薮在日本怎么
1. 日本的茶道,分为哪几个流派
日本茶道是在日本一种仪式化的、为客人奉茶之事。其历史可以追朔到13世纪。最初是僧侣用茶来集中自己的思想;后来才成为分享茶食的仪式。现在的日本茶道分为抹茶道与煎茶道两种,但茶道一词所指的是较早发展出来的抹茶道。
现代的茶道,由主人准备茶与点心(和菓子)招待客人,而主人与客人都按照固定的规矩与步骤行事。除了饮食之外,茶道的精神还延伸到茶室内外的布置;品鉴茶室的书画布置、花园的园艺及饮茶的陶器都是茶道的重点。
珠光流茶道历经几代人,到了室町末期,出现了一位茶道大师千利休,千利休创立了利休流草庵风茶法,一时风靡天下,将茶道发展推上顶峰,千利休被誉为“茶道天下第一人”,成了茶道界的绝对权威。千利休在民间的人望威胁到了当政者的权威,将军丰臣秀吉籍口平乱,颁布了士农工商身分法令,以莫须有的罪名勒令千利休切腹自杀。
千利休死后,其后人承其衣钵,出现了以“表千家”、“里千家”、“武者小路千家”为代表的数以千计的流派。
其它流派还包括:
*安乐庵流
*怡溪派
*上田宗个流
*有乐流
*裏千家流
*江戸千家流
*远州流
*大口派
*表千家流
*织部流
*萱野流
*古石州流
*小堀流
*堺流
*三斋流
*清水派
*新石州流
*石州流
*宗旦流
*宗徧流
*宗和流
*镇信流
*奈良流
*南坊流
*野村派
*速水流
*普斋流
*久田流
*藤林流
*不白流
*不昧流
*古市流
*细川三斋流
*堀内流
*松尾流
*三谷流
*武者小路千家流
*利休流
*薮内流
茶道各流派基本上都采用抹茶法,但是到了江户初期(十六世纪末叶),在文人学士中掀起了中国明代开创的煎茶法热潮。煎茶法对茶叶要求不高,只要将普通茶叶干后再蒸,然后用手搓开,放入茶壶用滚水冲泡,将茶倒入茶碗饮用。其实当时人称这种方式叫“淹茶法”,真正的“煎茶法”则不同,是先将滚水注入茶碗内,然后把茶叶放进去饮用,现代人统称为煎茶。由于煎茶方便,又不受场地限制,所以现代家庭普遍使用煎茶方式。当然,在正式茶会或接待重要人物时,仍以传统抹茶法为主。
2. 姓有一个字的日本姓氏
有,日本的单字姓都是传统的姓氏,也就是明治维新前就有的,而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贵族才有姓氏。
例如,着名的“源”氏、“平”氏。
动画片《四驱兄弟》中,星马烈(小烈)、星马豪(小豪)就是单姓“星”。
《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单姓“紫”。以下是日本所有单字姓列表:
1、与汉民族相同的姓氏:秦、刘、关、张、原、平、段、郭、王、谷、英、枝、仲、宫、宗、大、太、都、桂、多(古代汉姓)、金、池、林、纪、葛、田、盛、伊、朱、吴、陆、安、薄、尹、柳、余、卢、石、尚、曾、向、栄(荣)、陶、栗、宝、善、菅、岳、赵(通皂)、管、丁、端、熊、米、牟、元、邹、雷、荘(庄)、李、江、夫、银、钏、左、祝、渊、武、丘、梅、高、胡、阮、赖、森、师、仓、巴、万(万)、全、连、柴、司、洪、山、车、蒲、采、昆、里、花、清、冲、河、室、杨、开、明、徐、梁、黄、守、千、石、富、诸、乐、陈、皇、朴、井、门、郑、竜(龙)、凤、福、豊、幸、神、鬼、広(广)。2、方位姓氏: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上述的左姓也是。3、动物姓氏:雀、鹤、鱼、蟹、鸿、鹭、茑、蛸。4、字同简体汉字的“叶”,但意义不同的性是:叶(此字不念叶=叶)。5、世家官职姓氏:君、相、臣、第一项中的王姓也是。6、木字部首姓氏:木、本、榎、枫、檀、樽、桩、槁、槙、桢、村、机、梯、樱、柊、松、楠、榊、桥、杉、椚、橘、杣、楡、栌、楯、柏、梶、椋。7、山字部首姓氏:峯、峰、岬、峠、岭、岸、崩、岚。8、竹字部首姓氏:竹、籏、笠、笕、笹、筏、籔、篠、簗、箆、箸。9、水字部首姓氏:泉、浦、染、泥、沓、滝(泷)、浜、沢(泽)、潮、泊、滩、滨、洼、凑、渡、源、洞、沼、港。10、草字部首姓氏:荒、芝、薮、芦、萩、蔀、藏、菊、茂、菱、藤。11、土字部首姓氏:圷、塩、堺、城、境、塙、堀、坂、坊、堤、坪。12、糸字部首姓氏:绫、纸、纳、网、続。13、金字部首姓氏:镜、铃、锅、钓。14、辵字部首姓氏:道、辻、近、迫、追、进。15、人字部首姓氏:佃、表、伴、俣。16、马字部首姓氏:驰、驹。17、食字部首姓氏:饼、饴。18、阜字部首姓氏:隆、阪、隅、陵。19、雨字部首姓氏:露、霞、靏。20、石字部首姓氏:矶、硲、碇。21、其他姓氏:県(县)、旭、内、戎、扇、奥、表、瓦、粂、玄、谺、今、捧、属、静、角、赤、积、园、匠、巽、舘、一、加、幅、丹、长、団(团)、旦、弹、鼓、円、悬、転、所、轰、贽、庭、畠、台、郡、越、乾、光、袋、船、星、黛、贽、翠、牧、妙、调、间、迎、群、免、麓、乡、紫、冈、丸、耕、稻、登、升、工、川、冠、畑、卷、瑛、亘、岛、直、立、住、炭、新、心、承、目、胜、膳、脇、朏、嘉、尺、空、恵、重、要、勇、寿、町、庄、徳、殿、夷、民、奴、早、麿、主、物、斎。
3. 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绍
日本最有名的茶道流派是所谓“三千家”,被称为“千家流派”。那么日本茶道的主要流派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主要流派介绍
现今日本比较着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野村派:野村派是三千家之外的流派,因其风格随意性,更趋向于下层社会人士,并更助于交流和推出发展,此派是由野村休盛所创。
新石流派:石州流属于日本茶道“江户诸流派”中“石州流系”,对后世影响颇大,并曾占据过一定地位,尤其是在江户时代,风格独特,别具一格。创始人片桐贞信,片桐本家,在江户时代,吸收千家系的茶风而建立的流派。
日本茶道的发展历史
中国茶叶约在唐代时,便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因而最先将茶叶引入日本的,也是日本的僧人。公元1168年,日本国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刻苦进行“茶学”研究,也由此对中国茶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至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其时他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因而历来被尊为日本国的“茶祖”。
随着唐宋时期中国的茶叶与饮茶艺术、饮茶风尚引入日本的佛教寺院后,又逐渐普及到广大民间,使吃茶的习俗进入了日本平民的生活,并日益兴盛。
15世纪时,日本着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首创了“四铺半草庵茶”,而被称为日本“和美茶”(即佗茶)之祖。所谓“佗”,是其茶道的专用术语,意为追求美好的理想境界。珠光认为茶道的根本在于清心,清心是“禅道”的中心。他将茶道从单纯的“享受”转化为“节欲”,体现了修身养性的禅道核心。
其后,日本茶道经武野绍鸥的进一步推进而达到“茶中有禅”、“茶禅一体”之意境。而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又于16世纪时将以禅道为中心的“和美茶”发展而成贯彻“平等互惠”的利休茶道,成为平民化的新茶道,在此基础上归结出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至此,日本茶道初步形成。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日本茶道发扬并深化了唐宋时“茶宴”、“斗茶”之文化涵养精神,形成了具浓郁民族特色和风格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示了有中国传统美德的深层内涵的茶文化之巨大影响。
4. 日本键盘上薮字怎么打
在词条是
:草丛,灌木丛。
5. 日本茶道有哪些流派
日本茶道不仅要求有幽雅自然的环境,而且规定有一整套煮茶、泡茶、品茶的程序。那么日本茶道的流派有哪些呢?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流派,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流派
现今日本比较着名的茶道流派大多和千利休有着深厚的关系,其中以里千家最为有名,势力也最大。自千利休在秀吉的命令下剖腹自杀之后,千家流派便趋于消沉。直到千利休之孙千宗旦时期才再度兴旺起来,因此千宗旦被称为"千家中兴之祖"。到了千宗旦的晚年,他隐居之后,千家流派便开始分裂,最终分裂成三大流派,这就是"三千家"的由来。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流派:
表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第三子江岭宗左。其总堂茶室就是"不审庵"。表千家为贵族阶级服务,他们继承了千利休传下的茶室和茶庭,保持了正统闲寂茶的风格。
里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小儿子仙叟宗室。里千家实行平民化,他们继承了千宗旦的隐居所"今日庵"。由于今日庵位于不审庵的内侧,所以不审庵被称为表千家,而今日庵则称为里千家。
武者小路千家:千家流派之一,始祖为千宗旦的二儿子一翁宗守。其总堂茶室号称"官休庵",该流派是"三千家"中最小的一派,以宗守的住地武者小路而命名。
薮内流派:始祖为薮内俭仲。当年薮内俭仲曾和千利休一道师事于武野绍鸥。该流派的座右铭为"正直清净"、"礼和质朴"。擅长于书院茶和小茶室茶。
远州流派:始祖为小堀远州,主要擅长书院茶。
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奈良、平安时代
据日本文献《奥仪抄》记载,日本天平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四月,朝廷召集百僧到禁廷讲《大般若经》时,曾有赐茶之事,则日本人饮茶始于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初期。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
据《日吉神道密记》记载,公元805年,从中国留学归来的最澄带回了茶籽,种在了日吉神社的旁边,成为日本最古老的茶园。至今在京都比睿山的东麓还立有《日吉茶园之碑》,其周围仍生长着一些茶树。
与传教大师最澄从中国同船回国的弘法大师空海,在日本弘仁五年(公元814)闰七月二十八日上献《梵字悉昙子母并释义》等书所撰的《空海奉献表》中,有“茶汤坐来”等字样。
《日本后记》弘仁六年(公元815)夏四月癸卯记事中,记有嵯峨天皇巡幸近江国,过崇福寺,大僧都永忠亲自煎茶供奉的事。永忠在宝龟初(公元770年左右)入唐,到延历二十四年(公元805年)才回国的,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多年。嵯峨天皇又令在畿内、近江、丹波、播磨各国种植茶树,每年都要上贡。《拾芥抄》中更近一步说,在当时的首都,一条、正亲町、猪熊和大宫的万一町等地也设有官营的茶园,种植茶树以供朝廷之用。
日本当时是如何饮茶的?从与永忠同时代的几部汉诗集中可以发现,日本当时的饮茶法与中国唐代流行的饼茶煎饮法完全一样。《经国集》有一首题为《和出云巨太守茶歌》描写了将茶饼放在火上炙烤干燥(独对金炉炙令燥),然后碾成末,汲取清流,点燃兽炭(兽炭须臾炎气盛),待水沸腾起来(盆浮沸浪花),加入茶末,放点吴盐,味道就更美了(吴盐和味味更美)。煎好的茶,芳香四溢(煎罢余香处处薰)。这是典型的饼茶煎饮法。
这一时期的茶文化,是以嵯峨天皇、永忠、最澄、空海为主体,以弘仁年间(公元810-824)为中心而展开的,这一段时间构成了日本古代茶文化的黄金时代,学术界称之为“弘仁茶风”。嵯峨天皇爱好文学,特别崇尚唐朝的文化。在其影响下,弘仁年间成为唐文化盛行的时代,茶文化时其中最高雅的文化。嵯峨天皇经常与空海在一起饮茶,他们之间留下了许多茶诗,如《与海公饮茶送归山》。嵯峨天皇也有茶诗送最澄,如《答澄公奉献诗》等。
弘仁茶风随嵯峨天皇的退位而衰退,特别诗由于宇多天皇在宽平六年(894),永久停止谴唐使的派遣,加上僧界领袖天台座主良源禁止在六月和十一月的法会中调钵煎茶,于是中日茶文化交流一度中断。但在十世纪初的《延喜式》中,有献濑户烧、备前烧和长门烧茶碗等事的记载,这说明饮茶的风气开始在日本流传。
总之,奈良、平安时期,日本接受、输入中国的茶文化,开始了本国茶文化的发展。饮茶首先在宫廷贵族、僧侣和上层社会中传播并流行,也开始种茶、制茶、在饮茶方法上则仿效唐代的煎茶法。日本虽于九世纪初形成“弘仁茶风”,但以后一度衰退。日本平安时代的茶文化,无论从形式上还是精神上,可以说是完全照搬《茶经》。
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代
一、镰仓时代
镰仓时代(公元1192—1333年)初期,处于历史转折点的划时代人物荣西撰写了日本第一部茶书——《吃茶养生记》。荣西两度入宋,第二次入宋,在宋四年零四个月,1191年回国。荣西得禅宗临济宗黄龙派单传心印,他不仅潜心钻研禅学,而且亲身体验了宋朝的饮茶文化及其功效。荣西回国时,在他登陆的第一站——九州平户岛上的富春院,撒下茶籽。荣西在九州的背振山也种了茶,不久繁衍了一山,出现了名为“石上苑”的茶园。他还在九州的圣福寺种了茶。荣西还送给京都拇尾高山寺明惠上人5粒茶籽,明惠将其种植在寺旁。那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茶的生长,所产茶的味道纯正,由此被后人珍重,人们将拇尾高山茶称作“本茶”,将这之外的茶称为“非茶”。
日本茶道文化
荣西回国的第二年,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成立。掌握最高权力的不再是天皇,而是武士集团首领——源氏。政治的中心,也由京都转移到镰仓。建保二年(公元1214年),幕府将军源实朝醉酒,荣西为之献茶一盏,并另献一本誉茶德之书《吃茶养生记》。《吃茶养生记》分上下两卷,用汉文写成,开篇便写道:“茶也,末代养生之仙药,人伦延龄之妙术也”。荣西根据自己在中国的体验和见闻,记叙了当时的末茶点饮法。由于此书的问世,日本的饮茶文化不断普及扩大,导致三百年后日本茶道的成立。荣西既是日本的禅宗之祖,也是日本的“茶祖”。自荣西渡宋回国再次输入中国茶、茶具和点茶法,茶又风靡了僧界、贵族、武士阶级而及于平民。茶园不断扩充,名产地不断增加。
荣西之后,日本茶文化的普及分为两大系统,一是禅宗系流,一是律宗系流。禅宗系统包括荣西及其后的拇尾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律宗系统则有西大寺的叡尊、极乐寺的忍性。饮茶活动以寺院位中心,并且是由寺院普及到民间,这是镰仓时代茶文化的主流。
日本文永四年(公元1267年),筑前崇福寺开山者南浦绍明禅师,自宋归国,获赠径山寺茶道具“台子”(茶具架)一式并茶典七部。“台子”后传入大德寺,梦窗疏石国师率先在茶事中使用了台子,开点茶礼仪之先河。此后,台子茶式在日本普及起来。
镰仓时代末期,上层武家社会的新趣味、新娱乐“斗茶”开始流行,通过品茶区分茶的产地的斗茶会后来成为室町茶的主流。
二、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公元1333—1573,受宋元点茶道的影响,模仿宋朝的“斗茶”,出现具有游艺性的斗茶热潮。特别是在室町时代前期,豪华的“斗茶”成为日本茶文化的主流。但是,与宋代文人们高雅的斗茶不同,日本斗茶的主角是武士阶层,斗茶是扩大交际、炫耀从中国进口货物、大吃大喝的聚会。到了室町时代的中后期,斗茶内容是更复杂、奖品种类也更多,据记载有茶碗、陶器、扇子、砚台、檀香、蜡烛、鸟器、刀、钱等。比起中国宋代的斗茶来,室町时代的斗茶更富有游艺性,这是由日本文化具有游艺性的的特点决定的。摆弄进口货,模仿宋朝人饮茶,是一件风雅之事。当然,在室町时代的斗茶会里,也有一些高雅的茶会。室町时代的斗茶经过形成、鼎盛之后,逐渐向高级化发展,为东山时代的书院茶准备了条件。
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日本人把茶道视为一种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和进行社交的手段
公元1396年,38岁的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让位于儿子义持。次年,他在在京都的北边兴建了金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北山文化”。在他的指令、支持下,小笠原长秀、今川氏赖、伊势满忠协主持完成了武家礼法的古典着述《三义一统大双纸》,这一武家礼法是后来日本茶道礼法的基础,而观阿弥、世阿弥父子草创了能乐。公元1489年,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隐居京都的东山,在此修建了银阁寺,以此为中心,展开了东山文化。东山文化是继北山文化之后室町文化的又一个繁荣期,是日本中世文化的代表。由娱乐型的斗茶会发展为宗教性的茶道,是在东山时代初步形成的。在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建造的东山殿建筑群中,除代表性的银阁寺外,还有一个着名的同仁斋。同仁斋的地面是用塌塌米铺满的,一共用了四张半。这个四张半塌塌米的面积,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标准面积。全室塌塌米的建筑设计,为日本茶道的茶礼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日本把这种建筑设计称作“书院式建筑”,把在这样的“书院式建筑”里进行的茶文化活动称作“书院茶”。书院茶是在书院式建筑里进行、主客都跪坐,主人在客人前庄重地为客人点茶的茶会。没有品茶比赛的内容,也没有奖品,茶室里绝对安静,主客问茶简明扼要,一扫室町斗茶的杂乱、拜物的风气。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在“书院茶”时代基本确定下来。书院式建筑的产生使进口的唐宋艺术品与日本式房室融合在一起,并且使立式的禅院茶礼变成了纯日本式的跪坐茶礼。书院茶将外来的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结合在一起,在日本茶道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以东山文化为中心的室町书院茶文化里,起主导作用的是足利义政的文化侍从能阿弥(1397—1471年),他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通晓书、画、茶。 在能阿弥的指导下,当时所进行的点茶法是一种“极真台子”的茶法。点茶时要穿武士的礼服——狩衣,点茶用具放在极真台子上面,茶具的位置、拿发,动作的顺序,移动的路线,进出茶室的步数都有严格的规定,现行的日本茶道的点茶程序基本上在那时就已经形成了。能阿弥不愧是室町时代的一位划时代的大艺术家,他一生侍奉将军义教、义胜、义政三代,一扫斗茶会的奢靡嘈杂,创造了“书院饰”“台子饰”的新茶风,对茶道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他推荐村田珠光作足利义政的茶道老师,使得后者得以有机会接触“东山名物”等高水准的艺术品,达成了民间茶风与贵族文化接触的契机,使日本茶道正式成立之前的书院贵族茶和奈良的庶民茶得到了融会、交流,为村田珠光成为日本茶道的开山之祖提供了前提。如果说村田珠光是日本茶道的鼻祖,那么能阿弥就是日本茶道的先驱。
应永二十四年(1417年)六月五日,一种由一般百姓主办参加“云脚茶会”诞生,云脚茶会使用粗茶、伴随酒宴活动,是日本民间茶活动的肇始。云脚茶会自由、开放、轻松、愉快,受到欢迎,在室町时代后期,逐渐取代了烦琐的斗茶会。
在饮茶文化大众化的潮流中,奈良的“淋汗茶”引人注目。文明元年(1469年)五月二十三日,奈良兴福寺信徒古市播磨澄胤在其馆邸举办大型“淋汗茶会”,邀请安位寺经觉大僧正为首席客人。淋汗茶会是云脚茶会的典型,古市播磨本人后来成为珠光的高徒。淋汗茶的茶室建筑采用了草庵风格,这种古朴的乡村建筑风格,成为后来日本茶室的风格。
日本茶道的鼻祖村田珠光(1423—1502),珠光11岁时进了属于净土宗的奈良称名寺做了沙弥,由于怠慢了寺役,被赶出了称名寺。之后,他来到京都,19岁时进了大德寺酬恩庵(今称一休庵),大德寺是着名的临济禅宗的寺院。珠光跟一体宗纯(1394—1481年)参禅,获得一休的印可。他将禅宗思想引入茶道,形成了独特的草庵茶风。珠光通过禅的思想,把茶道由一种饮茶娱乐形式提高为一种艺术、一种哲学、一种宗教。珠光完成了茶与禅、民间茶与贵族茶的结合,为日本茶文化注入了内核、夯实了基础、完善了形式,从而将日本茶文化真正上升到了“道”的地位。
日本茶道宗师武野绍鸥(1502—1555年)承先启后。大永五年(1525年),武野绍鸥从界町来到京都,师从当时第一的古典学者、和歌界最高权威、朝臣三条西实隆学习和歌道。同时,师从下京的藤田宗理、十四屋宗悟、十四屋宗陈(三人皆珠光门徒)修习茶道。他将日本的歌道理论中表现日本民族特有的素淡、纯净、典雅的思想导入茶道,对珠光的茶道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日本茶道的进一步民族化、正规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武野绍鸥的另一个功绩是对弟子千利休的教育和影响。
室町时代末期,茶道在日本获得了异常迅速的发展。
三、安土、桃山时代
室町幕府解体,武士集团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日本进入战国时代,群雄中最强一派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系统。群雄争战,社会动乱,却带来了市民文化的发达,融艺术、娱乐、饮食为一体的茶道便受到空前的瞩目。宁静的茶室可以慰藉武士们的心灵,使他们得以忘却战场的厮杀,抛开生死的烦恼,所以,静下心来点一碗茶成了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战国时代,茶道是武士的必修课。
千利休(1522-1592年)少时便热心茶道,先拜北向道陈为师学习书院茶,后经北向道陈介绍拜武野绍鸥为师学习草庵茶。天正二年(1574年)作了织田信长的茶道侍从,后来又成了丰臣秀吉的茶道侍从。他在继承村田珠光、武野绍鸥的基础上,使草庵茶更深化了一步,并使茶道摆脱了物质因素的束缚,还原到了淡泊寻常的本来面目上。利休是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是一位伟大的茶道艺术家,他对日本文化艺术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
镰仓时代,日本接受了中国的点茶道文化,以镰仓初期为起点,日本文化进入了对中国文化的独立反刍消化时期,茶文化也不例外。镰仓末期,茶文化以寺院茶院为中心,普及到了日本各地,各地都出现了茶的名产地。寺院茶礼确立。
总之,镰仓、室町、安土、桃山时期,日本学习和发扬中华茶文化,民族特色形成,日本茶道完成了草创。
江户时代
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开创的统一全国的事业,到了其继承者德川家康那里终于大功告成。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至1868年明治维新,持续了260多年。
千利休被迫自杀后,其第二子少庵继续复兴利休的茶道。少庵之子千宗旦继承其父,终生不仕,专心茶道。宗旦去世后,他的第三子江岑宗左承袭了他的茶室不审庵,开辟了表千家流派;他的第四子仙叟宗室承袭了他退隐时代的茶室今日庵,开辟了里千家流派;他的第二子一翁宗守在京都的武者小路建立了官休庵,开辟了武士者路流派茶道。此称三千家,四百年来,三千家是日本茶道的栋梁与中枢。
除了三千家之外,继承利休茶道的还有利休的七个大弟子。他们是:蒲生化乡、细川三斋、濑田扫部、芝山监物、高山右近、牧村具部、古田织部,被称为“利休七哲”。其中的古田织部(1544-1615)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大茶人,他将利休的市井平民茶法改造成武士风格的茶法。古田织部的弟子很多,其中最杰出的是小掘远州(1579-1647)。小掘远州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茶人,他一生设计建筑了许多茶室,其中便有被称为日本庭园艺术的最高代表——桂离宫。
片桐石州(1605-1673年)接替小掘远州作了江户幕府第四代将军秀纲的茶道师范,他对武士茶道作了具体的规定。石州流派的茶道在当时十分流行,后继者很多。其中着名的有松平不昧(1751-1818年)、井伊直弼(1815-1860年)。
千利休去世后,由他的子孙和弟子们分别继承了他的茶道,400年来形成了许多流派。主要有:里千家流派、表千家流派、武者小路流派、远州流派、薮内流派、宗偏流派、松尾流派、织部流派、庸轩流派、不昧流派等。
由村田珠光奠其基,中经武野绍鸥的发展,至千利休而集大成的日本茶道又称抹茶道,他是日本茶道的主流。抹茶茶道是在宋元点茶道的影响下形成的。在日本抹茶道形成的之时,也正是中国的泡茶道形成并流行之时。在中国明清泡茶道的影响下,日本茶人又参考抹茶道的一些礼仪规范,形成了日本人所称之的煎茶道。公认的“煎茶道始祖”是中国去日僧隐元隆琦(1592-1673),他把中国当时流行的壶泡茶艺传入日本。经过“煎茶道中兴之祖”卖碳翁柴山元昭(1675-1763)的努力,煎茶道在日本立住了脚。后又经田中鹤翁、小川可进两人使得煎茶确立茶道的地位。
江户时期,是日本茶道的灿烂辉煌时期,日本吸收、消化中国茶文化后终于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日本抹茶道、煎茶道。日本茶道源于中国茶道,但是发扬光大了中国茶道。
6. 求日本椿花介绍
椿花是日本的一种奇特植物,常被国人译为“山茶”或“山茶花”,花期一般是在冬至春季。
椿花,自古至今为日本人喜爱,奈良时代重梅、平安时代重樱,到了江户时代椿盛行。它为贵族社会钟爱,为武士阶层尊崇,它被绘入图谱中,被写进诗歌、和歌、俳句中,被印刻在甲胄、刀剑、食器、酒器、漆器、屏风、和服上……日本椿有数百种,大可分二类,薮椿和寒椿,前者高、花期在于春,后者矮、花期由冬至早春。
薮椿为日本固有,遣隋使、遣唐使曾将其及其果油带到中国,被冠名海石榴。而寒椿相当于山茶或山茶花。
(6)薮在日本怎么扩展阅读
椿花寓意
在日本茶花又称椿花,而椿花又称为“侘助”,是因为当年是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由侘助此人从朝鲜带回椿花品种至日本栽种故而称之。山茶花在日文中被称为“椿”,花落之时,一树山茶同时凋零,颇具壮烈、悲怆之美,被日本人誉为“落椿”,视之为武士的灵魂。
7. 日语的"小薮"这个姓怎么读
应该是koyabu
比如 小籔千豊就读(こやぶ かずとよ)
8. 日本三个字很怪的名字的明星
您想问的是日本三个字很怪的名字的明星是谁?薮宏太。
薮宏太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金泽区,左撇子、血型为A型、水瓶座,身高178cm,体重55kg。
日本,首都东京,位于太平洋西岸,是一个由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9. 请把这个名字翻译成日文 罗马音 各种翻译 (郭晓涵) 要求准确 另外 日本德姓到底怎么来的
保证正确无误:
郭暁涵
(かく ぎょう かん)。
(KAKU GYOU KAN)
日本姓氏的历史源由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期”,是武士阶段专政的时代。那时只有贵族,士大夫,富豪, 巨贾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在暴政的箝制下是有名而无姓的。
直到明治八年(公元1875年), 日本天皇才下诏令全国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并凭姓氏向政府登记申请户籍。
在此情形下, 除了“佐藤”, “铃木”,“丰臣”, “北条”, “源氏” 等, 当时赫赫有名的的贵族外, 其它二千七百万的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大都是是目不识丁。因此取姓氏大部份就就地取材了。例如住在田的中间, 取姓为“田中”, 住在田的旁边, 就取名为“田边”等。
2. 以田野山河为姓
日本人也许对大自然有所偏爱, 居住在偏远田野的农民, 便以“田”作为姓氏。如先前所提到的“田中”, “田边” 外, 还有“田泽”, “本田”, “池田”, “武田”, “吉田”, “松田”等。知名人氏如演艺界的“松田圣子”。
居住在山上的平民就以山为姓。如“大山”, “秋山”, “山本”, “小谷”, “冈村”, “松冈”, “川崎”, “宫崎”, “五十岚”等。知名人氏如画卡通动画很有名的宫崎峻。
居住在沼泽地带的农民则以沼泽为姓。如“大泽”, “宫泽”, “五十泽”等。知名人氏如政界名人“宫泽喜一”。
以河川, 水井, 海洋为姓氏的如“河田”, “川上”, “大井”, “小泉”等。知名人氏如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
3. 以日期方位为姓
有些日本人可能以出生的月, 日为姓。如“望月”, “一月”, “四月”, “五月七日”, “八月三十一日”, “今朝”, “冬至”, “七夕”等。
有些日本人以方位为姓。 如“东”, “南”, “西”, “东山”, “南山”, “西方”, “北山”, “中山”, “山上”, “山下”等。
4. 以动植物或矿物为姓
有些日本人以动物或鱼类为姓。 如“鹤原”, “凤凰”, “小鸭”, “大鸟”, “马场”, “猪木”等。
有些日本人则以植物为姓。如“花”. “梅”, “樱”, “菊”, “竹”, “一杉”, “一柳”, “稻”。
也有些日本人以矿物为姓。如“白金”,“金子”,“银”, “宝石”等。
5. 以餐饮为姓
有些日本姓氏在一起, 像在经营餐馆。如“食堂”, “饭”, “大食”, “酱油”, “玉米”, “苦瓜”, “猪鼻”, “牛肠”等。还有一些与酒有关的姓。如“酒屋”, “酒德”, “酒井”等。
以餐饮为姓, 在这有一日本故事。日本京都有一家餐馆, 招牌叫“吾妻亭”。乍看之下,原以为这家餐馆的老板娘并定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 或名厨, 以来号召顾客。殊不知“吾妻亭”是这家餐馆老板的姓, “吾妻亭”就像我们的“老王牛肉面”一般。
6. 以职位伦常为姓
有些日本人是以自己的地位, 职业或志愿作姓氏。如“王”, “天皇”, “相”, “臣”, “国司”, “县主”等。以人伦亲属关系为姓的如“乙母”, “夫”, “公子”, “美女”, “万代”等。
7. 以数字为姓
有些日本人以数字为姓。如“一”, “ 一二”, “一万”, “千”, “千万”, “万千百”等。
8. 以鬼神为姓
日本是一个满怀悲情的民族, 以鬼神为姓氏的不少。如“鬼”, “鬼面”, “鬼首”, “鬼冢”, “赤冢”, “大冢”, “神”, “神户”, “天国”等。
9. 以怪诞字眼为姓
有些日本姓氏照中文的字面和涵义解读非常怪诞。单姓的如“无”, “串”, “副”等。复姓的有“余语”, “直入”, “斗女”, “火山”等。三个字的如“可笑内”, “小女游”, “手洗水”等。四个字的如“三方一所”, “四十四院”, “七五三木”, “万里小路”等。
10. 可以对称的姓氏
有些日本姓氏可以对称。如“上-下”, “左-右”, “有-无”, “大宅-小屋”, “大道-小路”, “出口-入口”等。
如果把这些对称的姓氏配对成夫妻, 颇饶趣味
日本单字的姓非常多,虽然用的人比较少。
zt:
1、与汉民族相同的姓氏:
秦、刘、关、张、原、平、段、郭、王、谷、英、枝、仲、宫、宗、大、太、都、桂、多(古代汉姓)、金、池、林、纪、葛、田、盛、伊、朱、吴、陆、安、薄、尹、柳、余、卢、石、尚、曾、向、栄(荣)、陶、栗、宝、善、菅、岳、赵(通皂)、管、丁、端、熊、米、牟、元、邹、雷、荘(庄)、李、江、夫、银、钏、左、祝、渊、武、丘、梅、高、胡、阮、赖、森、师、仓、巴、万(万)、全、连、柴、司、洪、山、车、蒲、采、昆、里、花、清、冲、河、室、杨、开、明、徐、梁、黄、守、千、石、富、诸、乐、陈、皇、朴、井、门、郑、竜(龙)、凤、福、豊、幸、神、鬼、広(广)。
2、方位姓氏:
东、西、南、北、中、上、下、前、后、上述的左姓也是。
3、动物姓氏:
雀、鹤、鱼、蟹、鸿、鹭、茑、蛸。
4、字同简体汉字的“叶”,但意义不同的性是:
叶(此字不念叶=叶)。
5、世家官职姓氏:
君、相、臣、第一项中的王姓也是。
6、木字部首姓氏:
木、本、榎、枫、檀、樽、桩、槁、槙、桢、村、机、梯、樱、柊、松、楠、榊、桥、杉、椚、橘、杣、楡、栌、楯、柏、梶、椋。
7、山字部首姓氏:
峯、峰、岬、峠、岭、岸、崩、岚。
8、竹字部首姓氏:
竹、籏、笠、笕、笹、筏、籔、篠、簗、箆、箸。
9、水字部首姓氏:
泉、浦、染、泥、沓、滝(泷)、浜、沢(泽)、潮、泊、滩、滨、洼、凑、渡、源、洞、沼、港。
10、草字部首姓氏:
荒、芝、薮、芦、萩、蔀、藏、菊、茂、菱、藤。
11、土字部首姓氏:
圷、塩、堺、城、境、塙、堀、坂、坊、堤、坪。
12、糸字部首姓氏:
绫、纸、纳、网、続。
13、金字部首姓氏:
镜、铃、锅、钓。
14、辵字部首姓氏:
道、辻、近、迫、追、进。
15、人字部首姓氏:
佃、表、伴、俣。
16、马字部首姓氏:
驰、驹。
17、食字部首姓氏:
饼、饴。
18、阜字部首姓氏:
隆、阪、隅、陵。
19、雨字部首姓氏:
露、霞、靏。
20、石字部首姓氏:
矶、硲、碇。
21、其他姓氏:
県(县)、旭、内、戎、扇、奥、表、瓦、粂、玄、谺、今、捧、属、静、角、赤、积、园、匠、巽、舘、一、加、幅、丹、长、団(团)、旦、弹、鼓、円、悬、転、所、轰、贽、庭、畠、台、郡、越、乾、光、袋、船、星、黛、贽、翠、牧、妙、调、间、迎、群、免、麓、乡、紫、冈、丸、耕、稻、登、升、工、川、冠、畑、卷、瑛、亘、岛、直、立、住、炭、新、心、承、目、胜、膳、脇、朏、嘉、尺、空、恵、重、要、勇、寿、町、庄、徳、殿、夷、民、奴、早、麿、主、物、斎。
10. 求日本所有贵族姓氏
藤原家
五摄政家
近卫家・九条家・二条家・一条家・鹰司家
公家
大纳言マデ宣任ノ例多キ旧堂上(中纳言任官直后に大纳言に上った家)
大臣家 - 嵯峨家(后侯爵)、三条西家、中院家
堂上家 - 飞鸟井家、姉小路家、油小路家、正亲町家、勧修寺家、乌丸家、甘露寺家、滋野井家、清水谷家、清闲寺家、园家、中御门家(后侯爵)、庭田家、桥本家、叶室家、东久世家、日野家、広桥家、坊城家、松木家、万里小路家、室町家、山科家、冷泉家、鹫尾家、柳原家
升爵 - 大原家(大原重明)、沢家(沢宣嘉)、壬生家(壬生基修)
武家
徳川旧御三卿、旧中藩知事(现米五万石以上)
御三卿 - 清水徳川家(后爵位返上)、田安徳川家、一桥徳川家
大名家 - 备后福山藩阿部家、筑后久留米藩有马家、近江彦根藩井伊家、出羽米沢藩上杉家、筑前小仓藩小笠原家、豊前中津藩奥平家、播磨姫路藩酒井家、出羽庄内藩酒井家、若狭小浜藩酒井家、筑后柳河藩立花家、伊予宇和岛藩伊达家(后侯爵)、陆奥仙台藩伊达家、陆奥弘前藩津軽家、伊势津藩藤堂家、美浓大垣藩戸田家、豊后冈藩中川家、陆奥盛冈藩南部家、伊予松山藩久松家、下総佐仓藩堀田家、越中富山藩前田家、越前福井藩松平家(后侯爵)、出云松江藩松平家、上野前桥藩松平家、讃岐高松藩松平家、越后新発田藩沟口家、大和郡山藩柳沢家、対马厳原藩宗家、肥前平戸藩松浦家
升爵 - 肥前大村藩大村家、石见津和野藩亀井家、信浓松代藩真田家、日向佐土原藩岛津家、信浓龙冈藩大给家
その他
僧侣(世袭门迹家) - 大谷家(东本愿寺)、大谷家(西本愿寺)
新华族
国家ニ勲功アル者
勲功者 - 伊藤家(后公爵)、井上家(后侯爵)、大木家、大山家(后公爵)、川村家、黒田家、佐佐木家(后侯爵)、副岛家、寺岛家、広沢家、松方家(后公爵)、山県家(后公爵)、山田家、吉井家
追加 - 板垣退助、大隈家(后侯爵)、胜家、后藤家、伊地知家、小松家、东郷家(后侯爵)
升爵 - 桦山家、野津家(后侯爵)、陆奥家、土方家、佐野家、林家、伊东家、奥家、黒木家、小村家(后侯爵)、佐久间家、乃木家、山本家、香川家、田中家、児玉家、桂家(后公爵)、林家、寺内家、渡辺家、长谷川家、内田家、珍田家、伊东家、平田家、牧野家、加藤家、清浦家、后藤家、金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