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日本什么时候是第一战区

日本什么时候是第一战区

发布时间: 2023-02-02 19:14:52

㈠ 日军侵华时共有几大战区,日军在各战区的最高指挥官是谁,最好详细点

按照战斗序列,将全国划分为五个战区。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为“支那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大将,总司令部设南京。以上驻华和驻台、越的日军总兵力约计119万人

1、第一战区为河北及鲁北地区,蒋介石亲自兼任司令长官。第一战区下辖第一、二、十四集团军。

2、第二战区为晋察绥地区,山西王阎锡山担任司令长官。第二战区下辖第六、七、十八集团军。十八集团军就是着名的八路军。

3、第三战区为京沪杭地区,冯玉祥担任司令长官。第三战区下辖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团军。

4、第四战区为闽粤地区,何应钦担任司令长官。第四战区下辖第四、十二集团军。

5、第五战区为鲁南及苏北地区,李宗仁担任司令长官。第五战区下辖第三、五集团军。

日军将领:第一战区:松井石根 第二战区:板垣征四郎

第三战区:梅津美治郎 第三战区:武藤章

第五战区:土肥原贤二


(1)日本什么时候是第一战区扩展阅读:

战争总体评价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战争史上的奇观。

第一,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它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受帝国主义奴役和压迫的耻辱,极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成为抗战的最强音和主旋律: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勤劳勇敢,不畏强暴、血战到底,自强不息,开拓创新。

第三,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抗击日军最多,付出代价最大,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国民革命军方面:冯玉祥、张学良、李宗仁、阎锡山、白崇禧、陈诚

中国抗日主要将领: 傅作义、何应钦、蒋光鼐、蔡廷锴、宋哲元、孙连仲、卫立煌、张治中、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戴安澜、郝梦龄、王铭章、谢晋元、薛岳、杜聿明、郑洞国、马占山、高志航、范筑先、张发奎

日本将领二战甲级战犯 : 松井石根、板垣征四郎、梅津美治郎、武藤章、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木村兵太郎、冈村宁次、阿南惟几、杉山元、山下奉文、南云忠一、石原莞尔、阿部规秀、寺内寿一等。

㈡ 1938年日本攻占了武汉后,为什么确定了战区而不再继续进攻

武汉会战乃抗战史上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会战。从1938年6月12日日军波田支队在安庆登陆并很快占领安庆,宣告武汉会战开始,到1938年10月下旬武汉三镇全部沦于敌手宣告武汉会战正式结束,中国军民在历时4个多月的血战中,以40万人的伤亡,造成日军近10万人的死伤(另一种说法是20万),不但粉碎了日军迅速解决“中国事变”的企图,也鼓舞了全国抗战的热情。时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少将高参、后曾协助薛岳取得第三次长沙大捷的赵子岳高度评价国民政府在武汉会战的战略决策:“综观武汉会战,我军不在武汉城内弹丸之地作困兽之斗,而在武汉外围的广阔天地进行灵活、坚强的作战,予日军以重创,作战逾4个多月,竟无一个整师被歼灭,这都是由于统帅部正确的战略决策而来的

10月17日,第五战区长官部部署最后撤退阶段的作战任务。与淞沪会战和南京会战后期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军队在严密的组织下,以大无畏的勇气和作战胆识,主力全部跳出日军的包围圈。历时逾4个多月的武汉大会战,中日双方动用了开战以来最大兵力,日军最终未能歼灭中国100多个师中的哪怕一个师,最终占领的只是一座燃烧了两天的空城。

而在此之后,虽然直到抗战胜利前夕,日军仍有实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势,但此前明显地一边倒的态势不再出现,日军每占领一片土地和一座城池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中国军队还在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网络桂南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鄂西会战、雪峰山会战中取得胜利。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更是率先吹响了对日反攻的号角,而中国远征军也于次年春开始滇西大反攻,最终于1945年1月10将日军全部赶出滇西,并于3月将日军全部赶出缅甸,而此后广西战场的形势也相当不错,广西全境在日军宣布投降前就已全部收复。

武汉会战,堪称抗日战争中最伟大的转折点!

㈢ 日本参加一战的实质是什么

一战

(2002-11-28 12:10:50)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一场争霸战争,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劫难。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为了争取和平,促进发展,人们力图从历史的灾难中汲取教训,以之作为前车之鉴,这促使史学家们加强了对战争史的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战史即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就国内“一战”史的研究概况作一简介。

一、关于战争缘起与战争责任
1.战争缘起:
(1)“英德矛盾主要说”:司徒琳认为,英德在重分世界问题上的矛盾,是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主要矛盾,这是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1〕。赵辉杰认为,18世纪70年代以来英德关系的演变过程表明,英德冲突对于一战爆发所起的作用虽然不是唯一重要的,但不能低估。海军竞争和协约国的形成与发展是英德矛盾的两个主要表现形式,二者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终于成为导致一战爆发的主要因素。〔2〕

(2)“法德矛盾主要说”:陈汉时认为,从实际情况考察,“英德矛盾主要说”并不全面。英国把德国作为主要对手,而德国没有从国策方面把英国作为主要敌人,只是在具体政策和海军竞赛上把英国作为主要对手,因此,两国之间的矛盾构不成主要矛盾。德国最大的敌人是法国,无论从欧陆的霸权地位或德国的发展来看都是如此。〔3〕

(3)“俄德矛盾主要说”:张含英认为,“英德矛盾主要说”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一战前英德之间在殖民地问题上并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存在严重的冲突,俄德矛盾远比英德矛盾尖锐、突出。如果说一战是由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引起的,那么显然俄德矛盾是更直接的原因〔4〕。

2.战争责任:
罗天焕认为,两大集团中各国所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尽相同的。法国虽不能说是“无辜”的,但至少是被动的;俄英两国对战争的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意大利对于一战的爆发不应承担什么责任;奥匈帝国对于战争发生的近因要比上述国家负更多的责任;德国是最热衷于发动战争的国家,德皇威廉二世是一战的罪魁祸首。〔5〕

潘人杰、李巨廉认为,应从“时代”、“格局”和“人”三个层次来看待战争缘起和战争责任。从“时代”看,现代条件下的大国霸权主义,主要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和技术的迅猛提高,是20世纪初可能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从“格局”看,20世纪初两大对立的同盟体系和军事集团的新格局的形成,为从局部战争演化为全面战争埋下了祸根;从“人”看,通向一战的道路有很大的自发性特点,这与大国当权人物的决策行动和对危机的处理有关。政策和行动僵硬,缺少必要的妥协和绥靖,促成了两大集团迅速迎头相撞。〔6〕

二、关于一战和美国
1.美国的中立与参战:史煦光认为,美国在一战中是中立还是参战、何时参战、以何种形式参战,取决于能否保持其“利益线”。即在战时利用战争形势,以中立的地位牟取超额利润,并趁机向世界扩张;在战后能收回战争贷款,进而以仲裁员身份取得国际事务的支配权。美国参战的直接原因是保持中立的利益线被突破,于是只能以参战去获取中立国不再能有的利益。〔7〕

2.美国的调停外交:吴瑞、杨春龙认为,调停外交是一战时期美国对欧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以调停促成妥协,将两大集团互相对峙和牵制的格局继续维持到战后,自身则因势乘便为称霸世界铺平道路。〔8〕

三、关于中国参战和参加巴黎和会
1.关于中国参战问题
(1)“日本影响说”:吴瑞认为,一战期间北洋军阀内部在中国参战问题上的争执即“府院之争”,其实质是美日两国争夺对中国控制权斗争的反映,其结果是以段祺瑞为代表的参战派取得了胜利,即日本侵华势力取得了胜利。〔9〕

(2)“美日共同影响说”:李子雄认为,中国参战是美日两国共同影响的结果。美国的外交活动打破了中国在参战问题上的外交僵局,美国参战给中国参战打下了客观基础;日本则通过政治上操纵中国军阀和经济上收买中国军阀使之同意参战。美日两国在中国参战问题上都起了重大作用。〔10〕

2.对中国参加一战和参加巴黎和会的评价
在此问题上,史学界多持否定态度。袁继成、王海林则认为对此不能一概否定,冷静地把中国参加一战和巴黎和会这两件事放到中国近代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争取国家独立的历史长河里考察,就会觉得中国参战不是没有道理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有失亦有得:第一,收回了德、奥在华特权;第二,签订了对奥、对匈、对保条约,成为国际联盟成员;第三,中国代表在和会上的抗争,既是中华民族义愤的反映,也反过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和新抗争。〔11〕

四、关于战争与革命的关系
“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公式能否用来解释一战与革命的关系问题,史学界存在不同意见。

1.肯定意见:石森认为,不能否定革命斗争对制止战争的重要作用。战争与革命都是阶级斗争的形式,战争虽不是产生革命的根本原因,但战争往往是加速革命的一个重要条件。革命力量强大时,就有可能推迟和制止战争的爆发,德国和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虽未能制止一战,但对加速大战的结束起了重要作用。〔12〕姚海认为,十月革命道路的最基本特点是由一战造成的〔13〕。潘黎明认为,一战是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得以顺利实现的首要因素,两次革命均发生于一战期间,国际帝国主义无暇他顾,因而使革命获得成功。〔14〕

2.否定意见:茅海建认为,革命和战争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一战并非是被革命制止的,而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各国革命运动高涨的情况下结束的,这些革命对加速战争的结束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大战主要是以军事上的胜负而告终的。〔15〕夏季亭认为,十月革命后苏俄退出一战,这对苏俄来说是正确的,但其客观后果之一不是加速而是推迟了战争的结束。一方面苏俄为换取德国停止进攻而作出许多让步,使德国在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大受优惠,协约国的处境则艰难起来,延缓了德国的投降;另一方面,致使德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军队战场上的失败,十月革命只是对德国人民的反战斗争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与苏俄退出战争给德国带来的惠益相比只占第二位。〔16〕

五、关于一战的影响和地位
1.一战的世界性
龚敏认为,一战是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具有世界性的深刻影响。〔17〕李植枬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一战成为世界性的战争:第一,统治世界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控制着一批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国参战也意味着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参战;第二,一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第三,为了战胜对手,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扰别国入伙;第四,世界已从经济上联成一气,资本输出和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各国对待战争的态度。〔18〕

2.一战的影响:
卢文璞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决不亚于十月革命,而且十月革命与之紧密相联,因此,这两个事件可同视为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19〕夏季亭、张钦贤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应该将一战列入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之内。〔20〕

除上述几个问题外,一些学者还对一战参战国的数目进行了考证。有人认为参加一战的国家是39个〔21〕,有人认为是36个〔22〕,还有人认为应为37个〔2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黄色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
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希特勒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共产党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希特勒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2011-10-20

㈣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日期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哪一年,1914-1918年

小结:看完全文,大家对一战时间应该知道了吧!总的来说,一战的开始是有预谋的,但爆发战争后的局面基本失去控制,最后以德国的投降结束,由此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对一战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看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十大影响。

㈤ 求 日本二战侵华的战役顺序 和战场地点

国民党对日的22次会战

有此22次对日会战,国民党可以不朽矣。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11月11日:“八一三”淞沪会战是抗战爆发以来,中日双方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三个月的战役中,双方都投入几十万的兵力。由于国民革命军战略不当,武器装备落后,在付出了330000多人的损失后,最终被迫匆忙撤兵,并直接导致了南京会战的失利。此战日军伤亡50000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年12月1日~12月13日:淞沪会战后,日军迅速进攻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由于此时国民革命军兵力凋零,退守绝地,被迫在12月12日匆忙突围撤退。日军进入南京开始了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残酷杀害中国军民300000多人。

太原会战:1937年9月13日~11月:1937年9月13日,日军占领大同后向太原进攻,国民革命军由于指挥混乱,布置不当,被迫从太原突围。此战国民革命军英勇抵抗,付出了重大牺牲,消灭敌军20000余人。但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战场的正规战争宣告结束。

徐州会战:1938年1月~5月21日:日军打通了津溥线,扩大了占领区,但未能消灭中国军队主力。国民革命军的防御作战和主动转移为此后的武汉保卫战赢得了4~5个月的时间。其中台儿庄大捷消灭鬼子10000多人,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

兰封会战:1938年5月21日~6月:日军试图在徐州会战后继续扩大战果,板垣征四郎师团孤军深入,被以薛岳为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包围。最后由于蒋军嫡系将领的无能,国民革命军最终功亏一篑。

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历时四个半月的武汉会战虽然最终以武汉失守而结束,但国民革命军的正面抵抗取得了毙伤敌军40000人、近100000名日军因战斗、气候、疾病等原因暂时丧失了作战能力的巨大战果,极大地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抗日战争从此进入相持阶段。

随枣会战:1939年5月1日~20日:武汉会战后,日军为消除鄂北、豫南方面国民革命军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省枣阳地区发动进攻。国民革命军消灭毙伤敌军13000人,第五战区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14日~10月:日军动用100000兵力,却在第九战区第十五集团军的抵抗下损失惨重。日军承认“在部分战场上,部分战况之激烈超过了诺门坎”。在国民革命军反击下,日军伤亡达20000人,被迫撤军,国民革命军伤亡30000余人。

桂南会战:1939年11月13日~1940年10月30日:日军占领南宁和昆仑关后,国民政府从数百公里处急调10个精锐师,对日军发动立体化进攻,取得昆仑关大捷,迫使日军改变对广东的作战计划,造成日军在战略上的部分被动。

枣宜会战:1940年5月1日~6月18日:张自忠上将殉国于南瓜店,宜昌失陷。枣宜会战是武汉会战以来,日军对正面战场最大规模的一次进攻。

豫南会战:1941年1月25日~2月7日:豫南会战是武汉周围地区防御作战中的一次战役。日军一度攻占安徽省国民革命军界首和太和,但在伤亡了9000人后,日军最终撤军。

上高会战:1941年3月15日~4月9日:为保证南昌附近占领区的安全,日军发动试图消灭赣北国民革命军主力的上高会战。日军在三路围攻、其中两路受阻的情况下,形成一路孤军深入,被国民革命军包围而仓皇撤军,伤亡高达15000人。

晋南(中条山)会战:1941年5月:此次战役日军的目的是:在华北要歼灭山西南部的国民革命军。国民革命军伤亡42000余人,被俘35000余人,日军伤亡仅为国民革命军的1/12,成为“抗战史上最大的耻辱”。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10月1日:国民革命军第六战区在正面战场上主动发起1941年以来惟一一次主动进攻作战,歼灭日军7000人。最终由于第九战区指挥失误,日军一度攻占长沙,国民革命军伤亡失踪70000人,日军仅伤亡20000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23日~1942年1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九战区制定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略,取得了长沙会战的大捷,共毙伤日军50000多人。成为“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以来,同盟军惟一决定性之胜利”。

浙赣会战:1942年4月~7月28日:日军大本营决定摧毁浙赣两省国民革命军机场,打通浙赣铁路,最后基本实现预定目标,曾经占领衢州机场,但遭到严重损失,第十五师团师团长阵亡,日军战史记载伤亡17148人。

鄂西会战:1943年5月~6月:日军沿长江向上游进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坚守石牌要塞,第六战区及友邻部队夹击日军,歼灭敌军4000人。

常德会战:1943年11月2日~12月:在日军30000优势兵力进攻下,国民革命军第57师官兵9000余人孤军誓死抵抗长达一十六天。最终国民革命军收复常德等阵地,毙伤日军20000人。

豫中会战:1944年4月~5月25日:日军试图通过豫中会战围歼国民革命军第一战区主力,并打通平汉线。由于国民革命军指挥失当,洛阳沦陷。日军实现最初的作战计划。

长(沙)衡(阳)会战:1944年5月~8月:豫中会战同时,日军开始进攻湖南,打通粤汉铁路。国民革命军在衡阳进行了长达四十八天的抵抗,最终因没有拒不后援而遭到失败。

桂(林)柳(州)会战:1944年8月~12月10日:日军为摧毁大西南的空军基地发动桂柳会战。国民革命军在明显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未能取得空地配合,导致桂林和柳州仅数日即遭到沦陷。

湘西会战:1945年4月~6月:国民革命军在战役中对日军进行了包围,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毙伤日军10000多人。最终在国民革命军的反攻下,日军伤亡20000余人,被迫撤军。

在介绍个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08/0816/18/48714_1547369.shtml

㈥ 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

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

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大家都知道中国是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每个人都应该对过去的历史有所了解,这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的相关内容吧!

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1

1、1927年东方会议日确定“征服满蒙”武装侵略方针

2、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

3、1932年1月,日制造事端,进犯上海。

4、1932年1.28事变+驻淞沪国民党第十九军:蔡廷锴、蒋光鼐++3月伪满洲国建立++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5、1933年1月进犯山海关,东北军:安德馨。日占承德后,沿长城进犯,二十九军:宋哲元。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6、5月攻多伦,察哈尔省危急,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冯天祥、吉鸿昌,收复多伦,将日伪军赶出察哈尔省

7、1935年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2月+瓦窑堡会议+陕北+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8、1936年12.12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标志着抗日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9、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也就是“七七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之后日以重兵三路进攻华北

10、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中共中央起草,国民党发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陕甘宁区政府成立,首府延安。陕甘宁边区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主后方。

11、1937年11月,上海失守,日进攻南京。

12、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下首都南京(南京大屠杀)。

13、1938年5月抗战初期正面徐州会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山东台儿庄。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2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最早应该从1876年日本入侵琉球开始,当时琉球是中国的土地,有一艘琉球船到了台湾,船员被台湾土着误杀,日本人就以这个为借口。这是日本对中国最早的侵略,这场战争使中国失去了琉球,就是今天的冲绳岛。

2、1894年,日本入侵朝鲜,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经过平壤战役、牙山海战、大东沟海战、威海卫海战、旅顺战役。日本夺去了台湾,还有二亿三千万两白银。

3、1905年,日本和俄国爆发了日俄战争,经过旅顺海战、对马海战、旅顺战役、奉天战役。日本将俄国的势力赶出了中国东北南部,独占了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大部分分地区的特权。

4、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军撤向关内,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在这个过程中,规模比较大的战役是江桥抗战,其他都是义勇军的战斗。

5、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在上海与中国19路军激战。双方损失都很大最后中国军队撤出上海。

6、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中国29军与日军进行了长城抗战,日军在占领华北以后一路南下,占领了中国东南的大部分土地,基本控制了中国的海岸线。

7、1938年以后,日本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役了,双方进入胶着状态。

8、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陆军战略重点转向东南亚。此间除了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外,没有更大的战役。

9、1943年,日本为了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豫湘桂战役,战役最后以日本占领广西,部分地打通大陆交通线而结束。

日本侵华战争时间线3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 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9月2日结束 ,共14年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由于当局的不抵抗 ,致使日本侵略军迅速占领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 [7-8] 。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抗战爆发,中日军队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㈦ 日本分别几次在什么地点投降以及时间

1
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丨府、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
2
尔后,国民党将中国战区划为15个受降区,以何应钦为全权代表。
第一受降区:以第一方面军卢汉为受降主官,日本投降部队的集中地点在越南北部,办理投降事宜的地点在河内。
第二受降区:以第二方面军张发奎为受降主官,日本投降的部队集中于广州,并在广州办理投降事宜。
第三受降区:以第七战区余汉谋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和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汕头。
第四受降区:以第四方面军王耀武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长沙、衡阳、岳阳,办理投降地点在长沙。
第五受降区:以第九战区薛岳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南昌、九江,办理投降地点在南昌。
第六受降区:以第三战区顾祝同力受降主宫,日军分别集中于杭州、厦门,办理投降地点在杭州。
第七受降区:以第三方面军汤恩伯为受降主官,日军分别集中于南京、上海并在此办理投降事宜。
第八受降区:以第六战区孙蔚如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汉口、武昌,办理投降的地点为汉口。
第九受降区:以第十战区李品仙为受降主官,日军分别集中于徐州、蚌端口、安庆,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徐州。
第十受降区:以孙连仲为平津地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天津、北平、保定、石家庄,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北平;以李延年为济南、青岛、德州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青岛、济南,办理投降的地点在济南。
第十一受降区:以第一战区胡宗南为受降主官,日军分别集中于洛阳、新乡、郑州,办理投降的地点为洛阳。
第十二受降区:以第五战区刘峙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于郾城、商邱,办理投降的地点为郾城。
第十三受降区:以第二战区阎锡山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地点由阎指定,办理投降的地点为太原。
第十四受降区:以傅作义为受降主官,办理投降的地点在归绥。
第十五受降区:台湾、澎湖列岛,以陈仪为受降主官,日军集中地点由陈仪决定。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7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2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