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日本进口喉塞价格多少
‘壹’ 这里是山西:五岳之一话恒山
恒山,亦称“太恒山”,又名“元岳” “紫岳”,汉代改称“常山”。据史书记载,4000多年前舜帝北巡,见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封为北岳,它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
恒山东跨河北,南屏三晋,西衔雁门,北临燕云,108峰延绵数百里,奔腾起伏,横亘塞上。主峰坐落在浑源县城南4公里处,海拔2017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号称“人天北柱”“绝塞名山”。自古名扬天下,一直是我国北方着名的游览胜地,历代帝王多曾来此祭祀。秦始皇二十年(前226),秦始皇东游海上,路经恒山观其景;西汉太初三年(前102),汉武帝东游泰山后到常山(即恒山)祭祀埋玉;清康熙皇帝祭祀恒山亲书“化垂悠久”四个大字,其木匾至今悬挂在恒山庙的大殿上。
主峰东面的天峰岭,西面的翠屏峰,双峰对峙,争高斗峭,溪水中流。青天线,形成了自然的天险门户,为南北交通的喉塞。古代诗人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山居其北。岩峦叠万重,鬼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在游恒山的日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比拟也。”足见北岳恒山的险峻和雄伟气魄。常言道:“名山僧多占”,唯北岳恒山以其关隘、险峰之众的特殊地理位置,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北魏道武帝曾发兵数万在恒山劈崖凿道,作为进退中原的门户;宋朝杨家将镇守雁门关,在恒山屯兵把守,据为抗辽要地,至今还流传着穆桂英大战洪州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将领王震、杨成武等率部到恒山开辟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恒山地险山雄,风景秀丽,荟萃了历代众多的文物古迹。西汉初在恒山主峰上始建寺庙,北魏太延元年(435)又建恒庙,后经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各代毁而复修多次。山上寺庙、亭台楼阁36处,庙宇82间,故有“三寺四祠七宫八洞九亭十二庙”之说。不少殿宇、亭阁和楼台,背崖临谷,巧为构筑雄视南天的恒宗殿,负崖高耸;隐入幽处的北岳寝宫,嵌入石窟;上应北斗的魁星阁,独立险峰;下临深渊的三清殿,巧建绝壁。诸景中,有的以山水之秀而迷人,有的因洞窟之幽而醉客,有的以传说之美而动情,有的因建造之险而称奇,贯以恒山十八胜景而着称。
恒山由来
据《尚书》记载,“北岳”之称先于“恒山”之名,舜帝巡狩四方,东至“岱宗”,南至“南岱”,西至“西岱”,北至“北岳”。现在闻名天下的五岳当时只有四岳,以四岳代表四方。“岳”者,山之高大者也。北方之山因其地势高、山势更高,故统称之为“北岳”。把恒山尊为北岳之名始见于《周礼》和《尔雅》。《周礼·大宗伯》中,有“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的礼仪,这是第一次出现五岳的概念。在《尔雅·释山》中,第一次完整地解释了《周礼· 大宗伯》中所述的“五岳”:“泰山为东岳,华山为西岳,衡山为南岳,恒山为北岳,嵩山为中岳。”此后,大禹登恒宗而得灵宝;周成王狩岳会诸侯;秦始皇路经观风光;汉武帝亲临主祭祀;北魏太武帝五登北岳;隋炀帝二祀恒山神;唐太宗撰文称颂,宋太祖顶礼致祀。到明清两代,差不多所有皇帝都遣大臣赴恒山御祭。
恒山气候
恒山地带,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而又漫长。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古人所吟“雁门关外野人家,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诗句就生动地反映了一日内气温的变化之大。春季气温最高为14.8℃,最低为-0.8℃;夏季气温最高为24.9℃,最低为11.5℃;秋季气温最高为8.5℃,最低为2℃;冬季气温最高为-1.5℃,最低为-17.5℃。年极端最低气温-37.3℃,极端最高气温35.9℃。
恒山宗教
北岳文化,不仅具有历代王朝留下的深刻的政治烙印,而且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与其他四岳一样,恒山为我国最早的道教圣地之一,为道家“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五洞天”,早在汉代就出现了道教活动。恒山的佛教活动,可能也在汉代发端,最迟不会晚于北魏时期。恒山的道教和佛教,在我国宗教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恒山成为全国尊崇的神山,远早于道教和佛教的传入,后又被道家封为神,被唐、宋、元几代王朝奉为帝王。北岳恒山之神千古受尊,香火不绝,在恒山宗教发展中,始终是北岳恒山之神独尊,不仅佛、道信士推崇它,儒家人士推崇它,当时所有的老百姓都信奉它,有着广大的信众。儒释道三教互补、三教融合是五岳宗教和许多宗教名山共同的特点,这也是中国宗教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趋势,但这宗教融合多体现在教义上,即宗教理论上。而在恒山则直接体现在寺庙设置和供奉教主上,其具体体现是在着名的悬空寺内直接设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三教殿。类似于悬空寺三教殿的庙宇殿堂在恒山一带还有多处。
恒山景区
狭义的恒山仅指浑源县城南4公里的一段山岭。恒山主峰位于浑源县之腹心地位。清顺治《恒岳志》记载:“恒山:自州南十里入磁峡,又五里至岳庙山门,又十里陟山巅。巅高入天际,松桧蔽云,风声若涛,群山罗列,拥卫若众星拱极。”此即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山势雄峻,凌峰秀立,被称为“人北天柱”“绝塞名山”。
天峰岭由5座山峰组成。中峰,即玄岳峰,又名恒宗,为恒山极顶,峰阳有北岳主庙恒宗殿。东峰,又紫微峰,位于玄岳峰东,与玄岳峰比肩,峰阴石窟有五岳宫。南峰,名飞石峰,像一道丹壁,屏立在玄岳峰南,有飞石窟。北峰,名香炉峰,似一柱高香立于玄岳峰北。西峰,即翠屏峰,与玄岳峰隔瓷窑峡东西相望。两峰之间,形成一道陡崖紧束的万丈峡谷,成为恒山的天然大门,同时也成为了千秋万代控南制北的绝塞天险。有名的“恒山十八景”集中在两峰一峡之间。恒山十八景为:磁峡烟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危岩夕照,断崖啼鸟,幽窟飞石,龙泉甘苦,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石洞流云,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鸣琴,岳顶松风。
在紫微峰东,还有一座凸起的山峰,名白云峰;在玄岳峰北,有双峰若乳,名玉华峰。五峰再加上这二峰,七座山峰的布局天设地造组成天上北斗七星的形状,紫微、白云、飞石、玄岳四峰组成方形之斗,香炉、玉华、翠屏三峰组成弓形斗柄。因此,恒山主峰又有七星峰之称:天上北斗,地上北岳,七星七峰,天地相照。
‘贰’ 山西大同必买特产
大同特产有哪些?
大同是山西省副中心城市,山西省第二大城市。它位于山西省北部大同盆地的中心,山西、河北、内蒙古三省交界处,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它实际上是整个山西省的屏障和北上的门户,是山西、河北、内蒙的咽喉要道。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被誉为“北钥”。下面,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大同特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同特产有哪些文章?
灵达威羊
灵大围羊是山西省的优良绵羊品种,是以产肉为主,毛皮为辅的两用绵羊品种。生长速度快,育肥效果好,肉质鲜嫩,毛皮质量好。成年羊,身高62厘米以上,体重50公斤左右,尾长18-21厘米,尾宽19-22厘米,尾厚5.5-7.9厘米。大尾羊一般11个月后就可以出栏了。九只羊在一次试验中被宰杀。每只羊饲养13.5个月,平均活重66公斤。屠宰后胴体重38.42公斤,其中净肉33.3公斤,肉脂2.7公斤,尾脂8公斤,头蹄4.07公斤,内脏总量5.56公斤。尾羊皮板致密、蓬松、纯白,粗细毛比例适中,达到目前采购一级皮的标准。按12张羊皮计算,平均长87.7cm,宽48.7cm,面积4366.7cm2 .羊毛品质:根据对10只成年母羊侧白羊毛的分析,被毛属于异种羊毛。
杨长城羊肉
羊昌城羊肉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经常有人说,不吃阳高县长城乡的羊肉很可惜。的确,长城乡的羊肉如玫瑰般鲜嫩可口,洁白如玉的羊肚鲜美爽口,不同方式的羊杂鲜而不嫩,令人印象深刻。洋县长城乡大力发展规模养羊业,因地制宜创新土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发展养殖业新模式,走出了一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全乡已发展养羊户300余户,养羊户总数达4万余人。其实,阳高县不仅仅是长城乡。近年来,该县抓住“增、扩草、提质、强防、精耕”五大关键环节,从技术支撑、项目支撑等方面着力发展羊产业,基本形成了长城乡、油仔镇、王官屯镇等养羊专业镇和黄岩峪、刘岭山等羊肉品牌。2015年,阳高县惠农杨洋专业合作社申报的“阳高长城羊肉”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保护。
左库桥
苦荞是七种营养素的组合。它不是药品、保健品,而是可以当饭吃的食品。然而,它具有极好的营养保健价值和非凡的治疗效果。与大家熟悉的“何首乌,大黄”有亲缘关系,被国际粮农组织认定为优良的药食两用粮食。是中医药食同源文化的典型体现。苦荞麦,素有“五谷之王”之称,是三大保健食品(降血压、血糖、血脂)。它主要产于高山地区。《本草纲目》记载,苦荞麦性苦、平、寒,“健胃、益气、养神、益耳目、训五脏秽”,“降气、宽肠、磨滞、消热、消肿、风痛”。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粉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治疗胃病、祛湿解毒、治疗肾炎、吃掉体内坏肉等功效。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和胃病患者有辅助治疗作用。左云苦荞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左云县九个乡镇,包括马道头乡、水窑乡、小井庄乡、张家场乡、三屯乡、关家堡乡、雀儿山镇、云兴镇、店湾镇。
大同黄花
黄花,学名萱草萱草,俗称黄花菜,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嵇康在《神农经》中的《养生论》有“萱草忘忧,喜食”的记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有专门论述,说它有利尿健胃的作用。大同县是山西省黄花的主要产地之一。自明代以来,这里就享有“黄花之乡”的美誉。大同的黄花有三个优点:一是色泽黄亮,干净无霉变,色泽金黄,很少出现黑斑和霉变;二是角长,肉厚,纹路粗,肥肉齐;三是油脆嫩,不能久煮。所以大同黄花是素上品,深受外商欢迎,成为山西省骨干外贸商品之一。
凌大为羊羊
广达味羊肉是山西大同广灵县的特产。灵大围羊历史悠久。据说是汉代从蒙古传入的。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经贸的互动,以常年放牧为主的蒙古羊从草原传入农区。长期以来,在当地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下,以及养殖户精心的养殖管理和饲养,长期锁定在养殖。物理外观和生产性能趋于一致,逐步形成生长发育快、育肥效果好、产肉率高、肉质鲜嫩、毛皮质量好、毛束结构、干死毛少、耐粗饲、抗寒性强、适应大陆性半干燥季风气候的地方优良品种。成年羊,体高约65cm,体重约55kg,尾长18-21cm,尾宽19-22cm,尾厚5.5-7.9cm,自汉代起被当地人命名为大尾羊。自1968年以来,山西农学院畜牧专家徐金友、省畜牧学校校长俞大家教授和《畜禽品种》编委会的同志们一直在培育大尾羊。
斗山杏仁
光斗山的杏仁被誉为山西特产三宝之一(山西特产三宝:杏仁、核桃、大红枣)。广陵地有刮金盘的历史,杏仁久负盛名。之所以优于普通杏仁,是因为广灵地位于太行山北端,恒山东麓,北纬39度线上(俗称杏果生长黄金线)。另外,广岭兜山海拔2000多米,温差大,日照充足。更重要的是,在广灵斗山脚下,刘虎河旁,广灵斗山的微量元素含量很高,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综上所述,广岭兜山被称为杏仁生长的黄金点。岭兜山杏仁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中国杏仁和美国杏仁的区别。中国杏仁是蔷薇科杏的种子,叫杏仁;所谓“美国杏仁”,是蔷薇科桃的种子,也叫桃仁。范围:山西省广灵县一斗泉乡北部,有一座山,形似“斗”,故名“斗山雪”,是广灵八景之一。
大同小明绿豆
大同小明绿豆主产区在大同县,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较大。它是该县的传统名优特产和出口拳头产品。这个县的小明绿豆颗粒饱满,色泽深绿,发芽率高,营养价值高。经测定,蛋白质含量为25.6%,脂态含量为0.7%,还有VA、VD等其他成分。绿豆芽中VC的含量为6mg,是茄子的两倍。绿豆药用价值高,能消肿降气,清热解毒,利尿止渴,消暑解暑。大同绿豆覆盖了大同县周石庄镇19个村、聚乐乡15个村、鲍旭乡20个村、于风乡17个村、吉家庄乡23个村、杜庄乡4个村、西平镇6个村、瓜源乡11个村,共计115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 20′00″~ 113° 35′00″,北纬39° 43′00″~ 40° 16′00″。产品特征外部感官特征:大同小明绿豆颗粒饱满均匀,色泽鲜绿,手感柔软,具有黄土高原特有的清新气味。
浑源黄芪
黄芪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具有滋补强壮、益气的作用。浑源黄芪以条索长而光滑,皮亮,粉大而空心小而着称。其药用价值高于普通黄芪,被称为黄芪。广袤的恒山地区是着名的“黄芪之乡”。浑源黄芪加工厂是中国黄芪出口加工的主要工厂之一,年加工能力达百万斤。这些黄芪远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换来了大量的外汇。得天独厚,浑源1966平方公里的土地自然资源丰富,黄芪就是其中之一。浑源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形特征为南山北坡中部盆地。全县海拔1018—2333m,垂直高差大,气候差异明显,适宜各种中药材的生长和种植。
小光
凌霄蜜,久负盛名,曾在清朝康熙时期的贡米、晋京担任朝廷要职。1961年改良培育出水稻中最好的新品种“东方梁”。这种小米颗粒光洁,色泽金黄,营养丰富。煮饭和煮稀粥都是黏滑的,香甜可口。测试:广灵小米含碳水化合物76.1%,蛋白质9.7%,脂肪1.7%,粗纤维0.1%,灰粉1.4%。含有钙、磷、铁、胡萝卜素、硫明胶、核黄素、烟酸等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13和维生素B15。产妇喝广灵小米粥,可以增加乳汁分泌,加快身体恢复;还可用于治疗肝病、心脏病、风湿病和贫血。因此,广灵小米的名声已经远播省内各县,京、津、唐等地。想要皮肤好,粥里加红枣。不失眠的话,粥里加白莲。腰酸肾气虚,粥小米。清暑解毒,绿豆粥更好。乌发补肾,核桃仁粥。春季预防1、荠菜粥好。
历史和文化
方言
大同方言属于晋语。就所有晋语而言,按照目前普遍接受的说法,大同话属于大同包头片(主要分布在晋西北和内蒙古中部);就山西方言而言,大同方言属于以大同为中心的云中片。大同方言主要包括大同市、大同县、天镇、阳高、左云、右玉、殷珊、怀仁等地区。浑源方言和灵丘方言属于山西五大方言,广灵方言属于河北语系,属于北方官话区。民间习俗
旺火:大同煤炭资源丰富,必然与当地人民的衣食住行有着各种联系。所以煤的作用早在古代就已经渗透到习俗中,其中生火是当地的一种习俗。在春节的除夕,每家每户都要在庭院前用大块的煤建造一座塔,称为旺火,以带来好运,祝贺一年到头的繁荣。等到午夜,鞭炮齐鸣,点燃旺火。被点燃后,火焰从无数孔洞中喷出,犹如一个漂浮的身影,御寒壮观。孩子们围成一圈,有的做游戏,有的放鞭炮,男女老少都来取暖,以求“一飞冲天”。平时谁的火大,谁的火旺,谁的火也旺。
游八仙:游八仙是大通特有的民俗活动,始于明代。每年正月初八,当地人都会扶老携幼聚集在寺庙和道观里,祈求来年健康平安。有句话说“你可以去八仙治百病”。大同市街头,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出门感受春节的欢乐。在市区的华严寺、圆通寺,拜佛祈福一年平安的人络绎不绝,寺庙里座无虚席。
假日和节日
大同春节文化庙会
时间:每年的第一个月
介绍:庙会汇集了秧歌、二人台、锣鼓、川剧等多种艺术表演。,并展示各种民间或地方手工艺品和特色小吃,如剪纸、泥塑、刺绣、果冻等。
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
时间:每年八月
简介:主要展示中国传统宗教文化和塞外美景。旅游节包括晋北景点展示、文体赛事展演、城市联络、揽胜推介、大同旅游项目招商。
手艺
大同青铜器
大同青铜器历史悠久,久负盛名。历史上有“五台山拜佛,大同市买铜”的说法。大同青铜器有25个系列,235个品种,458种颜色,主要有火锅、酒具、宫廷餐具、青铜牌匾等。大同青铜器不仅畅销中国,还畅销日本、马来西亚、德国、香港和澳门。1973年,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大同,曾赠送大同铜火锅。
广灵剪纸
作为中国民间剪纸的三大流派之一,广灵剪纸以其生动的构图、传神的表现、细腻的刀法、考究的用料和染色、精细的包装和制作工艺,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在中国剪纸中占有重要地位。2009年,广灵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申报项目的一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大同特产2有哪些文章
大同炸糕
大同、雁北地区盛产小米,亚麻油产量也很高。所以,炸糕是大同雁北地区人民非常喜爱的传统食品。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炸糕是头等美食。这里的炸糕软而油,炸糕脆而嫩,松软可口。并配以精致的豆馅、薯馅、韭菜、肉馅,更有风味。
云冈丝绸人
明清时期,大同地区有在庙会上购买“泥人儿”和“布娃娃”以求好运的习惯。解放后,“泥娃娃”已被淘汰,而“布娃娃”却越来越精致。大同丝绸艺术家康巧玲以《缝娃娃》为基础,展示了戏剧人物的面容、服饰、人物,以及云冈石窟、华严寺的各种佛像、威武菩萨、飞天乐师等丝绸人物。
丝人由丝、绢、缎、纱、绉、锦等材料制成,具有地方特色,被誉为“云冈丝人”。
购物推荐:大西街
价格:10—50元。
膜荚黄芪
恒山是最适宜种植黄芪的地区,山脚的浑源成为中国黄芪之乡。黄芪是一种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材,也是人们烹肉、泡酒、做菜、煲汤的佳肴。其特点是长而直,皮薄光纤,黄亮色,大粉小空心,是国际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正北芪”。
大同艺术瓷器
大同生产陶瓷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早在唐宋时期,大同就曾生产过军用的“瓷雷”。
现在的陶瓷厂一般都建立在大同、怀仁、朔州等地。主要生产的产品有飞跃杯碟、绳边碗、河口汤盘、山西盖杯、小棱镜杯、提亮茶具、五合一圆壶、各种佛像、儿童玩具等。其陶瓷具有瓷质优良、设计新颖、造型美观的特点。
购物推荐:四牌楼商业街
大同黄花
黄花,黄花菜俗名,学名黄花菜。明末清初由内蒙古传入大同县。
大同黄花具有苗大苔多、肉厚角长、雌蕊七黄、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堪称“中国之最”。黄花菜不仅可以作为高档菜肴品尝,更重要的是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可以制成健脑、降血压、利尿、安神、防癌等多种滋补品。
‘叁’ 日本神话中的太阳女神——天照大神
天照大神(《日本书纪》)或称天照大御神(《古事记》)、天照皇大神、皇大御神、天照坐皇大御神、天照日女之命、大日孁贵神、大日女尊、大日灵、大日女、天照孁女贵,天照是日本神话里三贵子之一、高天原的统治者与太阳的神格化。她被奉为日本天皇的始祖(皇祖神),也是神道教最高神。
日本最核心的神——太阳女神。被奉为日本皇室的祖先,尊为神道教的主神。据《日本书纪》记载,伊奘诺尊在逃离“黄泉国”的归途中,在日向国的橘小户阿波岐原,洗刷污秽时洗左眼生出一美丽女神。因女神出生时光辉耀天照地,伊奘诺尊甚喜,将其命名为天照大神,送她八坂琼曲玉,并命其司理高天原(诸神所居之处)。
天照大神在高天原开垦田地,传授养蚕、织布技艺,治理有方,使诸神过着安逸和平的生活。后来,天照大神派天孙·琼琼杵尊(天忍穗耳命之子)去管理日本国。从此以后天照大神的子孙就一直治理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万世一系之神裔的传说便是由此而来。天照大神的主要祭祀地是伊势神宫,以八咫镜为神体。
很久以前,世界刚刚从混沌的泥浆固化为天地。天,叫做“ 高天原 ”。有一男一女两个神灵从高天原降到了地上。男的叫做 伊邪那歧 命,女的叫做 伊邪那美 命。他们站在天浮桥上,用矛把漂浮的国土往回拉。就这样滴水成河、聚少成多,他们用滴落的水渍形成了淤能碁吕岛。后来,伊邪那歧命和伊邪那美命就在那里结婚了,生下了大八州和诸神,这就是最早的日本。
伊邪那歧 命和 伊邪那美 命结合后,生出了海神、河神、山神、雨神、风神、田神等各路神祇。但是,在最后出生火之迦具土神的时候,伊邪那美命被孩子的火烧死了,她的生命走上了黄泉之路,一去不归。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生者和最早的死者。
伊邪那岐命很想见到他的妻子伊邪那美命,便一直追到黄泉国。
在黄泉国大殿门前,伊邪那美命从殿内开门相迎。这时伊邪那岐命和妻子商量说:“我亲爱的妻子啊,我和你创造的国土还没有完成,请跟我回去吧!”
伊邪那美命回答说:“可惜呀!你没有早些来,我已经吃了黄泉的饭食。不过,既然是你特意来找我,我也愿意回去啊!让我和黄泉的神商量商量。但是在这期间千万不要看我呀。”
这样说过之后,伊邪那美命就回到了殿里。
时间过了很久,伊邪那岐命实在等待得不耐烦了,就取下左发髻上戴着的多齿木梳,折下一个边齿,点起火来,到殿里去看。只见伊邪那美命满身蛆虫蠕动,气结喉塞,全身缠绕着大雷到伏雷共八个雷神。
伊邪那岐命看到这种景象大吃一惊,十分害怕,转身便逃。伊邪那美命羞愤交集,立即派 黄泉丑女 在后面紧紧追赶。
最后,伊邪那美命亲自追来。伊邪那岐命用千引石堵住 黄泉比良坂 。他们隔着 千引石 面对面地站着,发出夫妻决绝的誓言。伊邪那美命说:“我的夫君呵,你既然这样待我,我就在你国每天杀死千人。”伊邪那岐命说:“我的妻子呵,你如果那样做,我呢,就每天建立一千五百个产房。”这样每天必死千人,每天也必生一千五百人”,因此,伊邪那美命就被称为黄泉津大神。另有一说:因为她追赶到这里,所以又叫做道敷大神。堵住黄泉比良坂的千引石,封为 道反大神 ,又名塞坐黄泉户大神。所谓黄泉比良坂,就是现在 出云国 的伊赋夜坂。
从黄泉国回来的伊邪那歧命,在筑紫日向的橘小户阿波岐原进行 禊祓 ,洗脸时左眼生出了天照大神,右眼生出了 月读命 ,鼻子生出了 须佐之男 命。
根据《 日本书纪 》与《 古事记 》记载,天照大神是从日本神话中开天辟地之祖 伊奘诺尊 (《古事记》里称为 伊邪那岐 )眼中诞生:伊奘诺尊思念难产而死的爱妻 伊奘冉尊 (《古事记》里称为 伊邪那美 ),亲赴 黄泉国 。但看见她腐烂而丑陋的身体后,因感到恶心与畏惧,遂逃离黄泉国。愤怒的伊邪那美派出数将追击,但被他用计甩开,最后在黄泉比良阪用大石堵住阴阳两界之路,才停止这场灾难。
这时疲惫的伊奘诺尊停在 日向国 的橘小户阿波岐原休息,他脱去身上的衣物跳入河流中游洗涤,于是他脱掉的衣物与洗涤的部位顿时生出二十多位神祇。最后洗脸时,左眼生出掌管太阳的天照大神,右眼生出掌管月亮的 月夜见尊 (《古事记》里称为月读命),鼻孔生出 素盏呜尊 (《古事记》里称为 须佐之男 )。伊奘诺尊便令天照大神治理高天原,月读命治理夜之食原,须佐之男治理海原。
濑织津姬 与天照大神颇有渊源,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的 荒御魂 。在 神佛习合 时期,天照大神被视为是 大日如来 在日本的化身。
天照大神也被视作 太阳神 ,掌管天上和苇原中国的光明。
须佐之男是伊耶那岐在洗脸时从鼻子生出来的,伊耶那岐让他掌管沧海之原。《 古事记 》记载,分封领地后,须佐不停哭泣想到 黄泉国 见母亲。他的哭闹造成大地震动不已,所以伊耶那岐将他放逐。须佐去找母亲之前,想再见姐姐一面,就去高天原找天照大神。
然而他所到之处天地震动,万物不安,甚至连高天原上的天照大神也感到不安。担心须佐强夺高天原,于是天照大神身着弓箭铠甲,全副武装迎接须佐到来。
须佐到高天原后,天照大神询问其前来目的,须佐说他只想多叙姐弟之情。但天照大神仍十分疑惑,经过一番对谈后,最后两神决定合生子女以为互不侵犯盟约。于是天照大神拿须佐之 十握剑 ,折成三段后放入天之真名井洗涤,然后放入口中咬碎,最后吹出雾气生三女神(即 宗像三女神 ),同样的,须佐求取天照大神左发髻上的 八尺琼勾玉 的玉串振响,放入天之真名井洗涤后咬碎,最后吹出雾气生五男神。
不过证明了自己清白的须佐就呆在高天原不走了。他到处破坏天照大神的田地,填平灌溉用的水沟,甚至趁天照大神于神宫中到处撒粪,然后把天斑马马皮自屋顶上丢入纺织房,一名织女因惊吓不慎被梭刺入而死。天照大神赌气躲进天岩户里,天地陷入黑暗,恶鬼群集,灾祸继发。为了重现光明,八百万诸神于天安河边商议引出天照大神,并命 天钿女命 手持竹叶、站在倒放的桶子上跳舞。因为跳得太卖力,衣服松开半裸着身体,众神看了哄堂大笑。天照大神好奇自己不在为何众生还能如此快乐,众神表示来了一位比天照大神还要美丽还要强大的神,天照好奇这位新来的神的样子,从打开的岩缝向外窥视,这时众神抬出神镜,天照大神看到的是自己的仪态,顿时心生欢喜,从天岩户出来,大地才重现光明。因此,天钿女命被认为是 日本舞蹈 的起源,发展成祭祀活动用的“ 神乐 ”舞。
天照大神发怒后躲进了 天岩户 ,闭门不出。因为她是掌管光明的神,高天原和苇原中国都陷入和黑暗,祸害横流。所以八百万神聚集到天的安河原,来商量该怎么办。他们做了很多仪式,还有准备了道具,想把天照大神“请”出来,或者说“引”出来。其中有一个就是 天钿女命 ,她把桶倒过来,踩的嘣嘣响,敞开胸部,把衣服的钮子一路解到,然后开始跳舞。见此八百万神一齐哄笑起来,震动了高天原。
躲在天岩户里的天照大神于是开始觉的好奇,她想,我躲起来了,天地应该陷入一片黑暗,怎么天钿女命还跳的那么兴高采烈,八百万神还笑的这么开心?于是她把门开一条小缝,问是怎么回事。天钿女命就骗她说:“那是因为有比你更尊贵的神降临了,大家正高兴呢”。说着伸出一面镜子给天照大神瞧“你看,就是这位尊神”。天照大神为了看清楚,不觉又将门开大一些,又走出来一些,于是一直埋伏在旁边的天手力男神,就扯住天照大神的手,一直把她拉出来。另有其他神立刻在洞口拉一根绳子,道:“这个里面不可以再进去了。”(一说天照大神看到镜子里是自己的仪态,顿时心生欢喜,从天岩户出来) 就这样,由于天钿女命的舞蹈, 天岩户 开启了,天照大神重新出现,天地也恢复了光明。
‘肆’ 法国的“法”应该读第几声调
法国的法读应该是第三声。把法国的法读成第四声的一般是南方方言区的人,一般是港台地区。是因为他的普通话不过关。
其实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所以其他地方方言的发音就有可能和普通话不同,上面三个字就是如此,如果是港台播音员,由于历史原因我们不好说什么,但是国内播音员读错,则是他的普通话不过关。
北京话法读去声可能跟以前读书音的伪入声有关。所谓伪入声就是口语中已经没有入声,但读书时将古入声字读成一个似去声而短的调子,甚至就读成去声。这方面的记录很多。
从前读经书作诗赋都讲究平仄。北方虽实际上读不出入声,但为记牢平仄和对入声心向往之起见,总要读成短促的去声。纵使极普通的字,口语上已不习惯再读得短促,而在读书时也必须用另一种读法。
黎邵西先生《京音入声字谱》中有许多阳平字都有去声的又读,就因为他所根据的书籍都是记载十五年前的现象的原故。上表中字有由阴阳平转去声的,其理由也就在此。现在不然了。学校兴,读经废,平仄的讲求,已大不似从前。入声既没人注意,读音时一随口语而变迁,演变的路径一定也就不能规则了。
我们才知道当时顺天官话的入声字的读法已经跟现在的北京话大同小异了。全浊入声全归在的如声,就是今音的阳平声。次浊入声差不多全归在去声。这是跟今音全然相同的,收声已经失去。惟有清入声的归在平上去声,跟今音相差得很远。
归在去声的占十分之六以上,今音只占十分之四。各个字的读法,在这两个时期也不全然一致。例如今音读去声的,那时候不读去声。据他自己的解释,好像当时读成如声的浊入声真的变成长音的阳平声,读成去声的次浊入声字也真的变成长音的去声。
惟有清入声好像还是短音。之所以把清入声字大部分归在去声的缘故,是因为短音入声很像去声的前半截。这样的短音字也许还保存喉塞的收声,例如现在的山西方言,然而很可能的,连喉塞都已经失去了,只有短音而已,例如现在的某种冀南方言。
‘伍’ 元江县说四川话的人多吗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
仅仅在云南16个州市
至少就有16种语言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云南
是个多民族的省份
少数民族占全国56个民族的40%以上
少数民族人口1415万占全省人口的1/3
所有市县都有少数民族分布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中
可以把云南的少数民族语言分为
母语型、双语型、多语型和母语转用型4种
在25个少数民族中
除回族、满族、水族使用汉语外
其余22个少数民族有26种少数民族语言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一份
自认为最难听懂的云南方言排行
快来看看
你的家乡话上榜了吗?
NO.1纳西话
纳西语
纳西族本民族的语言
其语系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
彝语支中一种独立的分支语言
同彝语、哈尼语以及拉祜语
等有着非常密切的亲缘关系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纳西语可划分为
东部和西部两个方言区
金沙江以东的纳西族住区
以泸沽湖畔摩梭人语言为代表
说这种东部方言的约有5万人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金沙江以西的纳西族住区
以丽江大研镇的语言为代表
说这种西部方言的约有25万人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纳西语有纳西语口语
和纳西语书面语
即东巴文,又称纳西象形文字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纳西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
辅音分清浊,其中浊辅音较多
韵母以单元音为主
复元音较少
而且元音往往不分松紧
丽江方言
簇瞌睡--想睡觉
弯酸--不直接了当
撇妥--爽快
这稍--这时候
翠些--现在
三不打失--偶尔
扎实--非常、很
有点哈数--有分寸
罗寡--稍微
麻精--不会害羞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NO.2傣族话
傣族语言属于东亚(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
傣语分为大泰方言、兰纳方言、暹罗方言等三大方言
这三大方言中又含有若干个地区方言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大泰方言(德宏方言)、兰纳方言(西双版纳方言)
是中国境内最主要的两种方言
方言之间的差别主要表现为语音和词汇上
语法基本是一致的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两大方言中
德宏方言使用最为广泛
除了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的傣族使用之外
保山、思茅、临沧地区等县市
傣族居民也用该方言
文字方面使用的是
约500年历史的拼音文字
“傣那文”意为“上方的傣文”
现称德宏傣文
下面一条傣文新闻
给大家感受一下
德宏方言
咩日--明天
晚心--晚上
搞莫子--搞什么
你怕是--用于威胁的语气
鬼火绿--生气
埋埋塞--表示惊讶
克哪点--去哪里
给活--对不对
版纳方言
男生叫--猫哆哩
女生叫--骚哆哩
京豪--吃饭
老乖--老公
(年龄较老的男人,则是叫“老倌”)
老伯--波桃
傣族女人称呼--灭桃
普洱方言
尼格认得--你知道吗
我啊吃--我想吃
足呢脚柔--猪脚肉
办尼摸买洞西唉--帮妈妈买东西
心昌都不有--没心情
给你两脚爪出克--把你踢出
NO.3彝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6个方言
彝族文字是一种音节文字形成于13世纪
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彝族群众使用的文字又叫“爨(cuàn)文”、“韪(wěi)书”
彝文的历史非常久远
明清两代不少书里说
这种文字“字如蝌蚪”
“字母一千八百四十”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彝族集聚的地方
经过若干年的方言变化
形成带有当地为主的彝族风情
说话的质感也更多一些
相对于偏硬朗些
楚雄方言
老表--兄弟、朋友
不二--北、白
热头--太阳
给是--是不是
扎精--斤斤计较、难缠
相因--东西价格便宜
肿脖子--吃饭(不耐烦、反对的说法)
被折(she)子--骂小孩的话
曲靖方言
尾哒--跟着
壳起头--膝盖
筛你--打人
搅得很--难处
子弟--帅气
qio--鸟
gang--彩虹
乐huohuo--乐呵呵
保山方言
克了--走的意思
物件--这里指的是食物
干--吃
瓦--我
如:瓦爹、瓦妈
招呼--小心
两巴坨--两拳
砍靠--去哪里了
固喏--未开的花朵
开反--正在开放的花朵
西丫子--未婚生出来的孩子
干坏--损坏
越天--蝴蝶
抵得--很像
鸡日--今日
NO.4白族话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白语支
使用人口约100万
分南部、中部、北部3个方言
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相比
白语的方言总体上看差别不大
各地白语的语法系统基本一致
词汇大部分相同
只是在语音上有一定的差异
白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
一般都以白语为主要交际工具
县以下白族聚居区
群众活动都使用白语
由于受白语影响
大理州境内的一些
汉族人口也兼通白语
居住在大理市境内的回族
也以白语为主要交际用语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
即老白文和新白文
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
白族方言
shua --学白族话
nao wei ni--谢谢你
gai--鸡
kuang--狗
Lao mie hai--你叫什么名字
hai lai--什么
biao--不是
shua hai lai--说什么
da xia--来我家玩
a da yin--来我家吃饭
Lao la--你要去哪里
NO.5 傈僳族语言
傈僳族语言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傈僳族是语言比较统一的民族
内部没有语支
方言分怒江、禄劝两个方言
怒江方言又分为两个土语
各种方言、土语的语法
差别不大,词汇也基本相同
历史上,傈僳族没有创立文字
只能口耳相传、刻木记事
20世纪初,维西县傈僳族青年
旺忍波创制了
共有1030个字的象形文字
这是傈僳族历史上的第一种文字
目前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
各民族通用
大家一起来感受
傈僳语的新闻
傈僳族还创造了许多
民间文学作品主要是口头文学
以歌唱和讲述的方式
口耳传承下来
怒江方言
sa孩--拖,拖鞋
孩子zha开了--鞋子裂开了
pao--膀胱
水噗出来啊--水溢出来了
帮我bi丢下--帮我把水沥干
这肉好pa--这肉炖的好烂,软
我chen哈脚--我伸展一下双腿
脚--跛脚
NO.6 佤语
佤语属南亚语系孟
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原称佤-崩龙)
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沧、西盟以及孟连、澜沧
双江、耿马和永德等县
缅甸境内也有这种语言的使用者
塞音和舌面塞擦音都分清浊
除清擦音f、s、h和喉塞音妱外
所有辅音都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
有-m、-n、-嬜、-p、t、k
-妱、-h等辅音韵尾
佤族文学属于民间口头文学
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
童话、寓言、谚语等等
佤族人民通过各种文学样式
展示了佤族的审美观念
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临沧方言
三国形--三角形
帽时--差一点
大神几吧屎--大笨蛋
死眯羊眼--精神不振
小死丫子--混蛋
改手--上厕所
渣妈虫--蟑螂
格早--虱子
锅锅--哥哥
渣诗--小气,爱炫耀
怎么样,是不是已经被绕晕了
对于这些方言,你能听懂多少
又或者你说的方言是属于哪一类
▍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云南方言排名,猜猜曲靖排第几?
(英)艾磊 Bryan Allen 丨白族文化正面临危机
中国56个民族一家亲
孙宏开: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语言?
我的两位恩师——李新魁与高华年教授(下)
原石印面,汉印朱文印集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搜索
云南哪个地方正宗方言云南元谋元江元阳哪个更好云南元江羊街哈尼山歌云南玉溪元江哈尼族糯美支系云南方言最像普通话云南元江哈尼族视频大全云南元江方言元江方言买菜怎么读我看看有多少人能听懂云南方言云南元江羊街哈尼族过年视频
首页万象文化人生生活健康
教育职场理财娱乐艺术上网
留言交流回顶部
联系我们
触屏版| 下载APP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22]3822-11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0377号
关注公众号
保存2
生成长图
分享
‘陆’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是什么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介: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含义: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ian)子(zi)圣(sheng)哲(zhe)";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现代吴语中的绍兴方言和闽南语的潮州方言区分阴阳二类声调,阴调对应清音,阳调对应浊音。
构成:
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大部分(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但西南官话岷江片、常鹤片、丽川片全片以及黔南片、昆贵片、岑江片一些点还有独立入声调,岷江片大部分仍有声门关闭不严的喉塞音结尾。 古代的四声高低升降的形状是怎样的已无法得知。依照传统的说法。平声应该是一个中平调,上声应该是一个升调,去声 应该是一个降调,入声应该是一个短调。《康熙字典》前面载有一首歌诀,名为《分四声法》: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这种叙述是不够科学的,但是它也这我们知道了古代四声的大概。
和韵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 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坐骑。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誉,平声,动词,称赞;去声,名词,名誉。
污,平声,形容词,污秽;去声,动词,弄脏。
数,上声,动词,计算;去声,名词,数目,命运;入声(读如朔),形容词,频繁。
教,去声。名词,教化,教育;平声,动词,使,让。
令,去声,名词,命令;平声,动词,使,让。
禁,去声,名词,禁令,宫禁;平声,动词,堪,经得起。
杀,入声,及物动词,杀戮;去声(读如晒),不及物动词,衰 落。
变化
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叹","看"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直到近代律诗中,往往也还读平声(读如刊)。在现代汉语里,除"看守"的看读平声以外,"看"字总是读去声了。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时有平去两读,至于用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去声一读了。
关系:
中古四声与普通话四声的关系
在普通话中,中古全浊音被清音化,因此中古清音平声在普通话里变为阴平(普通话第一声),中古浊音平声变为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全浊上声在普通话里变为去声(普通话第四声)。同时入声在普通话里消失,中古全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阳平(普通话第二声),中古次浊入声变为普通话的去声(普通话第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