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948年多少人口
㈠ 二战时日本的总人口有多少
二战时日本总人口仅7800万人,为何敢挑战世界三大强国?
日本,一个地处东亚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被人看作是一个小国家。但这实际上是我们对日本形成的刻板印象,确实它在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是比不上很多国家的。但是我们评价一个国家是强国还是弱国,是大国还是小国,所依据的标准并不是这些,而是国家的综合实力。接下来我们从各个方面来了解一下日本的“小”和“大”。刚刚说过,从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上来说,日本是一个“小国”。它的国土面积只有37万多平方公里,它处在中国的东南方向,是一个狭长的形状,南北跨度仅一千九百多公里。
从地图上来看,人们常常把它看作是一只爬在中国这只雄鸡面前的一条小虫子。正是因为和土地面积广阔的中国一对比,它就显得越发的小。再看其人口数量。据统计,在二战时期,日本人口达到了7800万,虽然远超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但是和当时的美国、中国比起来,还是差得很远。二战时期,美国人口约为1.3亿,接近日本的两倍;中国人口更是高达4亿,差不多是日本的五倍多。从以上两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日本这个国家在地理资源和人口上是很不占优势的。
那么二战时日本总人口仅7800万人,为何敢挑战中美苏三大国?其实这个渺小的国家,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这从它的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得以窥见一斑。日本是一个岛国,极为有限的资源限制着它的发展和扩大,因此它有一股不断地向外扩张的力量,整个国家的人为了国家的发展都十分的努力。它先是占领了朝鲜,到了1931年更是将其算盘打到了中国来,夺去了中国的东北地区,随即国力暴涨,一举能够与美、苏、英、德抗衡。而且,在他们占领中国的东北期间,东北的GDP一直远超他们国内的GDP。
这也就是他们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经营伪满洲国的原因,除此之外,日本的军事实力更是不一般。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在亚洲地区,是第一个有着自主研发飞机能力的国家。他们发明了零式战机,用于攻打美国,美国军队曾经因这种飞机而大受创伤。除了有技术,他们的生产效率也十分高。光是三菱重工一个企业就为日本造了四千六百辆坦克和一万八千架飞机。刚刚说的还只是空军,其实日本的海军也十分勇猛,作战技术一流,而且设备也特别丰富。二战期间其战舰有六百多艘,航母也有二十多艘,在太平洋战争之前根本不比美国差多少。
我们一直以来小看日本的观点是片面的。它确实很小,但这个“小”仅仅是在国土资源和人口数量上,我们应该看到它在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方面的“大”和“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必须摸清它的状况,看清它寻求扩张的野心,这样才能在它想要发动侵害之际予以有力的打击。
㈡ 日本各时期人口
日本历史人口最多的是多少? 是现在,现在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35亿人口。
1942年到1944年的时候二战期间日本的人口数量应该在5000万人以上。
日本战国时代的总人口最初超过 700万, 战国后期约有1200万
丰臣秀吉时期(16世纪末)日本人口大概是1200万-1800万之间;18世纪初期,日本人口增长到3100万,位列世界第三,仅..
㈢ 二战时各国人口排名
二战时期,印度的总人口约 3.78亿,再加上英国的其他殖民地,英国总人口超过4.4亿。也就是说,在二战时期,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应该是英国。其次中国,苏联和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参战国实际上只有8个,分别是中国、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以及德日意轴心国。而人口大国也主要在这些国家里面。简单分析下二战各国人口。
德国的人口比较复杂,但由于德意志民族的单一性,一般以民族来算德国人口,1933年德国人口6603万。奥地利被德国合并时有近700万人口,苏台德区有300万人口,萨尔区75万人口,梅梅尔区应该还有若干,波兰200万日耳曼人,罗马尼亚90万,意大利25万,阿尔萨斯150万。不算波兰、罗马利亚、意大利总人口人口一般认为是8000万。
而日本和意大利人口分别为7200万、4100万。德国的标准是5个国民出一个兵,日本的标准时7个国民出一个兵,意大利动员力差,30个国民才出一个兵,最后德国动员了1700万军人,日本动员了900万军人,意大利动员了120万军人,合计2720万军人。
1939年的时候,英国人口4700万,法国人口4100万。苏联人口超1.6亿,美国人口超1.3亿,日本人口7800万,南斯拉夫有1300万,中国1937年人口超4.4亿。1939年苏联人口为16000万,1940年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后,1941年战前苏联人口达到了18000万。名副其实的世界人口大国。
美国自1790年开始,每10年进行一次人口普查,1940年末13216万,1930年末12320万,10年只增长了不到1000万,平均1年一百万不到,13300万可以认为是1941年战前美国的人口。
同盟国5国英美苏中法,人口合计81000万人口,最后英国动员400万,美国动员了1600万,苏联动员了3400万,中国动员了800万,法国动员了估计200万,合计6400万军人。
然而,如果广义地说,这个数据实际上也不准确。因为二战时的英国依然是日不落帝国。英国本土只发动了400万军队,但英国还拥有埃及、英属印度(包括印度、巴基斯坦、缅甸等地)、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印度仆从军都有数百万。
大英帝国崩溃,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依然是中国:
不过在二战结束后,英国被两次世界大战打的已经没有实力维护大英帝国,他的殖民帝国分崩离析。加拿大独立、澳大利亚独立,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地区也全部独立了出去。当今世界,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依然是中国。其次印度,而美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三。然而,随着中国生育率下降,不出十年,印度人口就将超过中国。
㈣ 日本人口是哪一年超过1亿的
日本历年人口总数
1920年 0.5596亿;
1948年 0.8000亿;
1967 年 突破一亿;
1970 年 1.0434 亿;
1980年 1.1678 亿;
1985年 12.084 亿;
2007 年 1.2777 亿 达到峰值 ;
2008 年 1.2770 亿 人口开始下降;
2010年 1.2737 亿;
2015年 3月,1.2691亿,在全世界排行第十。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随着侵华日军武装占领中国东北,日本政府开始打着 “人口过剩”、“土地饥饿”等旗号,在日本国内大张旗鼓地推行“满洲移民”侵略政策。日本广田内阁于1936年推出了一个 “二十年百万户向中国东北移民计划”,以此作为广田内阁的七大国策之一。按照这个“计划”,日本将在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实际上,日本在37至45年间,向中国东北进行五次大规模移民;至二次大战结束,居于中国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已达一百七十万。
随着军国主义野心的急剧膨胀,特别是随着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发动,战线的拉长对兵员需求的大量增长;同时战争物资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来从事生产,日本政府于1941年1月22日颁布了《确产人口政策纲要》,提出使日本人口数量在1960年以前增加到1亿的目标。为此日本政府大肆鼓吹“早婚多育兴国论”,号召青年女子“婚龄提前三年”,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五个孩子,并从贷款、就业、税收、物资供应、补贴、精神鼓励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早生多生。这些措施使得二战期间日本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率由1941年的0.40%增加到1943年的1.40%,致使自1873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45年,日本人口由3481万人猛增至7215万人,翻了一番以上。
(注:这阶段类似于中国1949年后的“人多好办事”人口政策,但是日本是为了扩张,中国是防御。)
1945年日本战败后,大批退役军人、移民及其家属陆续回国,人数达到500万人之多。他们绝大部分为青壮年。这一时期日本社会十分混乱,人们除了营造自己的爱巢之外几乎无所事事。于是在1947-1949年三年间,日本出现了第一次生育高峰——“婴儿潮”,年均出生260-270万人,TFR(妇女总生育率)亦于1947年达到三十年代以来的高峰值4.54,人口也由战争结束的1945年的7215万人增长到1949年的8177万人,年人口平均增加率达2.5%以上。并且,这一时期出生的女性在1971-1973年进入适婚年龄,形成了第二次生育高峰。
这次人口的高速增长在日本历史上也是罕见的,具有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和归国人员多等特征。究其原因,既有国民经济状况改善、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等普遍原因,又有历史、国家政策、婚育观念等特殊原因。
(注:这阶段类似于中国1963年“三年自然灾害”后的生育高峰期。)
面对人口激增,经济紧张的局面,1948年日本政府制定了《优生保护法》,放宽对人工流产的限制,使人工流产合法化。但为了尊重生育人权,日本政府避免倡导控制人口增长的口号。1951年,日本内阁会议提出,“为了减少人工流产和保护妇女的健康,提倡推进节育措施”;1952年,厚生省发表《受胎调节普及实施要领》,正式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府在保健所设立了优生保护咨询所,帮助推行计划生育。1954年,“人口问题审议会”要求把节育作为家庭计划的一部分。从50年代起,日本的人口政策取得成效,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
由于日本于战后第四年就急急推出人口控制政策,故只有四年左右的婴儿潮,之后出生率便急跌;其它国家的婴儿潮延续十年以上,故日本人口老化出现最早,比欧洲平均早十年,比中国早二十五年。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全球惊呼人口爆炸、提出增长极限时,日本也有人提出日本适度人口应在6500-7000万之间,此时日本人口已超过1亿(1967年首度突破),举国惶惶不安,一度计划将人口收缩到8000万左右。但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2.1)之后不久,日本却于1974年4 月发布了《日本人口动向——静止人口》的白皮书,从抑制生育过渡到把稳定人口规模作为人口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申努力抑制出生,减少人工流产,谋求普及避孕,并把提高人口质量放到首位,提出了“少生少死良养良育”的口号。
(注1:这阶段类似于中国七十年代初开始的计划生育期,中国政府开始限制生育,而且规定愈来愈严,到1983年,更是由节育改成绝育,硬性只准一胎。所不同的,日本只是提倡,不像中国强制进行。并且,到了1974年,日本政府就开始了政策调整,而中国一直在总生育率(TFR)低于1.5后仍强调人口增长的形势严峻。
注2:这个阶段也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间,50年代中段至70年代中段,期间GDP平均年增幅百分之九点二。)
尽管1979年日本人口已达1.16亿,1989年更增至1.23亿,但是在80年代一般性提倡生育的政策没有阻止生育率持续下滑,1989年总生育率降低到1.57时,依然是举国震惊,觉得长此以往日本将难以生存。专业机构推算未来50年日本人口会减少3000万,老年人口将占40%,由此引发劳动力减少、经济衰退、乃至政府破产。此时政府、企业、媒体、社团都动员起来了,全国上下都在提高认识,讨论对策。90年代以来则相继推出一系列的催生政策。
1991年制定了《育儿休业法》,女职员可以获得产前六周,产后八周的休假,重返工作岗位可累计工龄,丈夫也可以休产假,若职员提出休假一年养育婴儿,雇主不得拒绝。1994年的《天使计划》创建幼儿托育体系,计划十年内增加50万个托儿名额设施;1999年《新天使计划》,鼓励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使青年有多一些时间在家里照顾孩子;1998年厚生省设立受鼓励企业为员工生育子女创造条件的《家庭友善奖》。
进入本世纪,人口负增长越来越紧迫,政府的催生动作更现频繁,2003年通过了《少子化社会对策基本法》、《次世代育成支援对策推进法》、内阁设立少子化担当大臣(部长),负责协调与提高出生率相关的人口、劳工、教育、社会福利等工作;2004年提出《少子化社会对策大纲》,内容包括产假一年,从没有薪水到给一半薪资;从怀孕、产前检查、生产、托儿、养育到小孩求学,政府全面介入补助,两岁以内的孩子每月补助5000日元;第三胎每月1万日元补助,到12岁为止;商家提供父母购物折扣,已有一万多商家响应。2008年8月,为减少怀胎妇女的额外负担,日本卫生部公布一项孕妇“大优惠”计划,决定每年拨出至少840亿日元,补助怀胎妇女免费体检,在每个新生命出生前,就一次过赠送34万日元(约3400美元)分娩费,并大幅度增加孕妇免费体检的次数,从原来的5次增加到14次。“让妇女们轻松走入产房,生个健康小宝宝”是日本政府这次“生子免费计划”的响亮口号。
然而积重难返,生育率一旦降下来,要改变趋势再提升真是难乎其难。许多年轻夫妇对政府的奖励措施熟视无睹,还是铁了心的不要孩子。为此,最初的十几年里,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一直没有回升的迹象。在2004年人口达到最高峰1.2773亿人后,2005年日本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总生育率2005年下降到历史最低值1.26。所幸的是,2007年的总生育率提升到了1.30,2008年和2009年,在1.37的位置上持平,2010年,再度上升0.02达1.39。据分析,数据上升主要是因为30多岁要第二个孩子的人数增加。
(注1:这阶段类似于中国2004年开始的对“计划生育”或“强制一胎化”政策反思及批判的时期,此时,中国的总生育率约1.4。首先由民间发起,之后部分经济、人口专家发表类似的言论,人大代表在“两会”中也多次提交“调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提案。到现在为止,“只生一个不好”已成为大多数国民的认识。然而目前中国政府官方始终没有明确的调整言论或举措。
注2:这个阶段也是日本经济滞涨的时间,GDP增长80年代下降至4%;90年代更是“失去的十年”,下降至1.4%;2000年到2010年基本上在负增长到2%之间徘徊;日本可能陷入第三个“失落的十年”,经济增长可能迟缓。)
㈤ 抗日战争时日本有多少人口
1937年七七事变前,中国总人口没有精确的调查,如果除去台湾的话,据估计总数约4。78-4。92亿之间,取中位数约为4。85亿,除去东三省和华北的部分日占区,关内的总人口大致是4。
4-4。52亿人之间,取中位数约4。46亿人。日本国本土(四大岛、琉球、南库页岛)大约是5750-5950万。 (不含日本侨民)朝鲜、台湾和南太平洋的日本殖民地大约3700-4000万之间,取中位数3850万。
伪满洲国3800-4100万。取中位数3950万。以上日本殖民地共计有人口7800-8000万。其中日侨估计约350万。战前日本籍人口大约6300万。加上殖民地的7900万
㈥ 中日战争的时候,中国多少人口日本多少人口
1940年日本人口为七千一百九十三万三千人。1945年日本人口为七千一百九十九万八千人。
二战中国军民伤亡数据历史上,中国的抗日战争被称为民族解放战争,它开始于1937年的“七.七事变”;在今天,这一阶段的时间划分,也可以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算起。一场历时14年之久的战争,给神州大地留下了满目创痍,使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延缓达半个世纪之久。一场针对中华民族的、亘古未有的、残杀手段达250种之多的大杀戮,在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岛,东起海岸,西到重庆的广大地域,几乎14年不曾间断。日寇铁蹄所至,奸淫掳掠,生灵涂炭;强盗屠刀所向,血流成河,尸骨如山。除西藏、新疆之外,全国其他省份大多横遭战祸,无一不受殃及。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遭受损失最惨重的国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了这场战争,付出过像中国这样惨重的牺牲与代价。然而,14年抗战中中国损失多大?中国人民伤亡几何?却始终是个难以破解之迷。战争已于61年前结束,然而,我们至今却仍未得出一个全面的、准确的、权威的、令人信服的伤亡数据,实在是难以交代。自1995年以来最权威的数字表明,直接财产损失为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亿美元,军民伤亡3500万人以上。中国历年来公布的几个数字:1946年底,国民政府提出,自1937年7月7日至战争结束,我军伤亡331万多人,人民伤亡842万多,共计1173万人;1947年5月20日,国民政府对1946的抗战伤亡人员总数进行了修订,增加为1278.4974万人;新中国成立后,就1937年至1945年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作了初步估计——1000万人牺牲和500亿美元以上的财产损失;1985年,公布战争中的伤亡人数为2100万以上;1995年,公布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由于人们对伤亡3500万的来历不甚了了,加之数字确乎庞大,十年来质疑之声从未停止。概括起来,与此相关而又各不相同的官方机构的统计数字有:中国军民牺牲与死难500万、600—700万、2000万、2062.1万、2200万;中国军民伤亡1173万、1278.4974万、2000万、2100万、2168.5万、2180万、2500万、2800万、3000万、3480.5896万、3800万、4100万,及人口损失5000万以上。其中中国军队伤亡380万、1140万。以上1140万是指——中国军队牺牲207.8万,兵役壮丁牺牲355.5万,共计563.3万;中国军队负伤227.8万,兵役壮丁负伤347.7万,共计575.5万。中国战场击毙日军20万、40万、43.56万、45万;中国战场毙伤日军133万、138万、155.9万、250万(包括俘)。另外,中国战场接受投降日军有105万和128.3万。由此可见,最小数字与3500万的数字差额甚大,除统计的地域、时段有别,对原始资料的取舍不同外,采用的方法不尽科学合理也是重要原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2600454_1.html/ ]
人们对3500万伤亡的质疑,主要基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统计时段含混不清,是自“七.七事变”起,还是“九.一八事变”始,有欠明晰;二是较之1947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数字增加了近两倍;三是比人民政府于1985年公布的、得到国际史学界认可的数字增加了1400万,幅度相当可观;四是没有采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死亡人数统计法”,而是使用“伤亡人数统计法”。就采用何种方法更为准确可靠的问题,有专家以当年的一支国民党部队为例,用两种统计方法进行了计算与比较,得出的结果是令人吃惊的。由于人的死亡只能是一次,而负伤则不然,采用“伤亡人数统计法”得出的数字,竟比采用“死亡人数统计法”得出的数字扩大近12倍!与日本军国主义算账,要算个清楚、明白账,而不能是一本糊涂账。“中国做为一个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受害国家,一个坚持日本应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世界大国,自己却对中国八年抗战历史的一个基本问题都没有一个权威的准确的结论。”是的,这的确是一个须要解答或亟待解答的问题——在14年(不仅仅是8年)的抗战中,中国死难者的人数究竟有多少?再者,为中国军民所击毙的日军又究竟有多少?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判断己方战果与贡献,主要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多寡为指标。在二战结束6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提供了一份经过数年广泛考证、内容可谓详实的、与1995年官方公布的数据基本吻合的统计报告。它按死亡和受伤分别予以计算,得出中国军民伤亡3480万人为最低限度的结果:死亡2062.1万人,受伤1418.5万人。其中:中国军队牺牲563.3万人(包括属于军队编制、具有军人身份的兵役壮丁355.5万人);中国军队负伤575.5万人(包括兵役壮丁347.7万人)。然而,这份报告所反映的也仅是八年抗战时期,所以,仍不是一个全面的数字。但是,据估算,由日本侵华给中国带来的人口总体损失,可达5000万人以上!中国人民经历的苦难太多太多,遭受的杀戮太惨太惨,以至于我们对这动辄上千万,包含了祖辈、父辈甚至曾祖辈性命的数字,充满血腥气味的数字不堪回首。每一个伤亡的数字,无不饱含着中华民族的血和泪,无不是中国人民的头颅和尸骨所构筑!日本帝国主义于中国土地上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罄竹难书,旷世罕见,足令江河呜咽,日月更色。
罗斯福应该最清楚,在中国土地上的被法西斯德国驻南京的外交官称之为“野兽集团”的200多万日本军队,对美洲大陆,对美国人民意味着什么;斯大林也不会不清楚,驻扎满州多年的85万养精蓄锐且灭绝人性的日本关东军,还有关内的中国派遣军,对社会主义的苏联又意味着什么;正是中国军民以自己巨大的民族牺牲和长达14年之久的顽强抵抗,消灭、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使美洲大陆免于战火;正是中国军民以自己的血肉之躯,迟滞、拖住了日军的主力,方使苏联免遭德、日法西斯军队自东、西方向的两面夹击之苦,也使苏联人民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就数字而言,多一分不会增加日本军国主义之恶,少一分也更不能减其罪!中国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不能将人员伤亡、战争损失作为主要评价标准。美国在二战中的死难者不到30万,却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而犹太人为德国法西斯所屠杀达600万人,可对战争的贡献却几乎没有。
中国的真正贡献,无疑是体现在战略总体上的抵抗价值,而非消灭日军的量化指标。在于对超过半数的日军——占日本的战场总兵力——的牵制和消耗,在于东方主战场存在的实际意义,在于中华民族对取得战争胜利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人民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历史功绩;凭的是今天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凭的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的综合国力,和足以制止战争、消灭战争的强大的军事实力。抗战中的松山战役,国民党军队曾以10万大军围攻1200名日寇,给我们留下的是极为悲壮惨烈的一幕。据战报统计,日军仅一人突围,而我军却阵亡达10000余人!我们绝不会允许60余年前发生的悲剧在中国重演!!!不妨记下几个数字(社科院数字),它们不啻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每伤亡28.5人,击毙日军1人;中国军队和人民,每付出87人伤亡的代价,击毙日军1人。如果按照日军在中国战场仅死亡20万人计算,则中国军民的伤亡比增加一倍。一个不晓得仇恨为何物的民族是悲哀的!一个没有血性的民族将永远无法避免流血的命运!!!1940年日本人口为7193万人。1945年日本人口为7199万人。据统计 1937-1945累计动员900万(扣除重复动员数字),终战时现役788万,如不计仓促组建的关东军为720万,其中国内军(含总数240万的海军部队)450万,南方军130万(含总数240万的海军部队),支那派遣军116万(含总数240万的海军部队),台湾军12万(含总数240万的海军部队),北部朝鲜部队12万,关东军68万
㈦ 二战的侵华日军人数 日本当时国内总人数
最多的时候一百七十万,侵华日军是主要由关东军和中国驻屯军组成。
其中关东军兵力最多时大约一百二十万人,后来从1943年下半年起,为挽回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本大本营开始陆续从关东军抽调兵力和大批作战物资增援南方岛屿,这些“精锐之师”大部分沦为对美作战的炮灰。二战末期,关东军规模缩减至约七十万人。
中国驻屯军由三支军队组成:
华北方军,部队通称号:甲。1938年以后,人数大约稳定在20万人左右。为控制华北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1亿左右的人口和中国军队(主要是八路军)作战。
华中方面军,制造南京大屠杀就是华中方面军。大约5万人
华南方面军,通称号:波 。编成时期:昭和15年(1940年)2月9日, 废止时期:昭和16年(1941年)6月28日。最终位置:广州,共七个师团半共计25万人。
抗战时日本四岛人口为7000万,再加上日本在朝鲜半岛,台湾,东三省的侨民,日本在抗战时可动员参战的人口在一亿左右
(7)日本1948年多少人口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是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