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用车用什么字
❶ 谁知道日本汽车车牌小字部分汉字后面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啊,谢谢了。
自动车(登录车) [编集]
1、
10 - 19、100 - 198:普通货物车
车体宽1,700mm以上、长4,700mm以上、高2,000mm以上のうちいずれかを満たす(以下2・3同様)。
大板:大型货物(最大积载量5t以上车両総重量8t以上)(最大积载量6,500kg、车両総重量11,000kg以下车両○、以外◎)
中板:普通货物(排気量2,000cc以上)(车両総重量5,000kg、最大积载量超过3,000kg车両(中型车)は○、但是,车両総重量8,000kg、最大积载量5,000kg以下车両为中型车 (8t) 限定)
2、20 - 29、200 - 298:普通旅行用车
乗车定员11名以上
大板:大型旅行车(乗车定员30名以上或是车両総重量8,000kg以上)◎
中板:乗车定员11名以上29名以下○
3、30 - 39、300 - 398:普通小型旅行用车
普通自动车,乗车定员10名以下。排気量は2,000cc以上。
4、40 - 49、400 - 479:小型货物车
排気量2,000cc以下。小型自动车、宽1,700mm以下、长4,700mm以下、高2,000mm以下(以下5同様)。
5、50 - 59、500 - 579:小型乗用车
排気量2,000cc以下。
6、60 - 69、600 - 679:小型货物车
7、70 - 79、700 - 779:小型乗用车
和5一样,现在大阪,神户还有
8、80 - 89、800 - 879:特种用途自动车
9、90 - 99、900 - 998:大型特殊自动车
0、00 - 09、000 - 098:建设机械
❷ 为什么在日本用繁体字
日本的汉字是从我国所流传过去的,如今经历数百年的改版,也已经形成了他们所独有的字体和语言。日本汉字源于中国的繁体字,但发音却和我们有着天壤之别,唐朝时日本和我们进行了友好的交流,而那时最盛行的便是佛教,于是唐太宗为了帮助日本,传去了大量的佛教文化,但当时的日本人虽然普遍信仰佛教,但却并不识字。所以为了理解佛教,他们的精英这才开始认真学习使用汉字。但当时的日本毕竟过来一次不容易,加上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他们非常难理解我们的平仄和韵脚发音,所以才开始创造出他们自己的发音。准确点讲那个不叫“繁体字”,应该说是基于繁体字(传统汉字)体系,自己设计出的一套“日文汉字”。
举例:传统汉字:马,大陆简化为马,日本似乎没简化。
在日本表示车站的字“駅”,传统汉字:驿。大陆简化为驿。可以看出大陆的马被简化了,日本没有,且右半边简化方式不同。类似的还有泽和择,传统汉字为泽和择。日本为沢和択。
PS:第一段可以理解成:在近代以前的汉字文化圈(中日韩越),共用一套“传统汉字”(即所谓繁体字),而近现代以来,朝韩和越南放弃使用汉字,港澳台则一直延用传统汉字(尽管用字标准可能存在个别差异)。而中国大陆和日本则选择在传统汉字基础上,设计出一套新的字体。
另外也有人质疑《常用汉字表2136》到底是相当于大陆的《常用汉字3500》还是《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这个见仁见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