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民众怎么看待日本
㈠ 二战后,澳大利亚为何要17万日本战俘的命,还拒不接受日本投降呢
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二战给人造成的伤害无疑是巨大的。在亚洲东南部、在大洋洲、在广阔的太平洋海域,日本法西斯们在占领区有恃无恐,他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滔天罪行。1945年,美军的两颗原子弹震碎了日本帝国这条破船,日本人终于低下了他们高傲的头颅向协约国宣布投降。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日本的投降,像中国这样饱受日本侵略的国家甚至是放弃了对日索赔,并且从人道主义角度去尽可能轻判战俘们。这就是中国人所一直奉行的以德报怨。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如同中国一般,你比如说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在东京审判上,中国递交了32名日军甲级战犯,美国递交了30人,澳大利亚居然递交了100人。非但如此,他们私自处死日军高级军官多大140人。在战后,澳大利亚政府拒绝接受日本投降,并且还要了十七万日本战俘的命,是什么原因让澳大利亚对日本恨之入骨呢?
本来一切应该在日本战败以后就恢复平静了,但谁成想一张报纸又引起轩然大波,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原来美军在占领日本后从他们那得到一张报纸,上面是一个已经备受折磨的澳大利亚军人被砍头,旁边站着把他斩首的日本军人。这件事被记者报导到了报纸上,在澳大利亚引起一阵轩然大波。愤怒的民众要求政府必须严惩刽子手。澳大利亚政府也是响应人民群众的要求,他们非但拒绝日本投降,而且还杀了许多日本战俘作为报复,据统计在整个二战中被澳大利亚杀害的日本战俘达到了十七万人之巨。
澳大利亚不像中国,他们所信奉的真理就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时至今日在澳大利亚的战争纪念馆内还有很多辱日的标识。你比如说在刚进入战争纪念馆的门口处有一面日本国旗,进来的人都会踩踏在国旗上。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地方也标识着“日本人与狗不能入内。”也许只有这样做才能够让愤怒的澳大利亚人民有才有一丝丝报仇的畅快吧!
㈡ 在太平洋战争中,澳大利亚怎么对待日军师团俘虏的
鄙人认为澳大利亚在太平洋战争中,烂册对待日军俘虏可谓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具体来说
1、逐鹿大洋,结仇澳国
日军成功侵入中国,自信心达到了极点,可是面对苏联的实力,它又不得不选择了南下战略,要在太平洋上,对美国虎口拔牙唤扰。同时感到了威胁的澳大利亚,也不得不卷入了和日军的战争中。
尤其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澳大利亚人犯下累累罪行,更像闹钟一样提醒着,当时的澳大利亚人,让他们看见日军战俘,就恨的想把牙咬碎。所以澳大利亚面对日本残军。打死都不接受投降,据说在日军投降后,有一百人左右的和历旦日军被包围,尽管投降了,澳大利亚军队还是选择进攻,让一百多的日军无一活口。 还有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澳大利亚还仍不放过日军战犯,愣是提出了100多人的甲级战犯,要在对他们血债血偿。
㈢ 二战后看澳大利亚人怎么对日本人的:日本人与狗不得
日本在二战时,可以说得罪了半个世界;但是要说到日本人最后悔得罪的国家,除了美国,就是澳大禅皮搏利亚了。
本来日本也不想打澳大利亚的,反正打贺祥仗打到握禅中后期,太顺风顺水了,目空一切,就打起了澳大利亚的主义;轰炸澳大利亚的城市,企图占领澳大利亚的港口,造成了澳大利亚一定的平民伤亡。
要知道澳大利亚人是怎么来的?当时美国都还算是欧洲移民,相对来说素质还好;而澳大利亚,就是殖民时期的欧洲人对于罪大恶极的人的流放之地,一个比一个的凶狠(现在文明化了)。
那时的日本兵和澳大利亚兵对战,对于喜欢以暴制暴的澳大利亚兵来说,日本兵的残暴和他们一比简直不是一个档次上的事情,而且对于俘虏,澳大利亚兵也不会客气,各种折磨。澳大利亚人对日本人的态度与美国人并无二致。麦克阿瑟将军也曾把日本人比作“十二岁的男孩”,与这些小毛孩相比美国人则像是“45岁”的成年人。麦克阿瑟的种种帝国主义行为被英联邦占领军指挥部视为了榜样。澳大利亚部队也明令禁止士兵与日本人握手。
澳大利亚军队在日本的所作所为,令美国大兵都汗颜,纯粹是对日本的殖民行为,甚至有些公园、影楼和澳大利亚聚居地,还会张贴“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小牌。
㈣ 日军对澳大利亚做了什么为何澳大利亚不接受他们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也是人类的一大浩劫,因为这场战争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伤害。二战是一场反法西斯战争,而日本就是主要的参战国和发起国。日本的主战场主要在东亚以及东南亚,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义泛滥,日本士兵在这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其中,受到侵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就是澳大利亚。在二战结束以后,所有的被侵略国家几乎都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战败国的投降,唯独澳大利亚不肯接受,这里面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而当时中国对待日本俘虏则是非常仁慈了,我们中国一向比较大度,具有大国风范,但是不代表我们忘记了家国仇恨,忘记了历史。我们应该时刻铭记这段悲痛的历史,让它砥砺我们前进。
㈤ 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二战后澳大利亚为何如此恨日本人
二战后,澳大利亚对亚洲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效忠英国转向跟随美国,支持并参与美国对日占领,虽然只是美国的小跟班,但是却对日本进行着类似于传统欧洲殖民者的殖民行为。在本文中,你将看到战后初期日本被澳大利亚占领军欺压的“屈辱”历史。
美国于1945年8月底开始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到1952年撤离日本之前,美国军队几乎重塑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尽管日本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但是这段时期的军事占领多少还是给日本打上了殖民主义的烙印。联军最高统帅、美国战争英雄道格拉斯·麦克阿卜丛搏瑟将军崇尚传统的殖民方式。他按照过去殖民帝国的做法下令没收日本的土地和财产,重建这个国家的经济,从位于东京被称为“小美国”的基地发号施令干预日本政府的大小事务。众所周知的是,麦克阿瑟拒绝与日本人握手,认为这样做相当于认可日本与美国处于平等地位。在美国占领期间,甚至日本天皇都必须对麦克阿瑟行正式的鞠躬礼而不是体现民主精神的握手礼。许多日本人都对德高望重的天皇不得不向美国人鞠躬一事感到震惊,这也意味着日本人必须对美国俯首称臣。
艾克尔伯格将军(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与澳大利亚军队
这种殖民意义也延伸到了士兵们的私人生活领域里。澳大利亚士兵有史以来第一次在有家属陪同的情况下执行海外任务。军队为家属的到来在占领区内建起了一幢幢独栋平房,当家属到达时,近500名妇女和600多名儿童住在这里,让人不禁以为这里是永久定居点而不是军事占领区的暂住地。弗兰克·克卢恩把这一定居点与英国统治印度全盛时期的英国卫戍部队相比较,从帝国拥护者的立场对此大加赞赏。令人诧异的是,澳大利亚士兵在日本的生活水平远远高出他们在国内所能实现的。所有军官和许多士兵家中都有日本“女仆”或“男仆”负责做饭、清洁和家务。有孩子的军官和士兵家中通常都有一个以上的佣人,甚至连单身汉都有家政人员照顾。这种生活对于英联邦占领军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因为在国内只有最富有的家庭才能雇得起佣人。许多人不知道应该如何对待这些家政人员。《英联邦占领军规定》建议他们做到“举止得体、冷淡有礼”。多数人由于没有与佣人打交道的经历,于是纷纷效仿起了曾经的殖民者。他们像那些遍布亚洲的欧洲老牌殖民者一样,不管佣人年纪大小一律称呼他们为“女孩儿”或者“男孩儿”。连随军儿童也对他们的日本保姆颐指气使。克里斯汀·德·马托斯认为,这种称呼是殖民主义行为模式的典型代表,目的是为了“创造并强化西方殖民者在亚洲的特权地位”。
军方高层也鼓励这种殖民主义行为。当时占领军的指挥官是澳大利亚人约翰·诺思科特、贺瑞斯·鲁滨逊和威廉·布里奇福德。他们认为特权和奢华享受是军事占领的重要组成部分。军方不仅要求佣人的服务,还征用了14家豪华酒店供部队和随军家属舒适地疗养和度假。其中最着名的一家是川奈酒店,士兵和家属在这里整日打高尔夫、喝皮姆酒(Pimm’s),充分享受着作为统治阶级的特权。这种情况使得许多人抱着殖民者的心态在占领区生活,并且认定西方人在亚洲就应该享受特权生活。
跟喝皮姆酒这种看似无害的举动相比,澳大利亚士兵试图在占领区创造殖民文化的做法则要严重得多。英联邦占领军高层不希望士兵与日本人“结交往来”,明令禁止他们进入当地餐馆、酒吧、电影院、剧院、公共澡堂和平民家中。禁令之所以如此严苛,部分原因是为了安抚国内民众在得知日本人虐待澳洲战俘后产生的强烈反日情绪。有些媒体以占领军中性病感染率急剧上升为证据暗示占领军士兵与他们仇视的日本人保持着亲密关系。《悉尼先驱晨报》1946年的一篇报道就谴责了与日本人为友的行为,认为这么做“有损军队威望”,并且声称澳大利亚士兵“能够也必须被日本人尊重”而不是与日本人为友。公众对英联邦占领军的支持也开始动摇了。一直致力于在国内舆论界维护占领军声誉的弗兰克·克卢恩则坚称,占领军非但没有与日本人为友,反而认为“是时候该好好管教管教日本人了”,还引用了一名中士说的“决不跟这些混账东西为友”的话。
澳大利亚之所以如此积极地展现其对日本的强势和权力实在是因为这种机会千载难逢。美国率领联军占领日本,澳大利亚不过是它的小跟班而已,在大多数有关军事占领日本的历史记载里都没有提及澳大利亚。人们对澳大利亚曾是殖民地的历史还记忆犹新,而日本人直到最近才丧失了自己的庞大帝国。澳大利亚人在日本人手上遭受的屈辱,以及长期以来有关日本种族、政治例外论的看法都使得澳日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澳大利亚军方领导人对本国“威望”的自信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不过他们还是坚持主张对日本人的统治权力。因此他们在占领期间不遗余力地展示着各种趾高气扬的姿态。
英联邦占领军的部署证明澳大利亚人仍在用帝国主义的眼光打量亚洲。然而人与人的实际接触远比这复杂。占领军的种种规定无疑是助长了一些帝国主义行为,但是,并非所有澳大利亚人都遵从这些规定。与亚洲的接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多数刚到日本的澳大利亚人都对日本这个二战中的敌人深恶痛绝,但是与日本人一起生活的经历使他们的态度逐渐软化。许多澳大利亚人在目睹了战后日本困苦的生活后开始同情当地人。占领军翻译克里夫顿的《落花时节》一书不仅揭露了他的同胞在日本的傲慢行为,也反映出他与日本人的友好关系。其他一些士兵也加入了克里夫顿的行列,公然反抗占领军颁布的“不得与日本人为友”的规定。澳大利亚人与日本人关系日益亲近的一个例证是众多士兵向移民局提交请愿书,要求修改《移民限制法案》,允许他们的日籍妻子和女友进入澳大利亚。这一要求最终在1958年得到通过。罗宾·格斯特甚至认为占领军的部署实际上就是澳大利亚与日本开始交往的早期形式。占领军以外的澳日关系显得更为融洽,记者威尔弗雷德·伯切特和皮特·卢素以及传教士弗兰克·科尔德雷克和梅达·科尔德雷克的亲身经历都证明,澳日两国人民的跨文化交往多种多样,与维护国家威望和耀武扬威相比,好奇、接纳与着迷才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主流。英联邦占领军及其新殖民主义政策是澳大利亚积极参与亚洲事务的真实写照,而士兵、家属与日本人的交往经历则淡化了这一部署的帝国主义本质。
㈥ 在二战中要了17万战俘命的澳大利亚,为何不接受日本投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日本对亚洲各国以及其他地区的国家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这个亚洲上弹丸岛国恨不得把整个世界的资源统统都纳为己有,但由于它使用的手段过于血腥、残忍,因此引起了起很多国家对它的仇恨。
新几内亚战役确切地说就是一次:“澳大利亚复仇之战”。
㈦ 澳大利亚在太平洋战争中,是怎样对待日军俘虏的
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士兵不断被送到泰缅铁路的工地上,用自己的生命修建“死亡铁路”。日本工程师认为在崎岖的山区中修建铁路至少要五年,但是日军疯狂驱使6万多盟军战俘以及30多万劳工进行高强度工作,强行18个月修建完成。
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对日本极端仇恨,认为日本在未来会再次武装崛起,对亚太人民造成威胁,应该用最严厉的方式制裁日本。结果澳大利亚审判的日军战犯最多,但是更多犯下罪行的日军战犯在美国以及日本政府的庇护下逃脱了应有的惩罚。
㈧ 太平洋战争,澳大利亚如何对待日军第六师团俘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日本只与中国进行了一次决斗。但是,由于我国的抗日战争,日本毁灭我国的计划已经成为一个长期的计划。面对这样的困难,资源贫乏的日本也急着入侵太平洋诸岛,然后偷袭沉睡的美国。在这个过程中,意大利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意大利陷入了一种糟糕的境地,成为了蹂躏的对象。
澳大利亚曾帮助参与对新加坡的防御战,但由于种种原因,澳大利亚军队被俘8000多人。这些澳大利亚军队成为日军发泄愤怒的工具,无数人被折磨致死。因此,在得知日本的残酷之后,澳大利亚决定以牙还牙。但在那之后,日军的进攻并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