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援兵有多少人
‘壹’ 中日甲午战争是哪一年光绪20年1894年25日爆发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7月25日,也就是清朝光绪二十年,同时也是日本明治27年,以丰岛海战为开端,属于一场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朝鲜进行的侵略战争。按照干支纪年来说,1894年也被称为甲午年,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甲午战争。这场持续9个月的战争最终以中国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直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后才真正结束。
中日甲午战争的经过
中日甲午战争主要包括五次大战役,分别是丰岛战役、威海卫战役、平壤战役、辽东战役以及黄海战役。
丰岛战役
最初中国为了尽到宗主国的义务,在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时,派出了援兵,但日本认为中国和朝鲜不是宗藩关系,于是也立即出兵,正巧在朝鲜的丰岛附近的海面相遇,日本兵船竟然公开挑衅,这使得当时的光绪皇帝很是恼怒,于是在第二天就向日本公开宣战,也正好合了日本的意,这也就是甲午战争的开端。
平壤战役
之后这两个算是当时亚洲最为强大的国家开始了斗争,但当时的朝鲜政府很快被日本控制,于是本来海战就被迫换为陆战,而双方的兵力几乎相差无几,日本大约为1600人,而中国也有1700人,可以说是实力相当,但遗憾的是,主帅叶志超实在贪生怕死,直接放弃了平壤,一直向北逃到了鸭绿江,因此日本抓住机会,占了上风。
黄海战役
在平壤战役之后,日本迅速的占领了朝鲜,便开始打中国的主意,而这也正是他攻击朝鲜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国北洋水师又和日本来了一次激烈的战斗。
而这次李鸿章本来是准备预购产自英国的“吉野舰”来应战的,但却正好碰上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而在慈禧是谁的皇后中就曾提到,慈禧是几乎可以说是权力极大的,因此清政府直接将军费挪用,只为了庆祝太后生日,反而是日本全国上下都开始捐款,抢先购买了“吉野舰”,导致“致远舰”被击沉,因此李鸿章无奈,只能退到威海卫,保存实力,日本再次占到上风。
辽东战役
继黄海战役后,日本入侵中国的脚步更加激进,在辽东战役中,中国将领更是一触即溃,因此旅顺、大连等地接连被占,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死于日本刺刀之下,其中旅顺大屠杀尤为残忍,妇女孩子无一幸免。
威海卫战役
这也是甲午战争中的最后一战,在这次战争中北洋水师大批的将士都自杀殉国,洋务运动也逐一失败,之后日本取代中国成为了亚洲老大,中日的关系也一度紧张。
‘贰’ 李云龙上万人攻打平安城,日军仅800人,为何苦打两天才拿下来
李云龙打平安县城打了两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为日军的火力远超八路军的火力。李云龙之所以打平安县城,主要是为了救他的新婚妻子,他明知道火力比不上日军,还要打平安县城,可见他是一个真男人。
综上所述,李云龙之所以花了两天时间而非是一天时间才打下平安县城,主要是因为日军火力太猛、城墙坚固。不过,换一个角度看,李云龙仅用了两天便打下了平安县城,说明只要不放弃,日军一定会被赶出中国的土地。
‘叁’ 二战日本日本同时攻击多个国家一个岛国他有那么多人吗
日本人也不能说少,在美军轰炸日本本土时候,甚至扬言要组织一亿国民军,其实也没用。并不是人多就行了,中国人不少,可是就跟一个日本打都那么吃力。日本在二战时候战斗力还是很强的。而且虽然进攻的区域很大,国家很多,但是战斗力强的没几个。除了美国其他基本都压力不大。中国战场都看到什么样了就不说了。差距太大。东南亚本来气候炎热,湿度大。依据一般理解当时都认为日军不会适应丛林作战。结果日军适应的还不错,尤其自行车投入实战挺有特色。而当时东南亚确实有一定数量的英法等国部队,但是却不敌日军攻势。打的也不理想。日军主要还是跟美国打的最艰难,在中国和东南亚打的还是不错的。轴心国核心就是德国日本。意大利比较渣。
‘肆’ 一二八事变一支由250多人组成的什么队伍
一·二八淞沪抗战1932年1月28日~3月3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犯上海的作战,又称"一·二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的起因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日本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海制造事端。
第19路军奋起抗战 事变之初,驻上海日军有海军陆战队1800余人及武装日侨4000余人、飞机40余架、装甲车数十辆,分布在虹口租界和杨树浦,另有海军舰只23艘,游弋在长江口外和黄浦江上,由海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盐泽幸一指挥。1月28日午夜,陆战队分三路突袭闸北,攻占天通庵车站和上海火车北站。
上海军民义愤填膺,担负沪宁地区卫戍任务的第19路军3个师共3万余人,第60、第61师分驻苏州、南京一带,第78师2个旅驻守上海,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指挥下奋起抗战。防守市区的第156旅,在前来接防的宪兵第16团主动配合下,打退由横浜路、虬江路、宝山路进攻的日军,29日夺回天通庵车站和上海北站。
日军败退租界,通过英、美等国领事出面"调停",达成停火协议,缓兵待援。上海民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纷纷组织救护队和义勇军,积极支援第19路军抗战。29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威胁中国政府,诬指上海事件是中国排日运动引起的。南京政府于30日仓促迁往洛阳。
至2月2日,日军从国内增调航空母舰2艘、各型军舰12艘、陆战队7000人援沪。蒋光鼐急调第60、第61师参战。3日,日军破坏停火协议再向闸北进攻,被守军击退。日本内阁遂增派第3舰队和陆军久留米混成旅援沪,由第3舰队司令野村吉三郎接替盐泽指挥。7日,野村改变攻击点,以久留米旅进攻吴淞,陆战队进攻江湾,企图从守军右翼突破。
第19路军依托吴淞要塞及蕴藻浜水网地带与日军激战,第61师将进攻纪家桥、曹家桥及偷渡蕴藻浜的日军各个消灭,其余日军又龟缩租界,由英、美等国领事再次出面"调停",以待援兵。
第5军驰援上海作战 上海战况于日军不利,日本内阁于2月14日又调陆军第9师参战,改由第9师师长植田谦吉统一指挥。同日,中国政府派请缨抗日的张治中任第5军军长,率所部第87、第88师及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增援上海,归第19路军统一指挥,接替从江湾北端经庙行至吴淞西端的防线,为左翼军。
第19路军为右翼军,担负江湾、大场以南及上海市区的防御。18日,植田发出最后通牒,要挟中国守军于20日17时前撤退20公里,被蔡廷锴严词拒绝。20日植田令日军全线总攻,采取中央突破,两翼卷击的战法,以第9师主突江湾、庙行结合部,企图北与久留米旅围攻吴淞,南与陆战队合围闸北。
守军第19路军与第5军并肩作战,密切配合,利用长江三角洲水网地带及既设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战斗力强的部队夹击突入江湾、庙行结合部之敌。经过6昼夜争夺战,日军遭受重创,由全线进攻转为重点进攻,再由重点进攻被迫中止进攻。
日军增兵袭击浏河攻陷上海 淞沪抗战激励全国,后方官兵纷纷请缨抗战,蒋介石拒绝再向上海增兵。而日本内阁决定组建上海派遣军,派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任司令官统一指挥。2月27日起,上海日军又得到陆军第11、第14师的增援,总兵力增至9万人、军舰80艘、飞机300架,战斗力骤增。
当时中国守军总兵力不足5万,装备又差,而且经一月苦战,伤亡比较严重,左侧浏河地区江防薄弱。白川汲取前三任指挥官正面进攻失利的教训,决定从翼侧浏河登陆,两面夹击淞沪守军。3月1日,指挥第9师等部正面进攻淞、沪,以第3舰队护送第11师驶入长江口,从浏河口、杨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陆,疾速包抄守军后路。
淞沪守军腹背受敌,被迫退守嘉定、太仓一线。2日日军攻占上海,3日战事结束。是役,中国军队在人民支援下浴血奋战,连续击败日军进攻,使敌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伤逾万,受到沉重打击。但政府当局妥协退让,不继派援兵,守军寡不敌众,防线终被日军从翼侧突破而被迫撤退。
后在英、美、法、意等国调停下,中日双方经谈判,5月5日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淞沪停战协定》。不久,国民党政府将英勇抗战的第19路军调往福建"剿共"。
‘伍’ 新四军到底和日本人有没有交战
有交战,新四军和日本人发生的战斗有新塘战斗、高邮战役等。
1、新塘战斗
新塘战斗是新四军在南京郊区对日军的伏击战。1938年7月10日晨,新四军第1支队第2团第2营(缺第5连)在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的新塘镇附近设伏。句容县城驻有日军300余人。
京句公路是敌人后方交通的生命线,运输频繁。10日上午,汽车9辆载日军100余人,并附有步兵重武器,自南京向新塘驶来。两辆在前,其余7辆在后方一二百米跟进。
日军一进入新四军的伏击圈,即遭到猛烈袭击。日军下车顽抗。激战约半小时后,日军自句容县城和汤山镇派出援兵500余人,并有汽车、坦克、骑兵等,在飞机掩护下,向新四军逼近。
新四军遂迅速转移。此次战斗持续约1小时,毙伤日军40余人,击毁敌汽车两辆。新四军无伤亡。地方武装伤、亡各1人。
2、高邮战役
高邮战役也称江高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最后一役。是指1945年12月,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高邮、邵伯地区,对日伪军发动的一场进攻战役。
从1945年12月19日起,至26日凌晨结束,在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亲自部署和指挥下发起高邮战役,并一举收复高邮城,这也是抗日战争中解放的最后一座城市,并且是全国范围内歼敌最多的县市之一。
高邮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全国胜利后,对拒不投降的日伪军发动的最后一场战役。在高邮举行的受降仪式是日军向新四军投降规模最大的一次。
(5)日本援兵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新四军由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最初全军编为4个支队,第一支队由湘鄂赣边、湘赣边、粤赣边、赣东北等地游击队编成,下辖第一、第二团;
第二支队由闽西、闽南、闽赣边及浙南等地游击队编成,下辖第三、第四团;第三支队由闽北、闽东游击队编成,下辖第七、第八、第九团和手枪团;此外还有军部机关和特务营。
全军共1.03万余人。新四军虽然兵力不多,装备不好,但它的主体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保存下来的精华,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优秀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支劲旅开始了抗战的征程。
在八年抗战中,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对日伪作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171.4万余人,自身共伤亡6万余人。
所有在这场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作出努力和贡献的将士,都应功载史册。在全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对那些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而英勇奋斗的革命先辈,我们将永远尊敬和学习;对那些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我们将永远缅怀和纪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塘战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高邮战役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战斗在大江南北的闽南籍新四军抗日健儿
‘陆’ 彭德怀同志指挥的对日战争 百团大战 事实上有多少个团参加了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使用105个团的兵力,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的大规模进攻战役。
1940年夏秋,日本帝国主义乘德国法西斯军队在西欧和北欧迅猛推进、美国的战备尚未完成、英国又无力东顾之机,积极准备实行"南进"政策,攫取英、美、法、荷等国在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因而,在中国战场加紧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活动,同时以主要力量继续进攻抗日根据地,特别是在华北加紧推行1940年度"肃正建设计划"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摧毁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巩固其占领区,使中国成为其"南进"的后方基地。
为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并影响全国的抗战局势,克服国民党妥协投降的危险,八路军总部决心向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和据点,发动大规模进攻战役。
7月22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等下达《战役预备命令》,规定以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大举破击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同时要求对同蒲(大同-风陵渡)、平汉(今北京-汉口)、津浦(天津-浦口)、北宁(今北京-沈阳)、德石(德州-石家庄)等铁路以及华北一些主要公路线,也部署适当兵力展开广泛的破击,以配合正太铁路的破击战。8月8日,朱德、彭德怀等下达《战役行动命令》,规定:晋察冀军区破击正太铁路石家庄(含)至阳泉(不含)段;第129师破击正太铁路阳泉(含)至榆次(含)段;第120师破击忻县以北的同蒲铁路和汾(阳)离(石)公路,并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地区,阻击日军向正太铁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击交通线的同时,相机收复日军占领的一些据点。在这些地区和交通线,驻有日军3个师的全部、2个师的各2个团、5个独立混成旅全部、4个独立混成旅的各2个营、1个骑兵旅的2个营,共20余万人,另有飞机150架和伪军约15万人。八路军参战兵力,计晋察冀军区39个团、第129师(含决死队第1、第3纵队等)46个团、第120师(含决死第2、第4纵队等)20个团,共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许多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参加作战。
以正太铁路为重点,进行交通总破击战 八路军的进攻战役于8月20日首先在正太铁路发起。正太铁路横越太行山,是连接平汉、同蒲两铁路的纽带,是日军在华北的重要战略运输线之一。日军在正太铁路沿线驻有独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驻阳泉)全部,独立混成第8、第9旅(司令部分别驻石家庄和太原)各一部。8月20日夜,晋察冀军区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聂荣臻指挥下,以1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2个骑兵营、5个游击支队,在部分炮兵和工兵配合下,组成左、中、右3个纵队,分别向正太铁路东段日军独立混成第8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4旅一部展开攻击。经数小时激战,右纵队攻入晋冀交界的要隘娘子关,歼日军一部。尔后,破坏了娘子关以东的桥梁和通信线路。向娘子关至微水段进攻的中央纵队,连克蔡庄、地都、北峪、南峪等日军据点,并破坏桥梁两座。攻击井陉煤矿的中央纵队一部,在矿工支援下,破坏了煤矿的主要设施,迫使其停产达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庄方向的日军西援,加上连日降雨,河水泛滥,严重妨碍作战行动,晋察冀军区部队遂转移兵力,实施对铁路、桥梁、隧道的全面破击。
第129师在师长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指挥下,以8个团(包括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8个独立营的兵力,组成左翼破击队、右翼破击队和中央纵队,亦于8月20日夜对正太铁路西段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大部和独立混成第9旅一部展开攻击;另以2个团会同平定、辽县、榆社等地方武装,分别对平辽、榆辽公路进行破击,并牵制各点守敌,保障主力侧后的安全。左翼队一部进攻芦家庄,连克碉堡4座,歼日军80余人;右翼队一部攻击桑掌和铁炉沟等据点,歼日军130余人。21日,该师为阻止日军从侧背攻击破路部队,令预备队一部抢占阳泉西南4公里处的狮垴山高地。从23日起,阳泉日军在飞机支援下,并使用化学武器,不断向狮垴山猛攻。第129师阻击部队英勇奋战,坚守6昼夜,歼日军400余人,保障了破击部队翼侧的安全。经数日作战,第129师控制了正太铁路西段除阳泉、寿阳以外的大部分据点及火车站,严重破坏了该段的路轨、桥梁、隧道,使正太铁路西段陷于瘫痪。
与此同时,第120师在师长贺龙、政治委员关向应指挥下,以20个团的兵力破击同蒲铁路北段和铁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并攻占阳方口、康家会、丰润村等据点,歼日伪军800余人,切断了同蒲铁路北段和忻县至静乐、汾阳至离石等公路。
为配合正太铁路和同蒲铁路北段的破击战,第129师和晋察冀军区还令所属部队出动50多个团的兵力,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对平汉、平绥(今北京-包头)、北宁、同蒲(南段)、白晋(白圭-晋城)、津浦、德石等铁路线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军占领的许多据点,进行了广泛的破击和袭击。
8月25日后,日军从白晋铁路、同蒲铁路南段抽调第36、第37、第41师各一部,配合独立混成第4、第9旅向第129师反击;从冀中、冀南抽调约5000人的兵力,配合独立混成第8旅向晋察冀军区部队反击。9月2日,日军合击正太铁路南侧的安丰、马坊地区的第129师。该师以4个团的兵力英勇抗击,毙伤日军200余人。9月6日,第129师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各两个团,于榆社西北双峰地区包围日军1个营,击毙400余人,打破了日军的合击。晋察冀军区为策应第129师作战,以4个团向正太铁路北侧盂县地区的日军出击,迫使正太铁路南侧的日军北援。同时,第120师对同蒲铁路忻县至太原段的破击,也有力地牵制了日军对正太铁路的增援。
9月10日,八路军总部为休整部队,准备再战,命令各部结束第一阶段的作战。第一阶段作战,由于八路军突然而猛烈地破击日军占领的交通命脉,使日军联络中断,到处被动挨打,陷入一片慌乱之中。汉奸、伪军更是惶恐不安。沦陷区人民异常振奋,自发地支援八路军作战。
继续破击日军交通线,重点攻占交通线两侧和深入根据地内的日军据点 为扩大战果,9月16日,八路军总部发出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 摧毁深入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军据点。部署是:第120师主力对同蒲铁路北段宁武至轩岗段进行彻底破坏,再次切断同蒲铁路北段的交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击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涞源、灵丘两县城;第129师重点破击榆(社)辽(县)公路,收复榆社、辽县(今左权)两县城。
晋察冀军区以8个团、3个游击支队、2个独立营组成左、右翼队和预备队,于9月22日发起涞(源)灵(丘)战役,对该地区的日军独立混成第2旅和第26师及伪军各一部发动进攻。右翼队重点攻击涞源县城,由于缺乏攻坚器材,日军顽强抵抗,经通宵激战,未能得手。23日,转为攻击涞源外围日军据点。至26日,相继攻占三甲村、东团堡等10余处据点。28日,由张家口增援的日军3000余人进抵涞源城,右翼队遂转移兵力于灵丘、浑源方向,协同左翼队先后攻占了南坡头、抢风岭、青磁窑等日军据点。10月9日,又有大同日军1000余人来援。晋察冀军区遂决定结束涞灵战役。此役共歼灭日伪军1 000余人。
第129师以第386旅和决死队第1纵队两个团组成左翼队,以第385旅(附第32团)组成右翼队,于9月23日发起榆(社)辽(县)战役,向守备榆辽公路的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展开攻击。至30日,左翼队经过艰苦奋战,攻占榆社县城,歼日军400余人。右翼队攻占榆辽公路上的小岭底、石匣等日军据点后,准备协同新编第10旅进攻辽县时,和顺、武乡的日军同时出援,第129师遂决定停止攻城,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垴地区伏击由武乡出援的日军。第385旅在向伏击地域开进途中,与日军援兵600余人遭遇,经15小时激战,日军虽被消灭过半,但余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双方形成对峙。同时由和顺出援的日军突破新编第10旅狼牙山阻击部队阵地。在这种情况下,第129师遂撤出战斗,榆社复为日军占领。榆辽战役共歼日军近1000人。10月14日,第129师一部在和(顺)辽(县)公路上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一支运输队,击毁汽车40余辆。
第120师为配合涞灵、榆辽地区的作战,对同蒲铁路北段进行了新的破击,再度切断了该线交通。第129师所属冀南军区以12个团的兵力,对日军正在修筑的德石铁路和邯(郸)济(南)铁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线,均进行了破击,共歼日伪军1700余人。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10月1~12日,举行任(丘)河(间)大(城)肃(宁)战役,攻克据点20余处,歼日伪军1500余人,破坏公路150公里。第二阶段作战,八路军攻克日伪军据点多处,平毁了部分封锁沟、墙,打击了伪政权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反击日军大规模报复"扫荡" 日军遭到八路军连续两个阶段大规模进攻作战的打击后,深感八路军对其威胁的严重性。为稳定局势,巩固占领区,便调集重兵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残酷的报复"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与地方党政机关和广大群众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坚决消灭进犯之敌,粉碎日军的"扫荡"。
10月6日,沁县、襄垣日军在榆社、辽县日军的配合下,以近万人的兵力,对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等领导机关所在的太行抗日根据地榆社、辽县、武乡、黎城间地区进行连续"扫荡"。29日~11月4日,第129师第385、第386旅和新编第10旅主力及决死队第1纵队2个团,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于武乡县关家垴地区,将日军第36师1个营包围,歼其400余人,并给武乡、辽县增援之敌以重大杀伤。日军连遭打击,余部于14日撤退。从11月17日起,日军约7000人"扫荡"太岳区。第129师所属太岳军区将主力编成沁(源)东、沁(源)西两个支队,在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动于沁河两岸,寻机打击日军,至27日,歼日军近300人,迫使其于12月5日撤退。
从10月13日起,日伪军以万余人"扫荡"平西(今北京以西)抗日根据地,11月9日,日军又以万余人"扫荡"北岳抗日根据地,并占领了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岳两区军民,以内外线相配合,广泛开展游击战,连续伏击、袭击日军后方交通线,迫使日军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军则筑堡修路,企图长期占领。12月3~27日,晋察冀军区以4个团向阜平、王快的日军发动进攻,歼其500余人,迫使日军全部撤出北岳抗日根据地。
12月中旬,日军以2万人的兵力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至23日,占领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县城和大部集镇。第120师部队和晋西北地区群众实行空室清野,坚持"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的游击战。同时,集中部分主力部队,破击日军后方交通线,攻击日军修路部队和运输队,共歼日伪军2500余人,迫使日军于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
历时3个半月的百团大战,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紧密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拔除据点2900多个,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缴获各种炮50余门、各种枪5800余支(挺)。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代价。日军在遭受打击后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从华中正面战场抽调2个师加强华北方面军,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这次战役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北敌后抗日军民,齐心协力,前仆后继,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百团大战严重地破坏了日军在华北的主要交通线,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部分地区,给了侵华日军以强有力的打击。百团大战对坚持抗战、遏制当时国民党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它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回答者:suhm50 - 同进士出身 六级 9-16 05:57
这次战役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随着战斗的展开,陆续参战部队增加到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为“百团大战”。
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对日军的大规模的进攻作战。
1940年夏,日本利用德国在欧洲推进,英、美无暇东顾的机会,加紧对国民党施行军事压力和政治诱降,于5月间发动枣(阳)宜(昌)战役,连续轰炸重庆,声称要进攻西安、重庆、昆明,迫使英、法封锁滇越路和滇缅路;还通过各种渠道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进行接触,商谈“和平”条件。同时,加强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肃正”讨伐,推行“囚笼
政策”,使敌后抗日根据地受到严重威胁。这时国民党政府更加动摇。3月和6月,蒋介石的代表先后去香港、澳门与日本代表会谈;由于日本要求条件苛刻,未达成协议。为了打破日伪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争取华北乃至全国战局的好转,克服国民党的投降危险,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简称“前指”)在华北敌后(除山东外)发动了大规模的破击作战。7月22日,八路军前指发出战役预备命令,同时上报中共中央军委。命令规定:“战役目的以彻底破坏正太线若干要隘,消灭部分敌人,收复若干重要名胜关隘要点,较长期截断该线交通,并乘胜扩张战果,扫除该线南北地区若干据点,开展该路沿线两侧工作,以至完全截断该线交通为目的。”8月8日,前指下达战役行动命令:晋察冀军区主力10个团破击正太线平定至石家庄段,重点在娘子关至平定段;第一二九师以主力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一个营,破击正太线平定至榆次段,重点为阳泉至张净镇段;第一二○师以4至6个团破击同蒲路平遥以北及汾(阳)离(石)公路,以重兵置于阳曲南北阻敌向正太线增援。还要求各部派出兵力对本区范围内敌占铁路和重要公路封锁线进行袭击以配合作战。这次战役从1940年8月20日开始,到12月5日结束。随着战斗的展开,陆续参战部队增加到105个团,约20万人,故称为“百团大战”。它是战局发展的结果,并不是战前就有这样规模的整体计划。百团大战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8月20日起至9月10日止。主要是交通总破袭战,破坏敌人的交通线,重点摧毁正太铁路。8月20日夜,在八路军前方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各参战部队按计划对华北各线敌伪军据点同时发起进攻。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攻入要隘娘子关和井陉新矿等据点。第一二九师主力攻克了芦家庄、上湖、张净镇等车站和据点。第一二○师由于行动上的困难,经前指批准,没有破袭同蒲路南段,而以主力破击忻(县)静(乐)和汾(阳)离(石)两条公路及同蒲路北段之朔县及宁武段,攻占了康家会及阳方口等据点和车站。同时,各军区和军分
区部队和民兵还对平汉路、德石路、津浦路、平绥路、北宁路、白晋路及本区内的重要公路交通线展开了破击战,歼灭一大批日伪军。经过大规模的破袭,正太路的许多地段受到严重破坏而陷于瘫痪,井陉煤矿停产达半年之久;平汉、同蒲等铁路也一度中断。日军遭到严重打击后,急忙由石家庄、太谷、榆次、和顺、辽县、榆社等地增援正太路,同时以部分兵力向晋察冀根据地等进犯。8月31日,前指提出彻底摧毁正太路和同蒲路忻县至朔县段,以便使晋东南、晋察冀、晋西北等根据地连成一片的要求,由于不切合实际,未能实现。9月初,八路军撤离正太路,并以伏击、袭击等方式打击增援日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盂县以北歼灭由上社南进之敌。第一二九师在榆社西北之双峰歼灭敌人一部。9月10日,部分作战部队转入休整,准备执行第二阶段作战任务。
第二阶段,自9月22日起至10月上旬止,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是摧毁深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前指规定:晋察冀军区主力破坏涞源、灵丘公路并夺取这两座县城;第一二九师以收复榆社、辽县为目的,开展榆辽地区战斗;第一二○师以截断同蒲路北段交通为目的,集主力彻底摧毁宁武轩岗段;其他各部队配合主力作战,攻击其余各大小交通线。9月22日,晋察冀军区发起涞源、灵丘战斗。首先攻占涞源县城外围的三甲村、东团堡等据点。由于张家口等日军增援部队大批到达,晋察冀军区遂放弃攻城计划。10月2日,晋察冀军区又组
织兵力,向灵丘、浑源、广灵地区出击,先后攻占南坡头、抢风岭等据点。由于大同日军增援部队赶到,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于10月10日结束战斗。第一二九师主力于9月23日发动榆社辽县一线的进攻,攻克榆社县城和据点多处,由于和顺、武乡之援敌到达,遂停止对辽县的进攻,并从榆社撤退。第一二○师主力在同蒲路北段忻县、宁武、朔县间展开破击战,曾一度控制朔县、原平间数段铁路,因日军大量增援,并估计到敌可能对根据地进行“扫荡”,遂结束破击战。与此同时,冀中、冀南、太行、太岳军区也对沧石、德石、平汉、白晋等交通线进行了破袭,冀中军区还在任丘、河间、大城、肃宁地区对日伪军发动攻势,攻克据点20余处。这个阶段作战,八路军虽然取得许多战果,但由于以主力攻打深入根据地内、设防比较坚固的敌人据点,结果造成敌人力量内调,打了一些得不偿失的攻坚战,伤亡较大。
第三阶段,自10月6日起至12月5日止。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和游击队展开了英勇的反“扫荡”作战。10月6日,日伪军首先对前指和第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的太行根据地进行“扫荡”。武安敌军800余人进犯阳邑,辽县、武乡、潞城等地敌军3000余人进犯榆社、辽县、武乡之间浊漳河两岸地区。第一二九师部队先后在弓家沟伏击重创日军,敌被迫于17日分头撤退。从10月20日开始日伪军近万人对根据地进行第二次“扫荡”,重点攻击中共北方局、八路军指挥部、边区党政机关所在地的麻田
、左会及清漳河东西地区。第一二九师主力包围进犯左会之敌的一个大队,经过激战,虽歼灭大部敌人,自己也付出了很大代价,敌援军赶到,遂撤出战斗。从11月1日起,敌7000余人又对榆社、辽县地区进行第三次“扫荡”。第一二九师以一部作掩护,主力适时转移,敌扑空后分路退回。11月17日敌7000余人“扫荡”太岳区,企图合击沁源。第一二九师主力跳出合围,转移至沁河两岸;12月上旬敌伪军分路退回。晋东南根据地历时40天的反“扫荡”作战即告结束。在晋察冀,日伪军从11月9日开始对北岳区“扫荡”,集结兵力达1.2万余人,先由北向南,再由东向西,分路平行推进,21日侵占阜平、王快等地。晋察冀军区主力部队和游击队在各地寻找战机,不断打击敌人,迫使日伪军于25日前后撤退。1941年1月1日,晋察冀军区部队收复阜平,4日收复王快,反“扫荡”作战结束。在晋西北,194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根据地军民粉碎了日伪军4000余人的“扫荡”。
百团大战历时3个半月,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伪军2.57万余人,俘虏日伪军1600余人,伪军反正1800余人,缴获各种炮53门,各种枪5800余支及大量弹药和物资,破坏铁路470余公里、公路1500余公里和车站、桥梁213座,隧洞260多处,摧毁敌人碉堡和据点293个。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尤其在第二阶段的几次攻坚战损失较大。这次战役给敌伪以很大打击,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锻炼了人民军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在人民中的威望,对坚持抗战、遏制妥协投降的暗流、争取时局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百团大战后,日本帝国主义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由华中增调兵力来华北,对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更大规模的报复作战”。
‘柒’ 为什么日本援兵送到瓜岛登陆时,美军仅有很少量的飞机予以抗击
在特鲁克基地掩蔽所里指挥瓜岛争夺战的山本并没有因为埃斯佩兰斯角海战遭败绩而动摇夺回瓜岛的决心。海战后的第二天夜里,他就派遣两艘战列舰独闯“铁底湾”,对亨德森机场进行系统的轰击。
在一个半小时里,两艘战列舰发射数百发大口径炮弹,使机场跑道严重破损,飞机也半数被毁。次日昼间,日机发动两次空袭,深夜,日重巡洋舰又卷土重来,几次袭击把亨德森机场弄得满目疮痍。
因此,1942年10月15日拂晓,当6艘日本运输船把4500名援兵送到瓜岛登陆时,美军仅有很少量的飞机予以抗击。这样,日军的岛上兵力增至22000人,并且其中大部分为精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