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习惯怎么养成的
Ⅰ 日本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称呼
在我们国内的生活习惯中,对于陌生人开口询问事情,或想要搭讪的时,有些地方的方言总是称呼陌生人为“老师”(日语中写作“先生”)。而在日本,“先生”这种称呼只能被用于老师、医生、律师、等有成就的艺术家身上,以表示尊重。
Ⅱ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是什么
1、日本街道没有垃圾桶,垃圾处理严格分类。
日本人为了解决随地扔垃圾带来的烦恼,不在城市设立垃圾桶。以此来解决街道扔垃圾的习惯,并进行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并且让每个生活在日本的人们遵守这项规定。久而久之,日本的街道变得非常整洁。
2、日本人不会穿拖鞋去时尚的地方。
日本人通常到时尚的地方,比如咖啡厅、影院、茶道室、花道室等等地方,尽量不穿拖鞋去,因为他们觉得在这么高雅的地方,穿拖鞋去是对人的不尊敬。
3、日本人通常不会边走路边吃东西,或者哼着小曲。
4、日本人卡拉OK,一般一个人轮流点歌。
5、日本人在室外的水龙头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
在日本经常会看到电车的月台和公园,以及机场的洗手间会设置着许多个水龙头,经常可以看到许多人直接在上面接水,或者喝水。这些水龙头出来的水真的可以直接喝的,完全免费。
6、日本的所有餐厅,不管春夏秋冬都会先来一杯冰水
送上冰水给客人有向客人表示尊敬的意思。
7、日本的自行车需要登记,且必须有车灯。
日本的自行车在买的时候,店家会要求你填写一张登记信息。所填的内容非常基本。日本的自行车管理非常的严格,该放在哪,不该放在哪都有明确的规定,千万不要随便停车。
自行车必须有车灯,这是铭文规定的,如果在夜间骑自行车必须要开灯(被发现之后处5万日元以下的罚款)
Ⅲ 日本的风俗和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1)服饰
当代日本人的服装可以分为传统式服装即和服和现代式服装两类。。现在,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某些专门从事茶道、花道的教师等特殊工作的人外,绝大多数日本人大部分时间都身着现代式服装,传统式和服礼服只在节日或举行某些仪式时才穿用。
和服又叫做“着物”,其含义可以因定义的宽窄有很大区别。狭义的“着物”只指“长着”(类似于我国的长袍),广义的则应包括“襦袢”(内衣)、“羽织”(短大衣外套)、裙裤、腰带等等。男式和服的色彩比较庄重、单调,多在背后饰有“家纹”即家徽。女式和服比男式和服更为艳丽,腰带更宽,打结处好像是一个小包袱。女式和服花色繁多,高档礼服用丝绸作原料,饰以刺绣或手绘的图样,价格十分昂贵。这种和服是我们在影视音像媒介中经常可以看到的。
(2)饮食
受地理、气候等客观环境的影响,日本人的饮食习惯曾与大陆地区的人们有很大不同。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进展,日本人与外国人的接触和交往日益增多,其饮食习惯逐渐发生深刻的变化。
a)主食
目前,在日本人的粮食消费量中,大米约占三分之二,小麦约占三分之一,还有少许玉米、甘薯等。日本人吃面条的历史虽不很长,但发明了独具日本特色的“拉面”,更于20余年前发明了现已风靡全球的速食方便面。还有几种具有日本特色的主食是红豆饭、荞麦面条、日式点心。
b)副食
日本人的副食种类繁多。岛国环境使他们自古养成了喜食鱼虾和海藻类植物等水产品的习惯。与中餐相比,日本菜肴(日语为“日本料理”)的主要特点是口味清淡、讲究色形、重视保留自然风味,生食种类较多。最具日本特色的日本料理有生鱼片、天麸罗(软炸鱼、虾、蔬菜、蘑菇等)、鸡素烧(日本式牛肉火锅)、寿司(夹有生鱼片或蔬菜、炒鸡蛋等物的大米饭卷)、酱汤等。
c)饮料
酒精饮料主要有日本酒、洋酒、啤酒等3 类。
清酒用大米发酵制作的酿造酒,在日本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亦称“日本酒”。酒精含量较低,约17——18 °。种类很多。
洋酒在日本主要是从战后特别是7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起来的。销量最大的是威士忌。日本产的着名威士忌是“三得利”。日本人饮用洋酒很少喝原汁,往往要搀入冰块或冰水。
啤酒。日本人饮用啤酒是从明治维新以后开始的,二战以后消费量大大增加。麒麟、朝日、札幌是日本啤酒的三大品牌。
日本茶
日本人饮茶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其最早的茶种是从中国引进的,其饮茶习惯的养成亦受到中国的很大影响。然而,当代日本人所饮用的茶叶却与中国的不完全一样,主要分为煎茶、抹茶和麴茶等3种,基本上都相当于中国的绿茶。
(3)民居
日本的民居主要分为三种:一种是传统式住宅,即所谓“独门独院” 型住宅,日语称作“一户建”型住宅,房子的建筑材料主要是木头,一般都具有“土间”、“居间”、“寝间”、“床间”、“应接间”、“浴室”等部分。;另一种是公寓式住宅,日语称作“共同住宅”,多为钢筋水凝土结构,其内部格局也与我国的公寓式住宅大同小异;还有一种是旧式公寓式住宅,日语称作“长屋建”型住宅,外型狭长,多为木造一层或二层建筑,由房主建造后出租给他人居住。据日本政府统计,至1998年止,日本共有有人居住的住宅4389.2万套,其中,传统式住宅2527.8万套(其中一层型628.6万套);公寓式住宅1645.8万套,“长屋建”住宅194.8万套。
(4)婚姻
日本人的婚姻习俗虽然也受到海外影响,但更主要的是在本民族的传统习俗的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的巨大社会变革,日本人的婚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按照法律规定,日本人在男满18周岁、女满16周岁后即可结婚。实际上,当代日本社会已经流行晚婚。1990年,男子初婚年龄为28.6岁,女子为25.9 岁。1998年,共有784596对新人结婚,婚姻率为0.63%。当代日本人的婚俗基本上属于“嫁入婚”,即一般是女方出嫁到男方家庭,也有少数男子由于女方家庭无合适继承人等原因而入赘,即采用了“婿入婚”的形式,婚嫁的地域范围也已比原来扩大。他们的婚姻方式大体可以分为“恋爱结婚”和“介绍结婚” 两种。不过,即使是恋爱结婚,一般也都要采用介绍结婚的形式,即都要有介绍人,都要经过相亲、定婚、送彩礼、举行结婚仪式和婚宴等程序。
在现代日本,男女双方在离婚问题上的权利是平等的,可以双方协议离婚,也可以经过家庭法院的调解或裁决离婚,还可以起诉到法院,由法院判决离婚。二战以后,日本的离婚率逐渐增加。1998年,日本共有243183对夫妇离婚,离婚率为0.194%,接近于结婚率的三分之一。
(5)葬礼
简言之,当代日本人的葬礼大体上可以分为在寺院举行的佛教式、在神社举行的神道式、在教堂举行的基督教式、在葬礼仪式场举行的无宗教式等4种。殡葬方式则可以分为土葬、火葬、风葬等三种。现代日本人多用火葬,但火葬后还是要把骨灰埋入本家的墓地里。风葬只存在于冲绳等西南海岛的一部分地区。
Ⅳ 日本人的生活习惯
日本人给人印象比较深的生活习惯有以下这些:
勤洗手
日本人喜爱清洁,从洗手做起。饭前便后洗手、回家之后要洗手,这都是从小养成的习惯。日本自来水的洁净标准高,饮用生水不担心病毒或者细菌感染。
勤刷牙
日本人爱护牙齿,每次饭后有刷牙的习惯,不少日本人办公室里都要放一套牙具。还有不少日本人一吃完东西就会漱口刷牙。饭后刷牙,清除牙齿中食物的残留,对保护牙齿相当有益。
勤洗澡
日本人好洗澡,至少每天一次,一般是在临睡前泡澡,有助于晚上睡眠好,有的人还会在早上起床之后洗澡,甚至是留长发的女性,这样能在早晨出门时保持精神焕发。日本人喜欢泡温泉也是出了名的。去泡温泉前,大家都会自觉地在淋浴下把身体洗得很干净,然后再去温泉内浸泡。
勤换衣
日本的上班族,特别是女性,每天都要换内衣和外套,否则会被怀疑没有回家过夜。
不随地吐痰
研究证明,很多病毒和细菌藏在痰里。日本人认为,不随地吐痰,是尊重他人、同时也对社会负责的表现,代表着个人教养水平。日本人一般吐在随身带的纸巾上,然后扔进垃圾桶。在东京,地上很少看得到痰迹,十分干净。
不边走边吃
在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场所吃东西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行为。街头食摊出售快餐食品,但买下后吃完再走才是有礼貌的。
鞠躬代替握手
鞠躬是日本人通行的礼节,国人之间几乎不握手,只有和外国人见面是才偶尔握握手。
说话轻声细语
日本人在公共场合一般不大声喧哗,说话轻声慢语,因此减少了唾沫横飞的现象。飞沫,可是传播不少呼吸道疾病的“兇手”呢,当然也是“非典”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香烟灰有专用袋
在日本,买香烟的同时还会收到店员附送的烟灰袋,有些商店中也会出售烟灰袋。这种小袋内有隔热铝膜的,可以放在衣袋里随身携带。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时候,把烟灰烟蒂弹入袋子内,收集起来,然后再扔掉。
垃圾分类盛放
垃圾分类在日本尤其细致,住户必须按可燃和不可燃分别装入垃圾专用袋,垃圾也不是随时可以往外扔的,哪天可以扔可燃垃圾,哪天可以扔不可燃垃圾,每个街区都规定了时间和地点,然后由环卫工人收走后,送到垃圾处理厂,或再利用、或掩埋和焚烧。
朋友亲友串门较少
跟热情好客的中国家庭相比,日本人互相串门的情况相对少一些,也不太在家中接待客人,这大概是因为一般日本人的住房比较狭小的缘故吧。
主妇每日打扫卫生
日本一部分妇女婚后在家做全职主妇,她们日常活动范围不广,洒扫庭院就是重要的工作。房间里或是榻榻米或者是地板,主妇每天都会认真擦洗,就像《聪明的一休》里那样。
日本人有送礼习惯
日本人讲究礼仪,有送礼的习俗。但一般送些对其本人没啥用途的物品,于是收礼人可以再转送。日本人喜欢中国的丝绸和名酒及中药,对一些名牌货也很喜欢,但对狐獾图案的东西则比较反感,因为狐狸是贪婪的象征,獾则代表狡诈。到普通百姓家作客,送菊花只能十五片花瓣,皇家徽章才有十六瓣的菊花。
团结和坚忍不拔
大多日本人都有较强的个人能力与团结能力。这让世界多国的人羡慕。——卖力工作的人们、努力学习的青少年、他们有梦想,团结、意志坚强、不屈不饶。
善于学习与汲取
日本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与汲取的民族,公元646年,孝德天皇推行“大化改新”,大量吸收中国文化,派遣“遣唐使”前往中国唐朝进行学习,促进日本氏族制度瓦解,为日本的封建化奠定基础。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推行“明治维新”,在“文明开化”“和魂洋才”的思想指导下,大量吸收欧美文化,为日本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基础。
Ⅳ 日本全家人一起洗澡的习惯,到底是怎么来的
其实日本全家人一起洗澡并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主要是因为日本的水资源非常的匮乏。这使得很多的日本人从小就养成了节约用水的习惯。但是这件事也有很多人误传的原因,就是日本人会选择一家人使用一桶水来进行泡澡。并没有出现过全家人一起泡澡的那种事情,因为现在社会已经发展到了今天,很多的人都有了羞耻心。当然也有可能是小时候子女一起泡澡,这是很有可能出现的事情。
所以到了日本也一定要尊重人家的风俗习惯,千万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样是一种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当然如果觉得习俗非常奇特的话,也可以询问一下为什么要这样做,当然这也是出于尊重人家风俗习惯的原因,千万不要说不能这样做,因为这样是不尊重人的。
Ⅵ 日本人如何教育孩子习惯的养成
1.归属原则 在日本孩子带孩子的都是年轻夫妇,日本的老人基本不和子女同住因此很少会有老人在孩子。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使孩子对家庭建立起信赖的归属感。
2.鼓励原则 任何人都是希望被鼓励被夸奖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给孩子制定正确可行的目标并对孩子多点鼓励,让孩子有积极性。
3.约束原则 在孩子成年以前管束孩子的职责主要在父母身上,这样的责任不会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4.榜样原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在任何一方面都应该注意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会影响到孩子,孩子往往都喜欢模仿父母的,所以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5.平等原则 孩子虽然还未成年也是应该给予其平等的对待,作为父母能认真倾听孩子,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不要总是对孩子指点或者命令孩子。
6.惩罚原则 当孩子出现过失的时候,定要指出和让其更正,若是故意或者经常犯错也是要进行适当惩罚的,但是如何惩罚孩子也是家长要学会的一门学问,要把握好度否则惩罚过轻会没有效果,过重又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7.认知原则 孩子虽然小,但是有些道德或者法律法规却不得不教,孩子要从小就认识到红灯停等行为,要让其认识到有些事情是不能逾越的。
8.后果原则 父母在教孩子做某一件事的时候同时要告诉他做这件事的后果,让他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要是做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并且要让孩子对产生额后果负责。
Ⅶ 日本的风俗习惯
日本的风俗习惯有忌送梳子、见面互施鞠躬礼、相扑、三道、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等。
1、忌送梳子
送礼物的时候忌送梳子,因为梳子的发音与死相近,在日本这是不吉祥的意思。
2、见面互施鞠躬礼
日本以“礼仪之邦”着称,讲究礼节是日本人的习俗。平时人们见面总要互施鞠躬礼,并说“您好”,“再见”,“请多关照”等。
3、相扑
相扑是日本的国粹,在日本很受民间喜爱,也很受政府推崇。其次,一旦相扑打成一定名气的话,经济方面的收益也是很丰厚的。在日本男相扑运动员很是受到日本女性的青睐。
4、三道
在日本有着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间的茶道、花道、书道。
茶道是一种独特的饮茶仪式和社会礼仪。日本的茶道最终是由中国唐朝贞观年间传到日本的。在古代,日本与中国造有往来。盛唐时期,日本曾派大量使臣来中国,受中国影响较深。日本人民称“中国是日本茶道的故乡”。
花道作为一种在茶室内再现野外盛开的鲜花的技法而诞生,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在宾馆、百货商店等各种场所,可以欣赏到装饰优美的插花艺术。忌讳荷花,认为荷花是丧花。忌用山茶花,菊花是皇室家族的标志。
5、禁忌口含或舌添筷子
在日本有许多关于筷子的礼仪,把筷子插在食物上面、对着食物举筷不定、又或者用嘴咬着筷子等这些行为,都是没有礼貌的使用方式。
Ⅷ 日本人的习俗有哪些
一、鞠躬礼
日本人见面多以鞠躬为礼。一般人们相互之间是行30度和45度的鞠躬礼,鞠躬弯腰的深浅不同,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弯腰最低、也最有礼貌的鞠躬称为“最敬礼”。男性鞠躬时,两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裤两侧;对对方表示恭敬时,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礼,女性尤其如此。
二、称呼
称呼日本人时,可称之为“先生”、“小姐”或“夫人”,也可以在其姓氏或名之后加上一个“君”字,将其尊称为“某某君”。只有在很正式的情况下,称呼日本人才使用全名。
(8)日本人的习惯怎么养成的扩展阅读
日本人社交习俗总的特点可以用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待人处事彬彬有礼, 微笑相迎精神欢喜; 见面问好鞠躬行礼, 谦让礼貌讲求规矩; 语言文明说话客气, 交谈乐于轻声细语; 白色、黄色受人爱昵, 绿色、紫色民间为忌;乌龟、鹤类长寿吉利, 狐狸和獾人人厌弃。
日本人在生活细节上有如下特点:
1、日本人在社交活动中,爱用自谦语言,并善于贬己怡人。“请多关照”、“粗茶淡饭、照顾不周”等,是他们经常使用的客套话。
2、他们很重视衣着仪表的美观,在公开场合,一般都要着礼服,以西装套服较为常见。他们最喜爱的服装是和服。
3、他们有崇拜、敬仰“7”的风俗,据说这与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给人间带来了光明、温暖和生命有关。
Ⅸ 日本人有哪些好习惯,他们有什么长寿秘诀
据研究表明,日本人的平均寿命都在八十多岁以上,而我国只有七十多岁。日本连续几年都占据前列。其实平均寿命和我们的环境差异还有我们平时的饮食习惯等各种原因都有关。
在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中,就像他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一般就是吃到八分饱就可以了。其实我们身体的能量远没有我们平时吃饭所需求那么多,八分饱足够,这个观点我国着名女星韩雪也曾经提到过,可见是有一定的依据的。很多时候我们吃饭吃的很饱,肚子都被撑起来。
日本人喜欢喝茶也是一个很养生的习惯,在很多电视剧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日本人在桌前喝茶,或者是招待客人。多喝茶还有利于降低高血脂高血压。所以说平时可以多泡点茶喝,有助于养生,还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Ⅹ 日本人的高素质是怎么培养的
一方面依靠的是国民从小接受的相关教育,另一方面,则靠的是健全的法律体系带来的有效的管理。日本1948年制订了一个《轻犯罪法》;1983年又对其进行了修正完善。该法规定了34项“轻犯罪”。比如说:流浪者给人造成干扰,在公共场所对人动粗和恶语相向,破坏公共照明灯,妨碍水上交通,救灾时不合作,插队,妨碍安静,暴露身体,学位、职务、资格等弄虚作假,谎报灾情,乞讨,偷窥,吐痰,随地大小便,乱丢垃圾,乱摆卖,乱停靠,偷窥,公共场合插队,虐待动物等等均可入罪。犯罪者可被拘留并被处以罚款。假如你有违规和违法行为,将来你升学、就业、贷款等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有法可依和法律的威慑力,使城市化之后的城市管理效果明显上升。
轻犯罪行为由警察处理。日本警察执法一丝不苟,不管当事人态度如何,他们的态度都很好,不会暴力执法,但也会不徇私情,而是违法必究。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人的守规矩其实也是被治出来的。
除了国家的法律之外,地方也结合自身实际出台相应的规则。比如,东京都政府就颁布了一部《生活环境条例》,比如对违章停车;走路抽烟、公共场所抽烟,以及政府特别指定的“路上禁烟地区”抽烟,均要给予处罚。因为有法可依,法律法规的约束,使绝大多数日本人养成了遵守规矩、遵守法律的良好习惯,日本国民也就成了今天我们眼中“高素质”的文明公民。如此以来,不仅不需要规模庞大的“城管”队伍与脏、乱、差的肇事者们“打游击”,只需要警察依法监管极少数不守规矩者,即使城市管理也成了比较轻松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