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古代皇室有多少女人
‘壹’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女天皇
8个 日曾有八位女天皇 有的与中国交好 近来,关于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实在日本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0代8位女天皇,并形成了一段独特的女帝时代。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 第一位女天皇嫁给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 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动乱,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中国,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628年,74岁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两度登基的女天皇想亲率大军侵略朝鲜 推古天皇死后仅过了14年,皇极天皇成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两度登上帝位。 皇极天皇原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驾崩后,日本皇室又陷入长时间的争位危机。公元642年,各方终于达成妥协,于是产生了一位过渡的女天皇———皇极天皇。 皇极执政期间,最大的贡献是从权倾朝野达百年之久的苏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夺回权力。皇极登基后,大臣苏我入鹿的权势急剧扩张,他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甚至处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极的默许下,皇族成员与朝中不满苏我氏专权的大臣们联合,准备借韩国使者进献贡礼之机,诛杀苏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无防备的苏我入鹿被骗入皇宫,中大兄皇子(皇极的儿子)亲率武士将其剁成肉泥,随后发兵剿灭了苏我氏家族。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后,身心疲惫的皇极主动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岁的皇极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并于次年重新登基为天皇,成为第37代天皇———齐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极在重新登基后,变得奢侈挥霍,她大规模地修建亭台楼阁,大量征用民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皇极的野心大大膨胀,开始阴谋吞并朝鲜。661年,皇极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朝鲜,但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并于当年7月死在了九州。两年后,她的继任者派兵大举入侵朝鲜,结果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皇极征服朝鲜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母女两位天皇开创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统女皇成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过在日本历史上她作为不大,也没有留下过多记载。直到20多年后,元明和元正两位女天皇的出现,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于707年6月登基。极富政治魄力的元明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开始铸造银钱和铜钱流通;二是下诏兴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为重臣。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诏把国都从飞鸟的藤原宫迁到平城京,日本历史上着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迁都奈良之后,元明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着,盛世的前兆已经显现。公元715年,元明天皇让位给自己的女儿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节俭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这样的见解,不能不说她是很开明的。 元明的女儿元正天皇是一个极有涵养又略显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执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这两位天皇执政期间,日本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在她们的推动下,日本还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国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唐朝的一切为时尚,就连平城京也是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 724年,元正让位给圣武天皇,结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尽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场悲剧。由于身为天皇,她无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风流女天皇爱上和尚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她与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754年,唐朝着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灯黄卷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寂寞的时光。4年后,一心向佛的孝谦女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吃斋念佛。然而孝谦一面念佛,一面还不忘寻欢作乐,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镜。764年,孝谦废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号称德天皇。道镜也跟着得势,被封为国师,权倾一时。不过,道镜得陇望蜀,他不再满足于当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夺皇位,结果阴谋败露,最终被孝谦抛弃。770年,孝谦因患天花病死在宫中。 除了上述提到的6位女天皇外,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天皇于公元1629年即位,在位14年;第八位女天皇是后樱町天皇,1762年即位,在位8年;这两人都无大的功绩。后樱町女天皇死后,日本的女天皇历史画上了句号。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实权的,当皇权的交接出现危机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保证政权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等实权女性即位执政,等到皇太子长大成人,她们再退位,让皇太子即位。因此这些女天皇又被称作“过渡天皇”。她们也确实起到了缓和权力之争、避免流血冲突、保证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她们在日本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并成为日本天皇家族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贰’ 日本皇室历史上有8位女天皇,为什么现代了,反而女性不能继承皇位
日本皇室的不和谐,大家都看到了。太子妃拼命生了个女儿,二皇子妃就拼命生个儿子,于是小日本们为了未来是否要再出个女天皇纠结了。其实女天皇又不是没出过,也不知道他们那么纠结干嘛。最近手痒又没事,于是小小地八卦一下那旮旯出过的女天皇们。
第一位:推古天皇。
推古天皇最初被称为额田部皇女,是二十九代天皇钦明天皇与苏我氏的女儿坚盐媛的女儿,她父亲钦明天皇死后,她的异母兄敏达天皇即位,她则嫁给了这位异母兄为皇妃。说到这里,有盆友要问了,啥米,这不是红果果的乱伦吗?!看官莫急,在那时的日本,同父异母兄妹结婚稀松平常,人家玩的就是血统“高贵”,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要不是一个娘生的,上下几代随便你联姻,即使是一个娘生的,也有偷偷摸摸你侬我侬的。
就说这位额田部皇女嫁给了异母兄敏达天皇后,两人感情还是不错的,生有两男五女。但是在额田部皇女三十五岁这一年,敏达天皇去世。之后,争夺皇位的大戏上演,抢来抢去,最终由额田部皇女的同母哥哥即位,就是三十一代天皇用明天皇。但是用明天皇在位不到两年,就得了天花去世了。接下来,由被尊为皇太后的额田部皇女下令,让自己的异母弟崇峻天皇登基。
为什么额田部皇女要选崇峻天皇为最后的胜利者?原因很简单。因为她和他有共同的父亲,以及共同的外公苏我稻目。也就是说,她和他虽然不同妈,但他俩的妈妈是亲姐妹。可是,这位崇峻天皇也没有当政多长时间,因为他还有一位彪悍的舅舅苏我马子,苏我马子想要尽量从天皇手里给苏我氏谋福利,崇峻天皇和舅舅处得并不愉快,此后,相传苏我马子先下手为强,把崇峻天皇暗中喀嚓了。
崇峻天皇埋到土里以后,额田部皇女和舅舅苏我马子商量的结果是想立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但是反对势力不同意,要求立敏达天皇早死的第一任皇后广姬所生的押坂彦人大兄皇子。一番拉锯之后,额田部皇女和苏我马子做出决定,由额田部皇女本人登基称帝,成了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
这本来是个权宜之计,推古天皇打算等自己儿子竹田皇子的羽翼丰满了,就将皇位交予儿子,哪知道天不假年,竹田皇子却早夭了。没奈何,推古天皇和苏我马子只好选立用明天皇的儿子厩户皇子为嗣,即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圣德太子。
为什么又要选圣德太子呢?
因为圣德太子不仅父亲是推古天皇的同母哥哥用明天皇,母亲间人媛则是推古天皇的异母妹,也是推古天皇姨妈的女儿,说白了就是崇峻天皇的同母妹。最关键是,圣德太子相当牛叉,是个勤学又聪明的上进青年,原本就是竹田皇子的有力竞争对手。
推古天皇其后与自己的侄儿兼外甥圣德太子组成黄金搭档,再加上与苏我马子之间分分合合关系也还过得去,在政治上颇有一番作为,合力草创了日本的皇权集权雏形,各种礼仪规范也开始在借鉴中国的情况下初步形成。不过,到了后来,圣德太子没熬过自己的姑妈兼姨妈,在四十九岁上去世。不久苏我马子也去世。倒是推古天皇一直挨到了七十四岁才咽气。
在她死前,日本古代文明的繁盛时期“飞鸟时代”开始了。
(关于推古天皇、圣德太子什么的,有一部现在我也没找到的大河剧《圣德太子》可以看,还要说的话,我知道的就是那部让人牙疼又蛋疼的BL漫画《日出处天子》,当然,你要看《搞笑漫画日和》里那只圣德太子也可以……)
第二位:皇极天皇。
皇极天皇是日本史上第二位女天皇。她原名宝皇女,她的祖父就是上文曾出现过的押坂彦人大兄皇子,也就是说,她也算是推古天皇的曾孙女。
此后,宝皇女先嫁给了高向皇子,再嫁给了舒明天皇。高向皇子是用明天皇的孙子,而舒明天皇则是押坂彦人大兄皇子的儿子,也就是说,宝皇女一婚丈夫是自己的堂叔,二婚丈夫是自己的亲叔。算错了不要找我!我脑子都昏了!
总而言之,宝皇女和堂叔生了一个儿子,和亲叔则生了两子一女,分别是中大兄皇子、间人皇女和大海人皇子。之后,舒明天皇去世,大家又开始争夺皇位。一团混乱之下,势力集团们博弈的结果是效仿前代,由宝皇女即位,即是皇极天皇。
皇极天皇在位的第四年,发生了着名的大化改新。中大兄皇子干掉了苏我氏当时的当家苏我虾夷和苏我入鹿,拥立皇极天皇的同母弟轻皇子,皇极天皇便主动让位,轻皇子登基成为孝德天皇。孝德天皇也是个熟读中国典籍,一门心思学习中国先进经验的人,可是九年后,他病死了。又是一片混乱,于是,皇极天皇轻车熟路地又出来登基救场了。但是,这一回她不再叫作皇极天皇,而是换了个马甲,叫作齐明天皇。
再度出山的皇极天皇的小号齐明天皇,整天大兴土木,引得部分朝臣很不满,后来,齐明天皇看到新罗在大唐的帮助下灭了百济,觉得有必要挺百济,避免新罗独大,便派兵入朝鲜企图和唐军对抗,大事未成时,老太太挂了。活了六十七岁。
那场对朝鲜用兵也理所当然地败了。
(反映这段历史的我看过的有一部时代剧《大化改新》,准确地说是个剧场版。情节当然与史实相比有改动,但服装复原一如既往地值得称道。)
第三位:持统天皇。
持统天皇名鸬野赞良皇女,又名菟野皇女。上文讲到,皇极天皇和自己的亲叔舒明天皇生有二子一女,其中的造反派中大兄皇子后来登基为天智天皇,而另一位大海人皇子后来则登基为天武天皇。鸬野赞良皇女就是天智天皇的女儿,她在十二岁时嫁给了自己的亲叔天武天皇为皇妃,同时出嫁叔父的还有她的三个姐妹,之后,只有她最终晋封为皇后。
天智天皇即位之初继承母亲大业,对朝鲜用兵去充大爷救百济,结果输得彻底,生怕唐朝会反过来乘胜追击对日本用兵,于是在纠结中死去,皇位传给了弟弟大海人皇子。但在那之前,天智天皇曾经又想反悔,把皇位给自己儿子大友皇子,这让他的兄弟很不高兴,加上兄弟之间还曾经争夺过额田皇女,因此兄弟间裂隙逐渐加深,好在这时候有一位名臣藤原镰足一直调和这两兄弟。藤原镰足就是被称为“大织冠”的大化改新最大功臣,他也是平安时代红得发紫的藤原世家的始祖。
但是后来藤原镰足病死,天智天皇也病死。他的儿子大友皇子和弟弟大海人皇子二话不说马上开打,这场动乱被称为壬申之乱,最终大海人皇子干掉侄儿大友皇子后获胜,即位为天武天皇。而就在壬申之乱前,鸬野赞良皇女为丈夫产下草壁皇子,并在动乱中一直追随丈夫身边,更关键的是,和她一起嫁过来的姐妹中,姐姐大田皇女已经去世,不论是身份还是资历,她都顺理成章地压倒其他姬妾,升任皇后。
在天武天皇登基之后,对皇子之间抢夺皇位杀来杀去非常厌倦了,于是将皇后和各位皇子叫到一起,立下盟誓,约定皇子不再互相争夺杀戮,之后,册立草壁皇子为太子。天武天皇在宝座上只坐了五年,五年当中,皇后一直积极参与政事,在天武天皇生病不起的时候,下令由皇后与太子共同摄政。不久,天武天皇去世。
草壁皇子即位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但他也有一个强力的竞争者,那就是皇后早逝的姐姐大田皇女当年所生的大津皇子。大津皇子母亲已经没了,本来不大有优势,但其本人据说才学风度都很出众,因此支持者颇多,再加上大田皇女如果不死,鸬野赞良皇女能不能当上皇后还很难说……所以不久后,告发大津皇子谋反的消息就传遍朝野,大津皇子立刻遭到逮捕,被逼自杀身亡。有人说这就是皇后设计下的手,然而这事儿是个谜,扯不清。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的是,草壁皇子在即位前夕暴卒。皇后的计划落空,但她并不死心,她想让草壁皇子的儿子轻皇子接任。但这个轻皇子只有七岁,小孩子是无法服众的,没办法,当祖母的只好自己先出来占住皇位,于是第三位女天皇诞生,即为持统天皇。
持统天皇继续前代天皇的使命,加强皇权,在政治军事外交方面也很有一番作为。等到轻皇子十五岁时,持统天皇让位给了自己的亲孙子,使其即位为文武天皇,自己退居二线成为日本的第一位太上皇。五年后,五十八岁的持统天皇去世。
第四位: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名为阿倍皇女,她也是天智天皇的女儿,也就是持统天皇的异母妹,后来嫁给草壁皇子为妃,也就又成了持统天皇的儿媳。她给自己的丈夫兼侄儿生下了轻皇子和冰高皇女,前者后来成了文武天皇,后者后来成了元正天皇。
话说回来,她的儿子文武天皇接过祖母攥下的皇位十年后,就在二十四岁上去世了。他留下的儿子首皇子还非常年幼,这种情况下,身为祖母的阿倍皇女只好效法前代出来继承天皇皇位,成为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的贡献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文化两个方面,而她本身则是位崇尚简朴的人,在体恤民力上也做得不错,在藤原不比等这样的朝臣辅佐下,她还主持迁都到平城京,开启了奈良时代。
当政八年以后,元明天皇认为自己年纪大了,想要从皇位上退下来,可这时候首皇子仍未长大,于是元明天皇便将这副重担交给了自己的未婚女儿冰高皇女。冰高皇女随即继位为下一任天皇——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在六十岁时去世。
第五位:元正天皇。
元正天皇名为冰高皇女,父母都不用多介绍了,草壁皇子和元明天皇。
元明天皇是为了给自己孙子看住皇位而出山的,元正天皇则是为了给自己侄儿看住皇位而出山,和前面任何一位女天皇所不同的是,她是以未婚女身份即位的,即位时已经有三十五岁。
元正天皇深知自己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方面相当努力,全盘执行母亲留下的为政方针,推动当时的时代稳稳前进。到了她四十四岁时,决心让位给侄儿首皇子,使其登基为圣武天皇,自己也学母亲退居幕后。但圣武天皇的身体也不是很好,到了后期更是常常生病,并沉迷佛教。已经是太上皇的元正天皇还得时不时出面代替侄儿料理政务,一直到她六十八岁去世为止。
元正天皇终身未嫁。
因为举目朝野已经没有配得起女天皇这个身份的男人了,而天皇是绝对不能下嫁的。
第六位:孝谦天皇。
孝谦天皇名为阿倍内亲王。她是圣武天皇与藤原光明子皇后的女儿。
圣武天皇的母亲即是藤原不比等的女儿藤原宫子,按照当时的规矩,皇后只能在皇族血统的女子中选择,所以藤原宫子并不是丈夫文武天皇的正妻。然而文武天皇也没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正妻,因此才让圣武天皇得到了继承皇位的机会。但他父亲文武天皇去世时,母亲藤原宫子也犯了精神疾病,长年闭居深宫,连自己亲生儿子也不见一面。
圣武天皇长成后,迎娶的是母亲的异母妹藤原光明子为妃,即位之后,又力排众议,乃至不惜干掉自己的叔父长屋王,将光明子立为皇后,令光明子成为出身臣族的第一位皇后,也为藤原氏女儿世代为后妃开辟了先例。
光明子先为圣武天皇生下阿倍内亲王,再生下了基皇子。然而基皇子只活了一岁就死了。就在藤原氏纠结如何不让另一位庶出的皇子安积皇子有机会继承皇位时,已经十七岁的安积皇子忽然死亡。圣武天皇就这样再也没有了男性继承人,光明子和她背后的藤原氏通过努力,将阿倍内亲王推到台前,受封为皇太女。十一年后,圣武天皇让位给女儿,孝谦天皇登基。
孝谦天皇大概是八位女天皇中最富争议的一个,生活作风的确和大唐的那群以则天为代表的彪悍皇室女人相近,也是八位女天皇里折腾得最厉害的,但是要说到政治作为和能力当然与大唐的那几位无法相提并论。她前期和自己的表哥藤原仲麻吕扯不清楚,不过倒也没耽误在母亲光明子皇后和藤原仲麻吕的辅助下推行国政,治理天下。此后,鉴真东渡,为孝谦天皇受戒,孝谦天皇声称感受到佛教的魅力,一心想要摆脱天皇身份,遁入佛门。这时,藤原仲麻吕献上自己精心选择的继承者大炊皇子,由孝谦天皇让位,使大炊皇子成为淳仁天皇。
淳仁天皇原本是庶出皇子的后代,毫无任何机会触及天皇宝座,全是仗着藤原仲麻吕给力才中了大奖,他也积极配合,甚至还娶了藤原仲麻吕已死长子的老婆,住过藤原仲麻吕私邸,之后几乎将该封的官都给藤原仲麻吕封尽了,拍胸脯保证会将全部政事都交托这位幕后BOSS处理。而这时候的孝谦天皇在出家的法华寺内并没闲着,和同样出身豪族物部氏的僧人道镜打得火热,最关键的是,孝谦天皇没把政权放开,大事小情的臣子们还是会跑去寺内问太上皇,而不是上朝征询天皇。孝谦天皇和道镜的关系闹得人尽皆知,前情人藤原仲麻吕的失宠也就无人不晓了,结果,连淳仁天皇也见风使舵开始讨好孝谦天皇,疏远藤原仲麻吕,对此恼羞成怒的藤原仲麻吕沉不住气,决定孤注一掷造反。但造反不久就被镇压,藤原仲麻吕兵败身死。孝谦天皇铲除了藤原仲麻吕之后,马上将刀锋指向淳仁天皇,于是后者只好引咎退位,这还不算完,淳仁天皇跟着又被放逐到淡路国,由淡路守严密看管。淳仁天皇曾经试图逃跑,但失败后的第二天,他就去世了。去世理由对外宣称是急病,究竟真相如何,大家都懂。
这场动乱之后,孝谦天皇趁机复出。
这次她也换了个马甲,叫称德天皇。
称德天皇对道镜和尚的宠爱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道镜和尚得到了太政大臣的位置也还嫌不够,竟然开始做成为天皇的梦了。而这个梦居然还得到了称德天皇的支持。然而……
道镜为了说服称德天皇快点传位给自己,不惜买通八幡大神的祭祀神官,谎称自己受天命应登基为天皇,而称德天皇在这时也做了个梦,梦见八幡大神召唤自己前去听旨。称德天皇派了自己的亲信前往神社,结果带回来的神谕上明白写着八幡大神怒斥她意图动摇天皇的“万世一系”,并威胁她要是敢继续这样就要降下天谴。
于是称德天皇仿佛猛然惊醒,再也不为道镜的大梦推波助澜,道镜失宠,两人关系破裂。没过多久,五十二岁的称德天皇去世,她起伏的一生就此宣告结束。
(刚刚出炉的时代剧《大佛开眼》就是讲述孝谦天皇事迹的,当然照惯例被美化了,尤其是女天皇与吉备真备,但是服装什么的那还是杠杠的。)
第七位:明正天皇。
明正天皇和前面几位女天皇隔的时间就比较远了。她的时代已经是德川幕府的天下。
明正天皇名为兴子,父亲为后水尾天皇,母亲则为德川和子。德川和子就是德川家康的儿子德川秀忠与夫人阿江的第五个女儿。阿江就是传说中战国第一美女阿市的第三个女儿,她舅舅是织田信长,她爹是浅井长政,她大姐是丰臣猴子的宠妾茶茶,二姐是京极高次的正妻阿初。阿江比秀忠大好几岁,并且已经是第三次嫁人,但仍把秀忠吃得死死的,秀忠成为唯一没有侧室的将军。
废话了几句,总之,和子是三代将军德川家光的同母姐妹,生下的第二皇女就是兴子。
后水尾天皇和正宫德川和子的关系虽然看上去还行,但他对德川幕府是天下的实际拥有者相当不满,曾经借小事反抗过几回,但都被三代将军家光及其彪悍的奶妈春日部给严厉打击了。之后,后水尾天皇就破罐子破摔,索性退位,让兴子继承皇位,成为女天皇。
基本上这个时期的天皇只要混吃等死就好,何况兴子接班的时候仅有七岁,因此更不可能有什么政治上的作为了。于是明正天皇并没留下什么让人有印象的事迹,十三年后她把皇位让给了异母弟后光明天皇。
明正天皇活到七十三岁去世,终身未婚。
(专门反映明正天皇的时代剧我貌似没看见,她的外祖母阿江比她出名得多,前有《大奥》,现有正在播放的大河剧《阿江~公主们的战国》,按照大河剧的惯例,估计明正天皇会在后期出场打酱油,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第八位:后樱町天皇。
后樱町天皇名智子。
她的父亲是樱町天皇,母亲则为樱町天皇唯一的女御二条舎子。舎子此后为樱町天皇产下两位皇女,长女名盛子,盛子早夭,次女才是智子。本来舎子还在等待着产下皇子的那一天,但是宫中有一名典侍姊小路定子却突然产下了皇子遐仁亲王。
愤怒之余的舎子,后来因为无法再生育,便将遐仁亲王抱来收养抚育,不久,和幕府关系紧张的樱町天皇觉得活在世界上鸭梨太大,宣告退位,遐仁亲王继任为桃园天皇。桃园天皇比较上进,喜欢读书,也喜欢思考,在那种环境长大难免对幕府充满厌恶,幻想能够笼络一大批人才聚集在自己周围,伺机重兴皇权。他甚至在一帮支持者的拥护下,发动过一场失败的“建武中兴”,事件过去不太久,桃园天皇就因为脚气发作冲心而死。这个时候,他才虚岁二十二,儿子英仁刚刚五岁。
所以,身为樱町天皇唯一在世的子女,智子只好出来继任天皇,成为后樱町天皇。这种天皇生涯毫无乐趣,当英仁终于满十一岁时,后樱町天皇就替他举办成人礼,并立他为太子。又过两年后,后樱町女皇让位给了英仁,使其成为后桃园天皇。
但是后桃园天皇也死得很早,没来得及留下儿子。后樱町天皇只好又站出来迎接同一宗室的兼仁亲王为后桃园天皇的养子,并将兼仁和后桃园天皇之女欣子教养抚育长大。此后,兼仁亲王即位为光恪天皇。
而后樱町天皇在七十三岁时去世。
日本八位女天皇的故事,到目前为止,暂时落下了帷幕。
‘叁’ 日本古代天皇有多少后宫嫔妃
日本天皇及日本皇室由于千年来皆为同一血脉相传承,因此皇室和后宫的相关典制未同中国一般随朝代更迭而改变。日本天皇的后宫制度,一直要到8世纪左右所颁布的大宝律令,才渐成雏型。
在现行的皇室典范实施,和日本皇室自大正天皇(明仁天皇的祖父)之后确立一夫一妻制之后,下述的制度只有少部分仍沿用至今。
目录
* 1 位号演变
* 2 后妃
o 2.1 出身限制
o 2.2 入内
* 3 女官
* 4 其他
* 5 敬称、赠号
* 6 注释
* 7 参看
位号演变
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后宫位号的设置很简单,只有;
* 皇后一人
* 妃二人
* 夫人三人
* 嫔四人
妃、夫人、嫔这三位号在平安时代中期变的名存实亡,而原本为嫔之代称的女御一词,成为一个独立的位号且仅次于中宫和皇后;原为低阶女官的更衣则升等,取代了消失的位号空缺,且和女御同样的并无限制人数。
在一条天皇时期,由于权臣之间相争的结果,将原本代称皇后的中宫一词,强改为地位等同于皇后之号,开了一帝二后的先例,详细解释请参考中宫。因此后宫位阶改为;
* 皇后一人
* 中宫一人
* 女御不限人数
* 更衣不限人数
由于日本后宫中没有宦官服侍,是以大量的女官和宫女来替代,其中后宫十二司[1]中的内侍司(又称尚侍所)之女官职位有;
* 尚侍二人,为内侍司之最高长官
* 典侍四人,为内侍司之次官
* 掌侍正官四人、权官二人,共六人,为内侍司之三次官
* 命妇数人
* 女嬬,为内侍司最低阶的女官,定员百人
其他还有大量的无职名的女官及宫女。 尚侍、典侍因经常服侍于天皇身边,故常有侍妾化的情形出现,之后便成为天皇嫔妃的位号。
后妃
出身限制
不论位号是否经过增减,对于后妃的出身依然都有着规定;
* 皇后需出自皇族,但在平安时代的桓武天皇时,由于他首开先例的册立非皇族出身的——藤原乙牟漏为皇后,打破此规定,也成为后世所依循的成例。
* 妃;需为四品以上的内亲王。
* 夫人;需为三位以上太政官之女。
* 嫔;需为五位以上贵族之女。
* 尚侍;多由摄关家之女或重臣之妻选出。
* 典侍;需为正三品以上太政官之女。
入内
由于天皇后宫并未详细规定如何选定后妃及女官,只对出身有所限制,因此后妃的入宫(日本称为入内或参内),都是经由各家大臣于天皇面前毛遂自荐,才有可能入宫(官位越高,女儿入宫的机会越大),但也有权臣逼使天皇立后封妃的例子出现。
后妃入内之后,虽然并未如中国后宫一般;“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但习惯上还是会冠之以该女御所居殿舍名,如居住在承香殿的女御,即称为承香殿女御;或是是冠之以该后妃的籍贯或出生地,例如高仓女御,也有少数曾任斋王的皇女入宫成为后妃,此时将之称为斋院○○或斋宫○○(○○为该皇女的位号)。
女官
日本天皇的后宫中没有宦官,主要的事务都由女官来担任,而女官的来源,便是当时的中等贵族或权臣之女(但也有中下阶层贵族之女入宫),这些贵族女性们,最年轻的10~12岁便入宫当小女侍,或待稍大之后才入内成为女官、侍女的也有。
成为宫中女官或女侍之后,由于他们的身分比不上出身更高贵的后妃们,因此她们在宫中的称呼,会以父亲或兄长所担任的官职来称呼,如紫式部,便是出自式部丞这个官职名,或是用她们的出生地或籍贯来称呼,如后白河天皇女官高阶荣子,就有丹后局的称呼。
其他
* 三宫、中宫;对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的总括之称,而中宫后来则演变为皇后代称,和等同于皇后之位号。
* 皇嗣,天皇之后嗣,不分嫡出或庶岀,泛指天皇的儿女。
* 御息所;原本专用于代称生下皇子、皇女的女御、更衣,但在荣华物语中,未生下皇嗣的女御和更衣也用此称呼,之后转成用以称呼更衣以下的嫔妃。
* 东宫,如同中国一般,皇太子也可称之为东宫(或称皇储),而其正妻也称之为太子妃,但在日本较常使用的称呼是东宫、东宫太子和东宫妃(全称为东宫太子妃)
* 皇太后;一般情况下是称呼天皇的母亲,但在一帝三后并立的情形之下,也可用以称呼第三位皇后。
* 皇太夫人;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朝前期可用以代称皇太后。
* 御匣殿
* 女御代
敬称、赠号
* 三宫敬称;对于三宫的敬称,皆为称号后加一“宫”字,为—皇后宫、皇太后宫和太皇太后宫等。[2]
* 三宫追赠;意义相近于中国古代宫廷的追封,一般三宫的称号皆可用于加封给身分或地位尊贵的后宫女性,为—赠皇后、赠皇太后和赠太皇太后等。
* 准三宫、准三后;三后的意义和三宫一般,是加封他人拥有等同于三宫的封地食邑,通常受册封为女院的女性,也会连带的被加封为准三宫(或称准三后)。
* 准太上天皇;基本上和准三宫、准三后相同,为加封他人拥有太上天皇的待遇和封地食邑等。
* 女院;平安时代的一条天皇之母—藤原诠子于出家时,解除了皇太后职务,一条天皇比照上皇岀家而赠院号—东三条院,相应的称之为女院,之后渐成定例。
注释
1. ^ 后宫十二司,分别为;内侍司、藏司、药司、兵司、闱司、殿司、扫司、水司、膳司、酒司、缝司等等,各司所执掌之职务和其名相近。
2. ^ 日本现今对三宫的尊称皆为陛下
‘肆’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女皇
从公元六世纪到十八世纪的一千多年中,曾经有十代,八位女帝出现在日本的历史舞台上,她们是33代推古天皇,35代皇极天皇,41代持统天皇,43代元明天皇,44代元正天皇,46代孝谦(后改称德)天皇,109代明正天皇,117代后樱町天皇。其人数之多,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日本古代效仿中国的地方颇多,但是若是从第一个称帝的推古天皇算起,日本女帝的出现要比中国的大周皇帝武则天的称帝时间(公元690年)早了98年,亦在朝鲜新罗第二十七代国王暨第一代女王善德女王的登基之前。可见,诸多女子称帝,并非习学中国。
一,日本历史上何以女帝累出 一个国家的历史上出现了这么多女帝,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问题,何况,十代女帝中,除江户时代的明正,后樱町两天皇以外,都集中在公元六—八世纪之间,故此段时间又有“女帝的时代”之称。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一,尚无严格的皇位继承制度。因得益于大陆的文化,日本人类历史的野蛮阶段向文明时代过渡这一进程大大的缩短了,所以缺乏社会内部深刻的变革。时至公元六世纪,日本古代国家内部仍然保留了大量氏族制度的残余,国家和社会生产处于较低的水平,皇位的继承处于混乱的状态;兄弟象承与父子相承并存,又有姐弟相承,兄承弟位。不过,这种皇位的继承情况基本上还是归结为兄终弟及和父子相承两大类,并以兄终弟及为主流。尽管如此,乱的情况还是多方面的表现出来。例如,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不分嫡庶,又不分男女,皇位的继承人朝定夕改,皇太子可以由内亲王(即公主)担当,所以,女帝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而越是在这么混乱的情况下,越是体现出了女帝的特殊作用。
总之,日本古代的皇位继承错综复杂,肇始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兄终弟及和代表父权和王权的直系继承又同时起作用,加之一些其它因素,可以想象,日本古代虽以建立国家,可是王权的统治是多么的脆弱,所谓皇室的“万世一系”神话又是多么的虚伪。
其二,日本历来有女子秉政的传统。原始社会奉行女性崇拜。“万世一系”的天皇祖先天照大神就是女神,日本农业的开创者宿佫命也是女神,绳纹时代人们崇拜最多的偶像就是女性,女性是繁荣,生育,丰收,和平的象征,受到人们广泛的敬仰。所以在中古以前的日本,女性一般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说起女子秉政,推古等女帝的前辈们早就在日本上大显身手了;其中,当首推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据中国古代史书《魏志。倭人传》记载,邪马台国所处的时间是公元
‘伍’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女皇
八位女天皇。 第一位女天皇嫁给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 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动乱,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中国,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628年,74岁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两度登基的女天皇想亲率大军侵略朝鲜 推古天皇死后仅过了14年,皇极天皇成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两度登上帝位。 皇极天皇原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驾崩后,日本皇室又陷入长时间的争位危机。公元642年,各方终于达成妥协,于是产生了一位过渡的女天皇———皇极天皇。 皇极执政期间,最大的贡献是从权倾朝野达百年之久的苏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夺回权力。皇极登基后,大臣苏我入鹿的权势急剧扩张,他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甚至处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极的默许下,皇族成员与朝中不满苏我氏专权的大臣们联合,准备借韩国使者进献贡礼之机,诛杀苏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无防备的苏我入鹿被骗入皇宫,中大兄皇子(皇极的儿子)亲率武士将其剁成肉泥,随后发兵剿灭了苏我氏家族。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后,身心疲惫的皇极主动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岁的皇极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并于次年重新登基为天皇,成为第37代天皇———齐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极在重新登基后,变得奢侈挥霍,她大规模地修建亭台楼阁,大量征用民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皇极的野心大大膨胀,开始阴谋吞并朝鲜。661年,皇极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朝鲜,但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并于当年7月死在了九州。两年后,她的继任者派兵大举入侵朝鲜,结果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皇极征服朝鲜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母女两位天皇开创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统女皇成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过在日本历史上她作为不大,也没有留下过多记载。直到20多年后,元明和元正两位女天皇的出现,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于707年6月登基。极富政治魄力的元明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开始铸造银钱和铜钱流通;二是下诏兴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为重臣。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诏把国都从飞鸟的藤原宫迁到平城京,日本历史上着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迁都奈良之后,元明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着,盛世的前兆已经显现。公元715年,元明天皇让位给自己的女儿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节俭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这样的见解,不能不说她是很开明的。 元明的女儿元正天皇是一个极有涵养又略显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执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这两位天皇执政期间,日本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在她们的推动下,日本还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国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唐朝的一切为时尚,就连平城京也是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 724年,元正让位给圣武天皇,结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尽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场悲剧。由于身为天皇,她无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风流女天皇爱上和尚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她与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754年,唐朝着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灯黄卷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寂寞的时光。4年后,一心向佛的孝谦女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吃斋念佛。然而孝谦一面念佛,一面还不忘寻欢作乐,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镜。764年,孝谦废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号称德天皇。道镜也跟着得势,被封为国师,权倾一时。不过,道镜得陇望蜀,他不再满足于当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夺皇位,结果阴谋败露,最终被孝谦抛弃。770年,孝谦因患天花病死在宫中。 除了上述提到的6位女天皇外,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天皇于公元1629年即位,在位14年;第八位女天皇是后樱町天皇,1762年即位,在位8年;这两人都无大的功绩。后樱町女天皇死后,日本的女天皇历史画上了句号。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实权的,当皇权的交接出现危机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保证政权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等实权女性即位执政,等到皇太子长大成人,她们再退位,让皇太子即位。因此这些女天皇又被称作“过渡天皇”。她们也确实起到了缓和权力之争、避免流血冲突、保证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她们在日本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并成为日本天皇家族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
‘陆’ 日本历史上有多少位女天皇
日曾有八位女天皇 有的与中国交好(图)
编者按:近来,关于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实在日本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0代8位女天皇,并形成了一段独特的女帝时代。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
第一位女天皇嫁给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
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动乱,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中国,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628年,74岁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两度登基的女天皇想亲率大军侵略朝鲜
推古天皇死后仅过了14年,皇极天皇成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两度登上帝位。
皇极天皇原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驾崩后,日本皇室又陷入长时间的争位危机。公元642年,各方终于达成妥协,于是产生了一位过渡的女天皇———皇极天皇。
皇极执政期间,最大的贡献是从权倾朝野达百年之久的苏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夺回权力。皇极登基后,大臣苏我入鹿的权势急剧扩张,他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甚至处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极的默许下,皇族成员与朝中不满苏我氏专权的大臣们联合,准备借韩国使者进献贡礼之机,诛杀苏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无防备的苏我入鹿被骗入皇宫,中大兄皇子(皇极的儿子)亲率武士将其剁成肉泥,随后发兵剿灭了苏我氏家族。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后,身心疲惫的皇极主动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岁的皇极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并于次年重新登基为天皇,成为第37代天皇———齐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极在重新登基后,变得奢侈挥霍,她大规模地修建亭台楼阁,大量征用民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皇极的野心大大膨胀,开始阴谋吞并朝鲜。661年,皇极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朝鲜,但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并于当年7月死在了九州。两年后,她的继任者派兵大举入侵朝鲜,结果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皇极征服朝鲜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母女两位天皇开创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统女皇成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过在日本历史上她作为不大,也没有留下过多记载。直到20多年后,元明和元正两位女天皇的出现,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于707年6月登基。极富政治魄力的元明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开始铸造银钱和铜钱流通;二是下诏兴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为重臣。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诏把国都从飞鸟的藤原宫迁到平城京,日本历史上着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迁都奈良之后,元明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着,盛世的前兆已经显现。公元715年,元明天皇让位给自己的女儿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节俭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这样的见解,不能不说她是很开明的。
元明的女儿元正天皇是一个极有涵养又略显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执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这两位天皇执政期间,日本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在她们的推动下,日本还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国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唐朝的一切为时尚,就连平城京也是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
724年,元正让位给圣武天皇,结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尽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场悲剧。由于身为天皇,她无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风流女天皇爱上和尚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她与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754年,唐朝着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灯黄卷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寂寞的时光。4年后,一心向佛的孝谦女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吃斋念佛。然而孝谦一面念佛,一面还不忘寻欢作乐,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镜。764年,孝谦废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号称德天皇。道镜也跟着得势,被封为国师,权倾一时。不过,道镜得陇望蜀,他不再满足于当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夺皇位,结果阴谋败露,最终被孝谦抛弃。770年,孝谦因患天花病死在宫中。
除了上述提到的6位女天皇外,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天皇于公元1629年即位,在位14年;第八位女天皇是后樱町天皇,1762年即位,在位8年;这两人都无大的功绩。后樱町女天皇死后,日本的女天皇历史画上了句号。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实权的,当皇权的交接出现危机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保证政权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等实权女性即位执政,等到皇太子长大成人,她们再退位,让皇太子即位。因此这些女天皇又被称作“过渡天皇”。她们也确实起到了缓和权力之争、避免流血冲突、保证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她们在日本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并成为日本天皇家族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刘作奎)
‘柒’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女皇
有8个女皇。
①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朝政大权基本由圣德太子主持;圣德太子力主恢复中日帮交,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②皇极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③持统天皇(690年—697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④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⑤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⑥孝谦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⑦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⑧后樱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捌’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女天皇
日本历史上不仅出现过女天皇,而且还不止一位。日本前前后后共有过八位女天皇,其中第一位女天皇是推古天皇。推古天皇名为额田部,她的父亲是日本第29任天皇,她的丈夫则是第30任天皇。日本皇室历来注重血脉,所以额田部的丈夫其实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额田部35岁时她的丈夫英年早逝,之后晋升为皇太后的额田部宣布由年长她一岁的哥哥泊濑部皇子继承天皇之位。
再之后第七、第八任女天皇分别是明正天皇与后樱町天皇。因为这两位女天皇皆是在江户时代没落之际登基为帝,所以她们手中的实权十分有限。其中明正天皇七岁时接受让位,二十岁时便将皇位传给弟弟。后樱町天皇的处境与明正天皇十分相似,所以她也是在太子到达继位年纪之后便选择退位。
‘玖’ 日本历史上有几个女天皇分别是谁
日曾有八位女天皇 有的与中国交好(图)
编者按:近来,关于女性是否能够成为天皇的问题在日本国内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其实在日本的历史上,先后出现过10代8位女天皇,并形成了一段独特的女帝时代。
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一直是一个奉行着男尊女卑思想的国度。然而在日本由古至今持续了126代的天皇中,出现过10代女天皇。从公元592年到770年,在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东瀛的国土上出现了8代6位女天皇,总计在位时间近90年,形成了日本历史上特有的女帝时代。
第一位女天皇嫁给了自己的哥哥
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天皇,她是日本第29代天皇钦明的公主。18岁时,美貌的推古被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敏达天皇纳为妃子,5年后成为皇后。敏达天皇死后,推古一开始并没有挤入皇室的统治核心,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件大事却将她推上了天皇的宝座。公元592年,在位的崇峻天皇被权臣暗杀身亡。在平息叛乱之后,推古的儿子竹田皇子和侄子圣德太子为争皇位闹得不可开交。由于两派人马实力相当,相持不下,最后只好达成妥协,两人都不当天皇,共同拥立38岁的推古为天皇。
尽管身为女性,但推古天皇极具政治头脑,她没有对曾与自己的儿子争过皇位的圣德太子秋后算账,反而将他立为摄政王,辅佐自己执政。她通过自己的宽容,弥合了皇室内部的裂痕,在她执掌大权的36年中,皇室内部再未发生争夺皇位的动乱,社会也因此而获得了稳定。
在圣德太子的辅佐下,推古天皇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她大力加强皇权,限制大贵族势力,不遗余力地推广佛教,推动日本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推古天皇还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联系,并试图与中国平起平坐。607年,推古天皇派使团前往中国,她在国书中一改以往甘为中国属国的提法,要求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虽然推古天皇不肯向中国称臣,但她却积极主张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推古天皇曾4次派使团访隋,随着大量汉文化的输入,日本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文化繁荣时代———飞鸟时代。
628年,74岁的推古天皇病逝,她是日本8位女天皇中政绩最为显赫的,并且至今仍为日本社会广泛称道。
两度登基的女天皇想亲率大军侵略朝鲜
推古天皇死后仅过了14年,皇极天皇成为了日本第二位女天皇。值得一提的是,她的一生中曾两度登上帝位。
皇极天皇原为第34代天皇舒明的皇后。舒明天皇驾崩后,日本皇室又陷入长时间的争位危机。公元642年,各方终于达成妥协,于是产生了一位过渡的女天皇———皇极天皇。
皇极执政期间,最大的贡献是从权倾朝野达百年之久的苏我氏家族手中重新夺回权力。皇极登基后,大臣苏我入鹿的权势急剧扩张,他倒行逆施,滥杀无辜,甚至处死了一位皇子。在皇极的默许下,皇族成员与朝中不满苏我氏专权的大臣们联合,准备借韩国使者进献贡礼之机,诛杀苏我入鹿。645年6月12日,毫无防备的苏我入鹿被骗入皇宫,中大兄皇子(皇极的儿子)亲率武士将其剁成肉泥,随后发兵剿灭了苏我氏家族。经历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后,身心疲惫的皇极主动宣布退位,将皇位让给了孝德天皇。
654年,孝德天皇病死,61岁的皇极在危急之中再度出山,并于次年重新登基为天皇,成为第37代天皇———齐明天皇。已步入晚年的皇极在重新登基后,变得奢侈挥霍,她大规模地修建亭台楼阁,大量征用民工,加剧了社会矛盾。同时,皇极的野心大大膨胀,开始阴谋吞并朝鲜。661年,皇极亲赴九州,欲统兵渡海西征朝鲜,但因旅途劳顿一病不起,并于当年7月死在了九州。两年后,她的继任者派兵大举入侵朝鲜,结果在白村江战役中被唐朝和新罗联军击败,皇极征服朝鲜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母女两位天皇开创日本古代盛世
686年,持统女皇成为了日本第三位女天皇,不过在日本历史上她作为不大,也没有留下过多记载。直到20多年后,元明和元正两位女天皇的出现,又令世人眼睛一亮。
元明、元正天皇是日本历史上的第四和第五位女天皇。元明天皇于707年6月登基。极富政治魄力的元明采取了三项重要举措:一是开始铸造银钱和铜钱流通;二是下诏兴建平城京(奈良);三是任命能人作为重臣。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当时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710年3月,元明天皇正式下诏把国都从飞鸟的藤原宫迁到平城京,日本历史上着名的“奈良时代”从此拉开了序幕。迁都奈良之后,元明继续实行了很多稳定政治、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措施,而且成效显着,盛世的前兆已经显现。公元715年,元明天皇让位给自己的女儿元正天皇。
元明天皇是一位非常节俭的女性。721年,元明去世,她在遗诏中豁达地说,人都有一死,厚葬只能白白造成浪费,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她下令自己死后必须火葬,坟墓力求简朴,不要奢侈,而且官员、百姓都要照常工作。作为一千多年前的天皇,能有这样的见解,不能不说她是很开明的。
元明的女儿元正天皇是一个极有涵养又略显保守的女性,她的一系列执政方略都是秉承其母元明天皇。在这两位天皇执政期间,日本的政治趋于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在她们的推动下,日本还加强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与吸收。整个奈良时代,日本与唐朝的交往极为频繁,多次派出遣唐使去中国学习,其中有一次派出的遣唐使竟有594人之多。那时,日本朝野以模仿唐朝的一切为时尚,就连平城京也是模仿长安城的格局建设而成。
724年,元正让位给圣武天皇,结束了9年的天皇生涯。尽管在政治上非常成功,但元正的个人生活却是一场悲剧。由于身为天皇,她无法下嫁凡人,一生未婚,最终在孤独中死去。
风流女天皇爱上和尚
公元749年登基的孝谦天皇是日本的第六位女天皇,也是8位女天皇中名声最不好的。尽管身为天皇,孝谦却不甘心重蹈元正天皇孤老终生的覆辙。她与表兄藤原仲麻吕搞起了地下恋情,并借口宫殿维修搬到了藤原家中,公开与其同居。754年,唐朝着名的鉴真和尚为孝谦天皇授戒,她忽然又在青灯黄卷中找到了精神寄托,打发寂寞的时光。4年后,一心向佛的孝谦女皇让位给淳仁天皇,自己做了太上皇,专心吃斋念佛。然而孝谦一面念佛,一面还不忘寻欢作乐,很快她就找到了新的情人———和尚道镜。764年,孝谦废淳仁天皇,重新登基,改号称德天皇。道镜也跟着得势,被封为国师,权倾一时。不过,道镜得陇望蜀,他不再满足于当天皇的情人,竟想篡夺皇位,结果阴谋败露,最终被孝谦抛弃。770年,孝谦因患天花病死在宫中。
除了上述提到的6位女天皇外,第七位女天皇明正天皇于公元1629年即位,在位14年;第八位女天皇是后樱町天皇,1762年即位,在位8年;这两人都无大的功绩。后樱町女天皇死后,日本的女天皇历史画上了句号。
日本古代的天皇是掌握实权的,当皇权的交接出现危机时,为了避免大规模流血,保证政权的和平交接,就先由皇后或皇太后等实权女性即位执政,等到皇太子长大成人,她们再退位,让皇太子即位。因此这些女天皇又被称作“过渡天皇”。她们也确实起到了缓和权力之争、避免流血冲突、保证皇位和平交接的作用。凭借自己的聪明才干,她们在日本的历史上书写了重要的篇章,并成为日本天皇家族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刘作奎)
‘拾’ 一千多年的日本皇室,古代有8个女天皇,但爱子为何不能继位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从秦始皇嬴政登基为帝,始创皇帝制,到清末溥仪退位,皇帝制终结。我国 历史 上只出现过一位正统女皇帝,即大唐的武则天。
而弹丸小国日本,在1000多年的皇室 历史 中,竟然一共出现了8个女天皇。这8个传奇的女天皇即:推古天皇、皇极天皇、齐明天皇、持统天皇、元明天皇、元正天皇、孝谦天皇、称德天皇。
明明,在我们眼中,日本是一个传统而刻板的国家。
明明,现代日本皇室的皇位继承法,依旧只能是男性而不能是女性。
明明,就因为德仁天皇唯一的子嗣爱子公主不是男性,德仁天皇的弟弟成了日本第一顺位继承人,而爱子公主则不能继位。
明明,德仁天皇在当皇太子期间努力了许久,但身为女儿的爱子公主依旧没有继承皇位的权力。
既然如此,古代日本皇室,为何能出现8位女性天皇呢?
其实,2020年的爱子不能成为继承人,但百年前的女人能成为天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两个时代的大环境和小环境都不一样。
你知道吗?
在古代日本,女性有着较高的 社会 地位。 日本和古代中国不一样,它的母权制时期很发达,也没有立马就消失。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日本的女性地位颇高,她们可以像男人一样拥有继承财产的权力,经济独立,婚姻自由。
《魏志. 倭人传》中就曾记载,在二世纪末,日本九州岛上三十个小国家共同推举了擅长用鬼神之事迷惑百姓的卑弥呼做女王。
可见,当时的日本女性地位是真心高。
其实,日本女性后期地位慢慢变低,是因为随着中国儒家思想的传入和日本人接受了儒家思想。
皇位继承法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也是古代日本能出现8位女天皇的原因。 现在的日本皇室继承法是非常完善的,也是非常成熟的。
但是在那个时代,皇位继承法并不成熟。皇位继承人会因为嫡庶,会因为长幼,会因为德贤而发生各种矛盾,登上天皇之位的人也各不相同。
日本能出现8位女天皇,还出于使皇位世代传承的需要。在我国古代,假如幼帝登基,那会有辅政大臣和皇帝生母来替年幼的皇帝处理政事,如清朝的多尔衮和孝庄太后。
而在日本,有些女天皇的出现,就是出于这种需求。
比如,第一个女天皇——推古天皇。推古天皇原名额田部,她的父亲是日本第29代天皇的钦明天皇。
公元592年11月3日,日本第32代天皇崇峻天皇被舅舅苏我马子所指使的刺客暗杀。
崇峻天皇死后,苏我马子便拥戴崇峻天皇的异母妹妹额田部登基为帝,而这就是日本第一个女天皇——推古天皇。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额田部希望拥立自己的儿子竹田皇子登基,但拥立押坂彦人大兄皇子的反苏我氏的势力也很强大。
所以,最后的最后,额田部即位成了过渡性天皇。
额田部的目标和打算本来是,先自己登基,以后让儿子登基,为儿子登基做准备。
但是,万万没想到,推古天皇的儿子不久就去世了。
而在日本 历史 上,像推古天皇这样的过渡性天皇并不少。
这一个又一个的原因,便是古代日本产生女系天皇的原因。而如今的爱子之所以不能成为女天皇,则是因为当时的环境和现在的环境非常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