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沙俄购买日本多少武器
㈠ 沙俄欠欧美197亿!俄怒斥:日本欠俄罗斯230亿美元,一个子都不还
在2017年8月22日,俄罗斯偿还了最后一笔苏联债务,将1.25亿美元交付给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在沙俄时代,就是通过贷款和借款,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在1769年,为了在地中海建立一支大舰队,打击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俄罗斯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以俄罗斯关税为担保,从荷兰贷款300万卢布。叶卡捷琳娜之子保罗一世曾言:“即便与荷兰发生战争,也要按时偿还它的贷款”。因为,这是沙皇的信誉。
但是,在叶卡捷琳娜时代,正是沙俄扩张最凶猛的时候,对外战争不断,到了叶卡捷琳娜去世的时候,俄罗斯的外债已经达到了5500万银卢布,累计的利息达到了5500万卢布,而当时,俄罗斯1年的收入才6200万卢布。而到了,1824年,拿破仑战争结束的时候,沙俄的外债已经超过1亿银卢布团氏。
到了19世纪以后,俄罗斯不仅仅贷款,还获得了大量投资。从1893—1913,即俄国工业高速发展这20年里,俄国工业领域一半的投资属于内资,另外一半是外资。法国占工业领域投资比例的16%,英国占12.5%,德国占8%,比利时占7.5,美国占3%。
就经济依赖性而言,帝俄对德国的依赖性更大这是毫无疑问的,帝俄接近30%的出口目的地国是德国,帝俄接近50%的进口来源国是德国。甚至可以说俄国工业化其实是喝着德国奶水长大的。
但是,到了19世纪末期的时候,因为俄罗斯进行工业化建设,大量修建近代化矿山,工厂和铁路,沙俄帝国的外债,已经超过了20亿卢布。
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俄罗斯的外债是63亿卢布,而年收入只有34亿卢布。到了。一战结束,列宁时代,俄罗斯的外债内债已经达到了185亿金卢布以上。当时列宁想出一招: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一项法令取消所有外国贷款。也就是说沙俄时期的贷款概不承认,想要还钱就去找沙皇,一个子也没有。
但是不还钱,就无法得到外国贷款,在20-30年代,苏联只能从德国,捷克等少数国卖瞎家得到贷款。一直到了二战时候,租借法案出台,才缓解了这种压力。后来,苏联与法国达成协议,苏联同意赔偿在沙俄时代,欠下了法国债务。
从此又有大量贷款可以借了,苏联的外债也开始急速增加,到了1990年达到了500亿美元。但是,俄罗斯承担了所有的债务,到1997年,俄罗斯才还清了沙俄时代的最后一笔贷款。到2017年8月,还清了苏联最后一笔贷款。
但是,还有一个欠了沙俄钱的国家,到现塌配散在还没有还钱,那就是日本。日本前首相森喜朗在“日俄贤人会议”上向俄方提出归还北方四岛的问题。对此,俄方代表反戈一击,翻出了陈年旧账:要求日本归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皇为购武器预支给日本的黄金。沙俄付了价值230亿美元的黄金,但是,日本一发子弹都没有给沙俄。
㈡ 一战俄国单兵装备
一杆莫辛纳甘步枪,一条子弹链,手榴弹三个,防毒面具,钢盔,干粮,一双鞋,水壶。
㈢ 列举下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中外双方步兵武器对比!
甲午战争:中方有老式的自纳搭制大口径单发装填黑火药弹步枪,主要使用的还是冷兵器,刀、矛、弓箭等,海军士兵有少量英制7.7毫米德制7.92毫米现代手动步枪、英制马克辛11.43毫米德制7.92毫米水冷重机枪。
日本全面使用大口径单发装填黑火药弹步枪。
八国联军侵华:中方还是甲午战争时的武器,只是进口武器的比例略微增多。
日本:与甲午战争时基本相同
英国:霍菲尔德7.7毫米步枪,马克辛水冷重机枪
法国:7。5毫米步枪,马克辛重机枪,哈奇开斯重机枪
德国:毛洞脊拿瑟7.92毫米野辩步枪,马克辛重机枪
美国:春田1871年式11.43毫米步枪,马克辛重机枪
奥匈帝国:枪与德国差不多,弹药完全相同
沙俄:摩辛纳甘7.62毫米步枪,马克辛重机枪
意大利:6.5毫米步枪,马克辛重机枪
㈣ 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的各国武器装备是怎样的是线膛枪了吗
看到这哪迅个问题的时候,心还是揪疼。遥想小米加步枪的抗日战争年代,清朝的武器装备和八国联军的装备简直就是势均力敌。一段屈辱史,串串国民泪。
回到正题,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生在1900年5月到1900年8月,最终以1901签订《辛丑条约》结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不像国,民众受苦受难。
当时为首的八国为:大不列颠与爱尔兰联合王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兵力总数为:50255人,50艘军舰。
各国武器装备和具体人员;
日本(8000人):所用枪支主要为30式步枪/卡宾枪。
所有参战的军队武器虽然五花八门,但是主力装备都已经很更新为当时最先进的武器了,线膛枪基本已经是主力。
八国联军火炮力量真的不强,统共只有81门,相比于清朝动不动门的火炮力量来说,真的微不足道。
可悲可气的是当时清朝军队的武器链缓纯装备是完全不落后的。屈辱的国棚咐家,屈辱的人民,再好的武器装备也是无用功。
前人之事,后人之事。后世子孙,勿忘国耻。承蒙先辈,有我辈之今日幸福生活;天佑中华,使之傲然立于民族之林。
㈤ 日俄战争为何被称为两种机枪的战争
日俄战争是日本和沙俄为了争夺中国,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所属权的一次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战争,但是这次战争是为了瓜分中虚链卜国的国土,所以本质上就是不正义的。
其差穗实不光是日俄战争,在之前的凡尔登战役当中,机枪就已经变成了绞肉机,凡尔登战役也被称为绞肉机战役,只是日俄这两个在当时都不算顶级列强的国家,有了机枪这样一个大杀器之后,战局有了一边倒的态势,机枪已经成为了左右战场的关键道具,所以日俄战争被称为机枪战争 。
㈥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因为日俄战争时期,日本的军事非常发达,有很多先进的武器,所以沙俄干不过日本。
㈦ 为什么沙皇俄国在一战中那么缺乏枪支
一个封建军事帝国能和那些资本化的帝国比么?经济实力决定将军事力量。 如果沙皇俄国和一粗桐个国家打,那他的武器绰绰有余,但你想想俄军一战时第一时间集结俄军100多万的进攻部陵陆队,还要拉预备队,那他就要倾囊而出尺凳顷了。
你说的可能是一战中后时了,那时由于军事指挥错误,俄军丢掉了很多阵地,兵力损失百万,它的后勤供给自然更跟不上了。(不只枪支这样,大炮更是缺乏,经常几百门大炮对抗普鲁士德国数千门大炮了。好像有人分析过,战场上的损失主要来自于炮击,大约占了70%还要多啊)
㈧ 日俄战争时期,沙俄为何干不过日本
我们首先要清楚,日俄战争从战争的角度来看对于日本和俄罗斯两国的意义不同。对于日本来说,日俄战争是一场关乎国家命运,甚至国家存亡的全面战争,而对于俄罗斯来说,日俄战争只是一场争夺东北亚殖民利益和势力范围的局部战争。为什么这么说呢?日本作为一个新兴的亚洲工业国,急于通过在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的殖民扩张获得原材料产地和工业品倾销市场,而日本要想获得继续崛起所必须的殖民地,就必须虎口拔牙,从老牌的西方列强手中抢夺殖民地。俄罗斯是日本所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朝鲜半岛和满洲地区在地理上距离日本最近,清帝国的势力急剧衰落,这里成为了日本殖民扩张的首选目标。日本所面对的唯一的障碍就是俄罗斯,因此,日本要倾尽全力在这一区域打败俄罗斯。
日俄战争虽然日本获胜了,但日本并没有把俄罗斯赶出整个满洲,沙俄仍然控制着北满,而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远远不断运来的陆军,使得日本急于利用胜利与俄罗斯和谈,而不敢继续战争。如果不是俄罗斯国内爆发了革命,沙俄政府无暇顾及远东,不想将战争继续下去,面对已经精疲力竭,财政面临崩溃的日本,谁能胜利还很难说。
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造成了哪些损失
俄国以一个1.8亿人口的国家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将军队从和平时期的142万人猛增到战争结束前的700万人,总共动员1580万人入伍,军人伤亡、被俘和失踪高达915万人。俄军在散州兆大多数战役中损兵折将,节节败退,武器弹药严重不足,补给极差。尤其是士兵更是苦不堪言,逐渐滋长厌战情绪,仅1916年,开小差的就达150万人。不少士兵参加反战运动,同情或倾向革命。
沙俄从参战至1917年初,直接军冲租费支出145亿卢布,整个财政支出高达305亿卢布。财政入不敷出,靠滥发货币和大量举债维持迹游,引起严重通货膨胀。1917年俄国所欠外债已增至150亿卢布,每年仅支付利息即需12亿卢布。除军事工业外,民用工业和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1916年钢产量比1914年减少16%。农村丧失47.4%的劳动力和被征用的200余万马匹,土地大片荒芜,广大城市的民众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彼得格勒在1917年1月,仅有10天存粮、3天食油,随时有断粮危险。
㈩ 俄罗斯第一次世界大仗
【【【楼主,看了这么多你辛苦了,但绝对有必要推荐此篇】】】
三楼就是从维基网络上直接拉拉下来的,
6楼只是罗嗦了一些故事,没有回答你的问题
楼上的同志们都是到网上搜索一堆楼主看都看不完的资料,有没有调理,不累啊?我都望而生畏了。这里通过对历史课本的总结和事件的罗列给楼主一个清晰的历史背景。
注:“【】”内的是主题,之后的是扩展解释和资料补充。
一战是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各国利益纠结一团。俄国参与一战是利益集团间的较量,我在主题里最简短健全的阐述俄罗斯与各国的纠纷,包括俄国的集团形成,参战始末。
如果楼主嫌烦,直接看每条的前面就可以连成完整的事件始末。在条例打完以后会附上一战东线的故事和概况,是关于俄国的。
1.【19世纪末世界基本被列强瓜分完毕,帝国之间较量到达白热化,各国都希望占领他国的殖民地资源,俄国和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争夺日益加剧,两国势不两立,德国崛起为自身利益挑战世界秩序】:
19世纪下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在科学技术的推动和企业组织化程度提高等背景下,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经济飞速发展。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列强纷纷加紧寻求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掀起掠夺、瓜分殖民地的新浪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基本上被西方列强瓜分完毕,同时世界连成一个整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德国外交的首要目的是防范法国,为了防范法国、夺取欧洲及世界霸权,德国力图构筑以自己为核心的同盟体系。】:
普鲁士为了统一德意志并与法国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于是在1870年诱导法国挑起战端。这场战争法国大败,普鲁士大获全胜,并建立德意志帝国。普鲁士定下的和约条件苛刻,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结果使德法两国结怨。战后法国人一直谋求报复德国,推动复仇主义,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原因。
3.【1879年,德国利用奥匈帝国同俄国的矛盾,和奥匈帝国签订同盟条约,这是德国构筑同盟体系的第一步】:
巴尔干半岛向来都被称为欧洲火药库,当时巴尔干半岛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了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线。奥匈和俄国的利益冲突源于巴尔干半岛,在1878年,在柏林会议上,俄国在保加利亚的势力大大被夺;而奥匈则在赫塞哥维纳、波斯尼亚两地取得保护权,这令俄国大为惊慌,试图以支持塞尔维亚以对抗奥地利的扩张。此后,奥匈和俄国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
4.【1882年,德国又利用意大利同法国争夺北非殖民地突尼斯的矛盾,拉拢意大利,德、意、奥缔结了针对法俄的《三国同盟条约》】:同盟国就此形成。
5【1892年,法、俄签订了《法俄军事协定草案》,这标志着欧洲大陆的另一个军事同盟集团的初步形成】:同盟国的压力促使法俄结盟与之对抗。
6.【英国作为非欧洲大陆国家,为自己经济政治发展需要,采取平衡政策,不愿出现大陆一方有力量过强的局面,同时英国与德国在殖民地争夺上有很大矛盾】
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催促着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这触犯了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俄罗斯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
7.【故英国与法俄结盟,包括俄国在内的同盟国集团形成】:
1904年,英法签订了《英法协约》,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1907,《英俄协约》签订,调整了双方在殖民地问题上的矛盾,共同对抗德国,英俄协约的签订标志着英法俄三国军事同盟的最终成立。至此,两大利益集团形成。欧洲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峙,使欧洲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此时的欧洲还只是处在暗流涌动的角斗阶段,没有出现明目的战争。
8.【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7月30日俄罗斯开始总动员,出兵援助塞尔维亚。】
1914年6月28日,此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储费迪南大公夫妇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族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一名参加塞尔维亚恐怖组织“黑手党”(Black hand)的波斯尼亚学生)枪杀。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得到德国的支援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
9.【接着引发了全面战争:一战】:
俄罗斯出兵援助塞尔维亚后,8月1日,德国向俄国宣战,接着在8月3日,向法国宣战。8月4日,德国入侵立国时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确保比利时的中立和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宣战。
【附】:一战东线故事概况:
俄国动员
1914年7月28日,奥匈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因此自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援塞尔维亚与奥匈战斗,这引起德国的不满(而两国的恶性关系也埋下了伏线)。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宣战。8月6日,奥匈向俄国宣战。
德俄交战
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下旬,俄军进入东普鲁士,并逼向德国的心脏地带,德军被逼从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军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一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柯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提供支援,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着状态。
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1915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米什尔、莱姆堡、伊凡哥罗德、华沙、布列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德军虽然大胜,但已方损失亦极大,而且并未消灭俄军主力,结果无法逼迫俄国投降。而尼古拉二世亦乘机罢免皇叔尼古拉大公的俄军总司令职位,由沙皇本人亲自兼任俄军总司令并御驾亲征,但这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俄军的局面。
土耳其参战
德国为了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鄂图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土耳其的第九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万多人。
意大利转投协约国
1915年5月,意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同时,圣马力诺亦派志愿军协助意大利,以及圣马力诺战地医疗队。意大利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了奥匈40个师的兵力,缓减了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科孚岛。
俄军反击
1916年春,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史称勃鲁希洛夫攻势(勃鲁希洛夫为当时的俄军总参谋长)。罗马尼亚亦于该年8月向同盟国宣战。德奥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给。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军队占领大部分罗马尼亚国土。
进攻伊斯坦布尔
主条目:加里波利之战
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国在高加索被鄂图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决定联合进攻鄂图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布尔。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来到加里波利半岛。在近十一个月的战事后,共约131,000人死亡, 262,000人受伤,结果被逼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着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
英土战争:阿拉伯的劳伦斯
主条目:阿拉伯的劳伦斯
阿拉伯半岛十四世纪被土耳其占领。虽然土耳其也也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与阿拉伯人并非是同一民族。1916年,阿拉伯发生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起义,英国从埃及派军支持,英国少校劳伦斯组织游击队,击败土耳其。阿拉伯半岛盛产石油,不过一战时期尚未被发现。
俄国退出
主条目:1917年俄国革命
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极度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俄国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8日爆发,令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但又再被德奥联军击败。结果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领导了一场武装起义,推翻了临时政府,建立了共产政府和第一个共产国家。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OK了~ 楼主,这都是我自己学习整理的,这么多了好辛苦啊~选我的吧,分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