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战期间为什么要保护孔子庙
Ⅰ 孔庙简介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
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1)日本二战期间为什么要保护孔子庙扩展阅读:
我国各地的孔庙:
1、南京夫子庙
南京夫子庙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贡院街、江南贡院以西,即南京孔庙、南京文庙、文宣王庙,为供奉祭祀孔子之地,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也是中国四大文庙。
为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金陵历史人文荟萃之地,不仅是明清时期南京的文教中心,同时也是居东南各省之冠的文教建筑群,现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夫子庙是一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主要由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组成,占地极大。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阁、棂星门、大成殿、明德堂、尊经阁等建筑。
夫子庙被誉为秦淮名胜而成为古都南京的特色景观区,是中国最大的传统古街市,与上海城隍庙、苏州玄妙观和北京天桥为中国四大闹市。
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宋景祐元年(1034年)改建为孔庙,在六朝至明清时期,世家大族多聚于附近,故有“六朝金粉”之说。
范蠡、周瑜、王导、谢安、李白、杜牧、吴敬梓等数百位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有这里创造了不朽的业绩,写下了千古传诵的篇章。
南京夫子庙四毁五建,最后一次破坏于1937年侵华日寇的炮火中。1985年夫子庙修葺后已接待游客一亿多人,平日接待游客在十万人次以上,节假日均达三十余万人次上,是中国着名的开放式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蜚声中外的旅游胜地。
2、曲阜孔庙
曲阜孔庙(Temple of Confucius, Qufu),位于曲阜市中心鼓楼西侧300米处,是祭祀中国古代着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
始建于鲁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历代增修扩建,与相邻的孔府、城北的孔林合称“三孔”。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
曲阜孔庙又称“阙里至圣庙”,以孔子故居为庙,岁时奉祀。西汉以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的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孔庙。
现存的建筑群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完成的,占地327亩,前后九进院落。庙内有殿堂、坛阁和门坊等464间。四周围以红墙,四角配以角楼,是仿北京故宫样式修建的。
曲阜孔庙被建筑学家梁思成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孤例”。1961年,国务院把“三孔”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
现为国家AAAAA级景区,与北京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并列为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与南京夫子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3、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位于北京东城区国子监街,为中国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与南京夫子庙、吉林孔庙和曲阜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大德十年(1306)建成,明永乐九年(1411)重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孔子庙
Ⅱ 二战期间,梁思成一个举动拯救了日本两座历史名城,免于盟军的轰炸。
二战期间,梁思成一个举动拯救了日本两座历史名城,免于盟军的轰炸。1986年日本报纸遂以《古都的恩人——中国的梁思成》做了报道。
1945年,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大规模的轰炸,在临近战争结束的几天里,向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城市投下了两千吨炸弹,被炸城市皆成废墟。
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认定,古老的京都、奈良必然面临毁灭之灾。
对此,精明的日本人做了最坏的打算,一方面参照中国把两座古城里大量的珍贵文物迁移到深山秘藏,另一方面对极具文化价值的历史遗迹,特别是地面建筑,全部拆除搬迁,待战后再按原形恢复。由于建筑古迹极多,工程浩大,加之人心惶惶,拆迁工程进展缓慢。
然而,让日本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美军铺天盖地的轰炸中,京都、奈良两座古城,竟奇迹般地始终未遭到真正意义上的空袭。
待日本人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着名的京都御所整个木构长廊全部拆迁之后,战争即宣告结束。遍布于两城内的宫殿、古寺、古塔等古建筑全部得以幸免,从而保留了日本民族之根,也为世界人类文化留下了一笔财富。
为什么美军没轰炸文物古迹最多最好的京都、奈良?这个谜底直到四十年后才得以解开。
据梁思成的弟子、中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说,1945年,在重庆的国民政府成立了中国战地文物保护委员会,梁思成被聘为副主任委员,带罗哲文至重庆编制一套沦陷区文物目录,以保护文物免遭战火焚毁。
就在梁思成编制中国沦陷区目录的同时,对人类文明成果非常重视的盟军司令部,通过中方请梁思成把日本的重要文物古迹列成表,并在地图上标出位置,以便在轰炸中尽可能留意保护。于是,梁思成专门标出了京都、奈良不宜轰炸,后来美军采纳了梁思成的建议,在轰炸中绕开了这两座古老城市。
1986年,罗哲文到日本奈良开会,把这一段往事告诉了日本学者,日本人听后既震惊又感激。日本报纸遂以《古都的恩人——中国的梁思成》做了报道。
Ⅲ 孔庙的由来
孔庙由来:鲁哀公十五年,孔子弟子子路为捍卫权臣所杀,孔子哀痛,并于隔年病逝,葬于泗水之滨,弟子守墓三年,聚于夫子墓前哀生痛哭,互道珍重,相诀而去,孔子逝后哀鲁公下令以其故居为庙,初立时,仅是座草屋形式的家庙。西元前一九五年,汉高祖刘邦平定英布之乱后,于返京途中,路过曲阜孔庙,高祖以全牛、全猪、全羊脂太牢重礼祭祀孔庙,为后世立下天子祭孔典范。孔子逝后三百多年,史记作者司马迁到山东游历,并亲访山东曲阜孔庙,依‘史记’所载,当时孔庙和初建时没有太大的变化,史记太史公曰:‘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为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汉武帝采董仲舒之议,罢黜诸子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孔子儒家思想被纳入政治核心,成为中国政治、学术思想主流。此后两千多年来历代君王,皆常亲莅孔庙祭孔。即使是胡人政权治理中国,为了拉拢文人,甚至比华夏政权更重世祭孔活动。而孔庙的设立及
祭孔之制定,亦在两千年来的道统和统治的结合声中持续发展。
Ⅳ 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工程有序进行,曲阜孔庙有何来历
山东曲阜:孔庙奎文阁修缮工程有序进行,曲阜孔庙的来历如下。
一、先秦时期
曲阜孔庙的规模在明朝已基本形成。从明代初期到弘治,孔庙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可以说是在这个时候,孔庙已经进入了鼎盛时期。
明孝宗弘治12年,即1499年。当时,孔庙被一道闪电劈中,包括大成殿在内的120多幢建筑都被夷为平地。此后花了五年的时间,花费了十五万两银子才重新修缮。
之后清代对孔庙的修建达14次。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孔庙又毁于雷电火,之后经过6年的时间才修缮完成。
四、现代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孔庙的祭祀活动基本上被废除,但是曲阜的孔庙却进行了多次的局部修复。山东省于一九五七年公布山东省文物古迹。曲阜于一九五九年向公众开放。
一九六一年,中国国务院将孔庙列为首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Ⅳ 日本侵占曲阜视人命如蝼蚁,为何却又保护孔庙
因为日本人很尊敬孔子,而且他们很推崇儒家文化,所以会保护孔庙。
Ⅵ 二战时,希特勒为何要接见“孔子后裔”,两人都说了啥
历史上确实有这么一个事情,但其实跟所谓“孔子后裔”这个称号还有孔子都没有什么关系,希特勒本人当然也更说不上对中国以及对孔子有什么诉求,而是当时这个所谓“孔子后人”的孔祥熙,因为一些任务而去跟希特勒谈生意。
所以当时的谈话肯定大多都是场面话以及中日问题,而且并没有什么用,后来德日两国掀起世界大战。
Ⅶ 二战时期日本人真的像影视剧中所描写的那么残暴吗
恕我直言,影视剧根本没有拍出日本人的残暴,尤其是某些抗日神剧中的日本人的形象,那不是残暴,那是蠢货。现如今,抗战电视剧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其质量,说句实话根本比不上以前。除了画面比以前的高清,其他的不管是在尊重历史方面还是在人物性格设置上面,都比不上以前的电视剧,更别说最开始由八一制片厂出品的老电影了。而这些电视剧里,为了凸显主人公的形象,将日本人弱智化已经是潜规则了。
济南的屠城不用说了,也是挺出名的一个事件。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去搜索一下潘家峪。731部队干了什么,这个也不用说了,那些惨无人道的实验都是有资料记载的,但凡查一点资料,也不会问出如此弱智的问题。二战时期,日本人在华夏大地犯的罪,他们的残暴程度,远远比现在影视剧要残暴得多,影视剧里的都是傻子!
Ⅷ 夫子庙的来历是什么
唐以前,所谓先圣,或指周公或指孔子;唐以后,则专指孔子,所以孔庙又有先圣庙之称。汉平帝时,追谥孔子为宣尼公,所以孔庙又称为宣尼庙,南梁以后,又有宣圣庙之称。唐玄宗时,追谥为文宣王,又称为文宣王庙。至明永乐以后,又称为文庙。民国三年,改称为孔子庙。
唐太宗对官学内的孔子庙制,有几项重要建树:
一是确立孔子为先圣的地位;
二是建立从祀制,在此之前,若以孔子为先圣,祇以颜渊为先师配享;从太宗以后,再择左丘明以下二十二先儒从祀庙庭。玄宗时从祀者增为十哲、七十二子、二十一贤。
宋以后到明清,从祀制定为配位(有四配)、哲位、先贤、先儒;哲位以下的人数,随时代而递增,分列在东西两庑。自唐以后,从祀孔庙之制,遂成为文人学者最高的荣誉。从祀的标准,依清代的规定是:“阐明圣学,传授道统。”这是传统中国文化很重要的特质。
宗教意义
从唐代以后,除曲阜孔庙以外,孔庙不但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学校的中心地;释奠之礼是国家大典,属于中祀;教师的地位,透过孔子庙制而神圣化;教育理想也透过孔子庙制而具体化。
因此,孔庙的存在,教育意义重于政治或宗教意义。学校孔庙的建筑属于宫殿式,庙宇朝南,基本上仿自曲阜孔庙,可分为南北两类:南方式建筑,以木材为主,装饰复杂,屋脊两端翘起;北方式建筑较为朴素,水平式屋脊,枓栱变化少。主要的建筑物,包括大成殿、崇圣祠、东西庑、明伦堂、棂星门、泮池等。
这种孔庙制也影响到东亚诸国,构成:“东亚世界:极重要的特质之一。今日韩国、日本、越南等地所见的孔庙,就是昔日官学的残影。
Ⅸ 孔子在日本的地位有多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这么多年的历史沉淀下,优秀地中华文化愈发散发迷人的魅力,受到越来越多的世界人民的喜爱。儒家文化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主流,它的优秀的思想也影响着和教育着很多人。作为邻国的日本,他们对于孔子文化也是十分尊崇。所以孔子在日本的地位很高,他的地位在日本甚至只居于天皇之下。
在日本有很多的孔子庙,特别是在长崎和东京,这两个城市的孔子庙更是宏伟,建筑也很庞大。这里面经常有孔子的石塑,也有七十二贤人的画像,每年都会很多的人前来瞻仰。总之,孔子的思想对于日本的影响是巨大的,日本人也时常怀着这份感恩之心,一直尊崇和拜祭孔子。
Ⅹ 二战时日本占领北京那么多年 为何没有毁掉故宫
1931年9月18日开始的抗日战争,日本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日本人对我国领土一直觊觎不已,连南京国民政府都被迫迁都重庆。对于地理位置重要、特产丰美的地方,鬼子向来是宁可屠光全城,不惜一切代价,也绝不放过。但是日本却从来没有派兵重击福建。
二战期间日本为什么放过闽南以及闽西等内陆地区呢?
在战争中中国更是遭受了巨大的伤痛,但日军也并非所向披靡,在面对广西地区的战役时,日军付出的代价比中国军队更加惨痛,很多当年参加过战役的日本老兵都说:“这是我们在中国战场上遇到的最残酷的战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日本人统治北京八年,故宫还能基本完好的保留下来呢?日本军队的残暴和无耻,在当时三大法西斯里可是首屈一指的。
是日本人大发慈悲吗,看看1938年南京陷落的情景吧,当时日本人展开疯狂屠杀,30万人遇难。南京诸多文物古迹也毁于一旦,日本人有计划的对六朝古都南京的文物进行摧毁,夫子庙付之一炬,牛首山的历代寺庙宇荡然无存,珍贵的古书全部运往日本。
北京和故宫能够避免战火的焚毁和敌军的劫掠,原因是多方面的,乃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首先和当时华北战场的形势有关。日军占领北京之前,平津已经近乎不设防,因为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日军占领北京异常的顺利。七七事变后,驻守北京的29军因为实力悬殊太大,仅仅坚持了一天就被迫撤出战斗,北平被日军占领,可说是兵不血刃。
得来如此容易,报复的心理自然也就大减,日军在北京城耀武扬威,战争初期的宣传还是“中日友好亲善”那一套,企图继续削弱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日军于1944年对广西发起进攻。当时,驻守广西地区的中国军队数量不足。就算是算上民兵也不足2万人,但日军却为了对付这2万人,足足集结了15万兵力和大量重型武器。
直到当年11月,广西守军战死1万2千人,而日军付出了3.2万人的伤亡。这场战役让日本人刻骨铭心,一向在战争中占有优势的日本人在这次战役中却吃了大亏,日本人甚至说出“想要摧毁华夏,一定要先打湖南;而想要灭亡中国,一定要先占领广西。”的话语。
原因有政治和客观两个方面,政治原因是:
1、日本在他终极目标中描述称,在称霸全亚洲征服中国后,将把日本帝国的首都搬到北京,天皇将直接入住紫禁城。
2、那时候,北京不止有日本人,还有许多列强派来的人员。日本人为了保留国际形象,不能做过多破坏。
3、顾忌伪帝溥仪的面子,毕竟这些皇宫王府曾经是爱新觉罗氏的私产,日寇还要利用溥仪的影响力。
可以说,今天我们能看到故宫等文明古迹,也算是阴差阳错,有运气的成分。因此,我们才更应该懂得珍惜,既要珍惜不再让它们被别人夺走,更要珍惜不要乱画乱刻破坏了。大家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