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居民都去哪里了
㈠ 日本每年都会失踪3万名女性,她们到底都去哪儿了
日本是一个经济发达,而且有着很多旅游胜地的岛国。中日两国正式建交以后,经常有人去日本旅游,观赏他们的樱花。除了樱花之外,日本的女人也很是让人喜欢,有不少中国男生表示,日本的女人温柔贤惠,特别顺从。如果能娶回家的话,感觉会相当不错。日本的女子虽然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名气,但是在本国却过得相当悲剧。有关部门统计称,日本境内每年都会有3万名女性失踪,她们到底都去哪儿了?看完难以相信。
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忍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努力争取发展机会。有不少人认为,日本这个国家看似和平没有大量犯罪,可实际上却遵循着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并没有他们宣传的那样美好。
㈡ 日本年轻人都去哪里了
最近看到有媒体称中国的年轻人从2017年左右开始不大花钱,搞“消费降级”。这或许是世界年轻人的普遍现象,日本年轻人不花钱的现象这几年也非常明显。
年轻人不花钱原本不是坏事,但是这让各界担心日本经济会因此越来越无力,或许新的金钱观、价值观会开创不同的时代。
日本年轻人现在对花钱的欲望极低,约会分开摊账,即使在兴趣爱好上也不肯花钱,能省则省;一位即将结婚的日本年轻人,他说“我实在不想把钱花在婚礼上!婚礼是性价比很低的玩意!”
除了结婚不想花钱,年轻男女连约会也都找不大花钱的方式,如一起泡漫画、喝茶等,约会还各自付钱;许多年轻男人还很一丝不苟地算到几日元也要女方分担。
日本年轻人这种状态在汽车行业尤为明显,丰田高层嵯峨宏英曾经说了这样一句话:“年轻人不再把拥有汽车视为梦想的话,这个行业将难以为继。”
2016 年,日本经济 GDP 增速仅为 1.3%, 65 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占据了 25%,而年轻人则是一副”能省则省“的消费心态。远离时尚、远离名牌、远离买车、甚至是远离恋爱……日本年轻人在远离看上去和“消费主义”有关的一切。
那到底年轻人为什么不花钱呢?许多年轻人都表示因为没钱可花,所以不花钱,现在拥有的钱都是很不容易才赚到的,而且未来也没好的展望,因此不敢花钱。
二十多岁、三十多岁日本人的想法:“不想有责任”,“不想承担责任”,“不想扩大自己的责任”。为此,即使进了公司,也不想出人头地,将结婚视为重荷,将买房贷款视为一生被套牢——这些想法成了日本年轻人的主流想法。
从实际收入来看也是,日本上班族薪资巅峰的1997年时,20至24岁的人年薪约282万日元,25至29岁的人年薪约373万日元,但到了2018年,20至24岁的人年薪约206万日元,25至29岁的人年薪约238万日元。
再扣掉社会保险及所得税等,手头所剩无几;这还是正式员工,若是非正规雇用,则年收更少,一般在200万日元以下;这样若是在东京还要支付房租的话,生活就很清苦;若在地方城市,房租虽然低廉,但得养车代步,也无法过得宽裕,因此能寄居在父母家的就尽量不搬出来,才能省钱。
收入每况愈下,更让日本年轻人消费保守化,觉得不花钱才是对的,年轻人对于日本经济或自己的生活都非常不安,随着收入减少,少子化、晩婚化、结婚也不生子的人越来越多。
年轻人哪怕想结婚也不敢结婚,他们没有足够的钱去承担新的住房与子女教育开支,日本终生未婚率逐年上升,分别达到了男性 23.3% 、女性 14.06%。
许多年轻人怀疑未来是否是自己能承担得起社会保障的负担,乃至政治的动荡以及战争安保等问题都难以想象,也不想面对。
日本从1997年起引消费税,每数年税率就上涨,今年还将要提高到10%;此外少子高龄化的影响,年轻人被扣缴的社会保险费今后也会持续增加,无法安心过日子;也因此许多年轻人2019起,又比以前更省,消费更降级,甚至还会觉得连平价服饰代表的优衣库也不够便宜。
年轻人现在顶多为了投资让自己能力提升而愿意花点钱,不买房子、不买车,而且各国都很喜爱的日本制货品,日本年轻人一点也不执着,而买便宜的东南亚制或中国制都无所谓,中高年买家电或电脑都喜欢买日本品牌,但日本年轻人很多年前就不在乎,其实是因为没有太多能力去讲究。
提到买房这一问题,日本有国民长期固定利率型的房屋贷款,可以说是相当优惠的一项政策。然而,即使利率低于1%,想要贷款买房的日本国民也相当少。若是国外有这种优惠的房屋贷款类型,一定会有很多人贷款买房。
然而日本内阁府2015年发布的《住宅生活相关民意调查》显示,61.5%的被访者说“想要买房”,13.4%的被访者称“总体上来说想要买房”,共占总人数74.9%。这意味着约四分之一的日本人认为不买房也无所谓。这一比例在20岁至40岁的年轻人中更高。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习惯“简朴”生活,会给日本的经济消费带来打击,年轻人不考虑买房、买车,长此以往,日本的房地产业、汽车行业和家电产业等将会面临巨大危机。
㈢ 如果日本岛沉没,日本人将去往哪里呢
日本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都在大量进口国外的产品。如果单靠自身资源的话,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发展起来。更要命的是,日本正好位于地壳活跃的区域,所以经常爆发火山和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几十年前日本的关东地区,就曾发生过一次巨大的地震。因为当时的技术不够先进,他们建造的高楼大厦在地震爆发时,顷刻间变成了废墟。当时在楼里的人基本上都遇难了,只有少数幸运儿活了下来。
网友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人认为日本会投靠美国,也有人认为他们会到中国认祖归宗。不过事实上人家早就买好了土地,不在中国而是在巴西。日本在很多年前就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花费重金在巴西购买了大量土地,而且还迁移过去了几百万人。现如今这些日本人在巴西活得非常安逸,完全把巴西当成了第二个故乡。
㈣ 新闻上说日本每年近1.6万人都出现“离奇消失“,这些人究竟到哪去了
这些离奇消失的人,其实都是患有认知症的患者,或者是患有老年痴呆症的老年人,这些人因为自身没有了认知和记忆能力,导致出走以后找不到回家的路。而且这些人还会做出一些与平时行为不相符的行动,导致警察没有办法及时找到这些人。进一步导致这些人失踪之后很难被找回,就此消失也是常有的事情。
也就是说像这样的认知症失踪案,在日本是每年会发生近1.6万起。失踪的人,幸运的可以找回来,但是大部分人都不可能再找得回来了。那么,啥叫认知症障碍的失踪者呢。简单说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因为患有老年痴呆所以极易走失。而他们往往在失踪后数日内才能被发现,加上这些失踪者体力或判断力低下,失踪后都不知道走到哪里去了,导致这个群体很难以被及时发现。所以,一旦失踪,很难找回,就会“消失”。
㈤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滞留中国东北的百万日本侨民去了哪里
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当时在中国尚有数百万的日军和日侨。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战区(不包括东北三省)等待遣返的日俘、日侨共计200.16万余人。加上后来沈阳日侨联络总处统计的东北待遣返日俘、日侨约110万人,整个中国的日本人总数在310万以上。这是一笔巨大的人力资源,对于这些日本人,国共双方都曾加以使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卫生工作史》记载说,当时卫生部门表彰的立功者有四分之一是日本人。许多日本关东军战俘也积极加入解放军,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1945年,我东北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解放舒兰县城时俘虏了一批日本战俘,这些日本兵投降后开始积极协助解放军。
㈥ 冰川融化严重,日本迟早会沉没,沉没后日本的1.4亿人将何去何从呢
如果在沉没之前,日本成功的取得了北方四岛的归属权,那么沉沦之后的人民应该会移去北方四岛,但是如果事情不顺利,北方四岛的归属权仍然属于俄罗斯的话,那么他可能只能去国际救助站寻求安身之地。
安倍也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做了很多准备,他经常去俄罗斯和普京进行商讨,想要用金钱换回北方四岛,但是普京肯定不愿意,毕竟这是用俄罗斯的鲜血所换来的,这就表明了两者在北方四岛的归属问题上面不能达成和解。但时间不等人,日本已经等不下去了,日本的下沉速度已经是以每年10米的深度下沉,所以如果真的日本下沉的话,那日本的1.27亿人口,可能只能当做移民去各个国家。
㈦ 日本国土一直在下沉或将面临消失,如果国土消失日本人将归向何方呢
日本国土一直在下沉或将面临消失,如果国土消失日本人将归向何方呢?这个问题其实日本科学家和世界科学家都有过探讨,下面给大家具体的说明一下,朋友们可以参考下面的答案:
三、加拿大地广人稀,日本很可能会迁移到加拿大生活:
加拿大地域非常广阔,而且很多地区处于无人区,因此日本提出可以考虑在加拿大居住,不过时至今日,这些仅仅是探讨而已,还没有具体的方案。
㈧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滞留中国东北百万日本侨民去了哪里
从20世纪初期到1945年日军战败这段时间内,日本共向中国东北输入侨民多达一百多万。日军战败之后,这一百多万侨民大部分被遣送回国,有一些自愿留在中国,还有一些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死亡。
中国人是善良的,但不是软弱的,即使在落后时期,也依然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保卫了我国领土的完整。如今的中国就如一条腾飞的巨龙,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那些对我国别有用心之徒再也不会有可乘之机。
㈨ 日本北方四岛上有日本居民吗
日本北方四岛上目前基本已经没有了日本居民,有的只有一些日本陵墓,而且关于陵墓的扫墓工作也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北方西岛的掌握权就已经基本不在日本人手中了,而是当时的苏联接管了北方四岛,苏联在接管北方四岛之后,立马就采取了行动,在1946年,苏联就将日本在此岛上的1.8万明日本居民遣送回了日本本土地区,不光如此,苏联还将2000多名的复员军人留在了此岛上,而这些人也就成为了现在所谓的“先民”,而苏联此举的目的也是为了防止日本人卷土重来。
虽然北方四岛的主权问题仍然存在质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目前的北方四岛已经没有了日本居民。
㈩ 废弃的日本小镇:3千多居民消失不见,留下大量家电却无人搬走
亚洲有三大鬼片产地,一是泰国,二是韩国,三是日本。日本这类题材,主要发生在小山村里,而电影中的那些取景地,大都是现实中废弃的鬼镇。这一期我们也来讲一讲,那些失去人烟的日本乡村鬼镇。
秩父市是日本关东地区的一座小山城,虽离东京只有几十公里地,但与首都圈的繁华相比,这座只有六万人口的山城却仿若不同的世界。安静、舒适,慢生活,便是游客初到这里的第一印象。虽然人口少,但村镇比较集中,小而美的温馨还是让这座山城远近闻名,然而在50公里外的日津镇更幽静,因为它已废弃了二三十年。
这是一座在地图上很难找到具体位置的山镇,要想到这里需要开车进入崎玉县西部山区,然后绕好几十座山头,沿着一条荒废了几十年的旧路,才能到达附近。但人未到小镇上,沿途不断出现的危险警告,便让冒险的人们感觉到一股莫名的寒意。
夏季是进入日津镇最好的季节,但若是碰到连续的雨天,也存在一定的塌方危险。冬季几乎很难到这里,大雪降临以后,连山路都消失在林海中。然而更多的危险是来自于废弃的小镇本身,以及意外发生后的救援不及时。
小镇的 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17世纪, 历史 上这里因金矿形成一座小山村。当时这一金矿归日本最古老的家族武田家族控制,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开采中,这座金矿很快就被采掘一空。20世纪初一家日本矿产企业接手了这座矿产,但众人没想到的是,这里又陆续发现铁矿、锌矿、锡矿。
为加快开采速度,企业扩大了工人人数,高峰期时小镇人口突破3千多人。因为矿场地处在山谷内,远离主要城市聚集点,工人往返十分不便。为让工人能够专注开采,企业鼓励工人拖家带口过来,并不断完善配套设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日津镇的配套设施一点都不比秩父市差。小镇有电影院,有一家规模不小的诊所,有专门服务管理层的浴室等 娱乐 场所,有一座 体育 馆,有一家专门为矿工服务的邮局,还有两所专门为矿工孩子上学的学校,其中一所还是高中学校。
但70年代,金属矿产已逐渐枯竭,工人赖以为生的工作越来越少。为了谋生,一些工人做起了生产石灰石的工作,妇女们也不得不去那些高薪家庭做保姆,但更多的家庭开始离开小镇,特别是一些学业有成的二代孩子,家人跟随他们去了东京等其他城市。
交通不便,工作岗位稀少,天气恶劣、人口逐渐流失,80年代的日津镇已剩下不多居民。之后的某一年冬天,小镇发生雪崩,仅存的居民才不得不彻底离开。但最后一个居民具体是什么时候走的,并没有详细的介绍。
废弃了二十多年的日津镇,因日本鬼片题材和秩父市的 旅游 业被小众群体关注。小镇的废弃高中,充满阴气的诊所,狼藉的民居阁楼,破败不堪的电影院,还有那一条被外界杜撰了许多神神叨叨的隧道,都成功地吸引着一些热血青年的注意,甚至连一些外国游客都慕名而来。这个圈子里的年轻人,现在又称它为“鬼冢山村”,似乎这里的一切总是要带点一些不为人知的诡异标签。
时间是会腐烂的。废弃了几十年,房屋没有一座是完整。走进屋内,踩着嘎嘎作响的木板,耳边偶尔传来刺破空气的鸟叫声,你总能感觉此时此刻,自己好像置身于另外一个诡异的空间。
那些没有搬走的冰箱、收音机、电视机等家电,几十年都没人搬走。布满灰尘的桌椅,角落里丢弃的旧海报,都加重了这诡异的气氛。再加上那些网传的怪事,不由得汗毛树立起来。若不是人多装着一起壮胆,怕是早就掉头就跑。
日津镇,是日本乡村废弃的诸多小镇之一。它的消失虽然有矿业和灾害的影响,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时代变化,大城市资源集中的影响。而这种变化一直在上演着,也是日本本世纪面临最大的一场乡村困局。
有趣的是,日本城市每年新增80万套新房,这又何尝不是意味着乡村地区几万家庭的消失。而这种现象,不止是是日本,包括我们也在不断发生着。可是回过头来想想,这场城市迁移运动,我们似乎得到了所要的优质教育环境,便利的生活,可云云之中又好像失去了一切。
图资料:部分来源日本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