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火烧哪里最好
1. 既然日本明治维新是正确道路,为何要火烧京都
京都是日本幕府统治时期的统治中心,他是将军势力最集中的地方。日本由于长期处在幕府的腐朽统治,造成日本自身的落后,面临着严重的统治危机。特别是在佩里叩关之后,人们更是意识到了日本的落后,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的一部分倾向于资产阶级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资产阶级发动了倒幕运动,而火烧京都是为了从根本上动摇将军在日本的势力。
2. 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比较着名的火攻战例
日本战国时期,比较着名的火攻战例有:
1565年,松永久秀火烧东大寺。被很多人认为是“大恶人”的松永久秀,烧毁、破坏了日本着名建筑东大寺,实施纵火者松永久秀眼见东大寺在烈火中销于无形,结果是犯下众怒。
1571年,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此山也叫比叡山)。在火攻比睿山时,织田信长命令织田军大肆捕杀山上的一切人员(山上的非织田军的僧俗、男女、老幼一概不放过)。
1582年,织田信长火烧惠林寺。织田军在攻击武田家各处领地时,攻灭武田家,武田家遗领惠林寺里面的众人不愿投降。织田信长下令放火焚烧惠林寺,致使寺内众人与寺同灭。其中,惠林寺住持快川绍喜临终前所说的“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这句话,流传至今。
1598年,文禄·庆长之役(也称作万历援朝战争),大明军队进攻日军岛津义弘所部驻守的泗川。激烈战斗中,明军施放众多大炮,炮轰泗川。突然,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泗川一带出现了强烈的大地震动!不是地震了,而是明军的火药库因为失火而造成了大爆炸,明军因此被炸死、炸伤不少士兵,部队大乱。日军岛津义弘一看,反攻的机会来了,带着仅有数千名日本士兵集体冲出了城池,向明军奋力冲杀,中朝联军于泗川之战大败,此路明军暂时撤退了。 岛津义弘因此战而在日本国内名声大噪,被日本人尊称为“鬼石曼子”。其实,主要是明军的火药库爆炸、岛津义弘的运气好到爆,才出现的日军反攻转机。此战可以看作是明朝军队“被火攻”的代表战役。
日本战国时期,各路日本诸侯逐鹿日本,很是精彩。要更深入了解日本战国与同时代的中国明朝的历史,可参看《日本战国与中国明朝》系列书籍。
3. 历史上火烧桂林城有几次
火烧桂林出现在《桂林战役》, 1944年夏季,日寇大举进军湘南,在衡阳会战后继续进犯广西。广西抗日军事在白崇禧的策划下,导演出桂林“焦土抗战”的惨史。
当衡阳会战时,第四战区长官部召集了一次军事会议,黄梦年亦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决定:拟以第十六集团军所辖三十一、四十六两军为守备桂林部队;以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韦云淞为桂林城防司令;桂林市除市政府、警察局留在城内协助守城,市民每户留壮丁一人在家看守财物外,其他各机关团体市民全部疏散,离开桂林城,以免作无谓的牺牲。会后即命韦云淞到桂林成立城防司令部,筹划桂林守备事宜,并调集三十一、四十六两个军到桂林构筑守备防御工事。韦云淞领到城防工事费二千五百万元,只使用极少数的工事费构成野战工事,大部城防工事费纳入他的私囊。
白崇禧当湖南抗日军事紧张的时期,由重庆回到广西。他认为第四战区长官部所决定的以三十一、四十六两个军守备桂林的作战计划不恰当,并对这个作战计划有所改变:由三十一军抽出一三一师、四十六军抽出一七零师配属七十九军一个团及炮六团一个十五榴弹炮兵一连为守备桂林部队,将四十六军军部及一七五师(师长甘成城是夏威的姨甥)、新十九师和三十一军副军长冯璜以及一三五师(师长颜僧武是他忠实走卒)、一八八师(师长海竞强是白崇禧的外甥)调出了桂林。但一三一师(师长阚维雍)的战斗力最差,而一七零师(师长许高阳)又系全部新兵的后调师。计划改变后,守城官兵都认为无异把他们送葬于桂林,愤愤不平;因此军心涣散,士气低落,纪律废弛,逃亡日多。白崇禧又命柳庆师管区征集新兵补充桂林守城部队,以未经训练的补充兵马上作战。他下令守城期限为三个月,屯集三个月粮弹,但实际上所屯集的粮弹不足一个月之用。而当桂北军事紧张时期,他就回重庆去了。
第四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对白崇禧一意孤行、改变他的计划,深为不满,因而对桂林守备事宜也置诸不问。
衡阳失陷后,张发奎即命令九十三军在黄沙河构筑防御工事阻止敌人南进,掩护桂林市疏散及作战准备。9月敌军进至黄沙河,九十三军军长陈牧农放弃黄沙河退守大溶江,桂林呈现紧张状态。陈牧农就下达紧急疏散命令,各机关团体纷纷抢占交通工具。市民无运输工具者,丢掉财物,携男抱女地向南逃难。桂林一时大紊乱,民怨沸腾。结果陈牧农被枪毙。
桂林市原计划留市政府、警察局在城内维持城内秩序,协助守备部队作战,每户留壮丁一人在家守备私人财物。谁知桂林紧急疏散时,桂林市长苏新民、警察局长谢丰年(他们都是白的亲信)向白崇禧请求疏散离城,白为了私情也批准了。因此市府、警察局、留户壮丁,在疏散时都跑光了,桂林城内除守备部队外,没有其他机关存留。守城官兵,纪律废弛,各人打各人的主意。如城防司令韦云淞、军长贺维珍、师长阚维雍、许高阳等,领得全军三个月薪饷及主副食费到手,百分之九十付回家里,仅携带百分之十的经费入城,他们是准备桂林失守而发国难财的。下级官兵每晚四出,到民房去倒笼翻箱、搜寻财物,见鸡杀鸡,见狗当狗。把居民留在桂林的财物抢得精光。
燃烧中的桂林市
巢威当时是一七零师少将副师长,10月13日当巢由桂林西门进城时,在西门外民房,看到骷髅躺在竹床上无人收尸;家家大门打开,物品丢得乱七八糟,民房烧去十分之七八。巢会见韦云淞时问他,何以敌人未来,桂林已变成一片焦土,韦无言可答。桂林市城内外除丽泽门外留下十余间完整的房屋外,其余全部烧光。
4. 二战时期日本火烧东京惨烈还是广岛惨烈
从死亡人数和毁坏的面积来说还是火烧东京惨烈,只是火烧东京用的只是普通的燃烧弹,属于常规武器,而广岛用的是原子弹,造成的冲击更大而已。
5. 为什么日本侵略军要火烧圆明园
因为日本人它妈的贱,看不的别人好,不属于自己的就要给毁掉。
6. 火烧比叡山
比叡山是日本的佛教圣山,它是奈良平安时代日本佛学大师最澄的开山之地,距离战国已有八百年之久。
最澄二十二岁时,就已经是日本《法华经》的研究专家,当时他就在比叡山开了一座寺庙,朝廷方面为嘉奖他在佛学研究方面取得的高深造诣,特别准许用天皇年号给寺院命名,这座寺庙就叫做延历寺。公元804年,最澄随遣唐使一道入唐参研佛法,一年后学成归来,在短短时间内,他已经精通了禅宗、密教、戒律、天台教等佛学,并将此四样在日本传播,延历寺也因此成为日本最大的佛学院,之后,源源不断地产生了无数个净土宗和禅宗的宗祖辈人才。
姊川合战失败的朝仓、浅井败兵逃亡比叡山,最重要是冲着净土宗三个字去的。延历寺的的净土宗僧人,不单纯只是念经的和尚,还包括一大部分的僧兵和尚。众所周知,寺院是比较有钱的,延历寺这种宗师级别的寺院更是富裕,和尚们拿着大量地金钱粮食挥霍,奸淫掳掠、杀人放火,无所不用其极,佛教教义早已经被他们抛诸脑后。之前三河国爆发的一向一揆叛乱,背后黑手就是净土一向宗,德川家康平叛之后做了一项举措:毁庙、收地、驱赶和尚,目的就是彻底清除寺庙这种藏污纳垢之所。而如今,同样的一幕又发生在延历寺。
家康烧的还是三河本地的小寺庙,当时都已经引起众和尚的强烈愤慨,现在织田信长做得更绝,他准备放火烧掉整座比叡山,当然,也包括延历寺,谁让他们窝藏朝仓、浅井家的逃兵呢?既然这里的和尚要蹚这趟浑水,就要付出蹚浑水的代价。
之前信长上洛控制了幕府将军和天皇,足利义昭发动了“第一次信长包围网”中,其中也有净土宗和尚的身影。位于大阪的石山本愿寺发起了针对信长的全面宗教战争,随之响应的还有战国第一铁炮雇佣兵集团——杂贺众。当时,织田、德川联军刚打完姊川合战,无暇顾及,本愿院寺的僧兵们攻入近江,负责防守的织田方大将森可成战死。
信长为了专心对付朝仓、浅井两家,采取了稳敌策略。他找到了当时的正亲町天皇。1570年,天皇亲自下诏书调停织田家和本院寺家的战争,勒令双方停手,谁敢再打谁就是朝廷公敌,天下共同讨伐。就这样,本愿寺军才停手。
止战是为了积蓄力量进行更大的战争,这句话是最适合织田信长的。在追击逃兵的同时,信长下令给木下秀吉,让他封锁大阪一带的水陆交通,目的是切断本愿寺和朝仓浅井的联系,封锁非常严厉,只要发现可疑人物,立刻就地处决。同时,他还切断了浅井家佐和山城的粮路,并散播流言说佐和山城的城主矶野员昌要投靠信长,原本正想打通粮路给佐和山城送粮的浅井长政信以为真,立刻取消了原定计划。战场上勇猛无敌、连破信长十一阵的矶野员昌在失去主公信任、无炊无粮的双重绝境下,投降了信长。
矶野员昌的投降,对浅井家影响巨大。失去了佐和山城,长政所在的小谷城就直接暴露在织田军的眼皮子底下,信长可以随时随地率军进攻浅井长政。浅井家也没有闲着,开始背后捅刀子,又联合在伊势长岛的一向宗发动一向一揆叛乱,进攻织田家后方领地,守将柴田胜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左防右防,还是没防住朝仓浅井和和尚们的勾结,既然比叡山就在眼前,干脆彻底放火烧毁它。表面是放火,实际上是彻底地摧毁和尚们的精神意志。
1571年,信长将比叡山通往四处的一切路口封死,率领三万大军,将自己的大本营安在三井寺内,目标非常明确——延历寺。面对这项史无前例、影响恶劣的行动,织田家众家臣纷纷上书劝谏信长停手,佛教在日本影响深远,很多大名以及大名家臣都是佛教的信徒,延历寺作为全国有名的佛教圣地,无论是出于公心还是出于私心,都烧不得。信长悉数列举延历寺的种种罪行,以堵悠悠众口。
1、收容朝仓浅井败兵;
2、勾结本愿寺和尚攻打织田领地;
3、背后操纵一向一揆发动叛乱;
4、顶佛家之名,藏污纳垢、饮酒淫乱;
5、抢占民田,攻打大名。
种种恶行,罪不容诛!
1571年九月十二日,信长下令攻打比叡山。大军先从坂本、坚田处开始放火,然后进攻比叡山,僧兵拼死抵抗,无奈兵力悬殊,很快就失去了反抗能力。攻上比叡山的织田军将山上的寺庙、禅院、佛像、佛堂、经卷通通付之一炬、一个不留。对于山上很多吃佛饭的平民和拜佛的香客,信长也展开了疯狂的屠杀,不管男女老幼,抓住后当场砍杀。屠杀一直持续了四天,死者高达三千人。
这把火过后,举国上下震惊。作为日本宗教界的大腕,本愿寺显如拍案而起,严厉斥责了织田信长这种反人类、反社会的残暴行径,并且给了他一个新的外号——佛敌。
另一位愤怒的是武田信玄,他也是一位和尚,信玄其实是他的法号,他的俗名叫做武田晴信。作为甲斐之虎的信玄,可不单单只是愤怒这么简单,织田信长冒犯了自己的信仰,他一定以牙还牙、以血换血。他决定先拿信长的盟友德川家康开刀,敲山震虎。
自今川氏灭亡后,信玄和家康的联盟也不复存在,家康还趁信玄回兵救援甲斐之际吞占了自己辛苦打下来的骏河国,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行径,信玄早就对家康很不满意了。信玄开始举兵,大规模入侵家康的领地!
7. “火烧东京”是日本永远的痛,而美军实施的“饥饿战役”更狠
众所周知,1945年3月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的“火烧东京”战略,让东京仿如成为人间地狱,成为日本永远的痛!
然而,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对日本本土实施的“饥饿战役”更狠,差点帮助日本实现二战期间“一亿总玉碎”的豪言壮志!
那么,美军在1945年对日本实施的“饥饿战役”到底是什么样的战略打击,为何比“火烧东京”还狠!
1945年,随着美国与日本太平洋战争打得如火如荼之际,美国开始实施了轰炸日本本土的战略。
美军B-29轰炸机这是让日本人闻风丧胆的远程轰炸机,它的问世让日本尝到了什么叫血债血偿!
美军B-29轰炸机编队,起初轰炸日本主要的工业区,想让日本丧失生产能力,以此切断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武器供应。
结果,B-29轰炸机前期的战果并不是很理想,日本的重工业损失很小。
后来,美军得到情报,日本的武器零部件都是在日本民间作坊生产,然后再送往兵工厂集中组装。
于是,美国人决定轰炸东京居民区内的作坊,美军将航空炸弹改成燃烧弹,在起大风的夜晚出发!
1945年3月9日午夜,大批的B-29轰炸机到达东京居民区上空,扔下了将近2000吨的燃烧弹。
再加上那天东京起大风,结果这场人类 历史 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轰炸行动,让东京差点毁于一旦!共计伤亡10万余人,损失惨重!史称“火烧东京”!
在此我认为,美军对日本实施的火烧东京战略打击,是为了切断日本国内武器生产线,没想到会日本民众造成如此惨重伤亡的代价!
再加上日本民居都是以木头为主,那不得烧成人间地狱,日本人终于尝到了血债血偿的苦果!
美军为了加快日本投降,除了轰炸日本本土之外,还实施了鲜为人知的“饥饿战役”!
何为“饥饿战役”?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切断日本外界的粮食供应,让日本国内爆发大饥荒,活活饿死顽抗到底的日本人!
那么,美军是如何实施“饥饿战役”的呢?
一、日本在二战期间,国内的口粮主要是靠船运进口,主要以朝鲜和满洲的航运线为主!
美国动用飞机、潜艇、水雷等将日本的航运吨位从战前的1000多吨毁坏到可怜的150多吨。
可以说,日本就算在海外殖民地囤积了再多的粮食,也无船可运到日本本土!
二、美军后期直接切断了日本内海的航运线,将日本变成孤岛死岛,断了日本本土的粮食供应!
三、日本本土粮食供应开始出现危机,人均口粮标准降了一半,而且可怕的严冬即将到来,如果没有粮食,估计日本人真能实现“一亿总玉碎”的豪言壮志!
美军实施“饥饿战役”不到4个月,日本高层就坚持不住了,他们在7月份的高层会议上说道:“不能再打了,粮食供应已经出现危机,如果不及时处理,明年开春日本只剩下两种人:死人和即将饿死的人!”
在此我认为,美军的“饥饿战役”太狠太绝了,直接抓住了岛国日本的“命脉”!
没有粮食人都饿死了,还打什么仗,只能说美国抓住了日本的“命脉”!
最后,随着两颗原子弹的降落,日本裕仁天皇终于扛不住了!
在1945年8月15日的那篇《终战诏书》中公开承认, “若继续战争,势必造成我民族之毁灭”。
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秉性,不见棺材不落泪,再不投降不用说别的,只靠美军实施的“饥饿战役”估计日本人就很难挺过1945年的冬天!
总之我的观点是,岛国日本资源贫乏,战争资源几乎靠进口才能维持!这是日本的软肋也是“命脉”!
不管日本军队在战场上多么为天皇效忠,断了你的口粮,自然就服服帖帖的,由此看来美国实施的“饥饿战役”战术确实够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