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装甲师团属于什么编制
‘壹’ 二战时期,日军的甲级师团实力如何规模多大
关于日本甲种师团的战斗力问题,纵横以前做过很多解释,总体来说,在中国同等级别的作战单位无法与其匹敌,但是跟德军的一个步兵师相比,还是差了那么点意思。
日本的甲种师团是一个什么样的编制?
日本的作战单位并非西方形成的“师-旅-团-营-连-排-班”,而是“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班”,师团是最高一级的战术单位,而日本的师团按照等级又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级别,其中甲种师团是师团中最牛叉的师团。
是二战之前,日本的17个常备师团,是日本陆军的根本所在,从日俄战争一直打到二战,作战经验丰富,实力雄厚。
每个甲级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辖两个步兵联队,再加上工兵、炮兵、骑兵、辎重等联队,一共八个联队,满员的话,一个甲种师团的兵力在2.4-2.8万之间。
日军士兵受教育水平高,又重视训练,尤其在军国主义思想使得日本士兵普遍不害怕死亡。
查找抗日初期有关日本甲种师团参加的战役,就会发现日本甲种师团很少有败绩,中国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平型关大捷,是我军调集优势兵力对日本辎重部队展开的一场伏击战,即使这样,双方伤亡人数也相差无几。
在整个抗战过程中,中国几百万军队以极其顽强、英勇的姿态对抗日军的侵袭,但是遗憾的是,整个中国战场未能全歼一支甲种师团。
中国最接近全歼日本甲种师团就是在兰封会战中,土肥原贤二率领14师团孤军深入,国军决定对其进行围歼,当时国军嫡系精锐集结了12个师,对付一个甲种师团。
土肥原还是突出包围后,夺取了兰封,当时兰封守军第27军面对已经穷途末路的14师团,竟然选择了逃溃。
于别人来说不堪一击,于我国来说竟然如临大敌,这才算是最大的悲哀。
‘贰’ 日本现陆军编制
日本陆军现在的编制日本虽然将它的军队称作自卫队,但是本人还是习惯称其为陆军、海军和空军。二战之后,日本重新组建陆军,但是规模和数量就比二战时小得多、少得多。至上世纪末,日本陆军一共拥有:13个师团,2个独立特别混成旅团,1个空降旅团,1个直升机旅团,1个炮兵旅团和2个独立炮兵群,2个防空旅团和3个独立防空群,5个工兵旅团,1个独立坦克群,还有1个就是富士教导团。
在这13个师团中,包括三种类型:装甲师团,甲类机械化步兵师团,乙类步兵师团;具体地说,装甲师团就是第7师团一个,甲类师团又7个,乙类师团有5个。而由于细节上的区别,甲类师团分为2种,乙类师团则有3种。
日本的团级部队叫做联队,直辖于师团;普通师团所属的联队包括机械化步兵联队、步兵联队、炮兵联队、后勤辎重联队这四种;而第7装甲师团所属包括坦克联队、机械化步兵联队、炮兵联队、高射炮兵联队和后勤辎重联队这五种,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第7师团受重视的程度——其它师团只编有1个高射炮大队(营),它则编有1个联队用于防空。
和英法等国的团一样,日本的联队下面也没有营(日本叫做大队)一级的编制,直接下辖各种连(日本叫做中队)级部队。这也使得日本拥有和英法相同的特点,就是联队以下采用单一编组,而非各兵种混合编组。同时,日本也是在师团与联队之间没有旅团一级的编制,所以诸兵种的合成作战指挥也要由师一级来完成,拥有这种编制所拥有的所有弊端。
但是日本联队和中队一级的规模并不小,例如其第71坦克联队下辖5个坦克中队,总计装备92辆90式主战坦克;而坦克中队装备有18辆主战坦克,甚至超过了德国陆军装甲连的17辆。再比如其第11机械化步兵联队,下辖6个机械化步兵中队,总计装备108辆89式步兵战车,刚好相当于美军两个机械化步兵营所装备的数量;机械化步兵中队装备18辆步兵战车。
比较特殊的是它的部分炮兵联队,在联队与中队之间有大队以及编制。比如第7装甲师团的炮兵联队,编有4个炮兵大队,每个大队装备12门99/75式 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当然,这也是世界各国的炮兵中,装备火炮数量最少的炮兵营。
日本现在还有群的编制,下辖于独立特别混成旅团和各种作战支援旅团,包括炮兵旅团、防空导弹旅团、工兵旅团等,当然还有独立的群,直接隶属于各个军区。群是日本独有的,是一种规模大于大队却小于联队的编制。以“霍克”防空导弹群为例,下辖4个发射连、1个载波通信连、1个导弹发射直接支援队,装备24部“霍克”防空导弹发射架,编制员额693人。
日本陆军目前已经开始进行军事转型,大部分计划内的军队已经完成。有4个师团——包括原来的第5、11、12、13师团——被缩编为独立旅团,第2独立特别混成旅团也得到扩编,这些新的旅团人数都控制在3000人左右。新式旅团编制如下部队:旅部,3个步兵大队,1个炮兵大队,1个坦克中队,1个后方支援队编成。
为此,日军开始重新恢复步兵大队这一级的编制,将开始实行旅团-大队-中队这种新的作战与指挥体制。步兵大队实行三三编制,大队下辖3个中队,中队下辖3个小队;每个步兵小队25人,装备高机动车3辆;下辖3个班,每班编制7人;班装备40毫米榴弹发射器1具、班用机枪1挺、84毫米无坐力炮1门、步枪3支
‘叁’ 谁能详细介绍下日本北海道的第7装甲师
北国雄师——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七装甲师
1962年,日本陆上自卫队以北海道地区的北部军区编制内的第7混成旅为基础组建了第7装甲师,成立之初的主要装备是约190辆装甲车。当时仅装备了60辆坦克,只能勉为其难地称为机械化师。日本陆上自卫队把这个师部署在主要作战对象苏军最有可能入侵的方向——北海道地区。
当时日本自卫队的作战构想是:以北海道为主要防御方向,以精锐部队阻止或遏制苏军的进攻。在战役中,第7装甲师将被作为预备队使用;当敌人从北海道地区登陆人侵时,即可命令该师迅速赶往登陆地区,对敌登陆部队实施阻击,并消灭敌配合登陆行动的空降部队;而敌人一旦在北海道以外的其他地区登陆进攻,则可利用该师在快速机动能力方面的优势,迅速机动到敌登陆地,歼灭进攻之敌。
不过,这一战役预案始终未能付诸实施,第7装甲师在寒冷的北海道沉寂了整整15年,冷战结束后,日本最主要的假想改——苏联解体了,来自北方的安全压力已经不复存在。但这支装甲部队进入了其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不断得到“特殊优待”,一跃而成为自卫队的“军中老大”和杀手锏。
第7装甲师编制员额目前仅为7O00人与美、俄等主要国家的装甲部队相比,日本陆上自卫队的装甲师编制规模的确比较小,但由于装备精良,作战能力不可小觑。经过冷战后10年间的不断加强,第7装甲师已具有了很高的合成程度。该师编有3个坦克团、l个机械化步兵团、1个炮兵团和1个高炮团。这种小型、轻便的编制,行动起来比俄美等国装甲部队更具灵活方便的特点,更加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
就编制而言,第7装甲师仅能算是个轻装师,但就武器装备而论,该师超过了许多国家的重装师。如今第7装甲师的3个坦克团,每团均装备坦克92辆。自卫队采购的性能先进的90式坦克基本上都配备给了这个师。90式坦克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坦克,单车造价826万美元,该师足足装备了170辆,仅这一项开支就达14亿美元。已装备有40辆75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的炮兵团,又于1999年新购进4辆最新型的99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这种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高性能火炮,全重为40吨,时速近50公里,火炮射程可达30公里,每分钟可发射18发炮弹,堪称大威力、远射程的炮中“翘楚”。
第7装甲师编有一个高炮团,这个高炮团装备有32辆最斯型的87式自行高炮和81近式近距离防空导弹;令其它师艳羡不已的87式高炮,是一种双管35毫米口径的装甲自行高炮,重约38吨,时速53公里。从发现目标、捕捉目标,直至发射的全过程均可由计算机进行误差的自动修正,而81式近距离防空子弹,因为采用了红外可视复合图像制导和主动电波制导栩结合的制导方式,其命中率和执干扰能力都很强,此外,良好的隐蔽性能,又使其能够全天候发射。因为拥有了这种“炮弹结合”的防空系统和体制,该师的对空掩护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进一步保障了其在作战中的突击能力。为了增强第7装甲师的作战实力,陆上自卫队还在1999年为该师增编了1个飞行队,并装备了15架飞机,其中还包括UH- l多用途直升机、OH-6观测直升机等,此举不仅提高了该师的指挥和侦察能力,也增强了其快速反应的能力。
得到如此多的“特殊优待”后,第7装甲师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王牌师”,日本军界将其称为“虎子部队”。从装备的数量、性能以及综合作战能力来看,以自卫为原则的日本陆上自卫队第7装甲师,无法让人将它与自卫联系在一起。
‘肆’ 日本的装甲师团是什么编制
第七师团总人数大约6500人,从规模角度看的话,它要远小于美国第一装甲师的1.7万人规模,但是其装备精良,所以作战能力依然不可小觑,以下式它的具体编制情况:第七师团下辖3个特车连队(3个装甲团:每个都下辖5个坦克连),1个普通科连队(机械化步兵团:下辖6个步兵连和1个重迫击炮连)、1个特科连队(炮兵团:下辖4个炮兵营)、1个高射特科连队(高炮团:下辖4个自行高炮连、2个81式近程防空导弹连)和1个飞行队。
‘伍’ 日本师团是什么级别
日、本、师、团是一种师级单位,由于采取二四制,也就是每个师团下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辖2个步兵联队。不是中国普遍采用三三制,所以其人数较多。
不但比中、国、民、国、时期常用的师(中国甲种师大约9000人)人数多,也多与美国的师。美国的师二战时期大约1.4万人,装甲师1.1万人!到了朝、鲜、战争,就变成1.7万人。
‘陆’ 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的军队建制是什么样的
总述:
在1931年的和平时期,日本皇军拥有17个师团,约30万人的兵力。这些兵力对于当时日军所扮演的角色来说是足够的。但是1931年9月开始,随着日军在满洲作战的深入,为了应付新的形势,其军队规模也开始相应扩充。1937年9月,中日战争爆发初期,日军规模已经扩充至24个师团。次年,为了应付前方庞大战线的苦战,日军扩充至34个师团。太平洋战争爆发伊始,日军已拥有51个师团的兵力,其中27个师团驻扎在中国,13个师团驻扎在中蒙边境尚以防苏联红军可能发动的突袭。在太平洋战场的日军攻击部队的总数约为40万人。
日军高级指挥部门的结构: ,
日本天皇不仅是全日本的领袖,也是武装部队的最高指挥官。1926年,裕仁天皇即位,取年号为“昭和”。(意为“普天太平”)之意。在天皇和时任实权派的授意组织下,日军建立了大本营,由最高军事参谋部和最高将领委员会辅佐协助。(自从陆军统治日本政府所有机构起,大本营的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军队指挥部门的官僚,而与和大本营权利平行的机构如内阁和国会则没有什么关系)
日军的命令链条是从大本营的总参谋部下达到各个由元帅或者高级将领指挥的作战集团(例如:中国派遣军)。每个作战集团下辖两个以上的编有番号的“地区军级部队”。每个大将或者中将指挥两个以上编有番号军级陆军部队和一支航空部队。(例如:华中前线派遣军下辖第11,第13和第23军)在西方的定义里,一支军级部队应由一个中将统率,下辖两个以上的师级部队和一些独立的辅助性质的旅级部队或其他作战单位。每个步兵师则是由一名少将统率指挥。
日军的步兵师团:
日本皇军步兵师团的建制有A、B、C三种不同的类型。其中“A”型是加强型,“B”型是标准型,“C”型是特种型。 “B”型师团。“B”型师团是日军的标准步兵师团。下辖了三个步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一个侦察大队和一些小股的分支辅助部队(例如:通信部队,医务部队,军衔维修部队,兽医部队,水源净化部队和防化部队等等)这些“B”型师团的组成可谓多种多样。有的师团有骑兵部队却没有半机动半摩托化的侦察部队。有的师团下辖轻型坦克中队,或作为师团战斗力的补充,或取代了该师团内的侦察或骑兵部队。还有的师团下辖山地炮兵联队却没有野战炮兵联队。总之,日军师团的组成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其所处的不同时期,所驻守的不同抵御来进行调整。 番号不同的师团也有着各自的地域性守卫任务,他们下辖的番号不同的联队的兵源是从各个指定的地区招募来的。举一个例子,隶属于广东方面派遣军第4军的第14(宇都宫)师团下辖第2(水户)步兵联队,第15(前桥)步兵联队,第59(宇都宫)步兵联队。师团的辅助性部队也是从该师团所负责管辖的地区里征召的,而且这些辅助性部队的番号通常(不是绝对)就是其所属师团的番号。比如第14师团下辖第14侦察大队,第20野战炮兵大队,第14工兵联队和第14运输联队。也有一些与这个一般规则不同的情况,比如日军第17“全日本”师团,下辖第1,第2和第3步兵联队
“A”型师团。“A”型师团拥有更庞大的步兵数量。它下辖一支炮兵部队(番号和所属师团的番号相同)。该炮兵部队还附带配有一支中等规模的重榴弹炮联队,也有时是一支师属坦克大队。师团中的一些作战单位也配有简单的摩托化设备。A型师团似乎包括了第1、第8、第10-12、第15、第19、第20、第23-25、第28、第51和第57师团。比如第4军的另一个师团——第1(东京)师团,下辖第1(东京)、第49(国府)、第57(千叶)步兵联队。其所下辖的侦察部队,两个炮兵联队,一支师属坦克部队,工兵和运输部队的番号都是“1”。
“C”型师团。C型师团的建制比较小,下辖2个步兵旅团即8个独立的步兵大队和最低限度的辅助部队,没有炮兵部队。C型师团包括第58-70(扣除第61和第64师团)。C型师团的主要任务是参加中国战场的反游击战。比如第69(广崎)师团是由第69工兵运输部队和来自秋田县、山形县和青森县的第82-86,第118-120独立步兵大队组成的。
下面是3种类型步兵师团的官方建制,而非实战建制。实战建制是会根据部队所处的不同环境而做出相应调整的。
1940年日军B型标准步兵师团 CBhLf
总计20000人,7500匹马*,包括:
3个步兵联队 每个联队3845人
1个野战炮兵联队 2480人
(或一个山地炮兵联队 3400人,1400匹马) 1个侦察联队 730人
(或一个骑兵联队 950人,1100匹马)
1个工兵联队 900人 1个运输联队 2480人 步兵小型战车部队** 100人 武器:9000支步枪,382挺轻机枪,112挺重机枪,340门50毫米催泪弹发射炮,22门37毫米反坦克炮,18门70毫米营级炮,12门75毫米团级炮,36门75毫米野战炮,7辆装甲车或小型坦克(**附加10-17辆小型坦克) *每个步兵联队配有710匹用于牵引辎重或负重的马匹,野战炮兵联队配有2000匹马,师属
侦察联队配有1300匹马。
日军A型加强步兵师团
总计29408人,9906匹马*,502辆机动车,包括: 3个步兵联队 每个联队5687人 1个野战炮兵联队 2379人
(或一个山地炮兵联队 3400人,1400匹马
1个中型炮兵联队 951人
1个侦察联队 730人
(或一个骑兵联队 950人,1100匹马
1个坦克部队 717人
1个工兵联队 1012人 1个运输联队 2729人
武器:10000支步枪,405挺轻机枪,112挺重机枪,72支反坦克步枪,457门催泪弹发射 -炮,40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70毫米营级炮,24门75毫米团级炮,24门105毫米和 12门150毫米榴弹炮,13辆装甲车或小型坦克,20辆轻型坦克,48辆中型坦克。
*每个步兵联队配有1083匹马,但是没有机动车辆,野战炮兵联队配有2463匹马和49辆机 动车辆,中型炮兵联队配有769匹马但没有机动车辆。侦察联队配有188匹马和61辆机动 车辆。医护部队配有1468匹马但也没有机动车辆,运输联队配有1222匹马和176辆机动车
辆。
日军C型特殊步兵师团
总计:13000人,2600匹马*,包括:
2个步兵旅团 每个旅团4750人
1个工兵部队 600人 1个运输部队 1800人
武器:6950支步枪,110挺轻机枪,32挺重机枪,112门催泪弹发射炮,16门轻型迫击炮, o
8门70毫米营级炮
*每个步兵旅团配有500匹马,运输部队日军步兵联队、大队和中队:
日军B型标准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是由一名大佐指挥,由配有团级行李车(由负重马匹和两轮大车组成)的司令部,三个步兵大队(每个大队1099人),一个通讯中队,一个团级炮中队(配有4门75毫米团级步兵炮),一个反坦克中队(配有6门37毫米反坦克炮)组成,有时还下辖一支敢死队。 }
一个标准的步兵大队,是由一名少佐指挥,下辖4个步枪中队(每个步枪连181人),一个机枪中队(配有12挺重机枪)和一个营级炮小队(2门70毫米营级炮)。每一个步枪中队由一名大尉或者中尉指挥,下辖三个有少尉指挥的小队(每个小队54人)。每个小队配有一挺轻机枪,一个催泪弹反射炮和一定数量装备步枪的步兵。
日军A型加强师团的步兵联队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下辖3个步兵大队(每个联队1626人),一个团级炮大队(8门75毫米团级炮)而非B型的团级炮中队。步兵大队内的每个步枪中队都有262人,有时这些中队还编入重武器小队(配有2挺重机枪和2支反坦克步枪)和军械小队。每个步枪小队有62人。 日军的骑兵旅团: '
除了骑兵联队以外,在配合步兵师团的作战中,最常见的骑兵建制就是骑兵旅团。四个独立的日军骑兵旅团活跃在中国战场的舞台上。由于中国战场的广袤,骑兵部队的存在对日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日军也征召当地的蒙古骑士作为辅助部队驻扎于蒙古边境上,这很像1942年德军在俄国前线利用哥萨克人为他们卖命。一支小型骑兵部队——第5山地侦察大队从中国战场被征调参加了1942年的马来战役。每个骑兵旅团编员5000-6000人,由2个骑兵联队(每个联队950-1200人组成),1个马匹牵引火炮联队,1个小型坦克部队和若干个运输,工兵,医护和兽医部队组成。
日军的装甲部队: 在30年代早期,日军的装甲部队数量庞大,而且质量堪比国际标准。然而,后来日军牺牲了装甲的防护性能和火力装备的重量,以追求其轻巧和速度。在1939年夏天与苏联红军的诺门罕战役中,日军装甲部队这些弱点赤裸裸地暴露出来。并且在第二此世界大战中,日军的坦克设计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然而,1941-1942年,盟军在面对日军坦克部队时缺乏足够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日军坦克部队极具攻击性,在战场上很好地展示了他们在夜战和恶劣气候中战斗的能力。日军部队的装甲车和小型坦克常常被用于侦察,每个步兵师都有一个相应的中队。日军A型师团里的坦克部队通常扮演辅助步兵的角色。日军内部的保守势力导致直到1942年日军的第一个装甲师团才成立。战争期间,日军总共建立了四个装甲师团。每个装甲师团通常由四个坦克联队和包括一个“机动”步兵联队和一个“机动”炮兵联队的辅助部队组成的。坦克联队(日语:戦车连队)配有800-850人,以及属于联队指挥部的27辆轻型坦克和48辆中型坦克,3个坦克中队和一些供给和服务部门。
个人的一些观点:纵观全文,日军师团的唯一优势就是人多,一个标准的师团人数就大约20000,
个C型师团人数都有13000,可是这么多的人装备却很差。重火炮少之有少。坦克
几乎没有重型坦克,为数不多的坦克的装甲和火力都不行。部队机动摩托化程度很
低,主要靠马匹。总共才4个装甲师团。原来说日军的实力差没有什么直观的概念,
这样的装备配合他们不怕死的精神打打亚洲弱国还可以,根本无法与美苏较量。
‘柒’ 抗日时期日军的编制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它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他部队。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28500人。
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编制为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又搞出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以上就是抗战时期日军编制的全部情况了。(铁血军事 铁血历史论坛 )
‘捌’ 日本军队唯一的装甲师团,第七师团到底能拥有多少兵力
第7师团是在1888年5月12日于日本北海道札幌成立,是日本帝国陆军由6个区域指挥部重组成1个分区指挥部后,新建立的第1个师团。因其编组地为北海道旭川,又名旭川师团。第7师团建立后,相继参与日俄战争和出兵西伯利亚等重大军事行动,并在哈勒欣河战役中受到重大打击,由第28联队为基干的一木支队在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被歼灭。后第7师团一直驻防北海道,防御北千岛群岛方向,于1945年向盟军投降。1955年12月1日,陆上自卫队第7师团的前身第7混成团在北海道重建,1962年8月15日正式编成陆上自卫队第7师团。该师团是陆上自卫队唯一的装甲师团,下辖3个特车连队(装甲团),1个普通科连队(机械化步兵团)及若干配属分队,共有人数5860人(2012年)。现驻扎日本北海道千岁市,归陆上自卫队北部方面队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