另一方面也不能对侵略国家实行经济制裁。而且,在英国政府以及美国国会的压力下,罗斯福总统被建议不能在太平洋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以免今后无法向盟国提供援助,而且这也会导致公众注意力转移,无暇顾及希特勒的侵略计划。
1940年7月,美国通过《出口控制法案》,这正好给罗斯福总统找到了一个报复日本在亚洲肆意扩张的借口。当日军于1940年9月开始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总统借助该法案对日本实施废铁和钢材出口禁令。不久,他又实行航空燃料和润滑油禁运,声称这些物资只能出口到英国和其他西半球国家。 同时日本人也在思索,并开始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日本军方,尤其是军队高层也是支持与德国和意大利结盟的主要力量,他们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并进一步向亚洲南部进军,从而实现其能源自给的帝国梦想。1940年夏天,公爵近卫文磨担任日本首相。近卫内阁一方面默认军方在亚洲进一步扩张,另一方面又致力于与美国达成和解。然而,近卫内阁授权军方占领法属印度支那基地,并与德、意签署三国盟约,这使罗斯福总统和国务卿赫尔无法在谈判中做出任何让步。然而经过50次秘密会晤,最终仍然没有达成任何协议。美国拒绝就细节展开进一步探讨,他们提出谈判只有在日本同意“四项原则”的条件下才能继续进行。日本则认为这四项原则无疑是美国在谈判方面所设置的障碍,谈判因此陷入僵局。(四项原则:从中国和印支无条件撤军,放弃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实质性部分并恢复“门户开放”)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署《日苏中立条约》,6月,德国开始攻打苏联。这些事态的发展最终促使日本军方高层确信他们不会与苏联在伪满洲国边境地区发生正面冲突。日本军方高层与近卫首相在一次御前会议上向日本天皇提议向亚洲南部继续扩张,天皇对此也表示同意,于是入侵马来西亚、菲律宾、荷属东印度和香港地区的计划开始实施,同时日本还开始着手准备与美国、英国和荷兰交战。7月24日,在法国维希政府勉强同意之下,日军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的关键要塞。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所有的资产,同时向日本的石油出口只可通过许可证贸易方式。英国和荷兰政府也立即仿效美国政府的做法。美国对日本实施财产冻结和石油禁运使日本大为震惊。到1941年8月为止,日本石油储备只能维持日本陆军12个月、海军18个月。9月份提前召开的御前会议将战争提到议事日程上,10月近卫内阁倒台,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出任内阁首相。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向日本使节递交了对美日谈判方案的最终修改意见,即着名的“赫尔备忘录”,备忘录要求日军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出全部陆、海军和警察部队;在中国除了重庆政府,不得支持任何其他政府或政权;实际上废除德意日同盟条约。同日,日本机动舰队主力向夏威夷进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❻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突然向强大的美国开战呢

美国要护住自己在东南亚的地盘。日本想在东南亚“分一杯羹”。就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本要“有所作为”必须要和美国“碰一碰”,于是日本决定向强大的美国开战!

隔岸观火的美国被日本拖下水,参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来。美国可能想不通日本“这个弹丸小国”为何敢对自己动手,而在日本看来他们是别无选择,在其他地区的“行动”需要兵员、石油、矿产。如果不能扩大殖民地,就很难实现长久的进攻,他们才不得不和美国开战,这是日本的心理活动,事实证明他们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❼ 从自信满满,到头破血流。为什么日本非要和美国开战

二战时期,德国在欧洲地区大杀四方,不仅将整个欧洲大陆彻底吞并,还将曾经的霸主英国逼的走投无路。最后还在东边和苏联疯狂对攻。而日本在二战前期,称霸了整个东南亚,而且还将英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主要军事力量打了一个七零八落。大名鼎鼎的Z舰队,也迅速成为日本航母的手下败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日本,最终被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积蓄力量,一路平A,差点在日本本土登陆。其实日本之所以对美国下手,原因有三个。

虽然日本在二战前期占尽了优势,但是那只是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有一定的优势。如果美国通过运河将大西洋舰队抽调过来对付日本,谁赢谁输还是两说。所以可以这么说,当时的美国让了日本一只手。

❽ 日本当年,为什么要跟美国开战

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为什么惨遭失败?因为他们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一声不响地把地球村首富美国的打渔船给砸了。

不管怎么说,日本在中国没找到大批量的石油,如果找到了,那么他就没必要进攻东南亚,也没必要跟美英翻脸,也许战争进程和世界格局可能会改变。

❾ 二战时期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对美国的战争

其实从19世纪末期,美国就已超越英国成为了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石油,美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日本野心很大,他们实施南方作战的终极目标就是荷属东印度,因为那里有他们垂诞三尺、梦寐以求的石油。

在战斗时期日本每年对于石油的需求量是480万吨,而日本只有800万吨石油的储量,所以日本要是能够占领荷属东印度就能解决石油的问题。

当时日本燃油的80%依赖于最大的潜在敌人美国,高级燃油如航空汽油,依赖程度超过了90%。日本为了自给自足,去夺取荷属东印度的石油,又势必导致与美国发动战争,所以日本举棋不定。

石油等战略物资更是依赖美国。据美国国务院估计,当时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军需物资有54%依赖从美国的进口。而美国在1939年突然终止《美日商约》则使日本感到美国对日本的安全的威胁。而东南亚许多地方拥有丰富的能源。

当时日本每年大约需要500万吨石油,但自给率不足10%,而荷属东印度年产石油高达800万吨。

因此,占领东南亚地区可以有效保障日本对外军事战略所需要的能源。一位美国学者也指出:"日本想利用英国在欧洲的失败控制它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这是一个拥有惊人资源的地区,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将中国的漫长战争进行到满意的结局。"

最终日军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得罪美国多去荷属东印度的石油,所以导致抗日战争提前结束,中国免了许多无妄之灾。

❿ 2020年三月日本与美国为什么打仗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让世界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时至今日世界上依然有人受到二战的影响。当时的德军闪击波兰,这标志着二战的正式爆发。从这之后世界人民就饱受战争的摧残,战争造成了无数的人员伤亡。

当二战进行时,日本作为德军的同盟国,出现了一个举动。1941年日本人做出了一个非常震惊的举动,日军偷袭了美国的珍珠港,也正是因为这次战争,让日军损失惨重。同时日军为偷袭的行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次日本的海军同样反对进攻美国。对日本来说,进攻美国无疑是错误的,他们还错误地估计了美国的实力。从一个数据就可以看出日本与美国的差距,从1941年到1945年,日本有17艘航母下水,那么美国呢?

这个数量恐怕是非常惊人的,美国有131艘航母下水,这是一个非常恐怖的数字,从数量上来看,美国无疑占有绝对优势。日本本以为通过军事压制美国,可是万万想不到,美国的实力竟然如此强大,日本根本不是对手。

不过日本之所以对美国开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东条英机的决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日本人过于膨胀,日本的实力不足以支撑他的野心,结果导致了被美国按在地上摩擦。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6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80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8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7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9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11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8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