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哪些地方产金银

日本哪些地方产金银

发布时间: 2023-01-24 18:33:55

① 古代日本用什么做货币

日本自中国宋朝起,主要货币是铜钱(宋钱、永乐钱等,特别是战国时期,从中国大量输入永乐钱,造成明朝的钱荒),同时还使用银判和金判(即一定重量的银币和金币),不过金币使用量比较少
日本本土出产金银,但由于其本身价值太高,而百姓平时需使用小面值的货币,所以主要以铜钱流通为主,金银主要是用在高价值货物等的交易。
备注:日本本土金银的储量很大,这点从大航海时代2上就有表现

② 二战日本在东南亚搜刮掠夺无数的金银财宝,最终都弄到哪去了

二战期间,日本在东南亚掠夺的无数金银财宝,主要有两个去向——被美国抢走一批,被俄罗斯瓜分一批!

俄罗斯抢走一部分

除了美国便是俄罗斯,俄罗斯也在二战之后以战胜国的身份面对世界,因此他不可能让日本独自吞占东南亚的金银财宝,因此俄罗斯在二战之后悄悄的密会了日本的领导人,当时日本其实已经不言之明,你是日本乖乖的,又交出了一批金银财宝给俄罗斯,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批金银财宝之中,竟然包含了东南亚的一些文物和中国的一些名画!

③ 日本在东北三省殖民十四年掠夺的资源的数据

《财经时报》推出的《二战期间日本掠夺亚洲国家黄金揭秘》,引起各界广泛关注,这一报道来源于《黄金武士》一书。

这本由美国作家西格雷夫夫妇用18年时间收集资料,追踪案件,写就而成的《黄金武士》一书中披露了日本在二战期间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掠夺价值上万亿美元黄金等财宝的骇人内幕,震惊世界。

书中讲述的“山下黄金”的故事自1945年日本投降后就一直在民间流传:当日本快要投降的时候,菲律宾的一些岛屿上,一群劳工还在地下没日没夜挖着不知何用的隧道。几天之后,成吨的黄金和财宝被运往那里掩埋,永远地掩埋。当那些工人刚要爬上地面的瞬间,一声巨响,然后便是一片死寂。一切成为永久的秘密,只留下一个叫做“金百合”的传说。

“传说”与史实之间一直没有得到学界和官方的澄清,但按书中披露,中国无疑是那场战争中受伤害最大的国家,日本所掠黄金的很大一部分也是从中国抢去的,而东北地区是在那场侵略战争中被日军占领时间最长、受害最深的地区,那么,那笔惊世骇俗的“山下黄金”中究竟有多少是从东北掠走的?日本究竟掠走东北多少黄金?

连续几日,本报记者寻访国内及东北有关专家、学者,并从当时东北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东三省官银号和当时最着名的民间银行――边业银行入手,试图揭开日本掠夺东北黄金之谜。但所有被采访者一致表示,由于当年日本刻意掩盖这些事实,其所掠走的黄金等财宝要远远大于目前公布出来的数字。

一场疯狂的掠夺

沈阳地方志专家伯金地:东三省官银号内66万斤黄金被日军掠走

现在的工商银行沈阳分行沈河支行所用的建筑,就是百年前的东三省官银号的老宅,这幢屹立在沈阳城朝阳街长安寺巷上的老建筑前,石狮下一块石碑记载着东三省官银号的身世。

东三省官银号在光绪三十一年也就是1905年成立,鼎盛时期在全国设有分号99处,是当时东三省最大的地方银行,由东三省巡使张作霖操控,奉军六次入关都是以东三省官银号为经济后盾。张学良将军在东北主政期间,正是依靠东三省官银号整顿了东北金融秩序,稳定东北币制。

“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全境沦陷,日本关东军每到一处首先抢占的就是交通运输线和金融机关。

当时东北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有:东三省官银号,东北地方政府的官办银行,资本2000万元;边业银行,奉系军阀势力设立的,资本525万元;吉林永衡官银行,省政府的金库,资本1000万元;黑龙江省官银行,资本200万元。四银行还在沈阳设立了“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以及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在东北的分支机构。该四银号是东北金融界的决定力量。

“九·一八”事变次日,东北地区最大的金融机构――东三省官银号被日军占领,日本人如获至宝,在门口贴上“擅入者枪毙”的字样。当日晚间,日军用载重汽车将官银号内的现大洋运走。

据后来沈河支行的资料记载,东三省官银号被日军占领,库内存有的66万斤黄金和200万元银元被日军劫走。由于数字巨大,就连当时负责编写沈河支行门前石碑说明的赵建宏都对记者说,“我当时也有点儿怀疑,毕竟这个数目太大了。”此后,赵建宏也到省市档案馆查阅过相关资料,但是并没有权威和统一的说法。见过当年东三省官银号金库的赵建宏说,地上和地下的金库共5个,每个达300到400平方米,“那是相当大的金库,也说明当时的财力相当雄厚。”赵建宏提供,66万斤黄斤这一数字,来源于从事沈阳地方志工作的伯金地的《东三省官银号始末》,而伯金地也是货币研究专家,当时赵建宏对此数字表示怀疑时,伯金地曾斩钉截铁地表示不会错的。

与赵建宏的初始怀疑相一致的是,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编写的《沈阳历史大事本末》一书对当年日本人从东三省官银号掠走的黄金记载为16万两,而有关媒体还有16万斤的说法,可以说相差很大。

但是直到现在,曾在沈阳市地方志办公室工作过的伯金地仍坚持“66万斤黄金”这一数字,“当年也是经过多方面考证的,而且数字来源主要是《奉系军阀的官僚资本》一书”,该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版,“一百多页的小册子,对当时的记载非常详细。”“日本占领东三省官银号时,张学良没来得及运走那么多钱币,根据奉系当时的财力,这个数字也是可能的”,伯金地说,“从史料看,当时日本人把一部分黄金运回本国,另外很大一部分则转移到长春,为伪满洲国筹备资金。”

百岁原边业银行老员工孙竞寰:7000两黄金不翼而飞

今年100岁的孙竞寰老人从1927年就在沈阳从事银行工作,他先后在张作霖的边业银行、日本人的伪满洲中央银行、国民党开办的“中央银行大南门支行”工作过。“其实,这几家银行都是一家银行,就在现在的大南门”。

孙竞寰记忆力很好,“边业银行是张作霖开办的,它与官方的东三省官银号都是东北最大的银行”。

“边业银行也对外”,孙竞寰说,1927年边业银行成立他就在这里工作,是负责存放款的组长,那时他才20出头。

孙竞寰说,“九·一八”事变之前,银行每天热热闹闹,生意很好。为了巩固纸币的作用,银行从上海购买了7000两黄金,作为储蓄金。

“黄金装在7个大木箱里运来,每个箱里装1000两。”

孙竞寰说,这些黄金在日军进来前一直放在银行里,也没有被兑换。当时的纸币是银本位的,100元可以换100块现大洋,但是不能与黄金兑换。

“九·一八”事变后,这家银行被日本人控制,改名为“满洲中央银行”。孙竞寰也被调往牡丹江分行工作,直到1935年回来。

回来后他发现这笔镇店之宝7000两黄金已经不翼而飞了。作为亲历日本统治下的银行工作者孙竞寰还目睹了日本在东北建立殖民地金融体系,统一币制,使东北的金融机关和伪币成为日本金融机关和日元的附庸,以便使日本垄断集团对东北输出资本,进行掠夺服务。为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扩大战争,伪满洲中央银行还大量积聚资本,集中投放给重要的产业部门,扩充军事工业,掠夺物资资源。

吉林学者李重:日本大肆掠夺我东北金银用于作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沈阳、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城市,日本为了操纵东北的经济命脉,首先夺取东北的主要金融机构,即东北三省的官银号、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和辽宁省城四行号联合发行准备库、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分行等金融机构。除黄金外,关东军还抢走了张学良存在边业银行中私有黄金七八千两和古玩字画等。有日本侵略者供认,从“四行号”中掠取的资金达1.4亿元。这些银号的附属事业投资额高达3800余万元,亦全为日军掠夺。

民间的财富也未能幸免。张氏帅府被占领。后来,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把从帅府洗劫的张学良家产装了两火车,运到北平试图交还给张学良,张学良怒不可遏地说:“这样待我,等于羞辱我,你把我的东西拿回去!不拿,我全在火车站烧了,羞辱你。你要还,还给我东北三省,我东北三省比你日本四岛还大呢!”

从“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的14年间,在疯狂侵略中国的同时,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世界侵略史上极为罕见的掠夺与破坏。

日本为吞并东北四银号,垄断金融,控制国民经济,积极筹划设立伪满银行。1932年7月1日,伪满中央银行总行、支行共128个单位正式开业,“满铁”的社员被充斥到银行进行监管,从此原有四银号被撤消。

伪满中央银行是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国家银行”,是地地道道为日本侵略者服务的,是完全依附于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银行,是日本侵略者掠夺我国财富的工具。伪中央银行受关东军的全面控制,它为关东军提供军费和筹集军需物资。日本银行在伪行内设有参事室,监督该行的活动,实际上伪中央银行是日本银行的特殊分支机构。

日伪统治者利用伪满中央银行,实行残酷的货币、信用受理。它参与制定经济金融方针、政策,垄断货币的制造和发行,垄断东北的金融市场。

着有《伪满洲国货币研究》一文的长春学者李重说,侵华期间,日本大肆掠夺我东北金银及其他金属货币,一手收买东北所产之黄金、白银及现大洋等,再运往英美日各国,换取外汇购入战争之必需物资,资助日作战。

一项仍是空白的研究

专家称日寇掠走的黄金数量至今仍是个谜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编审卞修月,长期从事抗日战争人员及财产损失研究。他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相关研究还是空白。辽宁省社科院历史所的相关人员也表示,专门研究日本经济侵略造成东北财产损失的相关资料已很难查找。

二战期间日本到底从东北掠夺多少黄金?记者找到大量资料和有关专家都无从考证。

省委党校刘贵田教授说,现在已知的一个数字是,1941年日本侵略者运回国内的黄金数量为2300余万克黄金。

1937年至1940年是日本侵略者对伪满经济实行全面统制掠夺时期。日伪统治者从1937年起实施产业开发5年计划,进行全面的经济掠夺,变东北为其扩大侵略战争的物资供应基地。在这个5年计划中,1937年计划开采黄金4230公斤,最终生产了3709公斤;1938年也是生产了3000多公斤。

为什么没有日本侵略者掠夺黄金的准确数字呢?“九·一八”研究会会长王建学教授认为,是日本侵略者有意销毁证据的结果。

现在我们可以查到的日本侵略者掠夺沈阳煤炭、钢锭、钢材、铝、液体燃料等物资的数字,也是不完整的,至于像黄金珠宝一样贵重的东西,属于绝密,只有当时的日本高层了解。

他进一步解释说,在1931年前,日本掠夺的物资张作霖都能掌握。因为物资只能从大连出口,通过满铁运输。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开发出经丹东走朝鲜釜山回国的通道,且日本已经控制东北,运输物资的数量以及运送什么则全由他们说了算。

④ 为什么日本只有布做的发髻多,金银做的少

1,日本虽然有丰富的金银矿储备但是是近代才发现的,而且大部分还是被西方列强给控制住了

2,平安时代是有金银饰品但是仅限于贵族,毕竟当时生产力不高,德川幕府之前由于连年征战所以匠人没有精力进行制作,德川幕府后由于幕府管的太严所以没有条件制作,德川幕府后期虽然勘探出了不少矿脉但是所得金属大部分拿去做不平等条约的赔款了

3,不要以为古代日本艺妓穷了,古代的艺妓属于高级白领,不是普通人能去的起的地方,当时只有官老爷或者贵族才去的起

⑤ 日本盛产白银黄金吗

日本在历史上是世界性的黄金白银生产大国。日本以一隅小岛在美洲开发之前为世界贡献了大约5%的黄金,大航海时代初开之始世界上年产白银的三分之一产于日本,中国明清时代都从日本进口(走私)白银。由于日本开采金银历史很长,绝大部分已发现的金银矿藏都开发枯竭了(有些矿山连续开采数百年),所以目前日本金银产量不高。但是由于日本的自然因素,如果需要的话,进行大范围勘探很可能发现新的金银矿。

⑥ 日本金银储藏量大不大

黄金的话:日本的黄金储量约为760多吨,占全世界第八位,而前六位都是2400多吨以上的,尤其美国,八千多吨,所以日本的黄金储量是不多的,起码不等同于其经济地位,不过与其货币地位是很符合。。。。。
至于白银:银本位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白银储量也不再有太多的意义,不过反正日本的白银地位还不如黄金呢,世界十大产银国,日本连个边都擦不上,这就更导致其储备白银的信心下降。。。。。美、日、英、德是世界四大废旧银料再生中心,人家美国自己的银矿不少,后三者纯粹是缺。。。

⑦ 日本这个资源匮乏的国家黄金储备量为什么那么大储备量在世界前列!

首先黄金开采完是拿来用的,而不是直接囤积的,如果没有那么大黄金需求就不会开采那么多黄金。而且黄金储备只是冶炼成的黄金储备量,而不是黄金矿产自然储备量。
日本作为贸易大国,而且是贸易顺差国,自然会有大量资金流入国内,其中就包括黄金形式的资金。加上日本企业及国民参与黄金交易的人多,黄金期货交易量大,国际黄金市场的黄金就会流向日本。
还有一点是几十年前黄金交易比较自由,而当时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对黄金的需求量较大,国际上大量黄金流入这些国家,而后由于金矿的逐渐减少,各国开始限制黄金流出,所以日本当时积累了很多黄金也影响了他现在的黄金储量。而中俄印度这些产金大国,当时黄金交易量少,输出的黄金较多,只在近十来年对黄金需求猛增。更何况这些国家在全球的产尽量也不是绝对的多,全球第一大产金国为南非,其产量远远高于中国俄国
最后,产金大国的黄金储量虽然不是绝对的靠前,但大部分还是比较偏前面的。

⑧ 请介绍一下日本古代贵金属的生产情况

楼上说的不对,日本战国时期是于1490-1620年左右,

据考古发现,绳纹时代倭人已佩带陶制或者木制的、涂有漆的腕饰和纹饰,以及玉石制作的耳饰、骨制的发饰等工艺品。《三国志?倭人传》载,男子“以木棉招头,其衣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女子“作衣如单被,穿其中央,贯头衣之”,可见列岛的纺织技术进步,这与倭人以农业为主、“种禾稻、?麻,蚕桑、缉绩,出细?、缣棉”等是分不开的。邪马台国向曹魏贡献的“斑布”、“倭锦”、“绛青缣”、“绵衣”、“皂布”及“异文杂锦”大概供统治者专用,这充分说明当时手工业已较发达。此外,从女王壹与上献的“白珠”、“青大句珠”等装饰物来看,倭国还出现了专门制作供统治者赏玩、装饰等工艺品的部门和工匠。“倭锦”和“异文杂锦”上也肯定与弥生陶器一样绘有图案,虽然不能确定其图案是否为花草、禽兽或人物。至隋代时,倭王开始着冠且“以金银镂花为饰”,很有可能受中国的影响。倭人“男子无大小,皆黥面文身”、“文身亦以厌大鱼水禽,后稍以为饰”则说明了倭人以文身用来装饰,而且“诸国文身各异,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断发文身乃是古代中国江南吴越地区的习俗之一,倭人文身习俗当来自中国江南地区,《晋书?倭人传》载倭人自谓吴泰伯之后,应是有凭可据的。

本战后战败国的地位限制了国防工业的发展,日本采取“寓军于民”的国防工业发展战略,没有专门的军工厂,国防订单由防卫省委托给民间企业完成。日本政府采取派遣退役军官进驻生产军工的企业方式来加强与民间企业的联系。军工生产分散于多个民间企业也有利于战时国防经济的动员。目前日本自卫队对武器装备需求的数量有限,但日本一些大企业在军品开工不足的情况下,仍继续保留着制造军品的机器、生产线、车间、厂房等设施,以备战争一旦爆发能够迅速投入战时的军品生产。企业每年要拿出很大一笔资金对这些车间、厂房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随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日本的军工产业对战时的扩充都有很好的准备,比如造船业的每一种军舰都由两三家公司来造,这样保证战时有多家公司都拥有建造能力。

日本在人力资源动员上采取储备大量军官、军士的做法,经过院校和自卫队的教育锻炼努力提高他们的素质,他们服役的年限可以很长,使他们成为军队动员扩编的骨干,保障战时能够进行快速、大量、持续、安全的动员,以确保防卫动员计划的实施。

日本还从思想上进行动员。日本极力强调朝鲜所带来的核威胁,称日本必须考虑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加快军事防御准备。“中国威胁论”在日本也经常被右翼分子提起。日本人从内心深处有大国情节,从心理上是支持日本再一次成为亚洲乃到世界的政治和军事强国的。民族主义情绪为战时国防经济潜力的转化提供了群众基础。

日本战败后不允许拥有航空母舰,但是日本建造了一些巨型登陆舰和超大型商船,可以在战时快速动员改装成航空母舰。例如,由日本三井造船公司制造的“大隅”号大型坦克登陆舰,1998年3月4日下水,该舰全长178米,宽26米,排水量为8900吨,造价530亿日元。在飞行甲板上可起降CH--47大型直升机和英制“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可载1000名陆战队员,运载两艘气垫登陆艇,10辆90式坦克。据专家分析,“大隅”号可在48小时内改装成轻型航母。

能源和技术储备

为了保证战时国防经济的正常运行,日本建立了规模巨大的民用和战略能源储备。日本战略石油储备达到161天,用国际标准衡量属于“很安全”的级别。日本建立了国内60天消费量的稀有金属储备,其中国家储备42天,民间储备18天。主要是镍、铬、钨、钴、钼、钒、锰等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超过90%。稀有金属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用途,例如铟在高科技武器制造中不但用于液晶面板的制造,而且还用于制造高灵敏度的导弹导引头、F一22隐形战斗机远程探测雷达和隐形座舱盖。

日本的制造业一旦出现稀有金属原料供给中断,将会给日本的经济带来严重打击,并且危及国家安全。日本国际未来科学研究所的代表浜田和幸说:“中国拥有世界稀土资源的88%,钡、镝和铟的储量非常丰富,掐住了日、美的咽喉,日本和美国没有这些稀有金属,就无法制造精密的制导武器。”据日本“稀有金属”数据库的统计,日本的稀有金属进口量一半都依靠中国,而稀土资源更是83%从中国进口。日本悄悄储备稀有金属,一是为平时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战时国防经济的运行做好准备。

日本受“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限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出售武器装备,自卫队装备武器追求“少而精”,日本国内军火市场规模不大,武器装备采取“多研制、少装备”的政策。日本军事技术在平时很多被储备起来,战时一些尖端科技应用于武器生产将大大提高武器装备的生产效率和性能,为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实力提供了坚实的条件。

经济产业结构有利于日本国防经济潜力的转化

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可以形成的国防经济实力是不同的。不同的产业部门在国防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与国防工业相关的钢铁、化工、机械、造船等产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例是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实力的重要条件。日本工业中的这些行业基本上都具备雄厚的实力。日本重工业特别发达,钢铁制造业不但产量居于世界前列,质量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像汽车底盘用的高强度钢,许多国家就必须从日本进口。日本经济产业结构种类齐全,这也是日本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实力的重要条件。

日美同盟关系支持日本国防经济潜力的转化

在所有对外关系中,日美同盟关系对日本是最重要的。美国是世界头等经济军事强国,美国视日本为维护亚太战略利益的重要棋子,日美关系在竞争和合作的矛盾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日本近几年在走向军事大国道路上采取的措施是与美国的支持分不开的。

日本经济国防潜力向实力的转化如果得到美国的支持将容易得多。如果有了美国的支持,日本主要战略资源可望保存,主要战略物资原材料能基本保障进口。日本在美国有规模巨大的投资,在美国建立和收购了很多工厂。战时这些工厂将是日本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门,其军火会由美国源源不断地流入战场。日本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大量的外债,在美国的支持下日本经济即使在本土经济受到打击后仍能维持一定的生产能力,战时的物质基础生产不会停止。

⑨ 古代日本是一个多金银矿的国家吗,是金多还是银多

是,银更多。 16世纪后期,日本掀起了矿产勘探热,许多地区都发现了银矿,从1562年到江户时代这漫长的400多年时间里,位于日本岛根县大田市的石见银矿是日本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银矿。日本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产银国,以至于当时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产自日本,日本也因此被明朝人称呼为“银群岛”。 进入宋代的中国,开始从日本进口大量砂金,同时,向日本出口铜币、丝绸、陶瓷器等。1124年,位于奥州的中尊寺建起了一座金色大殿,这使中国的商人们对奥州的黄金越来越感兴趣了。 据推测,从八世纪到十六世纪,日本的产黄量约为255吨,在加利福尼亚的淘金热之前,全世界所开采的黄金为5000吨,而当时日本的产金量仅约占全世界的5%。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