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一线多少军队
❶ 二战时期,日本最多的时候有多少军队呢
二战时日本军队有三百万左右,日本军队分为国内军(驻扎在日本本土,台湾,库页岛等),关东军(主要驻扎在中国东北),中国派遣军(驻扎除东北外的华中,华东,华南等沦陷区),南方军(驻扎在东南亚及太平洋岛屿)。这些是二战初的情况,到二战后期,日本疯狂的征兵,当时增到了39个师,其中有80%左右是在中国作战,但空军与海军的主力却是在太平洋战场作战。
❷ 日本在二战中的军力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日本在二战中的军力分布情况如下所述:
日本军队大致上分成四个战区,本土作为大本营,兵力最多,主要向其它战区输送军队,43年兵力约为百万,太平洋战区通常保持在80万左右,但战损很大,关东军作为与苏联对持的军队,43年时在100万左右,装备最好,中国派遣军兵力约为150万左右,装备最差。
二战中日本军力极其强大,绝非当下电视剧宣传所表现的不堪一击,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原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掠夺的强迫赔款,为日本持续发动战争提供人力,资金支持,军国主义传统思想必然引起对外侵略扩张,废除旧式等级制使能力高的军人脱颖而出。
情报工作详细介绍:
细致的情报工作和对专家资源的充分利用,而保证其制定合理的作战计划,最终保证战争的胜利,不过,其政治体制的高层,设计因为保证了军部独立性而不断从战争中获利,却也导致了不加约束和持续的侵略扩张行为,不能听进某些战略家的谏言,最终走向失败投降的命运。
❸ 二战时日本用于侵华的总兵力是多少
日本侵华日军在中国最多时期是230多万人。即1937年7月--1941年12月。当时日本共有军队300余万人,除保留必要的留守日本本土约70万人及少量侵略朝鲜的日军外,日军的绝大部分都被日本调来全力进攻中国。1937年中国有军队250多万人,抗日战争胜利时中国有军队500多万人。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侵华日军有约210万人;参加太平洋侵略战争的日军共40万人。日军用40万人打败太平洋等东南亚地区的武器装备比中国先进的多的美军,英军,荷军及东南亚各国军队侵占领土1000多万平方公里。到1942年6月日本侵略亚洲各国的军队共计是250余万人其中侵略中国的日军占210万人。后来,日军连连失败,大量征兵连十来岁的少年都征兵入伍了。到1945年7月日军有约700万人。大部分驻守日本本土。 日军伤亡共260多万人,其中中国歼灭日军140多万人,美军歼灭90多万日军。
❹ 二战时,中日战争日本投入了多少兵力
抗日战争期间,在华日军人数最多时有近200万,协助日军的中国“伪军”最多时超过100万(整个抗战期间“伪军”总人数约为210万)。
抗战八年中,中国空军共击落日机1543架,击伤330架,出动轰炸、驱逐、侦察、运输等飞机计18500架次,作战达4027次。早期除了一些山地作战,日本军队对空军依赖性不大,他们的陆军装备大炮火力足以确保他们的进攻。
但中后期俄国和美国相继逐渐志愿军来华参战,对制空权要求提高了,而且陆军无法在取得突破能力,所以加强了一些空军力量,用于争夺制空权和轰炸重要城市。到了后期南洋战事趋紧,日本空军几乎被抽调干净了,导致被美国志愿兵轰炸的很惨。
日本一共只生产了2000辆用机枪就能打破的坦克,直接用在中国战场大概是500左右。
(4)二战日本一线多少军队扩展阅读
抗战爆发时,中国海军有各类舰艇74艘,主要为一些轻巡洋舰、炮舰和鱼雷艇,舰船总吨位不足6万吨,最大舰艇仅3000吨,大部分是百吨级小艇。而日本海军的舰船吨位高达116万吨,拥有航空母舰和万吨级战列舰。中日海军实力悬殊,无法在海上拒敌,只是退守海防。
1937年8月12日,为了建立江阴封锁线,中国海军在江阴凿沉了40余艘军舰与商轮;10月25日,中国海军第一舰队和第二舰队在江阴被日本航母全数击沉。同年底,第三舰队的“镇海”、“永翔”等12艘舰船也分别沉塞于青岛和刘公岛的水道上。中国舰队几乎全部覆灭。
据日本方面的资料来看,民国海军在抗战期间布设的水雷,重创了日本海军,日军损失60余艘大中小型舰船。
❺ 二战时日本在中国战场上投入了多少兵力
1937年,日本总人口7063万,其中役龄男子1693万,可供征兵的人数约占役龄男子的56、2%,约1000万,当时日军的总兵力是108、4万,到了1942年扩充到720余万。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日军在中国总兵力基本保持在200万,1941年,日本又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美国等26个国家对日宣战,日本把主要兵力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到了1945年投降的时候,日本在中国兵力只有100多万。
1941年底,日本的总兵力已达到240万人,其中海军约30万人,海军的一部分力量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一部分被拴在了中国战场,而其210万陆军除40万留在本土之外,有130万在中国战场上疲于奔命,能够投入到太平洋战场上的陆军兵力仅有40万人。就是在太平洋战场上盟军作战最激烈、最危险的日子里,日陆军总兵力的2/3以上,被死死地“钉”在了中国战场动不得,使其“南进”计划一拖再拖,从而使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渡过了最危险的时期。
❻ 二战时日本一共动用了多少兵力
你好! 日方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多时达到三百八十多万人 抗日战争是当时中日两国几乎倾尽举国主力进行的一场大较量,战争在中国境内持续时间之久、规模之大、波及范围之广、激烈程度之巨、伤害之重,可谓二十世纪中外战争史上之最。有数据显示,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上,最多时投入兵力达到三百五十三万余人,而日方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多时达到三百八十多万人。在敌后战场上,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部队主力,在一九四五年上半年已达九十万人以上;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抗战,民兵抗战最多时在二百万人以上。所以,有人在论及中国人民八年抗战规模时称:“就作战规模而言,中国的抗战是在长达五千公里的正面战场和幅员一百三十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投入的兵力,最多时军队近五百万人,民兵约二百万人;日本投入的兵力,最多时日军近二百万人,伪军一百余万人、双方使用总兵力高达一千万人。”就战斗次数而言,抗战期间国民党陆军正面战场共对日进行过二十二次重大会战、一千一百一十七次重要战斗、三万八千九百三十一次小规模的战斗。中共敌后战场对日军大小战斗更达到十二点五万次。
❼ 二战时日本一共动用了多少兵力
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❽ 日本二战军队总数
日军的基本单位是师团,有多种编制。在抗战爆发时,日军有十七个常设师团是日军的常备军,番号依次为近卫、一至二十(内欠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师团)。编制为四单位制,即师团下辖二个旅团、旅团下辖二个步兵联队,步兵联队辖有三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一个大队炮小队(二门70mm步兵炮)、步兵中队辖三个步兵小队、小队辖一个机枪组(二挺轻机枪)、一个掷弹筒组(二个掷弹筒)和二个步枪组。师团还辖有一个炮兵联队、一个辎重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骑兵联队(四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以及其它部队。
此时的师团分为两种:一是驮马制,炮兵联队辖有四个大队(三十六门75mm山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四门山炮)、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总编制为 28500人;一是挽马制,炮兵联队有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 120mm榴弹炮、步兵联队辖有一个联队炮中队与一个速射炮中队(37mm速射炮四门)、总人数为 25000人。此外还有以下一些独立的特种兵部队——骑兵旅团(辖二个骑兵联队与一个骑炮兵联队、一个装甲车队)、坦克联队、独立工兵联队、独立野炮联队(三十六门 120mm榴弹炮与十二门75mm野炮)、独立野战重炮兵联队(二十四门 150mm重榴弹炮)、野战重炮兵联队(十六门 100mm加农炮)、独立重炮兵大队(八门 150mm加农炮)、迫击炮大队(中型迫击炮三十六门)、独立山炮兵联队、电讯联队、铁道联队等等。
抗战爆发后,日军又重新组建了十三、十八两个新编常设师团,又组建了一批特设师团。所谓的特设师团是指由常设师团的预备役人员所组成的部队,其番号为常设师团、联队的番号前加一百。其编制大体与常设师团相同,只是骑兵联队变为骑兵大队(二个骑兵中队与一个机枪小队),挽马制师团的炮兵联队为三十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特设的驮马制师团人数为28200人、挽马制为24400人。同时在作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在侵华战争中、由于作战消耗,同时日军感到四联队制师团行动不便,因此又实施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两种编制。三单位制师团的编制为师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大队炮小队,炮兵联队为二十四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它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 12800人。独立混成旅团辖五个步兵大队与一个炮兵队、通讯队、工兵队、辎重队等,总人数约5000人。步兵大队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炮兵队辖一个山炮中队与二个野炮中队。这两种部队都是主要做为守备用途的,同时具有小规模的野战能力。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000 -17000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 -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军又编组了两旅团制师团。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旅团辖四个步兵大队、步兵大队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八挺重机枪)。师团无炮兵、仅直辖工兵队、辎重队与通讯队,总人数为11980人。
到了一九四四年、日军又将师团分为甲乙丙三种(此时己无四单位制师团了)。甲种师团有两类、一类为原有的常设师团、总人数为 2.1万人,拥有三十六门75mm山炮或野炮。一类为原有的特设师团与三单位制师团,总人数为 1.8万人。乙种师团也是三单位制师团、只是没有炮兵联队与骑兵(搜索)联队,总人数为 1.4万人。丙种师团即两旅团制师团。同时、日军又出现了独立警备队与独立步兵旅团两种编制。独立步兵旅团的编制与两旅团制师团所辖的步兵旅团相同,人数为5100人。独立警备队下辖六个步兵大队、大队下辖三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四挺重机枪),无特种兵(在此处、特种兵指步兵以外的其他兵种),总人数为4900人。
一九四五年、日军对兵力编制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大致有以下几点:
1、给丙种师团的步兵大队增编一个步兵炮中队。
2、将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有四个步兵中队、一个机枪中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人数达1500人的大编制。旅团炮兵则辖有六门野炮与十二门山炮,同时其工兵、辎重部队也予以扩编,使其总人数达8000人以上。
3、编组了丁种师团,其编制大体与丙种师团同,但无特种兵。其步兵大队的机枪中队只有四挺重机枪,步兵小队仅有一挺轻机枪与一个掷弹筒
❾ 请问:二战日本的军队有多少人
二战时期日军编制
1.班: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是配备自卫手枪的, 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 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
2.小队: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
3.中队: 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
4.大队: 日军一个标准的1100人编制的大队包括:30人的大队部,一个110人的运输中队(大车和骡马),有的大队将所属的运输中队合并到联队里。四个前述的步兵中队(一些只有3个);一个174人的机枪中队(14人的连部和3个机枪排,1个弹药排),每排4挺重机枪,总数12挺(有的连只有8挺);一个55人的炮排(1个10人的排部,1个15人的弹药班,两个15人的炮班各装备1门70mm九二式步兵炮),极少的部队配备一个122人的炮连(包括一个27人的弹药排,两个31人的炮排各装备2门步兵炮)。在这些少量的炮连中,极幸运的一些可以分到20MM反坦克枪的部队,可以编成4个24人的装备2挺反坦克枪的排,这种情况下,弹药排要扩充为39人。
5.联队:日军的一个标准的3800人的联队包括一个54人的指挥部;一个121人的运输队(大车和骡马),携带团部和直属各连一日份的给养以及可能配属师的野战厨房;一个81人的弹药排携带一日份的弹药。三个步兵大队;一个122人的炮兵中队,包括一个25人的连部, 1个观察班,一个31人的弹药排,三个31人的炮排(各有2个15人的炮班,装备1门70mm九二步兵炮)。极少数联队有一个364人的炮兵大队,编两个170人的中队,各4门炮。联队属反坦克中队有122人:20人的连部,21人的弹药排,3个33人的炮排(各有两门37mm反坦克炮)。通信中队有一个电话排(4到 6个电话班,每班3部电话,一个交换机),一个无线电排(5到8台电台),在战斗中电话和电台配属到各大队和各直属队。联队的卫生系统配备很薄弱,联队只有2名医生和2名卫生员,大队有3名医生和四个卫生员,中队有四个卫生员。
6.师团:日军的师属单位主要有:3个步兵联队,一个野战炮兵联队,一个侦察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运输联队,通讯队。野战炮兵联队编制2322人,有 3个688人的炮兵大队,各装备12门75mm野炮或山炮,只有一些师团将其中一个大队替换成105mm炮。侦察联队编制730人,包括一个130人的联队部,一个130人的骑兵中队(4个30人的排),两个160人的摩托化中队,1个100人的卡车运输中队(至少在纸面上可以运输那两个摩托化中队)。这个侦察联队也可以被一个950人的骑兵联队代替。工兵联队编制900-1000人,几乎没有机械装备,只能承担极少的任务,更专业的任务主要由配属的独立工兵联队负责运输联队的规模大体上取决于可用的卡车数量,从理论上来说,由一个卡车大队和一个骡马大车大队组成。卡车大队由2到3个中队组成,每中队最多有50辆载重1.5吨的卡车, 许多师团都缺少卡车,一些根本就没有。
综合日军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日军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抗战中期,随着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展开,日军为适应不同战斗规模的需要,把师团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等级,同时在做战时日军给各师团配属特种兵及补充人员等,可使一个师团指挥的人马达四万人以上。
1、四单位制师团:又称挽/驮马师团,甲种师团。辖2旅团(每旅团2个步兵联队),工、骑、炮(48门炮)、辎各一联队,共8个联队。一般齐装满员的日军常备主力陆军师团兵力往往可达24000-28000人,拥有战马7630匹、步骑枪14900枝、掷弹筒144个、轻机枪288挺、重机枪54挺、山炮16门、野炮36门等武器装备。是具有多兵种配合的有强大战斗力的作战单位,故这种师团又被称为甲种师团。日本陆军第一至第二十师团、近卫师团、近卫第二、近位第三师团、战车第一、第二、第三师团和一度由常备主力师团的预备役部队编成的8个师团,均属于甲种师团的编制。
(1)单位挽马师团人员,装备情况:
师团司令部:人员330,马:165,各种枪95,非机动车63。
旅团司令部:人员75, 马20,各种枪36,非机动车4。
步兵联队:人员3747,马526,各种枪2590,各种炮14,掷弹筒76,非机动车256。
步兵大队:人员1091,马118。
步兵中队:人员194,各种枪174,掷弹筒6。
野炮兵联队:人员2894,马2269,各种炮48,各种枪541。
野炮兵大队:人员634,马499,野炮12。
野炮兵中队:人员128,马184,野炮4。
骑兵联队:人员452,马429,各种枪320。
骑兵中队:人员144,马134。
工兵联队:人员672,马99。
工兵中队:人员286,马19。
师团通信队:人员255,马47。
辎重兵联队:人员3461,马2612。
辎重兵中队:人员562,马376。
师团卫生队:人员1101,马128。
兵器勤务队:人员121。
野战医院:人员240。
总计:每师团约25000人,每旅团约7800人。
(2)常设四单位制驮马师团人员装备情况:
师团司令部:人员391,马239。
旅团司令部:人员80,马25。
步兵联队:人员3818,马约720。
步兵大队:人员1150,马180。
步兵中队:人员194。
骑兵联队:人员508,马约321。
炮兵联队:人员3699,马3600,炮48。
山炮兵大队:人员999,马720,炮12。
山炮兵中队:人员195,马138,炮4。
工兵联队:人员719,马150。
工兵中队:人员约300。
辎重兵联队:人员4890,马4260,辎重驮马具3882。
辎重兵中队:人员684,马598。
师团通信队:人员289,马84。
师团卫生队:人员1328,马163。
兵器勤务队:人员121。
野战医院:人员300左右
总计:每师团28500人,每旅团约7900人。
(3)临时编成三单位制挽马师团人员装备情况:
师团下辖一个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师团还有师团搜索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通信队,卫生队,兵器勤务队,病马厂一个,野战医院2个。
师团司令部: 人员91,马22,马车8。
步兵团司令部:人员7,马3。
步兵联队: 人员2909,马179。
师团搜索队: 人员319,马185。
野炮兵联队: 人员1745,马1259。
工兵联队: 人员402,马15,车2。
师团通信队: 人员178,马30。
辎重兵联队: 人员370,马113,马车50。
师团卫生队: 人员376,马47。
野战医院: 人员239,马87。
病马厂: 人员48,马11。
兵器勤务队: 人员132。
总计全师团约12800人,步兵团约8700人。
(4)丙种师团情况:丙种师团下编两个步兵旅团,每旅团下编四个独立步兵大队,以及工兵队,通信队,辎重队,野战医院,病马厂。人员:丙种师团的编制人员在不同时期变动极大,一般情况下,步兵旅团约为5100人,独立步兵大队为1270人,总计全师团约为11980人。
2、37制标准师团: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辖2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4门,37炮4门,92步炮6门,重机枪24挺。1个炮兵联队,48门炮,其中36门38式75毫米山炮,12门100毫米炮。共计25375人。
3、37制特设师团:辖2个旅团,每个旅团辖2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3门,92步炮6门,重机枪8挺。1个野炮联队,36门38式75毫米野炮。计21902人。
4、三单位制师团,又称乙丙丁种师团。辖步兵团,步兵团下辖三个步兵联队,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与一个步兵炮中队(四门步兵炮)。步兵大队无炮兵小队,炮兵联队为24-36门山炮或野炮,骑兵联队改为搜索联队,其他如辎重、工兵等后勤部队也大为减少,编制人数为13000-18000人。
到了武汉战役结束之后、由于战场的扩大与战争消耗,日军越来越多将三单位制师团与独立混成旅团投入了第一线。因此、日军进行了编制上的调整,将三单位制师团的后勤部队予以补充,使总人数达到了1.5-1.7万人。独立混成旅团的步兵大队改为辖四个步兵中队与一个机枪中队,总人数达6000-7000人。该编制仅限于一线部队,守备部队仍为原编制。另外又开始将四单位制师团改为三单位制。
1938年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兵力消耗极大,其后组建的第二十一师团至第四十九师团均取消了旅团级建制,由师团直辖三个步兵联队,每个联队下辖三个步兵大队,同时指挥炮、工、骑、辎重兵联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减至1.8万人,配备军马2065匹,步骑枪8940枝、掷弹筒216个、轻机枪216挺、重机枪54挺、平射炮18门、山炮12门等武器装备,这种类型的日军师团被称为乙种师团。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战线再度拉长,兵员更加缺乏,于是又开始缉建丙种师团。这种被称为丙种师团的部队又恢复了旅团建制,但取消了旅团下面的联队,即每个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直辖四个步兵大队,全师团共八个步兵大队,加上师团直属的炮兵大队、工兵大队、辎重兵大队、通讯大队等单位,全师团定员1.3万人。配备军马2550匹,步骑枪6500枝、掷弹筒192个、轻机枪192挺、重机枪48挺、平射炮16门,迫击炮32门、野炮12门等武器装备,日军第五十师团至第一O九师团均属于这种编制的部队。
至1944年秋,盟军反攻迫近日本本土,日本为准备“本土决战”,又开始组建丁种师团。丁种师团的建制定员与丙种师团大致相同,只是特种兵和自动火器、重火器很少,番号在第一一O师团以后的各师团都是属于这种编制的师团。
5、37制3单位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炮12门。1个炮兵联队(12门炮,其中8门38式75毫米野炮,4门100毫米榴弹炮),计12689人。
6、41制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92步炮6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108挺,自动枪6。1个步兵掷弹炮联队,8门炮,其中山炮4门,37炮4门。1个战车队,坦克/装甲车15辆。1个炮兵联队,32门炮,其中24门90毫米炮,8门150榴弹炮。计12605人。
7、41制治安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3门,37炮4门,重机枪24挺,轻机枪72挺,装甲车5辆。1个野炮联队,36门炮,其中24门38式75毫米野炮,12门100毫米炮。计13500人。
8、41制留守师团,辖3个联队,每个联队装备41式山炮4门,37炮4门,92步炮6门。1个野炮联队,12门炮,其中8门38式75毫米野炮,4门100毫米炮。1个速射炮队,12门47毫米炮。计14342人。
9、战车师团
日本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有一支规模不小的坦克部队。日本军方自1925年开始研制坦克,1929年组建坦克部队。但初期多以坦克联队为建制配属于陆军师团,至1936年后才在中国东北公主岭组建日军第一坦克旅团。1942年6月,日军在中国东北的宁安、勃利和绥远的包头又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战车师团,1944年在其国内组建了第四战车师团。日军战车师团一般装备轻型坦克100辆、中型坦克335辆、各种汽车1272辆、加农炮36门、高射炮12门、野炮4门、速射炮12门、平射炮6门、重机枪18挺、轻机枪144挺、步骑枪2900枝等。在日军准备“本土决战”时期,他们还陆续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个独立战车旅团。但由于日军的坦克装甲车在火力、速度、装甲防护力等方面均与欧美先进工业国有一定差距,故在二战中对苏、对美的历次战役中均显得不堪一击。
六、其他:
日本陆军军衔共计6等16级,即大将、中将、少将、大佐、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准尉、曹长(上士)、军曹(中士)、伍长(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陆军也有元帅军衔,但规定由日本天皇从战功显赫或资深的大将中选任,颁赐元帅封号,自明治维新后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共有17位陆军大将被天皇颁赐元帅军衔。日本军衔与有些国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将的领、肩章上都只有3颗而不是4颗星。在日本陆军中,军司令官常是中将或大将军衔,师团长多是中将军衔,旅团长多是少将军衔(也有个别是中将军衔的),联队长多是中佐或大佐军衔,大队长多为少佐、大尉军衔,中队长多为中尉军衔,小队长多为少尉军衔。
对于步兵来说,中队长以下的军官是徒步行军的,而中队长以上的大队长、联队长等都是乘马的。
在步兵联队中,军马主要担任兵器运输与弹药、补给搬运的工作。以九二式重机枪小队为例,九二式重机枪重55公斤,因此每小队编制有驮马五匹(其中一匹为预备马),除了背负机枪外,负责驮运弹药时标准是每匹马需要驮负四个540发弹药箱,但是战时考虑长期行军的影响,实际上每匹马以驮运两箱为原则。
在炮兵联队中,以野炮而言若不计入火炮本身的挽马,单单每炮的附属车辆——弹药车、观测车、预备品车——就需要三匹挽马。而就山炮而言,山炮分解后是由六匹马以驮运方式运动,另外弹药驮运马每匹则驮运12发炮弹。
❿ 二战日本最多兵力为多少
日本在二战动员兵力总数也高达970万,投降时现役兵力788万。
不过这些数字没啥意义,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那么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剩下的兵员素质就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