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什么牛逼的日本将军
① 二战中在中国被击毙的日本将军有哪些
冢田攻、中村正雄、山县正乡、林大八、浅野嘉一等。
1、冢田攻
冢田攻(1886年7月14日~1942年12月18日),日本茨城县人,日本陆军大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日本陆军大学第26期。日本陆军第11军司令官。
1942年12月18日乘飞机由南京飞往汉口途中被国民党第48军138师412团3营9连的高炮直接击中毙命,成为抗日战争期间被中国军队击毙军衔最高的日本陆军将领。
2、中村正雄
中村正雄(1892—1939),侵华日军将领,1892年出生于日本石川县,早年就读于日本金泽第一中学校、名古屋地方幼年学校、中央幼年学校。
1913年5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0年11月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先后历任日军参谋本部勤务军官、陆大教官、日本陆军步兵学校教官、参谋本部通信课长等职务。
1939年3月升任陆军少将,同年12月25日在昆仑关战役中,被国民党军队击毙。死后追晋为陆军中将。
3、山县正乡
山县正乡(やまがた せいごう,1891.2.15-1945.3.17),日本海军提督,独立空军的鼓吹者,第4南遣舰队司令。1945年3月在中国浙江椒江迫降后被国民党水警队围攻致飞机爆炸毙命,追晋大将。
4、林大八
林大八(1886—1932),日本山形县人。其祖父林源太兵卫是山形县庄内藩士,父亲是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旧3期的日本陆军少佐林秀芳。林大八早年就读于东京陆军幼年学校。
后又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16期步兵科。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金泽第九师团被编入日本上海派遣军序列,前去增援苦战的海军陆战队。
2月14日,林大八带领步兵第7联队在上海港、吴淞码头登陆。3月1日,在第三次向国民党十九路军第61师第121旅镇守的江湾镇韩家塘阵地发起进攻时,被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击毙,追赠陆军少将。
5、浅野嘉一
浅野嘉一,日本军人,出生于福岛县,1907年5月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同年被授予步兵下士官军衔。
1915年又于陆军大学毕业。1932年3月任第一战车队队工,晋升为大佐。1936年8月晋升为少将,任第十六师团第三十旅团旅团长。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后被派往中国天津塘沽港。任华北方面军碇泊场监,负责侵华日军的登陆、武器装备的转运等任务。11月初被中国军队击伤,不久死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冢田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山县正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村正雄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林大八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浅野嘉一
② 二战中日军和意军有没有优秀将领
二战中日军和意军有没有优秀将领。
二战 日本
在二战中难道只有德美英苏中有优秀将领,难道日军和意军里就没有一些优秀将领吗。
2015-04-21 20:32 添加评论 分享
3 个回复
0
toumingchong - 80后IT 天狼星
铃木贯太郎
铃木贯太郎.jpg
二战系列(五)----外国名将之日本名将铃木贯太郎,(1867-1948),日本海军大将,日本军国时期最后一任首相。世界海军史上头号鱼雷战专家。
1868年1月18日出生于日本大阪,
1884年考上海兵学校14期,1887年7月25日毕业,授海军少尉军衔。
1892年12月21日晋升海军大尉。参加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围攻战中,作为鱼雷艇艇长,冒死冲入北洋舰队防守严密的锚地中,用鱼雷把远东第一巨舰,北洋舰队的旗舰定远号打沉在港内,由于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鱼雷击沉主力舰,铃木名声大震。
1897年进入海军大学学习,1898年以第一名毕业,授海军少佐军衔,留校任教官。
1901年7月到1903年12月赴德国学习。
1904年任中佐,海军第四驱逐舰队司令。
在日俄对马海战中,为保证主力舰队U字型敌前大转向的成功,率队在俄国舰队阵前横切,扰乱了波罗的海舰队的战斗队形,在当天晚上的战斗中,他大胆的率领驱逐舰队冲入俄国舰队之中,在三百码的距离上施放鱼雷,击沉了以苏沃洛夫公爵号为首的三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还有一艘大型运输船,彻底打垮了俄军的战斗意志,为日本海大海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个夜晚在世界海军史上由此被称为“疯狂的鱼雷之夜。”
1907年9月升海军大佐,1910年任海军水雷学校校长。
1913年升少将,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12月任海军人事局局长。
1914年初出任海军次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直接负责日本舰队在地中海的护航任务,1916年年授一等旭日大勋章。
1917年升海军中将,练习舰队司令。1918年12月,海军大学校长。
1920年12月起,复任第二舰队司令,第三舰队司令长官,吴港镇守府司令,晋升海军大将,联合舰队司令。
1925年4月成为海军最高统帅,海军军令部长。
1929年,年过60的铃木从海军退役,成为皇太后侍从长兼枢密顾问官。封男爵。
1940年作为天皇侍卫长陪同参加了日本海军的观舰式后,任枢密院副议长,后为议长、教育审议会总裁。
1945年,年过77的海军第一元老铃木被天皇授权组阁,寻求体面的和平。敦促天皇两次圣断而结束了战争。日本投降后,以自己的使命已结束,宣布内阁总辞职。
后再度任枢密院议长,皇族审议会总裁。
1948年病逝。在火化时找到了二·二六事件中射入他头中的子弹。
他的一生,亲眼见证了日本海军的兴起、壮大和最后的灭亡 。
牛岛满
牛岛满.jpg
二战系列(五)----外国名将之日本名将牛岛满(1887.7.31-1945.6.23)日本陆军大将,战术家。
1908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0期步兵科。
1916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28期。
1937年3月1曰任第六师团步兵第36旅团旅团长,晋陆军少将。率部参加金山卫登陆,攻克上海、南京。参与南京大屠杀。
1938年在11军第六师团编成内参加武汉会战。
1938年12月5曰任预科士官学校干事。
1939年3月9曰-1939年12月1曰任预科士官学校校长。
1939年3月9曰-1939年8月1曰兼户山学校校长,升陆军中将。
1939年12月1曰-1941年10月15曰任日本唯一一个专门用来两栖登陆的第十一师团师团长。
1941年10月15曰-1942年4月1曰任关东军公主岭战车学校校长。
1942年4月1曰-1944年8月8曰任陆军士官学校校长。
1944年8月8曰-1945年6月23曰任第32军司令官。受命指挥2师1旅进行冲绳岛战役。在战役前夕,日军大本营判断错误,把最有战斗力的第九师团抽出,而补充的部队迟迟不到,打乱了牛岛满的全部作战计划,因而战役开始日军就没有获胜的希望,牛岛满在这个小岛上负隅顽抗,使美军付出了6.5万人伤亡,第十军司令巴克纳中将阵亡的沉重代价和三个半月的时间,打出了堪称经典的防御战。
1945年6月23曰冲绳岛战役战败自杀。
荒木贞夫
荒木贞夫.jpg
二战系列(五)----外国名将之日本名将荒木贞夫 (1877年5月26日—1966年11月2日),日本陆军大将,俄国问题专家,甲级战犯。
1877年5月26日,出生于和歌山县。
1897年,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进入陆军大学继续学习。
毕业后,曾先后在参谋本部和日本驻俄公使馆任过职。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日、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处心积虑地寻找借口进行武装干涉。
1918年,日本政府调派7万大军组成西伯利亚远征军出兵俄国。在日本驻俄公使馆担任过武官的荒木贞夫被委任为驻“白俄”的日本军事代表团团长,全权负责日本对苏联的武装干涉活动。在指挥军事进攻的同时,荒木贞夫还与日本间谍黑木亲庆共同策划了一个秘密营救俄国沙皇的计划。他打算将沙皇营救出来后,以“沙皇”之名,号召更多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政权进行武装干涉,由于1918年7月16日将沙皇一家处决,荒木贞夫的这一计划破产。但荒木贞夫仍坚持认为,日本要想称霸世界,必须先占领“满蒙”,即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这或迟或早势必会引起一场与苏联的全面战争。因而他认为,要取得对苏战争的主动,必须先发制人,在占领“满蒙”后,就立即 “北进”,进攻苏联。荒木贞夫的“北进论”主张在日本陆军少壮派青年军官中颇有影响。
1928年8月,被任命为陆军大学校长。
1929年,被派为第六师团长。
1931年8月,升任教育总监。成为陆军三大长官之一。
1931年“十月事件”以后在以犬养毅为首相的内阁中被任命为陆相。
荒木贞夫在陆军大臣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两年多的时间,而此时,正是日本制定对外扩张侵略政策的关键时期。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并进兵华北。荒木贞夫不失时机地利用电台、报刊和书籍等,拼命鼓噪所谓“昭和日本的使命”,大谈日本的生命线,为日本加强军备,扩大对外侵略摇旗呐喊、奔走呼号。由于有荒木贞夫的存在,军部便在相当程度上控制了当时日本的国家大权,可以说,在荒木贞夫的时代,日本陆、海军迎来了其建军史上从未有过的辉煌时代。在日本军阀的罪恶史上,荒木贞夫无疑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九一八”事变后,国际联盟派出李顿调查团前往中国东北地区调查,在最后提交的调查报告中说,满洲是中国领土,日本属于侵略,日本必须将在中国东北地区占领的土地归还中国。此报告一公布,日本舆论一片哗然,日陆军更是极为愤怒。荒木额头上青筋暴涨,恨恨地说:“只要我们还在国际联盟内,就没有自由,所有问题都会受到限制。我们必须退出国际联盟,退出去了,就可以随心所欲。比如北平、天津地区,必要时我们可以占领。向什么地方出兵,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只有下决心退出国际联盟,才能开辟自由的天地。”
1934年1月23日,荒木贞夫强烈主张发动侵苏战争,受到外相广田弘毅及藏相高桥是清为首的稳健派的反对,提出辞呈,曾先后转任军事参议官和内阁参议等职。
1936年2月26日,参与策动“二·二六事件”,要求罢免、逮捕统制派军官,建立以皇道派为首的 军人法西斯内阁。被追究军事参议官的责任问题,并最终被勒令辞退军事参议官的职务。但其后组成的以广田弘毅为首相的新内阁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内阁完全听命于军部。广田内阁的建立,标志着日本军人法西斯专政的初步确立。
1938年5月,再度进入近卫文麿内阁,担任文部大臣。
1939年1月,留任平沼骐一郎内阁,直到同年8月才再次回到内阁参议的位置。
不穿军服的荒木贞夫在文部大臣的岗位上真可谓“鞠躬尽职,不辱使命”,他所推行的“国粹主义教育论”从根本上为日本法西斯军部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告投降。9月20日,在麦克阿瑟签发的第二号逮捕令中,荒木贞夫被列为战犯,关押于巢鸭监狱。
1948年11月12日,荒木贞夫作为被宣判的25名甲级战犯,第一个走进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厅,他仅以一票之差逃过了绞首刑。
1955年,荒木贞夫因病获得假释。
1966年11月2日猝死家中,终年89岁。
今村均
今村均.jpg
二战系列(五)----外国名将之日本名将今村均(1886—1968)日本陆军大将,战犯。
1886年6月28日出身于宫城县仙台区。
1905年,考入陆军士官学校第19期。
1907年12月毕业。任步兵第四联队副,授少尉军衔。
1910年晋升中尉。
1915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陆军大学28期,大正天皇赐刀。
1916年8月陆军省军务局附,步兵勤务。
1917年5月大尉科员。
1918年起任驻英国、驻印度武官。上原勇作元帅中佐副官。
1930年8月军务局征募科长,晋升大佐。
1931年8月任参谋本部作战课课长。
1932年4月,调任步兵57联队长。
1933年8月,陆军习志野学校校长。
1935年3月第四十旅团少将旅团长。
1936年3月出任关东军副参谋长、兼任驻满洲大使馆武官。
1937年8月2曰任步兵学校干事。
1938年任1月27曰-1938年11月21曰任陆军省兵务局长。
1938年11月21日接替安藤吉利出任第五师团长。
1939年10月成了广西地区3万日军的最高指挥官,组织发动了“桂南会战”。
1940年任教育总监部本部长,奉东条英机旨意制定《战阵训》。
1941年6月任驻广东的第二十三军司令官。同年11月任第十六军司令宫,负责攻占荷属东印度。
1942年11月出任日本第八方面军大将司令宫。指挥所部坚守在拉包尔,直到日本战败。
1945年8月,今村均向澳大利亚军投降。
日本投降后作为战犯被捕,判处10年徒刑,
1954年获释。1968年逝世。着有《今村均大将回忆录》。
栗林忠道
栗林忠道.jpg
二战系列(五)----外国名将之日本名将栗林忠道(1891.7.7-1945.3.26),日本陆军大将。
1891年出生于长野。
1914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6期步兵科
1923年毕业于陆军大学第35期
1940年3月9日-1940年12月2日任骑兵第2旅团旅团长
1940年12月2日-1941年9月19日任骑兵第1旅团旅团长。陆军少将
1941年9月19日-1943年6月10日任第23军参谋长
1943年6月10日-1944年4月6日任留守近卫第2师团师团长。陆军中将
1944年4月任东部军司令部附
1944年5月27日-1945年3月26日任小笠原兵团长兼第109师团师团长。
1945年3月26日硫磺岛战役战败自杀。1945.3.17,追晋陆军大将
意大利,着名将军:巴多格里奥元帅(转自:网络)
一战英雄
巴多格里奥.jpg
上图:一战中的巴多格里奥元帅
巴多格里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皮埃蒙特(Piemondo)地区的Asti省。从都灵陆军学院毕业后巴多格里奥加入意大利陆队,1892年晋升为陆军中尉。此后他于1896年驻防厄立特里亚,1912年在利比亚参加了意大利夺取奥斯曼帝国北非属地的黎波里的战役,因战功晋升为少校。一战爆发后,中校军衔的巴多格里奥随军参战。在战争中巴多格里奥不断得到晋升,但是在1917年他遇到了第一个大麻烦。1917年巴多格里奥出任意大利第2兵团第27军军长,在卡波雷托战役中,第2兵团给意大利军队丢进了颜面,在奥德联军的攻击下整个兵团的虽然伤亡只有4万,降敌被俘的士兵却多达二十六万五千人。巴多格里奥虽然对此负有责任却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反而在同一年被晋升为陆军中将。
1918年11月意大利军队趁奥匈帝国土崩瓦解之际,于11月4日在英、法军队支援下,在意东北部一举击溃奥地利占领军,迫使奥军无条件投降,签署意奥停战协议,并收回被奥占领的特兰提诺、南蒂罗尔地区以及意奥边界的博伦纳山口。这一天成为意大利的建国日。而时任意大利陆军副总参谋长的巴多格里奥被视为这一胜利的缔造者,被直接晋升为陆军大将。
和平岁月
战后,巴多格里奥成为议会议员,并保留了军职。在一开始巴多格里奥并不接受贝尼托·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并为此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排挤,1922年他被降职调任意大利驻巴西大使。但是此后一系列的政局变革是巴多格里奥回到了军方的高层。1924年5月4日,巴多格里奥从新出任意大利总参谋长。1926年5月26日他被授予意大利陆军元帅军衔。1929年巴多格里奥调任意大利驻利比亚总督。
侵占东非
1935年意大利出兵埃塞俄比亚,意大利军队的主力由厄立特里亚第一、二、三军组成,后又有厄立特里亚第四军及马里奥蒂和库图雷将军的各5000人的两个纵队,总数达25万人,在北战场展开,由东北非意军总司令德博诺将军指挥。在南战场(索马里),有两个战役集群,约11万人,由鲁道福·格拉齐亚尼
(Rodolfo Graziani)元帅指挥;在中央方向有一个战役集群,约1.7万人。然而占尽优势的意军在战争的初期丝毫没有占到便宜,埃塞俄比亚军队在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的统帅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1935年11月,恼羞成怒的墨索里尼撤销了德博诺将军的职务,任命巴多格里奥为北非意军总司令。巴多格里奥一改他前任小心翼翼的进攻策略,一到任就对埃军发动了全面攻势,并出动轰炸机猛烈空袭埃军战线。3月在甚至动用了用瓦斯弹、芥子气弹等化学武器后巴多格里奥指挥的意军终于打垮了埃军主力, 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率残部逃亡。1936年5月5日巴多格里奥耀武扬威地率军进入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这一毫不值得炫耀的胜利使墨索里尼大为高兴,他相当无耻的告诉《每日邮报》的记者,“意大利在东非的胜利己使她进入世界强国的行列。”
兵败希腊
二战爆发后,巴多格里奥第3度出任意大利总参谋长。巴多里奥深知意大利军队战斗力低下,多次劝说墨索里尼不要轻易和盟军作战。而野心勃勃地墨索里尼则对巴多里奥得劝告置若罔闻。1940年10月底,一心想在希特勒面前显示实力的墨索里尼悍然下令入侵希腊。在此之前,巴多格里奥元帅曾多次明确的表示反对。他认为:万一意大利军队的进攻不能很快获胜,那么战争势将延长下去,意大利已感到匮乏的资源将荡然无存。不出所料,对希腊的进攻开始后,在顽强的希腊军队的节节抵抗下意大利军队洋相百出,连连惨败。不是很清楚巴多格里奥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扮演了什么角色,反正这年12月巴多格里奥被墨索里尼当成替罪羊一脚踢出了总参谋部。
政变求和
1943年,轴心国战局急剧恶化,7月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后,意大利国失败观情绪高涨。在7月24日意大利议会Fascist Grand Council的会议上,巴多格里奥提出的关于推出战争和盟国求和的建议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的支持。第2天也就是7月25日,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伊曼纽尔三世 Victor Emmanuel III出面解除了墨索里尼的职务,并按照巴多里奥的建议将墨索里尼软禁。
紧接着,意大利成立了以巴多格里奥为核心的军事专制政权。它一面下令“同德国保持联盟,继续作战”,一面就退出战争的条件同美、英开始谈判。而与此同时墨索里尼的被推翻,成了国内反法西斯力量行动的信号,强大的罢工浪潮席卷北部各个工业地区。
8月5日开始,巴多格里奥的代表与盟国在西西里秘密谈判停战条件。意大利人希望盟军在罗马北部登陆,并派一个空降师来占领罗马。8月初,埃尔温·隆美尔率部越过边境进入意大利北部,以支援驻守在意大利南部的阿尔贝特·凯塞林元帅的8个德国师。德军将80万意军解除武装,逮捕了大批意军军官。8月31日,盟国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向意大利人下达了停战协定:全部武装部队立即无条件投降;要么接受,要么拉倒。由于盟国统帅部并不十分信任巴多格里奥,巴多格里奥政府所受到的待遇并不比墨索里尼政府更好。
9月3日,巴多格里奥政府代表在盟军起草的停战协定上签字,意大利向盟军投降了。9月8日傍晚6点30分,艾森豪威尔在广播中宣读了停战宣言。1个半小时之后,巴多里奥也宣读了停战宣言。此时,德军开始包围罗马。巴多格里奥带着王室成员和内阁阁员,分乘5辆汽车,趁着黑夜逃出罗马,奔向亚得里亚海岸,然后乘上2艘盟军快艇逃到了南方。10月13日,巴多利奥政府正式退出“轴心”同盟,向德国宣战。同时,英、美、苏三国政府也发表宣言,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一方。然而随国王逃到意大利南方的巴多格里奥军政府并没有得到国民的支持。相反,在战争中支持墨索里尼的国王的地位因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而极度不稳。1944年6月4日 盟军突破了德军严密防守的横贯意大利中部的古斯塔夫防线,解放了首都罗马,10天后巴多格里奥黯然辞职。战后巴多里奥回到了他的家乡彼阿蒙特,于1956年去世。
③ 侵华时期的日本将领有哪些
1 东条英机 大将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日本首相
2 小讥国昭 大将 日本末任首相
3 松井石根 大将 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司令官
4 南次郎 大将 日本关东军第三任司令官,日军驻朝鲜司令
5 本庄繁 大将 日本天皇武官,日军首任关东军司令官
6 土肥原贤二 大将 日本奉天特务机关长,日军第22师团长
7 山田乙三 大将 日本关东军末任司令官
8 司内寿一 大将 侵华日军华北派遣军司令官
9 植田廉吉 大将 日本第五任关东军司令官
10梅津美治郎 大将 日本第六任关东军司令官,日本参谋总长
11坂垣征四郎 中将 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日军第5师团长
12石井四郎 中将 日本关东军731部队长
13中岛今朝吾 中将 日本第16师团长
14牛岛贞雄 中将 日本第18师团长
15藤田进 中将 日本第3师团长
16谷寿夫 中将 日本第6师团长
17朝香宫鸠彦 中将 日本天皇叔叔,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管
18柳川平助 中将 日本第十军军长
19狄州立兵 中将 日本第13师团长
20冈村宁次 大将 侵华日军总司令
21小林浅三郎 中将 侵华日军参谋长
22福田良之 中将 侵华日军海军总司令
23吉住良辅 中将 日本第101师团长
24玑谷廉介 中将 日本28师团长
25佐佐木到一 少将 日本第16师团第12旅团长
26武腾章 中将 侵华日军华中派遣军副参谋长
27北野政次 少将 关东军731部队员
28菊地刚光 少将 关东军731部队员
29阿部归秀 少将 日本第32旅团长
30令藤好雄 中将 日本第三十舰队长
31中村正雄 中将 日本第十五师团长
32藤田昭一 少将 日本十三师团12旅团长
33伊东政喜 中将 日本第十四师团长
34苫米地 少将 日本第十八旅团长
35小松原太郎 中将 日本第一师团长
36高桥隆笃 少将 日本731部队副部队长
37吉川刚光 少将 日本第731细菌制造部长
海军
第二舰队(1937年7月28日编成)
司令官 吉田善吾中将
“中国方面舰队”(1937年10月20日编成)
司令官 长谷川清中将
第三舰队 司令官 长谷川清中将兼
第四舰队 司令官 丰田富武中将
其实日本很多有名的将领都来过中国打酱油。比如山下奉文大将当过华北方面军参谋长,中国驻屯兵团司令(77事变前,918事变后)
④ 日本侵略中国时有哪些大将军
冢田攻,大将,日本茨城人,1886年生,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历任关东军作战班长、课长,参谋本部第3部部长等职。“七·七”事变后任日军华中方面军参谋长,是主张侵华的激进分子,曾参与指挥日军进攻上海、南京的行动,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元兇之一。1938年3月,任日本陆军大学校长,门月任第8师团长,再次入侵中国。1940年返回日本任参谋本部次长,参与制订日军南进决策。1942年7月,家田攻调任侵华日军主力部队第11军司令官,其首要任务是准备执行进攻重庆和西安的5号作战计划,企图将侵略魔掌伸向中国的战略后方。正当他野心勃勃地准备大动干戈之时,南进日军在太平洋的瓜达尔卡纳尔遭到美军惨重打击,日军大本营为此不得不召集冢田攻等赴南京商讨5号计划是否继续执行问题。会议结束后,冢田攻于12月18日乘79式飞机返回汉口,途经安徽省西部太湖县境上空时,被驻守大别山区的中国军队第5战区第力集团军138师高炮部队击中,坠毁在弥陀区田家乡筋竹冲,冢田攻当即毙命,机上10人无一生还。事后,附近村民将10具“像烤焦的黄鱼”一样的尸体推埋在一个大坑里。后来他被追晋为陆军大将,是抗日战争中被中国军队击毙的日军陆军最高将领。
⑤ 二战时,日本打仗最厉害的大将是谁-
山本五十六日本帝国海军军官,第26及27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策划了偷袭珍珠港的着名战役,发动太平洋战争。战死时为海军大将军衔,死后被追赠元帅称号。
板垣征四郎板垣征四郎(Seisirou ITAGAKI,1885~1948),陆军大将,在日军中和以石原之智并称的板垣之胆。1931年与石原莞尔共同策划“九一八”事变。以1万人挑战20万东北军。1937年以半个师团击溃中国军30几个师,攻占山西。1938年6月任陆军大臣。主张三国同盟,1939年9月任支那派遣军总参谋长。主持对华诱降工作。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寺内寿一寺内寿一(Terauchi Hisaichi,1879.8.8-1946.6.12)旧日本帝国元帅陆军大将、伯爵。首相寺内正毅长子,二·二六事件后以铁腕整肃陆军,芦沟桥事件后任北支那派遣军司令,一再突破大本营的限制,占领华北全境,1941年任南方军总司令,统率25万日军5个月占领了东南亚全境,晋封元帅。1944年以后其西线缅甸被英军占领,东线菲律宾被美军突破,1946年病死南洋。
栗林忠道栗林忠道(1891.7.7-1945.3.26)他出身于长野,小时候志向是记者,因为成绩优秀,被导师推荐进了陆军士官学校,并以当年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来为驻美的武官, 是个美国通。1944年从满洲调到硫黄岛,负责岛上的防御。当时日本国力亏空,栗林仅 率一个临时拼凑的陆军军团,一共两万余人防守22平方公里的硫黄岛(其中不乏强征来的老兵小兵)。他深知美军的技术优势,因此到任后力排众议, 决定放弃滩头阵地,深挖洞打持久战,并 每天在岛上巡回查看。战后被俘的日本兵竟然每个人都声称看到过他们的最高指挥官, 让美军十分的惊讶.他所对抗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人数是岛上日本人的3.5倍, 且装备具有压倒性优势。 美军当时以为五天就可以把小岛拿下的,结果美海军、空军与地面部队协同作战,依然打了一个多月才拿下, 这也是唯一一次美军伤亡比日军多的战斗。 战后连对手都对栗林中将称赞不已,被美军誉为日军二战中最优秀的将领。
⑥ 谁能告诉我日本幕府时期的着名的将军有哪几位
源赖朝
(1147-1199)日本镰仓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一、镰仓幕府(1192-1333)
源赖朝(1192-1199)
源赖家(1203)
源实朝(1203-1219)
九条赖胜(1226-1244)
九条赖嗣(1245-1251)
宗尊亲王(1252-1266)
惟康亲王(1266-1289)
久明亲王(1289-1308)
守邦亲王(1308-1333)
二、室町幕府(1336-1573)
足利尊氏(1338-1358)
足利义诠(1358-1368)
足利义满(1368-1394)
足利义持(1394-1423)
足利义量(1423-1425)
足利义教(1430-1440)
足利义胜(1440-1444)
足利义政(1444-1473)
足利义尚(1473-1489)
足利义植(1491-1495)
足利义澄(1495-1508)
足利义植(1508-1521)
足利义晴(1521-1546)
足利义辉(1546-1565)
足利义荣(1565-1568)
足利义昭(1568-1573)
三、江户幕府(1603-1853)
德川家康(1603-1605)
德川秀忠(1605-1623)
德川家光(1623-1651)
德川家纲(1651-1680)
德川纲吉(1680-1709)
德川家宣(1709-1713)
德川家继(1713-1716)
德川吉宗(1716-1745)
德川家重(1745-1760)
德川家治(1760-1787)
德川家齐(1787-1837)
德川家庆(1837-1853)
德川家定(1853-1858)
德川家茂(1858-1866)
德川庆喜(1866-1867)
⑦ 日本战国时期那个武将最能打,比如像三国的吕布
本多忠胜(1548年-1610年12月3日) ,日本战国时代中后期猛将,于德川家康旗下,为德川四天王和德川三杰、德川十六神将以及日本七柱枪之一。世称“鬼之平八”、“战国第一猛将”,更被织田信长称赞为“日本之张飞”。被后世称“东国唯一猛将本多平八、西国唯一猛将立花宗茂”。史家都认为他以勇猛而闻名,连同族本多正信也曾认为他有勇少谋。他每次的出阵都使敌人闻风丧胆。敌人看到他载着的鹿角兜、手持的蜻蛉切和他的钟馗马印都闻风而遁。生平出入五十六场战役未曾受伤,故有人称其为“八幡大菩萨”的化身。
⑧ 二战时,日本打仗最厉害的大将是谁
日本在二战时分海陆两军,未单独设空军。海军首选山本五十六,陆军我认为至少在中国战场首选冈村宁次,不过此子在战略上颇有建树,战术方面未曾见到什么独树一帜的东西。东南亚战场当然山下奉文那厮,只不过是英国人的无能才造就了山下奉文而已。纵观整个二战,战略战术方面的桂冠无疑当属德军莫属,其闪电战堪称首开近现代战争先河。其次是苏军的大纵深理论分割包围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通俗的说就是分割包围人海战术。而美军嘛,无疑是个很好学的学生,集各家之所长后坚持自己的特点,以实力压倒一切。这一点在朝鲜战场暴露无遗,更让我大天朝深刻认识到大兵团作战离不开后勤保障和先进的武器装备。人在战场之上血肉之躯终究是敌不过实力强大的敌人,至少也是无法轻易达到自己的战略战术目的。必须要提升自身实力否则必付出无比惨重的代价。
⑨ 战国日本有什么名将家族的故事。
本多重次 ——鬼作左
波多野宗高 ——丹波鬼
保科正俊 ——枪弹正
北条氏康 ——相模的狮子
北条纲成 ——地黄八幡
赤井直正 ——丹波的赤鬼
柴田胜家 ——破竹柴田
池田辉政 ——姬路宰相
长野业正 ——上州猛虎、上州的黄斑
长宗我部元亲——姬和子、土佐之能人
长阪信政 ——血枪九郎
德川家康 ——海道第一弓
渡边守纲 ——枪之半藏
大宝寺义氏 ——恶领主
岛津义弘 ——鬼石曼子
稻井教业 ——青鬼
大久保长安 ——天下总代官
岛左近 ——鬼胜猛
服部半藏 ——鬼之半藏
丰臣秀次 ——杀生关白
饭富虎昌 ——甲山的猛虎
富田重政 ——越后名人
高阪昌信 ——逃弹正
古田重然 ——织部
沟尾茂朝 ——庄兵卫
鬼小岛弥太郎——鬼小岛
后藤信康 ——黄后藤
户泽盛安 ——夜叉九郎
今川义元 ——东海巨人
金地院崇传 ——黑衣宰相
九鬼嘉隆 ——海盗大名
加藤清正 ——虎加藤
崛尾吉晴 ——佛茂助
井伊直政 ——井伊的赤鬼
可儿才藏 ——竹草之才藏
泷川一益 ——重炮手
立花道雪 ——雷之化身、鬼道雪
铃木重秀 ——杂贺孙市
龙造寺隆信 ——肥前之熊
马场信房 ——不死的鬼美浓
名古屋山三郎——日本第一枪
毛利元就 ——西国之雄
南天坊天海 ——黑衣宰相
片仓重长 ——恶鬼
薄田兼相 ——橙武者
秋山信友 ——武田军的猛牛
前田利家 ——枪之又左
森长可 ——鬼武藏
十河一存 ——鬼十河
上泉信纲 ——剑圣、上州第一枪
上衫谦信 ——越后之龙、军神
松野重元 ——主马
山中鹿之介 ——出云之鹿
陶晴贤 ——西国无双的大将
武田信玄 ——甲斐之虎
小幡虎盛 ——鬼虎
新纳忠元 ——鬼武藏
香西佳清 ——盲目大将
羽柴秀吉 ——猴子
原虎胤 ——美浓夜叉
伊达政宗 ——独眼龙
真壁氏干 ——鬼真壁
佐久间盛政 ——鬼玄蕃
佐久间信盛 ——撤退佐久间
足利义辉 ——将军剑圣
正木时茂 ——枪大膳
最上义光 ——出羽之骁将
斋藤朝信 ——越后之钟馗
斋藤道三 ——蝮蛇
织田信长 ——尾张大傻瓜、第六天魔王
织田信秀 ——尾张之虎
真田幸隆 ——攻弹正
真田昌幸 ——正后双能之士
真田幸村 ——日本第一武士
佐竹义重 ——鬼义重
佐佐成政 ——北陆孤狼
集体称号:(以下以称号的音序为顺)
八浜七本枪 ——粟井正晴、岸本惣次郎、国富贞次、小森三郎右卫门、宍甘太郎兵卫、能势赖吉、马场职家
八代十三人众——奥野越前守、高桥骏河守、东织部、东主马、东四郎左卫门尉、东缝殿助、松木左马头、蓑田出云守、蓑田纪伊助、蓑田信浓入道、宫原内记、宫原缝殿助、村山越前守
北条三家老 ——松田宪秀、大道寺政繁、远山纲景
北条五色备 ——笠原康胜(白备)、多目周防守(黑备)、富永右卫门尉(青备)、北条纲高(赤备)、北条纲成(黄备)
北条八老 ——松田宪秀、大道寺政繁、远山纲景、笠原康胜、多目周防守、富永右卫门尉、北条纲高、北条纲成
村上八人众 ——西条义忠、森村清秀、信田隆生、屋代道斋、盐崎八郎、五加重成、石川高清、高阪范重
大坂城七将星——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木村重成、后藤又兵卫基次、明石全登、毛利胜永、大野治房
大坂七手组头——青木一重、伊东长次、中岛氏种、野野村吉安、速水守久、堀田盛重、真野赖包
德川三杰 ——本多忠胜、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四天王 ——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十六神将——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松平康忠、内藤正成、平岩亲吉、鸟居元忠、大久保忠世、服部半藏、高木清秀、米津常春、渡辺守纲、鸟居忠广、大久保忠佐、蜂屋贞次
岛津四兄弟 ——岛津三郎左卫门义久、岛津又四郎义弘、岛津又六郎岁久、岛津又七郎家久
大友双璧 ——立花道雪、高桥绍运
丰臣五大老 ——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担任)
丰臣三中老 ——生驹正亲、堀尾吉晴、中村一氏
丰臣五奉行 ——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
丰后三老 ——吉冈长增、吉弘监理、臼杵监速
肥前三城七骑——今道纯近、大村纯辰、朝长纯基、朝长纯盛、藤崎纯久、宫原纯房、渡边纯纲(又称为大村家七勇士)
府中三人众 ——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
锅岛三生 ——锅岛信生(直茂)、石井生札、下村生运
冈崎五人众 ——天野贞有、石川忠辅、植村新六、内藤义清、林藤助
海赤雨三将 ——海北纲亲、赤尾清纲、雨森弥兵卫
黑田双璧 ——母里太兵卫友信、后藤又兵卫基次
黑田八虎 ——井上之房、栗山利安、黑田一成、黑田利高、黑田利则、黑田直之、后藤基次、母里友信
黑田二十四将——黑田利隆、黑田利则、黑田直之、栗山利安、堀正俦、益田正亲、母里友信、野村佑胜、野口一成、后藤基次、黑田一成、久野重胜、井上之房、菅正利、小河信章、桐山信行、林直利、吉田长利、村田吉次、竹森次贞、衣笠景延、三宅家义、毛屋武久、原种良
会津四家老 ——佐世、富田、平田、松本
加藤清正十六将——加藤舆右卫门、加藤右马允、加藤清兵卫、角(右边添一“鸟”字)平次、龙造寺又八、庄林隼人、贵田孙兵卫、吉村吉左卫门、山内甚三郎、九鬼四郎兵卫、天野助左卫门、木村又藏、森本义太夫、斋藤主水、赤星太郎兵卫、饭田觉兵卫
贱岳七本枪 ——福岛市松正则、加藤虎之助清正、加藤孙六嘉明、肋阪甚内安治、片桐助作且元、平野权平长泰、糟屋右卫门尉武则
立花四天王 ——由布惟信、十时连贞、安东家忠、高野大膳
六角义贤六宿老——蒲生贤秀、后藤秀胜、近藤贞治、平井定武、三云成持、目贺田纲清
芦名四天王 ——佐世种常、富田滋実、平田盛范、松本舜辅
利休门三人众——蒲生氏乡、细川忠兴、芝山宗纲(监物)
利休七哲 ——蒲生氏乡、细川忠兴、高山重友、古田重然、芝山宗纲(监物)、濑田伊繁、牧村利贞
龙造寺四天王——成松信胜、百武贤兼、江里口信常、木下昌直(或円城寺信胤,有争议)
六角两藤 ——后藤贤丰、进藤贤盛
美浓三人众 ——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
美浓四人众 ——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不破光治
毛利两川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
毛利四武士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贞俊
毛利五奉行——赤川元康、粟屋元亲、桂元忠、国司元相、儿玉就忠
毛利十八将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贞俊、穴户隆家、吉见正赖、天野隆重、桂元澄、儿玉就忠、志道广良、粟屋元秀、赤川元助、熊谷信直、粟谷元亲、国司元相、井上元兼、饭田元亲、渡辺左卫门
那须七骑 ——芦野氏、伊王野氏、大关氏、大田原氏、千本氏、那须氏、福原氏
尼子新宫党 ——尼子国久、尼子诚久、尼子丰久、尼子敬久
尼子三杰 ——熊谷新右卫门、立原久纲、山中鹿之介
尼子七马士 ——马井汲之助、马饲舍人、马川渡之助、马路走之助、马冢登之助、马山翔右卫门、马木彦右卫门
尼子九牛党 ——牛井谷右卫门、牛尾幸清、牛冈草之助、牛饲糖右卫门、牛川飞右卫门、牛田源五兵卫、牛田锄右卫门、牛尿踏右卫门、牛引夫兵卫
尼子十旗 ——赤穴光清、牛尾幸清、大西氏、熊野久家、神西三郎左卫门、诹访部(三刀屋)久扶、马来(真木)氏、松田诚保、三泽为幸、米原纲宽(又称为“尼子十砦”)
尼子十助(介)——秋上伊之助、植田稻叶之助、大谷猪之助、柴桥大力之助、高桥渡之助、寺本生死之助、早川鲇之助、深田泥之助、山中鹿之介、横道兵库之助
尼子十勇士 ——山中鹿之介、早(今)川鲇之介、薮中荆之介、秋宅庵之介、横道兵库之介、寺元(本)生死之介、尤道理之介、植田早稻(苗)之介、深田泥之介、小仓鼠之介(根据《战国网络》记载)
蒲生十三勇士——赤座隼人、谷崎忠右卫门、上阪左文、生驹弥五左卫门、阪源次郎、安藤将监直重、上阪源之丞、本多三弥正重、横山喜内、林五郎左、上野田主计头、仪俄忠兵卫、后藤喜三郎高治
浅井四翼 ——矶野员昌、大野木国重、野村定元、三田村休俊
清洲三奉行 ——织田信秀、织田因幡守、织田藤左卫门
谦信双璧 ——柿崎景家、甘糟(粕)景持
三岛村上水军——能岛(村上武吉)、来岛(来岛通康→来岛通总)、因岛(村上吉充)
三国司 ——伊势北田氏、土佐一条氏、飞弹姊小路氏
三河三奉行 ——天野康景、高力清长、本多重次
三好三人众 ——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
摄津三守护 ——池田胜正、伊丹亲兴、和田惟政
山名四天王 ——田结庄是义、太田垣辉信、垣屋续成、八木丰信
三山城 ——竹腰正信、直江兼续、横山长知
上田七本枪 ——朝仓藤十郎宣政、斋藤久右卫门利信、镇目半次郎惟明、什左次右卫门久正、户田半平光正、中山助六郎照守、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
矢中七骑 ——秋山逢殿助、大泽备后、栗原内记、长嶋因幡、福岛嘉兵卫、真下下野、松本九郎兵卫(又称“和田七骑”)
筒井左右近 ——岛胜猛(左近)、松仓重信(右近)
桐生七骑 ——芥川能登、荒莳式部、小曾根筑后、高草木筑前、东宫民部、松岛淡路、松岛式部
田山七武士 ——伊丹总坚、长续连、温井总贞、游佐续光、游佐宗円、平总知、三宅总广
天下三秀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松永久秀
天下七兄弟 ——稻叶正成、可儿才藏、辻小作、谷卫友、中黑道随、丹羽山城、渡边勘兵卫
土佐七雄 ——长宗我部、香宗我部、吉良、本山、安芸、津野、大平
武田三弹正 ——高阪昌信(逃弹正)、真田幸隆(攻弹正)、保科正俊(枪弹正)
武田四名臣 ——马场信房、内藤昌丰、高阪昌信、山县昌景
武田二十四将——武田胜赖、武田信繁、武田信廉、穴山信君、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原虎胤、内藤昌丰、原昌胤、秋山信友、板垣信方、山本勘助、三枝守友、小幡虎盛、真田昌幸、饭富虎昌、横田高松、山县昌景、土屋昌次、多田满赖、甘利虎泰、小山田信茂、小幡昌盛
武藏四家 ——成田氏、玉井氏、奈良氏、别府氏
武藏七党 ——猪俣党、私市党、儿玉党、丹党、西党、村山党、横山党
小豆坂七本枪——织田孙三郎信光、织田造酒丞信房、佐佐孙介胜重、佐佐隼人正政次、冈田助左卫门重善、下方左近贞清、中野又兵卫一安
蟹江七本枪 ——阿(安)部忠政、大久保甚四郎忠员、大久保治右卫门忠佐、大久保新八郎忠俊(利)、大久保新十郎忠世、杉浦八郎五郎镇贞、杉浦物左卫门镇荣
西美浓十八将——相场国信、衣斐光兼、揖斐光亲、岩手道高、轻海光显、国枝正则、郡家光春、小柿长秀、小弹正国家、高桥治平、竹越守久、竹中半兵卫重治、所信国、林道政、船木义久、松山正定、八居国清、山岸光信
信浓的四大将——木曾义昌、村上义清、小笠原忠实、诹访赖忠
小倭七人众 ——稻垣氏、臼木氏、冈村氏、小泉氏、堀山氏、满贺野氏、吉悬氏
新阴流四天王——丸目藏人佐长惠、柳生但马守宗严、穴泽净贤、匹田文五郎
一乘谷四奉行——朝仓景连、前波景定、小泉长利、河合吉统
伊贺上忍三家——服部家(服部保长,即服部半藏正成之父)、藤林家(藤林长门守保丰)、百地家(百地丹波守)
越后十七将 ——甘糟(粕)近江守景持、荒川伊豆守、饭盛摄津守、宇佐美定行(盈?)、鬼小岛弥太郎、柿崎景家、唐崎左马之介、斋藤朝信、田(右边添一“鸟”字)山周防守、神藤出羽守、高梨政赖、直江兼续、直江景纲、永井丹波守、本庄繁长、毛利上总介、桃井赞岐守
宇喜多三老 ——长船贞亲、冈利胜、户川秀安
姊川七本枪 ——渡边金大夫、门奈左近右卫门、伊达舆兵卫、伏木久内、中山是非之助、吉原又兵卫、林平六
最上八盾 ——天童氏、饭田氏、尾花泽氏、盾冈氏、长静氏、成生氏、延泽氏、六田氏
斋藤六人众 ——安藤守就、氏家卜全、竹越尚光、长井卫安、日根野弘就、日比野清美
真田十勇士 ——根津甚八、三好清海、海野六郎、三好伊三、览十藏、雾隐才藏、猿飞佐助、望月六郎、穴山小助、由利镰之助
织田双璧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织田四天王 ——柴田胜家、羽柴秀吉、明智光秀、泷川一益
织田四家老 ——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歌谣分别称之为:木棉藤吉,米五郎左,勇敢柴田,倚重佐久间)
织田五奉行 ——菅谷长赖、长谷川秀一、福富秀胜、堀秀政、矢部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