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美国怎么利用日本

美国怎么利用日本

发布时间: 2023-02-09 00:43:33

Ⅰ 美国在战后是如何扶持日本经济的

最佳答案

  • 一、国内方面 第一、实行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后日本政策坚持集中领导,实行了国家干预经济和国家垄断的管理制度,并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了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实行循序渐进,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的战略步骤。 第二、重视科技。发展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战后日本大力发展教育,长期坚持智力投资,不断改革教育体制,为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技术工人和科技人才。 第三、日本企业实行严格而灵活的科学管理制度。在50年代,日本许多大企业推行“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使职工利益和企业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职工感到有依靠,具有安全感;其次,拉大职工在报酬上的差距,使职工感到只有不断竞争不断创新才能得到高报酬,从而具有压力感;再次,企业也十分重视对职工的“感情投资”,主动协调劳资关系,培养职工“以厂为家”的敬业精神,从而使职工又具有亲和感。如此种种灵活多样的管理方法,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 第四、日本长期实行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资金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居民的高额储蓄。而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勤劳,使个人收入不断增长入反过来促进了储蓄的不断增长,从而支撑着日本经济长时间的高速发展。 第五、长期保持政局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日本从1955年到1993年,一直是自民党执政,没有大的动荡和波折,基本上保持了国内政局的稳定。

  • 二、国际方面 主要与美国的扶持分不开。第一、美国对日本进行独占和政治改造。二战后,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保证了日本领土的完整性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单一性,有利于日本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同时,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虽然这一切都是按照美国自己的意图去实施的,带有某些不彻底的痕迹,但为战后日本走上和平建设、集中精力抓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第二、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对日政策由“限制削弱”转向“扶日反共”。二战后,按照最初的没想,美国要对日本实行限制和削弱政策,以达到永久控制的目的。但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引起了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极大仇视和恐慌。为阻止共产主义浪潮的扩展,美国迅速改变了对日政策,扶日反共,对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的振兴。 第三、日本巨额战争赔款被取消。按照国际法规定的通行惯例,战败的侵略国要向被侵略的受害国赔偿。二战后,美国出于利用日本反社会主义的意图,不仅没有索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而且还阻碍和反对别国向日本索赔。我国虽非迫于美国的淫威,但1972年中国政府为了中日友好和邦交正常化,宣布放弃500亿美元的赔偿要求。这一切都大大减轻了战后日本恢复经济的负担,成为日本经济能迅速恢复和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四、亚洲的两场局部战争为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二战后,美国先后发动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战争期间,美国每年向日本发出几十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单,把日本作为其生产军需品的兵工厂和后勤供应的基地。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美国忙于战争,其出口能力有所下降,这为日本商品打入世界市场提供了良机。 第五、美国的“核保护伞”战略。二战后,日本作为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盟国中的一员,被美国推向了亚洲地区“冷战”前沿。于是美国从日本的“冷战安全”和“制约日本”的双重战略考虑,为其撑起“核保护伞”,这不仅使日本大大节省了安全防务的费用,而且使其能够集中资金和精力大力发展经济。 综上所述,二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恢复和发展。除其自身的努力外,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尤其是美国的扶持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总之,是国内国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Ⅱ 以前美国是如何利用国债打击日本

美国没有利用国债打击日本。美国只是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对美元升值,利用日本的经济泡沫,令日本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是外因,关键还是日本经济泡沫太大,就像现在中国的房地产。一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中国经济势必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硬着陆”。人民失业,企业倒闭。

Ⅲ 美国是如何成就日本,又“搞垮”日本的

美国是因为想要在亚洲建立盟友来对日本提供援助,之后美国因为日本经济上升使美国经济下滑对日本进行打压。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让日本失去了几乎所有自明治维新后对外侵略所获得的果实,还让日本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战后的一段时间内,日本计划由盟军分区占领,但由于中国、英国相继因为国情原因退出,苏联不满于驻日盟军必须听令于美国,但又摄于原子弹的威胁,于是愤然撤军。最终美国以盟军名义,派出46万美军单独占领日本,得以控制日本内政。

可是不久后,美国又嫌日元升值太慢,让美联储也亲自加入战斗,在广场协议签订仅仅两年后,日元升值突破了50%。日元升值已经大大超过了日本政府的预期,日本政府不得不对银行降息来帮助外贸企业渡过难关。

Ⅳ 二战后美国是怎么对付日本的

1.单独占领日本。时任美国总统的杜鲁门认为不应该让苏联挤进来,避免重蹈4国分占德国的覆辙,所以不顾苏联反对,以盟军名义单独占领日本。麦克阿瑟任驻日盟军总司令,他的办公大楼俯瞰着日本天皇的花园,彰显居高临下的优势。
2.审判日本战犯。审批并处死、批捕了一部分日本战犯。但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日本,特意保留了天皇制、没有追究最大的战犯天皇的责任。对一些特殊战犯(如石井四郎这个恶魔),则允许用他们的“科研成果”换取活命的机会。
3.解散日本军队。解散了旧日本军队,建立了以防御为主的日本三个自卫队,并严格限制了规模。只是80年代后松绑了而已。
4.扶植日本经济。①美国对日本进行了以民主、法制为基础的政治改造,有利于恢复经济秩序。②朝战、越战中美军都把日本作为其生产军需品的兵工厂和后勤供应的基地。这极大地刺激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美国忙于战争,其出口能力有所下降,这为日本商品打入世界市场提供了良机。③美军承包了日本的国防力量建设,并提供核保护伞,使得日本人可以把几乎全部的财政收入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④动员盟国基本放弃了对日索赔。

Ⅳ “重塑”日本人:战后美国如何实现对日本的控制

二战以后,美国实现了对日本的独占。为了更好地控制日本,美国对日本政府与民众都进行了“重塑”。“重塑”之后的日本,被牢牢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其影响更是绵延至今。本期内容,就跟您聊一聊美国到底是如何“重塑”日本人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时,美国当局就已经在考虑如何处置战后的日本了。对于日本,施行彻底的改造在当时的美国政坛几乎是一个不易之论。为了彻底改造日本,美国人首先盯上的是日本的政府。天皇制在日本有着深远的 历史 传统,特别是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根据日本 社会 的“惯性”,想要改造日本,就必须从天皇制下手。1942年8月,美国国务院设立远东问题小组,负责对日政策的制定。关于天皇制,在美国内部分裂为两个派系。一方认为只有天皇才能从根本上影响日本人,控制天皇更有利于美国在战后对日本的控制,进而影响战后的占领与改造工作。另一派认为,日本的天皇制是滋生军国主义、封建主义、法西斯主义的土壤,如果不废除天皇,则日本对美国的威胁就无法彻底解除,美国也无法在日本推行全面的民主化改革。

经过长时间激烈的争论,1943年末以后,美国政坛逐渐对天皇制的去留问题达成了各有保留的共识。即美国无法强制废除天皇(招致民众仇视 代价太大),而日本人民又不可能在战后短时间内主动废除天皇。如此,美国就要充分利用天皇的价值,使其成为执行美国政策的“工具”,通过对天皇的控制进而实现对日本政府与民众的控制。根据这一精神,1944年5月9号,美国国务院正式形成了关于战后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内部文件。我们在之前的节目里聊过《常识误差:日本并非“无条件投降”?》,美国为了实现对日本的独占,为了以最小的代价在日本攫取最大的利益,美日之间达成了默契的共识:日本在战后施行“有条件的投降”,保留天皇制,以美国为主导的占领军按照既定的政策利用天皇和日本政府施行间接的统治。

对美国来说,保留天皇制,可以说是一个明智的决策。一方面,通过战后新宪法的颁布,日本确立了象征天皇制,天皇的影响大幅度缩减,美国得以按照自己认为的政治模式在日本进行所谓的“民主化”改革。另一方面,基于天皇在日本的特殊的精神存在,美国利用保留天皇获得了政府与民众的“好感”甚至是“感激”,同时,更有利于美国对日本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造。对日本国民进行意识形态的改造,即所谓的“重塑”日本人,是美国得以控制日本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占领日本之后,施行的对日改造政策基本可以以非军事化与民主化来概括。为了实现美国人规划的民主化,美国自1945年6月之后,就连续颁布文件,强调重视日本人的自由与人权。但是实际上,这一系列政策都是美国自我标榜、赢得民众好感的障眼法,美国最真实的意图与做法体现在一份当时难以公布于世的秘密文件里。1946年1月8日,美国国务院、陆军部和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制定了一份名为“日本人再定位”的机密文件。这份纲领性的文件,向世人展示了美国是如何一步步重塑日本人的精神世界,进而使日本从根本上成为美国附庸的。

在美国人看来,“重塑”日本人最好用的“工具”就是日本人。因为如果由美国直接出面,则大概率会激起日本民众的反感,“但如果通过日本领导人发出同样的指令,日本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乐于接受并实行”,这也就是美国为何要“处心积虑”地为日本保留天皇的原因之一。在占领日本期间,美国更愿意寻找接受过美式教育并认同美国价值观的人培养起来,将他们作为 社会 精英安排在各个领域,以期对日本 社会 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精英阶层的知识分子就这么进入了美国人的视野。美国的心理战略委员会认为:“精英阶层是唯一发挥作用的 社会 群体......这些见识超群的人物从思想上操纵者民众的态度和观点的形成,至少也使这些民众易于接受某些态度和观点,反过来,这些受操纵的民众又引导着公众舆论。”战后,在日本的战败、天皇权威的削弱、美国的民主化冲击下,日本知识分子的世界里出现了“精神真空”。为了用美国的价值观填补这个真空,美国针对日本的知识分子展开了大规模的“心理战”。

1952年9月,美国“对日心理战项目”文件问世。文件认为:美国应该培养日本知识分子对美国政策的认同感。杜鲁门很快批准了这一份文件,他的继任者艾森豪威尔则将这一份文件当做对日心理战的执行标准。艾森豪威尔时期,是美国对日心理攻势的上升期。当时,所有接受过大学教育的日本人都被囊括进知识分子群体之内。1959年,美国新闻署又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靶心”政策,主张将日本知识分子中“有能力、有威望、有地位、能引导日本领导人并且对日本公众有影响的一小部分人或联系密切的群体”作为主要“攻略”对象。为了拉拢、同化知识分子,美国政府与私人基金会,不惜花费重金,资助学者们的研究,资助年轻学生的学业。甚至还开办专门的学术期刊,诱导知识分子发表“亲美”的文章。在美国人的心理“干涉”与“慷慨”资助之下,日本的许多知识分子、特别是战后第一代的知识分子,对美国产生了某种“心理依赖”。而美国以战胜者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更容易让知识分子认同只有美国的价值观才是最好的。(重点渲染)然后这样的观点就会被这些具有巨大 社会 影响力的精英人士们传达出去,进而影响整个 社会 的舆论导向。

当然,要想完全控制一个 社会 ,仅靠知识分子也是不够的。虽然美国为了树立民主自由的标杆,在1945年就大力提倡与鼓励日本新闻界的自由,但实际上,美国一直在暗中对日本的舆论进行严格的控制。美国参谋第二部下设有民间谍报局,谍报局由两个部分构成,一是民间舆论审查局,另一个是公安局。其中,舆论审查局就承担了对日本报纸、新闻甚至是私人邮件、电话的监督与监听工作。舆论审查局有一份很秘密的名单,其中详细列举了重要的受监控人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随时调用。新闻是美国方面把控的重点。所有的日本媒体都要受到广播影像出版审查部的审核,审核分为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两种。事先审查主要是针对战后日本发行的新刊物,出版方需要事先将所有的出版内容一式两份由主笔或是负责人亲自送到麦克阿瑟司令部报纸杂志审查部接受审核。如果一经发现问题,需要立即整改。整改之后,还要经过审查部的二次审核。针对需要接受事后审查的媒体,一旦发现问题,就要被处以处分,处分的原因大多包括反对盟军对日本的占领以及对美国的批判。而处分对象,则甚至包括许多亲美派媒体。在舆论监督上,美国可以说是做到了日本人控制日本人的设想。

1947年,在民间舆论审查局工作的日本人达到了8132人,在大多数监督与监视领域,都以大量的日本人配合少数的美国人展开。比如,用4000名日本人和60名美国人抽检国内的信件,以63名日本人和12名外国人(不全是美国人)通过70台窃听设备监控全日本的电话。

除了监视与舆论控制、引导,美国人“重塑”日本人的重要手段是教育。对于在校学生,美国按照美国式的民主理念与教育观念对日本传统的教育制度、教育方式以及教育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务使其有利于美国。对于其他日本人,美国则开展了全面的再教育。总之,美国的目的,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将美国的价值观念以及日本人对美国的认同刻在每一个日本人的骨子里。

总体来看,美国对日本的“重塑”是成功的,通过对舆论的控制与价值观的引导,美国成功地将诸如好莱坞这样的美式文化引进日本;以基督教文化来取代日本天皇的宗教影响力。在美式“重塑”之下,日本无论从器物上还是精神上,都与美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联系直到今天,依旧影响尤烈。而美国,一方面得到了实打实的利益,另一方面又没有激起日本民众的不满与反抗,甚至成为了日本人眼中的“仁慈的征服者”。但是,毋庸讳言的是,日本虽然因之丧失了一定的“独立性”,但日本战后 社会 的稳定与经济的快速恢复与崛起,与美国的改造也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资料:

白玉平、张杨:《美国对日本知识分子群体的心理战政策( 1951—1961)》,《世界 历史 》,2014年第5期

胡娜:《从文化视角浅析二战后美国改造日本的不彻底性》,《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曲梦晨:《二战期间美国关于战后日本天皇制政策的制定》,《史学集刊》,2017年第5期

宋昊天:《简评战后美国对日本的改造》,《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第1期

何宛昱、刘旭升、代玉:《试析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教育的改造》,《佳木斯大学 社会 科学学报》,2011年第3期

汪津生:《战后美国对日改造的文化背景》,《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于群:《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人的意识形态改造》,《外国问题研究》,1996年第3期

Ⅵ 美国当年是怎样做空日本经济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空前繁荣,直追美国经济总量,美国政客坐不住了,用“引诱和欺骗”的方式逼迫日本签订了“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致使日本制造业经营困难,逐步步入瘫痪的边缘。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自己“空”,何来别人做空?实质是日本产生的经济危机导致有了“失去的十年”。

1980年代的日本经济可谓如日中天,富甲天下,开始了在世界“买买买”模式,特别是在美国,有差点“买下半个美国”的说法。但盛极而衰,日本登上顶峰的时候就是它走下坡路的开始,盖缘于市场经济的周期性规律。笔者认为楼市投资宛如股市,就像身临战场,其实笔者认为楼市同股市都是一样的!如果你想学,可以到xqf68686上来无偿领走炒股战法,记得是维,信本人所独创的主力追踪加上升回档擒牛股战法,精确捕捉涨停大牛股,这些年来跟我随我学习的股民朋友都轻松的掌握了选涨停牛股秘诀。

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要经历萧条,没有一成不变的永久繁荣,这是经济本身的发展规律,日本也难置身其外。欧美国家与日本签署的所谓“广场协议”,只不过是产生停滞导致“失去十年”这匹倒下骆驼身上压下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日本的GDP已经是美国的一半了。美国害怕失去经济大国的地位。美国在1985年逼迫日本签署广场协议,导致日本经济全面崩溃,成千上万家外贸企业亏损倒闭。

日本经济危机的历史动因。日本现代经济是在冷战格局下依靠美国的带动扶持发展起来的,当时的日本充分利用了美国在资金、技术、资源、市场乃至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援助,卧薪尝胆埋首一心发展经济,终于在1960年代后期实现了经济起飞,到1980年代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冷战结束后,日本面对的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本更成为美国最为强劲的经贸对手,日美的经济战已不可避免。

以房地产为主导的产业选择加速了日本繁荣泡沫的破灭。房地产经济不仅催生了泡沫经济的虚假繁荣,而且严重影响了日本原本可以迎头赶上的产业升级。这样,灾难就来临了,日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与美国的竞争每况愈下,终于吞咽下了“失去十年”的苦果,一场不期而遇的经济寒潮持久、狂猛。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此,美国的所谓做空日本经济就难以自圆其说。

美国同时逼迫日元降低利率,大量热钱疯狂辗转于楼市、股市、艺术品、投机、炒作等领域。表面上日本经济空前繁荣,现金交易和流动频繁,楼市成了最大的吸金池,但实际上,美国在逐步做空日本经济。美国促成各主要盟友陆续提高利率,逼迫日元只能在国内疯狂投机炒作,将日元困在了日本国内。日本经济学家高呼,日本将在几年内全面超越美利坚。

结果是残酷的,美国三步棋下完,在静静的关注着这个“跳梁小丑”何时倒下。事实上,倒下的比想象的快!残酷的现实狠狠地教育了日本,从此日本一蹶不振,进入“彷徨的十年”。

Ⅶ 美国有哪些手段对日本政治进行干涉

多了去了

第一:在军事上,美国对日本有直接的军事承诺,虽然日本整体科技能力不差,但是核心军事科技和知识产权都在美国的手里,更不要说驻日3万美军,和美国对日的核承诺了,没有美国的军事事实存在,日本在面对潜在的如中国,俄罗斯这样的大国在有限的军事地区冲突,全面冲突的胜算是小的多的,事实上今天中国评估与日本的潜在军事冲突,美国因素是最大的考量!

美国在军事上,可以对日干涉的就有军事技术转移,联合情报共享,军事基地的使用,和安全承诺!如果没有美国在背后,日本军事底气就小了太多。

第二:在经济上,美国主导了现在整个全球的经济次序,不要说TPP这些组织没有美国,就不存在构建的必要,就光说美国是日本最大的资本市场,最大的外贸进口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全球最大的市场,日本几乎所有特大企业的最重要的市场都在美国,美国大可以通过经济压力,进口限入,甚或高关税就限制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所谓经济向西看的说法事实上就是经济北美化。

第三:在外交上,美国是日本最重要的盟友,没有美国支持,联合国发展,很多地区议题,日本独木难撑,事实上在联合国相对中国来说,日本最可以依靠的力量就是美国了!这也是解决朝鲜问题的关键!

Ⅷ 美国怎么掠夺日本经济

通过签署《广场协议》限制日本经济发展。 《广场协议》是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及西德等5个工业发达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于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秘密会晤后,在1985年9月22日签署的协议。目的在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日元及马克等主要货币有秩序性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从而导致日元大幅升值。《广场协议》签订后,上述五国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在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继而形成市场投资者的抛售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1]。1985年9月,美元兑日元在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兑美元迅速升值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升幅20%。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大约分别为:日元86.1%,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
作为19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978年时超过了苏联),日本亲眼目睹其经济结束经济起飞后快速窜升之势,逐渐演变为缓慢增长、停止增长乃至严重衰退[2],到了1990年代中期又经历货币快速贬值(时称“抛售日本”),从此一蹶不振,泡沫经济破裂、崩盘,十余年未恢复元气。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业国政府签定《卢浮宫协议》,《广场协议》被取代。

Ⅸ 美国是如何躺着赚钱不费吹灰之力把日本人玩残的呢

上世纪50年代起,日本经济复苏并开始高速发展,一直到80年代,日本GDP超过美国的一半并仍在高速增长,这让美国认为日本威胁到了自己的经济和美元霸主地位。之后,美国通过贸易制裁、日元升值、逼迫日本开放金融市场等手段使日本经济泡沫被刺破,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其次,美国以贸易摩擦为由,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了调查,遏制日本半导体产业发展。五年后,美国对日本又发起多个产业的调查,遏制日本新兴产业的发展,使其美国在这些产业竞争中具有优势。再之,美国迫使日本开放金融市场,国际上大量热钱进入日本,助推了日本的资产价格,日本股市出现大量投机者,房地产经济的虚假繁荣加速了日本经济泡沫破灭。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一度停滞不前,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逐渐复苏。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303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646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794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215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75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935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885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600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90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