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分辨日本春节
㈠ 日本的新年是几月几号
日本新年是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相当于其他东亚地区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历修改而来的阴阳历计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历之后,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等地外)。普通的企业在新年期间一般都休息。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
㈡ 中国新年和日本新年有哪些不同
这个问题显而易见啊。
从第一方面来说,但是时间的不同啦。中国的新年是农历一月出一,而日本的新娘则是正月,原本正月就是农历的一月,但是呢在明治维新后改用公历,则用于称新历的1月,截至1月31日都被称为正月。因此,农历的正月则称为“旧正月”,现在日本人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
㈢ 日本的新年是哪一天啊
日本新年(日语:正月しょうがつ)指的是公历1月1日至1月3日,相当于其他东亚地区的春节,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也使用夏历修改而来的阴阳历计年,但1873年日本改采格里历之后,大多数地方不庆祝旧正月(除冲绳县、鹿儿岛县的奄美诸岛等地外)。普通的企业在新年期间一般都休息。
(3)怎么分辨日本春节扩展阅读:
日本其他节日
1月15日:成人节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
2月11日:建国
纪念日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中的记载,这一天是为了要追忆当初建国不易,以及培养爱国情操,而以此为宗旨,于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国内,目前仍有人反对所谓的"建国纪念日"。
3月21日:春分之日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5日:孩童节本来是庆祝男孩的端午节,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敬老日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
9月23日:秋分日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10月10日:体育节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这是接近体育、认识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补定。
11月3日:文化节为纪念1946年11月3日颁布日本现行宪法,并以培养尊重文化的意识而制定的节日。
㈣ 日本和中国春节同一时间吗
日本和中国春节不是同一个时间。
中国春节在日本被称作“旧正月”,之所以称为“旧正月”是因为日本在明治时代以前也同中国一样过农历新年,但在明治5年(1872年)12月2日,当时的明治政府宣布废除旧历,明治6年开始采用公历纪年。
于是旧历新年移到公历1月,成为新的正月,原来的旧历新年(春节)就成为“旧正月”。日本尽管已经不过春节了,但在许多年历上还能见到“旧正月”的身影。
(4)怎么分辨日本春节扩展阅读:
日本春节习俗:
1、大扫除
在迎接“年神”之前,首先要对神龛、佛檀以及家中的房间进行清扫。各个角落都要清扫,除去一年中积下的尘埃,干干净净地迎接“年神”,以祈求“年神”赐予更多的保佑。大扫除通常在新年前两周开始,因此每年的12月13日也被称作“开始正月准备的一天”。
2、门松
为了将“年神”迎进家门,而不至于“迷路”,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口摆放、悬挂各种饰物作为标识,门松便是主要标识之一。松树在日本也被视为吉祥的树,传说松树是神灵寄宿的树,因此日本人喜欢在院子里种植松树。
㈤ 日本过年的习俗和中国有什么不一样
日本过年的习俗和中国习俗对比:
迎接新一年的来临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件大事,从12月下旬开始,家家户户就把家中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些人家还在门前上方悬挂一根绳子,据说是用来驱逐鬼怪的。日本过年的习俗中,门松是在过年的时候,家的门前等地方经常放置的一对松和竹做的装饰品。古时候,日本人认为神仙是住在树梢上的,所以放上门松就是希望把“年神”给迎回家的意思。日本过年的习俗就是新年期间把松带回家的习俗起源于“平安时代”。现在的习惯一般是在12月10日左右,到山上去把松树(枝)取回来,称作“迎松”。早点的话,12月 20日就可以在家里装饰起来了。但现代日本人也有过圣诞的习惯,所以25日以后再放门松的人很多。日本通常有“七日正月”的说法,所以门松一般是一直装饰 到1月6日傍晚才收拾起来。当然,也有些地方是放到1月15日小正月为止的。
镜饼是给岁神的贡品,又平又圆,大小两个叠在一起。有的地方也有叠三个的,也有的不是用饼而是用糖作成的。镜饼的摆设方法因地区不同而异,倒说不上哪儿对哪儿不对,不过标准做法是三面放上白纸,将交趾木和里白分别放在两边,正中放大小一组的镜饼。其上放海带、酸 橙果、柑橘或伊势虾等代表吉利的东西。普通家里只需在白纸上放镜饼、柑橘,这样已经足够了。新年摆设要在年末大扫除结束后,在12月13日~28日期间准备进行。新年摆设只需保持到迎接岁神到来的1月7日为止,到7号就去除新年摆设。据说镜饼可以保持到11号的开镜日。要切成小块的话考虑到曾经供奉给神,所以别用菜刀切,而要用木槌敲碎。
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人们也用敲钟的方式辞旧迎新。但是不是敲12下。这个取名为joya no kane的习俗,要求在除夕与新年交际之时敲击寺院大钟108下。每一声的钟鸣就代表人内心中的一种烦恼罪过的消除,以避免被诱惑拖入深渊。这些罪恶可能包括愤怒,嫉妒或者欲望。至于饮食方面,在传统上人们要吃一种名为toshikoshi-soba的食物(面条),来期待来年的财富就像面条一样绵长。
日本人称河豚为“珍味”,不是谁都能在新年吃得上。而普通家庭大都会做一顿非常丰盛的年饭。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日本料理中热食不是很多,吃时大都不用加温,拿来即食。他们把年饭盛在双层漆盒里,每层中又分出两个或者4个小盒,一道道小菜就盛在里面。年饭中最不能少的是黑豆(kuromame),与“辛苦、认真”谐音。还有一种小鱼的名字叫Tasaku,谐音“多作、丰收”,也是年饭中必定出场的一道菜。
过年荞麦面条:如同中国在除夕夜北方吃饺子、南方吃年糕一样,日本人在12月31日夜里有吃“过年荞麦面条”的习俗。据说荞麦面条必须在零点前吃完,吃不完的话,第二年就不会有金运。之所以是吃荞麦面,据说是因为荞麦面又细又长,在日本文化里代表着细水长流与健康长寿,人们希望像荞麦面条般活的长久。另外,因为荞麦面条易断,日本人希望将一年的辛苦与烦恼做一了断,不带到新年里。还有一点是希望像荞麦这种植物那样,生命力顽强,不畏贫瘠,不怕风雨。
同中国一样,在日本过年的习俗中,日本人过年也给孩子压岁钱。过去人们认为小孩子魂魄不全,容易为邪所伤。为了驱邪、扶正,保孩子健康成长,大人将新年的祭祀供品撤下来后分给孩子们,后来逐渐演变为压岁钱。祈望发财,在哪个国家都一样。
喝酒更是要“三三九盏”。漆器制成的盛酒的小盘,三个一摞放在一起。屠苏酒也是装在漆壶中。主客从上至下拿出小盘,主人便在盘上点一些屠苏酒,客人喝下后再点一次,一个盘子饮用三次,最后完成“三三九盏”的仪式。刚刚用过的盘子经简单擦拭后,下一位客人接着用,包括孩子在内,喝屠苏酒也是每年过年的一个重要内容。
㈥ 中国过年和日本过年的区别是什么
日本的过年习俗也是十分丰富多采的,许多方面与中国有着相似之处,而论其保持传统的成份,似乎尤比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 将中日过年习俗做些比较,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可惜笔者没有在日本过年的经验,缺少亲身体会。这里的比较只是从书本阅读获得的一点粗略了解出发,而且,因为时间和能力的限制,阅读和理解也都很窄很浅。对于笔者下面文字的浅陋,真诚地敬请原谅;其中若有谬误,更请不吝指教。
虽然元月一日才是过年的正日子,但实际上并不是从元旦才开始过年,而是从上一年十二月下旬就进入了过年的前期或预备期,所谓过年,其实要包含大约二十天左右的一段时间。这一点,在中日两国的古代是基本相同的。现在由于国定假日的制约,过年的时间没有那么长了,但年假依然是一年中最长的假期(要连续七、八天,往往年假一结束,隔一、二天又会遇上周末),而且假期总是横跨两个年度,即从元旦之前就已开始,这在中日两国也都一样。事实上,无论中日,在有些老辈的意识中,过年的准备期开始得比腊月下旬还要更早。
随着年终的迫近,人们感到光阴飞驰,生命消逝,于是一位未免发出叹息。另一位则安慰他在新年里做个好梦,梦见日本人非常相信的那艘宝船。 这里涉及日本的一种风俗,即认为正月里枕着“宝船绘”入眠,如能在一年之初,尤其是年初二做梦(所谓“初梦”),梦见宝船,那是大吉大利的事。所谓“宝船绘”乃是一种版画,画上印着一条船,船画得很质朴,重要的是船上装着米粮袋、银箱、砂金袋、�1�7�1�7鱼、童话里的万宝槌和隐身草,当然还有许多金银财宝,也有把七福神的形象画在上面的。江户时代的宝船绘,以画有七福神的为多。年末岁初,东京街上到处是叫卖宝船绘的小贩,买的人也很多。家家都盼着做到吉利的初梦。如果真的做到了这种吉梦,就把宝船绘交纳到神社,由神社集中起来,用净火焚烧(从前是把宝船绘埋于土中或投于江水),这样,福气就会来到,而一切恶梦、厄运和灾难,就被送走了。过年参拜七福神的风俗,在日本至今不衰,而参拜的路线已不限于江户以来的三条。到1995年为止,得到确认的参拜地点,全国达到95处之多,在东京,像日本桥、银座、港区(麻布)、新宿山手、小石川、下谷、浅草名所、龟户、东海(品川)、池上、板桥、柴又、八王子、多摩(青梅)、调布等处都有,而且在东京以外的地方出现了新设参拜点的热潮。
以往日本春节除了有向七福神祈祷的风俗,还有祭拜祖先的传统行事。大平与兵卫于天保十年(1893)所写的《农家年中行事记》, 记述了东京以外地方普通农家正月拜祭祖庙的情况。书中说:正月元旦,吃过杂煮饼之后,一家之长就和长子一起去拜谒先祖墓所在的菩提寺。在这一天去菩提寺向祖先作新年问候,是此地自古相传的风俗。在另一位17―18世纪日本乡村居民的日记里,也多有这方面的记载。将在下文举到该日记时一并引出。
㈦ 日本正月和中国春节的相同和不同点
不同点: 日本的“正月”是阳历的一月一日。可是中国的春节是阴历的正月初一。
相同点: 都是老百姓的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迎接最新的一年。
㈧ 日本过年是什么时候
日本过年是在一月一日。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
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日本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钟声响后,人们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称为“初诣”(意即第一次参拜)。据估计,每年从午夜到元旦,约有近8000万人参加参拜。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
㈨ 日本的春节是哪天
公历的1月1号,貌似
日本传统节日
1月1日 元旦 是新的一年中最初的一天,也是祈求在新的一年能幸运、幸福,和拟定这一年的计划的日子,这一天也到神社或附近的寺庙去做第一次的参拜。
1月15日 成人节 是庆祝年满20岁的青年男女成人自立的节日,有各市、镇、村的行政机关举行成人仪式的典礼。
2月11日 建国
纪念日 根据日本最早的一部史书《日本书纪》中的记载,这一天是为了要追忆当初建国不易,以及培养爱国情操,而以此为宗旨,于1966年追加的。在日本国内,目前仍有人反对所谓的"建国纪念日"。
3月21日 春分之日 即"春之彼岸"的中心日。是扫墓、祭拜祖先的日子。
5月3日 宪法
纪念日 是为了纪念1947年5月3日的现行宪法制定之日。
5月5日 孩童节 本来是庆祝男孩的端午节,庆祝小孩成长,祈求幸福之日。
9月15日 敬老日 以尊敬老人、感谢老人为宗旨,在1966年补制的节日。
9月23日 秋分日 为秋之彼岸的中心日。和春分一样,要扫墓及祭拜祖先灵位。
10月10日 体育节 纪念1964年在东京举行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日子。这是接近体育、认识健康重要性的日子。1966年补定。
11月3日 文化节 为纪念1946年11月3日颁布日本现行宪法,并以培养尊重文化的意识而制定的节日。
11月23日 劳动感谢日 此时正值收获的季节。为了表示对收获的谢意,重新广泛认识劳动的喜悦,而以此制定了以感谢劳动为宗旨的节日。
12月23日 国庆日
3-4月 樱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