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石井明为什么切腹

日本石井明为什么切腹

发布时间: 2023-01-27 02:42:10

① 问个白痴问题..= =

幕府
冲田 总司(冲田 総司、おきた そうじ、1842/1844 ~ 1868)是江户时代后期,幕末的新选组队士、局长助勤、一番队组长、剑术指导。一说生年为天保13年6月1日(1842/7/8), 一说生年为天保15年(1844)。 生于江户(东京旧称)白河藩宅(东京都港区),庆应4年5月30日(1868/7/19)卒于江户。本名冲田宗次郎藤原春政、后改为冲田总司藤原房良。
*图为 新撰组异闻录 里的冲田总司
备注:冲田总司未在历史上留下任何照片。
生涯冲田生为陆奥国白河藩士冲田胜次郎之长子、有两个姐姐。 1845年时父亲去世。大姐冲田光与冲田林太郎(本名井上林太郎)结婚后继承冲田家户主。九岁左右(1850年-1850年其间)成为江户天然理心流道场——试卫馆主人近藤周助(阿光形式上的养父)的内弟子,同时和日后组织新选组的重要人物近藤勇等人成为同门师兄弟。冲田凭出色的工夫在1861年拿到"免许皆传", 年纪轻轻就成为天然理心流试卫馆塾长,被称为无比的天才剑士。据说塾长在任期间冲田指导剑术的方式相当粗暴。
1863年, 冲田总司与冲田林太郎一起加入浪士组前往京都。(上京之后, 林太郎又回江戸成为新徴组组头)。冲田在浪士组分裂之后和近藤勇等人留下来组织新选组、之后成为新选组副长助勤。在这个时期,冲田亲自参与了新选组局长芹泽鸭、内山彦次郎的暗杀行动。
1864年,冲田活跃于池田屋事件,砍倒数名尊王攘夷志士。史上吉田稔麿不是冲田斩杀的。(冲田斩杀了吉田是子母泽宽与司马辽太郎的虚构。) 冲田在池田屋中突然因肺结核晕倒(有各种说法)。但是在那之后的新选组历史中,冲田依然相当活跃,实在很难想象在那一天曾经发病。
1865年新选组队士再编成冲田成为一番队组长。 冲田所领导的一番队总能完善达成重要的任务,据说即使在剑豪云集的新选组之中,剑技也是数一数二。
1865年2月,在新选组总长山南敬助的脱逃事件中,冲田被遣去追返,在近江草津将其逮捕。2月23日(1865/3/20), 山南在冲田介错之下切腹。(介错 意指待在将切腹的人身边,在那个人举刀刺向腹部同时,斩下其首级,助其死亡的人。)虽然冲田一直都像对待兄长一样地仰慕山南,但是在他的家书中关于山南的死却仅轻轻带过。
1867年以后,由于病情,冲田由最前线沉寂下来。鸟羽伏见之战,冲田因无法参战而被护送至大坂。败战之后,他和队士沿海路回到江户,在参加甲阳镇抚队途中不得已而脱队(有各种说法)。在江戸开城旧幕军北上前后, 林太郎和阿光忍痛把冲田一个人委托在江户疗养, 一家赶赴支配新徴组的庄内藩(1872年林太郎一家回东京)。之后冲田便投靠幕臣松本良顺,被藏匿在浅草今户的松本良顺家(一说为千驮谷植木屋平五郎家的客舍),于1868年,在近藤勇遭斩首2个月后仍未获知死讯的情况之下死去。同日夜间遗体被送到现东京都港区元麻布三丁目的専称寺. 悄悄埋葬了。専称寺寛永年间起是冲田家的菩提寺(冲田家累代之墓)。
[编辑本段]人物
传说中,有一次,佐久间象山的儿子三浦启之助被某个队士侮辱了。后来有一天,土方和冲田正在下棋时,不远处,三浦从背后砍了那个队士。冲田怒不可遏,大喊“你这个浑蛋”,扯起三浦的后领,把他的头强押在榻榻米上来回拖行,三浦的鼻子于是被磨得赤红。冲田并不是因为同伴被攻击而暴怒,而是愤怒于三浦从背后攻击他人的那种胆小而不光明的行径。 据说在临死之际,冲田欲斩杀出现在植木屋庭院的黑猫,但无论试了几次都失败了。痛感己身衰微的冲田于是叹道:“啊啊,斩不动了。老婆婆(照护冲田的老太太),我已经斩不动了。”(但是,有人认为这是子母泽宽的个人创作) 也有人传说,一直到死之前,冲田仍然“近藤老师不知道被如何处置了?还没有消息吗?”地不断说着担心近藤的话。因为关于近藤的死,身旁的人皆被严厉告知保密,因此冲田才会在不知道近藤已死的情况下逝世。 据说在这之前,甲阳镇抚队出战之际,近藤前去探视冲田时,只有在这个时候,素来相当开朗的冲田不禁泣不成声。
剑技
冲田有名的招术是“三段突刺”。由左八相的架式开始,只听到一次脚步声,但是在那之间连出三招突刺,以迅雷不急掩耳的速度,在对手意识到中了一招突刺的瞬间,攻击早已结束(由于在那之后没有人了解此招,因此真相仍然不明)。 但是和那样的剑南辕北辙地,冲田这个人是一个言谈幽默、笑口常开的人,也常和屯所附近的小孩子们玩,因此作家司马辽太郎要执笔写作以新选组为题材的作品时,还请教了小时候曾和冲田一起玩的老婆婆(那时为1960年前后,由于明治维新是1868年前后开始,因此可知岁数相当高)。 有关冲田的剑术,也有来自新选组内部以外的声音。文久2年(1862年)新选组结成前, 小岛鹿之助在“小岛日记”中记述道:“以这个人的剑术,晚年必成臻完善境地之人”;对于新选组处批判态度的西村兼人在“壬生浪士始末记”中道:“他是近藤关爱有加的部下,同时也是队中第一流的剑客。”而且,和新选组敌对的阿部十郎也在“史谈会速记录”说:“冲田总司,他啊,身为近藤(门中)的一弟子,还挺不错的。”、“冲田总司、大石锹次郎这些年轻人,不过是稍具才能,剑术之类倒使得不错。”、“大石锹次郎、冲田总司、井上这些人,不分是非对错,不计后果地斩杀人。”等等,能特别看见站在敌对立场的剑客笔锋所带的挑衅感。另外,千叶弥一郎(新征组队士,冲田姐夫林太郎的同僚)说道:“在我们看来,他充其量是目录(低段位)左右的实力。”这是对其唯一否定的见解。
[编辑本段]刀
在小说中,冲田总司持有的刀是被称为“菊一文字则宗”。根据子母泽宽等人的作品“冲田的刀是‘菊一文字细身造’”,而在后来司马辽太郎的着作“新撰组血风录”中,这样的观念被普及。但是则宗打造的刀对惯用日本刀的当时来说是相当贵重的古刀。无论是以经济观点或实战必要性的观点来看,冲田持有此刀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因此在研究者之间首先这样的说法就不被采用。现在一般认为冲田实际持有的刀是“加州清光”。又或者,也有人推是则宗以外的人打造的纹有“菊间一”的几把刀之中的一把。无论是哪种,和其他队士一样在京中交换过几次刀的可能性也很高。
(右图为菊一文字则宗)
[编辑本段]美少年
自作家司马辽太郎的作品以后,冲田在小说、影剧等的构筑世界中频繁地被赋予美少年的形象。有关冲田的容貌,现在残存的冲田的肖像画,是在昭和4年,以冲田家的人为基准绘制。根据八木家的人或与新选组有关的人所言,并没有“美少年”这样的概念。据载,冲田“脸平色黑”、“肩膀强健”、“驼背”、“高大”。(在“交给龙马!”、“月明星稀——再见新选组”中正是使用类似这样的说法)在这样的记述下呈现的形象,也对美少年的说法抱存疑义。冲田是美少年这样的印象,是因为他有着剑术高超,但却不幸肺痨早逝这样富含戏剧性的生涯,再加上演出这样戏剧性一生时的需要,于是由司马辽太郎的“燃烧吧剑”为首,承继着这种趋向的“幕末纯情传”等等许多的作品中定位了“剑术超乎常人地强,有着开朗的性格,但在另一方面,却是病弱苍白的美少年。”这样深植一般人心中的印象误解。还有人认为,多数的电影等影像媒体中总是让年轻美男子饰演冲田的角色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有关冲田的肖像,1977年出版的“激录新撰组”(原康史着 东京运动新闻社刊)的表纸中刊载了宣称是冲田的照片。书中收录了许多宣称是新选组队士的年轻武士照片,照片中也能看见和冲田同年代武士的姿态,研究者中有不少是抱存疑虑。
恋爱
在创作世界中的冲田,自司马辽太郎的小说以后,一般都被刻画成纯情的青年。因此几乎都是被描写成和镇上医生的女儿心灵间纯纯的爱恋。但是实际上冲田身边并没有花街柳巷的女性走动,近藤或山南,土方等人则否。不过在壬生光缘寺的冥帐中有写着“冲田氏亲”的女性记录。根据研究,这位女性是一位名叫石井秩的寡妇,有一个女儿。虽然有人说冲田和这名女性在一起的期间生下一女,但缺乏证据。而且,在新选组中还有一个姓冲田的队士“冲田承之进”(庆应元年4月、土方等人在江户募集的队士之一),有人认为冥帐中的“冲田氏”是他。
[编辑本段]发病时期
提到冲田总司,在创作作品中描述他在池田屋的战斗中激烈地咳血、倒下已经可以说是理所当然。但是现在上述的说法在研究者之间并不被采信。因为明确纪录冲田曾喀血的是子母泽宽的“新选组始末记”,但冲田在事后仍加入追捕长州残党(也就是名保野亭事件7/13 池田屋事件为7/8),翌月的禁门之变仍有冲田和近藤、土方、武田、永仓共同出动的纪录(西村兼文的“甲子战争记”),如果病情已进展到喀血的程度,实在无法想象还能勉强硬撑出动。 一方面,庆应2年(1866年)左右,幕府御医松本良顺在为新选组集体检查诊断之际,记下了“有一名肺结核患者”,有一说认为这就是冲田总司。小岛鹿之助的“两雄实录”写道,庆应3年2月(1867/3)左右冲田罹病,周围的人都能察觉其明显的发病。而且在小岛鹿之助给近藤的信中还能看到他对冲田身体异常的关心。西村兼文的“壬生浪士始末记”中则说其在将屯所移转至不动堂村的9月左右患了大病。自此,一般认为冲田难以承受战斗,陷入病重状态的是在庆应3年秋冬左右。而且,有人认为以“新选组始末记”为首,成为池田屋喀血、昏倒场面的由来是永仓新八的“新选组颠末记”,但是在那本书中没有“吐血”、“喀血”的字眼,取而代之的是冲田昏倒的记载。这被认为是由于在初夏闷热异常的高温之下战斗而引起的暂时性中暑症状等,至少是对近藤、永仓等周围的人来说肺方面不会感觉异常的状态之下。
[编辑本段]提及新撰组与总司的一些动漫等作品
《银魂》[总悟的原型就是总司]
《幕末机关说·伊吕波歌》
《浪客剑心》
《新撰组异闻录》
《光之风》
《幕末志士传》
《机动新撰组》
《幕末恋华新撰组》
《天保异闻妖奇士》
《修罗之刻》
《寻找前世之旅》
《浅葱色之风——冲田总司》

② 诺敏汗战役

诺门罕战役,起因于侵华日军和外蒙军为诺门罕以西,直至哈拉哈河这块呈三角形地区的归属问题,最后引起战役。战役结果以日本关东军的惨败而告终。

战场
【概述】
诺门罕战役,或称哈拉哈河战役,又叫诺门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及苏联在远东发生的一场战争。日本称5月11日至6月上旬的事件称为第1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1次诺门罕事件;此后至9月16日停火为止,称为第2次ノモンハン事件‎,即第2次诺门罕事件。
战事于1939年在当时的满洲与蒙古的边界诺门罕发生。日、俄双方的军队分别代表“伪满洲国”及“蒙古国”交战(以苏联朱可夫元帅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乔巴山元帅为领导的苏蒙联军),但日、俄双方并没有向对方正式宣战。战事以日本关东军大败结束。日、俄双方此后在二次大战中一直维持和平状态,直至1945年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后,苏联在8月8日向日本宣战并攻击伪满洲国的八月风暴行动为止。
诺门罕战役使东北关东军向东侵略的企图彻底落空,进而促使日军不得不放弃“北进政策”而选择“南进政策”,进攻太平洋诸岛,偷袭珍珠港,最终导致日本法西斯完全覆灭。此次战役不亚于欧洲战场上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拯救了苏联和蒙古(俄蒙联军的胜利保证了蒙古国的独立),也拖慢了日军侵华的速度。[6]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争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7]这是蒙古国历史上重要的战役之一,蒙古国为战争爆发70周年作纪念活动。
【背景】
由于地缘政治上的冲突,日俄在近代曾多次开战。两国在1904年在中国的东北爆发全面的日俄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战争,结果日本战胜,中国的东北落入日本的势力范围,俄国亦被迫把库页岛南部割让与日本。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三省,之后在1932年成立听命日本的满洲国。中国的外蒙古则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21年宣布独立,成立听命于苏联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并分别有日本及苏联的驻军。双方在不少的地段存在边境纠纷。
1935年起,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及兴安骑兵部队,便以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为借口,不断在中蒙边界地带进行挑衅,以试探苏联和蒙古的军事实力。从1935年1月至1938年10月,共发生多次军事冲突,规模逐步升级。1936年3月30日,日本关东军涩各支队1500人乘汽车50辆、装甲车12辆、坦克4辆,入侵蒙古境内阿达格多兰地区,被苏蒙军队击溃。同年3月12日苏蒙签订互助协定,不断加强边防。1938年7月,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开进海拉尔。同年10月,苏蒙远东军第57特别军开进蒙古驻防,双方议和停战协定。
【事件经过】

第一阶段

1939年5月4日至9月16日,在新左旗境内诺门罕布日德地区及蒙古国哈拉哈河中下游两岸,爆发了一场震诺门坎战役地图惊世界的“满”蒙边境战争,即日本、伪满洲国与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大规模军事冲突事件。
1939年5月,日本关东军决定首先在诺门罕一带进攻蒙古人民共和国,占领其东部的领土哈拉哈地区,作为下步侵入苏联远东地区的跳板,进而实现蓄谋已久的“北进计划”。5月4日,蒙军第24国境警备队由山西岸涉水到哈拉哈河以东地区放牧。伪兴安警备骑兵第3连驻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一班士兵立即开枪阻截,并上马追赶,将蒙军牧马人和马群赶回西岸。蒙军第7国境哨所50余名骑兵攻占设在争议地区的伪满锡林陶拉盖哨所。
5月13日晚21时,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骑兵联队长东八百藏中佐奉命率600多名骑兵、装甲军队到达距诺门罕尚有80多公里的甘珠尔庙,派出侦查兵进行作战准备。关东军司令部将驻齐齐哈尔的飞行侦察第10战队、海拉尔飞行第24战队、关东军汽车队的运输汽车100辆,归23师团指挥、使用。
5月14~15日,东八百藏联队在5架日机的配合下,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攻击。蒙军居于劣势(伤亡30余名),主动撤向河西。5月17日,东八百藏率部队返回海拉尔。苏联政府依据《苏蒙互助协定》而介入,立即将第11坦克旅开往哈拉哈河地区,同时命令驻在乌兰乌德的摩托化步兵第36师一部向哈拉哈河集合,并将第57特别军司令部从乌兰巴托迁到距哈拉哈河125公里的塔木察格布拉格,苏联的飞机也不断在战事地区集合,并在诺门罕地区飞行侦查。蒙军骑兵第6师又渡过哈拉哈河,架起浮桥。
1939年5月28日拂晓,由县武光大佐负责指挥的第64联队、东八百藏中佐联队及伪满兴安骑兵第1、2、8团各一部,分三个方向围攻蒙军,结果被苏蒙军击败,全军覆没,东八百藏本人被击毙。

第二阶段

6月18日,朱可夫被苏军统帅部任命为第57特别军军长。朱可夫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后,开始集结兵力,储运军需,在塔木察格布拉格、桑贝斯(今乔巴山)等地开辟野战军用机场,苏战斗机开始在空中与日机周旋。6月19日,苏机轰炸阿尔山、甘珠尔庙和阿木古郎附近的日军集结地,500桶汽油被炸起火。6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向诺门罕进发,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日军吸取了上次没有装甲兵力的教训,派出了装甲部队,增强了炮火支援。关东军司令部调第1坦克师和第2飞行集团支援第23师,共有12个步兵营、70辆坦克、180架飞机。
6月21日,日军第2飞行集团团长嵯峨彻二中将把他的司令部从新京(今长春)迁至海拉尔,调来4个飞行团,集中17个战斗轰炸、侦察机中队。6月22日,苏军出动150架飞机空袭甘珠尔庙、阿木古郎将军庙一带的日军集结地和野战机场,日机也倾巢出动。双方从22~24日,在诺门罕地区上空大战3天,近60架飞机被打落在草原上。此后,苏机不断增多,而且出现新型战斗机,日军则逐渐丧失主动权,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布满海拉尔上空。6时20分,日军机群到达塔木察格布拉格机场上空,进行狂轰滥炸,机场顿时黑烟覆盖。日军作战部队向关东军司令部报告击落苏机99架,击毁地面飞机25架。
6月下旬,关东军司令官命令第23师团尽快发动地面攻势。兵力共计3.6万人、182辆坦克、112门各种火炮、180架飞机和400辆汽车。7月1日,日军在小林少将的指挥下,1.5万人的部队向哈拉哈河西岸攻击,中午时攻占河东岸的谢尔陶拉盖高地。朱可夫组织150辆坦克、154辆装甲车、90门大炮和全部飞机及其它部队,分三路反攻。由于巴音查岗高地周围全是开阔地,非常有利于飞机和战车作战,日军全部裸露在苏军坦克和装甲车炮的面前。7月3日上午7时,第一批苏军轰炸机和歼击机对日军进行了轰炸和扫射。同时,苏蒙军的大炮猛烈轰击日军集群。这两股火力立即阻止日军行进,日军无法开展火力,只顾匆忙地在沙地上挖拙个人掩体。上午9时,苏军第11坦克旅的150辆坦克向龟缩在沙丘掩体的日军开火。此次关东军损兵3000人,折将40(大约少将以下40名军官阵亡)人。7月11日,关东军司令部命令停止攻势,进行战线整顿,决定向诺门罕前线调兵。从旅顺要塞调野战重炮第3旅团,从内地调来独立野战重炮联队,从奉天(今沈阳)、北安、齐齐哈尔等地调来反坦克速射炮中队,给23师团补充武器和兵员,增加飞机和车辆。
关东军司令部从战争一开始,就指示石井部队拟定在诺门罕地区的细菌战计划。7月13日,石井细菌部队碇长少佐带领22名敢死队员,在哈拉哈河乘2只胶皮般顶水将22.5公斤伤寒、霍乱、鼠疫、鼻疽等细菌撒入河水里,向苏蒙军进行细菌战。竟有1340名日军染上伤寒病、赤痢病和霍病,731部队军医和敢死队员,被细菌传染而亡命的达40多人。

第三阶段

7月23日,日军在诺门罕前线各部队经过半个月的补充和休整后,集中8万兵员,近200门各种大炮和大量对付坦克的速射炮,全线发动总攻击。24日,苏军发动反攻,日军退回原地。25日,关东军司令部下达“停止进攻,构筑阵地”的指示。
8月4日,日军为实施统一指挥,在海拉尔组建第6集团军(辖第23、第7步兵师和第8国境警备队,司令荻州立兵中将),兵力约5.9万人
为早日解决诺门罕地区战事,苏军统帅部决定在塔木察格布拉格的第57特别军扩编成第1集团军。这是临时组织的具有独立作战职能的多种合成的大兵团。7月15日,朱可夫被任命为集团军司令员。

第四阶段

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0日凌晨,苏蒙军发起总攻战役。日军第6军前线各部队不少将校级军官到海拉尔休假。日军的防御设施只完成全部工程的三分之一。上午5时45分,苏蒙军开始炮击日军阵地,150架轰炸机和100架战斗机向日军轰炸扫射。日军绵延40公里的前沿阵地,笼罩在浓烈的烟火之中,日军的观察所、通讯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8时45分,苏蒙军分为3个集群,从南路、北路和中央3个方面向日军阵地发起猛攻。
8月23日,日军第6军组织反攻,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全线溃败。为此,日本参谋部决定从本土抽调第5师团开赴满洲里,增加关东军的防卫力量。关东军在8月底集结4个师团在诺门罕地区,并命第6军制定新攻击的作战计划,准备与苏军决战。8月24日,苏军南北两翼在诺门罕合围。两个日本关东军师团(第七师及第二十三师)的主力被包围。8月27日,日军试图突围失败。朱可夫在日军拒绝投降后,以火炮及空军集中歼击被围的日军。9月9日,日军第6军各师团已在战场集结完毕。
9月15日,日本驻苏大使东乡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停战协定,双方于9月16日凌晨2时停止一切实际军事行动。
【战役结果】
1939年8月中,欧洲形势急剧变化。苏、日两方亦在八月底后加紧外交谈判。苏军虽然在远东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无意扩大战果。双方于9月16日停火,事件最后以日本退让,承认现存边界结束冲突。1940年6月9日,苏、日两方正式缔结协议。
诺门罕之战,历时135天。双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亡6万余人。
【伤亡】
苏联方面:在四个月的战事中,三万名参战的日军中约八千人死亡,九千人受伤。苏军投入约五万七千名步兵、五百辆坦克及三百五十辆装甲车;官方宣布人员损失为九千人伤亡。但据1991年苏联解体后解密的档案显示,苏军真正死亡人数约为七千人,超过一千人失踪,另外一万六千人受伤。
日军方面,战后,第6军的军医部公布了日军的阵亡人数为7696人,负伤人数为8647人,下落不明的人数为1021人,出动兵力总数为 58925人。这个数字咋一看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稍一推敲就可以发现其中是有一些疑问的:负伤的人数与阵亡的人数太接近了,如果将阵亡人数加上失踪人数,两者几乎相等,而且阵亡失踪人数比负伤的人数还多,这在战争中应该是比较少见的,除非负伤者都有刻意自杀的动机,否侧负伤人数应比死亡人数大得多才是。紧接着日本陆军当局发表了一个笼统的伤亡数字,将阵亡和负伤的人数一并发表为伤亡18000人,大概还是将第6军的上报的伤亡人数简单相加,然后发表出来的,这个数字的可信度有多少,也就非常明白了。
1966年10月12日,在日本的靖国神社举行了一场“诺门罕事件战没者慰灵祭”的活动,第二天,报纸上发表了这一次活动公布的战死人数为18000人,日本历史学家五味川纯平在他1975年发表的着作《诺门罕》中有这样的评论:“对热衷于打了败仗就又遮又盖企图掩人耳目的军政当局来说,有必要把数字过小发表,但是对靖国神社来说,却完全没有必要把数字过大发表。”
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是日本损失了近50000人(死亡的以及丧失战斗能力的,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郭敬守备队、第一独立守备队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全军殆尽,11个特种兵连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诺门罕前线日军最后只剩下400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斩断。这场战争让日本的优秀指挥官损失殆尽。而最让日本人伤心的莫过于观战的德国军官在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对二战的影响】
相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它战役,诺门罕是一场不为经传的战事。但是它对二次大战的局势发展却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战事发生前,日本东京当局仍为“北进”及“南进”的策略而争论。北进计划是以陆军向苏联西伯利亚发动攻势,目标是进攻至贝加尔湖一带。而南进计划则是以海军为主,夺取东南亚资源(特别是荷属印度尼西亚的石油)。诺门罕战役的失败,说明苏联红军的实力对日本陆军来说仍然是相当强大。在一定程度上,诺门罕战役导致日本改为倾向采用南进的战略目标,最终引致两年后日本偷袭珍珠港、向美国宣战和最后的战败。
诺门罕战役中,朱可夫指挥装甲部队以机动战首获大捷,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嘉奖。苏联政府得到包括间谍理乍得·左尔格的情报得知日方的南进,因此应该不会即时对西伯利亚发动另一次攻势。苏军于是被调往欧洲;在1941年12月,朱可夫再指挥西伯利亚部队在莫斯科保卫战中成功发动反攻击败德军。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从军事角度上看,苏联通过此战检验了陆、空军的各种新装备,锻炼了“大清洗”后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提升了曾一蹶不振的士气。特别是发掘了一代名将朱可夫,为即将到来的卫国战争储备好了帅才(朱可夫后来参与指挥了苏德战场几乎所有重大战役,每每都能化险为夷,被誉为“苏德战场上的消防队员”,而朱可夫的成名之战就是诺门罕战争)。苏军还在此役中首次实施了空降作战,首次使用了“进攻防御”和“夜间强光照明”的战术,首次采取了电子干扰战和心理战,后勤部门还创造了超远距离连续补给的世界奇迹。所有这一切都在后来的卫国战争中得以广泛采用,给德国法西斯以沉重打击。

【外界评价】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1939年7月20日,《纽约时报》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时报不屑一顾地嘲讽道“(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美国人为自己的骄傲和轻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曾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产生的“蝴蝶效应”却令人瞠目。诺门罕战役便是典型的一例,当初谁能料到亚洲腹地一场不起眼的边境冲突,会为轴心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③ 老版《精武门》(甄子丹主演)中那个日本人石井英明 切腹自杀的是哪一集啊

19集

④ 老版《精武门》(甄子丹主演)中演日本小帅哥,喜欢万绮文,最后切腹的,那人是谁

石井英明 演员叫林志豪 还演过《千王之王之重出江湖》里的闸北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