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日系车帮助日本侵华战争
Ⅰ 二战日本侵华的时候,日本使用了哪些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称之为人类史上最大的一次浩劫,它的规模远远要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大得多,前前后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这场战争,战火燃烧了22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据不完全统计,各国军民在战争中共伤亡了9000多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万多亿美元。但客观来说,二战的诞生同时也推动了世界各国科技水平尤其是军事科技的高速发展。坦克这种可以称为“陆战之王”的武器在一战中被发明后经历了一段低速发展期,但进入二战后世界各国的坦克制造水平却突飞猛进,坦克的吨位越来越大,防护越来越强,火力越来越高,这其中又以美军,苏军,德军,英军和日军最为着名。
再一次感谢军迷朋友们的持续关注,星球小文今天是最后一次为您盘点二战各国的着名坦克了。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为您介绍了北非战场的主力——别具一格的英军坦克。今天星球小文将为您介绍一下我们仇恨的敌人,二战穷凶极恶的日军的一系列坦克。
第一种,“特二式”水陆坦克
特二式水路坦克又叫特二式内火艇
特二式水陆坦克,实际上其日文名称应该是“特殊二型内燃机艇”,。日军虽将其命名为“内火艇”但实际上它应当算作是水陆坦克。特二式内火艇在二战期间共生产了183辆,并且全部装备日本海军陆战队应用于太平洋战场上。1944年9月12日,日军伊东大队奉命开赴菲律宾战场。第一波特二式内火艇乘铁洋丸号和东凉丸号运输舰前往,不过却在菲律宾海域遭遇美军潜艇的攻击,因此连车带船全部报销。第二波则乘二等运输舰前往,又因为在吕宋岛附近遭美机攻击而损失惨重,仅有少数特二式内火艇登陆后被当作了固定火炮使用。战争结束后日军的内火艇便所剩无几,残余的内火艇在伊东大队长的率领下转战莱特岛却遭到了美军全歼,被俘的少量内火艇于是成了美军的战利品,后来又成为珍贵的战争文物。此外,还日军在战时还曾研制成功特三式、特四式、特五式内火艇,但生产的数量很极其有限。
第二种,94式轻型坦克
94式坦克因为个头很小所以也被称为小豆坦克
94式轻型坦克是日军在1929~1930年间世界上正时兴超轻型坦克的背景下研制的一款小型履带式战车。1933年由日本东京煤气和电器工业公司(后称日野汽车公司)以英国生产的卡登·洛伊德Ⅵ型机枪运载车为基础研制出94式超轻型坦克的样车,正式命名为94式轻装甲车。该车体积小,重量轻,是3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轻的坦克之一,其原计划主要用于指挥、联络、搜索、警戒、火炮牵引车和弹药搬运车等任务。在1937~1945年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将100多辆94式超轻型坦克以战车中队为单位,配合89式中型坦克在中国战场上搜索侦察、迂回奔袭,攻击中国军队。日军才发现这种不大起眼的小坦克也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战威力。1946年6月,解放军东北坦克大队在绥芬河地区搜集到一辆94式超轻型坦克,因为其娇小的个头,战士们也就常称它为“小豆坦克”。在后来追击溃逃的国民党军时,解放军的94式坦克立下了不小功劳。
第三种,95式轻型坦克
95式坦克是日军战争初期的主力坦克
95式坦克日本三菱重工在1934年生产的一款轻型坦克,可以说其是日本所有轻战车中品质和性能最好的一款。作为日军的主力轻战车,95式坦克在整个战争时期都一直被日军使用,因为其在复杂丛林地形上的运动能力很强,对步兵的压制效果非常突出,所以其在中国战场上以及太平洋战场初期曾发挥过巨大的威力。95式坦克虽然在1935年就已定型,但其后期大批量装备的德国KWK36型37mm反坦克炮却一直到1936年才被日军解决车载化,因此95式坦克实际上是1936年才开始正式列装部队。95式坦克与日军其他战车一样都使用合金装甲,这种合金装甲在相同厚度下的抗弹能力比日军装甲车所用的渗碳钢装甲要高很多。95式坦克在战争中的主要任务是支援步兵和伴随车辆快速前进,同时日军也经常用它快速攻下敌人的据点。
第四种,98式轻型坦克
98式轻战车出生时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98式坦克是日本于二战时期为取代当时日本陆军使用的95式坦克而研制的一款轻型战车。其虽然是二战爆发前的设计,但是直到1942年日本才开始投入量产。98式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其在战争期间总共装备1了13辆。此型战车采用了日军研制的新型合金装甲,由此可以部分使用焊接工艺制造,而且装甲厚度在95式坦克的基础上有所加强。但这型装甲制作成本太高,所以98式坦克的产量很小。又因为98式坦克的火炮是由94式37mm战车炮改进而来的100式37mm战车炮,这款炮到了战争末期时根本没有可能击穿美军的后期型M4坦克的主装甲,所以这型战车并无投入海外战场与美军坦克的对抗纪录,因为即使投入了战场也注定不会取得什么效果。
第五种,97式中型坦克
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便是97式坦克
97式坦克是日本在1937年设计定型并开始装备部队的一款最有名的中型坦克。它虽然名为中型坦克,实际上其战斗全重只有可怜的15吨,仅仅只相当于别国的轻型坦克,不过这也并不妨碍它的总产量高达1500辆之多。1939-1945年期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都广泛地使用了97式坦克。日本投降后,有300多辆97式坦克成了解放军的战利品。解放军的第一辆坦克,就是缴获的97式坦克。由于这辆坦克是由几辆坦克拆拼而成,所以经常出现故障,但即便这样它仍先后参加了绥芬河剿匪、三下江南、攻锦州、打天津等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从而获得了“功臣号坦克”的荣誉称号。如今,这辆珍贵的坦克正静静地陈列在中国国家军事博物馆中。
第六种,一式中型坦克
一式坦克仅在二战结束前参加过一次护岛战役
一式坦克是日本军方在二战末期为准备“本土决战”于1941年研制成功的中型坦克。一式中型坦克以九七式中型坦克为基础改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量产。该坦克主要用于伴随引导掩护步兵,是97改的改进型。因为其是向坦克对抗作战方向过渡的型号,所以它的机动性与防御性都比97坦克要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一式坦克在二战期间并没有派往海外,其都计划用来在本土准备决战。不过在二战结束前苏军攻击日本北方占守岛屿时,岛上日军曾出动有一式坦克的战车部队进行反击,这次战斗是一式坦克在二战中的唯一一次作战纪录。
第七种,三式中型坦克
三式坦克在战后仅仅保存了两辆
三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末期所研制的最后一款量产型中型坦克。此型坦克是从一式坦克改进而来,车体与一式坦克完全相同,战车各部位的装甲厚度与一式坦克也完全相同,但炮塔尺寸有所加大同时主炮换装为3式75毫米战车炮,大大增强了这款战车的反坦克火力。这也使得日军具备了与美军后期型M4坦克直面抗衡的能力,但可惜的是这型战车在整体性能方面对美军的后期型M4坦克并无优势。 三式坦克到战争结束前共服役160辆,全部驻守本土,并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战争结束后三式坦克被盟军集中销毁,仅保存了2辆战车用于展示和研究。
第八种,四式中型坦克
四式坦克的性能赶上甚至超越了美军M4坦克
四式坦克是日本在二战末期研发的一款全新设计的以坦克决战为主的新式中型坦克。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反坦克作战,因此性能比美军M4坦克要优越许多,但可惜发展的太晚,战争结束前只完工了6辆,另有2辆准备装备150毫米榴弹炮与150毫米加农炮,没有任何的实战记录。四式坦克基本代表了日军在二战时坦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即便到了战后,日本的61式坦克也有浓厚的四式坦克的影子,不过四式坦克与之前的一式和三式坦克都可视为前97式坦克的变型。二战刚刚结束时,美军的一个考察团成员在第4研究所见到四式坦克时,曾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如果四式坦克能大量制造出来,太平洋战场的历史将要被改写”。
日军在二战中的坦克制造水平和坦克实用战术可以说要远远落后于同期的美国和欧洲,它们直到二战快结束时才生产出性能还算过得去的中型坦克。即便如此,我们的反侵略战争也进行的非常非常艰难,难以想象如果日本的坦克可以与欧洲相媲美的话我们的抗日战争会是一个什么结果。但历史没有如果,我们终在盟国的帮助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Ⅱ 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是什么
导火线是1936年12月的西安事变。
首先要理解近代历史的脉络,主要是日俄两国争夺对中国的控制权。
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击败了俄国,夺取了朝鲜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权,同时因为日本帮助清国夺回东北地区,清日关系开始好转。于是互设大使。清国要求日本驱逐在日本东京及横滨地区搞革命的孙文及同盟会。这是孙文与日本关系交恶的开始。
1911年,与日本关系不错的满清朝廷垮台,袁世凯做了总统,袁世凯本人在朝鲜的经历,导致他仇日。于是中华民国与日本关系交恶。
1916年,袁世凯病死,继位的段祺瑞、黎元洪等北洋政府,采取了与袁世凯不同的对日态度,他们开始亲日。
1922年~1923年,孙文投靠苏俄,在苏俄的资助下,建立军校和军队,并在广州建立了军政府。与北京的北洋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1924年,北洋政府内乱,冯吕布等军阀发动政变,将总统曹锟推翻下台,并将清帝赶出紫禁城。【清帝绝望,出走天津租界区,后来又在日本帮助下,回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建立了“伪满洲国”。】
1925年,孙文去世,广州军政府决定北伐,彻底推翻北洋政府。后经过三年内乱,终于在1928年,北洋最大军阀张学良决定投靠蒋介石,北洋战争结束。同时此时蒋介石与苏俄决裂,开始“剿匪”。
1929年~1931年,原本亲日的奉系军阀张学良,投靠南京的蒋介石,也导致了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利益受损,于是发动兵变,占领了东北。并在天津接来溥仪,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
1932~1935年,因失去东北,原本生活在北平的张学良罪责最大,因此被贬到西北地区去“剿匪”。张学良心有不甘,剿匪不成,反而暗中加入了“匪”...这是后话。
1936年12月12日,在苏俄势力的鼓动下,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绑架了蒋,逼蒋介石亲苏抗日。蒋被逼之下,只好顺从。
1937年1月开始,蒋开始向日本宣战,但仅对内宣布,并未对日本政府宣布。当年一月,爆发淞沪惨案。国军强行进入上海的日租界区,在虹口区驱逐和杀害了上万名日侨。三月,又爆发南京城内仇日情绪高涨,日侨被揍或被杀事件。一系列事件,引发日本国内震动,朝野为到底是否开展而争论不休,没有结论。因蒋并未真正对日宣战,所以日本政府很难对中国宣战。
1937年7月,爆发宛平事件,史称“七七事变”。引发了日本全国震怒,终于宣布对中国宣战。但中国说是日本人找此借口宣战。【不管是不是找借口宣战,事实上,西安事变之后,蒋就开始主动或被动实质对日宣战了...所以日本人找不找借口宣战,也无所谓了。】
Ⅲ 哪个国家在侵华战争中曾帮助过日本帝国主义
在二战初期,除了美国曾经向日本提供军火和石油外,帮助日本的还有泰国,当初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时候,其他国家都联名反对,只有泰国没有签字,说白了就是向日本示好。缅甸也和日本勾搭上;但最坏的是韩国,根据相关史书记载,在二战中韩国军队宁愿成为日本的走狗。在南京大屠杀中,日本军队中有三分之一的士兵都是韩国人,烧杀抢掠使用的手段比日本军队还要残忍。
Ⅳ 二战后日本为何要疯狂发展汽车工业
日本是世界着名的汽车大国,日系车的销量长期占据着世界第一的宝座。如果你站在美国街头,你会发现美国大街上遍地都是日本车,可以说日本车霸占了美国市场,德系车和美系车都只能靠边站。作为后起之秀,日本汽车工业能后来者居上,超过德国和美国等传统汽车工业大国,简直让人难以置信。曾经的日本汽车工业太烂了,二战时日本的汽车甚至拿不上台面。不过二战后日本疯狂发展汽车工业,其汽车工业突飞猛进,在短短的二三十年内就崛起为世界一流汽车工业强国,并最终摘得了世界汽车销量第一的桂冠。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二战后日本为何要拼命的发展汽车工业?
二战爆发后,这些汽车公司迅速转行,开始生产飞机、坦克等各种军事装备。福特公司不仅生产各种军用汽车,而且生产飞机和坦克等武器装备。1944年5月,通用公司的部分军需产量已经能媲美整个德国的军工生产线,比意大利和日本加起来都多。福特的柳溪工厂每63分钟下线一架B-24解放者重型轰炸机,高峰期月产量高达650架,这是日本人想都不敢想的。克莱斯勒公司也不含糊,一口气生产了4万辆坦克,占到了美国坦克总产量的一半,是日本整个二战产量的8倍。此外,克莱斯勒还生产了汽车、高射炮等其他武器和大量的军用物资。至于通用公司更厉害,1940至1945 年间,通用汽车公司的11.3万名员工生产了包括枪械、火炮、汽车、飞机、坦克、军舰等价值123亿美元的战略物资。可以想象,美国的汽车公司有多厉害。可以说,日本以及德国的战败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有很大关系。所以日本人对汽车工业有了新的认识。
Ⅳ 很多人买过一次日系车后就不会选择了,这是为什么
果断不买日系车的几个原因,看一下大伙儿怎么讲
近期我在每个服务平台上为大伙儿解疑释惑的情况下,看到了许多有关买车的难题,很多人都是会附加一句不考虑到日系车、果断不买日本车等相近的话题讨论。因此在下边就发生了许多评价,有拥戴日系车的日粉,也是有瞧不起日系车的日黑,乃至还有的人吵闹声不相往来,这是为什么呢?
为何许多中国消费者买车不容易考虑到日系车?
实际上这也是中国人好面子的难题,总感觉买一个日本车让他人看起来不好像一辆高档车,日系车原本工程造价就较为低,相对性选料成本费也较为低,因此看上去不足级别。但是那全是以前了,尽管中低档日系车或是不足空气,但大多数也都较为炫酷时尚潮流。
小结:
客观性而言,日系车实际上或是有众多优势的,要不然它的市场份额也不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我们在买车的情况下期待大伙儿应当撇开一切中华民族感情和外部的谣传,每一个人不挑选一款车肯定是有缘故的,但不应该存有成见,自身喜爱的才算是最好是的。
Ⅵ 日本侵华战争的军用车是由现在日本哪个汽车
是现在的日本三菱造的。在二战时期三菱就相当于日本的军工厂,生产了大量战争武器。
Ⅶ 侵华的日本车企有哪些
昨天是77事变80周年,80年前的那段历史每一位国人都不能忘记,而在当年的日军侵华战场上,能见到不少日本品牌车型的身影,其中一款还曾是侵华日军的专属座驾,而如今其后续车型在国内还有着可观的销量。
TOP.10日产80型卡车
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后,日产受命生产日军中高级将官专用指挥车:model70,该车型就是目前国内热销的天籁鼻祖。70型可容纳5或7名乘客。座位的材料是制造高档的发髻和特殊材料做的软垫。所用的前挡风玻璃由安全玻璃制成,并且可以大大改善风阻。车身的材料由一个全钢结构制作而成,所以非常坚固。随着战争的深入,该车型全面成为了日军师团长级的座驾,大量出现在华北及华东战场上。
Ⅷ 日本侵华战争的军用车是由现在日本哪个汽车公司生产的
日本侵华战争的军用车是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生产的。
Ⅸ 日本侵华的事件有哪些
位粉丝
1、九一八事变(1931年,开始侵华)
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2、七七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辞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
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3、淞沪会战(1937年,中日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Ⅹ 在日本人心中日产、本田、丰田哪个地位更高哪个更会优先考虑
日系汽车中的三大销量王在日本本土,丰田无疑是国民神话车,本田,日产,马自达都不是丰田的对手,日本人买车,丰田是他们最先考虑的品牌,自然丰田也是三大日系汽车中地位最高的存在。
日本的汽车购买者更在乎汽车动力系统和汽车底盘,生命安全配置以及全新一代车载多媒体等,现阶段,在日本,丰田在销量上是绝对的王者,当然,丰田也希望不断进步才能保持这种成绩,本田和日产是绝对不会放弃前进的,丰田若不想被超越,只能不断创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