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英雄人物
A. 日本战国时代有那些着名人物
1、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日语:おだ のぶなが,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 ,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一生致力于结束乱世、重塑封建秩序。
2、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着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3、德川家康
德川家康(日语: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三河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4、上杉谦信
上杉谦信(1530年2月18日—1578年4月19日), 日本战国时代名将。越后国守护代长尾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后称长尾景虎。由于继承了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并先后得到关东管领上杉宪政和将军足利义辉的赐名,故又称上杉政虎、上杉辉虎。
5、武田信玄
武田信玄(日文:たけだ しんげん,英语:Takeda Shingen;1521年12月1日—1573年5月13日),日本战国时期甲斐国着名政治家、军事家。从四位下大膳大夫,信浓守,甲斐守,甲斐武田氏第十七代家督。原名武田晴信,幼名胜千代,通称太郎,出家后法号德荣轩信玄,清和源氏源义光之后,武田信虎嫡长子。
B. 日本着名人物有哪些
日本着名人物有:
1、织田信长,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的胜幡城或那古野城(今爱知县西部名古屋市),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C. 日本抗战期间 有哪些英雄是值得我们纪念的
收复察哈尔的将军——方振武 · 中国人民的朋友——约瑟夫·史迪威 · 战功显赫的开国上将——杨得志 · 舍身救国的泰国华侨领袖——蚁光炎 · 美洲洪门爱国老人——司徒美堂 ·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克莱尔·李·陈纳德将军 · 屡建功勋敌胆寒——张云逸 · 抗日名将“铁军将才”——朱程 · 一生献给中国卫生事业——马海德 · 战斗在大后方的抗日将军——肖劲光 · 为中国抗战而牺牲的苏联勇士——库里申科 · 戎马一生为祖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杨勇 · 血洒赣榆留英名——符竹庭 · 戎马一生为祖国的军队高级将领——杨勇 · 马耀南:从爱国学生到八路军优秀指挥员 · 血染抗日战场的虎将——叶成焕 · 用牺牲精神唤起民众的抗日将领——李兆麟 · 声震昆仑关的抗日将军 杜聿明 · 民族英雄 党的战士--马本斋 · 为抗日青春何所惜的张宗兰 · 传奇式的抗日英雄——包森 · 抗日英雄 民族英雄——赵登禹 · 为抗日而死的共产党员--吉鸿昌 · 英勇抗战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 · 为理想奋斗终生的抗日将领——续范亭 · 刀劈日本宪兵的抗日民族英雄——节振国 · 淞沪抗战总指挥——蒋光鼐 · 打响武装抗日第一枪的爱国将军——马占山 · 与日寇血战到底的抗联十二烈士 · 捍卫边疆的抗日爱国将领——傅作义 · 永垂史册的爱国将领——张学良 杨虎城 · 朝鲜族抗日英雄——李红光 · 献身中国人民解放与建设事业的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 ·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 浩气弥天的马定夫 · 名震缅北的抗日将领——郑洞国 · 指挥长沙会战的抗日将领——薛岳 · 着名抗日将领——范子侠 · 新四军抗日名将——罗忠毅 · 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组建者——冯玉祥 · 以死报国的抗日名将戴安澜 · 抗日英雄——吕正操 · 宁死不屈的东北抗联——八女投江 · 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 · 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谭政 · 抗日名将杨成武 · 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陈嘉庚 · 传奇战将——陈赓 · 迎风傲霜不老松——黄克诚 · 为抗日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的魏拯民 · 东北抗日联军优秀指挥员——汪亚臣 · 积极抗日的爱国将领---邓宝珊 · 镜泊英雄——陈翰章 · 台儿庄大捷的司令官——李宗仁 · 以身报国的抗战名将——张自忠 · 抗日女杰——李林 · 声震忻口的抗日将军——卫立煌 · 与阵地共存亡的抗日将领——佟麟阁 · 抗日壮士英气冲天——董天知 · 坚如磐石抗日心——魏大光 · “打仗数第一”——陈锡联 · “绝不给中华民族丢脸!”——刘老庄连 · 抗日赤心日月可鉴——许亨植 · 侠肝义胆破“围剿”——曹亚范 · “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 · 爆破英雄马立训 · 出奇制胜大将风范——粟裕 · 夜袭战斗常胜英雄——桂干生 · 冉庄地道战组织者——张森林 · 大刀英雄——任常伦 · 八女投江 抗日女英烈——冷云 · 铁骨铮铮抗日到底——夏云杰 · “甘将热血沃中华”——赵一曼 · 钢铁战士——杨靖宇 · 狼牙山五壮士 · “太行浩气传千古”——左权 · 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赵尚志 · 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彭雪枫
D. 日本伟大的人物有那些
日本人评出的最受尊敬的100位伟人,前30位被删掉的是非日本人30.尾崎豊 (日本自由创作歌手-影响近代许多的歌手)
29.宫本武蔵 (二天一流祖师)
28.诸葛亮孔明 (蜀汉武侯,三国人物)
26.圣徳太子 (数度与中土政权建交,推动日本大化革新)
24.手冢治虫 (日本漫画之神,代表作为怪医黑杰克、原子小金刚)
21.源义経 (平安时期战神,扫灭平家而功高震主的悲剧英雄)
18.吉田茂 (二次大战后日本首相)
15.福泽谕吉 (明治时期思想、教育家,日币一万圆上肖像即为此人)
14.美空ひばり (一代歌后,日本和台湾老一辈人物的心灵慰藉)
11.西郷隆盛 (萨摩藩大老兼幕末革命家,明治初因与长州派不和引发西南战争)
10.土方歳三 (新撰组副长,号称新撰组最强的男人)
7.野口英世(前往迦纳共和国治疗病患的日本医生)
6.徳川家康(江户幕府始祖)
5.松下幸之助(松下电器创立者,日本经营之神)
4.豊臣秀吉(首位统一日本的政治家,本作主角之一)
2.坂本龙马(幕末思想家,策动萨摩、长州联合的革命烈士)
1.织田信长(战国时代的革命先驱)
E. 日本有哪些着名的历史人物
1、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着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5、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1584年—1645年6月13日),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
晚年出仕于细川家。留有剑术书《兵道镜》,兵法理论着作《五轮书》、《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现代日本对他的传说颇多。
F. 日本战国时期有哪些英雄
本多重次 ——鬼作左
波多野宗高 ——丹波鬼
保科正俊 ——枪弹正
北条氏康 ——相模的狮子
北条纲成 ——地黄八幡
赤井直正 ——丹波的赤鬼
柴田胜家 ——破竹柴田
池田辉政 ——姬路宰相
长野业正 ——上州猛虎、上州的黄斑
长宗我部元亲——姬和子、土佐之能人
长阪信政 ——血枪九郎
德川家康 ——海道第一弓
渡边守纲 ——枪之半藏
大宝寺义氏 ——恶领主
岛津义弘 ——鬼石曼子
稻井教业 ——青鬼
大久保长安 ——天下总代官
岛左近 ——鬼胜猛
服部半藏 ——鬼之半藏
丰臣秀次 ——杀生关白
饭富虎昌 ——甲山的猛虎
富田重政 ——越后名人
高阪昌信 ——逃弹正
古田重然 ——织部
沟尾茂朝 ——庄兵卫
鬼小岛弥太郎——鬼小岛
后藤信康 ——黄后藤
户泽盛安 ——夜叉九郎
今川义元 ——东海巨人
金地院崇传 ——黑衣宰相
九鬼嘉隆 ——海盗大名
加藤清正 ——虎加藤
崛尾吉晴 ——佛茂助
井伊直政 ——井伊的赤鬼
可儿才藏 ——竹草之才藏
泷川一益 ——重炮手
立花道雪 ——雷之化身、鬼道雪
铃木重秀 ——杂贺孙市
龙造寺隆信 ——肥前之熊
马场信房 ——不死的鬼美浓
名古屋山三郎——日本第一枪
毛利元就 ——西国之雄
南天坊天海 ——黑衣宰相
片仓重长 ——恶鬼
薄田兼相 ——橙武者
秋山信友 ——武田军的猛牛
前田利家 ——枪之又左
森长可 ——鬼武藏
十河一存 ——鬼十河
上泉信纲 ——剑圣、上州第一枪
上衫谦信 ——越后之龙、军神
松野重元 ——主马
山中鹿之介 ——出云之鹿
陶晴贤 ——西国无双的大将
武田信玄 ——甲斐之虎
小幡虎盛 ——鬼虎
新纳忠元 ——鬼武藏
香西佳清 ——盲目大将
羽柴秀吉 ——猴子
原虎胤 ——美浓夜叉
伊达政宗 ——独眼龙
真壁氏干 ——鬼真壁
佐久间盛政 ——鬼玄蕃
佐久间信盛 ——撤退佐久间
足利义辉 ——将军剑圣
正木时茂 ——枪大膳
最上义光 ——出羽之骁将
斋藤朝信 ——越后之钟馗
斋藤道三 ——蝮蛇
织田信长 ——尾张大傻瓜、第六天魔王
织田信秀 ——尾张之虎
真田幸隆 ——攻弹正
真田昌幸 ——正后双能之士
真田幸村 ——日本第一武士
佐竹义重 ——鬼义重
佐佐成政 ——北陆孤狼
------------------------------------------
集体称号:(以下以称号的音序为顺)
八浜七本枪 ——粟井正晴、岸本惣次郎、国富贞次、小森三郎右卫门、宍甘太郎兵卫、能势赖吉、马场职家
八代十三人众——奥野越前守、高桥骏河守、东织部、东主马、东四郎左卫门尉、东缝殿助、松木左马头、蓑田出云守、蓑田纪伊助、蓑田信浓入道、宫原内记、宫原缝殿助、村山越前守
北条三家老 ——松田宪秀、大道寺政繁、远山纲景
北条五色备 ——笠原康胜(白备)、多目周防守(黑备)、富永右卫门尉(青备)、北条纲高(赤备)、北条纲成(黄备)
北条八老 ——松田宪秀、大道寺政繁、远山纲景、笠原康胜、多目周防守、富永右卫门尉、北条纲高、北条纲成
村上八人众 ——西条义忠、森村清秀、信田隆生、屋代道斋、盐崎八郎、五加重成、石川高清、高阪范重
大坂城七将星——真田幸村、长宗我部盛亲、木村重成、后藤又兵卫基次、明石全登、毛利胜永、大野治房
大坂七手组头——青木一重、伊东长次、中岛氏种、野野村吉安、速水守久、堀田盛重、真野赖包
德川三杰 ——本多忠胜、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四天王 ——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神原康政 、井伊直政
德川十六神将——酒井忠次、本多忠胜、神原康政、井伊直政、松平康忠、内藤正成、平岩亲吉、鸟居元忠、大久保忠世、服部半藏、高木清秀、米津常春、渡辺守纲、鸟居忠广、大久保忠佐、蜂屋贞次
岛津四兄弟 ——岛津三郎左卫门义久、岛津又四郎义弘、岛津又六郎岁久、岛津又七郎家久
大友双璧 ——立花道雪、高桥绍运
丰臣五大老 ——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小早川隆景(隆景死后由上杉景胜担任)
丰臣三中老 ——生驹正亲、堀尾吉晴、中村一氏
丰臣五奉行 ——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增田长盛
丰后三老 ——吉冈长增、吉弘监理、臼杵监速
肥前三城七骑——今道纯近、大村纯辰、朝长纯基、朝长纯盛、藤崎纯久、宫原纯房、渡边纯纲(又称为大村家七勇士)
府中三人众 ——前田利家、佐佐成政、不破光治
锅岛三生 ——锅岛信生(直茂)、石井生札、下村生运
冈崎五人众 ——天野贞有、石川忠辅、植村新六、内藤义清、林藤助
海赤雨三将 ——海北纲亲、赤尾清纲、雨森弥兵卫
黑田双璧 ——母里太兵卫友信、后藤又兵卫基次
黑田八虎 ——井上之房、栗山利安、黑田一成、黑田利高、黑田利则、黑田直之、后藤基次、母里友信
黑田二十四将——黑田利隆、黑田利则、黑田直之、栗山利安、堀正俦、益田正亲、母里友信、野村佑胜、野口一成、后藤基次、黑田一成、久野重胜、井上之房、菅正利、小河信章、桐山信行、林直利、吉田长利、村田吉次、竹森次贞、衣笠景延、三宅家义、毛屋武久、原种良
会津四家老 ——佐世、富田、平田、松本
加藤清正十六将——加藤舆右卫门、加藤右马允、加藤清兵卫、角(右边添一“鸟”字)平次、龙造寺又八、庄林隼人、贵田孙兵卫、吉村吉左卫门、山内甚三郎、九鬼四郎兵卫、天野助左卫门、木村又藏、森本义太夫、斋藤主水、赤星太郎兵卫、饭田觉兵卫
贱岳七本枪 ——福岛市松正则、加藤虎之助清正、加藤孙六嘉明、肋阪甚内安治、片桐助作且元、平野权平长泰、糟屋右卫门尉武则
立花四天王 ——由布惟信、十时连贞、安东家忠、高野大膳
六角义贤六宿老——蒲生贤秀、后藤秀胜、近藤贞治、平井定武、三云成持、目贺田纲清
芦名四天王 ——佐世种常、富田滋実、平田盛范、松本舜辅
利休门三人众——蒲生氏乡、细川忠兴、芝山宗纲(监物)
利休七哲 ——蒲生氏乡、细川忠兴、高山重友、古田重然、芝山宗纲(监物)、濑田伊繁、牧村利贞
龙造寺四天王——成松信胜、百武贤兼、江里口信常、木下昌直(或円城寺信胤,有争议)
六角两藤 ——后藤贤丰、进藤贤盛
美浓三人众 ——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
美浓四人众 ——安藤守就、稻叶一铁、氏家卜全、不破光治
毛利两川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
毛利四武士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贞俊
毛利五奉行——赤川元康、粟屋元亲、桂元忠、国司元相、儿玉就忠
毛利十八将 ——吉川元春、小早川隆景、口羽通良、福原贞俊、穴户隆家、吉见正赖、天野隆重、桂元澄、儿玉就忠、志道广良、粟屋元秀、赤川元助、熊谷信直、粟谷元亲、国司元相、井上元兼、饭田元亲、渡辺左卫门
那须七骑 ——芦野氏、伊王野氏、大关氏、大田原氏、千本氏、那须氏、福原氏
尼子新宫党 ——尼子国久、尼子诚久、尼子丰久、尼子敬久
尼子三杰 ——熊谷新右卫门、立原久纲、山中鹿之介
尼子七马士 ——马井汲之助、马饲舍人、马川渡之助、马路走之助、马冢登之助、马山翔右卫门、马木彦右卫门
尼子九牛党 ——牛井谷右卫门、牛尾幸清、牛冈草之助、牛饲糖右卫门、牛川飞右卫门、牛田源五兵卫、牛田锄右卫门、牛尿踏右卫门、牛引夫兵卫
尼子十旗 ——赤穴光清、牛尾幸清、大西氏、熊野久家、神西三郎左卫门、诹访部(三刀屋)久扶、马来(真木)氏、松田诚保、三泽为幸、米原纲宽(又称为“尼子十砦”)
尼子十助(介)——秋上伊之助、植田稻叶之助、大谷猪之助、柴桥大力之助、高桥渡之助、寺本生死之助、早川鲇之助、深田泥之助、山中鹿之介、横道兵库之助
尼子十勇士 ——山中鹿之介、早(今)川鲇之介、薮中荆之介、秋宅庵之介、横道兵库之介、寺元(本)生死之介、尤道理之介、植田早稻(苗)之介、深田泥之介、小仓鼠之介(根据《战国网络》记载)
蒲生十三勇士——赤座隼人、谷崎忠右卫门、上阪左文、生驹弥五左卫门、阪源次郎、安藤将监直重、上阪源之丞、本多三弥正重、横山喜内、林五郎左、上野田主计头、仪俄忠兵卫、后藤喜三郎高治
浅井四翼 ——矶野员昌、大野木国重、野村定元、三田村休俊
清洲三奉行 ——织田信秀、织田因幡守、织田藤左卫门
谦信双璧 ——柿崎景家、甘糟(粕)景持
三岛村上水军——能岛(村上武吉)、来岛(来岛通康→来岛通总)、因岛(村上吉充)
三国司 ——伊势北田氏、土佐一条氏、飞弹姊小路氏
三河三奉行 ——天野康景、高力清长、本多重次
三好三人众 ——三好长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
摄津三守护 ——池田胜正、伊丹亲兴、和田惟政
山名四天王 ——田结庄是义、太田垣辉信、垣屋续成、八木丰信
三山城 ——竹腰正信、直江兼续、横山长知
上田七本枪 ——朝仓藤十郎宣政、斋藤久右卫门利信、镇目半次郎惟明、什左次右卫门久正、户田半平光正、中山助六郎照守、小野次郎右卫门忠明
矢中七骑 ——秋山逢殿助、大泽备后、栗原内记、长嶋因幡、福岛嘉兵卫、真下下野、松本九郎兵卫(又称“和田七骑”)
筒井左右近 ——岛胜猛(左近)、松仓重信(右近)
桐生七骑 ——芥川能登、荒莳式部、小曾根筑后、高草木筑前、东宫民部、松岛淡路、松岛式部
田山七武士 ——伊丹总坚、长续连、温井总贞、游佐续光、游佐宗円、平总知、三宅总广
天下三秀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松永久秀
天下七兄弟 ——稻叶正成、可儿才藏、辻小作、谷卫友、中黑道随、丹羽山城、渡边勘兵卫
土佐七雄 ——长宗我部、香宗我部、吉良、本山、安芸、津野、大平
武田三弹正 ——高阪昌信(逃弹正)、真田幸隆(攻弹正)、保科正俊(枪弹正)
武田四名臣 ——马场信房、内藤昌丰、高阪昌信、山县昌景
武田二十四将——武田胜赖、武田信繁、武田信廉、穴山信君、高坂昌信、马场信房、真田幸隆、原虎胤、内藤昌丰、原昌胤、秋山信友、板垣信方、山本勘助、三枝守友、小幡虎盛、真田昌幸、饭富虎昌、横田高松、山县昌景、土屋昌次、多田满赖、甘利虎泰、小山田信茂、小幡昌盛
武藏四家 ——成田氏、玉井氏、奈良氏、别府氏
武藏七党 ——猪俣党、私市党、儿玉党、丹党、西党、村山党、横山党
小豆坂七本枪——织田孙三郎信光、织田造酒丞信房、佐佐孙介胜重、佐佐隼人正政次、冈田助左卫门重善、下方左近贞清、中野又兵卫一安
蟹江七本枪 ——阿(安)部忠政、大久保甚四郎忠员、大久保治右卫门忠佐、大久保新八郎忠俊(利)、大久保新十郎忠世、杉浦八郎五郎镇贞、杉浦物左卫门镇荣
西美浓十八将——相场国信、衣斐光兼、揖斐光亲、岩手道高、轻海光显、国枝正则、郡家光春、小柿长秀、小弹正国家、高桥治平、竹越守久、竹中半兵卫重治、所信国、林道政、船木义久、松山正定、八居国清、山岸光信
信浓的四大将——木曾义昌、村上义清、小笠原忠实、诹访赖忠
小倭七人众 ——稻垣氏、臼木氏、冈村氏、小泉氏、堀山氏、满贺野氏、吉悬氏
新阴流四天王——丸目藏人佐长惠、柳生但马守宗严、穴泽净贤、匹田文五郎
一乘谷四奉行——朝仓景连、前波景定、小泉长利、河合吉统
伊贺上忍三家——服部家(服部保长,即服部半藏正成之父)、藤林家(藤林长门守保丰)、百地家(百地丹波守)
越后十七将 ——甘糟(粕)近江守景持、荒川伊豆守、饭盛摄津守、宇佐美定行(盈?)、鬼小岛弥太郎、柿崎景家、唐崎左马之介、斋藤朝信、田(右边添一“鸟”字)山周防守、神藤出羽守、高梨政赖、直江兼续、直江景纲、永井丹波守、本庄繁长、毛利上总介、桃井赞岐守
宇喜多三老 ——长船贞亲、冈利胜、户川秀安
姊川七本枪 ——渡边金大夫、门奈左近右卫门、伊达舆兵卫、伏木久内、中山是非之助、吉原又兵卫、林平六
最上八盾 ——天童氏、饭田氏、尾花泽氏、盾冈氏、长静氏、成生氏、延泽氏、六田氏
斋藤六人众 ——安藤守就、氏家卜全、竹越尚光、长井卫安、日根野弘就、日比野清美
真田十勇士 ——根津甚八、三好清海、海野六郎、三好伊三、览十藏、雾隐才藏、猿飞佐助、望月六郎、穴山小助、由利镰之助
织田双璧 ——明智光秀、羽柴秀吉
织田四天王 ——柴田胜家、羽柴秀吉、明智光秀、泷川一益
织田四家老 ——羽柴秀吉、丹羽长秀、柴田胜家、佐久间信盛(歌谣分别称之为:木棉藤吉,米五郎左,勇敢柴田,倚重佐久间)
织田五奉行 ——菅谷长赖、长谷川秀一、福富秀胜、堀秀政、矢部家定
G. 日本战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及家族都有哪些
很多啊 有近千不止``````这下边是部分出名的人物简介
仅仅是一点点而已
你想了解的话就玩玩太阁立志传5
能很具体地了解到
织田信长(1534~1582):绝世无双的豪雄,被誉为战国“风云儿”,安土时代之开创者。幼名吉法师,继承其父信秀为家督后很快统一整个尾张。1560年于在狭桶间合战中,在暴雨中高唱着 “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攻破今川义元,声名大噪,继与德川家康结盟,击灭美浓斋藤氏,移居城于岐阜,确立“天下布武”的雄心,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1568年奉将军足利义昭入京,不久二人交恶,他与义昭号召组织的“信长包围网”厮杀数年。1571年火烧圣山比睿,向寺社守旧势力宣战;1573年破浅井、朝仓,放逐义昭;1575年于长筱用新战术大破武田骑兵;1576年筑安土城;1577年开始向关西进军。后因前往增援围攻高松城的部将羽柴(丰臣)秀吉,途经京都本能寺,家臣明智光秀叛乱,他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武田信玄(1521~1573):幼名太郎,元服后取名晴信,父亲为甲斐领主武田信虎,母为大井氏。1541年,他追放父亲而自立为家督,逐渐成为战国第一兵法家,以孙子四如真言(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为军旗,拥有强大的骑兵团——赤备。势力最盛时领有甲斐、信浓和骏河的全部或大部,以及上野、飞驒、美浓、远江、三河各一部分。曾在信浓川中岛地区多次与上杉谦信激战,1568年南下攻灭今川氏真,1572年于三方原大破织田、德川联军,趁势西上,不久病死于信浓驹场。
上杉谦信(1530~1578):越后守护代长尾为景之子,幼名虎千代,元服后取名平三(一说为喜平二)景虎,后继承关东管领上杉姓氏,先后改名为政虎和辉虎。1548年,击败长兄长尾晴景而成为越后国春日山城主。他是战国第一勇将,自称战神毗沙门天王的化身,以“毗”字为军旗,乱“龙”为冲锋信号,拥有天下无敌的骑兵队。曾与武田信玄在川中岛一带激战十二年,势力最盛时领有越后、越中、佐渡、能登、下野及部分信浓国,人称“越后之龙”、“北陆守护神”。后于上京途中因脑溢血而死。
北条氏康(1515~1571):战国大名,后北条家第三代当主,关东真正的实力人物,政战两道之奇才。 1546年河越夜战,他以八千兵袭破十倍于己的关东联军,从而代两上杉氏确立了关东支配体制。后又为抵抗上杉谦信的关东攻略与牵制武田信玄的骏河侵攻,而与两雄多年鏊战,始终屹立不倒。
毛利元就(1497~1571):安艺小领主出身,后成为中国地区(指日本本州山阴、山阳两道)第一战国大名,无双的智将。1523年继承家督之位,在西边尼子和东边大内两大势力间纵横捭阖,逐渐扩充势力。 1540年击败尼子晴久,归属大内,其后让次子元春继承吉川家、三男隆景继承小早川家,确立了统一安艺的两川体制。1455年,在严岛击破叛乱弑主并掌握大内实权的陶隆房(晴贤),继而又消灭尼子氏,威震关西。
今川义元(1519~1560):通称三河守、治部大辅,骏河领主,悲剧性的一代枭雄。1536年代兄氏辉为家督,在太原崇孚(雪斋)的辅佐下,完成了与武田氏、后北条氏的三国联盟。势力最盛时领有骏河、远江和三河,声名卓着,兵强马壮,一心取将军足利氏自代之。但在西进的途中,不幸于桶狭间为织田信长乘大风雨之势攻入中军而战死。
斋藤道三(?~1556):卖油郎出身,因精于枪术而得仕长井家,起名新九郎利政。后篡取长井氏,改名规秀,再篡取长井之主家、美浓守护代斋藤氏,改名秀龙,法号入道道三。他是战国第一阴谋家,诡变无常,人称为“蝮”。1552年追放守护土歧赖艺而掌握美浓国,南下与尾张织田氏争胜。后为其子义龙攻杀于长良川畔。
浅井亮政(?~1542):通称新三郎、备前守。浅井氏是北部近江浅井郡丁野乡附近的土豪,到亮政时急速抬头,趁近江守护京极氏内乱之机,与国人一揆相勾结,驱逐京极、扩展势力,以小谷为居城。后因遭到南近江六角氏的压迫,而与越前朝仓氏结盟,形成独立领国,成为战国大名。
浅井长政(1545~1573):近江战国大名,因家臣反对其父久政的与六角联姻政策,而被拥立为当主,英武善战,勇名响彻京畿。后娶织田信长之妹市姬为妻,借道于信长,并辔入京勤王。因信长攻击浅井氏世交越前朝仓氏,长政在久政与重臣的胁迫下被迫攻击信长,1570年战败于姊川,三年后居城小谷落城,他剖腹自尽。
宇喜多直家(1529~1581):备前豪族三宅氏的分支,领有儿岛,又称为宇喜田或浮田,先后侍奉守护赤松氏和守护代浦上氏。直家是战国时代仅次于斋藤道三的阴谋家,数十年未经一战,全凭联姻和暗杀获取地盘,最终击败主家,完全支配备前、美作二国。织田、毛利对战时,他及时倒向东军,病殁前托孤于织田军大将羽柴(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1537~1598):俗称丰太阁,原名藤吉郎,战国第一奇男子,桃山时代之开创者。尾张中村农民出身,仕于织田信长而称木下姓,在政战两道累功而成为大将。1573年受封近江长滨,改名为羽柴秀吉。后受命征讨毛利氏,水淹高松城,得到信长自杀的讯息后火速赶回,于山崎消灭明智光秀为故主报仇。继而在清州会议上取得织田家主导权,又击败织田宿将柴田胜家、泷川一益、佐佐成政等而取得织田氏的天下。再先后攻灭后北条,臣服德川、毛利、、长宗我部、岛津等,终于结束战国乱世。他自己得天皇赐姓丰臣,官居关白,退位后称为"太阁"。后因侵略朝鲜失败而羞愤病死。
德川家康(1542~1616):幼名竹千代,元服后称元信或元康,三河冈崎领主松平广忠之子,江户幕府的开创者。幼年先后在尾张和骏河做人质,桶狭间之战后恢复故土三河,与织田信长结盟,攻取今川的远江领地。1582年武田灭亡后而得到骏河,并暗中取得甲、信二州的统治权。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后臣服于丰臣秀吉,为五大老之首,移镇北条故地关东八州,以江户为首府。秀吉死后,他利用文吏、武将二派之争,于关原之战击败文吏派而扩大了影响,终于成为征夷大将军,开设幕府。大坂冬、夏两战灭亡丰臣氏后,完全统一日本,后世尊称为“神君”。
朝仓孝景(1428~1481):幼名小太郎,又名教景、敏景,法名英林宗雄,通称弹正左卫门尉。朝仓氏原为但马国日下部氏,1333年朝仓广景在丹波举兵拥护足利尊氏,后从属于越前守护斯波高经。孝景趁斯波氏内乱,勾结守护代甲斐常治,驱逐斯波义敏,拥立斯波义廉,略取河口·坪江庄。应仁之乱时,他先参加西军,又转向东军,1471年成为越前守护,将本处从黑丸城转至原甲斐氏统治的一乘谷城,支配整个越前,成为战国大名。留下着名的家训《朝仓孝景诸条》(或名《朝仓敏景十七条》、《朝仓英林壁书》)。
朝仓义景(1533~1573):朝仓孝景(不是又名敏景的那个孝景)之子,越前的战国大名。因为仰慕京都文化,而将之引入越前,并与明朝开展贸易,使领内日益繁荣。长时期与北陆各国的一向一揆作战。足利义昭曾逃到一乘谷城,请求他出兵攻击三好未得明确答复,而南依织田信长。义景遂与信长对立。1570年,朝仓、浅井联军在姊川被织田、德川联军击败;1573年信长攻克一乘谷,他自焚而死。
柴田胜家(?~1583):通称权六、修理亮,尾张织田家的谱代重臣。在信秀死后,曾一度拥立信长之弟信行叛乱,兵败后因作战勇猛而被饶恕。此后在信长麾下屡立战功,成为家臣团的领袖。浅井家灭亡后,他得娶信长之妹市姬,并被任命为北陆探题,主导对越前本愿寺势力和越中、越后、能登之上杉势的侵攻,居城在北之庄。本能寺之变后与羽柴秀吉对立,1583年在贱之岳战败,退回居城,点燃储存在天守阁内的炸药而自杀。
丹羽长秀(1535~1585):通称万千代、五郎左卫门、越前守,十五岁即出仕信长,逐渐成为与柴田胜家并列的股肱之臣。1563年与信长养女结婚。1571年姊川会战后初封为近江佐和山城主,1575年赐姓惟住。本能寺之变时,他正在摄津末吉作平定四国的准备,闻报火速东进,与羽柴秀吉合兵,于山崎击败明智光秀。清洲会议附和秀吉,受封若狭一国与近江高岛、滋贺二郡。胜家失败后,改封越前与加贺的能关、江沼二郡,主城移至北之庄。不久病死。
前田利家(1538~1599):通称犬千代、孙四郎、又左卫门尉、筑前守,织田家臣前田利昌之子。十四岁仕于信长,七年后因斗殴杀死信长最宠信的侍童爱智十阿弥而被迫流亡。1561年复归,1569年继任为屋张荒子城主。1575年与佐佐成政、不破光治共领越前府中十万石封地,作为柴田胜家的与力(副将),人称“府中三人众”。利家素与秀吉交好,贱之岳合战因为他的倒戈使胜家大败亏输,最终灭亡。丰臣政权建立后,被任为五大老之次席,以制约德川家康,并且官至从二位权大纳言。
细川藤孝(1534~1610):号幽斋、玄旨,通称兵部大辅,精通和歌的儒将,曾着《百人一首抄》,并传下家集《众妙集》。父亲是三渊晴员,他作为细川元常的养子继承细川家,服侍将军足利义辉。义辉被杀后,拥立足利义昭为将军,但最终与其决裂而服从信长,受封丹后田边城。本能寺之变后,拒绝亲家明智光秀的劝诱,投向羽柴秀吉;秀吉去世又主动倒向德川家康。1600年关原合战时指使其子忠兴加入东军,从而保住了基业。
泷川一益(1525~1586):通称久助、左近将监,近江人。出仕信长后,在伊势攻略战中屡建奇功,成为尾张蟹山城主。1574年镇压长岛一向一揆起义,受封北伊势,居城长岛。1582年3月,信长攻灭武田氏后,一益得到上野全国与信浓山县、佐久两郡,主城厩桥,并继任关东管领,以对抗小田原后北条氏。本能寺之变发生,部属离心,他在神流川大为北条氏政所破,逃归长岛。清洲会议中依附柴田胜家,并于其后参加了小牧、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臣服秀吉后,他被迫出家,死于越前。
池田恒兴(1536~1584):通称胜三郎,纪伊守,入道名为胜入,野史或误作信辉。父名恒利,母亲是信长乳母养德院,因此颇受信长宠信。1580年攻克叛将荒木村重的花熊城,因功得到摄津一国,后与羽柴秀吉合兵攻灭明智光秀,清洲会议时得与柴田、丹羽、羽柴并列为织田家四大宿老,受封美浓大垣13万石。1584年小牧、长久手之战中请使偷袭三河,被德川家康识破,与长子池田元助均中伏战死。
九鬼嘉隆(1542~1600):通称左马允、大隅守,外号“海贼大名”。出身纪伊牟娄郡九鬼浦的豪族,熊野水军之一党,出仕北畠家为志摩鸟羽城主。1568年拜谒上洛途中的信长,正式成为织田家中一员。1574年在伊势浦造大安宅船十余艘,帮助攻灭长岛一向一揆。1578年又受命建造铁甲船,当年11月木津川口海战中摧毁毛利水军的主力。丰臣秀吉侵朝战争中,亦担任水军指挥,被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在全罗道安骨浦击破。关原之战中参加西军(其子守隆则参加东军),兵败自杀。
佐佐成政(1535~1588):通称内藏助、陆奥守,父名盛政。自称为室町名门佐佐木氏的分支,信长黑母衣众大将,参加过朝仓讨伐战、长篠之战、本愿寺一揆攻击。1575年成为北陆探题柴田胜家的副将,与前田、不破并称“府中三人众”。胜家败亡后,他坚守越中,与织田信雄、德川家康相结合,对抗羽柴秀吉。1585年战败投降,1587年受封九州肥后一国。翌年,因镇压农民暴动不力等借口被迫在摄津尼崎切腹自尽。
石田三成(1560~1600):初名三也,通称佐吉、治部少辅,织丰时代的政治奇才。父名正继,近江人,三成幼年出家,传说因为奉茶得法而被路过的羽柴秀吉收为侍从。此后参加了贱之岳合战,因功升为奉行。他长时间主导羽柴·丰臣家的内政、军事后勤,以及占领区政策的规划。丰臣政权建立后,成为五奉行之首,1591年封近江佐和山二十一万石,推进太阁检地。在侵略朝鲜的战争中,一度被任命为军监,与加藤清正等武将派产生矛盾,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即利用此一矛盾,在1600年关原合战时将其击败。他逃亡被擒,斩首于京都六条河原。
明智光秀(1528~1582):通称十兵卫,美浓土岐氏支族明智家的当主。原侍奉斋藤道三,道三亡后,帮助足利义昭联络织田信长并最终仕于信长。1568年信长上洛后,光秀负责京都地区的民政管理,以及与公家、各寺社的交涉。1570年开始参加对越前朝仓氏的征讨,1571年被封为近江坂本城主。1573朝仓氏灭亡,他与泷川一益共同支配越前国。1575年赐姓惟任,任日向守,同年作为丹波侵攻的先锋,活跃在第一线。1579年完全支配丹波国,居城移往丹波龟山城。1582年6月2日发动本能寺之变,逼死主君信长,其后压制京畿,得到征夷大将军的头衔。同月13日在山崎被羽柴秀吉所败,逃亡途中,在山城国小栗栖地方被狩猎落难武士的农民所杀。
明智秀满(?~1582):民间传说中讹为左马助光春。原名三宅弥平次,是明智光秀的女婿。光秀平定丹波后,他被封为福知山城主。1582年本能寺之变时担任先锋,其后夺取并守备安土城。当得到光秀在山崎战败的消息以后,秀满逃归近江坂本城,然后自杀。
明石守重(?~1618):通称扫部、全登,大坂七将星之一。原为宇喜多家臣。1595年信奉天主教。1600年关原合战时跟随宇喜多秀家与东军作战,非常勇猛;战败后逃往筑前国秋月领潜伏。1614年进入大坂城,被委以重任;1615年大坂夏之阵中奋战败北,在各地流浪潜伏三年后死亡。
浅野长政(1547~1611):初名长吉,又名弥兵卫尉,尾张人。父名安井重继,他入赘给土岐氏支族浅野长胜,才改姓浅野,与丰臣秀吉是连襟关系,受到重用。先封为若狭小浜城主、京都所司代,侵朝战争时任军监。1593年增封甲斐二十二万石,成为五奉行之一。后与石田三成对立,蛰居武藏府中。关原之战中从属于东军,战后,其子幸长受封纪伊三十七万石,他自己领了常陆国真壁、筑波地方的五万石封地养老。
浅野幸长(1576~1613):浅野长政之子,曾向稻富一梦学习炮术,成为名将。侵朝战争中指挥蔚山防守,受到好评。关原之战中作为东军的先头部队攻克岐阜城,因功成为纪伊藩三十七万六千五百石的藩主。其弟长晟则在大坂之阵后,领有广岛藩四十二万六千五百石。
朝日山乘(?~1577)日莲宗僧人,传说出自出云国朝山氏。关于山乘的事迹,历来文献存在相当多的疑点,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他曾经被织田信长登用,负责内里的修筑和对长州毛利氏的外交交涉。因为反对基督教的布教,他曾与宣教师弗罗伊士展开过大辩论,后遭到基督教的保护者和田惟政的谗言而被迫隐退。
H. 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有哪些
一、马占山(1885年11月30日—1950年11月29日),男,字秀芳,满族,着名抗日爱国将领。1885年11月30日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吉林省四平市公主岭市),祖籍河北省丰润县。陆军中将加上将衔,被世人称作“抗日英雄”。
马占山出身于绿林,发迹于奉系。1931年九·一八事变,马占山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就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率领爱国官兵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他指挥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第一枪。
马占山在七七事变后,重上抗日前线,坚持武装抗日。解放战争期间,他又为和平而奔走,对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立下了功劳。1950年11月29日,马占山病逝于北京寓所,终年65岁。
二、戴安澜(1904~1942),国军名将,黄埔系骨干之一。原名戴炳阳、字衍功、自号海鸥,汉族,安徽省无为县仁泉乡(今洪巷乡)练溪社区风和自然村人。1926年黄埔军校三期毕业。曾血战古北口,后立下台儿庄战役部分战功(火攻陶墩/智取朱庄/激战郭里集)。
击败瑞阳公路日军第九师团主力(属武汉会战)、击退艾山阵地日军进攻(属徐州会战)、攻克昆仑关/击毙中村正雄少将(属昆仑关战役)等战功,因昆仑关一役获得蒋中正"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之赞誉。是二战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1942年,率第200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赴缅参战。取得同古会战(歼敌五千余,而日军兵力4倍于戴部)、收复棠吉等战功。1942年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北茅邦村殉国。1939年6月17日,授陆军少将。1942年10月16日,追赠陆军中将。
三、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汉族,安徽省舒城县三河(今属肥西县)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金牛镇。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军衔,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在孟关杰布山隘间战役毙敌2000余,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12000余。
第二次入缅作战时任新一军军长,攻克八莫、南坎、老龙山、南巴卡、新维、腊戍、乔美等地,共击毙日军3万3千余人。是抗日战争中军级单位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有“丛林之狐”、“东方隆美尔”的美称。
四、杨靖宇(1905~1940),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始人之一,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原名马尚德,字骥生。1905年2月26日(清光绪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三)生于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父亲马锡龄是一穷苦农民。杨靖宇八岁时进私塾读书。
1918年入确山县高等小学读书。1923年进开封纺织染料工业学校,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3月,为迎接北伐军胜利北进,领导了确山农民起义。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调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阳、开封等地先后三次被捕入狱。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东北,任中共抚顺特别支部书记。同年秋被捕,在狱中坚持斗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狱,任哈尔滨市委书记,满洲省委委员、代军委书记等职,积极领导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
1933年任中国工农红军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政委、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1934年任南满抗日联军总指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等职。1937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兼政委,基本队伍有六千余人,分布南满一带开展抗日斗争。
卢沟桥事变后,杨靖宇发动西征,经常出击日军,支援关内的斗争。1938年5月,召集南满党和军队干部开会,讨论坚持游击战争策略。会后,在通化、临江一带开展抗日斗争,给敌伪军以沉重打击。
同年冬,日寇实施惨无人道的归屯并户政策,并勾结日本武装屯田移民,加强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摧残,抗日联军的处境更加艰难。杨靖宇率第一路军一部一千四百多人,进入长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县境与敌人战斗中受重大损失,队伍剩四百多人。
1940年1月,为解决部队给养问题,命部队主力北上,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东进。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县(今靖宇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遭遇几位村民,其中一人回大屯泄密给日伪当局。
关东军讨伐队包围了将军,并紧急召集由抗联叛徒组成的伪满特工队参战;经过数小时激战,将军被叛徒机枪点射命中要害,壮烈殉国。
五、赵尚志(1908年—1942年2月12日),汉族,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
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
2009年,赵尚志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8)日本有哪些英雄人物扩展阅读
东北抗日义勇军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者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里即占领了东北的绝大部分地区。随后,又炮制出了一个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三省沦为日本殖民地。
在这个痛失家园的时候,有血性的东北汉子,怀着无比的仇恨和愤怒,以各种形式纷纷组织起来,建立了民众抗日武装力量,这些武装队伍,统称为抗日义勇军。这里有以马占山(原东北军骑兵师上将师长、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为总司令的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
以苏炳文(原东北军黑龙江军务督办公署中将参谋长)为总司令的东北民众救国军等部队联合组建的黑龙江省抗日义勇军,兵力达12万人;还有以孙永勤为总司令的抗日救国热河军,兵力达5000余人。
这些自发组织起来的50多万义勇军,从松花江畔到辽河两岸,从长白山到兴安岭,整个白山黑水间到处响起义勇军抗击日寇的枪声。在东北义勇军牵制和消灭了大量的日伪军情况下,日本不得不大量派遣最精锐的部队来不断加强东北的统治。
据统计,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对抗东北义勇军,日军的王牌部队关东军从起初的5万多人,不断增加,最后兵力多达15万余人。
可是,由于双方作战资源相差过于悬殊,义勇军逐渐处于极端困难的环境。没有枪支弹药、没有物资后援,没有兵源补充,多部路军领导人相继牺牲,加上东北客观条件艰难,环境恶劣,在冬季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中,抗联战士没有固定住所,常年流动在山林中,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甚至于,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一夜过去,每个营地里都有冻死的士兵,导致非战斗减员极其严重。更有甚者,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严峻,抗联没有盐巴,无论冬夏都不敢生火。但是,绝境之下,东北义勇军始终在绝望中寻求希望,独自苦苦抗争。
一方面,由于大多数的义勇军战士在当年就已经牺牲了,所以,战士们坚持一个原则:队伍打败了打散了,再组建,哪怕剩下一个人,也要战斗到底;另一方面,他们始终坚信:阵地失去了,我们就重新夺回来,哪怕是一寸土地,也要用鲜血捍卫国家的完整与尊严。
最终,义勇军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和失败,但它所建树的历史功绩和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和影响。
在这种精神下,东北人民抗日的战火一直熊熊地燃烧着,一支队伍被打垮了,又一支队伍很快地出现了,一波又一浪地向前发展。义勇军主力被打散了,其余部还在继续坚持战斗,一个新的斗争高潮又很快地到来了。
总之,东北义勇军,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坚持东北14年的抗日斗争及以后全国8年的全民抗日战争,提供了经验,用铁与血,捍卫了东北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