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日本资讯 » 我看看日本人生孩子时候怎么样

我看看日本人生孩子时候怎么样

发布时间: 2023-05-23 17:03:01

‘壹’ 日本人生孩子的方式

日本人为啥不想生孩子?

界面新闻
2019-12-21
订阅

图片来源:Unsplash



新一代福睿斯 跃级新家轿
广告
新一代福睿斯 跃级新家轿
生孩子?算了吧,不给别人和自己添麻烦了。



中国有“留守儿童”,日本有“待机儿童”。两两相望都甚是可怜。“待机儿童”是指那些到了年龄但是无法进幼儿园的日本小朋友。日本内阁府儿童育成会提供的资料显示,近6年来,每年都有超过2万名的“待机儿童”。

我们曾经讲过日本幼儿园的人性化程度非常之高,但不能否认的就是,想进去也没那么简单。这背后有很多原因,比如日本对于幼儿园、保育园老师的要求很高,需要有多年的从业经验。那为什么不多建一些幼儿园、保育园呢?除了经费问题,还有就是日本对小孩子盘踞的建筑质量要求非常高,比如抗震要达到一定的等级,这自然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但无形中提升了幼儿园、保育园的建设成本。

所以,对于日本人来说,生孩子容易,养孩子难。这至少是日本为什么出生人口越来越少的原因之一。

最近,日本持田Health Care株式会社做了一个关于“你为啥不想生孩子”的调查,结果显示,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就是教育经费太高,而第二位则是会牺牲自由时间。

日本是一个危机意识很强的民族,他们甚至担心日本这个民族就快绝种了。于是日本政府想尽办法让大家生孩子。

日本内阁公布了《令和元年少子化社会对策白皮书》,里面提供的数据显示,战后日本迎来了婴儿潮时期,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从1975年开始人口增长开始放缓。而前一年,日本新生儿有210万人,这一年则减少了10万人。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是不到95万人,去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是92万人,而2018年有130多万人去世。

此前我们写文章还分析过日本少子化的一些数据,比如一个妇女生孩子的平均数量,就不赘述了。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人说欧洲人也不怎么生孩子,但从这份白皮书里可以看到,欧洲人生孩子的数量正在缓慢增加,至少比日本情况要好些。时间进入2000年之后,法国和瑞典女性生孩子的积极性都有后所提升。

日本人进行了反省,他们认为,政府主动承担一部分养娃的成本是这两个国家开始恢复人口的重要原因。

日本有一个独特的词叫“家族关系社会支出”,具体来说就是指为了育儿花费的费用,比如幼儿园的修建、老师收入的支出、生孩子的补贴等等。

那么2016年,日本政府对“家族关系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是1.29%(数据同样来自于白皮书),而法国的这一数字是2.96%,瑞典和德国都在是3.5%左右。一句话,日本政府在养孩子这事儿上花的钱远远少于法国、瑞典。

所以日本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开始一系列措施促进生育,比如提供免费教育等等。但是我们站在国民角度来看,日本人不想生孩子除了觉得支出太大,还有别的原因吗?难道对他们来说承欢膝下不美好吗?

确实没那么美好。男人认为婚姻内没有自由,女性又不愿意在结婚后失去独立的工作,那就不结婚吧。况且日本家庭之间相对独立,父母也不会逼婚、逼着你生孩子。有了自由,同时也意味着被流放。

今天日本整个社会都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消极的氛围。就如同村上春树笔下的那些年轻人:爱不爱都行,生命就是没有色彩的巡礼。

这背后其实是日本进入一个相对成熟期之后的反应。在二战之后,经济高速发展,昔日的军国主义思想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自由生活的趋势。

日本着名学者堺屋太一曾对接受战后教育长大的日本人予以如下评价:

“他们不崇拜天皇,也不信奉旧式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他们崇拜的是脱离家长制的个性主义,信奉的是安全即正义、暴力是绝对的恶、勇气与果敢是一种过去式、胆怯被称赞为‘谨慎’、温柔则演变为男人的美德。”

所以,他们开始变得佛系、变得盐系、变得性冷淡。

学者大前研一甚至写书阐述了日本进入《低欲望社会》的现状,他说,别说结婚生孩子了,日本年轻人目前对买奢侈品都没什么欲望了。所以无印良品和优衣库才会大行其道——质量好、便宜即可。与其费时挑选花色,不如就穿基本款。

可是很快就有网友在大前研一的博客下留言写道:“不是低欲望啊!而是对未来的恐惧超过了欲望。”

恐惧什么呢?有可能是钱,有可能是责任,有可能是情感的脆弱吧。

另外,日本人尊崇的价值观是“不给别人添麻烦”。如果你在电车上遇到一个推着孩子的妇女,孩子大叫一声,妇女都会马上指责孩子,因为这影响了别人。

既然不想给别人添麻烦,那么也就不要给自己添麻烦了,就别生了吧。

‘贰’ 为什么日本人不生孩子呢

生活成本高,而且现在都是高压力的现代社会,生孩子就意味着给自己增加压力,而且还会降低自己的生活品质,一般条桥渗件不好或者观念西化的男亏并女都销消迹会选择丁克。

‘叁’ 日本人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呢

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中,你的,就是我的。而在日本人的家庭观念中,你的,不一定就是我的。

譬如说,我们中国的父母亲,常常会对孩子说这么一句话:“爸爸妈妈每天这么辛辛苦苦,不都是为了你吗?”孩子听了这句话,他会产生什么概念?他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爸妈的一切都是我的”。

但是,即使如此,我们依然会看到,日本也有一些老人愿意成为流浪汉,而不会去找自己的子女蹭饭。而一些子女明明知道父亲流浪在外,也不会把父亲找回来,闭着眼睛任凭父亲的“自由”。

虽然这样的流浪汉人数不多,但是也是日本社会的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葩。

我们很难断言,中国人的家庭关系模式好,还是日本人的家庭关系模式好,我想每一个国家的家庭关系,都有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甚至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只是对于年轻人,多数日本人有这样一个观点:

年轻人不能总躲在父母的大树底下,靠转嫁自己的生活压力来获取幸福,必须自己去奋斗,自己去努力,只有这样,你才能知道,一个人的一生,不能依靠索取获得所有,必须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才能拥有一切。

‘肆’ 日本人生孩子事先可以知道或选择性别吗

日本怀孕四知绝个月以后医生就会问孕妇想知道性别吗。如果想知道就会告逗陵诉你的。不想知道的人等出生的时候自己看。选择这个问题是没有选择。宝宝的性别是受孕的时候就决定了。没有选择。而且日本禁止堕胎 就算生出来的宝贝是有问题的宝贝。我们在预约医院的时候就会签一个协议。如果在33周以后出生的婴儿有各种自身残疾的话会得到很多补偿的。好像最多是3000万日元具体多少我不记得了。这个保险费用大约5万日元。这个就有了保障。如果宝宝有了问题政府也会补助。山猛戚给家庭补助还可以减税之类的 比较仁义的。

‘伍’ 日本人怎么教育孩子

有一位中国妈妈,她的女儿在日本幼儿园上学,下面是她记录的一些令她目瞪口呆的事情。 1)无数大大小小的包 办理入园手续的第一天,幼儿园就说明,要准备若干个大大小小的包。 书包(统一)、装毛毯的包、装餐具的包、餐具盒、装衣服的包、装备换衣服的包、装换下来衣服的包、装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长,B包多少厘米宽,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搞不懂为什么日本人要弄出这么多复杂的名堂出来。有的幼儿园甚至要求所有的包都要妈妈一针一线缝制! 装被子的袋子 装衣服等的袋子 左边是装阅读书的袋子,右边是装鞋子的袋子。 时间久了,孩子自己可以非常有条理的分门别类。京都人可以对垃圾精细分类处理而不觉其烦,是否和从小所受教育有关。 2)大人空着手,所有的包都由孩子自己背着或者手里拿着。 早晚接送孩子的时候,看到日本家长,无论是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手里一律空着,而那些花朵们肩背手拿着,少说也有两三个大包外加书包,而且还都跑得飞快。 瞧,日本王室的小公主,也不例外。 ' 我们呢,自然还是咱国内的传统,孩子空手,家长拿包。过了两天,老师就来和我聊天了:“孩子在学校可是什么都自己做啊。。。。”日本人惯于只说半句话,后面的让你琢磨去。我立刻就明白是在问家里的情形了,看我还在想,老师就说了“比方说上学时拿包吧。。。”这就是委婉的提醒。 等开家长恳谈会时,和日本家长说“在中国幼儿园,习惯家长拿东西”。这回轮到日本妈妈目瞪口呆了,异口同声地问:“为什么?” 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我们中国人爱孩子更多一点呢? 3)反复脱换的行头 幼儿园是统一服装,春秋换装,全年登园时最外边都要穿幼儿园的套头衫,穿短裤,戴蓓蕾帽(夏天戴草帽),穿自己的鞋子;到了幼儿园,就要把套头衫脱下来,换一种玩耍时的罩衣,鞋子脱下来,换白色的芭蕾鞋,到操场玩的时候,自然再换自己的鞋子。这还不是最麻烦的,开学时老师要求拿一组换的衣服,在我们看来,那自然是防备孩子玩耍时弄脏备用的,然而,并不是。只要孩子们中午睡了午觉,起来必定要重新换一套,多麻烦。孩子在外边宿泊一个晚上的时候,光备用的换的衣服就要备好多套,真赶上那个爱新衣的皇帝了。 刚开始每天早上去送孩子,都要重复那么一套换衣程序,孩子在菊花班的时候,看她实在慢,就不免代劳。但是不久就发现日本的妈妈们都是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从不伸手帮忙。慢慢体会到,日本幼儿园就是通过这个每天的穿衣换衣,让孩子练习独立生活的能力的。通过每天到校后,换衣服、放联系手册,自己贴当日的sticker,挂手绢等从2、3岁开始的训练,孩子们养成有条不紊做事的习惯。 4)大冬天穿短裤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上学。为了不重新唤起东亚病夫的记忆,只好入乡随俗地狠下心来,为国争个面子。 不用说,刚入园那时候,孩子三天两头就冻病了。和日本妈妈说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 看看一个个像小炮弹一样冲到面前说“你好”的孩子,那个结实劲儿,让人觉得我们不能太金贵孩子了。 5)零岁参加运动会 刚到幼儿园,就看见很多老师怀里都抱着个小小孩,看上去也就几个月大吧,一问,是0岁。 孩子幼儿园的班都用花的名字命名,有菊花,有百合,孩子现在已经是一株很有大姐姐风范的紫罗兰了。而0岁的小宝宝,就是“桃花”班,用日文叫“もも”,和咱汉字的“毛毛”同音(日本的文字本来就来源于汉字),很是形象。 这些0岁的毛毛,不光入托了,而且还要参加幼儿园的一切大型活动,比方运动会、演出发表会等。看这些0岁的毛毛哭着拼命向前爬,还是有点打动人的力量的。 6)女孩子踢足球 日本幼儿园到了年中组,开始上每周一次的jumping课,相当于我们的体育和形体课;到了年长组,就有了足球大会,孩子们成天不是练习打鼓,就是练习足球,那是真踢啊,而且不停有幼儿园之间的比赛,孩子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是体力和勇气都练出了。 说实话,刚来日本时,孩子的表现真是让人汗颜。日本的孩子一般从十三四岁开始,才往上蹿个儿,之前比中国孩子矮很多。孩子在班里,那可是鹤立鸡群的“庞然大物”,无奈实在是外强中干。日本孩子光着脚在外边跑,而我家的宝宝呢,榻榻米上有一点沙子,就恨不得踮着脚走路。有一次远足爬山,最后一个不算,下来的时候,干脆由两个矮个子的日本孩子搀扶下山。这怨不得孩子,3岁的孩子,根本没有让她徒步爬山1小时的经验。现在好了,去年在香格里拉,在缺氧的环境下,徒步4个小时没有任何问题。 7)完全混班教育 在9:30之前,3:30之后,全园的孩子都在一起玩,而且在院子里,大孩子抱小孩子,小孩子追大孩子,玩得狠疯狂。孩子们真正能体会到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感觉。孩子们的成长感特别明显。 比方前些天年长组最后的发表会上,表演完太鼓之后,他们说了一番话,让所有的家长落泪:“今天的发表会真高兴,低年组的小朋友们也非常努力地表演成功了。这是我们最后的发表会了,到了小学校我们仍然不会忘记我们的朋友和幼儿园。” 在这个幼儿园,似乎完全不重视孩子们的知识教育,孩子们没有课本,只有每月一册的绘本。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完全没有数学、假名、绘画、音乐这些项目,更别说英语、奥数了。也不学轮滑,也不教游泳。 问教什么,答案永远也想不到——“教孩子们学会笑眯眯!”在日本,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和谁讲话,“笑眯眯”最重要,一个笑眯眯的女孩子最漂亮。 还教什么?——“教学会说谢谢”。总之,这里强调的和国内是非常不同。但是通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发现我家宝宝在音乐、美术、阅读等方面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这方面的收获却是经由综合教育的方式获得的。 9)一年到头数不清的活动 看看我的日历上标出的做便当的日子,就是宝宝他们远足的日子,一年到头不知道爬多少次山,看多少次湖,观察多少次动物和植物。除此之外,捡橡子了,打年糕了,开运动会了,为社区演出了,宿泊了,过园节了,开发表会了,去拜寺庙了,作品展了,反正是名堂多多。总之,结论是:日本的幼儿园生命在于活动! 10)中国人都不过的节日,日本幼儿园过 这也是让我狠狠吃惊的地方,像上面说的,日本幼儿园过一切他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女孩节,男孩节,纳凉节。除此之外,中国的正月初七的七草节(几位知道?)、二月的节分、七七乞巧节都认真地过上一遍。 孩子回来说,今天老师问我这些节日在中国怎么过,我说:不知道。惭愧啊,妈妈也不知道。 1 1)老师的能量 日本一个班,少则10个人,多则30个人,老师都只有一位。开始我是颇为怀疑的,能把这些孩子都看住也就不错了。然而,可真是看轻了日本的幼儿园老师。就这一位老师,30个孩子的作品展,30个孩子从无到有的打鼓本领(非常专业啊),30个孩子的美术、音乐、阅读,30个孩子的生日,30个孩子的大型发表会、运动会全是这一位,有条不紊,像模像样。 像去年发表会排的是《不来梅的音乐会》,日本的活动向来是一个孩子都不能少的,所以30个人当中,4只母鸡,3只猫,5只狗,2头驴子,几个小偷,老师要分别带领孩子们做好服装、道具和布景(全部废物利用)、配好音乐、编好剧目,排练一个多月,那可是不小的工作啊。但是看看那位老师每天还是轻轻松松的表情,50多岁的人了啊。佩服! 1 2)佛教的影响 京

‘陆’ 孩子该怎么养这部播了29年的日本综艺,所有父母都应该看看

系鞋带,是大多数人生活里常做的事情,所以这个事件引来网友吐槽, “现在的孩子动手能力太差,竟然还是初中生”。

中学生动手能力差,问题出在哪里?

被吐槽的学生中,有人委屈,“从来没穿过鞋带,平时拿到的鞋子,鞋带都是串好的。”他们中的学生家长也替孩子委屈,“孩子学习负担那么重,哪有时间做家务。”

这是一群70后、80后的家长,他们把孩子的学习教育放在第一位,自动承担了孩子的其他事情,甚至包括系鞋带这样的琐事。

细细反思,系鞋带虽是小事,却间接折射出现代大多数家庭,对孩子“动手能力“的教育缺失。

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

想起最近看的一档叫做《初遣》的日本综艺,它记录了2~7岁宝宝们的第一次“派遣”,节目至今已持续播出29年,不少身为父母和子女的网友们评论,“看完后被暖哭了”。

这个节目,也给父母和孩子们上了最好一课。。

01

孩子第一次独立,如何正确引导和鼓励?

还记得,第一次开口叫“爸爸妈妈“,第一次和父母分床睡,第一次和父母吵架,第一次独立出远门么?

孩子无数个第一次瞬间,也有家长们的满腹担心,在父母眼里,无论你长多大,还是个孩子。

他们担心孩子吃不好、穿不暖,也害怕孩子一个人遇到危险,担心他们不能处理,但事实上,家长学会“放手”,也能看到孩子身上的惊喜,他们做的会比你想象中要好。

《初遣》综艺里,“小心粹”一家,父母与孩子是怎样的相处模式,日本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

他们一家住在日本关东平原东南部,在千叶县富浦地区的港町,是以捕鱼业为生的岛民。

3岁零9个月的小心粹,是家中的二女儿,有一个小哥哥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弟弟。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孩,受到众人宠爱。

她与父亲相处模式,就像我们常说的,“女儿是父亲的贴心小棉袄。”

小心粹很懂事,会帮妈妈整理衣服。

有一天,小心粹的爷爷和爸爸像往常一样外出捕鱼,忘了带便当。妈妈拜托小心粹给爷爷爸爸送便当,开始人生第一次初遣。

然而,完成本次初遣最大的问题,是怕小心粹会哭,机智的妈妈给了小心粹一个护身符,护身符上写着一句暗号“嘤嘤”,正是心粹的爸爸所写。

以往,小心粹遇到不顺心的事会嘤嘤大哭,每次爸爸只要一说“嘤嘤”,小心粹就会变得坚强起来,这慢慢变成了她与爸爸之家的约定。

“想哭的时候看看这个,会保佑你的,看一下这个,一直努力到最后。”小心粹临出门的时候,妈妈这样嘱咐她。

第一次初遣,小心粹从家里到码头,全程1.2公里。但一路上,她并没大家所担心的那样嘤嘤大哭。还雄赳赳气昂昂的奔赴她的目的地。

一路上,遇到没有斑马线的马路,她会放慢脚步,左右张望,谨记过马路的方法。

小心粹到达港口,已接近中午,看到爷爷与爸爸的船停泊到码头附近,她非常激动地向远方挥手,嘴角默默念着“爸爸”,然而,并没得到爷爷与爸爸的回复。

小心粹有些沮丧,再度挥几次手之后,她打算离开回家。

“明明只要大声喊出来就好了。”正在看节目的我,很替小心粹纠结。

但如果了解小孩子的心理,会发现小心粹出现这样的情绪反应很正常。“第一次做的事往往都会慎重,一般说着‘做不到‘立刻就放弃了’’节目组也进行了剖析。

小孩子就是这样,如果第一次没有成功,之后没有正确的鼓励与引导,她做这件事的决心就会受到重创

原本假装不知情的爸爸,看到心粹努力呼喊自己的模样,忍不住的悄悄抹了抹眼泪。

在大众眼中,这只是一次简单不过的出行,对于小心粹这个年纪的小孩子来说,却是自我独立成长的一次历练。

我们小时候也经常被爸爸妈妈派出去“打酱油”,虽然也会有着一些“零钱”的小诱惑,但这个过程潜移默化的塑造了我们自我行动的能力。

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除了温柔舒适的家,还有这个有风雨也有爱的世界

《初遣》所流露出来的治愈与真实,让观众“笑中有泪”,也让观众懂得了:父母的一次放手,孩子的一次成长。

02

4岁孩童都懂得感恩父母,你学会了么?

《初遣》里小初粹与家人的故事,还只是一些“浅尝辄止”的细节展现,那么节目中另一对兄弟——柊哉和奏哉兄弟二人,则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力量与责任感。

他们是德岛县池田町的一对小兄弟。哥哥柊哉4岁,弟弟奏哉2岁。

这天,兄弟俩被妈妈派遣去十几公里外的地方买花、咖啡和乌冬面。

第一次出远门,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场未知的冒险旅程。出了家门后,哥哥轻松地上了公交车,但弟弟只有两岁,上公交车很不方便,只能爬着上去。

上了公交以后,弟弟昏昏欲睡,一旁的哥哥貌似有些紧张,生怕错过了目的地,双眼紧紧注视前方。

到达目的地后,哥哥叫醒了正在熟睡的弟弟,两人向远处的花店走去,由于道路很窄,哥哥和弟弟只能一前一后,尽管弟弟奏哉走得很慢,但是他知道哥哥,肯定会在前方等着他。

他们既是兄弟身份,也是这次任务中坚不可摧的“盟友”

“哥哥”,万万没想到,一直不会说话的弟弟奏哉此时竟说了人生的第一句话,而且还是‘哥哥’。奏哉的突然成长,竟是替妈妈买东西时,对于荧幕前的妈妈而言,真的是一次很神奇的体验。

不一会儿,哥哥牵着弟弟来到了花店,这是他们爸爸经常买花送给妈妈的一家店铺,哥哥让店员叔叔包好妈妈嘱托的花后,自己又选择一束黄色水仙百合,他想送给妈妈,并嘱咐店员要用蝴蝶结形式扎好,帮着在贺卡上写“感谢爸爸妈妈”字迹。

哥哥柊哉是个很懂得感恩的孩子,也在这次外出表现出做哥哥的担当责任,这时他也仅仅4岁。

比如,买花花了大半时间,公交车还要两个小时一趟,弟弟年幼步伐跟不上,怎么在规定时间内做好妈妈交代的任务呢?哥哥先去买咖啡和乌冬面,最后也赶上了公交车,兄弟俩成功完成了任务。

花,意大利面,咖啡终于买齐全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这是给他们父亲祭祀要用的祭品。

两年前,柊哉和奏哉的爸爸伐木工作的过程中,不幸被突然倾倒的树木压倒在地,从那一天起,他们失去了父亲。

“每天晚上在小儿子睡了之后,都在阳台那边哭泣。”兄弟俩的母亲在节目里谈到爱人去世。

她常常一个人哭泣,但当时仅有两岁的哥哥柊哉,把母亲的悲痛与努力生活的样子看在了眼里,除了帮助母亲照顾弟弟以外,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帮母亲分忧。

从那天之后我就不会在孩子面前哭了,已经不会再哭了,今后我既是父亲也是母亲,就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两个人的角色

因为知晓妈妈的苦楚,小小年纪的柊哉才会这样的靠谱和懂事,父亲不在了,他要代替父亲照顾妈妈和弟弟,于是凭着自己小小的身躯,他成为了妈妈的依靠,弟弟的守护者。

我现在常常依靠着哥哥,哥哥想要做的事情是能让妈妈开心的事情。”妈妈在节目中说道。”

什么才是成长?

看到哥哥柊哉,我红了眼眶,仅仅只有四岁的孩子,却明白了独立与责任的含义。

没有谁是天生的聪慧与懂事。但拥有“爱与勇气”的人,足以“创造奇迹”。

看完这几期节目,我觉得日本的孩子真的很独立,就算是不愿意,不敢去,最后也没有放弃或者回头找家长。

众所周知,日本的教育相较于国内而言,一直很有特色,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干净,另一个就是不麻烦别人。像是节目《初遣》中所放送的那样,大多数小孩子早早就会被父母或者老师安排一些独立完成的任务。

在日本,通常认为孩子在两岁左右就具备了自己穿衣吃饭的能力,一些家长或老师很有耐心地等待孩子慢慢穿衣服穿鞋子,慢吞吞的吃饭。

相比之下,我身边的一些家长由于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形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当然也不排除像之前文中提到的,为了孩子的成绩,系鞋带也要亲自操办,让部分孩子丧失了独自生活的能力。

美国教育学家戴尔曾经说道: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过多地做了,就会剥夺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

同样,在日本,你会发现他们的秩序感都很好,不论是坐电梯,等公交,食堂打饭,商场购物结账,都会排队进行,过马路也会认真遵守交通规则,看红绿灯。而这些都是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做到的。

我们身边大城市秩序相对较好一些,但再往下看,一些城镇乡村,往往是一堆人蜂拥而上,很容易造成踩踏事故。

当然并不是鼓吹日本的教育有多好,毕竟凡事都有两面性。由于幼年时的教导, 日本的父母在与孩子间的相处方式上,他们更加追求相互独立,彼此保持尊重和礼貌,与朋友之间也不像国内一样特别看重人情 。所以大部分时间伴随学习与工作的过程中往往是寂寞。

尤其近两年日本的单身率攀升,老龄化加剧,孤独已经成为成年人崩溃的最大原因之一,甚至不久前还有相关新闻报道:不安者接近六成,四五十岁就开始做死前准备。而孤独死已成为日本的一个较大的 社会 问题。

任何一种教育都有利有弊,但是对于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这件事而言,我觉得中国父母在这方面还是有些欠缺。

回想起最近的一个热搜,某高校大一新生向父母索要4500元生活费,却遭到母亲拒绝,愤愤不平的她像朋友发消息抱怨。高中时候各种补习班报名,高额的教学费用缴费时眼睛都不眨一下,上大学三万块的费用,也丝毫没有抱怨什么,反而偏偏计较自己的生活费。

当这一消息出现在网上时,我一位朋友都震惊了,她表示,要知道北京的普通上班族一个月生活费也才3000元左右,这姑娘到底要过什么神仙生活?

而且就报告看出,作为新一线城市的成都,平均工资也只有4600元。

事实上,近几年的学生生活花费普遍在提高,有些孩子们为了自己的“诗和远方”,想活得更高级精彩一些,但他们期待的“岁月静好”,却要父母负重前行。

父母抚养你,供你读书是他们的责任,也希望孩子们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但享受理想主义的生活同时,要学会感恩体谅父母的不易。

03

父母,留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女孩为何一次次肆无忌惮的向父母索要高额生活费,父母在教育上也有一些责任。他们只注重孩子的教育,忽视了子女在独立生活的能力,未能正确引导孩子的价值观。

父母给孩子生活费是应该的,但不能无节制的索取,不懂得感恩。当我们想要一件东西时,除了向父母索要,也可以找机会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获得。

在日韩,尤其是欧美,兼职打工是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美国教育委员会发布的研究报告表明:美国的1600万大学生中,有 78%的学生在打工赚生活费;其中,又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每周要工作超过35小时。

在日本2017版最新修修订的《学习指导要领中》,也强调纠正"宽松教育"的弊端,并进一步培养"生存能力"的理念。于是就有了日本学生高考完之后,必须要完成的最后一项课程——打工。

在《初遣送》节目中,我们看到孩子们在各种初遣之旅中,得到了生活的最好历练,在日本现实生活中,也很好地贯彻了这样的教育理念:从娃娃抓起,提倡重在实践,且招数“千奇百怪”。

比如在日本的公交上、路上,能看到许多孩子都自己上下学,他们和同学结伴上下学,并随身携带警报器。也会在大冬天穿短裤,脱了衣服参加冬季运动会,目的是增强抗寒能力。

日本孩子们内心OS:太难了……

小小年纪的他们,还会参与一些 社会 公益项目以及各种兴趣小组。

从长远来看,实践机会带来的不仅仅是成功,还有成长。

所以,不管以怎样的形式锻炼小孩子们,实际上都是为了建立孩子独立生活的信心,以及潜移默化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孩子在大人羽翼之下成长的时间其实没几年,在孩子对父母过于依恋的时候,我们便要开始锻炼孩子适应分离的能力。

这一阶段主要集中在1——4岁之间。这期间孩子慢慢具有自控能力,家长对孩子照顾要相应减少。6岁以前的分离状况至关重要,事关人格的核心部分,也是孩子们形成性格的基本时期。

让孩子从小开始实践,不仅慢慢学会独立生活,而且随着对新事物不断接触的情况下,见识各种各种样的“磨难”,他们也会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工作学习,都会养成一些很好的习惯,甚至对于未来也会有明确的目标规划。这是一种能力的塑造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塑造历程。

“如果很快就要离开这个世界,那我最想给孩子留下的,究竟是什么?”

妈妈千惠,25岁的时候被查出了乳腺癌,在阿花刚满5岁那年离开了人世。但她临走时,却没有带任何遗憾,因为她的女孩学会了这世上最了不起的技能——做饭。

阿花出生的时候,是全家人的喜悦,尤其对作为母亲的妈妈千惠而言:“ 这一刻,我知道还有比我自己更重要的人生至宝。因为,孩子的到来,证明了我曾来过这个世界……

可好景不长,当千惠被查出癌症的时候,她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该给女儿留下点什么,才能让她在没有妈妈的日子里好好地活下去?”

思来想去,她决定教女儿如何生活。于是身患重病的年轻妈妈千惠,开始教四岁的女儿阿花学习做饭,学习家务。

她教女儿如何拿菜刀,如何洗菜。

“记得第一次看阿花用刀的样子,我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可还是忍住没出声,也没伸手…”

衣服翻着脱下来,就翻着还给她,让她整理好。只要是阿花力所能及的事,千惠都让她自己来。

“阿花,做饭这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我要教你如何拿菜刀,如何做家务,学习可以放在第二位,只要身体 健康 ,能够自食其力,将来无论走到哪里,做什么,都能活下去。”千惠为了让女儿有独立生活的能力,用她最后的时光,教会了千惠各种生活技巧。

千惠去世后,阿花的爸爸不知如何活下去,一度开始酗酒。可是当他走进厨房看到阿花小小的身体站在凳子上有条不紊的洗菜,切菜,开火,煮水时。爸爸知道这是妈妈千惠留给他最珍贵的礼物。

从那之后,阿花每天早上做好早饭后,会去遛狗,吃完吃完早饭后独自去上学,放学后,会洗衣服,拖地,把家里的一切日常事务料理好。年幼的阿花俨然像大人一样的活着,不禁让人感慨她的成长,也让人心疼落泪。

10岁的阿花曾在日记中写道:“ 有时也会因为思念妈妈想要落泪,但是一想到妈妈的嘱托和爸爸,阿花就不哭了,也不会忘记微笑。

“如果不是现实所迫,谁会愿意长大。”成年人的世界还未来的及崩溃,年幼的阿花早已体验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歌德有句名言说得好,“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现在的独立,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选择,成长或许会经历风雨,但哭过,笑过,跌倒过,才会有勇气面对更多未知的冒险

‘柒’ 我女朋友是日本人,我跟她生的孩子会不会跟中国人生的不同

呵呵,这个完全是和基因相关的,并且日本和中国都是属于亚洲的,所以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黄种人,不会有很大差别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给加分啊!

‘捌’ 我13,我们班同学最近在看那个“日本女人在家生孩子”的那段视频,他们看我以后都说好血腥,我倒是没觉

这只是心理素质较强,承受能力较强,我除了对排泄物感到恶心之外,对于其他的我都感觉不大,对于血腥来说,正是我所喜欢的。人各有不同嘛。

‘玖’ 日本不婚恋女性20年增1.5倍,中国不见生育高峰,让人生娃究竟有多难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一研究机构报告表明,近20年间日本年轻男女单身率越来越高。不结婚、不恋爱成为趋势。这20年间不婚恋的男性增加了近11%,女性则增加了1.5倍。而那些收入低或者没有正式工作的人表现最为明显。

与之对应的是日本的老年人占比快速增长,而新生儿却越来越少。2015年日本60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达到31%以上,近4000万人。而从1979年开始,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新生儿出生率都在持续下降。不少人惊呼:再过100年,日本将会自然消亡。

尽管日本政府出台很多政策提倡婚恋、生小孩,比如生孩子有补贴、幼儿园免费等等。但是日本的年轻人似乎并不买账。对他们来说,自己压力已经不小了,再谈恋爱、结婚、生小孩,责任更大压力也更大。

中国也是一样,虽然于2015年就已经实施了全面二孩政策,但是五年过去,二孩政策却没有引发生育高峰。这其中的原因和日本很相似,比如较高的育儿成本、生活压力以及越来越突出的两代人之间的矛盾......

随着社会整体学历水平的提高,年轻人对于结婚、生育等人生大事的考虑将会更趋于谨慎,与其单纯劝说他们改变生育意愿,不如实施切实的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和生育压力,这才是治本之策。

‘拾’ 穷养、放养、照书养的宝宝有什么不同,看这部纪录片就知道了

《阳光宝贝》是2010年出品的一部法国纪录片,讲述了出生于四个不同地域的宝宝的第一年。

四个新生儿诞生在四个不同皮派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即将展开不同的人生。

《阳光宝贝》记录了这四个宝贝出生后第一年的点点滴滴,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有最平淡的生活记录。

纪录片中没有过多的语言,也没有对四种生活做出定义,但是每个人观众都会有不同的思考,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教育的意义,然后重新定义幸福。


非洲宝宝 Ponijao :自然粗放的快乐小妞

非洲宝宝出生在生猛而粗放的纳米比亚大草原的一个原始部落,生活环境最为恶劣,生存需要让这个小姑娘成为最快掌握站立、行走的孩子。在大自然中放养的教育方式也塑造了她的乐观开朗的性格。

因小姑娘及家人长期不穿衣服,所以不能放照片[捂脸]


蒙古国宝宝 Bayar :独自成长的草原汉子

蒙古大草原上游牧人家,游牧的生存方式决定了蒙古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常常是独自一人,画面中经常也只有他一个人,没有人与其交流。

美国宝宝 Hattie :书香世家的小淑女

美国家长经常教宝宝看书、识物,注重与宝宝高沟通教育,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的提高,鼓励孩子自己去 探索 新的事物。

日本宝宝Mari:妈妈的可爱小公主

在日本,特别是大都会东京,爸爸工作繁忙,基本都是由全职妈妈来养育宝宝。日本宝宝还没满一岁就开始上各种早教了,也反映出日本家长们希望用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引导孩子成长。

《阳光宝贝》:世界因多样而精彩

《阳光宝贝》将不同国家的不同的养育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在蒙古,游牧民族大胆粗放,但生产方式决定父母不能长久地陪在孩子的身边,因此Baryar大多数时候都是独自出现在镜头中,很少与人交流。每日与牛羊等动物为伴,一个人在大草原上顽强地独自成长。

在美国,从出生开始,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严格按照美国科学会的 育儿 网络养育,定期体检,1岁前就开始带着孩子阅读绘本。读绘本就是每日的必修课。

在日本,富庶的物质和高生存率让家长们不再花那么多的精力在生存上,更多地重视孩子的教育。不同于非洲宝宝和蒙古宝宝几乎没什么玩具,日本宝宝从小就被各种益智玩具包围,妈妈们经常喊昌聚会,带孩子去动物园、商场、去上早教课程。

看完这部记录片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才是对的养育、什么才是好的 育儿 ?

这部纪录片的导演谈及拍摄的初衷是说:制作这部电影挑战了我的信仰,让我反思是否给了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

从未想过,在同一个地球上人与人的生活会有如此之大的差异,在这部纪录片中文化和物质的差异在 育儿 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或许会有很多人因为非洲宝宝近乎原始的成长过程而心酸,但是可以看得出来非洲宝宝是四个小宝宝中最开朗最爱笑的。

或许有人觉得蒙古宝宝是在孤独地长大,但是你会发现蒙古宝宝是最坚强的、最独立的。

或许有人觉得美国宝宝和日本宝宝从小生活在现代 社会 中,生活富足,精神富足,但是他们缺少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体验。

社会 、生活、文化环境的不同决定了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不同,也就决定了教育方式的不同,这才形成了一个个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才构成了这个精彩的世界,真的很难说哪种才是最好的养育方式。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为每个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无论接受什么样的养育,最终他们都坚强地站起来,踏出燃渗贺了人生的第一步,将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

因非洲宝宝和蒙古宝宝比较粗放,裸露的部分较多,因此无法放太多照片,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看纪录片——《阳光宝贝》。

#21天图文打卡挑战第二期# # 育儿 事务所#

热点内容
西班牙8号球员有哪些 发布:2023-08-31 22:08:22 浏览:1239
怎么买日本衣服 发布:2023-08-31 22:08:20 浏览:579
新西兰有哪些人文景点 发布:2023-08-31 22:06:06 浏览:606
皇马西班牙人哪个台播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151
新加坡船厂焊工工资待遇多少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2:01:05 浏览:1211
缅甸红糖多少钱一斤真实 发布:2023-08-31 21:57:45 浏览:861
缅甸200万可以换多少人民币 发布:2023-08-31 21:57:39 浏览:792
新西兰跟中国的时差是多少 发布:2023-08-31 21:53:49 浏览:1413
中国哪个地方同时与老挝缅甸接壤 发布:2023-08-31 21:52:06 浏览:834
土耳其签证选哪个国家 发布:2023-08-31 21:37:38 浏览:612